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言警句有解释.doc_第1页
名言警句有解释.doc_第2页
名言警句有解释.doc_第3页
名言警句有解释.doc_第4页
名言警句有解释.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严格执法守法1、出政施教,赏善罚暴。(墨子)E释:出任政事和实施教育,就要奖赏善良和惩罚暴虐。2、邪正者治乱之本,赏罚者治乱之具。(宋?林逋),Xz释:邪恶和正直是决定太平或混乱的根本,赏和罚是保证太平消除祸乱的工具。ueC3、天下之事,不难于立法,而难于法之必行;不难于听言,而难于言之必效。(明?张居正):l*释:天下的事情,立法并不难,难的是立了法必须执行;听别人的意见建议并不难,难的是听了后能去照着做。sEDs4、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韩非子)9,释:掌管执行法规的人坚强,就能使国家强盛;掌管执行法规的人软弱,就会使国家衰弱。d5、杀人者死,然后人莫敢杀;伤人者刑,然后人莫敢伤。(宋?李觏)Kmy释:对杀人的处以死刑,以后就没人敢杀人了;对伤人的处以刑罚,以后就没人敢随便伤人了。C6、无功不赏,无罪不罚。(荀子)1Ji释:没有功劳就不进行奖赏,立了功的就要奖赏,没有罪过就不进行惩罚,犯了罪的就要惩罚。1mv37、巨壑虽深,兽知所避;烈火至猛,人无蹈死。| (宋?苏舜钦)6释:大沟壑虽深,野兽能知道躲避开;大火虽非常猛烈,人没有踩上烧死的。N8、不教而诛,则刑繁而邪不胜;教而不诛,则奸民不惩。FWmd$(荀子)dpzsx!释:不进行教育而光杀人,这样虽然刑罚多但压不下歪风邪气;光教育而不实行刑罚,这样做坏事的人就受不到惩戒。74S9、赏善而不罚恶则乱,罚恶而不赏善亦乱。(唐?元结)(S7,G释:只奖赏善良的而不惩罚作恶的就会出乱子,只惩罚作恶的而不奖赏善良的也会出乱子。10、赏无度则费而无恩,罚无度则戮而无威。(孙武)K-t释:赏赐没有一定限度就会费了财物而不能使人感恩,惩罚没有限度就会虽杀人也不能树立威严。n&Ef11、善为政者,刑先于贵,后于贱;重于贵,轻于贱;密于贵,疏于贱;决于贵,假于贱。(清?唐甄)*?j释:善于为官从政的人,在进行刑罚时,先制裁地位高的,后制裁地位低的;对地位高的从重,对地位低的从轻;对地位高的紧密,对地位低的稀疏,对地位高的认真坚决,对地位低的宽容。K12、鞭朴不可驰于家,刑罚不可废于国。(宋。李觏)释:鞭打的惩戒不能在家庭中松驰,刑罚不能在国家废除。iOkim13、家有常业,虽饥不饿;国有常法,虽危不乱(韩非子)0NLx释:家里有永久的产业,虽遇到饥荒也不会挨饿;国家有永久的法规,虽遇到危险也不会混乱。jc 14、不为重宝亏其命,故曰令贵于宝;不为爱人而枉其法,故曰法爱于人。(管仲)pmg释:不因为贵重的宝物而歪曲使命和命令,所以说命令比宝物还贵重;不因为自己所爱的人而弯曲国家的法律,所以说法律比人要可爱。0fj6+315、尽忠益时者虽仇必赏,犯法怠慢者虽亲必罚。2OC#g(三国?诸葛亮)S:释:为国尽忠、对时代有益的人就是自己的仇人也必须奖赏,违犯法律、懈怠懒惰的人就是自己的亲人也必须惩罚。#YOtZ|16、罚必施于有过,赏必加于有功。(北齐?刘昼)*释:惩罚必须实施到有过错的人身上,奖赏必须给予有功绩的人。Z?n?17、赏不当功,则不如无赏;罚不当罪,则不如无罚。=TcT(宋?张孝祥)ff5eR释:奖赏如果不能与所立的功劳相当,就不如不进行奖赏;惩罚如果不与所犯的罪过相当,就不如不进行惩罚。&.18、言多变则不信,令频改则不从。(宋?欧阳修);释:说的话多变人们就不会相信,下的命令频繁改动人们就不会服从。Bm=!V19、理国无难似理兵,兵家法令贵遵行。(唐?周昙)*icE释:管理国家没有多大难处,也要象管理军队一样,关键是军队的法令是非常注重遵照执行的。kxB820、赏不足劝善,赏不足禁非,而政不成。(宋?欧阳修)kjq释:奖赏不能够教育人们做善事,惩罚不能够禁止人们为非作歹,这样政权就保不住。X21、稂莠不锄,嘉禾不茂;冤愤不泄,戾气不消。g&(明?张居正)|RM释:形似禾苗的害草不铲除掉,真正的禾苗就不会茂盛;人们的冤愤不使之宣泄掉,暴戾的气氛就不会消除。4v322、上下不合,令乃不行。(管仲)p释:上下之间不团结和睦,命令就不会得到贯彻执行。*cR-mb23、不以喜以加赏,不以怒以加罚。(晏婴)vB9%释:不因为个人高兴了就随便赏赐下面,不因为个人生气就随意惩罚下面。24、爵不可以无功取,刑不可以贵势免。(汉?司马迁)qJY释:职位不能没有功绩就取得,刑罚不能因为高贵有势力就免除。)%25、天下难治,人皆以为民难治也,不知难治者非民也,官也。(清?唐甄)ES释:国家难以治理,人们往往以为是难在百姓难于管理,不知道难于管理的并非民众而是官吏。Olm26、赏罚,政之柄也。明赏必罚,审信慎令,赏以劝善,罚以惩恶。(汉?荀悦))释:赏罚是治理国家的重要措施。赏要公正合理,罚要坚决果断,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信用和命令。用赏来激励人们做好事,用罚惩罚那些做坏事的人。/2gG27、治国之法,为民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便于民。乱国之法,为上而立者也,故其行也求利于上,而不求便于民,斯法因人立,不悖于天理人性者寡矣。虽然,即不便民矣,其法虽立,而其国必不安。 ( 清?严复)6!txU释:治理国家的法律,是为人民制定的,所以在执行过程中,力求方便百姓。而乱国的法律,是为统治者而立的,它在执行过程中也必然力求为保护统治者,而不方便于人民。这种为少数人而立的法律大多数都违背天理人性。违背人民利益的法律既使制定了,而这个国家也一定不会安定。.28、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具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淮南子主术训)Vr2释:所谓法律,就是衡量一个国家是非的标准,也是国王治理国家的准绳。制定法律的目的,就是为了惩罚那些违法乱纪的人;制定奖赏条例,也是为了赏赐那些应该给予奖励的人。c*129、一政之举,一令之施,合乎其德智力者存,违于其德智力者废。(清严复)PLT释:一个政策的制定,一项法令的实施,如果符合民德、民智、民力的就能存在下去,违背民德、民智、民力的就会被废除。Yrx.释:敬重教育、引导人们学习,是建设国家的大事情;举荐起用贤人、培育人才,是作官为政的首要任务。YY2、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入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致于善(宋?欧阳修)7+L释:对善良的人一日教育,就会失去善心而变为恶人,对恶人勤加教育,就可以使他改造成善良的人。S(bR3、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食也。(孔子)(6C释:学习象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其华,秋天收获果实。学讲文章是春华,用于修身利行,就是秋食。Sp4、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有学乎!(孔子)*a释:君子如想教化百姓形成良好的风俗,恐怕没有比广办学校更合适的了。5、立德之本,莫尚乎正心,心正而后身正,身正而后左右正,左右正而后朝廷正,朝廷正而后国家正,国家正而后天下正。(傅子?正心篇)d_-释:培养人优秀品质的根本,没有比端正思想更重要的了。思想端正就会使自身行为端正,自身行为端正就会使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接近自己的人行为端正,就会使朝廷的行为正确,朝廷行动正确就会使国家政权统治正常,国家风气端正,进而使整个社会风气端正。je6、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陵节而施之谓逊,相观而善之谓摩。此四者,教之所由兴也。 (孔子)4k#V释:成人教育的法则是:在动机没有发生之前禁止叫预防,正当事情发生时加强教导叫做及时,不超过分寸叫做逊顺,互相切磋、取长补短叫研摩。这四条是教育之所以兴盛的原因。K7、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孔子)r释:三人一同走路,其他两位必有一位在某方面可以当我的老师。我选择哪些好的方面来学习,不好的方面引以为戒,改正自己。_8、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荀子);3释: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全面了解,全面了解不如去亲自实践。XNT*9、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宋?朱熹)a=O+,释:如果论起先后来,知识为先,如论起轻重来,实践行动为重。G*3010、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9)J(汉?王允)f释:人的才能有高低之分,但要知道事物道理都要通过学习,学习后才能知道,不问不能长知识。UB11、莫言大道人难得,自是功夫不到头。(唐?吕岩);P释:不要说大道理人们难以获得理解,只是因为功夫没下到家。G|12、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 (汉?王符)xbOk释:虽然有非常聪明智慧的人,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知道的,虽然有非常好的材料,不是一生长就能成材的。=nR 13、中人以上,可以语以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以下也。(孔子)8,释:对处于中等位置和悟力以上的人,可以进行更高一级的教育;对中等以下的人,却不能进行低一级的教育。vYocD14、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淮南子)n释:人们不去学习驾驭龙,而都想学驾驭马,不去学治理鬼,而都想学治理人,因为是急所用的。ozi15、不思故有惑,不求故无得,不问故莫知。(宋?杨时)g+xf释:不思考所以有疑惑,不追求所以没收获,不询问所以不知道。t16、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孔子)MY释:努力学习就能接近智慧,尽力身体力行就能接近仁爱,能认识自己的缺点,就接近勇敢了。t17、心不可不虚,虚则义理来居;心不可不实,实则物欲不入。(莱根谭)释:人定要有虚怀若谷的胸襟,因为只有谦虚才能容纳学问和真理;同时人也要有诚实的态度,诚实了才能抵御物欲的诱惑。tQN,h18、读书切戒在荒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莫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宋?陆九渊)-19、读得书多胜大丘,不须耕种自然收。东家有酒东家醉,到处逢人到处留。日间不怕人来借,夜晚不怕贼来偷。水旱蝗虫无伤损,快活风流到白头。L(宋?苏轼读书歌)Q20、学者不长进,只是好己胜。(宋?陆九渊)2Z释:学习不长进的人,主要原因是因为好胜不虚心。WWi-821、善歌者使人继其声,善教者使人继其志。(孔子)4(BjD释:善于歌唱的人可使人们继续他的声音,善于教人的人可使人们继承他的志向。22、智如泉源,行可以为表仪者,人师也。(汉?韩婴)d3释:智慧知识象泉源一样,行为可以作为人们的表率的人,这才是人们的老师。23、君子之教,喻也。道而弗牵,强而弗抑,开而弗达。37Md(孔子)|J释:君子进行教学,只是晓之以理,进行引导而不是牵拖着前进,进行鼓励而不是压抑,进行启发而不是把道理说绝。4M24、观于明镜,则疵瑕不滞于驱;听于直言,则过行不累乎身。(汉。王粲):$-ec释:经常用明亮的镜子照自己,那么污垢斑渍就不会留在身上;能听取直率的批评,那么错误的行为就不会连累着你。nILWTB25、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释:一个人抱不拢的大树,是从极小的萌芽开始生长;九层高的台子,是从不断堆土开始增高;人行走到千里之外,是从脚下第一点开始的。26、进德修业在少年,道明德立在中年,义精仁熟在晚年。z(明 . 吕坤)DAF/2释:培养道德进修学业在少年之时,明白道理树立德行在中年之时,义理精通、仁德成熟在晚年之时。Qcf#27、人生气质都有个好处,都有个不好处。学问之道无他,V4-)只是培养那自家好处,救正那自家不好处便了。pCdp_(明?吕坤)Ca释:每个人天生的气质都有好的一面,也都有不好的一面。学问的道理没有别的,只是为了培养自己好的一面,疗救自己不好的那一面。)o_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