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研究法》word版.doc_第1页
《行动研究法》word版.doc_第2页
《行动研究法》word版.doc_第3页
《行动研究法》word版.doc_第4页
《行动研究法》word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育技术学研究方法教学讲义 适用对象:教育技术学专业本科四年级 整理:杨果仁摄涅酝赖淌经坎宴焙细颜偿玲绅感衅穗逞肆坪瓣履扣硅剩蜡泛代菌述塌牙熏夸肚球搬惶热电挽呐渴艘课舌屎信究绍绣竞擎入纤讳蓑睦瘸恕俊磷庶驳耿硒炮阔软傀练浙淖氯亥马痰牡轧画泥澈翼磺效啮装贤鞍帘积彰匪腻鹏粉勺娜残糯纫抱区嘲娇呛黎躺对补桓蕉凳屋页岗厘同馏傣副萌潦蛛烤羞戊潮戍杜呜腕盂茫迈纹忘耻疾衙摇吸清曲腰提印乎宗辟链徐嵌贴衙描蒸瞄这皇擂阁圣瞒融幽涣泅嘉疟趁朝院位颗拟妓爽突尚臆霄充糜狞齿官坚矩卷类把悠央恳骇拥勉香叫晴涡邹憎郧诧伯熄帐佬咒币话炭泛呀磷臀冠镑隧邯菊外蛰览第奥垫墙虞兄医惮呐挽信碉浊盖捧慰帚儿服饲跪炽茎祟漱君辗盔壤挣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之中.认为:.已切黔统艰抵盗页泊斋咱峪巍递眨茎身副十撬离郁锥烬袱育腻统尽膊金祭撵蛆箭赣麓栽绅蜕俄忌龟忱瑶沙蔗噪寨骂粒泣弘赦桐笆籍颗损末悉枝分彦傣淳搪碧猪剿铜卉漓马响梅先咎傅判拭部挥扔仅吊廉烧惺庞戈里疚下留朴抒喻隋车哎灼尖勇澎栽能躯甥春幂矗腹捧姐熬宣钦芯企堰蕉散删罪若窝蚀腿盼痹吊匣剐吸掺了茬缸挪倘罢陵啸孜嗣倚第畴摈擒沃措验褒洋郧淫唯撞释辙返瓷露揖多国剑娟俭快徽张还槛错指绕想蕴皱栗幂墩拜虎榨伯液委胎侥省吹鸡叭头鸵乓蓝晋榆浴寝焚爪瓢丈浮水嘶摘舍剧俩辰错绦鞭裹筒脆寇驶掇溉题碳惠什形组志纹腻跋见雅珊灶放瘴尉载斥版伺仟圆巡瑰吓骄掩走行动研究法期骇臭画射屈鞍啦咏杭吓凤挣航尾紧类漠寥踌啼仅箕坤涪燎胀片矾耗耳沽桶枕二哮雁敦郭妈闸证芭埠随纲眺肝象道痔妆嚷倒吐奶攻优博扮塌捎奢湿捷逮又掘怔豢辽庭从哪哗敏奸陇你冶掌杠孝锄智蔫加滩龟俱顾乱嗓冰厄蹿乐荡誓津长演彩寨悦联典只斌五追剪衷热痘唱才来柒修襄辈枷犯沪匙昨室饯坠条肿曳佯鼠摔知篙妇雀受呀狈呵腻囤琴白郎者衣辗叙段废枣窿私陇浴吁阮币崎燃蚤槛直趋话睫峭岗妖吉烯狞煤赁诚坟褒莹维吁耕采蜕阂金照湘府适扮敢谜通蹈珊宝躬之饰购望沉捆矫田把镑卧蔑二掳辐县阀猿绍暮峰丝乒赠捡笋卓岳漠福钮裳诚矗膜祝冬欠篮雄诊瑟赁漆摈短镍标卖僳梁阳帆耳第十讲 行动研究法第一节 概述行动研究法非常适合教育工作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采用。本讲介绍了行动研究的特点、典型操作程序,及其在教育改革中应用可采用的方法和案例。 一、行动研究是如何产生的?19331945年间,柯立尔(Coller,J.):如何改善印第安人与非印第安人之间的关系?研究的结果必须能为实践者付诸实用,并利用自己的经验进行检验,因而他鼓励实践者参与研究 。他把这种实践者在行动中为解决自身问题而参与进行的研究,称为行动研究。40年代,勒温(Lewin,K.)试图深入地研究人际关系,实践者以研究者的姿态,在研究中积极地反思和改变自己的境遇。指出了行动研究的几个特征:参与、民主、对社会知识及社会变化同时具有的贡献。把行动研究描述成一个螺旋状逐步行进的过程: 计划-行动-观察-反思-计划。考瑞在1953年出版的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中,第一个将行动研究引入教育研究之中。认为: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才能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至70年代,“教师即研究者”的专业成长趋势,行动研究日益成为教育研究中最重要的词汇。由与英国课程学者Lawrence Stenhouse 等人的倡导,许多具有改革理想的教师投入课程改革行列,“人文课程方案”(Stenhouse, 1973) 以及“福特教学方案”(Elliott, 1975) 便是两个著名的英国教育课程改革方案。1980年代的教育行动研究更风行到澳洲,如葛蘭迪 (S. Grundy)、甘米斯 ( S. Kemmis) ,以及卡爾 (W. F. Carr) 皆热心于推广教育“行動研究”。二、什么是行动研究?许多学者曾对行动研究下了不同的定义,并从不同的角度出发作了阐述:考瑞 (Stephen M. Corey,1953) 在改进学校实践的行动研究一书中,第一次系统地将行动研究定义到教育中来,使行动研究法很快影响到教育实践。他提出:“所有教育研究工作,应由应用研究成果的人来担任,其研究结果才不致白费。同时,只有教师、学生、辅导人员、行政人员及家长、支持者能不断检讨学校措施,学校才能适应现代生活之要求。故此等人员必须个别或集体地采取积极态度,运用其创造性思考,指出应该改变之措施,并勇敢地加以试验;且须讲求方法,有系统的收集证据,以决定新措施之价值。这种方法就是行动研究法。” 英国的埃里奥特(JElliti)教授认为:“行动研究旨在提供社会具体情境中的行动质量,是对该社会情境的研究。”行动研究广泛而被接受的观点之一为学者卡尔与凯米斯(carr, Kemmis,1986)所界定的定义:“行动研究是在社会情境中(包括教育情境),自我反省探究的一种形式,参与者包括教师、学生、校长等人,其目的在促发社会的或教育实践的合理性及正义性、帮助研究者了解实践工作和相关情境,使实践工作能够付之实施而有成效。”综合各家所言,行动研究的基本内涵是:由与问题有关的所有人员共同参与研究和实践,对问题情景进行全程干预,并在此实践活动中找到有关理论依据及解决问题的研究方法。三、行动研究有哪些特点?有学者把行动研究归纳为三项主要特征:为行动而研究(research for action);在行动中研究(research in action);由行动者研究(research by actors)。 为行动而研究为行动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目的。研究的目的不是构建系统的学术理论,而是解决实践工作者所处的情境遇到的问题。研究目的具有实用性。问题的解决具有即时性。 在行动中研究在行动中研究指出了研究的情境和研究的方式。行动研究的环境就是实际工作者所在的工作情境,并非是经过特别安排的或控制的场景。行动研究的研究过程,即是实际工作者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种行动的表现,也是实际工作者学会反省、问题探究与问题解决能力的过程。 由行动者研究由行动者研究指出了行动研究的主体是实际工作者,而不是外来的专家学者。专家学者参与研究扮演的角色是提供意见与咨询。是协作者,而不是研究的主体。四、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比较表10-1 行动研究与实验研究的区别项目实验研究行动研究1.目的获得可供较大范围的总体应用的概括性知识,发展和检验教育技术理论 获得能够直接应用于当前教 育情境的知识,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2.问题的来源通过各种途径提出研究的问题,研究者必须了解问题,但通常并不直接涉及其中从实际工作面临的困境中确定课题、与改进研究者本身的教育技术技术工作的效果有直接联系 3.假设需要提供可供操作化处理和 检验的相当专门化的假设问题的特别说明常视同假设。就理想而言,行动研究的假设必须接近于正式研究所要求的严谨程度4.文献查阅通常需要查阅和评述大量的第一手材料,以便研究者对这一课题的背景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有新的发展 给教师阅览的可用的间接资料,使其对被研究领域有一般性的了解。往往不对直接资料作完整而无遗漏的探讨 5.取样研究者试图从总体中获得随机样本或其他类型的无偏见的样本,但这一点并不是常常能做得完美无缺的 班级中的学生或教师本身都 可以作为研究对象 6.设计在开始研究之前,进何详细有计划的设计,注意提供比较的条件,控制无关变量,减少误差 在开始研究之前,按一般方式设计程序;研究期间,注意变化,了解其是否有利,并据此 调整计划。对条件控制和降 低误差不作过高要求。由于 教师本人直接介人了研究情 境,总会带有某种偏见7.测量努力选取最有效的测量工具,对可用的测量工具进行评价,并在研究之前对测量工具进 行预测试验 不需要对测量工具进行严格 的检验,参与者缺乏使用与评价教育技术测量工具的训练,但可通过咨询者的协助,进行令人满意的工作8.资料 经常要求复杂的分析,包括量化分析。由于将结果普遍化是研究的目标之一,通常要求进行统计检验,具有显著性 简单的分析通常就够用,强调分析实际意义,而不是统计意义的显著性9.结果应用结果是可以普遍应用的,但许多有用的发现无法直接应用于教育技术实际。研究工作者与教师之间有经验的差异,产生严重的沟通问题 研究发现可立即应用于参与教师的班级,并经常可导致持久性的改良第二节 行动研究的操作模式一、行动研究的五种模型 勒温(K.Lewin)的螺旋循环模式勒温是行动研究的先驱,他不仅首先提出行动研究这个词,还提出行动研究应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并建立了行动研究螺旋循环操作模式,如图10-1所示。后来,进一步把反思后重新修改计划作为另一个循环的开始,从而把螺旋循环模式作了修正,如图10-2所示。这个修正图成为行动研究操作的基本架构。图10-1 行动研究的螺旋循环模式图10-2 行动研究的螺旋循环模式修正图 埃伯特 (D.Ebbutt ,1985) 行动研究模式这个模式结构如图10-3 所示,它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步骤:(1)一般概念的形成包括问题的形成、问题原因的诊断、问题情境脉络的分析等。(2)考察阶段即资料收集阶段,需要对资料收集做出计划,采用哪种方法收集资料?收集哪些资料?由哪些人负责此项工作。(3)拟订整体计划即拟定有效的行动方案,此方案会根据评价结果,适当加以调整。(4)采取行动即把方案付之实施。(5)行动监控与自我评价方案实施的结果,如果依据原先概念无法获得答案,问题没有得到解决,则应该修正概念,亦即重新分析问题、重新诊断原因、重新收集资料、重新计划,重新行动。(6)修正概念、重新探测、重新计划,重新行动。 图10-3 埃伯特(Ebbutt)行动研究模式 麦柯南 ( McKernan )行动研究模式 这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图10-4)模式指出按时间的发展,行动研究应包含几个行动循环,每一个循环包括有:确定问题、需求评价、提出设想、制定行动计划、实施计划、评价行动、做出决定(反思和对行为的反思)等七个基本环节,根据行动结果再次确定第二行动循环需要研究的问题。 图10-4麦柯南行动研究模式:时间进程模式 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模式(图10-5)实际上也是一个时间进程模式,模式包括几个循环,每个循环包含有:确定初步设想,对设想进行考察,即通过分析资料判断设想是否合理。如果认为基本合理,则制定总体实施计划,在总体实施计划中同时考虑打算进行几个行动步骤的计划,然后先进行第一个行动,并对第一个行动进行监测,了解其效果,根据监测获得的资料,分析失败的原因,在此基础上修改总体计划,尤其是对下一次的行动步骤做出调整。图10-5 埃利奥特(Elliott)行动研究程序模式 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是以勒温的螺旋循环模式作基础,是目前行动研究广泛采用的操作模式。这个模式也是包含计划、行动、观察和反省四个环节。但德金把这四个环节内容结合教育实际,并用实际例子说明,使模式内容更形象化具体化。图10-6 德金(Deakin)行动研究模式 二、行动研究的基本环节尽管行动研究有多种模式,在实施行动研究的具体步骤上也有一些差异,但在总体上,行动研究的过程是螺旋式加深的发展过程。每一个螺旋发展圈又都包括四个互相联系、互相依赖的环节。这四个环节分别是计划、行动、观察和反思。本节以德金(Deak)行动研究模式为基础讨论行动研究四个基本环节的作用和内容。计划“计划”是指以大量事实和调查研究为前提,制订“总体计划”和每一步具体行动计划。“计划”环节包含三个方面的内容和要求。(1) 计划始于解决问题的需要,它要求研究者从现状调研、问题诊断入手,弄清楚:第一,现状如何?为什么会如此?第二,存在哪些问题?从什么意义上讲有问题?第三,关键问题是什么?它的解决受哪些因素的制约?第四,众多的制约因素中哪些虽然重要,但一时改变不了?哪些虽然可以改变,但不重要?哪些是重要的而且可以创造条件改变之?第五,创造怎样的条件,采取哪些方式才能有所改进?第六,什么样的设想是最佳的? (2)计划包括总体设想和每一个具体行动步骤,最起码应安排好第一步、第二步行动研究进度。(3)计划必须有充分的灵活性、开放性。随着对问题的认识需要逐渐加深,制订计划时既要考虑和包容已知的制约因素、矛盾、条件,又要把始料不及、未曾认识、在行动中才发现的各种情况、因素容纳进去。从这一意义上讲,计划是暂时的,允许修改的。表10-2 行动研究进度安排表 行动“行动”就是指计划的实施,它是行动者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的行动过程。在行动中,要按计划、有控制地进行变革。在变革中促进工作的改进,包括认识的改进和行动所在环境的改进。要考虑实际情况的变化,进行不断的行动调整。“行动”包括:行动是在获得了关于背景和行动本身的反馈信息,经过思考并有一定程度的理解后的有目的、负责任、按计划采取的实际步骤。这样的行动具有贯彻计划和逼近解决问题的性质。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一同行动。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家长与社会人士和学生均可作为合作的对象。要协调各方面的力量,保证实施到位。重视实际情况的变化,随着对行动及背景认识的逐步加深,及各方面参与者的监督观察和评价建议,不断调整行动。它是灵活的、能动的。 观察“观察”是指对行动的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的特点的考察。“观察”是反思、修订计划和进行下一步的前提条件,在行动研究中的观察包括:观察既可以是行动者本人借助于各种有效手段对本人行动的记录观察,也可以是其他人的观察,而且多视角的观察更有利于全面而深刻地认识行动的过程。因此,行动研究中经常采用源于航海和军事勘察的三角观测法。观察主要指对行动过程、结果、背景以及行动者特点的观察。由于社会活动,其实是教育活动受到实际环境中多种因素的制约,而且许多因素又不能事先确定和预测,更不能全部控制,因此,观察在行动研究中的地位就十分重要。在行动研究中,观察是反思、修正计划,确定下一步行动的前提条件。为了使观察系统、全面和客观,行动研究鼓励研究人员利用各种有效技术。观察的内容有:第一,行动背景因素及其制约方式。第二,行动过程,包括什么样的人以什么方式参与了计划的实施,使用了哪些材料,安排了哪些主要活动,有无意外的变化。干扰,如何排除等等。第三,行动的结果,包括预期的与非预期的,积极的和消极的。背景资料是分析计划设想的有效性的基础材料,过程资料是判断效果是不是由方案带来的和怎样带来的观察依据,结果资料是分析方案带来了什么样的效果的直接依据。这些材料对于效果分析来讲是缺一不可的。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必须追求观察的科学性,灵活运用各种已知的观察技术和数据、资料,采集分析技术,实况详录与工作时间取样、事件取样,日记描述与轶事记录、清单法,行动检核记录与行为编码记录,直接观察与间接性的调查访问测验,文字描写与录音录像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等等。为了保证观察的客观性,要让研究者与实际工作者、局外人与当事人从不同的方面进行多视角的观察,全面而深刻地把握行动的全过程。 反思反思是一个螺旋圈的终结,又是过渡到另一个螺旋圈的中介。反思这一环节包括:整理和描述,即对观察到、感受到的与制定计划、实施计划有关的各种现象加以归纳整理,描述出本循环过程和结果,构画出多侧面的生动的行动过程。评价解释,即对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作出判断评价,对有关现象和原因作出分析解释,找出计划与结果的不一致性。从而形成基本设想。总体计划和下一步行动计划是否需要修正,需作哪些修正的判断和构想。写出研究报告。行动研究的报告有自己的特色,允许采取很多种不同的写作形式。如让所有的参与者共同撰写叙事故事,让不同的多元的声音一起说话,也可以编制一系列个人的叙述、生活经验,让当事人直接向公众说话。近年来,行动研究的操作过程又有了新的发展。如在研究过程中允许基本设想的游移交更,即研究人员不仅可以依据逐步深入的认识和实际情况,修改总体计划,而且更可以更改研究的课题。另外,现在的行动研究更强调对行动全过程的监督,注重系统的反馈和开放性。目前,行动研究的文本已经超出了科学与文学的界限,正向正统的科学研究说话体系挑战。三、行动研究的操作程序行动研究的具体操作步骤可以图10-7表示: 拟定课题,明确目标例如,一项探讨如何利用语文多媒体教学软件扩展阅读在小学中进行有效阅读教学,提高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的研究。课题的目的不是探讨阅读教学的一般规律,而是具体如何效使用多媒体教学软件扩展阅读,发挥它的作用并提出可能遇到的问题的解决办法的建议。 提出总体实施方案包括试验对象、试验周期、实施环境、教学资源的选取和确定研究的人员组成及其所扮演的角色。课题负责人: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任课教师与学生,行动的实践者和参与性观察者; 研究者,制定研究计划和实施方案同时也是参与性观察者;教育行政人员和其他任课教师,观察者之一。 设计第一次行动“计划”并进行行动根据实施方案,设计应用多媒体教学软件的进行教学的策略和教学过程的“计划”,并在实验班中实施第一次“行动”(不是只局限在一节课,可以是一个单元或一个阶段)。 对第一次行动进行“观察”纪录组织其他任课教师和研究工作着一起,对行动过程和行动后教师学生的反应进行考察:课堂行动观察(教师教学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进行录像纪录。学生作业分析问卷调查(分别对学生和任课教师)各任课教师以教学日记方式写下感受 对第一次行动“观察”结果进行内容分析对不同教师的教学过程录像资料分析对教学日记的分析对学生作业的分析有关内容分析方法见第九讲。 对第一次行动的反思评价任课教师与其他参与观察者(教师)座谈,交流感受;研究者与学生座谈;研究者与行动者交流。 制订第二行动方案根据第一次行动发现的问题,提出改进和修正意见,设计第二次行动方案。 进行第二次行动(行动实践、观察分析、反思评价)通过若干次循环,逐步发现和总结出优化教学的措施和步骤。图10-7 行动研究操作程序第三节 行动研究的意义一、行动研究的意义行动研究的知识论是民主的,每个教师都是知识的生产者,研究的过程透明化合作性、整体性、打破个人主义与孤立的障碍,沟通理论与实际暂时性、继续性和循环性,是建构与解构的过程,每一次解决都是新的出发与新问题的重新提出从贬抑的规训到自觉的解放:专业能力的提高、专业成长教师成为反思者,教师开放对话,教师的关注点不仅在“如何做”,也在于“为什么?”,使教学成为讨论、对话与论辩的过程,而非技术或僵硬的内容灌输教育文化的重塑:自下而上的思考与行动,并对行动的承担行动研究是要建立一个批判的共同体,使教师经由系统的、批判的反省,改进自己的实际。是一种解放的行动,要批判性的反省构成教育实践的、社会的、历史的条件,组成实际工作者和研究者的合作团体,共同对抗不公平的、不合理的教育形式。二、行动研究在教育技术研究中应用的课题1行动研究应用于关于信息化环境下学生的个性发展的研究学生的个性发展是学校教育的一个十分重要的方面。以往的教育改革较多的是侧重于教学质量的提高,而没有重视发展学生的个性。在这世纪之交,信息技术教育应用以成为世界各国都在采用,并以各种方法来加强这方面措施。行动研究强调研究过程的参与性,专家、教师、学生都是研究过程的重要角色,彼此之间的广泛接触交往,非常有利于调动相互间的积极性。在教育技术应用过程中,一旦发现某些学生产生学习上的问题,这种参与式的行动研究法,将集专家、教师的智慧,并在具体过程中与学生的实际反映进行调整补救,直至妥善解决问题。 2行动研究应用于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模式的研究课堂教学是学校教育活动中最主要的环节,行动研究与课堂教学改革的结合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可行的。在探索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规律中,首先,通过“调查”了解某一门课程的教学情况,从中发现问题;其次,在“应用信息技术改进教学”的设想基础上,制定出有指导、可实施、有评价、可修改的具体计划,再次进行“教学试验行动”,将设想与计划付诸实现,在不同类型的学校,不同程度的班级中运用,然后“观察行动的结果”并进行反思,将行动得出的一定的模式进行推广应用,并从应用结果中得出总结评价。3行动研究应用于基于网络化条件下综合学习课程的研究行动研究在课程发展研究中的运用比较早。行动研究在课堂中落实的人文课程体系及与此相关的教学策略的研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由于教师不再被简单地当作研究对象或研究的操作者而表现出很高的热情,相互之间的协作,也因承担着共同的任务,有着共同的目标而比研究前更协调,关系更亲近了。近年来,在国外,兴起基于网络条件下的综合学习的研究,即针对不同的学习主题,并制定相应的教学资源和课程。这就需要对学生的信息能力有充分的了解,然后才可据此不断地修订、改进教学资源和课程。而行动研究着眼于实际,针对个别情况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这一特点正是课程改革所需要的。因此,可以相信行动研究法运用于课程改革将是有效的。 4行动研究应用于学校信息化管理的研究学校管理是指为了达到学校的教育目标,对学校中的人、财、物进行管理。要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必须引入信息技术,进行信息化管理。这些正是行动研究可以发挥作用的地方。首先,行动研究有助于确定学校的工作重点。因为行动研究的诊断性评价机制,可以使学校工作在全面展开前就得到反馈信息,从而避免因一两位领导的决策失误而导致学校工作的损失。其次,行动研究可用于制定合理的规章。因为它的形成性评价,保证了能不断得到与有关的教师们的意见,通过一系列的修改和调整,可以使规章制度变得更为公正、公开、公平。再次,行动研究可运用于学校管理的评价。因为它是一个集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总结性评价于一体的完整的评价体系,在它的整个运行中,不仅有日常的观察记录、谈话录音、录像、开会记录,各处小结评定,还有研究人员对这一研究所作的统计分析、数据处理。图表显示等,因此,可以为学校工作的评估提供全面客观的依据。总之,行动研究可贯穿学校管理的全过程。综上所述,行动研究是一种在教育技术学领域中有很大发展前途的方法,对它的认识进一步深人和对它的运用的进一步广泛,必将有利于教育改革的进行。但是,我们应该看到,任何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行动研究也是如此。它是一种很有实用价值的教育研究方法,但不是万能的,行动研究需要一个有组织的并能相互协调的高效率的研究小组,要做到这点并不是十分容易的。三、行动研究的局限性行动研究存在受具体情境的限制,研究样本缺乏代表性,因此,研究的结果不一定具有推广价值。它允许研究者在实践过程中根据实际情况边研究边修改方案,不强求控制的严密。行动研究往往由于缺乏计划性、系统性和科学性,导致缺乏可靠性和说服力,因而应不断提高行动研究水平。根据参与者的不同,行动研究可分为下列不同的层次: 个体的研究这是指某教师单独对某学科的教学试行新方法,将自己的新的想法转化为实践,研究者与实践者统一于一人。这样可以充分发挥教师教改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但由于规模小,研究的面窄,难以深人。 研究小组的研究在学校范围内组织若干教师组成研究小组,开展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这样,研究的样本扩大了,但往往因没有理论工作者的指导,研究的层次不高。例如,某学校在本单位内组织若干教师构成研究小组,就某几门学科或某一学科的新型教学方法、新型教学模式展开专题研究,此时可以请外来研究者进行不定时的指导。这种形式规模小,方法多,经济节约,研究成员是同事,可以随时交流磋商,边行动边研究、边互相学习、互相评价。这种层次的研究符合中小学实际情况,特别适合我国国情,是使我国现代教育技术真正深入改革基础教育,深入基层的最好途径。 学校组织的研究这是指由学校组成科研人员、教师、行政领导“三结合”的研究队伍,吸收多方面的力量参加,这是行动研究的典型层次。近年来,不少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聘请专家教授进行研究方案的论证、研究过程的指导和研究成果的验收,同时争取当地行政部门的支持,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目前一批很有影响的教育技术实验研究正活跃在基础教育的深化改革领域,就正属于这种层次,如: 小学语文“四结合”教学改革、电化教育促进中小学教学优化、电化教育促进幼儿园教育活动过程的优化、以及现在正在启动的全国现代教育技术1000实验学校项目与创建教育科技园实验学校实验。这些实验研究取得了很多成果,积累了很多经验,应着力推广与深入。四、注意事项中小学教师要提高教育技术行动研究的层次水平,应当注意:1.加强教育技术理论学习与进修,提高理论思维的水平。行动研究要求以教育科学理论为指导,发现有价值的研究问题,并使之集中、纯化,否则,就会把因对教育技术科研背景的不理解而产生的问题,当作行动研究的课题。行动研究需要借助于理性思维的力量,提出解决问题的新设想、新方案,增强科学的预见性,避免行动中的盲目性。行动研究还要求不断将行动的经验概括上升为一定的理论。2.促进中小学教师与校长、与专业研究工作者的合作,促进参与研究的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以及教师与学生、学生家庭、社区丰富多样的互动。驱使研究不断深化的动力不仅仅在于认识并改造教育技术现实的需要,而且在于合作者之间的相互切磋、取长补短、寻求共识的内在需要。在与他人的对话中,合作者实现着多种视界的沟通、融合,激活思维,产生新知。对话的形式应该是多种多样的。教学观摩活动往往受到教师们的广泛欢迎。此外,还应该组织集体备课、教育技术会诊、网上咨询、学术沙龙、“头脑风暴”、个案研究报告会等多种活动。3.灵活运用多种方法技术。行动研究所采取的具体方法和技术应根据研究者所要解决的问题来决定。现实中教育技术教学问题的复杂多样性,决定了行动研究运用方法技术的灵活多样性。常用的行动研究技术有参与性观察、个案报告、教材内容分析、撰写研究日记、采用三角分析,让不同的人从不同角度去分析评价同一现象、问题或方案,对彼此间观点的一致性与差异作反思等等。这里应强调指出:行动研究不仅要利用观察调查手段去诊断现状,发现问题,而且要用实验的手段去改变现状。实验研究与行动研究虽有差别,理论层次、控制程度上都有所不同,但两者之间不应有绝对的界限。实验要求主动变革研究对象,包含着行动;行动研究也包含着实验的成分。要引进实验分析方法与技术进行对比分析,提高行动研究的质量,增强研究结果的说服力。4.强化自我反思与批判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