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在书页间的墨香.doc_第1页
散在书页间的墨香.doc_第2页
散在书页间的墨香.doc_第3页
散在书页间的墨香.doc_第4页
散在书页间的墨香.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在书页间的墨香关于阅读疗法的一些感悟摘要:本文主要谈的是阅读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顺便谈谈阅读疗法和大学生心理问题的联系。“读书治病,读书养身”,渐渐地深入人心。关键词:阅读疗法;心理疾病;大学生心理问题1. 引文翻开书页,那留在空气中的淡淡墨香,和着心中流溢而出的些微感情,轻轻缠绕,任由思绪纷飞。读着诗经,人的心境缓缓得平静下来,就像站在乡间田畴望着远处的巍峨青山;看看唐诗,抑郁轻轻地抽离身心,心里的阴霾渐渐消散;济慈的睡去,读着读着就像要睡去了似的,安谧的心态,因失眠而疲惫不堪的身心在静静地安睡“书犹药也!”我们在书页间漫步,足迹似有似无,心情舒畅,如沐晨风。这些都是阅读的极妙之境,亦是阅读疗法的最初理解。2. 阅读疗法的简史“阅读疗法”又称“读书疗法”,最早运用于古希腊的图书馆内,当时图书馆员常利用图书馆里的圣经或道德经书来治疗患者。这些患者指的是精神及心理障碍者,所以人们称图书馆为“灵魂之药”。在我国也早有“读书治病,读书养身”的说法。2.1国外阅读疗法的历史小事早在古希腊,人们就把阿波罗这个帅哥封为文艺神兼医药神,那意思是说,文艺和医药是亲戚,文艺某种程度上就是药,读读文艺书,等于吃良药。古埃及的图书馆是人类早期图书馆的杰出代表,多附设于王宫神庙,收藏大量医学图书,既是信息中心,又是治疗中心,著名的底比斯城神庙图书馆,门口上方镌刻着“治疗灵魂之地”,图书馆员被称为“生命之宫的文臣”。2.2国内阅读疗法的历史小事我们中国人对阅读疗法的认识也很早,汉代的大学者刘向就说过:“书犹药也,善读者可以医愚。”明代学者李渔,号笠翁,专门写过一篇笠翁本草,得意洋洋地说,中医把很多东西都当成药,牛粪、马尿、锅底灰都开入了药方,可还是忘了几样东西也有治病的疗效,其中一样便是书。他认为罕见而珍贵的书对于读书人来说,也是一种富有奇效的良药。他对于自己的这个发现很自豪,觉得创前人所未创,便自授专利品牌,叫作“笠翁本草”。明代学者张潮写过一篇文章书本草,像介绍药物一样,把经史子集的药性和服用方法都作了分析,比如他认为四书五经“俱性平,味甘,无毒,服之清心益智,寡嗜欲。久服令人醉面盎背,心宽体胖。”另外,我们中国人遇到心理困扰时,喜欢读一些箴言,那“箴”是啥意思呢?刘勰在文心雕龙中考证说,“箴”就是从针灸用的“针”字变异过来的,治生理上的病有时不是要靠扎针吗?那治心理的病能不能扎针呢?能的,但此针不是彼针,是无形的思想的针。这思想的针,就是“箴”讲道理的一小段话,却有点开心扉、打通经络的奇效。说到底,“箴”这种文体就是古人为了治疗和预防心理疾病而专门发明的。3. 阅读疗法的一些基本知识3.1阅读疗法的概念阅读疗法是一种藉由阅读图书或接触其他信息材料,帮助读者纾解负面情绪困扰,进而达到身心平衡之状态。通常是由图书馆员、心理治疗师,或其他相关专业人员,针对个别需求,进行材料选择,并利用这些材料给予读者治疗。阅读疗法是由图书馆员或专业人士(例如:心理治疗师)依据读者的个人需求,选择适合的素材帮助读者从负面情绪中释放,读者进而自我治疗,找到恢复的力量。总而言之,阅读疗法除了具有心理、情绪治疗的功用之外,也能帮助读者解决问题、满足他们的心理需求,进而使他们从目前遭遇的问题中成长、发展;同时,阅读疗法也是一种藉由与材料内容互动,达到促进心理健康的方法。3.2阅读疗法与心理疾病说起阅读疗法,就不得不说心理疾病了。那么阅读疗法与心理疾病是怎样的关系呢?首先,阅读疗法可以预防心理疾病,保护心理健康。因为按照治疗目的,阅读疗法主要分为发展阅读疗法和临床阅读疗法两种类型。发展阅读疗法是在个人虽然没有生病,但暴露出了人格和精神上的缺陷,疾病的诱因初露端倪,为将疾病消灭在萌芽状态,及时地向个人提供合适的读物,改善其人格,调养其精神,帮助其健康成长,全面发展。这种疗法在中国文化里属于保健和养生的范畴,实际上是一种治未病的疗法。中医里很早就有治未病的思想,“未病学”在当代甚至发展成为一门新学科。如果将发展阅读疗法赋予一个中国化的称谓,可以称之为治未病的阅读疗法,或者称之为阅读保健、阅读养生。其次,阅读疗法可以治疗心理疾病。阅读疗法的第二种类型临床阅读疗法,是在个人已经患上了生理和心理疾病,资格医生在对其进行常规的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或机械治疗之余,精心选择有治疗潜力的图书供患者阅读,以调节患者的情志,达到辅助治疗的目的。这可以称之为是治已病的阅读疗法。4. 阅读疗法的原理阅读疗法的原理大概有以下几种说法。第一种是用进废退说,就是说人体的各种器官都要常用,脑子不用也会生锈,常读书对脑、手、眼、口等很多器官都有锻炼作用,既辅助治疗心理疾病,又对治疗某些生理疾病有好处。第二种是共鸣、净化、宣泄说,这是弗洛伊德的理论,认为人在读书的时候,主要发生三种心理反应共鸣、净化和宣泄,分别可以治疗浅层、中层和深层的心理疾病。第三种是情志相胜说,取自中医,中医把喜、怒、忧、思、恐和心、肝、肺、脾、肾相对应,构成五行相生相克关系,阅读疗法就是根据书的内容,将其分为喜、怒、忧、思、恐五种类型,读书就是运用五行关系调理身体,达到治病的目的。第四种是内脏体操说,认为人读哪方面的书会起哪方面的生理反应,比如读武侠和体育书,会起运动反应,心理紧张,好像自己在打斗、比赛。看情色书,也会起情色方面的反应。这种反应实际上是在做内脏体操,有锻练身体以抗病的效果。第五种是加减法原理。认为世上的书无非有两种,一种劝人做人要讲精神,生活要有意义,这是加法,典型的如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一种劝人做人要难得糊涂,要学会舍得,要放弃执着,这是减法,典型的如佛经、道经。心理疾病也无非两种,一种是激情过剩导致癫狂,需读减法书,一种是心灰意冷、悲观厌世导致抑郁,需读加法书。5. 阅读疗法与大学生心理问题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情感态度也呈现复杂多变的状态。心理素质差的大学生,容易受到复杂多变的环境所左右,从而产生心理问题,表现出遗忘、错觉、焦虑、冷漠、固执、攻击、情绪低落、心烦失眠等现象。大量研究证明:阅读治疗法对治疗心理问题是有效的。大学生在阅读中,一方面能满足个人兴趣与需要,增长知识,开阔视野。另一方面,阅读是一种精神活动。读者在阅读过程中与作品进行感情交流,在作品的激发下,向作品投射自己的情感、意愿,产生激动、沉思、喜悦、悲伤等多种心理效应,使自己的情感得到宣泄,达到稳定情绪、释放紧张、淡化抑郁的目的。可以说,大学生在阅读中,通过个体的选择与内化,增长了知识,并渗透于自己的人格中,使自己具备良好的品德与渊博的学识,提高心理免疫能力。这是许多药物难以达到的效果。到图书馆阅读,比到心理咨询室更让人容易接受。一些大学生,因为种种顾虑,不敢走进心理咨询室。但是到图书馆就不一样了,因为图书馆是人人都可以到的地方,到图书馆阅读,没有顾虑,心态较为放松,更受学生欢迎。6. 总结“读史使人明智,读诗使人灵秀,数学使人周密,物理使人深刻,伦理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凡有所学,皆成性格。”这是英国著名唯物主义哲学家和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的一段名言,说明读书对人的性格塑造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国汉代文学家刘向认为:“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其实,除了“成性格”和“医愚”外,读书还的确具有治病的作用,尤其是针对心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