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和热现象学生讲义.doc_第1页
声和热现象学生讲义.doc_第2页
声和热现象学生讲义.doc_第3页
声和热现象学生讲义.doc_第4页
声和热现象学生讲义.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时间 总课时 课时 初三物理复习声现象【知识结构】一、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产生原因: 2传播需要介质: 3声速: (没有特别提示的情况下都视为该速度)4回声现象及其利用:(1) (2) ;(3) 。二、乐音的三要素1 2 。3 。三、乐音和噪声1区别:(1)从物理学角度看;(2)从环境保护角度看。2减小噪声的途径:(1)在声源处减弱消声;(2)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吸声;(3)在耳朵处减弱隔声【方法提示】1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2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不同,声音在液体中传播速度比空气中大。3利用回声可求解路程、时间和速度等问题。4运用声音的三要素解释一些日常生活中常遇到的现象。5噪声的控制方法。2.典型例题分析A如图,用力敲最右侧音叉,看到左侧接触音叉的小球被弹开。实验能说明的问题有哪些?乒乓球在实验起的作用是什么?B用右图实验可以探究什么问题? 你用什么方法区别声音响度和音调?图13.针对训练【2009江苏省】如图1所示,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图2【2009贵阳市】如图2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2008黄冈)在坟川地震救援中,采用了音频生命探测仪(如图),它的多个探头接触废墟,收集废墟下幸存者的微弱呼救声、呼吸声、心跳声等,探测仪将音频信号放大,救援人员就可以发现幸存者。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探测仪收集声音信号时利用了固体可以传声B、幸存者发出的声音与外界噪声的音调、音色不同C、幸存者能听见探测仪发出的超声波D、白天噪声较大,探测仪更适合在安静的夜晚使用【2009湛江市】如图2所示的四种情形中,利用了超声波的是 【 】【2009济宁市】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4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用大小不同的力敲打鼓面,观察纸屑跳动的情况图44.应用提高迁移(08福建)某兴趣小组的甲、乙、丙三位同学合作估测常温下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1)他们选择了鼓(含鼓槌)做实验,除了这种器材外至少还需要的实验器材是_和_.(2)如图所示,甲负责敲鼓、乙负责计时、丙负责听声。实验步骤如下,请你将实验操作步骤D补充完整。A、量出200米的直线距离s并做记录;B、甲同学用力敲一下鼓,乙同学看到敲鼓的同时开始记时;C、当负责听声的丙同学听到鼓声时立即喊“停”;D、乙同学_.E、将测得的时间t记录下来;F、重复做上述实验两次,计算出三次测量声音速度v的大小并求出平均值V、。四、课后练习1.(08江苏连云港)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诗句“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 B两名宇航员在太空中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 C发出较强声音的喇叭能使它前面的烛焰“跳舞”,说明声音具有能量 D听不同乐器弹奏同一首歌曲时能分辨出所用乐器,是利用了声音的音色不同2. (08江苏南京)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闻其声而知其人”主要是根据声音的响度来判断的B 敲锣时用力越大,声音的音调越高C 市区内某些路段“禁鸣喇叭”,这是在声音传播的过程中减弱噪声D 用声波能粉碎人体内的“小石头”,说明声波具有能量3(08江苏无锡)下图是探究声现象的四种实验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甲实验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 B乙实验说明钢尺振动的频率越高,响度越大C丙实验说明音叉的振幅越大,音调越高D丁实验说明声波不能传递能量4.(08年大连市)下列事例中,属于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 ( ) A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 B用超声波清洗眼镜 C医生用听诊器为病人检查身体 D听到隆隆的雷声预示着可能要下雨6.(08湖北武汉)下列有关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 A.在城区禁止汽车鸣笛,是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噪声 B.蝙蝠的视力很差,它通过接收自己发出的超声波的回声来探测周围的物体 C.弹拨的钢尺振动得越快,发出声音的响度越大 D.打雷时我们先看到闪电后听到雷声,是因为闪电比雷声先发生7.控制噪声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下面一些关于控制噪声的措施所能起到的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B在城市中禁鸣汽车喇叭是为了阻断噪声的传播 C体育馆、剧院的内墙要用吸音材料来装饰是为了防止噪声产生D在飞机旁工作的人员要佩带有耳罩的头盔是为了在人耳处减弱噪声8(08山东枣庄)5月12日,四川汶川发生强烈地震,地震造成数万人员伤亡,地震产生的次声波往往对人体健康有害,次声波的特点是A、频率高,人耳听不到 B、频率高,人耳能听到C、频率低,人耳能听到 D、频率低,人耳听不到9.(08四川攀枝花)噪声对人的危害非常大,怎样减弱噪声,保护环境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一个重要课题。下列哪种方法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的( )A摩托车上安装消声器具B戴上防噪声耳塞C道路两旁植树造林D公路两旁建隔音墙10.(08湖南怀化)“神六”飞船的成功发射,使人们对宇航员的生活和工作更为关注。宇航员在飞船内可直接对话,但在飞船外工作时,必须借助电子通讯设备才能进行通话,原因是A、太空中噪声太大 B、用通讯设备对话方便C、太空是真空,不能传声 D、声音只能在地面附近传播12.(08湖北罗田一中水)往保温瓶里灌开水的过程中.听声音就能判断壶里水位的高低,因为( )A.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升高 B.随着水位升高,音调逐渐降低C.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大 D.灌水过程中音调保持不变,音响越来越小13.(08浙江杭州)汶川发生大地震后,救援人员争分夺秒抢救被埋在废墟中的幸存者时,使用了一种先进的生命探测仪,这种仪器可以隔着厚厚的掩埋层探测到仅有微弱呼吸、心跳的人体,你认为这种仪器的工作原理最没有可能的是( )A碳-14测定B声波探测C电磁波探测D红外线探测14.(08山东烟台)图1是控制噪声的几种措施,其中属于防止噪声产生的是( )热学1、 知识结构1温度:温度表示: 。温度计:常用温度计是根据: 。温度计的使用步骤: 。常见温度计的种类: 。体温计的最小分度为 ,量程为 , 读数特点为 。使用特点: 。摄氏温度t: 。100的规定 。热力学温度T: ;单位: 。 两者关系: 。 2物态变化:晶体和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区别: 晶体熔化时温度保持 ,这个温度叫做 ;非晶体熔化时没有一定的熔化温度,温度不断 。相同点:都吸热。一些常见的晶体:海波、水、钻石、石英、实验、明矾、萘、各种金属;一些常见的非晶体:_松香、玻璃、蜂蜡、沥青。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凝固点,同种物质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汽化:蒸发和沸腾的异同点:蒸 发沸 腾不同点发生部位剧烈程度温度条件温度变化影响因素相 同 点液化的方式: 。 (液化现象如:“白气”、雾、等) 升华:樟脑丸变小了,冰冻的衣服变干了,干冰人工降雨等凝华:霜的形成,冰花的形成,白炽灯壁变黑等二、典型例题【例1】如图所示,温度计的示数是_。【例2】图甲是某物质凝固时的图像,由图像可知:固体分为“晶体”和“非晶体”,图甲中的这种物质是_; 物质在BC段这个过程中要 _热;这种物质在某点时,温度计测得的温度如图乙所示为_。这种物质的状态是_。这种物质从开始凝固到凝固完毕共用了_s。【例3】将一小块5的冰放在0的房间里,发生的现象是() A冰的温度升高到0后再熔化 B冰直接熔化 C冰的温度升高到0后不会熔化 D冰熔化后不升温 2汽化和液化【例5】关于液体的蒸发与沸腾,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水的温度达到沸点,一定能够沸腾B液体蒸发可以在任何温度下进行C在高山上烧水,水的沸点低于 100 D人扇扇子可加快汗液蒸发【例6】下列措施中,能使蒸发变快的是()A把蔬菜用保鲜膜包好放入冰箱B把湿衣服晒在室外通风处C把新鲜的柑橘装入塑料袋 D酒精灯不用时要加盖子【例7】我们可以在不同的环境中看到“白气”。下列有关形成“白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文艺演出时舞台上经常施放“白气”,这是干冰在常温下的升华现象B打开盖子的热水瓶口处会出现“白气”,这是瓶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C清晨能看到河面上有一团团的“白气”,这是河面上水蒸气的蒸发现象D夏天,打开冰箱门时常会出现“白气”,这是冰箱内水蒸气的液化现象【例7】小明同学做“研究影响液体蒸发快慢的因素”实验。如图所示,他在两块相同的玻璃片上分别滴上_、 _相同的一滴水,使两滴水上方的_相同。把其中一滴水均匀摊开,使两滴水的_ 不同。发现摊开的水先干,他能得到的实验结论是_。 【例8】一只温度计从酒精瓶中取出后,它的示数_ ;用扇子扇蘸有酒精的温度计玻璃泡,示数会_,扇干燥的玻璃泡示数_。室温为23,三只准确的温度计,一只放在室内,示数23;一只放在敞口的酒精瓶中,示数 _23一直放在密封的酒精瓶中,示数_23。(填大于、等于、小于) 【例9】青藏铁路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线路最长、穿越冻土区最长的高原铁路。最高点海拔5072米。火车从北京开到西藏的拉萨,关于北京和拉萨两地的大气压强和水的沸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拉萨大气压强较大,水的沸点较高 B拉萨大气压强较小,水的沸点较低C北京大气压强较小,水的沸点较高 D北京大气压强较大,水的沸点较低【例10】小明将盛有水的烧瓶放在火焰上加热,水沸腾后将烧瓶从火焰上拿开,迅速塞上瓶塞;再把烧瓶倒置后向瓶底浇上冷水,则观察到瓶里的水( ) A一直沸腾,浇上冷水时,停止沸腾 B先停止沸腾,浇上冷水时,会再沸腾C因没有继续加热,且又浇上冷水,故不会沸 D从火焰上拿开到向瓶底浇上冷水的整个过程中,始终都会沸腾【例11】(2010西城二模)在“观察水的沸腾”的实验中:除了图所示装置和钟表外,主要器材中还需要_。下表是本实验过程中不同时刻的温度记录。实验测得水的沸点为_,如果温度记录准确无误,可知当时大气压_一个标准大气压。(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下图是三位同学作出的水沸腾的图像,其中正确的图像是_。【例12】(2010朝阳二模)在透明塑料袋中滴入几滴酒精,将袋挤瘪,尽量排出空气后用绳把口扎紧,然后放入80的热水中,看到塑料袋鼓起来了。小红认为是酒精汽化造成的,小阳则认为是塑料袋中未排尽的空气受热膨胀造成的。请你用实验的方法证明小阳的认识是不对的。3升华和凝华【例13】在空中喷洒干冰是人工增雨的一种方法。干冰使空气中的水蒸气变成小冰粒,冰粒下降过程中变成雨滴。水蒸气变成冰粒、冰粒变成雨滴的物态变化过程分别属于( ) A凝华、熔化B升华、熔化 C升华、液化D凝华、液化三、针对性练习1下列自然现象中发生的物态变化,吸热的是( ) A早春,河湖中冰在消融B初夏,旷野中有雾形成C深秋,草木上出现露水D初冬,砖瓦上有霜生成2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液化的是( ) A秋天,早晨河面上出现浓雾B冬天,屋外房顶的瓦上结了一层霜C洒在地面上的水变干了D冬天,未见室外的冰块熔化而它却变小了3下列物态变化中,属于汽化的是( ) A寒冷的冬天,湖水结成冰B晾晒的湿衣服变干C初冬的清晨,地面上出现霜 D秋天的夜晚,草叶上出现露珠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任何温度下液体都可以蒸发B所有的晶体都有固定的熔化温度C物质升华时需要吸收热量D露珠是冰晶熔化后形成的5汽车刹车过程中,动能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由于汽车在刹车时克服_做功,使机械能转化为内能。 6新型防空导弹“红旗9”试射,导弹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而其与空气摩擦导致内能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此内能改变是通过_的方式实现的。 7在完全相同的两只玻璃杯中,倒入质量相同但温度不同的冷水和热水,当同时向两只玻璃杯中各滴一滴墨水,会发现热水杯中的水很快改变了颜色,但冷水杯中的水还没有完全变颜色,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冷水温度低具有的内能大,墨水扩散较快 B热水温度高具有的内能大,墨水扩散较快 C冷水温度低具有的内能小,墨水扩散较快 D热水温度高具有的内能小,墨水扩散较快 8液体的温度越高,蒸发越快,其主要原因是() A分子间相互吸引力减小 B分子间相互排斥力增大 C分子间相互距离增大 D分子做无规则运动的速度增大 9(多选)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春天,柳絮飞扬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的运动 B将两个表面光滑的铅块相互紧压后,它们会黏在一起,说明分子间有吸引力 C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 D糖在热水中溶解得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的热运动越剧烈 10有关物体的内能,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分子既有动能又有势能,一个分子的动能与势能之和称为内能 B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0的物体没有内能 C物体的内能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的物体内能一定越大 D某一物体的温度升高时,它的内能一定增大 11下面关于分子动理论和物体内能变化的说法,正确的是() A钢水冷却,温度降低,内能一定不减少 B冬天用热水袋取暖,人体感到暖和,是用做功的方法改变物体的内能 C压在一起的铅片和金片几年后剖开,发现互相渗透,属于扩散现象 D“和平”号空间站退役后,坠入大气层与空气摩擦生热,用热传递方法来改变物体内能 12在下列事例中,属于内能转化为机械能的是() A子弹打入墙中 B火箭发射后,在它进入轨道之前的运行过程中 C篮球撞到地面上又被弹回来 D汽车发动机工作,使汽车运动起来 13对气体压缩做功1500J,同时该气体向外放出500J的热量,则气体的内能总共改变了() A2000JB1000JC1500JD500J 14双燃料汽车以天然气或汽油作为燃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燃料的热值越大,燃烧时放出的热量越多B以天然气为燃料,汽车发动机的效率可以达到100% C在压缩冲程中,燃料混合物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D汽油与天然气相比,燃烧时汽油对环境的污染较小 15下图所示是汽油机工作时各种冲程的示意图,其中表示做功冲程的是() 16如图,试管内水蒸气将塞子推出的过程,水蒸气的_能转化为塞子的机械能。四冲程汽油机工作过程中的_冲程与上述能量转化过程相同。 17在下列现象中,利用热传递的方式使物体内能增加的是() A用锯锯木头,锯条发热; B烧水时,水逐渐变热;C流星在大气层中高速下落,发出光和热; D小孩从滑梯上滑下,臀部有灼热感 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加热的方法可以改变物体的内能 B温度升高越多的物体,吸收的热量越多 C长时间压在一起的铅板和金板互相渗入,这种现象是扩散现象 D打扫卫生时房间内尘土飞扬,这种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19从车床上刚刚加工下来的铝件温度都很高,这是因为_(选填“做功”或“热传递”)使铝件内能增加了。已知某铝件加工之前的温度是25,加工之后的温度是100,如果要让加工后质量为2kg的铝件c铝0.88103J/(kg)温度冷却到加工前的温度,则该铝件需要放出_J的热量。 20如图所示为生活中常用的热水瓶,其外壁采用镀银的双层玻璃,并将中间抽成真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