内江铁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试题答案.doc_第1页
内江铁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试题答案.doc_第2页
内江铁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试题答案.doc_第3页
内江铁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试题答案.doc_第4页
内江铁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试题答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 班级: 姓名: 准考证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内江铁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半期试题年级:高2015级 学科:语文 成绩: (满分:150;考试时间:150分钟)第卷(单项选择题 共45分)一、(24分,选择题每小题3分)1下列各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省识(shng)崔嵬(wi) 荻花(d) 环珮(pi)B抚膺(yng) 锦瑟(s) 恬然(tin) 霓裳(shng)C栈道(zhn) 嗟叹(ji) 商贾(g) 钿头(din) D朔漠(shu) 惘然(mng) 悯然(mn) 江渚(zh)解析:A项,“省”应读xng;B项,“裳”应读chng;D项,“惘”应读wng。答案:C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搀着 陪笑 荣禧堂 鬓发如银B疑惑 牍职 蓝夹袄 沸反盈天C蹙缩 计性 阴谋鬼计 惨不忍睹D抖动 英磅 上下鄂 皮开肉绽解析:B项,牍职渎职;C项,计记;D项,鄂颚。答案:A3下面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有人把那些只读书而不假思索的人称为“书橱”,也有人称这种人为“书虫”、“书迷”。B历史如同一条长河,从源头连绵不断地流去,每一个阶段都具有特立独行的标志。C环境专家试图用向湖里放鱼的方法治理湖水污染,因为这里的渔业资源已经到了竭泽而渔的地步。D如果日本政府对我方的严正申明仍然置若罔闻,一意孤行,最后必将自食恶果。解析: D项,“置若罔闻”, 放在一边,好像没有听见似的。指不予理睬。此处用 法正确。答案:D4下列各句中,有语病的一句是()A任何人企图煽动少数僧人采取激烈的行动,以破坏西藏的稳定,是不利于藏族地区发展和藏族人民是否幸福安康的,也是不得人心的。B3月5日那天,我市万名青年志愿者走上街头开展学雷锋活动,这次活动的口号是“弘扬雷锋精神,建设和谐城市”。C我国的水、电、油、煤气等价格还没有完全放开,其价格并不能完全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和环境成本,这是近年来有关部门致力于推动资源性产品价格改革的原因之一。D哥本哈根气候峰会已经落幕,会议达成了不具法律约束力量的哥本哈根协议。其实,目前各国最需要的是提高以法律规则为工具来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解析:A项,“不利于是否幸福安康”不搭配,答案:A5下列顺序排列最恰当的一组是()小河在月光照耀下就像一条乌黑而粼粼发光的大蛇蜿蜒在地面上,就这样它一直流到了尤尔坡瀑布,_。在那白色的瀑布下面凸出几块大岩石,水流绕过它们,形成旋涡呼啸向前。然后挤进一条狭窄的峡谷奔流而出变成了无数闪闪发亮的水珠和四处飞溅的泡沫河水变得那么晶莹剔透,就像玻璃做的一般在那里先藏进了一条地下的沟壑从上面跌泻下来冲到谷底撞个粉碎A BC D解析:由句中的“先”对照句中的“然后”得出粘连,排除B、D。句“晶莹剔透,就像玻璃做的一般”又照应了句中的“撞个粉碎”及句中所描写的 撞碎后的效果,可推出答案是A。答案:A6、下列句子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这件事是你去做好呢?还是我去做好呢?B、安排工作了吗?这些新来的同志。C、我到了太湖,在江南,我才理解了“杂花生树,群莺乱飞”这两句的好处。D、这部作品到底应该怎么写?这是我们文艺工作者应该反复思考的重要问题。解析:CA、选择问句,第一分句应为逗号。B、倒装问句,问号应该在句未,前面的问号为逗号。D、第一分句虽有疑问词,但它不是疑问语气,因此问号为逗号。7、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李白与杜甫齐名,贺知章曾经说他“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相传白居易读罢蜀道难,称李白为“谪仙”。B、杜甫是我国文学史上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登高通过描绘秋江景色,倾诉诗人长年漂泊、老病孤愁的复杂感情。C、白居易在文学上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强调继承我国古典诗歌的现实主义优良传统,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D、李商隐锦瑟中“庄生迷蝶”“望帝托心”“沧海泣珠”烘托出诗人希望破灭后凄凉、孤寂而又沉郁的心境。解析:A 是杜甫说的“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是贺知章称他为“谪仙”。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的意思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A明年秋,送客湓浦口 B暮去秋来颜色故C铁骑突出刀枪鸣 D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解析:A项,“明年”,古义为“第二年”,今义为“今年的下一年”;B项,“颜色”,古义为“容貌”,今义为“由物体反射、发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C项,“突出”,古义为“冲出”,今义为“超过一般,使超过一般”。二、 (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1题。 唐诗现在又开始让人感觉真切和亲切了,这是经历了和传统文化分别的痛苦之后才有的内心感觉。经历了千年,唐诗还留下那么多,可以想象当时的创作盛况。那么多唐诗显然不可能都是为了功名而写作的。它是一种流行的东西,是社会场合的一种交流方式,更多时候就像现在的歌词。王之涣和高适、王昌龄几个去歌台舞榭,听歌女唱他们的诗。几轮下来,独独听不到王之涣的诗。王之涣指着歌女中最美的一个,对在座的人说,如果她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自己就不写诗了。那个最美的歌女出场唱的果然是王之涣的凉州词“黄河远上”那一首。这说明我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当时很可能多是传唱的歌词。当时写诗的人太多了,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 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歌唱的内容就是人的现实和梦想,譬如生命、爱情、母亲、故乡、离别、重逢、游历和从军等等。这些在唐诗里也都写遍了。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对于故乡的依恋和怀念,和李白的静夜思是一样的精致平实。谷建芬作曲的烛光里的妈妈和孟郊的游子吟可以匹敌,思念和李商隐的无题诗,美感是相通的。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 把现在的歌词和唐诗比较,只是想说明两者是同样的东西。尽管不在同一时空,两者的文化身份是一样的。虽然两个时代的作品无法混淆,同样的留别的诗,徐志摩的再别康桥和罗大佑的追梦人就不一样。但徐志摩的文本的诗无愧于时代,罗大佑的歌词同样无愧于时代。至于说历代的歌唱同样珍贵,为什么唐诗让我们心存景仰,甚至是徐志摩的诗总觉得要比现在的歌词好多了?且以唐三彩为例。唐人见到的唐三彩一定和我们见到的不一样。我们见到的唐三彩要美得多,是时间和距离产生了美。当时的唐三彩和唐诗一样流行,时尚,时时面对的东西美不到哪里去。迎面的歌唱可能不被看重,千百年前的歌唱,会滋润和鼓舞同样歌唱着的心。 9. 下列对于唐诗的理解,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让人们感到真切和亲切的唐诗,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中国人的情感所难以割舍。B在唐朝,人们盛行写诗和传唱诗,所以可以肯定,其中有一些诗并不是为了求取功名而创作的。C现在人们所景仰的唐诗,在唐朝既被用作一种社交方式,又被作为流行歌曲的歌词,其中尤以后者为多。D即使是大诗人李白的诗的传唱,到晚唐也就渐渐不再流行了,唐朝诗人之多,于此可见一斑。10. 下列关于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的比较,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历史上唐诗最终为宋词元曲所取代,而三十年来中国的流行歌词却能长盛不衰,这是值得欣喜的。B现在的流行歌词和唐诗一样,写的都是人的现实和梦想,都会使人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C李谷一首唱的乡恋和李白的静夜思,在表现对故乡的依恋和怀念方面可谓异曲同工。D比起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北京奥运会的主题歌我和你显得更为出色。11.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之涣说,如果最美的歌女唱的不是他的诗,从此就不写诗了。这说明王之涣的诗当时曾被广泛传唱。B杜甫的诗,可能表现得文本一些,这应该跟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一定的关系,所以难以流行。C在唐代,唐三彩和唐诗一样也是流行的、时尚的东西,因而当时的人们是不会把它看得很珍贵的。D时间和距离能够产生美,可以想见,现在流行歌曲的歌词在若干年后应该也可能会被人们推崇的。9. D【解析】D“即使是李白,也可能就是在盛唐被歌唱了一些年。在晚唐大概唱不过小李杜和温庭筠吧?”是推测不是肯定。题干的“渐渐不再流行”过于绝对。10.C【解析】A项原文在第二段:“从这个意义上说,三十年来中国内地流行歌词的长盛不衰是值得欣喜的。”句中的“这”指代上一段末所说的即使是李杜的诗歌,流行也有时代性。“值得欣喜”的不是将唐诗为宋词元曲取代与流行歌词长盛不衰比较而言的。此题张冠李戴。B项信息源在第二段:“人在这个世界上生活着,悲欢冷暖,酸甜苦辣,都会感动在心,用心去歌唱。”据此,“感动在心”的是人的生活,而不是“流行歌词”。D项信源在第二段末:“还有北京奥运会主题歌我和你和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相比,也是不见逊色的。”此项言过其实。11.B【解析】B项信息源在第一段末:“杜甫的诗,可能文本些,难以流行”;杜甫的崇高地位,在他死去数十年后才建立,应该和唐诗本真的歌词性质有关。”此项张冠李戴和强化因果。B项中的“这”指代内容不当。三、 (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白 居 易 传 元辛文房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耳。”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 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燕集,皆高年不仕,日相招致,时人慕之,绘九老图。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注 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1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会昌初致仕致仕:做官B居易累以忠鲠遭摈 累:屡次C与胡杲李文爽燕集 燕:通“宴”,宴饮D不尚艰难 艰难:艰涩解析:A项,致仕:辞官归家。答案:A1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3分)()A. 权贵有嫌其出位既其出 则或咎其欲出者B. 乃放纵诗酒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C. 鸡林国行贾售于其国相 于是余有叹焉D. 为游赏之乐 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解析:D项均为结构助词,的;A项,代词,他/助词,无实义;B项,连词,于是、就/副词,竟然;C项,介词,给/介词,在。答案:D14下列各句括号中补出的省略成分,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及览(其)诗卷 B流闻(于)禁中C(老妪)问解则录 D伪者(国相)即能辨之解析:C项中“问解则录”主语应该为“白居易”,句子补充完整应为“(白居易)问(老妪),(老妪)解则录”。答案:C15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本文开篇以顾况对白居易的前“谑”后“叹”,侧面表现了白居易在诗歌创作上的非凡才华。B白居易性格耿直,常上书直言论事,触怒了权贵奸党,这给他的仕途蒙上了阴影,也是他“放纵诗酒”的重要原因之一。C白居易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诗名远播。D白居易居庙堂之上,则“兼济天下”;处江湖之远,则“独善其身”。儒、释两家思想的影响,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解析:D项“并存于他人生的各个阶段”错,他“独善其身”,信奉佛教,是在他仕途失意之后。答案:D第卷(非单项选择题 共105分)四、(23分)16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3分)译文:_(2)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5分)译文: _参考答案:(1)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 (2)(白居易)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参考译文:白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白居易在二十岁名声未起的时候,到京城游玩,去拜见顾况。顾况是南方吴地人,自恃才华,很少有他推许认可的诗文(或诗人),于是就戏弄白居易说:“长安什么东西都贵,想居是很不容易的。”等到顾况阅览白居易的诗卷, 读到“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诗句时,才感慨地说:“能写出这样的诗句,想居天下也不难。我之前的话是跟你开玩笑的啊。”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主持的进士和拔萃考试,白居易都考中,于是补任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和诗一百多篇,讽谏时事,诗歌流传到宫中。皇上(知道后)很高兴,于是召见他并授予他翰林学士的职位,后担任左拾遗。当时贼人杀了宰相,京师也显出喧扰不安的样子。白居易第一个上书,请求尽快捉拿贼人。权贵中有人嫌他做事超出了他的职责范围,非常恼怒。不久就有人说:“白居易的母亲掉到井里死了,但他却写了新井篇,文章语言浮华,白居易品行恶劣不可重用。”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当初因为宰相武元衡被杀的事情而暴露自己不够适宜的行为,他确实没有其他的想法,却使奸党恼怒,于是也使他仕途失意。但他也能随遇而安,把自己的精神寄托在佛教生死的说法里而忘记自己形骸的劳顿。过了很久,又调任中书舍人,负责拟制诏书。黄河以北发生动乱的时候,朝廷出动军队平乱无功而返,他又谈论国事,意见没有被采取,于是请求到京师之外任职,被任命做杭州刺史。文宗即位后,白居易被召回升做刑部侍郎。会昌初年辞官归家,后去世。白居易连续多次因为忠诚耿直而受到排斥,于是纵情诗酒之中。被重新任用之后,遇到的又都是年幼的国君,做官的心情顿时消沉。(他)选择居住在履道里,跟香山的僧人如满等结成净社。(他)疏浚淤塞的池塘,种植树木,建了石楼,开凿了八节滩,常去游赏玩乐,茶酒器具不离身边。(白居易)曾经不戴帽子,裸露发髻,张着两腿坐着,谈论禅道,咏怀古迹,自在快乐。自己号称醉吟先生,写了自传。(他)非常喜好佛事,也曾整月不食荤菜,自称香山居士。与胡杲、吉皎、郑据、刘真、卢贞、张浑、如满、李文爽等设宴集会,这些都是年岁已高没有做官的人,(他们)每天相互邀请,当时的人们很羡慕他们,为他们画了一幅九老图。白公的诗以六义为主,不喜欢内容艰深。每次写好后,一定让自己家里的老婆婆读自己的诗句,询问得知她理解诗句了,才把诗句抄录下来。后人评价白诗就如同山东父老劝行农桑,字字都很实在。鸡林国商人把白居易的诗卖给他们的国相,大抵一篇价值百金,如果是伪造的诗句,国相都能辨别出来。白居易与元稹的关系非常好,写作风格也相同,天下人将他们合称为“元白”。元稹去世后,白居易与刘宾客齐名,人称“刘白”。白公喜好神仙之说,自制飞云履,焚香走路,像在烟雾里行进,飘忽迷离。(白居易)刚到九江的时候,居住在庐阜峰下,建了座草堂,炼制仙丹。这些现在还存在。17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7分)风雨 李商隐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黄叶仍风雨, 青楼自管弦。 新知遭薄俗, 旧好隔良缘。心断新丰酒,销愁又几千。注宝剑篇:初唐将领郭震,向武则天呈宝剑篇“何言中路遭弃捐,零落飘 沦 古岳边。虽复沉埋无所用,犹能夜夜气冲天”,武则天大为赞赏。新丰酒:唐代马周游长安,宿新丰(今陕西省临潼县东)酒店,店主人对他很冷淡。马周要酒悠然独酌。后唐太宗召对,授监察御史。(1)发挥想象,描摹诗中诗人的形象。(3分)答:_参考答案:诗中的诗人是一个怀才不遇,长期沉沦漂泊,凄凉孤孑,愤郁不平而又欲极力挣脱苦闷的志士形象。(2)本诗采用了对比手法,试作简要分析。(4分)答:_参考答案:“黄叶”与“青楼”对比,“新知”和“旧好”对比,环境的冷与内心的热对比等。18名句默写。(8分)(1)问君西游何时还?_。(李白蜀道难) 但见悲鸟号古木,_。(李白蜀道难)(2)_,孤舟一系故园心。杜甫秋兴八首(其一)_,生长明妃尚有村。杜甫咏怀古迹(其三) (3)转轴拨弦三两声,_。(白居易琵琶行)座中泣下谁最多?_。(白居易琵琶行)(4)_,蓝田日暖玉生烟。(李商隐锦瑟)_,不及卢家有莫愁。李商隐马嵬(其二)答案:(1)畏途巉岩不可攀雄飞雌从绕林间(2)丛菊两开他日泪群山万壑赴荆门(3)未成曲调先有情江州司马青衫湿(4)沧海月明珠有泪如何四纪为天子五、(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13题。亲 亲 麦 子麦子是一枝灿烂而实在的花朵,开在万里田畴之上,开在农民心坎上。麦子的颗粒很美,有土壤般朴素柔和的质地和本色。一粒麦子是美丽的,一颗麦子是美丽的,一地麦子还是美丽的。麦子生命的每一个过程都是美丽的。麦子原本是一粒种子,浸润了阳光、空气、水分,结出黄灿灿的麦粒,丰富了我们的血液和躯体。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当秋阳拂照四野,耕耘完的田畴袒露出丰腴的肌肤,随着父亲手臂的挥动和铿锵的步伐,麦粒穿过深秋的空气落入土地。田野上空一阵又一阵金色的雨在秋阳里一闪一闪。父亲脸上荡漾着微笑的涟漪,把麦粒交给生命的家园。种子要想不丢失自己,就必须走回它生命的家园,走向疏松湿润的土壤,吸收大地的微温和芬芳。在秋雨的润泽下,绿色的剑刺破黑暗的泥土指向天空。嫩嫩的绿芽儿探出头来,它们挨挨挤挤地住在一起,以盛大的形式展开,以集体的力量显示其生存的意义。麦子从容地迈过冬天的门槛,第一个用绿色的手与春天紧握。清纯的麦苗相依相扶、牵牵连连,一直铺向遥远的远方。瞬间,万野绿遍,大地尽染。麦子在一望无际的田畴尽情地拓展绿色的海洋。大地融进了蓝天,蓝天陷进了绿海。此时的乡亲们忙着在麦海里除草施肥。麦子在人类的呵护下,展示着拔节吐穗、开花灌浆的生命过程。麦子和人类在和谐中相互期待、相互拥有。麦子把生命之花开在头部,最完美地接受阳光雨露。麦子终于完成了对生命的雕塑,不动声色地吐露出饱满的穗子。麦穗就是国徽上的那穗。麦穗是绝妙的艺术品。数十粒麦子团结起来,井然有序地排列成一个柱体。麦粒大头向下,小头尖尖向上,汗滴一般,而麦芒如剑直指蓝天。风来了,麦浪一波又一波,似乎整个大地都跳起了舞。父亲去看麦子的长势,怜惜地扯下几根麦穗搓着,然后眯起眼,吹起麦芒,将一手心鲜嫩的麦粒倒进嘴里。我去嗅麦子清香的味道,像掬起一捧水那样,用双手捧着几个麦穗,将脸贴在它们的上面,我手捧着它们表达我的亲近。在我心里,麦子就是我永远的亲人。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镰刀闪着星月一般俏丽的锋芒。母亲一手抡开镰刀,一手揽麦入怀。镰刀贴着地皮,挥出一道优美的弧线。瞬间,麦子便倒进母亲温暖的怀里。顺手,母亲抽出一绺作要子,就势将麦子翻转过来,捆好。麦捆从腋间滑落下来,躺在田垄上。这一连串的动作一气呵成。农民为麦子备好行囊,走进炊烟袅袅的村庄。麦子收后的田野静静的。母亲细心地寻找麦子,唯恐遗漏一粒,像在寻找土里的珍珠。融入了阳光、雨露、汗水的麦粒,是大地之树结出的鲜亮的果子,是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哺育着人类。麦子是芸芸众生生命的基本元素,锻造着我们的灵魂。麦子从容地走完真善美的一生,生根,长叶,开花,结果,奉献麦子,普通而神圣的麦子,朴素而雅致的麦子,养育我们血脉和精神的麦子,弥漫着文化意蕴,流淌进海子纯洁的诗篇。面对你,我俯首膜拜,诚谢敬仰!(选自诗意的栖居)19.下列对文章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 (3分)A.本文生动详细地记述了麦子生根、长叶、开花、结果的一生,用词优美,情深意浓,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B.本文主要运用了叙议结合的手法以及拟人、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使作品条理清楚,又显得很有文采。C.本文安排文章的结构颇有匠心,如写父亲播种、母亲收割时各有侧重,行文富有变化。D.从字里行间不难看出,“我”的父亲种麦子很有经验,例如在第段,他吃下鲜嫩的麦子就能判断麦子的长势。E.本文作者有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如他在文中运用冷静客观、准确细致的语言,表达了对麦子的情感。解析:B项,主要手法不是叙议结合,而是描写;文中没有运用对比、夸张的修辞手法。D项,该项说法于文无据。E项,本文的语言不是“冷静客观”的,而是充满热情的。答案:AC20.作者在第段说:“麦子用它的物质颗粒和精神内核书写着人类的历史。”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意?(2分)答:解析:本题重点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解答时需要联系前后文,分析句子的表层含意和深层含意。答案:麦子以它充足的物质营养哺育着人类,使人类的历史得以延续;麦子美丽的生命过程、真善美的精神实质也一直启迪着人类,滋养着人类的精神世界。21.本文第段主要运用了什么表达技巧?各举一例说明其表达效果。(3分)答:解析:回答本题时,首先要明确表达技巧包括哪些,然后再结合文本,找出对应的句子,分析运用这种表达技巧的效果。答案:运用了细节(动作)描写和比喻的修辞手法。举例:作者运用细节描写,写出了母亲收割麦子的一系列动作,生动形象地表现了劳动之美,使读者对“看母亲割麦是一件赏心悦目的事”这句话有了真切的感受。作者把麦粒比作土里的珍珠、大地之树结出的果子、大地母亲分泌的乳汁,既形象又生动,充分表现了母亲对劳动果实的珍视及作者对麦子的赞美之情。22.联系全文,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的理由。(4分)答:解析:要探究“作者主张亲亲麦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