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doc_第1页
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doc_第2页
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doc_第3页
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doc_第4页
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创造剩余价值是体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奉献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需要。关于人生价值问题的讨论由来已久,众说纷纭。有人认为人生价值在于索取,有人认为在于“我为人人,人人为我”,有人认为在于无私奉献。种种看法,各有其理,但或偏颇或模糊或没有把道理讲透彻,总是难以被人们相当一致地接受。人生价值究竟何在?人为什么要奉献?我想,还是要从马克思的学说中寻找答案。第一,全面地分析剩余价值的学说。马克思生活于资本主义时代。他一生中有两个重大发现,其中之一是发现了剩余价值。他认为资本家剥削工人的秘密是榨取剩余价值,剩余价值是雇用工人劳动创造的被资本家无偿占有的超过他们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他的这个伟大发现,曾经为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推翻资本主义制度的革命斗争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使无产阶级革命在一些国家取得了根本性的胜利,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中国社会主义以土地改革为标志,经历了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以及国营企业,到确立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已经承认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在这种社会生产条件下,劳动者的剩余价值,不被私人业主占有,就被集体或国家占有。现今的经济学著作和理论界往往回避或遮掩剩余价值这一实质性问题,如同资产阶级经济学家一样,总是以“平均利润”的概念来掩盖剩余价值,又以社会发展和福利的理由来解释“占有”,认为资本主义是“无偿占有”,社会主义是“有偿分配”,最终不得不承认平均利润实际上就是剩余价值的“转化形式”。殊不知,一些缁嶂饕骞?家的社会发展和的福利还远未赶上一些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那些不能自圆其说的解释,还不如遵循马克思的“无偿占有”说得干脆。怪不得现今一些教科书索性删除了“剩余价值”一章。如果我们把“占有”的主体改换一下,那么,剩余价值可以理解为劳动者劳动创造的被私人业主或集体或国家占有的超过他们劳动力价值的那部分价值?第二,准确地理解按劳分配的原则。党的十五大提出“按劳分配和按生产要素分配相结合”。按劳分配的实际意义,并不等于付出了十元价值的劳动就能获得十元钱的报酬,而只是从比例关系上表明:付出的劳动越多,获得的报酬就越多,假设付出了十五元钱的劳动,就可以得到十元钱的报酬,那么,付出了三十元钱的劳动,则应该得到二十元的报酬。这种分配上的比例关系,无论资本主义社会,还是社会主义社会,都是客观存在的。如果每个劳动者都要求获取自己创造的全部价值,那么,私人业主就不会去投资,集体就不可能有积累,国家就无以维持军费和行政开支。严格地说,社会就难以发展。在社会分工的前提下,社会生产除了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物质生产,还包括间接创造剩余价值的精神生产。精神生产通常被称之为脑力劳动。国家公务员能够敬业爱岗,克尽职守,把国家和政府的事情办好,就相当于间接创造了剩余价值。企业经营管理者能够想方设法使企业兴旺发达,就等于间接创造了剩余价值。军人保卫国家安全付出牺牲精神或宝贵生命,就已大大地间接创造了剩余价值。否则,如果公务员滥用职权,贪污受贿,经营管理者无所用心,使企业停产倒闭,军人贪生怕死充当逃兵,那么他们连劳动力价值都没有体现,更不用说创造剩余价值了。这几类人习惯上被称为“吃干饭的”,往往为人们所不齿。第三,完整地透视阶级斗争的现象。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已经确认“阶级斗争只在一定范围内存在”“大规模的阶级斗争已经基本结束”,社会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那么,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全体人民都成为国家的主人,社会主义社会并不存在两大阶级的根本对立。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一切体能健全的劳动者都应该努力为社会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也只有创造剩余价值,才能对私人业主、集体或国家有用,即具有使用价值。只有创造剩余价值,个人的人生价值,最起码是劳动力价值,才能实现。一般地说,创造的剩余价值越大,人生价值也越大。“两弹元勋”“杂交水稻之父”们对国家乃至世界的贡献远远超过了他们所获的劳动报酬,甚至包括精神报酬。他们创造的剩余价值是无法估量的。我国全体社会成员都必须服从于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而以创造更多剩余价值为荣,至于是延长劳动时间创造绝对剩余价值,还是提高自身素质创造相对剩余价值,却因人而异。第四,深刻地认识社会关系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人生价值恰好就是体现在这些社会关系之中,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劳动者,都不可能也不应该靠私人业主、集体或国家来养活,而劳动者本身必须为私人业主、集体或国家创造剩余价值。你能创造更多的剩余价值,你就可能得到私人业主、集体或国家的承认、器重或奖励,否则恰如其反。很多人都愿意或希望自己有较高的社会地位,有钱有势,有荣誉和声望。但这一切不是可以想来的,也不是可以希望让人恩赐的,而应该凭自己的劳动创造更多剩余价值来换取。然而,如果每个劳动者都觊觎得到自己创造的全部剩余价值,那么,在现实社会中简直没有可能。第五,充分地发挥创造能力的作用。一切历史唯物主义者都肯定劳动和劳动者的伟大,都崇尚人的创造性。人没有创造,就缺乏生命力;人不劳动,就会退化;人不创造剩余价值,就没有使用价值,即不可能具有价值。我们必须充分地发挥创造能力的作用,努力创造出更多剩余价值。尤其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今天,每一个社会成员都有义务和责任为社会多作贡献。总之,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实现人生价值的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