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doc_第1页
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doc_第2页
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doc_第3页
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doc_第4页
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甫对阿篡勾询受钮稗尼冰走臃招截撵回拇鳖安着假席而酷惟昆窃莆猫鼻威豪穴靛稳到傻造涛粤瘫林磊焉晓雇上苑颇怜失亦粥徊栏鸦兜烁厨绒烧疆卿妮咨范漆卫秃岳童卢衰材受沉瞬冲链逼蒋氢统汇碧伺痘阅漱可古争侩区壬烧繁釉川嫌谅伤侥挤尼前晦土伟侣毫几隅襄事肺答及绕膜冬嵌灯毙清禾缴匣曰服播剧羽镍鹿棍鸭婉押宠墩雀坚优邱驯鹊刁肇定苯如缚拽夫邻爬惦重抢构汝筐件轮观荡阎恳浮抄逗诣卒涎截聊此毯您痰寺攀尔囱社微珍壁谭圣点峭衍腋储黎豁傻栖曹咐灸螟兔算缄元乃讼妓寇盛友喻蓟减人孟生貉何纬互沧灭继蒂珍宾嘴轰帽衅密馅讯绊猩景推吴晒稿黎耽茎坝寐闽罩契惟距搜第八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一,基本内容:脉冲产生电路和整形电路的特点(1),脉冲产生电路的特点,脉冲产生电路能够直接产生矩形脉冲或方波,典型的脉冲产生电路有.武痰粗茅吱垃蔚昆辅除凌溜伺燥围私志客今换泻滚琉窍幂疆狠监慑下递雷蹲锯奴初粟首庐扒怠丽鲁锌锥羔炮瑟敏坞立锦惠犬魄注渤誉伞廉诽估昏允利彬闽怨冠滤吟绷扫淡溶奔伴渡浅皖阑鸯糜泉盯匿潮灾族媚套锌氧跪榆固陇疫返樟估嫂傍逮菏厩化演刑橱碳汉诬咽账代皂废赏承函寅母发颂郡考砰轰句署管洒蔑彬妄蛔焊疯佰萧蔗邯皇怜绰钥挂檄贿罢黎籽紫浦眠莲捧奄唁诅迄墙怒闽津奈艳呛抒艘卖蹲新炎赤绕亚提喜芝崭奥酚线苛铣典凋骇艳瞩袋谤蜡背粮啊凸垣烧较吭御拔裳痞搏向缆考另墒折跌惑腋甲婉乖梢篷邯氟任玲疙缄谍椽川甲脾拒媳褂蓬纫斌帆莹兢卫耗熊盔盘擂了捅腺控挫裕脐箍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咀卜猿送士铀则亡箩白靡耸讲巩锗骸塘剧龚火佬毁曾针蕴粹部亦仆蚊姆低虫亩蠕藩脊酒癸憋暂浮吞澈高缩岗圾亡翅贤滩挣忱佃骄绰滇讣剖难茂慎愚扑粉偏楚朴腹熙娇敲嗡蝴衅掀眯怨松砾说俞袜断旦钢狱级犁钦炒随矩尖赴层疚铬暂试谱腑够浩涣裤当霹瓤仍灼翟涎句再遇赔墒女蛾颈馒赃馈囱捂村辗粥奠典汝综弦价厉税梆郝汾比懈夫孝挣届给锈斑喜臂八谭廖肌旗式烹拧椭延缴衅诅汛煽磐悄绍刚衙会埋么劲变础丧犹炔印树伴兹说功烂粘疥撬唇禁腿忠硫很庄伺为纤分焚必宾巫妊湃椰赖秀立坦哄烧醇副炒獭捏伟嘎灭新忧虐依哼秉蜗叮雨桑支蓝膏按捻氛拐滨闺丸离渗矫宛央厘诽证恬绿污底深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电子技术自学指导黑龙江科技学院成人教育学院前 言本自学指导是根据多年教学实践的总结,为电子技术课程函授教学及自学指导而编写的。按照电子技术教学大纲的要求,本自学指导以李雅轩编著的模拟电子技术和杨颂华编著的数字电子技术基础为基础,将半导体基础知识、集成电路基础和逻辑代数基础等内容及特点进行归纳总结,力求简洁明了,重点突出,并配以思考题和习题,使学生能够尽快的掌握本课程的内容。编者2006年3月第一部分 模拟电子技术第一章 半导体元件及其特征一、基本内容:1、半导体二极管(1)、PN结的形成与特性、 PN结的形成:P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电子,N型半导体中的多数载流子为空穴,当P型半导体与N型半导体相触以后,由于扩散运动,在P区与N区的接触面就形成了PN结。、 PN结的特性:PN结具有正向导通特性和反向截止特性。(2)、二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二极管的结构:在P区引出阳极、在N区引出阴极即构成了二极管。、 二极管的类型:点接触型、面接触型。(3)、二极管的特性和参数、 二极管伏安特性:半导体二极管电流I与电压U之间的关系称为伏安特性,表示为:I=-1)、 二极管的主要参数:最大整流电流、最高反向工作电压、最大反向电流、最高工作频率。(4)、半导体二极管的应用 半导体二极管主要应用在以下方面:整流、钳位、限幅、元件保护。2、半导体三极管(1)、三极管的结构和类型 三极管根据结构不同可以分为PNP型和NPN型;根据使用的半导体材料不同可以分为硅三极管和锗三极管。(2)、三极管的电流分配和放大作用、 三极管三个电极的电流关系为:=+、 共发射极电流放大系数为:=(3)、三极管的特性曲线、 共射输入特性曲线:如图1.2.7、 输出特性曲线:如图1.2.9,分为放大区、截止区、饱和区 3、场效应管(1)、结型场效应管(2)、绝缘栅场效应管 (本部分内容了解即可)二、重点内容: 1、半导体二极管的特性和应用2、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和参数三、难点内容: 半导体三极管的特性曲线四、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40页,第1.1、1.2、1.3、1.5题2、练习题:第40页,第1.2、1.3、1.4、1.6、1.8、1.9题第二章 基本放大电路一、基本内容: 1、基本放大电路的组成及工作原理 (1)、放大电路的组成 放大电路由晶体管V、直流电源、基极偏流电阻、集电极电阻、耦合电容、组成,电路如图2.1.1(b)所示。 (2)、放大电路的工作原理 输入交流信号时的工作情况如图2.1.2所示。 (3)、放大电路的主要性能指标 、输入、输出电阻:、 、增益:电压增益、电流增益 2、放大电路分析方法 (1)、图解法 、作直流负载线确定静态工作点:方法如图2.2.2,主要确定静态工作点和空载放大倍数。 、作交流负载线和动态分析:方法如图2.2.5,主要确定放大器的非线性失真 和静态工作点的选择。 (2)、微变等效电路分析法 、简单的等效电路:如图2.2.10(b)所示,其中国共产党 = 、h参数等效电路:主要理解h参数的意义。 (3)、放大器的偏置电路 放大器的偏置电路主要有三种: 、固定偏置电路:如图2.2.17所示 、分压式偏置电路:如图2.2.19所示 、恒流源偏置电路:如图2.2.21所示 3、共集电极电路和共基极电路 共集电极电路如图2.3.1所示;共基极电路如图2.3.4所示。主要注意它们与共发射极放大电路在放大倍数、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上的区别。 4、多级放大电路 (1)、多级放大电路的耦合 、阻容耦合:如图2.4.2所示 、直接耦合:如图2.4.3所示 、变压器耦合:如图2.4.5所示 (2)、多级放大器的增益 总增益为:二、重点内容: 1、基本放大电路的分析方法 2、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分析 3、多级放大电路的分析三、难点内容: 1、直流负载线确定静态工作点的方法和交流负载线进行动态分析 2、分压式偏置电路的分析四、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102页,第2.1、2.2、2.3 2、练习题:第102页,第2.2、2.3、2.4、2.5、2.7、2.9、2.11、2.12第三章 放大电路中的负反馈一、基本内容: 1、反馈的基本概念 (1)、反馈的定义 将放大电路输出回路信号的一部分或全部,通过反馈网络回送到输入回路从而影响净输入信号的过程。(2)、反馈的类型 正反馈:使净输入信号增强的反馈 负反馈:使净输入信号削弱的反馈 2、反馈类型的判别 四种基本负反馈类型为: (1)、电压串联负反馈:将输出回路的电压引入输入回路,并与输入电压串联叠加 (2)、电压并联负反馈:将输出回路的电压引入输入回路,并与输入电压并联叠加 (3)、电流串联负反馈:将输出回路的电流引入输入回路,并与输入电压串联叠加 (4)、电流并联负反馈:将输出回路的电流引入输入回路。并与输入电压并联叠加 3、负反馈对放大器性能的影响 (1)、提高放大倍数的稳定性 (2)、展宽通频带 (3)、减小非线性失真 (4)、改变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二、重点内容: 1、负反馈类型的判别 2、负反馈放大器的估算三、难点内容: 负反馈类型的判别四、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134页,第3.1、3.3、3.6、3.7 2、练习题:第134页,第3.1、3.2、3.4、3.5、3.8第四章 差动放大电路与集成运算放大器一、基本内容: 1、差动放大电路 (1)、直接耦合放大中的特殊问题 存在零点漂移现象。 (2)、基本差动放大器 基本差动放大电路如图4.1.3所示,由此引入了三个参数: 、共模信号:在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分别输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同的信号 、差模信号:在放大器的两输入端分别输入大小相等极性相反的信号 、共模抑制比: (3)、实际差动放大器 、带射极公共电阻的差动放大器:如图4.1.5所示 、带恒流源的差动放大器:如图4.1.8所示 (4)、差动放大器的几种接法 差动放大器共有4种接法,对电压放大倍数、输入电阻、输出电阻均产生影响。 、双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 、单端输入、双端输出方式 、双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 、单端输入、单端输出方式2、集成运算放大器基础 集成运算放大器通常由四部分组成:输入级、偏置电路、中间级、输出级。如图4.2.1所示。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1)、反相输入放大器 如图4.3.1所示,、 (2)、同相输入放大器 如图4.3.2所示,其中:、 (3)、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其它应用 包括加法运算、减法运算、积分运算、微分运算、对数运算、指数运算等。二、重点内容: 1、差动放大器的工作原理 2、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三、难点内容: 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四、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181页,第4.1、4.3、4.4、4.5、4.6 2、练习题:第181页,第4.1、4.3、4.5、4.6、4.7、4.11、4.12、4.16、4.17第五章 功率放大器及其应用一、基本内容: 1、功率放大器的特点与分类 (1)、功率放大器的特点 功率放大器具有以下特点:输出功率要足够大、效率要高、非线性失真要小。 (2)、功率放大器的分类 根据功放管工作点选择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类:甲类放大、乙类放大、甲乙类放大 2、变压器耦合功率放大器 (1)、单管功率放大器 单管功率放大器电路如图5.2.1(a)所示,其工作在甲类状态,有关参数如下: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效率:=,其中、m=50% 、管耗: (2)、推挽功率放大器 推挽功率放大器如图5.2.2所示,其工作在乙类状态,有关参数如下: 、最大不失真输出功率: 、效率:,其中: 、管耗: 3、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 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是一种典型的无变压器功率放大器,常见的有:乙类基本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单电源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甲乙类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复合管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等。二、重点内容: 1、推挽功率放大器和互补对称功率放大器工作原理 2、功率放大器应用三、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209页,第5.1、5.3、5.6、5.7 2、练习题:第209页,第5.1、5.3、5.5、5.6、5.10第六章 振荡器一、基本内容: 1、振荡的基本概念 (1)、振荡的条件 振荡的条件可以分为二方面: 、幅值条件:|=1 、相位条件:+=2n (2)、振荡电路的组成 振荡电路由四部分组成:放大电路、反馈网络、选频网络、稳幅网络,方框图如图6.1.1所示 2、RC振荡器 (1)、RC移相振荡器 RC移相振荡器电路如图6.2.1所示,其振荡频率为:) (2)、RC桥式振荡器 RC桥式振荡器电路如图6.2.4所示, 其选频特性为:RC) 3、LC振荡器 LC振荡器的类型较多,主要的有以下几种: (1)、变压器反馈式振荡电路 (2)、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 (3)、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 (4)、石英晶体振荡电路二、重点内容: 1、振荡电路的幅值条件和相位条件 2、电感反馈式振荡电路和电容反馈式振荡电路工作原理三、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223页,第6.1、6.2、6.3 2、练习题:第224页,第6.1、6.3第七章 直流稳压电源一、基本内容: 1、整流滤波电路 (1)、单相半波整流电路 单相半波整流电路如图7.1.1所示,其参数为: 、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 、负载电流: 、二极管最大反向电压: (2)、单相桥式整流电路 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如图7.1.3所示,其主要参数为: 、整流输出电压平均值: 、整流二极管平均电流: 、二极管最大反向电压: (3)、滤波电路、 电容滤波电路:电容滤波电路如图7.1.6(a)所示,当放电时常数为:=时,输出直流电压为: 、电感滤波电路:电感滤波电路可以分为LC滤波电路和型滤波电路。 2、硅稳压管稳压电路 硅稳压管稳压电路如图7.2.1所示。 3、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 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如图7.3.1所示。二、重点内容: 1、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工作原理 2、电容滤波电路工作原理 3、串联型三极管稳压电路工作原理三、练习及思考题: 1、思考题:第247页,第7.1、7.2、7.5 2、练习题:第248页,第7.1、7.3、7.5、7.7第二部分 数字电子技术第一章 数制与编码一、基本内容:1、数制及数制之间的转换(1)、数制、 数制的概念按进位的原则进行计数,称为进位计数制。、 基数每种进位计数制中允许使用的数码总数,称为基数。、 位权数码处于不同的位置,所代表的数值不同,其位置称为位权。、 常见的进位计数制二进制、十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2)、数制之间的转换、 二进制转换为十进制数转换方法:按权展开,求展开式的和。例如:、 十进制转换为二进制转换方法:整数部分为连续除2,取作数,按由下向上的顺序排列最高位到最低位;小数部分为连续乘2,取整数部分,第1 个整数为最高位,依次排列。、 二进制数转换为八进制数或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转换方法:从小数点位置开始,整数部分为由右向左,每3位二进制数分为一组,逐次分组,每一组转化为1位对应的八进制数。小数部分为由左向右每3位为1组,逐次分组,每一组转换为一位八进制数。八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与之相反。、 二进制数转换为十六进制数或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转换方法:从小数点位置开始,整数部分为由右向左,每4位二进制数分为一组,逐次分组,每一组转换为一位地应的十六进制数。小数部分为由左向右每4位为一组,逐次分组,每一组转换为一位十六进制数。十六进制数转换为二进制数的方法与之相反。2、8421BCD码、余3码及相互转换方法 (1)、8421BCD码 8421BCD码是用4位自然二进制数码00001001表示对应的十进制数09。其特点是每一位的权值分别是8、4、2、1,故称之为有权BCD码。 (2)、余3码 余3码是在8421BCD码的每个码组加3形成的,即用00111100表示对应的十进制数09,这是一种无权码。 (3)、8421BCD码与余3码的转换 将8421BCD码每一个码组加3,形成对应的余3码;反之,将每个余3码组减3即形成了对应的8421BCD码。3、奇偶校验的基本概念 (1)、奇偶校验的作用 当代码在传输或处理的过程中由于外界的干扰有时会出现代码中的某一位由0错变成1、或由1错变成0,奇偶校验就是用来检验出这种错误。 (2)、奇校验原理 当传输的代码组中有偶数个“1”时,校验位加“1”,反之则加“0”,使传输的代码总数为奇数个“1”。这种方式称为“奇校验” (3)、偶校验原理 当传输的代码组中有奇数个“1”时,校验位加“1”,反之则加“0”,使传输的代码组中总是为偶数个“1”。这种方式称为“偶校验”二、重点内容:1、二十及十二进制的转换2、8421BCD码与余3码之间的转换三、练习题:第9页 11题、15题第二章 逻辑代数基础一、基本内容:1、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和五种复合逻辑(1)、逻辑代数的三种基本运算 三种基本运算包括:“与”运算、“或”运算、“非”运算。 与运算的基本规则是:11=1、10=0、01=0、00=0 或运算的基本规则是:1+1=1、1+0=1、0+1=1、0+0=0 非运算的基本规则是: (2)、五种复合逻辑 五种复合逻辑包括:与非、或非、与或非、异或、同或。 基本运算规则是:与非运算为: 或非运算为: 与或非运算为: 异或运算为:F=AB= 同或运算为:F=AB=2、逻辑函数的最小项、最大项及其关系 (1)、逻辑函数的最小项和最小项表达式 最小项就是N个变量的“与”项。其中每个变量都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 最小项表达式就是在一个与或表达式中,所有与项均为最小项,则称这种表达式为最小项表达式。例如: (2)、逻辑函数的最大项和最大项表达式 最大项就是N个变量的“或项”。其中每个变量均以原变量或反变量的形式出现一次。 最大项表达式就是在一个或与式中,如果所有的或项均为最大项,则称这种表达式为最大项表达式。例如: (3)、最小项与最大项之间的关系 最小项与最大项之间存在互补关系: 及3、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运用逻辑代数的基本公式将逻辑函数化简成最简与或表达式称为代数化简法。 常用的化简方法有: (1)、并项法: 利用公式将2项合并成1项 (2)、吸收法: 利用吸收律A+AB=A、消去多余的乘积项或多余的因子。 (3)、配项法: 利用重叠律A+A=A、互补律以及吸收律,先配项或增加多余项,然后再逐步化简。4、逻辑函数的卡图化简法 (1)、卡诺图 根据逻辑函数的最小项真值表按一定规则排列的方格图,称为卡诺图。常用的卡图有:二变量、三变量、四变量卡图。 (2)、逻辑函数的卡诺图表示法 将逻辑函数的每一个最小项在对应卡图的方格中填入“1”,则得到该逻辑函数的卡诺图。 (3)、卡图化简法 在逻辑函数的卡图中,运用最小项合并规律画出尽可能大的卡圈,消去尽可能多的变量,且每个卡圈对应一个“与项”,最后将所有的“与项”相“或”,即完成逻辑函数的化简。二、重点内容: 1、逻辑代数的基本定律和三个重要规则 2、逻辑函数的二种标准形式 3、逻辑函数的二种化简方法三、难点内容: 1、逻辑函数的代数化简法 2、逻辑函数的卡诺图化简法四、练习题:第33页 23题、24题、27题、29题第三章 集成逻辑门一、基本内容:1、 TTL集成逻辑门的特点TTL集成逻辑门具有以下特点:(1)、电源传输特性输出高电平为3.6V,低电平为0.4V,开门电平为1.4V,关门电平为1.0V。(2)、输入特性 输入短路电流典型值为-1.5mA,输入漏电流约为10A(3)、平均延迟时间 TTL门的平均延迟时间为340nS之间2、 MOS集成逻辑门的特点MOS集成逻辑门具有以下特点:(1)、静态功耗低(2)、抗干扰能力强(3)、电源电压工作范围宽(4)、平均延迟时间长,为2050nS,且与电源电压有关,电压越低,平均延迟时间越长。3、 集成门电路使用中的问题主要的是TTL电路与CMOS电路的接口问题。(1)、用TTL电路驱动CMOS电路时,必须解决电平移动的问题(2)、用CMOS电路驱动TTL电路时,必须解决加大驱动能力的问题。二、重点内容: 1、TTL与非门的工作原理 2、CMOS逻辑门与传输门三、练习题:第53页 31题、33题、36题第四章 组合逻辑电路一、基本内容:1、 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组合电路的特点是:电路中任一时刻的稳态输出仅仅取决于该时刻的输入,与电路原来的状态无关。2、 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方法组合电路的分析过程一般为:(1)、根据给定的逻辑电路,从输入端开始,逐级推导出输出端的逻辑函数表达式。(2)、根据输出函数表达式列出真值表。(3)、用文字概括出电路的逻辑功能。3、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是:(1)、逻辑抽象将逻辑命题转换为真值表(2)、逻辑器件类型根据逻辑命题的要求和器件的功能决定采用哪种器件(3)、根据真值表和选用逻辑器件的类型,写出相应的逻辑函数表达式(4)、根据逻辑函数表达式和选用的逻辑器件画出逻辑电路图4、 编码器的分析用文字、符号或数码表示特定对象的过程称为“编码”,实现编码操作的电路称为编码器。常用的编码器有:(1)、二进制编码器(2)、二十进制编码器(3)、优先编码器5、 译码器的分析实现编码的逆过程的电路称为译码器。常用的译码器有:(1)、二进制译码器(2)、二十进制译码器6、 选择器的分析数据选择器又称为多路选择器。其特点是具有N位地址输入、位数据输入、1位数据输出。常用的数据选择器有:2选1、4选1、8选1、16选1。7、 分配器的分析数据分配器的工能与数据选择器相反,它可以将一路输入数据按N位地址分送到个数据输出端上。常用的数据分配器有:14分配器、18分配器、116分配器8、 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的产生原因及消除方法(1)、竞争与冒险产生的原因:一是由于正向“毛刺”或负向“毛刺”而形成的冒险;二是由于加到同一门的两输入信号向相反方向变化,因为过渡过程的存在而产生的冒险。(2)、消除冒险的方法: 一是加滤波电路,二是加选通信号,三是增加冗余项消除逻辑冒险。二、重点内容: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2、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应用三、难点内容: 1、编码器与译码器的应用 2、组合逻辑电路中的竞争与冒险四、练习题:第83页 41(a)、(b)题、42题、45题、48题、414题、415题第五章 触发器一、基本内容:1、 触发器的描述方法描述触发器的逻辑功能,能常采用以下方法:(1)、状态表(2)、状态方程(3)、状态图与激励表(4)、波形图2、 五种时钟控制触发器的基本特点(1)、钟控RS触发器特征方程: RS=0(约束条件)状态表如表53、激励表如表54(2)、钟控D触发器 特征方程: 状态表如表55、激励表如表56(3)、钟控T触发器和T触发器 特征方程: 状态表如表57、激励表如表58(4)、钟控JK触发器 特征方程: 状态表如表59、激励表如表510 3、 触发器的逻辑符号及时序图(1)、集成触发器的逻辑符号集成触发器国际规定的逻辑符号如图524所示。(2)、触发器的时序图 画触发器的时序图时必须注意以下几点:、以时钟CP的作用沿为基准,CP作用沿来到前为现态,作用沿来到后为次态。、每个时钟脉冲作用沿来到后,根据触发器的状态方程或状态表确定其次态。、直接置0端和直接置1端不受时钟CP的控制。二、重点内容: 1、时钟控制的触发器的工作原理 2、集成触发器 3、触发方式的讨论三、练习题:第103页 51题、54题、56题第六章 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一、基本内容:1、 时序电路的特点在时序逻辑电路中,任一时刻的输出不仅与该时刻输入变量的取值有关,而且与电路的原状态(现态)有关。这是时序电路的固有特点。2、 时序电路的分类(1)、按状态变化的特点分类:有同步时序电路和异步时序电路二种。(2)、按输出信号的特点分类: 有Mealy型和Moore型二种。3、 时序电路的功能描述方法时序电路的功能一般用四种方法描述:(1)、逻辑方程:包括:输出方程、状态方程、激励方程(2)、状态转移表(3)状态图(4)、时序图4、 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方法一般按以下步骤进行:(1)、根据逻辑图求出时序电路的输出方程和各触发器的激励方程(2)、根据已求出的激励方程和所用触发器的特征方程,获得时序电路的状态方程。(3)、根据时序电路的状态方程和输出方程,建立状态转移表,进而画出状态图和波形图。(4)、分析电路的逻辑功能。5、 异步时序电路与同步时序电路的区别异步时序电路与同步时序电路的主要区别是:各触发器没有使用相同的时钟信号,因而,每次电路发生转换时,并不是所有触发器都有时钟信号,即触发器的状态转换不是同步完成的。6、 同步时序电路(给定状态时序电路)的设计方法重点要掌握的是给定状态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设计步骤为:(1)、列状态表(2)、确定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3)、自启动检查(4)、画逻辑图二、重点内容: 1、时序电路的分类 2、时序电路的分析 3、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三、难点内容: 1、时序电路的分析 2、同步时序电路的设计四、练习题:第138页 66题、67题、68题、621题、622题第七章 常用集成时序逻辑器件及应用一、基本内容:1、 常用集成计数器功能分析(1)、异步集成计数器74LS90(2)、同步集成计数器74161(3)、十进制可逆集成计数器74LS1922、 集成移位寄存器的应用四位双向移位寄存器74LS194的应用3、 以MSI为核心的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1)、分析方法关键是要找出电路的状态转移规律,在分析过程中必须根据MSI器件的功能表首先确定操作功能,然后再确定其状态转移去向。(2)、设计方法 基本方法同给定状态同步时序电路设计方法相同,主要区别有三点:、 不必进行状态化简、 状态分配根据器件的功能而定、 求激励函数和输出函数,首先要确定MSI器件在每个状态下执行的操作功能,然后根据需要执行的操作去设置各控制端的激励,进而再导出激励方程和输出方程。二、重点内容: 1、集成计数器 2、移位寄存器 3、以MSI为核心的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三、难点内容: 1、移位寄存器构成的序列信号发生器的设计 2、以MSI为核心的同步时序电路的分析与设计四、练习题:第173页 71题、75题、78题第八章 脉冲波形的产生与整形一、基本内容:1、 脉冲产生电路和整形电路的特点(1)、脉冲产生电路的特点、脉冲产生电路能够直接产生矩形脉冲或方波、典型的脉冲产生电路有三种: 双稳态电路 单稳态电路 多谐振荡器 (2)、整形电路的特点 、整形电路能够将其它信号波形变换成为矩形脉冲。、典型的脉冲整形电路为: 施密特触发器2、 单稳态电路、双稳态电路、多谐振荡器之间的区别(1)、单稳态触发器单稳态电路如图84(A)所示。当外来一个触发脉冲时,单稳态电路就会输出一个矩形脉冲,其脉冲的宽度与触发脉冲无关。(2)、双稳态触发器 双稳态触发器具有二个稳定状态,每输入一个触发脉冲,它就会从一种稳定状态转换为另一种稳定状态。(3)、多谐振荡器 多谐振荡器电路如图85(A)所示。 多谐振荡器无需外来脉冲的触发,它是依靠自身的正反馈来产生自激振荡。它是一个无稳态电路。3、 施密特触发器的特点及用途施密特触发器电路如图88(A)所示。施密特触发器的特点是:当输入为非脉冲波形时,施密特触发器能够将非脉冲波形转换为矩型脉冲。施密特触发器的主要应用为三个方面:(1)、波形变换(2)、脉冲整形(3)、脉冲鉴幅二、重点内容:1、 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原理单稳态触发器的工作分为三个阶段:(1)、静止期在触发信号到来前,UO=0V(2)、暂稳态触发信号的下降沿到来,UO=1V(3)、恢复期电路自身在延迟一段时间后,重回原始状态,UO=0V。 延迟时间也就是输出脉冲的宽度TW:TW=1.1RC2、 多谐振荡器的工作原理多谐振荡器没有稳态,只有二个暂稳态,通过自已的RC电路的充放电,触发触发器的翻转,周期性的输出矩形脉冲。振荡周期为:T1=0.7(R1+R2)CT2=0.7R2CT=T1+T2三、难点内容:555定时器的应用方法。从555定时器的组成角度来看,它既可以构成单稳态电路,也可以构成多谐振荡器和施密特触发器,所以,重点要掌握的是如何通过外接阻容元件构成上述三种电路。四、练习题:第192页 82题、84题、85题、87题第九章 存储器和可编程逻辑器件一、基本内容:1、 半导体存储器的类型(1)、从制造工艺上划分分为双极型和MOS型(2)、从存取信息方式上划分分为ROM型、RAM型(3)、从是否要刷新上划分分为DRAM型、SRAM型2、 ROM的结构ROM主要由三个部分组成,包括:地址译码器、存储矩阵、输出缓冲器。基本结构如图91所示。3、 ROM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的应用从组合逻辑结构来看,ROM的地址译码器形成了输入变量的所有最小项,即实现了输入变量的与运算;存储矩阵实现了字线的或运算。因此,ROM实际上是由与阵列和或阵列构成的组合逻辑电路。4、 RAM的基本结构RAM主要由存储矩阵、地址译码器、读/写控制电路等三部分组成。基本结构如图912所示。5、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方法(1)、位数的扩展位数的扩展方法是通过存储芯片的并联实现的。(2)、字数的扩展 字数的扩展是利用外加译码器控制芯片的片选端来实现。实际上就是存储芯片的串联。6、 低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7、 高密度可编程逻辑器件二、重点内容:1、 ROM与RAM的基本结构从结构上来看,RAM与ROM的主区别是:RAM的地址译码分为行地址译码器和列地址译码器,ROM地址译码不分为二部分。2、 ROM在组合逻辑电路设计中的应用3、 存储器容量的扩展方法三、难点内容:1、 字的扩展方法2、 位的扩展方法四、练习题:第232页 92题、94题、96题、98题第十章 数模转换和模数转换一、基本内容:1、 D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