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无声処聼惊雷——《一件小事》的评析及其它.docx_第1页
于无声処聼惊雷——《一件小事》的评析及其它.docx_第2页
于无声処聼惊雷——《一件小事》的评析及其它.docx_第3页
于无声処聼惊雷——《一件小事》的评析及其它.docx_第4页
于无声処聼惊雷——《一件小事》的评析及其它.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于無聲処聼驚雷一件小事的評析及其它香港弘立書院 徐莉 一向以家囯天下自任、修齊治平自期的知識分子,往往睥睨衆生,恃才傲物。對於袞袞諸公、所謂正人君子常常白眼相加,以示傲骨;或嬉笑怒駡,自視清高。至於微末之人則鮮見筆端;而微末之人處微末之事,觸發知識分子内心驚雷的文章,則更是少而又少。魯迅先生的一件小事正是這樣一篇稀罕之極的作品。一、時代洪流,一葉知秋 這篇小説最初發表于1919年12月1日的北京晨報周年紀念增刊,結合魯迅日記的記載推測,本篇寫作的時間大約是1919年11月。其時,轟轟烈烈的五四運動已經年半,新生的工人階級展現出強大的革命力量,使知識分子看到了中華民族的希望,“勞工神聖”已成爲那個時代先進知識分子的普遍認識。作爲時代的先鋒,新青年的精神領袖和楷模,魯迅先生以筆為刀,在剖析國民性的同時,也以一件小事對知識分子孤傲偏激的心理進行冷靜、深刻地剖析,在熱情謳歌底層人物偉大人格的同時,也讓我們清晰地看見知識分子清高外表下深藏著的“小”,“向勞工學習”的意旨也就呼之欲出。二、對比映襯,高下立現 小説情節很簡單,然而作者巧妙運用對比映襯的手法,一以貫之,產生了強烈的藝術效果。小説的開頭和結尾既首尾呼應,又在諷刺、針砭所謂“國家大事”、“文治武力”的同時,襯托出 “一件小事”的震懾力和深遠意義。在情節推進過程中,作者運用一明一暗兩組對比來表現主旨,既細緻入微,又順理成章。 這是一場只有三個當事人車夫、作爲乘客的“我”和那個不知從哪裏冒出來的莽撞老女人知道的交通意外,聰明的人似乎只要撇清自己的責任就可以心安理得、溜之乎也,即使在當今社會,也不乏類似“我”這樣的聰明人。然而,魯迅畢竟是魯迅,請看他如何解剖尋常小事外表下深藏的人性。 首先,面對老女人的意外跌倒,車夫與“我”的反應截然不同,形成鮮明對比。起初,“我”對老女人充滿了懷疑和憎惡,“我料定這老女人並沒有傷”,所以對車夫說,“沒有什麼的。走你的吧!”冷漠無情溢於言表。而車夫對我這臨時雇主的趕路催促居然“毫不理会”,他“放下車子,扶那老女人慢慢起來,攙著臂膊立定”,然後問她,“你怎麼啦?” 充滿關切,這份善意令人溫暖。此刻,車夫的高大和“我”的渺小,霎時立現。 聽到老女人回答“我摔壞了”時, “我”的第一反應是,“我眼見你慢慢倒地,怎麼會摔壞呢,裝腔作勢罷了,這真可憎惡” ,並深怪車夫“自討苦吃”,内心的陰暗和自私令人齒冷。而車夫“卻毫不躊躇,仍然攙著伊的臂膊,便一步一步的向前走”,送她去巡警分駐所。這份擔待,何其磊落!這份勇氣,何其可嘉!猶如一座人格的豐碑佇立在“我”和讀者的面前,不僅榨出“我”皮袍下藏著的 “小”,更令善於省思的讀者掩卷沉思:古人常說的“禮失求諸野”是否與此相似?在紛紛亂世中,憤世嫉俗的知識精英與默默無聞的普儸大衆,誰更能擔待社會的良心與道德?誰更有資格成爲滾滾紅塵的中流砥柱?三、以小即大,見微知著 在車夫與“我”的人格高下對比背後,還隱藏著一組深刻的對比,即“我”的心路歷程前後對比,這纔是作者巧妙著意之処。 這篇小説,語言描寫不多,對話僅三句:“沒有什麼的。走你的吧!” “你怎麼啦?” “我摔壞了。”簡練深刻,既表現了特定場合下人物的心理狀態,也非常傳神地刻畫了不同人物的性格。 小説對人物的動作描寫也不多。除了“立下”、“放下”、“扶”、“攙”、“問”、“走”等動作以表現車夫對老女人的關切之外,還有一処“我”的動作描寫耐人尋味。“我”被車夫義無反顧地攙扶老女人去巡警分駐所的行爲震驚,“沒有思索的從外套袋裡抓出一大把銅元”讓巡警交給車夫。這是獎賞,還是懺悔?“我”也分不清,讀者卻能從中看到車夫高尚人格的震撼力。一個如此傲視權貴的人,在一個卑微的車夫面前低下了高傲的頭顱,放下身段,開始省思。這就是對小説主旨“勞工神聖”的深刻註解。 作品思想的深刻性正是通過“我”的大量心理活動描寫展現出來的,以小即大,見微知著。 小説開頭寥寥數語就把一個憤世嫉俗的“我”呈現在讀者面前“所謂國家大事”,“ 只是增長了我的壞脾氣”,“教我一天比一天的看不起人”。 獨有“一件小事”,“將我從壞脾氣裡拖開”,意義非凡。 前面說過,此事確實很小。不過是涉及三人的責任不明的小意外,也沒有頭破血流的嚴重後果,車夫的行動在他自己看來也可能很尋常,決不是什麽驚天偉業。然而,在“我”的眼裏,它的意義遠遠勝過“國家大事”。爲什麽?大抵憤世嫉俗的人不外乎兩种:心中有夢不得托,自命不凡不受用。儘管故事伊始,“我”的冷漠自私令人憎惡,但畢竟良心未泯。所以在暗忖老女人惺惺作態、腹誹車夫多事而催促趕路不果之後,“我”看著車夫毅然決然的背影“突然感到一種異樣的感覺,覺得他滿身灰塵的後影,刹時高大了,而且愈走愈大,須仰視才見”。車夫的無言舉動,于“我”而言,不啻於一場驚雷,它震碎了“我”那冰冷堅硬的外殼,一顆溫暖火熱的心從自私的繭縛中掙脫,依然強勁有力地跳動著。於是,“我”開始了深深的反省:“這一大把銅元又是什麼意思?獎他麼?我還能裁判車夫麼?我不能回答自己。”正是這勇於反省的精神,使“我”在瞬間超越了過去的“我”,也超越了庸碌無爲的凡俗市儈,給整部作品賦予了思想的光輝。 所以小説結尾再次表明,這件小事對於“我”而言,它比任何“文治武力”都更有效力,“教我慚愧,催我自新,並且增長我的勇氣和希望。”這番強調,不僅表現出小説首尾呼應、結構嚴謹的獨特用心,更是“我”的思想境界得以升華的明證,水到渠成的同時,亦令人深思。 四、風行風止,皆由内心 王國維曾說:“一切景語皆情語”。這位和魯迅同時代的大師,雖然和魯迅生活在不同的世界,命運也截然不同。但兩人對於景物描寫的認知竟然驚人的相似,這大約是藝術規律使然。 一件小事中的景物描寫也是為表現主題和塑造人物服務的。例如小説中五次寫風,看似隨意,其實都體現了作者的匠心,或推動情節發展,或表現人物性格。第一次寫“大北風刮得正猛”,讀者由此可知車夫和“我”的經濟地位,都是爲了生計而不得不冒著北風出外奔波,生活的艱難可想而知,故事發生的大背景亦可揣知。第二次寫“北風小了”,為車夫跑得更快創造了條件,也為意外發生的“小事”設伏。第三次是“微風吹著”,使老女人的破棉背心兜著車把而摔倒,情節開始發展。第四次寫“大風之後,外面也不見人”,再次點明車夫的正直磊落、勇於負責的精神,情節也由此推到高潮。第五次寫“風全住了”,路上很靜,“我”獨自思索作爲故事的尾聲,也表現了“我”勇於反思内省的精神。此刻停息的不只是自然的北風,寧靜的也不只是“我”正在行走的路;更是“我”的内心經過激烈抗爭之後獲得自新,對社會的未來有了信心並有勇氣面對一切困難,這份平靜來自于徹悟,所以永恒。 五、雜感與餘響 知識分子如何才能突破自我的樊籬不斷“自新”?在一個禮崩樂坏的時代,如何堅守美好理想且不懈努力以實現之?百年前的魯迅在思考並借此小事給出他的答案。然而,歷史似乎在循環往復中前進。近一個世紀裏,卑微的車夫們,在被捧上神壇、名爲國家的主人之後不到五十載,無形之中又被權勢和金錢踩在腳底,重歸卑微。今天的車夫們,是否還保留著那份古老的純樸和尊貴的沉默?憤世嫉俗的知識分子們,在呐喊奮進之後,曾作爲臭老九被集體噤聲數十載,在“知識也是生産力”的名號下獲得新生。今天,他們的血液中是否還保留著千百年來家囯天下、修齊治平的遺傳密碼?面對權勢、金錢的誘惑,他們是否還保留著那份風骨和反思的勇氣?在物欲橫流、飛速發展的這個時代,是否還需要獨立思考和批判的力量?經典作品的意義就在於此,那些人物、故事或許陌生而久遠,但它們給人的啓迪和思考卻是歷久彌新。 正如西諺所云: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一件小事亦不例外。作爲經典篇章,它被列入中學課本已逾半個世紀。長期以來,教師們把它作爲記敍文的典範來教導學生寫作,至於其中的思想意義也不曾超越“向勞工學習”的傳統解讀。然而,在人心不古的今天,年輕的讀者看到這樣一件小事,極有可能會為車夫感到慶幸:幸好沒有遇到打蛇隨棍上的老人及其全家,惹上麻煩。也有可能會為老女人慶幸:幸好車夫不是葯家鑫!保有此命!至於“我”,讀者可能會欣賞“我”最初的聰明世故;對於後來那份靈魂深處的反思,則有可能不以爲然。這是時代的悲哀!社會的悲哀! 在魯迅作品紛紛淡出中學課本的今天,如果不給這件小事賦予時代的意義,它也將被世俗的流沙湮沒。這是文學的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