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从王维到王绩 我看于坚 作者:伊有喜 看于坚想到王维这似乎没什么困难,于坚自己也供认不讳。2001年第一期诗刊卷首就登过于坚的自白状从王维进入诗歌。这篇小文章比于坚的棕皮手记一书更直截了当地揭示了于坚的世界观和诗歌观。从于坚对王维山居秋暝的点评中,我们不难找到于坚的“命穴” “这首诗是存在之诗,诗人与世界的关系不是对象,不是主体和客体,而是在世界之中。它歌吟的是世界赖以存在的基本事物,与生俱来的事物,人和世界的不言自明的关系。这不是关于活着,还是死去形而上追问,而是存在者的天真之歌。它的朴素是世界本身的朴素。此诗创作问世已经千年,我依然可以强烈地感受到它,它的境界,它的氛围,不需要任何知识来阐释,它表达的东西像大地一样,自在,自知,自言自语,直接就是。 就像我们头上的天空从来不仅仅是现代的天空,王维们的作品从来不是古典诗歌。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今日看起来是多么诗意,多么遥不可及,当时却是庸常的现实。” 从引文中我们至少可以得出如下几点:1 诗人与世界(社会生活)是温和的包容的,彼此不对立。2 诗人不必“形而上追问”,只需把“庸常的现实”像当初的王维一样说出来就可以了。3 社会变迁,于坚和王维所处的场景不同,人们原有的诗歌趣味肯定受到伤害。 当然,除王维外,于坚还受到了外来的影响。在1984年的云南大学,于坚“阅读了法国新浪潮电影的一些理论和剧本”,“我尤其受到一种纯客观记录生活的理论影响。据说这类电影把摄像机暗藏在房间的墙壁上,演员在最无表演的情况下流露的真实行为,被摄入镜头,编成片子。”“此外,舍伍德 安德森的小城畸人也给了我深刻的印象。”以此类推,于坚喜欢普鲁斯特、史蒂文森、乔伊斯和卢梭,喜欢他们的具象的细节和清楚明白的日常,喜欢他们一如喜欢中国的红楼梦。于坚不喜欢庞德、荷尔德林、博尔赫斯、里尔克,也不喜欢那些浪漫、激情的才子式诗人,如拜伦、雪莱等,因为他们形而上的概括,远离形而下、害怕具体的事物。从这里出发,于坚写作了一系列“事件”,如写作谈话诞生铺路寻找荒原玻璃屋中的鼠等等。在这些事件中,于坚跳出自身充当了无所不在的那双眼睛,把摄入的细节一古脑儿的加以记录。 于坚自白:“王维的辋川集是对我进入诗歌影响最大的一部诗集。这部诗集像一座桥梁,既指引我通向陶潜、李白、苏轼也使我明白艾青、胡适、佛罗斯特、金斯堡、加里 斯奈德、拉金、威廉斯们的作品好在何处。越过时空,他们被诗这种东西联系在一起。”(从王维进入诗歌)在这儿,于坚清楚明白的勾勒出他的诗歌坐标,王维无疑是于坚自认的纵向承递的源头。 基于此,于坚的一些诗学观念便易于我们接受了。比如他认为“诗言志”的“志”是“记录”,有别于传统的“心意、志向”。(棕皮手记 谈谈我的罗家生)面对这个世界,“不要想,只要看!”然后把看到的加以记录。比如他的诗歌 短篇集之144(2000 2诗刊) 老教授 在一棵柏树下 练习太极拳 姿态优美 像一只正在长出羽毛的 白鹤 他忽然摇身一变 像杂志那样打开 于坚 我告诉你一件事 我儿子 要到美国去了 整首诗描述的就是老教授的一招白鹤亮翅以及和于坚的对话,甚至连对话都不能算,于坚只是冷静的注视、谛听和记录而已,但这个场景确实给我带来一股真切清新的生活气息。它引领读者返回到存在的现场中,回到当下、手边,让我们再一次接纳了熟视无睹的日常生活。它与下午 一位在阴影中走过的同事一样,非常典型的体现了于坚的诗学观念。于坚赞同“一种冷静、客观、心平气和、局外人式的创作态度”,“表面上看起来是冷漠的,非抒情的,毫无意义的,它的客观性使读者有可能从不同的角度去感受,呈现一种多义的审美效果。”(棕皮手记 诗歌精神的重建)对于有着强大的浪漫主义和比(暗喻)兴手法的现实主义传统的古老国度而言,诗人的看见并不容易,于坚援引维特根斯坦的话感叹:“要看见正在眼前的事物是多么难啊!”这是可以想象和理解的。日常生活就是过日子,与浪漫的不食人间烟火的诗性恋爱总是有着遥远的距离,与“生活在别处”的诗意想象也格格不入,而“表面上看起来是冷漠的,非抒情的,毫无意义的”写作与一般读者(包括写作者)对诗歌的阅读期待(文以载道、隐喻、象征、想象力等等)也有较大的出入。因此日常生活的被遮蔽被忽视便顺理成章了。于坚的一大发现就是再现了遮蔽以久忽视以久视而不见以久的日常生活。但在理论上,看并且记录日常生活并不难,于坚和他的追随者又面临一个看什么、怎么看的问题,诚如于坚说的“要有看法,看的方法”,“诗歌的标准总是在语言上,如何说上,说得如何上。”于坚自称:“我决不是一个搞怪的诗人。我是一个为人们指出被他们视而不见的地狱的诗人。”所谓“地狱”,无非是生活中被漠视的真实的一面。我们可以看他便条集之252讣告一诗(中国新诗选青海人民出版社 祁国 张小云主编) 讣告 一个叫某某某的死了 他的讣告贴在单位的墙上 白纸 黑字 楷书 遵照着正式文件的格式 写着 他是原某某长 某某某主任 某某某第三届委员 他是谁? 这天天向上的一生 他都干过些什么 在何处枪毙过别人? 又在何处 与女学生坠入情网? 他抽什么牌子的香烟? 在床上 喜欢什么姿势 上面还是下面? 是几个孩子的爷爷 或者谁 梦魂牵绕的仇人? 他死于癌还是毒品? 上面没有说 在讣告中,诗人透过冠冕堂皇的白纸黑字,从庄严肃默的楷书中硬是看出某某某庸常的日常生活来了,它使某某某抽象空洞高度概括的讣告上的一生变得具体生动易于触摸,从而使这个原本让公众敬畏的“某某长、某某某主任、某某某第三届委员”放下了他的架子,还原成某某某这个普通人。你可以说它是解构,下半身也沾点边,但最重要的是呈现,它是于坚的。于坚说,“作为诗人而进入历史的不是他说什么,而是他怎么说”。“写作的勇气和智慧,就是把不可告人告诉人。”于坚说,“面对现场,在中国需要勇气的,因为一不小心就容易俗就市民,而这些在中国文化是最忌讳的东西。”讣告确实完整的体现了于坚的诗学主张。 于坚自称是从王维进入诗歌的,他在1987-1990年期间写作的那些短诗相当简洁,比如山谷作品112号有一回 我漫步林中某夜作品108号自然的暗示在马群之间在旅途中 不要错过机会等等。它们有着王维式的场景描述,万物静观:有着陶渊明的浑融完整,不可句摘。语言高度清新洗练,朴素之中有润泽华采。让我们一起看看他的避雨之鸟 一只鸟在我的阳台上避雨 青鸟 小小地跳着 一朵温柔的火焰 我打开窗子 希望它会飞进我的房间 说不清是什么念头 我洒些饭粒 还模仿着一种叫声 青鸟 看看我 又看看暴雨 雨越下越大 闪电湿淋淋地垂下 青鸟 突然飞去 朝着暴风雨消失 一阵寒颤 似乎熄灭的不是那朵火焰 而是我 1990 我觉得在这首诗中,于坚有着王维的孤独,但弥补了王维写作辋川集时的那种“晚年惟好静,万事不关心”的幽冷的心情,而代之以大关怀大悲悯。但于坚不可能也不愿是王维的现代版,他超出王维的那一部分是于坚颇为自得的,比如割断抒情言志的诗歌传统,拒绝隐喻,通过对一只乌鸦的命名把主观臆想的象征、隐喻,以及文化背景,层层剥离,从而还愿为乌鸦这只鸟儿本身。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于坚开始写他的“事件”系列,更多的尝试“纯客观记录生活”的诗学主张,慢慢的偏离原有的诗歌轨迹,这时的于坚是拖沓的,不厌其烦的,他开始凸现于坚式的具象性。这种具象是本体性的,事态就是事态,事件就是事件,声音就是声音(坠落的声音),没有情感色彩,没有价值褒贬,诗人完全屏弃了个人化立场、态度和价值判断,更排除了所有的“文化象征”,即所谓的“零度写作”。到长诗0档案已颇有痞子气了,这个毁誉参半的作品使于坚获得了更大的名声。到飞行哀滇池等长诗的创作时,于坚离王维的距离已远远超过了与王维的时空距离了。但于坚是可敬的,他一意孤行,无意改变他的叙述方式。于坚说过,“我的诗一直被高雅的诗歌美学视为非诗。我一意孤行,从未对我的写作立场稍事修正。我以为,应该是时代向诗人脱帽致敬,而不是相反。” (于坚的诗 后记)面对这个毫无新意陈辞滥调的语言体系,于坚说过,“诗人应当怀疑每一个词。尤其当我们的词典在二十世纪的知识中浸渍过。”(于坚的诗 后记)于是,于坚跌跌撞撞在夹缝中寻找未经文化积淀和污染的原生态的词,一路拒绝拥有强大概括力词汇的媚眼他路过很多成语,出于诗人的自尊他拒绝录用,只好絮絮叨叨用他于坚的语言再言说一遍。有人说他罗嗦,他辩解:“写作的精练是什么意思?”他知道精练就是“精炼”。“精,经过提炼和挑选的。精华、完美、最好的。炼,用加热等办法使物质纯净。引申为用心琢磨使词句精美简洁。”(棕皮手记 1996) 他知道但他偏偏不要精练简洁而愿意泥沙俱下,有时甚至强词夺理:“精,实际上是一个形而上的概念,它是对具体的充满可能性的写作的抹杀。”(同上)这不是明摆着偷换概念吗?诗学主张与行文如何是同一个层面上的东西吗?这个时候,我更愿意说,于坚诗歌的纵向源头不是王维,而是王绩这个大唐开国初年的诗人、王勃爷爷王通的弟弟,无论从思想还是艺术来说,他都是唐代王孟诗派的先驱人物。我想王绩不至于辱没了于坚的。谓予不信,有诗为证 在京思故园见乡人问 王绩 旅泊多年岁,老去不知回。 忽缝门前客,道发故乡来。 敛眉俱握手,破涕共衔杯。 殷勤访朋旧,屈曲问童孩。 衰宗多弟侄,若个赏池台? 旧园今在否?新树也应栽? 渠当无绝水?石记总成苔? 院果谁先熟?林花那后开? 羁心只欲问,为报不须猜。 行当驱下泽,去剪故圆菜。 王绩用这么多的反问句连缀排比,一气呵成,表现出诗人心情的急切难耐,只问不答中透出焦急惶恐的心态。本是一问一答的对话,却成了诗人自己急切的独白。朋旧童孩、宗族弟侄、旧园新树、茅窄宽窄、柳行疏密、院果林花,具体可感的形象,正是诗化了的故乡的象征。可谓一草一木总关情,字字句句见乡思。面对同一个题材,让我们看看王维大师是怎么处理的 杂诗(其二) 王维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两相比较,王绩是每事问,王维则要言不烦,“寒梅著花未?”颇有以一当十之功效。全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GB/T 46264-2025家用和类似用途中央电暖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 化工冬季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农业机械分离装置课件
- 别墅土建安全培训课件
- 兴发集团安全生产培训课件
- 内部审计程序培训课件
- 内部安全培训资料课件
- 宏观环境因素营销方案(3篇)
- 营销部营销方案(3篇)
- 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上学期第一次月考数学试卷【附答案】
- 住房供给调控预案
- 培训行业转介绍
- pos机风险管理办法
- 山河已无恙+吾辈当自强+课件-2025-2026学年高二上学期用《南京照相馆》和731上一节思政课
- 中国兽药典三部 2020年版
- 初中物理课外知识讲座
- 班组质量管理和现场管理培训
- 眼睑裂伤查房
- 卷烟制造工艺学课件-第八章-制丝工艺
- 知名国企的职场礼仪培训材料
- 《品牌管理》第13章 品牌资产保护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