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艺术的最高境界“无为”教育北京二中 范基公 中小学管理 “无为”教育艺术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无为”思想与现代教育学中“主导、主体”理论的结合。“无为”教育艺术展现的是教育者导演的以学生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无为”即“无背道之行,顺自然而为”,顺其自然、因势利导是其最高法则。所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现代教育理论特别重视学生的自我教育,即以教育者的“无为”促进受教育者的“有为”。 作为被教育主体的学生,在没有意识到被教育的状态下,不知不觉地受到教育,这可谓“不教而教”。以“不教而教”为主要特征的“无为”教育时常表现为“无言”与“无形”,有时甚至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所以有人称其为教育的极致。 “无为”教育既要研究教育者的教育艺术和技巧,同时也要研究受教育者在不知不觉中受到教育的规律和特点。“无为”教育艺术的主要特征 1.教育意图的隐蔽性 “把自己的教育意图隐蔽起来,是教育艺术十分重要的因素之一。”苏霍姆林斯基的这句话,集中概括了“无为”教育的首要特征。 北京日报曾以不教而教的启示为题,讲述了这样一个教育故事:一个小女孩初学小提琴,琴声如同锯木头,父母不愿听。孩子一气之下,跑到幽静的树林中学练。突然,她听到一位老妇人的赞许。老人说:“我的耳朵聋了,什么也听不见,只感觉你拉得不错!”小女孩受到鼓励,于是,每天都到树林里为老人拉琴。每奏完一曲,老人都鼓励说:“谢谢,拉得真不错!”终于有一天,家长惊异地发现,女儿的琴声变得那样优美,不知是什么名师指点。后来,女孩才知道,林中的老人是著名的音乐教授,而且她的耳朵从未聋过。老教授虽然没有具体施教琴艺,也没有任何空洞的说教,但她却给孩子以动力和智慧。这个传奇的故事蕴含着丰富的“无为”教育的哲学。2.教育手段的间接性 一位母亲怕耽误孩子的学习,风尘仆仆赶了几十里路,把儿子落在家里的书送到学校,然而,这本书却是孩子在家里看的一本小说。母亲的行动震撼了孩子的心,使他强烈感受到深沉的母爱。不识字的母亲并没有如常人一样讲刻苦学习的道理,却收到了促使孩子猛醒,从此用功读书的效果。真是此处无言胜有言! 3.教育者身教的示范性示范是最具魅力的“无为”教育。一位母亲发烧躺在床上,对女儿轻声说:“真想吃口西瓜。”此时女儿只是想着有一堆数学题还没做,她望着快要下雨的天,没有接妈妈的话茬儿。突然,一阵急促的敲门声,表姐急匆匆地闯进来对妈妈说:“我姥姥又喘起来了,已昏过去两次。”妈妈立即翻身下床,抄起大衣,拉起表姐就往外走,边走边嘱咐表姐去换氧气,竟没理会女儿递给她的雨伞。妈妈急匆匆地走了,女儿举着雨伞站在雨里,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后来,这位中学生在题为西瓜代表我的心的作文中写道:“那雨夜好长好长啊!也就是自那雨夜以后,我惊异地发现,我变成了懂事的大姑娘。在母亲节到来的时候,我要去买一个大西瓜送给妈妈,这西瓜代表着女儿一颖爱妈妈的心。”这是一例成功的“无言之教”。4.受教育者亲身经历的体验性应该说,没有亲身的体验就不会有觉悟。“无为”教育是学生作为主体的自我教育。教育者的主导作用在于,让学生在实践中认识到“我行”!“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获取知识如此,提高觉悟亦然。学生必须通过行为体验,方能感悟人生。“无为”教育艺术的常用方法1.垂范古人云:“其身正,不令而行”,讲的就是垂范的作用。身教是“不教而教”的首要方法。身教好,教育的任务就完成了一半。某校新教学楼的垃圾道堵了,总务处在垃圾道口旁贴了个封条,上面写着“禁止倒垃圾”。在此后的两个月里,学生们扫除后都要穿过操场,将垃圾倒在老楼的垃圾道里。校长手术后上班了,他发现封条后便抄起铁棍通垃圾道。一位教师告诉他:“总务处已贴了告示。”校长说:“你家的下水道堵了,是不是也贴上封条不用了?”教师无言以对。“要把学校的日子也当成自已的日子一样过啊!”校长的这句话深深印在这位教师的心上。后来,她也当了校长,时时处处记着要以校为家。2.倾听当人产生心理冲突时,自然希望找人诉说。教育者要善听,在倾听中因势利导,让教育对象自己得出正确结论。心理学家认为,认真的倾听就完成了心理咨询任务的一半。一位医生曾说过这样一件事:有一个患了绝症的病人常常在拿药的时候到他那儿坐坐,医生总是和他聊聊或者静静地倾听。一次,那个病人说了很多很多,医生听了许久许久。病人说完了,如释重负。后来,那位病人的情绪一直很稳定,积极配合治疗,生命比医生预期的延长了近一年。事后,医生颇有心得地说:“开方、看病医治的只能是躯体,而倾听却能解救一个人的精神。”3.激励含蓄的激励往往能产生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一位小学校长对他童年时的一次考试记忆犹新:“由于中途转学,我的功课落下不少。一次数学考试后发卷子,我提心吊胆地接过来一看,非常意外,老师没有给我打分,只写了两个字一一哎呀!此刻,我领会了老师的心意,老师不相信我会这样,老师在给我机会,在期待着我,在用这样一个善意的、玩笑似的方式等待着我的努力。我决心把落下的功课补上。果然,又一次考试我得了满分。许多年过去了,我又经历了无数次考试,见过成百上千张试卷,但只有那张没有分数、写着哎呀二字的试卷成了我心中永远的珍藏。”4.体验通过创设情境,引导教育对象通过亲身经历获得真切的感悟,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体验成功是培植自信的有效途径。一位母亲为帮助女儿战胜胆怯的心理,让孩子(上五年级)买10张北京晚报,然后再按原价卖出。半个小时过去了,孩子还是张不开嘴。最后,经过思想斗争,孩子终于战胜了虚荣,开始大声吹喝起来,报纸很快就卖出去了。在闹市区卖报,这是一种情境活动。通过这一活动,孩子得到了磨炼,体验了成功。这是多少单纯的说教都不可能产生的教育效果。5.对比没有比较就没有认识,就没有教育。反差越大,给人的印象越深。在与优者的比较中,人会产生羞愧、自责的心理,从而获得认识上的飞跃、精神上的升华。有这样一个故李:古代某武士一心想成为世上第一射手,他遍访名师,刻苦训练,终于达到了百发百中的境地,武士自喜。一日,他在深山偶遇一高僧,高僧明其箭术,遥指空中的两只飞鹰,武士心领神会,一箭射落了其中的一只,而高僧却说:“取鹰何用弓箭,高手当不射而射。”言罢,高僧抬手一指,虚点向空中的一只飞鹰,只见那鹰如受重创,径直落至高僧的脚下。武士大为展惊,叹道:“这才是射艺的最高境界啊!”6.迁回对教育对象存在的问题,教育者可以不采取就辜论事、直接说教的办法,而是通过心理暗示、启发联想等手段,使其认识事物的规体,顿悟生活的真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走立道而走育道这常常是人为了获终成功而未取的策略。一位中学生是生物爱好者.搜集了很多标本。他的妈妈是教师。一天.妈妈发现儿子的情绪不高,她没有直接询问儿子不离兴的原因,而是对儿子说:.妈妈今天比校累,想去逛公园。你陪妈妈一起去好吗?,儿子答应了。逛公园时,面对各种各样的植物,妈妈不断发问,儿子不停地解答。晚上回到家以后,妈妈发现.儿于做作业时恃绪神别好.7.空白有时.为了给教育对象留有创造的空问和时间.我们必须等待。.耐心是伟大的老师。杨振宁在西南联大读研究生时他的导师是王竹溪先生。一天,王先生要杨振宁写一万论文固体中有序与无序的问题,并要他参看一本书。杨振宁看不懂这本书,便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一个字也不讲.又要他看第二本书。这本书杨振宁也看不懂,又去向王先生请教。王先生还是不讲,又给他推荐了第三本书,要求他看完第三本书后,再回过头来看第二本书和第一本书.并说出对第一本书的见解。杨振宁反复读了第三本书后,再读第二本书和第一本书,果然写出了优秀的论文。8.宽容教育者的宽容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手导游基础知识培训课件
- 2025生产操作员招聘真题及答案
- S-R-S-AHPC-Amide-PEG2-C2-NH2-生命科学试剂-MCE
- Geranylgeraniol-d5-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公务员妇联面试题及答案
- 2025年儿童乐园智能化管理及服务外包合同
- 2025年大型商业综合体开业庆典活动宣传方案制作合同
- 2025年城市级外卖配送服务标准化合作协议
- 2025年环保材料创新产品上市宣传视频拍摄协议
- 2025年度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成果知识产权转让合同
- GB/T 1690-1992硫化橡胶耐液体试验方法
- 沙盘游戏治疗(2017)课件
- 叉车隐患排查情况记录表
- he及roma用于卵巢癌全程管理省肿瘤雷旦生
- 小儿呼吸机相关知识详解课件
- 维护手册v00-地铁3号线贯通道系统
- 苏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全册课件完整版】
- 心力衰竭心脏再同步(CRT)治疗课件
- 人防地下室墙体后开洞整改施工方案(防办)
- 现金流量表的编制培训课程(共93张)课件
- 慢性肾衰竭(慢性肾脏病)诊疗指南(内容清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