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doc_第1页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doc_第2页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doc_第3页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doc_第4页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教学中如何把握好意境化州市第一中学 何思远【内容提要】 本文就诗歌教学过程中学生很难把握意境的情况进行论述,从“诗歌整体艺术构思的特点”、“想象领会”、“诗人主观情感的发展”、“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四个方面引导学生去分析,从而对把握诗歌意境有所帮助。【关键词】 意境 艺术构思 想象 主观情感 传统意象在中国诗歌教学过程中,意境的理解是个难点。所谓意境,王昌龄说:“诗有三境,一曰物境,二曰情境,三日意境。物境一,欲为山水诗,则张泉石云峰之境,极丽绝秀者,神之于心。处身于境,视境于心,莹然掌中,然后用思,了然境象,故得形似。情境二,娱乐愁怨,皆张于意而处于身,然后驰思,深得其情。意境三,亦张之于意,而思之于心,则得其真矣。”1这里所说的三境中,“物境”即客观的景象之境,“情景”即主观的感情之境,“意境”则是作者的主观情意与客观物境的高度融合,是优秀诗歌作品必须达到的一种艺术境界。具体说意境有以下特征:它是诗人的主观情思与客观景物相交融而创造出来的浑然一体的艺术境界。情与景是构成意境的两个最基本的要素,抽象的情和意,不能构成意境;孤立的纯客观的景物,也不能构成意境。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歌的意境。一、从诗歌整体艺术构思的特点去把握意境按王国维一些著作所说“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2 “何以谓之有境界?曰:写情则沁人心脾,写景则在人耳目,述事则如其口出也。”3所谓有意境,就是要写出“真景物、真感情”。意境的“境”(景),是以描写“自然与人生之事实为主”;“意”(情),是指诗人对所描写的“自然与人生之事实”的态度,即诗人主观的情。要求写情要“沁人心脾”,写景要“在人耳目”。两者又要有机融合,“意与境浑”,景中有情,情中有景,“一切景语皆情语”,即所谓情景交融,这是最好的意境。但许多作品的意境是有所偏重的,有的“以境胜”,即以写景为胜,景中含情,感情比较含蓄;有的“以意胜”,即感情比较显露,情中有景。这是从整体上去看诗施展艺术构思的特点,分清这一点是很有必要的。若是“以境胜”的作品,则要着重分析其写景的形象性,分析形象所包含的思想感情;若是“以意胜”的作品,则要着重分析其情如何寓于景。分析情(意)景(境),都要注意分析两者的有机结合,并注意引导学生进入充分的想象空间而受到深刻的感染。例如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这是一首“以境胜”的五言绝句,前二句的“迟日”、“江山”、“春风”、“花草”组成一幅粗线勾勒的大场景,并在句尾以“丽”、“香”突出诗人强烈的感觉;后二句则是工笔细描的特定画面,既有燕子翩飞的动态描绘,又有鸳鸯慵睡的静态写照。飞燕的繁忙蕴含着春天的勃勃生机,鸳鸯的闲适则透出温柔的春意,一动一静,相映成趣。而这一切全沐浴在煦暖的阳光下,和谐而优美,确实给人以春光旖旎之感。从景物中一股融融春意扑面袭来,诗人那种热爱春天的喜悦心情和闲适自得之意亦自画里涌出。景色和画面中虽无一处涉及情字,但情藏景中,处处都在抒情,真如王国维所说:“一切景语皆情语也”。意境的这种创造方式,历来最受人们推崇,因为它在风格上极为含蓄,达到了如司空图所说的:“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境界。又如明月何皎皎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照我羅床幃。憂愁不能寐,攬衣起徘徊。客行雖云樂,不如早旋歸。出戶獨仿徨,愁思當告誰。引領還入房,淚下沾裳衣。”这是一首“以意胜”的抒情诗,寄寓着不能自己的情感:前两句看似写景,但景中含情置身于宁静的月夜,眼望清冷的月光,最容易触动人的愁肠,更何况此时的思妇是一个倍感孤独与寂寞的人。接下来是思妇 “失眠”、“揽衣”、“起床”、“徘徊”这一连串的动作,说明她睁着眼睛无法入睡;无法入睡的原因是她心中思念忧深。尤其是那“起徘徊”的情态,深刻地揭示了她孤独的内心痛苦,最后直吐胸臆。诗人的感情表达是由隐而显,由含蓄而直露。对这种情溢于景,情景交融的诗,如不抓住整体构思的特点,是不容易引导学生领会诗的意境的。二、通过想象领会诗歌的意境(一)着力分析表现意境的“诗眼”,引导学生开展丰富的想象。正如王国维举例说:“红杏枝头春意闹,著一闹字而境界全出。云破月来花弄影,著一弄字而境全出矣。”4像这里“闹”“弄”这类“诗眼”词语分析透了,全诗的意境就突出了。杜甫在联官军收河南河北中写道:“初闻涕泪满衣裳”,“漫卷诗书喜欲狂”,这里一“满”一“狂”既写出了诗人当时的“泪满衣裳”“喜卷诗书”的“真景物”,又表现了诗人听到战乱结束之后悲喜交集的“真感情”。这是十分真实生动的艺术境界,抓住这些“诗眼”,就能唤起学生的联想和想象,深刻领会诗篇的意境。(二)补充诗歌省略的内容,联结跳跃性诗句间的内容。高尔基说:“只有把作家所描写的一切,历历浮现读者面前,使读者能从个人的经验,个人积累的印象和知识出发,想象作者所提供的画面、影象、人物和性格,而且对这些有所补充和增加时,作家的作品才能在某种程序上打动读者的心。”5可见分析诗歌,对高度凝炼而省略的内容和对跳跃性很大的诗句进行补充联结是很重要的。例如欧阳修的蝶恋花:“雨横风狂三月暮。门掩黄昏,无计留春住。”“门掩”和“黄昏”之间省去了联系词,可以理解为黄昏时分将门掩上,也可理解为将黄昏掩于门外,又可理解为,在此黄昏时分,将春光掩于门外,或许三方面的意思都有。反正少妇有一个关门的动作,时间又是黄昏,这个动作就表现了她的寂寞、失望和惆怅。又如杜牧的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封,多少楼台烟雨中”。这里写的“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雨中”等景物,只有诱发起读者的想象进行必要的补充,才能联结起来,体会诗人所造的特定意境。再如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用的是“明月”、“清风”这样惯熟的词语,但是,当它们与“别枝惊鹊”和“半夜鸣蝉”结合在一起之后,便构成了一个声色兼备、动静咸宜的深幽意境。“月”和“惊鹊”、“风”和“鸣蝉”并非事物的简单罗列,而是有着内在联系和因果关系的。再情景交融,意境深厚。这些地方都需要加以适当的补充,引导学生充分地想象和思索。三、从诗人主观情感的发展去把握意境以抒情为主、浪漫色彩比较重的诗篇是按诗人情感脉博的跳动来结构成篇的,教学这类诗篇重点应是领会作者抒发的思想感情,顺着诗的情感脉博的跳动(情感的线索)把各个“画面”连结起来,从整体上深刻地领会诗篇的意境。例如郭沫若的天上的街市,由“远远的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星”;又由“无数的明星”想象到点着“无数的街灯”。接着从夏夜美丽的星空,想到天上定然有“美丽的街市”,由街市想到天上街市“陈列的商品”。再由看到“河”,想到“牛郎织女”定然在天街“闲游”,而流星正是照着他们的“灯笼”这样一个个“画面”,这样带有诗人强烈的主观情感性的联想,结读者描绘了一个极其鲜明的意境诗人要表现的“理想的境界”。而这一境界的描绘正是由诗人追求理想的世界,反对黑暗与贫穷,同情劳动人民的强烈的思想情感的作用下结构而成的。四、通过熟悉一些典型的传统意象去领会意境诗歌意境的形成离不开对客观景物的描写,这些客观的景物,一旦渗透诗人之主观情感,即为诗歌之意象,可见诗歌意境的形成是离不开意象的。那些在诗歌中经常出现的典型传统的意象,代表了民族和人类共同的情感体验,因而这些意象有较为固定的意义。如“柳”,以折柳表惜别,柳因其缠绵柔长的特点而成为多情之物。“落花”,花是美好的象征,如青春;落花,又恰在春末,落花便意味着年华老去、青春不再,兼有伤春、悲春之意。“梅”,由于古代诗人的反复运用,这一意象已经固定地带上清高芳洁,傲雪凌霜的意趣。“鸟”的意象往往和男女恋情及婚嫁有关。“月”月圆总易让人想起团圆的话题,所以月便成了思乡的代名词;月皎洁无瑕,高悬空中,常为诗人自喻,或喻君子、志向。日落、夕阳、秋天、流水等意象往往代表生命的短暂,时光的流逝等。熟悉这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