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何不让美词与真情共舞.doc_第1页
写作何不让美词与真情共舞.doc_第2页
写作何不让美词与真情共舞.doc_第3页
写作何不让美词与真情共舞.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写作:何不让美词与真情共舞浙江省诸暨中学 陈卫国手头是2008年1月1日的语文报高中版,笔者的目光被第四版的一篇文章牵引。这篇文章的题目是把美词让位于真情实感由一篇误判高考作文谈文风问题,作者张学彬。文章读了好几遍,每一次笔者的思绪都飘得很远,想到作文评判、作文教学的一些问题,觉得有话要说。其后笔者打开电脑,在搜狗上键入“怀想天空”、“麦收时节”的字样(张学彬老师在文中所引江苏某考生作文的题目和首句),一些问题,变得愈加明朗起来。原来,江苏考生的这篇作文是在07年6月17日,亦即江苏省高考阅卷的第六天,被当作“误判”作文典例印发给所有阅卷老师的。该文一评36分,二评42分,三评39分,复查阶段,江苏省高考作文阅卷组组长何永康教授发现了它,经反复阅读,最后改判为54分。何永康教授为印发的作文特意写了按语,又在文中加上点评。现引述其中一段重要文字:此文很典型,不事张扬,不搞“满天星”的铺陈铺排,不搞华彩炫目的“集锦”,不玩深沉,只是极为朴实地记叙了父亲割麦、自己割麦的情景,中间一节还喊了“口号”!然而,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一板一眼地道来,汹涌的内心波涛潜伏其间。父亲的言语,极少,但厚实、博大;儿子的情感表述很普通,但均发自肺腑。最大的亮点在最后:“考场很凉快”,与麦地很热对比;“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天下还没有儿子这样来感激当农民的父亲,文章中还没有人用过这种笔墨,这种机智!太感人了,而且是长效的!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其实对于这篇作文,网上各种评论是较多样化的,欣赏者有之,批评者也有之。欣赏者所取的评价与何教授大体相同,在此不再赘述,笔者特别关注了批评者的声音,特引录几段“整篇文章确实感觉很质朴,很感人。但这对一篇高考作文来说,是远远不够的。”“质朴不是粗砾,质朴也需要精心的雕琢,需要高明的技术,做到无斧凿之痕,浑然天成,才是真正的质朴,背影就是这方面的成功佳作。”不得不说的是,上述批评的话正可谓“于我心有戚戚焉”。可惜网上这样批评的声音原就不多,即使有,大多也都是或不得要领、不着边际,或无理谩骂、人身攻击。当然,这些不说也罢。对于江苏考生的这篇作文,笔者也是持批评观点的。笔者认为该文文字朴素,叙事平实,不哗众取宠、矫揉造作,但如果仅以此为评判依据对该文大加奖掖,评为优秀,则有失偏颇。由此笔者产生了一些思考,具体如下:一、专家价值判断之于作文评判的信度和文风导向的效度问题。无可否认,每年高考作文阅卷的评判标准、尺度,尤其是担当作文阅卷组长重任的专家学者的价值判断对于中学作文教学会产生重大的影响。就当前的作文考试评价而言,专家学者不断向中学语文界强化的一个信号是:在写作中应该表达真情实感。如上,何永康教授就说到:“它真实、本色、真情、纯净中学第一线的语文老师,可以此做为教学范例,进一步把握好作文导向。”再如浙江省高考语文作文阅卷大组组长、浙江大学人文学院中文系陈建新教授所说:“要提倡学生在高考作文中关注当下的现实生活,独立思考,有真情实感,否则高考作文不能取得高分。”在写作中倡导真情实感,这当然没有错,问题在于:1、这样的标准具体落到高考作文评判中如何参照执行?2、这样的标准对于中学生文风的导向是否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回顾上文提到的此次江苏省高考作文评判出现的情况,笔者认为这是“表达真情实感”标准在具体操作中一个典型的评判失范案例。因为何永康教授试图仅依据此标准给予该文高分,而无视作文评价的其他诸多因素,如此评价,其信度是值得怀疑的。再者,何永康教授在肯定此文对文风导向的积极意义而给予其高分的同时,从一定程度上说,也是对其他考生作文的不公平。按笔者的理解,所谓导向者,应当走在实践的前面,先指导,后践行,而断断不能在实践中临时地、灵感突发式地抛出新的评判标准,这样会产生评判的混乱,我们也不免要困惑:对将来是导向,那么,对于当下呢?而且,这样的标准对于中学生文风的导向,一定会起到积极作用吗?其实,笔者倒是认为,真情为文,本是写作正道,无需过度渲染,但在教师平时的作文教学中一如既往的坚持。可惜现在的教育,原本就是功利得不得了,从教育行政部门到学校领导、教师,再到学生,一个个目光炯炯,眼睛全盯着高考,此时又来了考试评价的权威,说文章要写出真情实感,这就无异于给众多“追分”的考生打了一针兴奋剂,大家于是乎一齐奔“真情”而去了。这样的“真情”,恐怕最后仍然难逃“伪真情”的嫌疑,一如当年高考作文中泛滥的“伪文化”。二、有了真情实感是否就一定是好文章理解好文章的标准。有了真情实感是否就一定是好文章?这个问题摆在这里简直就是一句废话。但是,似乎总有人在犯一些低级的错误,甚至包括专家。记得2006年首届“冰心作文奖”颁发,笔者所在小城一名小学一年级学生获小学组一等奖。现将这篇全文仅107字的作文抄录如下:前段时间,妈妈去杭州学习,去了好长时间,可能有一个月吧。今天,妈妈终于从杭州回来了,我非常高兴!因为妈妈的怀抱很暖和,因为妈妈回来了,爸爸的生日就能过得更好,因为妈妈在家里会给我读书妈妈不在家的时候,我很想她,想妈妈的感觉,是一种想哭的感觉。对于此文,有人作出了这样的评价:“我完全能体会此次冰心作文奖的评委授予这篇百字短文一等奖的良苦用心,评委会是想以此给被造假风搅乱了的作文迷局重新确立一种价值观,校正价值失范的中小学作文现状,我对他们的努力表示尊敬和理解。”是的,在一定程度上,笔者也可以理解评委的做法,但依然值得商榷的是这样的做法是不是过头了些呢?哪怕就以作文写出了真情实感而言,其他的参赛作文难道就没有真情实感了吗?笔者实在怀疑评委们作出这样的判定,是不是一时心血来潮。他们大概想,学生作文积弊既深,索性来个矫枉过正,下帖猛药吧,于是朱笔一挥,给了个一等奖。专家们尚且如此,在教学第一线的老师恐怕就更加近视了。只要回顾当初该作文获奖在小城引起的轰动效应就可见一斑了。媒体的连篇累牍的报道,教师的奉如圭臬的援引,学生的趋之若骛的模仿一切都在宣告一种标准的胜利,那就是“真情实感”。有了真情实感就是好文章,这不是可以通过该文得到最好的印证吗?于是,凡是作文就“言必称真情”,似乎其他关乎作文优劣的一切都可以不要了。过犹不及,相信老师们都懂得这个道理,但是要真正做到知行合一,是多么的困难啊!好文章的标准是什么?且让我们抛开所有新鲜的理论,回到古人那里,看看他们是怎么说的吧。圣贤书辞,总称文章,非采而何?夫水性虚而沦漪结,木体实而花萼振:文附质也。虎豹无文,则鞟同犬羊;犀兕有皮,而色资丹漆:质待文也。 刘勰文心雕龙情采三十一这段话在古代文论中极具代表性,它向我们阐发了文采与内容的联系,概括地说就是文采要依附于一定的内容,内容又要靠文采来表现,文采与内容对于文章同样重要。真情实感固然不可或缺,但我们仍然要寻找一条美的途径,恰如其分地表达它,只有做到“文质彬彬”,文质兼美,这才是一篇真正意义上的好文章。三、让美词与真情共舞教师作文教学文风建设的准确定位。张学彬老师在他的文章中说,当前学生作文应该“把美词让位于真情实感”。对此,笔者不禁要问:“美词”与“真情”难道就只能有我无你、有你无我,水火不相容吗?矫揉造作、无病呻吟、空洞无物、华而不实是要批判的,那么文采斐然、才气横溢、潘江陆海、字字珠玑又该怎么说呢?写作,真情流露,“我手写我口”是必要的;美丽的词汇,精妙的锻句,也是需要的。钱理群先生也曾说过:“对人的培养和对写作的训练是统一的,培养一个人怎样写作,在另一个意义上就是培养一个人怎样做人。”从人格精神塑造的高度来理解写作,我们可以发现,对真、善、美的不懈追求,乃是写作的内核。所以我们可以这样说,写作需要求真、求善,它是一门人学;写作也需要求美,它还是一门美学。在人学和美学之上进行写作教学,给当前的文风建设以准确定位,无疑具有重大的意义。基于此,笔者认为,要积极有效地推进当前的文风建设,就应当抛开任何片面的、过激的做法,返回写作的内里去寻找支撑,既强调写作真情实感的可贵,同时也当不偏废写作的其他规律。面对“把美词让位于真情实感”的说法,笔者不由要说:写作,何不让美词与真情共舞!附文:怀想天空江苏某考生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的明净。在黄金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 麦收时节,中午常是烈日当空。我们勤劳的父母,不得不在烈日下劳动。因为作为农民,这是他们的义务。我是一个农家子弟。我明白我们乡下的家长们要靠田地来生活,供我们上学。他们为了子女辛勤地劳动,但没有半句怨言。在家,我常听到他们说:“只要孩子搞好了,再苦再累,我们都愿意”农家子弟努力学习吧!全力以赴吧!我们敬爱的父母为了我们能过上好日子,他们埋头在烈日当空的麦田里收割麦子。那种滋味,你们体会过吗?在即将奔赴高考考场的前两天,我体会到了。又热又累。当时,我唯一的希望就是快点把麦子割完,到家洗个澡,然后在床上睡五六个小时。6月5日早晨,我爸起得很早。四点多钟就起了。他临下地时告诉我说:“你再睡会吧!六点钟起来做饭,然后洗洗衣服,八点钟到地里给我送饭。”我睡醒后,拿起表一看:5:50。大概在学校里起早起惯了吧。我快速穿上衣服。我把衣服泡在铁盆里。然后,我进入厨房做饭。我做好饭,洗好衣服。又把汤盛到饭盆里,拿了5个馍,一齐放到篮子里。我赶紧吃过饭。碗都没涮,便骑车下地了。当我到地里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