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_第1页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_第2页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_第3页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_第4页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 91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第一篇 : 2016 连云港中考语文二模模拟试题 2016 年中考语文模拟试题 (分值: 150 分 时间: 150 分钟) 一、积累运用( 30 分) 1请在田字格内用正楷字或行楷字抄写下面的诗句。( 3 分)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2. 在下列各小题的横线上,写出相应的诗文名句或作品。( 10 分) ( 1 ) , 带 月 荷 锄 归 。 (陶渊明归园田居) ( 2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 (论语) 2 / 91 (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君子好逑。 (诗经关雎) ( 4 ) 纸 上 得 来 终 觉 浅 ,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5 ) 待 到 山 花 烂 漫 时 , 。 (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 6 ) , 秋 天 漠 漠 向 昏 黑 。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 7 ) , 郁 郁 青 青 。 (范仲淹岳阳楼记) ( 8 ) 绿 杨 烟 外 晓 寒 轻 , 。 (宋祁木兰花) ( 9)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 。 ( 陋室铭) 3 / 91 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元杂剧是盛行于元代的戏曲艺术,同词的体式相近,但一般在字数定格外可加衬字,较为自由,并多使用口语。它分为戏曲与散曲两类,故后世有元曲之称。 B. 中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在称谓方面很讲究。称自家亲属,通常用“尊”,如尊亲、尊堂等;称对方亲属,一般用“令”,如令兄、令爱等。 C.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左传和资治通鉴是编年体史书,战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D. 契诃夫是俄国的世界级短篇小说巨匠,与莫泊桑和欧亨利并称为“世界三大短篇小说家”。其代表作变色龙、套中人、第六号病房堪称俄国文学史上精湛而完美的艺术珍品。 4.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题目。( 14 分) 读书可以让我们明辨是非,分清善恶。沉浸在书香中,随着4 / 91 鲁滨逊一起去漂流,知道坚毅与智慧能把绝境变成世外桃源; , ;陪着保尔一起去战斗,知道坚强与信念能把残疾变成艰贞不屈, 无论在清晨,还是在黄昏,手捧一本泛着墨香的书,坐在泌凉的草地上,让细碎的阳光 y )懒地洒在身上,然后在青草与阳光的味道中,用心灵的触角抚摸书中的奥秘,领略在现实生活中领略不到的快乐与安 )。好书,把肤浅变得丰富,让暄嚣返璞归真。 ( 1)根据拼音写出汉字。( 2 分) ( 2)语段中有三个错别字,请找出并改正。( 3 分) ( 3)结合语境,请仿照前后的句式,将横线续写完整。( 2分)好像 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 4)汤姆索亚是个勇敢正直的孩子,分别举出两个典型事例加以证明。( 4 分) ( 5)目前社会上流行所谓“浅阅读”、“碎片化阅读”甚至是“读图”之类的概念,使阅读日渐沦为一种娱乐化的消遣。你如何劝说他们放下手机、捧起书本阅读文学经典?( 3 分) 5 / 91 二、理解感悟( 60 分) (一)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 5。( 6 分) 池鹤(白居易) 高竹笼前无伴侣,乱群鸡里有风标。低头乍恐丹砂落,晒翅常疑白雪消。 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临风一唳思何事?怅望青田云水遥。 5全诗主要运用了哪种手法?表达了诗人怎样的的情感?( 3 分) 6请从表达技巧的角度赏析“转觉鸬鹚毛色下,苦嫌鹦鹉语声娇”一联。( 3 分) (二)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完成 7 10 题。( 14 分) 【甲】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 重射。孙子见其马足不甚相远,马有上、中、下辈。于是孙膑谓田忌曰:“君弟重射,臣能6 / 91 令君胜。”田忌信然之,与王及诸公子逐射千金。及临质,孙膑曰:“今以君之下驷与彼上驷,取君上驷与彼中驷,取君中驷与彼下驷。”既驰三辈毕,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于是忌进孙膑于威王。威王问兵法,遂以为师。 (田忌赛马)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乙】其后魏伐赵,赵急,请救于齐。齐威王欲将孙膑,膑辞谢曰:“ 刑余之人不可。”于是乃以田忌为将,而孙子为师,居辎车中,坐为计谋。田忌欲引兵之赵,孙子曰:“夫解杂乱纷纠者不控桊,救斗者不搏撠,批亢捣虚,形格势禁,则自为解耳。今梁赵相攻,轻兵锐卒必竭于外,老弱罢于内。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彼必释赵而自救。是我一举解赵之围而收弊于魏也。”田忌 (史记 孙子吴起列传) 注释:桊 n 牛鼻上穿戴的小铁环或小木棍儿。 撠:刺 亢,充满 弊,败。 7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 4 分) 忌数与齐诸公子驰逐重射 君弟重7 / 91 射 田忌信然之 齐威王欲将孙膑 8. 用斜线( /)给乙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限 两处。( 2分) 魏 果 去 邯 郸 与 齐 战 于 桂 陵 大 破 梁 军 5 分) ( 1)而田忌一不胜而再胜,卒得王千金。( 2 分) ( 2)君不若引兵疾走大梁,据其街路,冲其方虚。( 3 分) 10. 根据甲乙两文,说说孙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3 分) (三) 阅读老人与海片段,完成 11 13 题。( 10 分) 许多渔夫围着小船,观看绑在船边的东西,有一个卷起裤管站在水里,用钓索去量那鱼的残骸。 男孩没有走下去。8 / 91 他已经到船边看过了,还请了个渔夫替他看管小船。 “他怎么样啦?”有个渔夫喊道。 “在睡觉,”男孩大声说。他不在意被人看见他在哭。“别让人去打扰他。” “他从头到尾有十八英尺长,”那个在测量的渔夫喊道。 “我相信有这么长,”男孩说。 他走进露台酒吧,要了一罐咖啡。 男孩带着那罐热咖 啡回到老人的茅屋,在他身边坐下,等他醒过来。起初他好像就要醒了。但他又沉沉地睡去,男孩到马路对面去借些木柴来加热咖啡。 老人终于醒了。 “别坐起来,”男孩说,“把这个喝了。”他在玻璃杯里倒了9 / 91 些咖啡。 老人拿过杯子把它喝掉。 “他们把我打败了,马诺林,”他说,“他们真的把我打败了。” “他没有打败你。那条鱼没有。” “是的。确实没有。我是后来才被打败的。” 11. 选文中主要运用什么手法塑造男孩?从中可以看出男孩对老人怀有一种怎样的感情?( 3 分) 12桑地亚哥说自己被打败了。在你看来,他是成 功了还是失败了? 说说你的见解。( 4 分) 13. 一副光秃秃的鱼骨架引起了好多渔夫的观赏,甚至有人量起死鱼骨骼的长度。渔夫们的这些言行给了你哪些思考?( 3 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4 17 题。( 11 分) 10 / 91 我更愿意做我自己 周国平 卢梭说:“大自然塑造了我,然后把模子打碎了。”这话听起来自负,其实适用于每一个人。可惜的是,多数人忍受不了这个失去了模子的自己,于是又 用公共的模子把自己重新塑造一遍,结果彼此变得如此相似。 真正成为自己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世上有许多人,你可以说他是随便什么东西,例如是一种职业,一种身份,一个角色,唯独不是他自己。如果一个人总是按照别人的意见生活,没有自己的独立思考,总是为外在的事务忙碌,没有自己的内心生活,那么,说他不是他自己就一点儿也没有冤枉他。因为确确实实,从他的头脑到他的心灵,你在其中已经找不到丝毫真正 属于他自己的东西了,他只是别人的一个影子 和事务的一架机器罢了。 人生在世,不能没有朋友。在所有朋友中,不能缺了最 重要的一个,那就是自己。缺了这个朋友,一个人即使朋友遍11 / 91 天下,也只是表面的热闹而已,实际上他是很空虚的。 能否和自己做朋友,关键在于有没有一个更高的自我,这个自我以理性的态度关爱着那个在世上奋 斗的自我。理性的关爱,这正是友谊的特征。有的人不 爱自己,一味自怨,仿佛自己的仇人。有的人爱自己而没有理性,一味自恋,俨然自己的情人。在这两种场合,更高的自我都是缺席的。 这个更高的自我知道:自爱者才能爱人,给人以生命欢乐的人,必是自己充满着生命欢乐的人。一个不爱自己的人,既不会是一个可爱的人,也不可能真正爱别人。他带着对自己的怨恨到别人那里去,就算他是去行善的吧,他的怨恨仍会在他的每一件善行里显露出来,加人以损伤。而只爱自己的人也不会有真正的爱,只有骄横的占有。如果说爱是一门艺术,那么,恰如其分的自爱便是一种素质,唯有具备这种素质的人才能成为爱的艺术家。 和自己交朋友,还要做自己的一个冷眼旁观者和批评者,这是一种修养。它可以使我们保持某种清醒,避免落入自命不凡或者顾影自怜的可笑复可悲的境地。获得理解是人生的12 / 91 巨大欢乐。然而,一个孜孜以求理解、没有旁人的理解便痛不欲生的人却是个可怜虫,把自己的价值完全 寄托在他人的理解上面的人往往并无价值。成为真正的自己很难,但一旦找到了真正的自己。你也会乐此不疲。 (内容有删改) 14. 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 2 分) 15. 从文中内容看,怎样才能做真正的自己?( 4 分) 16. 结合上下文内容,说说第段加点的“更高的自我”一词的含义。( 2 分) 17. 简要概括第段的论述思路。( 3 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 18 22 题。( 19 分) 目 送 龙应台 13 / 91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14 / 91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 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 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 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5 / 91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 ,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16 / 91 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18第段在文章结构上有何作用?( 3 分) 19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第节划波浪线的句子。( 4 分)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20. 品读下面句子,说说其含义。( 3 分) 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21. 体会第段中划线句子蕴涵的丰富情感。( 3 分)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 22. 第段和第段内容完全重复,联系全文谈谈你对这两段话的理解,17 / 91 并揣摩作者这样安排的用意。( 6 分) 三、表达交流( 60 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生活处处有风景。一亩田园是陶渊明心中的风景,一蓑烟雨是苏东坡心中的风景,一抹远山是辛弃疾心中的风景。校园的春色满园是风景,老师的润物无声是风景,同学的春风送暖是风景,入学军训的别有一番滋味是风景,运动会的长风破浪是风景 正是生命中的那些微小的感动,让我们的人生有了意义。不要感伤于时光的匆匆流走,只要我们用心去生 活,学会品味感动,人生就会变得精彩。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请以“留存心中的风景”为题,写一篇文章。 要求:除诗歌外,文体自选。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校名、地名各人名。字数不少于 600 字。卷面整洁,书写工整。 第二篇 : 2016 届江苏省徐州市高三第 三次质量检测语文试卷 X 18 / 91 10 分) 陈涉太息曰:“嗟乎,。 (司马迁陈涉世家) _,春风不度玉门关。 (王之涣凉州词) 月黑雁飞高,。(塞下曲) _,红杏枝头春意闹。(宋祁木兰花) 玉勒雕鞍游冶处,。(欧阳修蝶恋花) 李白在塞下曲六首(其一)中描写紧张激烈的战斗场面的诗句是 _,。 陈涉世家一文中,陈涉认为起义根本原因是;他在发动起义时发出了这一反映人人 平等观念的呼声。 9 分) 晓战随金鼓,。 (李白塞下曲) 19 / 91 _,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_,正是河豚欲上时。 (苏轼 惠崇) ( 4)月黑雁飞高,。(卢纶塞下曲) ( 5)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 ,。 ( 6)桃花源记中描绘桃花林中草美花繁的语句是“ _,。” ( 7)且壮士不死即 已,死即举大名耳,!(司马迁陈涉世家) 8 分) 五岭逶迤腾细浪,。 _,恨别鸟惊心。 僵卧孤村不自哀,。 20 / 91 人生自古谁无死,。 耳朵里有不可捉摸的声响,极远的又是极近的,极洪大的又是极细切的,像春蚕在咀嚼桑叶,像野马在平原上奔驰,_,。不知什么时候又睡着了。 杜甫春望中,表达战乱中诗人思念离散亲人、盼望得到亲人音讯的千古名句是: _,。 1.( 17 分) 目 送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 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21 / 91 的位 置。华安背着一个彩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 A 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作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22 / 91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彷佛和另一个背影有 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23 / 91 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 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公尺。B 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 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小题 1】作者以“目送”为线索叙写了自己生命中哪两份难以割舍的目送?分别表达了自己怎样的情感?( 4 分) 【小题 2】第自然段作者描写目送孩子上学时的情景,有何作用?( 4 分) 【小题 3】按要求对 处划线句进行赏析( 4 分) 24 / 91 ( 1)从 A 句中任选一个你认为最有表现力的词语,进行简要品析。 ( 2)从表达效果的角度赏析 B 句。 【小题 4】“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请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谈谈这句话的含义。( 5 分) 后回答后面小题。( 14 分) 父亲 父亲是个淳朴的农民,一辈子和黄土交往,与黄牛为友,土里土气,汗腥味儿满身。 然而,我爱父亲。每次一进村,老远就看见他噙着烟锅蹲在门前。我对父亲的爱和敬意是无法说出来的,只能深深地叫一声“爸”。父亲的脸略露出一丝笑意,算是回答。他挪一挪位置就又蹲下来,目光凝视着远方,“吧哒、吧哒”着。 父亲把希望全倾注在我身上。每当他看见儿子背着书包,攥25 / 91 着课本回来 ,那满是皱纹的脸上便挂满了笑意。有一次,我一进屋,就见父亲正拿着我的作业在细细“鉴赏”,尽管他不认识一个字。 上了中学,两个哥哥接连娶了媳妇,家里的生活就更清苦了。父亲知道我要去城里念书,就 进城给我买了一套衣服,一进门就叫我来试。那粗糙的手拉过我的手,给我穿好衣服,扣好纽扣,拉顺了衣领 我的眼睛湿润了,知道这钱来之不易。望着父亲那憨厚的脸,我嘴唇抽动了半天,也没吐出一个字。 父亲似乎要笑,却又掏出烟锅“吧哒”了几下说:“穿上吧,娃。爸手头紧,衣服不大好,到城里别让人家笑话。要好好地学习呐 !” 父亲常来学校。一看见他打满补丁的衣服,我的心底就有一种说不出来的难过。父亲望着儿子,似乎要说许多话,最后仅仅说:“爸又来了。”他解开纽扣,从口袋深处摸出一个粗布缝的钱包,从里面翻出几张纸币递给我,然后便叫我快回教室去。 26 / 91 望着父亲那远去的背影,泪水又 粘湿了我的眼睛。我仿佛看见父亲吮喝着黄牛,吃力地在山岗上犁地;看见父亲汗如雨下地挥舞着镰刀,在割麦子;看见父亲蹲在门前,目光悠悠地凝视着远方 父亲越走越远,高大的背影却一直在我眼前。 放假后,我一进门,父亲就拿起我的奖状左看右看,喜滋滋地吸着烟锅。他小心地把它贴在墙的正中,便蹲在前面欣赏,即使烟锅里已经没有了火,还是一个劲地吸着。 父亲已经很久不再喝茶了。回家的时候,我特意称了一包荼叶,却惹他生了那么大的气。他叹息着冲我摆手,还不住地重复着:“瞎闹,这娃从城里耍坏了,不知道珍惜钱!”他把烟锅紧捏在手里,脸上蒙上了失望和悲伤的阴影。我吓坏了,连忙解释:“爸,这钱是您给我的,我没有舍得花,省了一点才 ”父亲忽然怔住了,嘴唇抽动了好几下,眼睛呆滞地盯着我。好一会儿,才一把抓住我的手,那树皮一样粗糙的手在不停地颤抖,一滴泪打在我的手上。他哭了。 父亲老了,由于过度的劳累和负担,他的脸上长满了胡子,背也明显地弯了,每次下地回来就咳嗽个不停。自从我上了初三,父亲便不让我回家。每次他来学校,一看见他那黑瘦27 / 91 的身体,我的心里就翻起一股巨浪,拍打着我的心。 当我坐在教室里的时候,也许父亲又在黄土坡上吆喝着他的黄牛耕地 了;也许他正挥舞着镰刀,在金灿灿的麦海里艰难地拼搏。我,要像勤劳的父亲一样攀登在书径上,来报答父亲的一片深情。 【小题 1】文中两次写父亲“蹲在门前,目光凝视着远方”,从这种目光中你看到什么?( 2 分) 【小题 2】父亲既然不认识一个字,为什么拿着“我”的作业细细鉴赏?( 3 分) 【小题 3】第四自然段父亲给我试衣服一处属什么描写?表现父亲怎样的心理?( 3 分) 【小题 4】找出文中对父亲语言描写的句子,这些话表达了父亲怎样的情感?( 3 分) 【小题 5】父亲是怎样一个人?( 3 分) 成 12( 12 分) 28 / 91 黄帝将见大隗乎具茨之山,适遇牧马童子,问涂焉,曰:“若知具茨之山乎?”曰:“然。”黄帝曰:“若知大隗之所存乎?” 曰:“然。”黄帝曰:“异哉小童!非徒知具茨之山,又知大隗之所存。请问为天下。小童辞。黄帝又问。小童曰:“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亦去其害马者而已矣。”黄帝再拜稽首,称天师而退。(选自庄子徐无鬼 【注释】大隗( w i)传说中的神名。具 茨:山名涂:同“途”,路。奚:何,什么。 【小题 1】解释加点字。( 4 分) (1)若知具茨之山乎若 ( ) (2)异哉小童异 ( ) 【小题 2】对画线句“夫为天下者,亦奚以异乎牧马者哉?”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 )( 3 分) A那些开辟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 B治理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C开辟天下的人,与牧马的人又有什么不同呢? D那些治理天下的人,又为何与牧马的人有不同呢?【小题 3】有一个成语是从本文中提炼出来的,请说出这一成语: _ 29 / 91 ( 2 分) 【 小 题 4 】 文 中 的 黄 帝 是 一 个 能 _ 、_的人( 3 分) 成后面问题。( 6 分) 幽居初夏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来谁共午瓯茶。 注 箨( ,就是笋。木笔,又名辛夷花。两者都是初夏常见之物。瓯 ( u):杯子。 【小题 1】结合“叹息”一词,探究尾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30 / 91 思想感情? (2 分 ) 【小题 2】试结合“草深” 、“鸣蛙”两个词语,赏析 “草深无处不鸣蛙”这句的妙处。( 4 分) 成后面问题。( 6 分) 归园田居 一(节选)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注:所谓“适俗韵”指的是逢迎世俗的那种品性。指笼31 / 91 中之鸟。下句中的“池鱼”指池塘之鱼。渊,深潭。 【小题 1】“带月荷锄归”一句历来为人所称赞。试发挥想像,用自己的话将这句诗所写的画面描绘出来。并简要说说这句诗好在哪里。( 3 分) 【小题 2】“但使愿无违”中的“愿”除了指“辛勤的劳动期盼好的收成”外,还包含着什么深层含义?请联系归园田居第一首中的具体句子简要分析。( 3 分) 长路上,气象万千。笔直开阔 时,你可饱览路旁郡一道道风景;蜿蜒回环时,你须走过途中那一个个拐角。拐角,也许是我们生命行进中的一道道坎,也许是我们生命成长中的一个个结点。正如台湾作家龙应台所言:“一件事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走过一个个拐角,犹如经历一次次修炼。修炼中我们获得生活的智慧,获得生命的升华。 请以“走过那一个拐角”为题作文。( 60 分) 要求:( 1)要有真情实感;( 2)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3)不少于 600 字;( 4)不得抄袭、套作;( 5)不32 / 91 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 第三篇 :高中阅读龙应台目送附答案 (2) 高中阅读龙应台目送附答案 (2) 文章来自: 文史类文本阅读( 25 分) 成 (1)-(4)题。( 25 分) 目送 作者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 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 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33 / 91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 ,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 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34 / 91 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35 / 91 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 (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目送”既是本文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 B.“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这句话表现了 21世纪的子女都很自私、冷漠,不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五个加点的“一”字,运用了反复的 手法,强调一种孤独感,一方面透露出作为母亲的我,再也无法分享儿子的世界所带来的失落与孤独;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儿子已长大成人,拥有自我的空间和独立的心灵世界。 D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将“我”送儿子上学的不舍与失落,和父亲送“我”去学校时的放手离开对比,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逝”与“别”的理性思考。 E作为华人世界极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的这篇散文华枝春满,悲喜交集,呈现出了作者一贯犀利逼人的文字风格。 ( 2)本文第和第段一字未改动地重复,对于文章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 分 ) ( 3)鉴赏句子“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6 分) ( 4)有评论将此书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跨三代36 / 91 共读的人生之书”,怎么理解这句话,试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文章来自: 文史类文本阅读( 25 分) 成 (1)-(4)题。( 25 分) 目送 作者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 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37 / 91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 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38 / 91 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 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 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 本文来自 (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39 / 91 是 (5 分 ) A.“目送”既是本文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 B.“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这句话表现了 21世纪的子女都很自私、冷漠,不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五个加点的“一”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一种孤独感,一方面透露出作为母亲的我,再也无法分享儿子的世界所带来的失落与孤独;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儿子已长大成人,拥有 自我的空间和独立的心灵世界。 龙应台 华安上小学第一天,我和他手牵着手,穿过好几条街,到维多利亚小学。九月初,家家户户院子里的苹果和梨树都缀满了拳头大小的果子,枝丫因为负重而沉沉下垂,越出了树篱,钩到过路行人的头发。 很多很多的孩子,在操场上等候上课的第一声铃响。小小的手,圈在爸爸的、妈妈的手心里,怯怯的眼神,打量着周遭。他们是幼儿园的毕业生,但是他们还不知道一个定律:一件事情的毕业,永远是另一件事情的开启。 铃声一响,顿时人影错杂,奔往不同方向,但是在那么多穿梭纷乱的人群里,我无比清楚地看着 自己孩子的背影 就好像在一百个婴儿同时哭声大作时,你仍旧能够准确听出自己那一个的位置。华安背着一个五颜六色的书包往前走,但是他不断地回头;好像穿越一条无边无际的时空长河,40 / 91 他的视线和我凝望的眼光隔空交会。 我看着他瘦小的背影消失在门里。 十六岁,他到美国做交换生一年。我送他到机场。告别时,照例拥抱,我的头只能贴到他的胸口,好像抱住了长颈鹿的脚。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他在长长的行列里,等候护照检验;我就站在外面,用眼睛跟着他的背影一寸一寸往前挪。终于轮到他,在海关窗口停留片刻,然后拿回 护照,闪入一扇门,倏忽不见。 我一直在等候,等候他消失前的回头一瞥。但是他没有,一次都没有。 现在他二十一岁,上的大学,正好是我教课的大学。但即使是同路,他也不愿搭我的车。即使同车,他戴上耳机 只有一个人能听的音乐,是一扇紧闭的门。有时他在对街等候公交车,我从高楼的窗口往下看:一个高高瘦瘦的青年,眼睛望向灰色的海;我只能想象,他的内在世界和我的一样波涛深邃,但是,我进不去。一会儿公交车来了,挡住了他的身影。车子开走,一条空荡荡的街,只立着一只邮筒。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 不过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我慢慢地、慢慢地意识到,我的落寞,仿佛和另一个背41 / 91 影有关。 博士学位读完之后,我回台湾教书。到大学报到第一天,父亲用他那辆运送饲料的廉价小货车长途送我。到了我才发觉,他没开到大学正门口,而是停在侧门的窄巷边。卸下行李之后,他爬回车内,准备回去,明明启动了引擎,却又摇下车窗,头伸出来说:“女儿,爸爸觉得很对不起你,这种车子实在不是送大学教授的车子。” 我看着他的小货车小心地倒车,然后“噗噗”驶出巷口,留下一团黑烟。直到车子转弯看不见了,我还站在那里,一口皮箱旁。 每个礼拜到医院去看他,是十几年后的时光了。推着他的轮椅散步,他的头低垂到胸口。有一次,发现排泄物淋满了他的裤腿,我蹲下来用自己的手帕帮他擦拭,裙子也沾上了粪便,但是我必须就这样赶回台北上班。护士接过他的轮椅,我拎起皮包,看着轮椅的背影,在自动玻璃门前稍停,然后没入门后。 我总是在暮色沉沉中奔向机场。 火葬场的炉门前,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前滑行。没有想到可以站得那么 近,距离炉门也不过五米。雨丝被风吹斜,飘进长廊内。我掠开雨湿了前额的头发,深深、深深地凝望,希望记得这最后一次的目送。 我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所谓父女母子一场,只不过42 / 91 意味着,你和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你站立在小路的这一端,看着他逐渐消失在小路转弯的地方,而且,他用背影默默告诉你:不必追。 (选自龙应台散文集目送 ) ( 1)下列对本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 (5 分 ) A.“目送”既是本文的标题,又是全文的线索。 B.“他很明显地在勉强忍受母亲的深情” 这句话表现了 21世纪的子女都很自私、冷漠,不懂得父母对他们的爱与关怀。 五个加点的“一”字,运用了反复的手法,强调一种孤独感,一方面透露出作为母亲的我,再也无法分享儿子的世界所带来的失落与孤独;另一方面也暗示了儿子已长大成人,拥有自我的空间和独立的心灵世界。 D这篇散文前后两部分将“我”送儿子上学的不舍与失落,和父亲送“我”去学校时的放手离开对比,巧妙地传达了作者对生命在成长过程中“逝”与“别”的理性思考。 E作为华人世界极有影响力的一支笔,龙应台的这篇散文华枝春满,悲喜交集,呈现出了作 者一贯犀利逼人的文字风格。 ( 2)本文第和第段一字未改动地重复,对于文章有何作用 ?请简要分析。 (6 分 ) ( 3)鉴赏句子“棺木是一只巨大而沉重的抽屉,缓缓往43 / 91 前滑行”的修辞手法及效果。( 6 分) ( 4)有评论将此书誉为“二十一世纪的背影,跨三代共读的人生之书”,怎么理解这句话,试以本文为例谈谈你的看法。( 8 分) 文章来自: 参考答案:整理 11、共 5 分。选 B、 E 皆无分(理解完全错误);选 ,选 。 作用:结构上( 4 分),第段有承上启下,点题的作用;而第段则起到了 首尾呼应、卒章显志、深化主旨的作用;重复地出现(运用反复的手法),强化主旨,强调作者对生命的独特感悟,以区别于一般意义上的亲情类文章。 内容上( 2 分),将三代人合成了生命的整体过程,“慢慢地、慢慢地了解到”“意味着”呈现了情感的递进和转化;强化了面对生离死别“不必追”,带着爱与释怀(放手)的思想态度。 每个要点各 2 分 比喻。 将父亲的棺木比喻成抽屉,表现了父亲的离世,将我与父亲的联系就此关闭、切断,永远地隔绝; “巨大而沉重”“往前滑行”则形象而直接的刻画出我最后一次目送时那深深的凝望和 内心深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