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_第1页
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_第2页
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_第3页
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_第4页
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33 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第一篇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 1)本诗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简要分析。( 5 分) 答: ( 2)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6 分) 答: 2 / 33 9、古代诗歌阅读( 11分) ( 1)以动写静,或反衬。( 1 分 )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1 分)泉和鸟的声响反衬了环境的幽静。( 1分)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心境的寂寞。( 1分) ( 2)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2分)首句描写了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的情形,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声写静 ,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抒发了他谪居中郁悒孤独愁苦的情怀。 2分(原因 2 分,结合相关诗句简要分析 2 点) 【诗歌鉴赏】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3 / 33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解 泠泠:拟水声,使人有夜凉之水的感觉 倚楹:靠着门柱 柳宗元生平 柳宗元,字子厚,唐代河东(今山西省永济市)人,代宗大历八年( 773 年)出生于京城长安,宪宗元和十四年( 819年)客死于柳州。一代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享年不到 50岁。因为他是河东人,终于柳州刺史任上,所以号柳河东或柳柳州。 赏析: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半夜了,四野万籁无声。诗人辗转反侧,夜不成寐,百无聊4 / 33 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多么寂静的环境啊!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 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 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 露 月 泉 鸟 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想些什么呢?“寂寞将何言”一句,5 / 33 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 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注解: 1 中夜:半夜。值:碰上 的时候 。 2 觉 (o):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4 东岭:指住处 东面的山岭。 5 泠泠( ):形容声音清越。 6 逾( 余):更加。 7 时一喧( n 宣) :不时叫一声。 6 / 33 8 倚( ):斜靠着。楹( y ):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9 言:说。 今译 :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 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 7 / 33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赏析: 元和五年 (810),这已是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了。以前住无定所居无安室的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而在这期间所写的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则叙述了诗人触景生情而引发的一种别样的心境。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耳畔传来“嘀嗒、嘀嗒”的声音,点点敲在诗人心扉上。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于是披衣下床,循声开门探听。原来是屋前菜圃中露珠滴落,露水凝重,掷地有声。东边岭上升起的月儿显得格外清冷,寒气拂面,耳畔传来溪涧泉流冲刷竹根的“泠泠”声,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 ,愈流愈远,越远却显得越发响亮。随着清越的流水,心也飞到了久远的时空 山上不时传来几声凄厉的鸟鸣,莫非鸟儿也有心灵感应? ! 就这样,诗人靠在柱子上望着愚溪西畔的菜园,直至天边破晓,心底8 / 33 的寂寞感彻骨铭心,经久弥深。 寂寞从何而来呢?除了远离京城,心绪起伏这“僇人”(囚徒)之常情外,更有诗人自己境遇的特殊缘由。人思归乡,可诗人家破人亡,家安在?亲人何在?严父慈母都已作古,贤妻杨氏夭 折,皆弃他而去,家道空落,这是其一。其二,“故旧”已天各一方,“新交”多已北归。昔日的“同志”,仅剩鸿雁往来,同病相怜;而“谪吏”、“新交”的相继北去,加之求助无果,留给他的是无限的困惑与无尽的落寞。更让诗人悲凉的是“旧我”不再,聪颖早慧、自视甚高的少年“奇童”,超取显美、卓励风发的青年朝官,而今的南荒“系囚”才过而立之年,正是年富力强、建功立业之际,却百病集身,精神萎顿,惶惶如“丧家之犬”。悲悲相迭,让诗人透心凉骨。 本诗是一首五言律诗,对仗工整,读来琅琅上口,全诗着力写声音,有繁露坠落声,泠泠泉流声,以及山鸟的喧叫声,更有月光银辉泻地,反衬出的是内心的黯淡、凄凉、孤寂。看到四周起伏环绕的山峦,就觉得自己像被囚禁在其中一样,境界空旷而冷寂,“寂寞而莫我知”之感寒彻灵魂。诗人正是通过有声世界巧妙而鲜明地刻画出了“自我”形象,给读者以无尽的想象与同情,“不眠之心”之寂寥几乎令人9 / 33 伸手可触,呼之欲出 第二篇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觉( 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10 / 33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泠泠( ):形容声音清越。 逾( 余):更加。 时一喧( n 宣):不时叫一声。 倚( ):斜靠着。楹( y ):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言:说。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 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一轮清冷的11 / 33 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 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 稀疏的竹根。 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 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 我斜靠在房柱上一 直等到天亮, 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 柳宗元 ( 773 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有大志。公元793 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登博学鸿词科,授 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12 / 33 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 永州之时。公元 810 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经过疏泉穿池,构亭筑屋,终于与农圃为邻住了下来, 还自己经营了菜园,“甘为永州民”。并与一位身份较低的女子结合,生了女儿。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当写于在 这期间。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 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13 / 33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 极妙。“月”上用一个“寒”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 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 象,诗人斜倚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14 / 33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 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终难如陶渊明、韦应物之超脱 ( 1)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营造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只要能扣住“凄清寂寞”即可) ( 2)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古诗词鉴赏中夜起 望西园值月上。 以动写静,或反衬。用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 ( 3)诗人“寂寞”的原因有哪些?请扼要回答。 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5 / 33 第三篇 :语文古诗赏析整理 语文古诗赏析整理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唐】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词语注释】 中夜:半夜。值:碰上 的时候。 觉:睡醒。 繁露:浓重的露水。 临:面对。 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东岭:处东面的山岭。 泠泠:形容声音清越。 逾:更加。古诗16 / 33 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时一喧:不时叫一声。 倚:斜靠着。 楹:房屋的柱子。 旦:天明、天亮。 【译文】 夜半醒来听到了浓重的露珠滴落声,打开门来面对愚溪西边依稀的菜园。一轮清冷的月亮正在东边的岭上升起,清越的声音是水流冲刷着稀疏的竹根。泉水从岩石上飞泻而下越远越觉响亮,山中的鸟儿不时地叫一声实在惊人心魂。我斜靠在房柱上一直等到天亮,心中寂寞到这般还有什么话可言。1 【作者简介】 柳宗元( 773 819)唐代文学家、哲学家和政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字子厚。祖籍河东(今山西永济)。出生于京都长安(今陕西西安)。与韩愈共同倡导唐代古文运动,并称“韩柳”。与刘禹锡并称“刘柳”。王维、孟浩然、韦应物与之并称“王孟韦柳”。世称柳河东或柳柳州。少有才名,早17 / 33 有大 志。公元 793 年(贞元九年)进士及第,登博学鸿词科,授集贤殿正字。一度为蓝田尉,后入朝为官,积极参与王叔文集团政治革新,迁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贬邵州刺史,再贬永州司马。后回京师,又出为柳州刺史,政绩卓著。卒于柳州任所。一生留诗文作品达 600余篇,其文成就大于诗。骈文有近百篇,散文论说性强,富于战斗性,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哲学著作有天说、封建论等。其作品由刘禹锡保存并编成集。有柳河东集。 【诗词赏析】 这是一个深秋的夜晚。永州的深秋本来气候宜人,但身处异乡的柳宗元却感到寒气阵阵。是夜梦醒时分,正是夜半,四野万籁无声,窗外亮如白昼,适才的梦境仍历历在目。诗人辗转反侧,再也无法入眠,百无聊赖中,连露水滴落的细微声音也听到了,环境非常寂静。露水下降,本来是不易觉察到的,这里用“闻”,是有意把细腻的感觉显示出来。于是他干脆起床,“开户临西园”。 来到西园,只见: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疏竹,仿佛听到一泓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两字用得极妙。“月”上用一个“寒” 18 / 33 字来形容,与下句的“泠泠”相联系,又与首句的“繁露坠”有关。露重月光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在这极为静谧的中夜,再侧耳细听,听得远处传来从石上流出的泉水声,似乎这泉声愈远而愈响,山上的鸟儿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 “石泉远逾响”,看来难以理解,然而这个“逾”字,却更能显出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时而一鸣,固然也反衬出夜的静谧,同时也表明月色的皎洁,竟使山鸟误以为天明而鸣叫。“泉响”,“鸟喧”采用可通感的手法,从听觉角度来表达。“露”“月”“泉”“鸟”这四种意象相互融合,以动衬静,突显了诗人被贬谪后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 面对这幅空旷寂寞的景象,诗人斜倚 着柱子,观看,谛听,一直到天明。诗人“倚楹至旦”的沉思苦闷形象,发人深思。他在这样清绝的景色中沉思直至天边破晓。“寂寞将何言”一句,可谓此时无言胜有言。“寂寞”两字透出了心迹,他感到自己复杂的情怀无法用言语来表达。 这首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19 / 33 响,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 【名家点评】 唐诗镜:语有景趣,然此等景趣在冥心独悟者领之。 村夜 【唐】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 绝。 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注】元和九年,白居易怀着因母亲逝去而孤独寂寞的心情在渭村结合当时的夜景写下此诗。 【词语注释】霜草:被秋霜打过的草。 苍苍:灰白色。 20 / 33 切切:虫叫声。 绝:绝迹。 独:单独,一个人。 荞麦:一年生草本植物,子实黑色有棱,磨成面粉可食用。 【译文】 在一片被寒霜打过的灰白色秋草中,小虫在窃窃私语着,山村周围行人绝迹。我独自来到前门眺望田野,只见皎洁的月光照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满地的荞麦花简直就像一片耀眼的白雪。 【作者简介】 白居易( 公元 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800年(贞 21 / 33 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白居易(公元 772 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华州下邽(今陕西渭南)人。 800 年(贞元十六年)中进士,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 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描写细腻,生动感人,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影响极为广泛。在诗歌创作理论上,他提出“文章合为时而著”,“诗歌合为事而作”的主张。现存诗 3000 多首,有白氏长庆集。 【诗词赏析】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 人绝”,苍苍霜草,点出秋色的浓重;切切虫吟,渲染了秋夜的凄清。行人绝迹,万籁无声,两句诗鲜明勾画出村夜的特征:夜色深沉,秋色浓重,在秋霜的浸染下,草色茫茫。四下里一片寂静,行人绝迹。只有不知名的秋虫在低低的吟唱。 “独出门前望野田”一句,既是诗中的过渡,将描写对象由22 / 33 村庄转向田野;又是两联之间的转折,收束了对村夜萧疏暗淡气氛的描绘,展开了另外一幅使读者耳目一新的画面。皎洁的月光朗照 着一望无际的荞麦田,远远望去,灿烂耀眼,如同一片晶莹的白雪。古诗词鉴赏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月明荞麦花如雪”,这是十分动人的景色,大自然的如画美景感染了诗人,使诗人暂时忘却了他的孤寂,情不自禁地发出不胜惊喜的赞叹。这奇丽壮观的景象与前面两句的描写形成强烈鲜明的对比。诗人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换写出人物感情变化,写来灵活自如,不着痕迹。而且写得朴实无华,浑然天成,读来亲切动人,余味无穷。 通过对前后景物的不同描写,表达出诗人由孤独寂寞到兴奋自喜的感情变化。诗人以白描的手法描绘乡村夜景,在清新恬淡的景色中蕴含了浓浓的诗意。诗中描写村夜,既有萧瑟凄凉,也有奇丽壮观,对比中构成乡村夜景。 【名家点评】 唐宋诗醇 :“一味真朴,不假妆点,自具苍老之致,七绝中之近古者。” 23 / 33 客发苕溪 【清】叶燮 客发笤溪 客心如水水如愁, 容易归舟趁疾流。 忽讶船窗送吴语, 故山月已挂船头。 【注】诗的前两句写作者久客异乡,虽已乘上归舟,又是顺水急流,可是思乡的愁绪仍然时时萦怀。后两句说,忽闻家乡话传进了船窗,诗人顿感无比亲切,精神为之一振,只觉得故乡的明月已挂在船头,人已到达家门口似的。欣喜之情,溢于言表。前后对照,构思别致,更显出思乡之情的深挚动人。 【作者简介】 24 / 33 叶燮,清代诗论家。字星期,号己畦。嘉兴 (今属浙江 )人。因晚年定居江苏吴江之横山,世称横山先生。康熙九年 (1670)进士 ,选为宝应知县。不久因鲠直不附上官意 ,被借故落职,后纵游海内名胜,寓佛寺中诵经撰述。主要著作为诗论专著原诗,此外尚有讲星土之学的江南星野辨和诗文集己畦集。 【诗词赏析】 首句“客心”,指离乡在外的心情,通常说来,免不了一个“愁”字。然而作者并不直接将“客心”等同于“愁”,而是在“客心”与“愁”之间,阑入“水”的意象,连用两“如”字绾结三者,使“客心”与“愁”产生距离,仿佛两事原本了不相干,只是因为都与水有相类之处,所以经由水偶然牵合在一起似的。起手故为曲折,用笔摇曳而蕴藉。 但阑入“水”的意象,主要意图还不在此,而在于带出次句。看到次句,读者方才恍悟,“水”字实有所指,不是虚设的譬喻。它指运送作者舟行还乡的河流。河水流速迅疾,使归舟走得很快。急流是因,在前,归舟容易是果,在后,且“容易”按正常语序,又该放在“归舟”之后,修饰后者。可是25 / 33 这里却句法倒装,把“容易”置于最前面,突出了作者最强烈的感受。 而这句反过来,对上句也起到了 定向的作用。以水喻愁,古人诗中其例甚多,喻义不止一端:或以水喻愁绪的深,如唐彦谦留别:“龙潭千尺水,不似别情深”;或以水喻愁绪的长,如李白金陵酒肆留别:“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或以水喻愁绪的百转千回,如温庭筠锦城曲:“巴水漾情情不尽,文君织得春机红”,等等。叶燮的喻义又是什么?通过次句可以确认,他是用水流之急比拟愁绪之浩荡,并且这愁绪同水一样,均是指向他的家乡。 后两句顺着“容易”而来。何以见得舟行容易?即从不知不觉间已近故乡见出。叶燮乃江苏吴江人,乍闻吴语,自然倍感亲切。第三句的“忽讶”,点出舟 第四篇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根。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26 / 33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 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中夜:半夜。值:碰上的时候。 觉( 睡醒。繁露:浓重的露水。 临:面对。西园:指诗人住房西面的菜圃。 东岭:指住处东面的山岭。 泠泠( ):形容声音清越。 逾( 余):更加。 时一喧( n 宣):不时叫一声。 倚( y? 乙):斜靠着。楹( y ):房屋的柱子。旦:天明、天亮。 言:说。 试题及阅读答案 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的作用。 答:营造凄清寂寞的意境 作者写“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答:以动写静,反衬 诗人“寂寞”的原因是什么?请扼要回答。 答:谪居 僻远之地,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 4)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坠” “泉响”“鸟喧”27 / 33 有什么表达效果( 4 分) 答案:诗人以动写静,或反衬( 2 分)用露、泉和鸟的声响来反衬环境的幽静,营造出幽静凄清寂寞的意境,( 1 分)从而强烈地表达了诗人孤寂的愁苦( 1分) ( 5)诗中哪个词最能明显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其有如此情感的原因( 4 分) 答案:“寂寞”( 1 分) 原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答对两点即给 3分) 6 简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 3分) 答案:露重月光 寒,夜已深沉,潇潇疏竹,泠泠水声,( 1 分)营造了一种幽清、冷寂的意境,( 1分)表现了诗人谪居中的郁悒(孤寂、伤感)之情。( 1 分) 7 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联系本诗意境加以分析。【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3分) 答案: 反衬手法,以动衬静,( 1 分)“泉响”反衬四野的空旷、冷寂,“鸟喧”,反衬夜的静谧。( 2分) 28 / 33 8 结合全诗看,这首诗是如何写出诗人的“寂寞”的?( 4分) 答案:即事成咏,诗人夜不能寐,起望西园,倚楹至旦,体现其“寂寞”;即景寓情,描写空旷幽寂的环境,衬托诗人的“寂寞”;末句直抒“寂寞”之胸臆。(答对一点得 1分,答对二点得 3分,答对三点得 4分。) 9请结合全诗,说出作者写“露”“月”“泉”“鸟”营造了怎样的意境,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5 分) 答:这些意象共同构成了一幅月夜西园图,营造了空旷凄清的意境,寄寓谪居僻远之地、情怀无人理解的寂寞心情。( 5 分) 10试分析“石 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两句写法上的特点。( 6 分) 答:运用了以动衬静的反衬手法:从石上流出的泉水,那声音似乎愈远愈响,可见四野的空旷和寂静;山鸟有时打破岑寂,偶尔鸣叫一声,反衬出夜的静谧。( 6分) . 11)颔联中“泠泠”两字在营造意境方面有何妙处?请简要赏析。( 4分) 答:“泠泠”是清凉、清冷之意。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照进稀疏的竹林,洒在竹林的地面,给人清冷之感。( 2 分)“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29 / 33 境。( 2 分) (“泠泠”形容水声清越。一轮寒月从东岭升起,清凉月色,照射 疏竹,仿佛听到一涨流水穿过竹根,发出泠泠的声响。“泠泠”与第三句中的“寒”字照应,点染出一种幽清的意境,令人有夜凉如水之感。 12)诗人因何寂寞 ?诗中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来表现“寂寞” ?( 4 分) 答:寂寞之因:谪居僻远之地(环境凄清),( 1 分)被贬孤独愁苦,情怀无人理解。( 1 分)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声音,以动写静,反衬出夜的寂静,从而衬托出他的寂寞情怀。( 2分) 13、颈联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作品作简要分析。( 4 分) 答: 以动写静或反衬( 1分)。 作者夜中 不能寐,起望西园。远处传来的泉水声,还有那一时的鸟儿喧哗声,打破了这沉寂的夜晚( 1分)。作者以动写静,反衬出这中夜的寂静( 1分)。从而表达出作者当时谪居僻远之地的孤独、愁苦、无人理解之情( 1分)。 14、有人说,这首诗的落脚点在“寂寞”二字上,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 4分) 答:同意( 1 分)。诗人用“露”、“月”、“泉”、“鸟”这一组意象营造出凄清、冷寞的意境( 1分)。诗人在中夜时30 / 33 分起望西园,寒月下的夜景使诗人触景生情,一种谪居偏僻之地的孤独之情袭上心头( 2 分)。(允许有不同的意见,言之有理即 可。【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文章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出自 100%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阅读答案及全诗翻译赏析 / 赏析: 中夜起望西园值月上是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创作于贬谪永州期间的一首诗。全诗八句四十字,构思新巧,诗人抓住在静夜中听到的各种细微的声响,来进行描写,以有声写无声,表现诗人所处环境的空旷寂寞,从而衬托他谪居中郁悒的情怀,即事成咏,随景寓情。从表面看来,似有自得之趣,而 终难如陶、韦之超脱。 这首五言古诗作于诗人贬谪永州之时。公元 810 年(元和五年),柳宗元被贬永州的第六个年头,他终于在潇水西冉溪畔购得一地,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