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浅谈.doc_第1页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浅谈.doc_第2页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浅谈.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厌食症中医症治浅谈近几年来,小儿厌食症被越来越多的家长所关注,目前已经成为儿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生活水平的改善和提高,饮食结构的改变,由过去的五谷杂粮,面食、蔬菜为主,而变成高热量、高蛋白、高脂肪的鸡、鸭、鱼、肉、煎炸为主,加之年轻父母对喂养小儿经验不足,不能够使小儿胃肠功能循序渐进的转化,久而久之造成肠胃功能的损伤,形成厌食症。本文参考中医古代文献,并从现代临床实际出发探讨中医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辨证分型、方药选用等内容,以指导临床治疗厌食症取得更好的效果。一、 中医对小儿厌食症的认识中医古籍中有关厌食症的专门记载很少,其中“恶食”、“伤食”、“食积”、“痰滞”等病症的主要临床表现与本病相同,有关论述如脾胃论饮食伤脾论记载“夫脾者行胃津液,磨胃中之谷,主五味也。胃既伤,则饮食不化,口不知味,四肢困倦,心腹痞满,兀兀欲吐而恶食,或为飨泄,或为肠僻,此胃伤脾亦伤明矣”,赤水玄珠全集.伤饮伤食指出“不能食者,由脾胃馁弱,或病后而脾胃之气未复,或痰客中焦,以故不思食”,类证治裁脾胃论治认为“治胃阴虚不饥不纳,用清补,如麦冬、沙参、玉竹、杏仁。自上世纪80年代我国中医儿科专家才提出“脾健不在补贵在运” 的观点。二、 小儿厌食症的病因病机1, 喂养不当:小儿脏腑娇嫩,脾常不足,乳食不知自节。家长缺乏育婴保健知识,婴儿期未按时添加辅食,或片面强调高营养饮食,过食肥甘,超越了小儿脾胃的正常纳化能力,或饥饱无度 ,或滥用滋补之品。2, 他病伤脾:脾为阴土,喜燥恶湿,得阳则运;胃为阳土,喜润恶燥,得阴则和。过用苦寒损伤脾阳,过用温燥耗伤胃阴;或病后未能及时调理;或夏伤暑湿,脾为湿困,均可使受纳运化失常而致厌食。3, 先天不足:胎禀不足,脾胃薄弱之儿,往往生后即表现不欲吮乳,若后天失于调养,则脾胃怯弱,乳食难于增进。4, 情志失调:小儿神气怯弱,易受惊恐。若失于调护,卒受惊吓,或打骂;或所欲不遂,或环境变迁等,均可致情志怫郁,气机不畅,乘脾犯胃,形成厌食。三,主要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1, 有喂养不当,病后失调,先天不足或情志失调史;2, 长期食欲不振,厌恶进食,食量明显少于同龄正常儿童3, 面色萎黄少华,形体偏瘦,但患儿精神尚好,活动如常;4, 排除其他外感、内伤慢性病史,四,辩证与治疗1辨证要点:本病以脏腑辩证为纲,主要从脾胃辩证。2治疗原则:以运脾开胃为基本原则,宜以轻清之剂解脾胃之困,拨清灵脏气以恢复转运之机,俟脾胃调和,脾运复健,则胃纳自开。3基本方药:苍术,陈皮,厚朴,藿香,鸡内金,焦山楂;本方以苍术为主药燥湿运脾,张隐庵本草崇原曰“凡欲运脾,则用苍术”,苍术味微苦,气芳香性温燥,其性走而不守,功能醒脾助运,开郁宽中,疏化水湿,而脾性“喜燥而恶湿,喜运而恶滞,喜疏而恶郁”,苍术正合脾性,用之使脾气舒展自如,运化机能恢复健旺,用为主药;陈皮、厚朴、藿香理气醒脾,和中助运;脾运失健则有积滞存在,故用鸡内金,焦山楂消食导滞。五,临床上最常见的有两种类型: 脾运失健伴脾气亏虚:临床表现为长期厌食,没有食欲,伴面色少华,毛发不泽,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大便不调,每每食后作泻,乏力易汗,容易感冒,舌淡苔薄,脉缓无力。故在主方的基础上加用补益脾气之药,如党参、白术、茯苓、山药、白扁豆等; 脾运失健伴胃阴不足:临床表现为长期厌食,伴口干多饮,大便干结,小便黄,手足心热,夜卧不安,舌红,少津,苔少或花剥,脉细数,多由于素体胃阴不足,过食煎炸食物伤阴,胃失濡润,不能受纳和腐熟水谷,在主方基础之上,加用滋养胃阴的药物,如沙参、麦冬、玉竹、白芍、石斛等。六,病历资料 例1:患者,男,4岁,纳呆厌食3年,家属述自1岁断奶后,由于喂养失调而致患儿长期纳呆无食欲,1天3餐正常饮食无兴趣,只是平素吃些膨化食品,观其精神可,活动正常,唯体形偏瘦,面色萎黄无华,自汗容易感冒,大便偏稀不成形,舌淡红苔白,脉缓无力,中医临床辨证为脾气亏虚脾失健运,组方如下:苍术12g,陈皮10g,厚朴9g,藿香9g,党参10g,茯苓12g,白术10g,甘草4g,黄芪10g,防风4g。方中苍术、陈皮、厚朴、藿香醒脾助运,理气和中;参、苓、术、芪健脾益气;防风合芪、术益气固表,又具“风胜湿”之意。以上方剂一诊10剂,日1剂,水煎服,同时嘱其家属,每日熬制山药薏米山楂羹服用,以健脾益气利湿开胃。10天后复诊,患儿食欲明显改善,知饥欲食,嘱其家属要掌握饮食的数量和调节花样,勿饮食过量,以防“饮食自倍、肠胃乃伤”。上方改为中药颗粒,冲服,日1剂,再服10天,病症痊愈。 例2:患者,女,5岁,纳呆厌食4年半,因母无奶水,全为人工喂养,6个月以前,身体状况基本正常,以后由于添加食物不慎,过多食用煎炸炙烤之品,而引起食欲不振,长期纳呆,不欲饮食,并出现手足心热,大便燥结5日1行,夜卧不安,心烦性急等症状,查其舌质红苔少,脉细数。临床辨证为胃阴不足脾失健运。处方如下:苍术10g,陈皮9g,厚朴9g,沙参12g,麦冬12g,生地9g,玉竹9g,石斛9g,甘草4g,杭芍10g。日1剂,水煎服,连用2周,并辅以百合银耳莲子羹服用,二诊家属述患儿食欲大开,大便已2日1行,为香蕉便,嘱其注意勿过食,食量要循序渐进,以上方剂改为中药颗粒冲服,日1剂,再服1周,病症痊愈。 讨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