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阅读-课内巩固.doc_第1页
文言文阅读-课内巩固.doc_第2页
文言文阅读-课内巩固.doc_第3页
文言文阅读-课内巩固.doc_第4页
文言文阅读-课内巩固.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光临:大家论坛高中高考专区 2008届高三语文总复习讲解第三部分文言文阅读三、课内巩固(一)申屠嘉罚邓通 申屠丞相嘉者,梁人,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迁为队率。从击黥布军,为都尉。孝惠时,为淮阳守。孝文帝元年,举故吏士二千石从高皇帝者,悉以为关内侯,食邑二十四人,而申屠嘉食邑五百户。张苍已为丞相,嘉迁为御史大夫。张苍免相,孝文帝欲用皇后弟窦广国为丞相,日:“恐天下以吾私广国。”广国贤有行,故欲相之。念久之,不可。而高帝时大臣又皆多死,馀见无可者,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因故邑封为故安侯。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是时太中大夫邓通方隆爱幸,赏赐累巨万。文帝尝宴饮通家,其宠如是。是时丞相入朝,而通居上傍,有怠慢之礼。丞相奏事毕,因言日:“陛下爱幸臣,则富贵之;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上日:“君勿言,吾私之。”罢朝坐府中,查垫丝堡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通恐,入言文帝。文帝日:“汝第往,吾今使人召若。”通至丞相府,免冠,徒跣,顿首谢。嘉坐自如,故不为礼,责日:“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通小臣,戏殿上,大不敬,当斩。吏今行斩之!”通顿首,首尽出血,不解。文帝度丞相已困通,使使者持节召通,而谢丞相日:“此吾弄臣,君释之。”邓通既至,为文帝泣日:“丞相几杀臣。” (史记) 【注】蹶张:用脚踏强弓,使张开。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汝第往 只管 B文帝度丞相已困通 估计 c文帝尝宴饮通家 宴请 D君释之 释放 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恐天下以吾私广国 B、不来,且斩通 成以其小,劣之 一鸣辄跃去,行且速 C、乃以御史大夫嘉为丞相 D、至于朝廷之礼 侯生乃屏人间语曰 舞幽壑之潜蛟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食邑二十四人 封地 B门不受私谒 私人馈赠 c以材官蹶张从高帝击项籍 武士 D嘉坐自如,故不为礼 自若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 举故吏士二干石从高皇帝者 (2)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申屠嘉严肃“朝廷之礼”的一项是 ( ) 申屠嘉食邑五百户 嘉为人廉直,门不受私谒 至于朝廷之礼,不可以不肃 嘉为檄召邓通诣丞相府。不来,且斩通 夫朝廷者,高皇帝之朝廷也 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申屠嘉是一位从普通士兵逐步提拔上来的丞相,他为人廉洁正直,对皇帝的宠臣也一视同仁。 B申屠嘉认为邓通犯了大不敬之罪,应当斩首。 C邓通是皇帝的宠臣。皇帝不仅给他许多赏赐,还曾在他家举行宴会。 D文帝最后派使臣召回邓通,并感谢申屠嘉。说他只想戏弄一下邓通,让申屠嘉把邓通给放了。(二)参代何为汉相 参代何为汉相国,举事无所变更,一遵萧何约束。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吏之言文深刻,欲务声名者,辄斥去之。日夜饮醇酒。卿大夫已下吏及宾客见参不事事,来者皆欲有言。至者,参辄饮以醇酒,间之,欲有所言,复饮之,醉而后去,终莫得开说,以为常。 相舍后园近吏舍,吏舍日饮歌呼。从吏恶之,无如之何。乃请参游园中,闻吏醉歌呼,从吏幸相国召按之。乃反取酒张坐饮,亦歌呼与相应和。 参见人之有细过,专掩匿覆盖之,府中无事。参子窗为中大夫,惠帝怪相国不治事,以为“岂少朕与?”乃谓富日:“若归,试私从容问而父日:高帝新弃群臣,帝富于春秋,君为相,日饮,无所请事,何以忧天下乎?然无言吾告若也。”窗既洗沐归,间侍,自从其所谏参。参怒而笞窗二百,日:“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至朝时,惠帝让参日:“与窗胡治乎?乃者我使谏君也。”参免冠谢曰:“陛下自察圣武孰与高帝?”上曰:“朕乃安敢望先帝乎!日:“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上日:“君似不及也。”参日:“陛下言之是也。且高帝与萧何定天下,法令既明,今陛下垂拱,参等守职,遵而勿失,不亦可乎?”惠帝日:“善。君休矣!” (史记)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至者,参辄饮以醇酒 喝 B岂少朕与 轻视 c从吏幸相国召按之 追查 D趣入侍,天下事非若所当言也 通“促”,赶快 2下列旬中加点的词,与现代汉语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一遵萧何约束 B吏之言文深刻 C帝富于春秋 D今陛下垂拱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辄饮以醇酒 B、乃反取酒张坐饮 但以刘日薄西山 今其智乃不能及 C、间之,欲有所言 D、然无言吾告若也 夫积贮者,天下之大命也 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 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 择郡国吏木诎于文辞,重厚长者,即召除为丞相史。 (2)陛下观臣能孰与萧何贤。5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曹参接替萧何做了丞相以后,继续推行萧何制定的各种规章制度,并选拔了一批忠厚、老实的人,担任丞相吏,这一做法遭到了卿大夫的抵制。B曹参为保丞相府太平,常常替下级官吏遮掩错误,为保护在吏。舍醉酒歌呼的官吏,竟自己饮酒纵歌,以堵住众人的议论。c曹参为人刚愎,不愿意接受别人的意见和建议,连自己的儿子也不例外,惠帝对此也非常生气,最后不得不罢免他的相位。D曹参主张清静无为,整日饮酒纵歌,无所事事,这一做法开始时曾遭到众人的担忧和不满,但最终赢得了惠帝的认同和赞可。6综观全文,太史公(司马迁)对曹参“不事事”的评价应是 ( )A 褒多于贬B有褒无贬 C贬多于褒 D褒贬各半(三)卜式为国捐资卜式,河南人也。以田畜为事。有少弟,弟壮,式脱身出,独取畜羊百余,田宅财物尽与弟。式入山牧,十余年,羊致千余头,买田宅。而弟尽破其产,式辄复分弟者数矣。 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上使使问式:“欲官乎?”式日:“臣少牧,不习仕宦,不愿也。”使者日:“家岂有冤,欲言事乎?”式日:“臣生与人亡所争,邑人贫者贷之,不善者教之,所居,人皆从式,式何故见冤!”使者日:“苟,子何欲?”式日:“天子诛匈奴,愚以为贤者宜死节,有财者宜输之,如此而匈奴可灭也。”使者以闻。上以语丞相弘。弘日:“此非人情。不轨之臣不可以为化而乱法,愿陛下勿许。”上不报。岁余,会浑邪等降,县官费众,仓府空。明年,贫民大徙,皆仰给县官,无以尽赡。式复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以给徙民。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上识式姓名,日:“是固前欲输其家财半助边。”乃赐式外徭四百人。式又尽复与官。是时富豪皆争匿财,唯式尤欲助费。上于是以式终长者,故尊显以风百姓。 (汉书)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邑人贫者贷之 借贷 B使者以闻 知道 C故尊显以风百姓 同“讽”,劝告 D无以尽赡 供给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田畜为事 种田畜牧 B式何故见冤 蒙受冤屈 C愚以为贤者宜死节 为国捐躯 D县宫费众,仓府空 地方官吏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田宅财物尽与弟 B、而弟尽破其产 况吾与子渔樵江渚之上 邦无道则愚,智而为愚者也 C、是时富豪皆争匿财 D、故尊显以风百姓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也 谨拜表以闻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式脱身出卜式就离开家外出 B时汉方数使将击匈奴当时汉朝一方派遣数位将领攻打匈奴 C上以语丞相弘皇帝把这个话告诉给丞相弘 D河南上富人助贫民者河南上报帮助贫民的富人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现卜式为国捐资言行和思想的一组是 ( ) 式上书,愿输家财半助边 邑人贫者贷之 有财者宜输之 式持钱二十万与河南太守 式辄复分弟者数矣 式又尽复与官 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一项是 ( )A卜式为照顾弱小的弟弟,主动放弃田宅资产,上山牧羊,通过自己的努力,终于走出了一条畜牧发家致富的道路。B卜式一心为国,希望拿出一半的家产来资助边防,但却遭到了丞相等人的误解。C卜式为人忠厚,帮助别人,大到国家,小至个人,不计回报,不计虚名,不为官,不言事。D卜式的这种捐资为国的行为最终感动了皇帝,被看作是自始至终的长者,百姓学习的榜样。(四)赵广汉精于吏职广汉为人强力,天性精于吏职。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尤善为钩距,以得事情。钩距者,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已问羊,又问牛,然后及马,参伍其贾,以类相准,则知马之责贱不失实矣。唯广汉至精能行之,他人效者莫能及也。郡中盗贼,闾里轻侠,其根株窟穴所在,及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坐语未讫,广汉使吏捕治,具服。富人苏回为郎,二人劫之。有顷,广汉将吏到家,自立庭下,使长安丞龚奢叩堂户晓贼,日:“京兆尹赵君谢两卿,无得杀质,此宿卫臣也。释质,束手,得善相遇,幸逢赦令,或时解脱。”二人惊愕,又素闻广汉名,即开户出,下堂叩头。广汉跪谢日:“幸全活郎,甚厚!”送狱,敕吏谨遇,给酒肉。至冬当出死,豫为调棺,给敛葬具,告语之。皆曰:“死无所恨!”(汉书) 1下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天性精于吏职 精明 B坐语未讫 完毕 C此宿卫臣也 有经验的 D死无所恨 遗憾 2下旬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 A尤善为钩距 归纳总结 B阊里轻侠 行动轻捷的侠士 C穷里空舍 偏僻的里巷 D铢两之奸 巨额贿赂 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设欲知马贾,则先问狗 至则无可用,放之山下 B、此宿卫臣也 不足为外人道也 C、豫为调官,给敛葬具 当横行天下,为汉家除残去秽 D、尤善为钩钜,以得事情 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4下列对文中自“长安少年数人会穷里空舍谋共劫人”到结尾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 A广汉洞察其奸,且威望极高,因此劫持人质的数人释质束手,捕治具服。 B广汉威望极高,且言而有信,因此劫持宿卫臣的盗贼束手认罪,死无所恨。 c广汉明察秋毫,且威望极高,因此劫持郎官的盗贼束手认罪,死无所恨。 D广汉威望极高,且善待罪犯,因此劫持郎官的数人释质束手,死无所恨。5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与赵广汉“精于吏职”有关的一组是 ( ) 广汉为人强力 尤菩为钩距,以得事情 参伍其贾,以类相推 幸全活郎,甚厚 吏受取请求铢两之奸,皆知之 见吏民,或夜不寝至旦 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正确一项是 ( )A赵广汉为人强力,精于吏职,善于侦破复杂案件;执法时以情为先,可见他崇尚人治。B赵广汉重视调查研究,体恤民情;执法时恩威并施,取悦朝廷,讨好百姓,推行愚民政策。C赵广汉勤于政务,重视调查比较,明察下情,执法不苟,善于以情理攻心,可谓精于吏治。D赵广汉勤劳清廉,除刁民,惩贪官,雷厉风行,执法时晓之以理,提倡儒家仁爱之道。(五)翁归贤将尹翁归,字子兄,河东平阳人。少孤,与季父居。为狱小吏,晓习文法。喜击剑,人莫能当。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诸霍在平阳,奴客持刀兵入市斗变,吏不能禁,及翁归为市吏,莫敢犯者。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后去吏居家。会田延年为河东太守,行县至平阳,悉召故吏五六十人,延年亲临见。令有文者东,有武者西。阅数十人,次到翁归,独伏不肯起,对日:“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功曹以为此吏倨傲不逊,延年日:“何伤?”遂召上辞问,甚奇其对,除补卒吏,便从归府。案事发奸,穷竞事情,延年大重之,自以能不及翁归,徒署督邮。河东二十八县,分为两部;闳孺部汾北,翁归部汾南。所举应法,得其罪辜,属县长吏虽中伤,莫有怨者。征拜东海太守,过辞廷尉于定国。定国家在东海,欲属托邑子两人,令坐后堂待见。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既去,定国乃谓邑子日:“此贤将,汝不任事也,又不可干以私。”东海大豪郯许仲孙,为奸猾,乱吏治,郡中苦之。二千石欲捕者,辄以力势变诈自解,终莫能制。翁归至,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莫敢犯禁。东海大治。翁归为政虽任刑,其在公卿之间清洁自守,语不及私,然温良谦退,甚得名誉于朝廷。视事数岁,元康四年病卒,家无余财,天子贤之。(汉书) 【注】郯:县名。 1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是时大将军霍光秉政 执掌 B行县至平阳 巡查 C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罪责 D又不可干以私 干预 2下列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 A为狱小吏,晓习文法 文章法则 B案事发奸,穷竟事情 查办事情 C过辞廷尉于定国 拜别 D视事数岁 官吏到职处理事务 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为狱小吏 如姬为公子泣 B、有文者东,有武者西 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C、自以能不及翁归 忠之属也,可以一战 D、甚得誉于朝廷 得双石于潭上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翁归清廉从不接受馈赠,市面上许多商人都畏惧他 B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我尹翁归既有文又有武,希望能为我独设一类 C除补卒吏,便从归府 免去他县里卒吏的职位,带他一道回太守府 D不敢见其邑人 不敢让他的同乡人的孩子出来拜见翁归5下列句子,表明翁归是一名贤将的一项是 ( ) 所举应法,得其罪辜 公廉不受馈,百贾畏之 翁归文武兼备,唯所施设 定国与翁归语终日,不敢见其邑子 论弃仲孙市,一郡怖栗 甚得誉于朝廷 A B C D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尹翁归,通晓法律,剑术高明,担任市吏,不收受贿赂,凭自己的懔然正气震住在市面斗殴闹事的权贵霍光的家臣和奴仆。B尹翁归胆大自信,抓住太守田延年来县巡视的机会,不具一格举荐自己,虽遭到一些人的议论,但却赢得了太守田延年的信任,并因此获得了重用。C尹翁归办案认真负责,每事都能追根究底,弄清来龙去脉,并依法给予相应的处置,虽得罪了一些人,但也赢得了朝廷和不少官吏的敬重,因此不断得到升迁。D尹翁归虽然办事公正,为人清廉不贪,但是他好武尚刑,斩杀许仲孙,并抛尸于市,全市震怖,尚不能算是一名贤将。(六)宋弘为国选才 宋弘,字仲子,京兆长安人也。光武即位,征拜太中大夫。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帝尝问弘通博之士,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几能及扬雄、刘向父子。于是召谭拜议郎、给事中。帝每燕,好其繁声。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伺谭内出,正朝服坐府上,遣吏召之。谭至,不与席而让之日:“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非忠正者也。能自改邪?将令相举以法乎?”谭顿首辞谢,良久乃遣之。后大会群臣,帝使谭鼓琴,谭见弘,失其常度。帝怪而问之。弘乃离席免冠谢日:“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而令朝廷耽悦郑声,臣之罪也。”帝改容谢,使反服,其后遂不复令谭给事中。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或相及为公卿者。 (后汉书) 【注】洽闻:见多识广。 燕:通“宴”。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望能以忠正导主 教育,引导 B将令相举以法乎 检举 C谭见弘,失其常度 气质 D不与席而让之日 责备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B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C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D弘推进贤士冯翊、桓梁三十余人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弘乃荐沛国桓谭才学洽闻 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 而今数进郑声,以乱雅颂 敢以烦执事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相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4将下列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白话文(1)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2)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宋弘正直、关心国家的一组是 ( ) 家无资产,以清行致称 弘闻之不悦,悔于荐举 吾所以荐子者,欲令辅国家以道德也 谭见弘,失其常度 臣所以荐桓谭者,望能以忠正导主 帝改容谢,使反服 A B C D 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宋弘在光武帝登基后即被征召为太中大夫,为官清廉,广受赞誉。 B宋弘拉拢士人,推荐桓谭做议郎的官职,后又因与之不和,上书光武帝罢免了他。 C桓谭做议郎后,弹奏的尽是靡靡之音,败坏正统音乐。 D在当时的社会条件下,宋弘能直言进谏,并敢于提拔正直、忠诚的官员,这是具有积极意义的。(七)董宣传董宣,字少平,陈留圉人也。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累迁北海相。到官,以大姓公孙丹为五官掾。丹新造居宅,而卜工以为当有死者,丹乃令其子杀道行人,置尸舍内,以塞其咎。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丹宗族亲党三十余人,操兵诸府,称冤叫号。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使门下书佐水丘岑尽杀之。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宣坐征诣廷尉。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及当出刑,官属具馔送之,宣乃厉色日:“董宣生平未曾食人之食,况死乎!”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光武驰使驺骑特原宣刑,且令还狱。遣使者诘宣多杀无辜,宣具以状对,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使者以闻,有诏左转宣怀令,令青州勿案岑罪。后特征为洛阳令。时湖阳公主苍头白日杀人,因匿主家,吏不能得。及主出行,而以奴骖乘,宣于夏门亭候之,乃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叱奴下车,因格杀之。主即还宫诉帝,帝大怒,召宣,欲棰杀之。宣叩头日:“愿乞一言而死。帝日:欲何言?”宣日: “陛下圣德中兴,而纵奴杀良人,将何以理天下乎?臣不须棰,请得自杀。”即以头击楹,流血被面,帝令小黄门持之,使宣叩头谢主,宣不从,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主日:“文叔为白衣时,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今为天子,威不能行一令乎?帝笑曰:天子不与白衣同。”因敕强项令出。赐钱三十万。宣悉以班诸吏。由是搏击豪强,莫不震悚。 在县五年。年七十四,卒于官。 (后汉书)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置尸舍内,以塞其咎 罪过,过失 B青州以其多滥,奏宣考岑 拷问 C大言数主之失 列举 D时同刑九人,次应及宣 依次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虑交通海贼 勾结 B在狱,晨夜讽诵 诵读 C后特征为洛阳令 特意征召 D陛下圣德中兴 内心高兴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 因匿主家,吏不能得 因敕强项令出 宣悉以班诸吏 宣以丹前附王莽 A与相同,与不同 B与相同,与相同 C与不同,与相同 D与不同,与不同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宣坐征诣廷尉董宣因为(这件事),被传到廷尉那里(受审) B使宣叩头谢主让董宣向皇上叩头谢恩 C藏亡匿死,吏不敢至门因死罪而躲藏、逃亡,官吏不敢上门 D初为司徒侯霸所辟,举高第当初被司徒侯霸征辟,因门第高被举荐5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体现董宣不畏权贵的一组是 ( ) 宣知,即收丹父子杀之 宣以丹前附王莽,虑交通海贼,乃悉收系剧狱 言水丘岑受臣旨意,罪不由之,愿杀臣活岑 在狱,晨夜讽诵,无忧色 驻车叩马,以刀划地,大言数主之失 强使顿之,宣两手据地,终不肯俯 A B C D6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董宣为人刚直,蔑视权贵,因为打击豪强,遭到了贬谪。 B皇帝听了董宣拦车杀奴之事后,大怒,想杀董宣,袒护女儿。 C董宣面对盛怒的皇帝,以死直谏,最终感动了皇帝,赢得了皇帝的赞誉和褒奖。 D文章叙事简明,剪裁得当,尤其善于运用白描手法来描述具体细节,使人物栩栩如生,个性鲜明。(八)张俭亡命张俭,字元节,山阳高平人。俭初举茂才,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延熹八年,太守翟超请为东部督邮。时中常侍侯览家在防东,残暴百姓,所为不轨。俭举劾览及其母罪恶,请诛之。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由是结仇。乡人朱并,素性佞邪,为俭所弃,并怀怨恚,遂上书告俭与同郡二十四人为党,于是刊章讨捕。俭得亡命,困迫遁走,望门投止,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后流转东莱,止李笃家。外黄令毛钦操兵到门,笃引钦谓日:“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纵俭可得,宁忍执之乎?”钦因起抚笃曰:“蘧伯玉耻独为君子,足下如何自专仁义?”笃日:“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钦叹息而去。笃因缘送俭出塞,以故得免。其所经历,伏重诛者以十数,宗亲并皆殄灭,郡县为之残破。中平元年,党事解,乃还乡里。大将军、三公并辟,又举敦朴,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献帝初,百姓饥荒,而俭资计差温,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赖其存者以百数。建安初,征为卫尉,不得已而起。俭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闺门悬车,不豫政事。岁余,卒于许下。 (后汉书) 【注】刊章:在诏令上删去告密人的姓名。 差温:比较宽裕。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残暴百姓,所为不轨 合法 B俭举劾览及其母罪 举报 C明延今日载其半矣 分享 D伏重诛者以十数 通“服”,屈服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谢病不起 推托有病 B望门投止 慌忙逃跑 C笃因缘送俭出塞 有缘 D起家拜少府 起用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笃虽好义,明廷今日载其半矣 推此志也,虽与日月争光可也 B、钦叹息而去 吾尝终日而思矣 C、乃倾竭财产 合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D、赖其存者以百数 忽魂悸以魄动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以刺史非其人 因为刺史不是与职位相称的人 B览遏绝章表,并不得通 侯览截留了张俭上递的奏章,使他的建议不能上达到皇帝那里 C莫不重其名行,破家相容 没有不看重自己的名声和品行的,都不惜破家灭族来保护他 D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于是闭门隐去,不再参与政事 5下列句子,直接表现张俭不畏权贵、坚持自己做人原则的一项是 ( ) 以刺史非其人,谢病不起 俭举劾侯览及其母罪 张俭知名天下,而亡非其罪 公车特征,起家拜少府,皆不就 乃倾竭财产,与邑里共之 见曹氏世德已萌,乃阖门悬车,不豫政事 A B C D 6下列对文章的叙述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张俭为人梗直,不愿接受与职位不相称的人举荐,做官后,敢于向权贵挑战,揭发他们的罪状,因此受到众人的敬重。B张俭在得罪权贵后,受到追捕,在他出逃在外时,许多人因此受到诛连,他不能及时站出来承担一切,他其实是一个懦夫。C李笃为了自己个人名声,不惜破家灭族,感动了闻风前来捉拿张俭的县令毛钦,侥幸放走了张俭,其行同样令人敬佩。D张俭因党事受到追杀,侥幸留下一条命后,变得胆小怕事,不愿出来做官,不敢与心生异志的曹操作斗争,一味破财消灾,令人同情。(九)严光拒仕严光,字子陵,会稽余姚人也。少有高名,与光武同游学。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帝思其贤,乃令以物色访之。后齐国上言:“有一男子披羊裘钓泽中。”帝疑其光,乃备安车玄缫,遣使聘之。三反而后至。舍于北军,给床褥,太官朝夕进膳。司徒侯霸与光素旧,遣使奉书。使人因谓光日:“公闻先生至,区区欲即诣造,迫于典司,是以不获。愿因日暮自屈语言。”光不答,乃投札与之,口授日:“君房足下,位至鼎足,甚善。怀仁辅义天下悦,阿谀顺旨要领绝。,霸得书封奏之。帝笑曰:“狂奴故态也?”车驾即日聿其馆。光卧不起,帝即其卧所抚光腹日:“咄咄子陵!不可相助为理邪?光又眠不应。良久,乃张目熟视日:“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士故有志,何至相迫乎!”帝日:“子陵,我竞不能下汝邪?”于是升舆叹息而去。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帝从容问光日:“朕何如昔时?对曰:陛下差增于往。”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除为谏议大夫,不屈。乃耕于富春山,后人名其钓处为严陵濑焉。建武十七年,复特征。不至。年八十,终于家。(后汉书)1下列句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区区欲即诣造 到,往 B愿因日暮自屈语言 屈尊 C何至相迫乎 窘迫 D除为谏议大夫 授官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项是 ( ) A阿谀顺旨要领绝 性 命 B昔唐尧著德,巢父洗耳 品德高尚 C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讲述道理 D建武十七年,复特征 特别征召3下列句申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 B、使人因谓光日 良久,乃张目纛视 因共雇卧 C、迫于典司 D、与光武同游学 舍于北军 南徒侯霸与光素旧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正确的一项是 ( ) A乃令以物色访之 于是派人带着财物美女到处去寻访他 B不可相助为理邪 不能帮助我治理天下吗 C我竟不能下汝邪 我终究不能低声下气地求你吧 D陛下差增于往 陛下的差错比以往略微多了些 5下列句子,都能表现严光狂傲不羁、淡泊名利的一项是 ( ) 及光武即位,乃变名姓,隐身不见。 (帝)备安车玄缥,遣使聘之 车驾幸其馆,光卧不起 复引光入,论道旧故,相对累日 因共偃卧,光以足加帝腹上 除为谏议大夫,不屈 A B C D 6下列叙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光武帝称帝后,严光却改名更姓,隐居湖畔,后虽勉强来到京师,仍然是狂傲如故。B侯霸是严光的旧交,想邀请他来家中叙谈,严光不去,只捎个口信提醒侯霸,一味阿谀奉承皇帝的旨意,就会走上绝路。C对光武帝亲自来访,严光“卧不起”“眠不应”并且“以足加帝腹上”,表现出对皇帝权势的藐视。D严光坚辞高官不受,始终过着归隐躬耕的生活,后人把他曾经垂钓的地方起名叫严陵濑。 (十)虞诩计安凉州虞诩,字升卿,陈国武平人也。祖父经,为郡县狱吏,案法平允,务存宽恕,每冬月上其状,恒流涕随之。尝称日:“东海于公高为里 门,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吾决狱六十年矣,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子孙何必不为九卿邪?”故字诩日升卿。诩年十二,能通尚书。早孤,孝养祖母。县举顺孙,国相奇之,欲以为吏。诩辞日:“祖母九十,非诩不养。”相乃止。后祖每终,服阕,辟太尉李修府,拜郎中。永初四年,羌胡反乱,残破并、凉,大将军邓骘以军役方费,事不相赡,欲弃凉州,并力北边,乃会公卿集议。骘日:“譬若衣败,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若不如此,将两无所保。”议者咸同。诩闻之,乃说李修日:“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先帝开拓土宇,劬劳后定,而今惮小费,举而弃之。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此不可之甚者也。谚日:关西出将,关东出相。观其习兵壮勇,实过余州。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害者,以凉州在后故也。其土人所以推锋执锐,无反顾之心者,为臣属于汉故也。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如使豪雄相聚,席卷而东,虽贲、盲为卒,太公为将,犹恐不足当御,弃之非计。”修日:“吾意不及此。微子之言,几败国事。然则计当安出?”诩日:“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诚宜令四府九卿,各辟彼州数人,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外以劝厉,答其功勤,内以拘致,防其邪计。”修善其言,更集四府,皆从诩议。(后汉书) 【注】阕:停止,终了。 劬劳:劳苦,劳累。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吾决狱六十年矣 案件 B辟太尉李修府 征召 C以军役方费,事不相瞻 观看 D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合适2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务存宽恕 同情关爱 B残破并、凉 摧伤破坏 c先帝开拓土宇 开辟扩张 D外以劝厉,答其功勤 功绩辛劳3下列句中加点的虚词,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而其子定国卒至丞相 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B、乃会公卿集议 秦王恐其破璧,乃辞谢固请 C、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公使阳处父追之,及诸河,则在舟中矣 D、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4下列句子,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虽不及于公,其庶几乎 虽然比不上于公,但也差不多啊 B坏一以相补,犹有所完 毁了一件补另一件,还能有一件完好的 C微子之言,其败国事 如果不是你的一番话,几乎坏了国家的大事 D修善其言 李修认为虞诩的话很友善 5下列句子,全部表明虞诩反对放弃凉州理由的一项是 ( )窃闻公卿定策当弃凉州,求之愚心,未见其便 凉州既弃,即以三辅为塞;三辅为塞,则园陵单外 今羌胡所以不敢入据三辅,为心腹之患者,以凉州在后故也 若弃其境域,徙其人庶,必生异志 今凉土扰动,人情不安,窃忧卒然有非常之变 其牧守令长子弟皆除为冗官 A B C D 6下列叙述与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 A虞诩幼年时就失去了父母,为了孝顺和奉养祖母,他辞谢了陈国国相想让他做属吏的要求,直到祖母去世后,他才接受太尉李修的征召,被任命为郎中。 B虞诩是一个不畏权势、有胆有谋、敢于主持正义的官员形象,在东汉中期打击宦官势力、惩治不法官吏的斗争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C本文所记叙的事件发生在汉永初四年,时值羌族叛乱,大将军邓骘主张放弃凉州,而当时地位低下的虞诩则有力地反驳了这种错误主张,使朝廷采取了他的正确意见,确保了凉州的安全。D这篇选文主要表现了虞诩在平定羌族叛乱时的深谋远虑,以大段言辞展现了他的睿智、远见及顾全大局的气概。三、课堂巩固 (一) 1C(设宴)2B(A,认为。B,将;而且。c,于是,就。D,助词,的) 3 B(私下来访) 4(1)推荐原来追随过高皇帝的二千石级的官员。(2)申屠嘉写了一份文书召邓通到丞相府来。 5D(句,写申屠嘉受朝廷的封赏;句,写申屠嘉清廉不贪)6D(谢:致歉。弄臣:帝王亲近狎玩之臣) (二) 1A(让喝,招待)2B(A,古义,规章制度;今义,使不超出规定的范围。B,深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