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社区及其规划建设探讨d7_d.doc_第1页
生态社区及其规划建设探讨d7_d.doc_第2页
生态社区及其规划建设探讨d7_d.doc_第3页
生态社区及其规划建设探讨d7_d.doc_第4页
生态社区及其规划建设探讨d7_d.doc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社区及其规划建设探讨d7 d1 0 3 u; z( z( ! R+ x# H. q8 E$ W* N: p N人类社会已经进入21世纪,工业文明日益暴露其局限和不足。虽然它在过去的200年里创造的物质财富比以往历史上创造的总财富还要多,但因其固有的矛盾不能解决,可持续发展难以实现,因此工业文明注定要衰退并最终被一种新的文明取代,这种新的文明就是生态文明。在新的世纪中,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走向生态社会,工业城市也将向生态城市转变。- P1 A2 D- r! k& u* b4 e! W& e. * G; c: p: Q4 : N: g! e t一、走向生态社区! H! o& u9 + B3 _( 3 1.1 社区生态化的内涵7 R. y5 k: 3 r( k8 C& j) l 生态原意是指生物与生物之间以及生物与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而社区生态指的是在人类住区中人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关系以及人与社会环境的协调关系。社区生态化以生态学和生态经济学“整体、协调、循环、再生”的原则为指导,通过生态设计方法促进人居环境质量的提高和人与自然的和谐、人工设施与自然环境的协调,实现社区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整体协调而达到一种稳定、平衡、有序状态的演进过程。: 8 z4 y& H* P n# N. 1.2 生态社区的内涵* $ q. Q/ |3 H9 7 生态社区是社区生态化发展的结果,它溶合了社区的社会、文化、历史、经济、地域特征等因素,向更全面的方向发展,体现了一种广义的生态观。生态社区建设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调整人居环境生态系统内的生态因子和生态关系,使社区成为具有自然生态和人类生态、自然环境和人工环境、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高度统一、可持续发展的理想城市住区。从生态经济学看,生态社区的经济增长是可持续的,采用了反映生态文明的“生态技术”,建立生态社区产业,实现物质生产、居民消费和社区生活的“生态化”,太阳能、水电、风能等绿色能源将成为主要的能源形式。从生态社会学角度看,生态社区的教育、科技、文化、道德、法律、管理体制等都将“生态化”。倡导生态价值观、生态伦理,人们有自觉的生态意识,建立有自觉保护环境,促进人类自身发展的机制,有公正、平等、安全、舒适的社会环境;从城市规划角度看,生态社区空间结构合理,基础设施完善,生态建筑、智能建筑和生命建筑广泛应用,人工环境与自然环境融合,因地制宜,天人合一;从地理空间看,生态社区符合城市规划和区域规划,与区域和城市融洽,生态社区是生态城市的一部分,它体现了所在城市的风貌和特质。总之,生态社区是一个结构合理、功能稳定的社会经济环境复合生态系统。9 I, |5 L# A2 y: Z! L1.3 生态社区的特点; Nz5 m/ R+ o, x生态社区与传统社区相比有本质的不同,主要有以下特点:% q5 Z: D1 R1 % i和谐性生态社区的和谐性,不仅反映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自然与人共生,人类回归自然,亲近自然,自然融于社区,社区融于自然,更重要的是在人与人关系上,生态社区能营造满足人类自身发展需求的环境,富有人情味,充满浓厚的文化气息,拥有强有力的互帮互助的群体,呈现出繁荣、生机和活力。生态社区当然不能缺少怡情悦目的绿色空间,但更需要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和谐的人际关系,它们是培养人、塑造人的物质载体,是关心人、陶冶人的精神家园。 e! y9 E( b* o/ 0 |3 x可持续性生态社区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指导的,因而它能实现社区社会、经济、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即能够把和谐的社会关系延续下去,能够在取得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同时推动经济发展,实现经济快速高质增长;能把社区自然环境作为社区公共资源得到永续利用。% u9 L9 o- P$ j e7 整体性生态社区不是单单追求环境优美或自身的繁荣,而是兼顾了社会、经济、环境三者的整体协调发展,社区生态化也不是某一方面的生态化,而是社区整体上的生态化,实现整体上的生态文明。总之,生态社区是在社区各要素同步发展的基础上求得整体发展效果。# r! y1 ?- B7 i3 I% ?8 R1.4 生态社区的功能, y v% h0 8 t6 c- T+ z5 m与传统社区相比,生态社区突出的功能有以下方面:! r5 S* 8 x6 F% h. k; H环境保护功能 生态社区环境的生态化,对环境利用的生态原则,既使环境作为一种公共资源得到利用,又使环境受到保护。人们由于处在这样一个具有公共环境保护意识和生态伦理道德的社区中而热爱社区环境,义务维持,自觉加以保护。4 N* q- v: x4 r生态调节功能生态社区是一种复合生态系统,它除了生产和消费功能外,还具有资源持续供给的调节功能、环境持续容纳的调节功能、自然持续缓冲功能以及人类社会的自组织自调节功能。也正是这种功能使传统社区成为现代生态社区。; t2 h# a* x% |, b社区凝聚功能 生态社区是归属感和凝聚力很强的社区。社区内具有识别性的标志性建筑,供人们交往、休闲和娱乐的人性化公共空间,反映地域独特风格的类型多样的住房,令人赏心悦目的生态景观都会使人们愿意长期定居这里,产生“社区是我家”的归属感,而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平等公正的社会环境和安全稳定的社会秩序又使社区的凝聚力得以增强。3 o. P: r# d3 l社会教化功能 生态社区体现了一种生态文明,优美舒适的生态环境,稳定安全的社区秩序,融洽团结的人际关系,以及亲近自然的氛围,都能在潜移默化中净化人的心灵,陶冶人的情感,升华人的思想境界。0 vhb# c6 f/ ) D5 |& M+ j/ o0 x+ y二、生态社区的规划2 Yo. C U( Y1 U9 B! K2.1 生态规划的概念3 R( C G$ q) J7 p+ Y) 联合国人与生物圈(MAB,1984)计划第57集报告中指出:“生态规划就是要从自然生态和社会心理两个方面去创造一种能充分融合技术和自然的人类活动的最优环境,诱发人的创造精神和生产力,提供高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它的科学内涵强调规划的能动性、整体性和层次性,倡导社会的开放、经济的高效和生态环境的和谐。E1 z* VC+ R6 * 5 L% T2.2 生态社区规划的原则8 N P9 c6 e* G7 a1 t! U w% q生态社区规划就是运用生态规划,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以工程措施和技术手段为支撑,对传统社区进行规划设计,以期使传统社区转变为真正的生态社区。生态社区人居环境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综合系统,是一个以人为主的生态系统,涉及社会经济、自然、文化、心理、行为、技术、制度等领域,人本思想决定了居民的个体需要和生态保护的要求,构成了生态社区规划应当遵循的原则:& H; k$ s- k D9 l 尊重自然的原则:建立正确的人与自然的关系,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尽量小的对原始自然环境进行变动;3 8 O $ x, J* k# a2 _ l 软硬结合原则:即既注重物质环境(硬)的生态规划、设计和塑造,以满足人的生理需要,又注重对社会人文环境精神领域(软)的改造和培育,以满足人的心理需求,二者不可偏;( M% MJ. k9 D l 因地制宜原则:巧妙利用自然地形地貌,就地取材,借用外部的河流、山冈、林木等景观,对环境进行规划和设计,最小限度地改变自然环境原本特征;; o3 f7 |- W) a% b l 经济性原则:对能源、资源的高效利用,减少各种资源的消耗,提倡4R原则,即减少使用(Reduce)、回收(Recover)、重复使用(Reuse)和循环使用(Recycle);( # u) z5 W3 t) v9 A5 |) 1 f l 公众参与原则:生态社区建设是一项涉及多方面的宏伟工程,需要发挥集体智慧和能动性,是生态社区的内在要求和实施的保证;. r h; a: d8 s8 K l 安全性原则:社区环境设计不仅要考虑居民日常生活的安全,而且要考虑突发情况下的安全,如火灾、地震、洪水等,因此还要有防灾设施和避难场所;* f) j5 v9 6 d$ w- Q, ?& i6 l 便利性原则:社区环境对居民提供的方便服务主要体现在社区的内外交通、内外系统关系、公共服务设施的配套和服务方式的便利程度上;8 X8 q/ V: r* ? l 舒适性原则:应保证社区环境阳光充足,空气清新,安静无噪音,宽阔的开敞空间和活动场地等;/ V/ o& F. t6 ! $ Q( f2.3 生态社区规划的内容. g8 e+ U$ Y1 6 D0 生态社区规划应是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相协调的综合规划,它能指导、规范生态社区的建设。生态社区规划的内容包括社区自然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和社会生态规划。+ k: I- e& f$ q j4 I1 d. 自然生态规划:包括建筑及周围环境设计、节能节水技术应用、小区规划、道路规划等方面。6 C2 k7 D4 8 x+ d0 P: b1.绿化指标。该指标是衡量生态社区建设水平最重要的指标之一。除了绿地率达50以上这一指标外,还要以二氧化碳固定量来衡量生态效果。台湾曾计算了植物由幼年至40年成树之间对二氧化碳固定量。其中,阔叶大乔木的这一指标最高,达808公斤;阔叶小乔木、针叶木居其次,为536公斤;棕榈科植物为410公斤;灌木为217公斤;草坪最低,为0。为了避免公众竞相引种大树造成对森林植被的破坏,指标采用树木40年生长周期的二氧化碳固定量。这样,不管种大树还是种小树,评估结果都一样。从生态效果考虑,绿化面积的二氧化碳固定量必须大于600(kg/m240年)。此外,这一指标也鼓励植物的多层次混种绿化,以及对于屋顶、阳台及建筑立面绿化。- xH 3 k% : h( Rj/ : a 2.地面保水指标。目前城市建筑与路面大都为不可渗透的混凝土,这使得雨水无法自然渗透,只能建设强大的排水系统以应付暴雨袭击。欧美最新的生态防洪对策都规定建筑及社区地面必须保有贮留雨水的能力,以吸收部分洪水,达到软性防洪目的。因此,本指标强调建筑基地渗水保水能力,尽量减少混凝土覆盖面积,采用自然排水系统,以利于雨水的渗透,理想指标是小区80的裸露地具有透水性能。为此,鼓励建筑基地内雨水贮留水池的设计,甚至做成兼顾美学的景观花园水池。; t% v b4 D. j 3.节水指标。此指标以开辟另类水资源(开源)与省水器具的使用(节流),作为节水的主要方法。开源就是在建筑设计中导入雨水利用或中水系统的设计,后者系指把雨水、生活废水汇集处理后,达到规定的用水水质标准、重复使用于非饮用水及非与身体接触的杂用水,可用于冲洗厕所、道路、汽车、浇灌绿地等。目前,发达国家如德国、英国、新加坡等国通过各种节水措施,人均日用水量仅140150公升,而上海的这一指标为290升,正好是上述国家这一指标的一倍,节水潜力巨大。 H; ! l* + ) E0 O 4.节能指标。这是绿建筑中最重要的评估指标。建筑物外墙的不同,可使空调、照明耗电量相差四、五倍之多。因此应重视节能建筑的设计。通过空调系统、照明、白昼光利用、太阳能利用等途径节约能源的使用。6 N; w B2 l) p. # r/ A+ p+ E- w 5.二氧化碳与废弃物减量指标。建筑材料大都是高污染、高耗能的产物,减少不必要的建材消耗就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故此指标鼓励应用轻量化的建筑结构,如使用钢构造建筑来减少砂石、砖等建材的使用。还提倡居家简朴的装潢设计,建材的回收利用,以达到节约能源、省资源、减少废弃物与降低二氧化碳排放量的目的。( u6 ! d# Q1 xu6 E# & R$ 6.污水垃圾处理指标。前者要求建设雨水、生活污水分流管道系统,一方面有利于雨水的回收利用,另一方面可减少污水的处理量。后者指垃圾的分类收集和资源的回收利用。R$ _- m9 W( h: c! Y 7.绿色交通指标。生态社区的道路交通规划十分重要,应用绿色交通是适合生态社区规划需要的。 绿色交通(Green Transport),即采用低污染、适合都市环境、对于健康有益的运输工具,来完成社会经济活动的交通概念。据台湾对交通运具的绿色评估,徒步、脚踏车、轻轨、电车等的得分达40以上,而一般公车、货车、机车等得分在0分以下。因此,生态社区绿色交通规划应鼓动居民使用绿色交通,并以工程措施来改造道路空间和结构,如人车分流,设计步行可达的空间尺度,减少对小汽车的依赖,土地混合使用,实现商住一体等。此外还应宣传绿色交通观念,加强执法确保发展绩效。% O7 Z. J; y- 2 7 A- f& W经济生态规划:经济生态规划的总体目标是资源的低消耗、环境的轻污染来取得经济的高速增长,并养成文明科学的消费方式。为此,应用绿色消费科技和绿色生产科技,逐步改变能源结构(如取消燃煤式小炉和集中锅炉房,以天然气为燃料等),加速再生能源对化石能源的替代,应用水能、风能、生物能、太阳能等绿色能源;采用自然通风和自然采光,减少能源消耗;在社区内实行绿色生产(即清洁生产)、绿色管理(国际环境管理规范ISO14000认证及生命周期评估),商业设施与工业设施在社区中共存等。0 v* y( ( g4 j1 ?社会生态规划:为增强社区的归属感而建立标志性建筑、具有中心性的广场和对居民有魅力的开敞空间;建立配套齐全、布局合理的生态基础设施,创造便利于各个年龄层次人群的生活环境;创造社区内就业机会,使社区具备多功能;把尽可能多的设施布置在步行可达的范围内;社区提供多样性、个性化的住宅,以保证各种经济收入的人与各种年龄层次人们的需求;社区有商业活动、市民服务、文化活动、娱乐活动等集中的中心地区;鼓励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培育他们的社区意识等。: u O, j( s9 k h5 T6 CL. o* W: l+ |& $ i- N2 q8 q三、建立生态社区的管理系统4 x) D6 I# + 生态社区建设既是一项建设工作,也是一项管理工作。这意味着不仅仅包括物质环境规划,还要提出社会、经济的生态化对策,包括政策上制定各方面生态化发展战略、步骤、目标等,加强生态立法,使生态社区发展法律化、制度化;组织上设立一个决策管理机构,组织、协调、监督社区生态化发展的实施,同时也可作为社区生态化发展的宣传、咨询、交流和推广中心;技术上研究和应用生态工艺等高科技手段作为技术支撑,根据自然生态最优化原理加强物质循环与再生。% m: l7 VS v/ g$ m3.1发动群众参与,建立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 t& / R/ W1 Y3 R2 q生态社区的建设固然要靠政府的推动,尤其是在当前我国民众生态意识还不强的阶段,更加少不了政府的支持。但对于生态社区来讲,群众的参与更加重要,因为社区的自然生态化、经济生态化和社会生态化都离不开群众的直接参与,也唯有群众参加,生态社区建设的成果才能巩固和保持。建立群众性环境保护组织是群众参与生态社区建设一种有效形式,可以提高居民的生态意识(包括资源意识、环境意识、可持续发展意识等)和环境道德观,维护社区的利益。! j/ a+ h5 D8 h( U& e3.2加强生态教育,倡导生态文明- E8 * K6 j6 p实现社区生态化发展,自觉的生态意识是关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