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oc_第1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oc_第2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oc_第3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oc_第4页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交流教案 会员交流资料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指导与同步训练【课文背景知识】本文节选自孟子梁惠王上。孟子是记载战国时期思想家孟轲言行的书,由孟轲及其弟子编成。孟子共七篇,内容涉及政治活动、政治学说以及哲学、伦理、教育思想,是儒家经典著作之一。孟子在写作上很有特色。1.善于雄辩,气势充沛,感情强烈,笔带锋芒,富于鼓动性,有纵横家、雄辩家的气概。2.善设机巧,引人入彀,先纵后擒,使人无法躲避。3.善用比喻和寓言陈说事理,辩论是非,既能吸引人们的注意,又加强了说服力。孟子一书也较全面地反映了孟子的思想。【字词综合运用】字发():从弓,癸声。本义:把箭射出去。例如:“见其发矢十中八九”。引申义:量词,一支箭(“弓一张,矢四发”);发出(“非常之谋难于猝发”);打开(“窃发盆”)。数:从攵(手持计算筹码),娄声。本义:计点,查算数目。例如:“蒙冲斗舰乃以千数”读sh。引申义:一一列举过错(“数吕师孟数侄为逆”,读sh);技艺(“今夫弈之为数,小数也”,读sh);屡次(“范增数目项王”,读shu);密(由物品数量多而引申,如“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设施也”,读c)。词1.注意单音词和双音词“弃甲曳兵而走”中的“走”是“逃跑”之意,不是现代汉语的“行走”之意。“养生丧死无憾”中的“养生”为“供养活着的人”的意思,不是现代汉语的“保养身体”的意思。“然而不王者”中的“然而”是两个词,意思是“这样却”,不是现代汉语中表转折的一个连词。2.注意词的活用现象“树之以桑”中的“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中的“衣”都是名词活用为动词,种植、穿上的意思;谨庠序之教”中的“谨”本是形容词,谨慎、认真的意思,这里用作动词,认真从事之意。【重点难点讲解】本文重点是第三部分,难点也是这一部分,因为这里说的是孟子的“王道”思想,它既是本文主旨所在,又涉及复杂的历史背景。为此,必须弄清孟子实行“王道”的七种措施。1.发展农业生产,解决人民温饱问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2.发展鱼类生产,丰富人民生活(数罟不入池,鱼鳖不可胜食也。”)。3.发展林业生产,解决人民住宿问题(“斧斤以时入山林,林木不可胜用也。”)。4.种植桑树,解决人民穿衣问题(“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5.畜养牲畜,改善人民生活(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6.大力发展农业,彻底解决粮食问题(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7.大力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全民素质(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需要指出的是,孟子所谓“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是指井田制而言。井田制是古代的村社土地制度,是一种奴隶社会的土地国有制度。这种办法在地主土地所有制已经形成的战国中期是不可能实行的,所以孟子的这一主张没有被魏国采用。【知识延伸检索】(一)作者介绍孟子(约前32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邹(今山东邹县东南)人。当时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据史记孟子荀卿列传记载,他是子思(孔子孙,名亻及 )的再传弟子,曾游说齐、宋、滕、魏等国。当时“天下方务于合从连横,以攻伐为贤”,孟子却说“唐、虞、三代之德”,被诸侯认为迂阔、远离实际,不被采纳。因此,孟子“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二)孟子的仁政思想1.民本思想。孟子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2.邦国的主权在民。3.民对不施仁政的暴君是可以不服从的。4.政事以民为归宿。5.用人以民意为准。6.国君应以保民为职分。君王只有“与民同乐”,才可以“王天下”。7.施仁政应使百姓安居乐业。8.反对不义的战争。孟子说:“春秋无义战。”又说:“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课文阅读指导】学习本课,重点要放在理解文言常用词语和句式上,放在熟读、背诵课文上;其次,对孟子“保民而王”的思想以及他的论辩才能要有一定的了解。为此,必须注意如下几点:1.重点掌握“数”、“发”、“直”、“兵”、“胜”等多义词的意思,积累“或或”、“直耳,是也”、“是何异于”等一些文言句式,明确介词结构后置句(“申之以孝悌之义”)、宾语前置句(“末之有也”)等。2.结合课后练习“一”,理清课文思路,以利背诵。3.通过学习孟子答梁惠王问所讲的几段话,明确课文的主要内容是阐明王道政治的。虽然孟子提出的“五亩之宅”、“百亩之田”的措施和要求,实际上是无法实现的,但他主张减轻劳役、发展生产、兴办教育、利民保民,还是反映了他“保民而王”的积极思想。同时,对本文行文自然流畅,说理透辟,比喻鲜明,又善用排比、对偶来增强文章的气势和节奏感的特点,也应有所了解。【课文结构分析】1.课文思路全文分三部分。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第二部分(“孟子对曰”至“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分析“民不加多”的原因。第三部分(“不违农时”到文章结束):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使民加多的措施。2. 课文结构图示质疑为答问作准备释疑使惠王明白小恩小惠“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举措发展农林和鱼类生产,使民足衣足食知礼义结论“王无罪岁”,天下百姓就来归顺了【课文主要内容】本文记载了孟子和梁惠王的一次对话,围绕“民不加多”的问题展开讨论,阐述了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即“保民而王”使民足衣足食知礼义,王道可成;并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的不平等。【课文写作特色】1.巧用比喻,说理形象、深刻针对梁惠王提出的“民不加多”的疑问,孟子不直接回答,而是用梁惠王熟悉的事例设喻,启发对方,使对方容易接受。“王好战,请以战喻。”总提一句,然后举出两个逃兵“弃甲曳兵而走”的两种情况。根据败逃距离的远近,提出“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的反问,进一步启发,诱使对方在不知不觉中说出否定自己论点的话:“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最后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这两句忽然转入正题,既回答了“民不加多”的原因,又揭示了五十步笑百步的寓意:梁惠王的“移民移粟”跟邻国统治者的治国不尽心,实质上没有什么区别,只是形式上数量上不同而已。2.善用排偶句式,读来气势磅礴先用三组排句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又用三组排比提出发展生产的三种措施,内容层层推进,读来有声有色。【词句品味鉴赏】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南北朝时代东魏杜弼激梁文:“但恐楚国亡猿,祸延林木;城门失火,殃及池鱼。”殃,灾祸。池,指护城河。意思是,害怕的是楚国丢了猿猴,因为兴师动众寻找它们,以致树林遭到灾祸;城门着了火,因为用水,护城河的鱼也要遭殃。这句话现在用来比喻无缘无故地受牵连,遭祸殃,道德的评判并不是纯公正的,它往往也是受利益关系影响的。两位先生在河岸边散步,河里有一群裸泳者正在嬉戏。“真是太不像话了!简直是伤风败俗,应该要求政府赶快明令禁止裸泳!“看来,您真是一位道德高尚的绅士。”“我是游泳衣厂的老板。”【同步达纲练习】一、基础知识检测1.下列加点的词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养生丧死无憾B.弃甲曳兵而走C.五十者可以衣帛矣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2.选出下列各句加点词释义有误的一项(1)( );(2)( )(1) A.王好战,请以战喻(喜欢)B.谨庠序之教(谨慎,这里指认真从事)C.或百步而后止(或者)D.王道之始也(开端)(2) A.斧斤以时入山林(斧子一类的工具)B.数罟不入氵夸 池(洼地积水)C.申之以孝悌之义(敬爱兄长)D.尽心焉耳矣(在那里)3.下列加点的词释义正确的一项是(1)( );(2)( )(1)非我也,岁也A.年岁 B.时光C.年成 D.星宿名称(2)百亩之田,勿夺其时A.强取;季节 B.丧失;时机C争夺;时代 D.削除;时间4.下列句子中不含实词活用的三项是( )谨庠序之教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 五十者可以衣帛矣 百亩之田,勿夺其时 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 斯天下之民至焉 移其粟于河内A. B. C. D.5.下面“之”字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察邻国之政 填然鼓之 王道之始也 树之以桑 未之有也 是仅异于刺人而杀之 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矣 申之以孝悌之义A./ B./C./ D./6.解释下列各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移其粟以河内请以战喻以五十步笑百步斧斤以时入山林二、课文阅读训练“不违农时,未之有也”。1.这部分阐述了孟子实行“王道”的_种措施,是孟子“仁政”的具体内容。另外,请用在文中划出孟子主张“教民”的具体内容。2.这部分第一段共五句,可分几层?请回答,并概括每层的大意。答: 3.与“谷不可胜食也”一句中“胜”字意思,用法相同的一句是( )A.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 B.驴不胜怒,蹄之C.日出江花红胜火 D.不胜枚举4.“之”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A.孝悌之义 B.树之以桑C.百亩之田 D.邻国之政5.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数罟不入氵夸 池(数罟:密网)B.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丧死:丧失生命)C.谨庠序之教(庠序:学校)D.鸡豚狗彘之畜(豚:小猪彘:猪)6.与“未之有也”句式相同的一句是( )A.树之以桑 B.申之以孝悌之义 C.弃甲曳兵而走 D.无乃尔是过与7.孟子的谈话具有雄辩的气势,这一部分在语言上的主要特点是( )A.使用比喻句式 B.使用对偶句式 C.使用排偶句式 D.使用排比句式【创新能力训练】阅读下面短文,完成后面各题。孟子曰:“子路,人告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于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1.给划线的句子点上标点。2.给文中的“善”字释义 3.“大舜有大焉”、“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中三个“大”的释义。 4.文中有一通假字,请指出来并释义。 5.用一个成语归纳本文题旨,并说明该成语现在的引申意义。 6.简要说明文章着重赞颂舜的哪些美德? 【学科渗透训练】选用下列表内的资料,用列数字、作比较的方法,在后面空格处续写句子。1991年的全国高考大作文占35分,其中理科、文科各10O0份抽样调查的百分率是:得分分类理科文科32352%0253138%45%182454%51%11175%3%1001%1%要求:续写的内容要与上文衔接,句子通顺、连贯;数字的表述与书写要正确、规范。从上表可以看出,在18分到31分的分数区间内,理科考生占92,文科考生占96。这说明,尽管1991年高考大作文占35分.但是, 。再看32分到35分的分数区间,文理科考生平均只占1,这些为数极少的出类拔萃的优秀考生,只比一般考生多得13分(35分的满分一般是没有的),这些统计数字表明: 。参考答案:【同步达纲练习】一、1.C 2.(1)C (2)D 3.(1)C (2)B 4.A 5.B6.介,表对象 介,表方式 介,表凭借 介,表条件二、1.七;谨庠序之教,不负戴于道路矣。2.分三层:一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