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国地下水除铁锰技术发展简史我国具有丰富的地下水资源,许多城镇和工矿企业都以地下水作为水源。但是,据不完全统计有十八个省、市的地下水中含有过量的铁和锰,不符合工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需求。因此,地下水除铁除锰在给水处理技术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数十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地下水除铁除锰进行卓有成效的研究,使得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得到解决,为给水处理事业做出了贡献。一、地下水除铁技术发展过程我国最早的地下水除铁系统始建于1936年,是日本人在黑龙江省的佳木斯市和齐齐哈尔市两地自来水厂几乎同时建造的,处理规模均为2000m3/d,其处理流程也基本相同。含铁地下水抽取后,由空压机加气,经气水混合器混合后进入压力式滤池。压力式滤池的上层设厚8001000mm的焦碳层,下层为600mm厚的石英砂层(佳木斯采用KmnO4处理处理过的石英砂)。使用的压力滤池构造较为复杂,而且佳木斯自来水厂的除铁滤池运行一段时间后尚需用KmnO4再生。50年代初期,我国采用的地下水除铁技术是从苏联及东欧引进的。当时采用的都是自然氧化除铁工艺,这种工艺的实质是根据地表水去除悬浮物的处理原理,首先将水中亚铁离子氧化,使之成为高铁絮状物,然后进行机械分离,其工艺流程一般由曝气、氧化反应沉淀和过滤三部分组成。曝气是使含铁地下水与空气充分接触,让空气中的氧溶入水中,同时大量散除地下水中的CO2以提高水的PH,加快亚铁离子的氧化速度。氧化反应沉淀是让水在反应沉淀池内停留相当长的时间,使水中的亚铁离子被溶解氧全部氧化的三价铁,并絮凝生成沉淀物。由于地下水中的亚铁离子的氧化反应一般比较缓慢,所以要求水在池中的停留时间较长,从而需要比较庞大的反应沉淀池容积。反应沉淀后,水中还残留着许多铁质悬浮物,需经石英砂滤池过滤。这种由曝气、反应沉淀、石英砂过滤三级处理构筑物组成的自然氧化法除铁工艺,其系统复杂,设备庞大,由于三价铁絮状物极易破碎,穿透滤层,所以这种工艺十分难以控制,出水经常不合格。1953年建设的规模为10000m3/d的佳木斯东水源工程采用这种工艺。曝气装置为三层矿渣接触曝气塔,每层矿渣厚为300mm,淋水密度为5m/h.m2,曝气塔总高度3m,曝气塔下层为反应沉淀 池反应时间为15min,沉淀120min,滤池滤速为6m/h。1954年从苏联引进的佳木斯造纸厂地下水水厂(规模为20000m3/d),1955年建设的广东湛江地下水水厂(规模为10000m3/d)甚至1964年投产的从波兰配套引进的黑龙江省铁力木材馏厂的水厂(规模为1000 m3/d)都采用了上述工艺。只是黑龙江省铁力木材干馏厂水厂由于规模小,采用的是压力滤池。1959年1960年以李圭白为首的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部分师生(虞维元和给水55级,56级学生)在齐齐哈尔铁路局给水段开展了天然锰砂除铁的实验研究工作,试验成功了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工艺。当时,主要对过滤除铁的各种参数的优化,曝气装置的曝气溶氧的效率的测定,锰矿成份的分析及滤料的优选等基础工作。后来随着实践的认识逐渐的形成天然锰砂除铁的理论:在地下水除铁过程中,天然锰砂滤料对亚铁离子具有强烈的催化作用,它能大大加快亚铁离子的氧化反应速度。将曝气后的含铁地下水经天然锰砂滤池过滤,水中的亚铁离子的氧化反应能迅速地在滤层中完成,并同时将铁质截留在滤层中得以除铁。所以,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不要求亚铁离子在过滤前进行氧化反应沉淀,这就使处理系统大为简化。由于天然锰砂能在水的PH不低于6.0的条件下顺利的除铁。因而,对我国大多数地下水而言,曝气的目的,只是向水中溶氧,而不需散除CO以提高PH值。这样,曝气装置也可大大简化。曝气后的含铁地下水,经天然锰砂滤池过滤除铁,从而完成除铁过程。在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系统中,水的总停留时间缩短为530min,大大地降低了除铁设备的投资。根据哈尔滨建工学院提出的原理和方法,1960年在解放军5704工厂采用天然锰砂压力式过滤除铁,将原水含铁浓度由911mg/L降0.10.3 mg/L。这是我国第一套按接触氧化法除铁原理设计投产的压力式除铁系统。1960年以这种工艺设计了齐齐哈尔市自来水公司规模为30000m3/d重力式地下水除铁水厂(1966年投产12000 m3/d),这套工艺为在重力式普通快滤池上设淋水装置,淋水曝气后的水直接进入滤池除铁。1964年佳木斯东水源(10000 m3/d)将石英砂滤料改为天然锰砂滤料,成为我国第一套正式进行的重力式天然锰砂除铁系统。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工程师郭维章等按照上述原理于1963年7月也开展了天然锰砂除铁和石英砂除铁的现场试验,并根据实验结果进行了水厂设计。1964年7月大庆油田投产的规模为60000 m3/d压力式天然锰砂除铁系统,是当时我国最大规模的地下水除铁系统。其设计滤速为20m/h,在原水含铁0.81.0mg/L条件下,出水含铁浓度达0.05mg/L以下,至1975年8月为止已建成大型除铁处理厂6座,总规模为320000 m3/d。1964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李圭白,虞维元提出了“锰砂除铁装置设计暂行指示(建议草案),1973年李圭白改写为“天然锰砂除铁设计原则”为在全国范围内推广天然锰砂除铁工艺设计提供了依据。在1960年1970年间天然锰砂接触氧化法除铁得到迅速地推广。至70年代初,国内地下水除铁工艺已普遍采用曝气棗天然锰砂过滤除铁流程。60年代中业至70年代初在大力推广天然锰砂接触氧化法除铁工艺的过程中,有三项成果颇有影响。其一是1968年佳木斯自来水公司工人马广生首次将水棗气射流泵用于地下水除铁的曝气工艺中,利用水棗气射流泵吸入空气并加于含铁地下水管道中代替空压机进行曝气,取得了成功。后来在压力式除铁系统中,用射流泵将空气加入深井泵的叶轮下,通过叶轮搅拌,使空气的氧气溶入水中,然后进入压力滤池过滤除铁。压力式除铁系统采用射流泵曝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射流泵类似一个管件,便于和滤池组成一体,从而形成了以滤池为主体的单级天然锰砂接触氧化法除铁工艺。1971年哈尔滨建筑工学院李圭白,金锥与佳木斯自来公司刘灿生,徐英光合作对水棗气射流泵的性能进行了研究,为水棗气射流泵在地下水除铁中的应用奠定了理论基础,1972年由黑龙江省建筑设计标准站出版了刘灿生编制的地下水除铁中水棗气射流泵的通用图集。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韩丁年,王恩长编制的地下水除铁压力滤池通用图。其二是1970年,佳木斯自来水公司试验成功用除铁水厂排出的铁泥焙烧制造氧化铁红和红土粉的生产工艺。其红木粉的制造工艺流程为:焙烧、研磨、风选、水选、烘干。在这方面投入力量的是佳木斯自来水公司王富伟,马广生和为提纯氧化铁红的纯度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汤洪霄进行了大量的实验工作,此项利废回收工艺曾被编进1975年版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其三是在天然锰砂接触氧化除铁的实验和生产运行过程中,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发现了铁质“活性滤膜”的催化除铁作用,用以解释地下水除铁过程中所产生的现象,并提出了在生产管理中有意识地“培养滤膜”,“保护滤膜”的方法。这对后来构成接触氧化法除铁的完整概念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1972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李圭白教授与刘灿生、丁仲、吴贵本研究铁细菌在地下水除铁中的作用,当时筛选出包括小嘉氐铁柄杆菌在内的若干菌属以氧化亚离子作为生存的能量,通过当时对铁细菌的菌的菌属种类,在各种水质情况下培养生长的情况以消毒、灭菌后的作用等多方面试验,认为铁细菌的作用在地下水除铁过程中有作用但构不成主要作用。1973年,湖北省轻工设计院研究所所长、工程师顾鼎言,徐廷章在湖北省随县首先采用表面叶轮曝气棗石英砂过滤的自然氧化法除铁系统。含铁地下水经表面叶轮曝气约15min,然后进入石英砂滤池过滤除铁,它属于两级处理构筑物组成的自然氧化除铁工艺。1974年经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毅轩工程师在湛江自来水公司首先设计采用在曝气一接触氧化法除铁滤池中应用石英砂,无烟煤双层滤料,并在1976年东山水厂的设计中大规模采用处理效果良好。1975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李圭白教授与大庆水电局合作,在大庆用高浓度含铁水过滤石英砂使之迅速形成造“锈砂”,试验成功了人造“锈砂”除铁。1977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李圭白教授出版了“地下水除铁”一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新组织吉林省给排水设计院陆宗华工程师,大庆油田设计研究院郭维章工程师,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汤洪霄教授,佳木斯自来水公司刘灿生工程师组织对该书进行技术研讨和审核。1989年重新修定增加由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刘超工程师编著的地下水除锰章节,再版更名为“地下水除铁除锰”。概括了多年来的研究成果及经验总结,这是我国第一部地下水除铁方面的专著。对进一步促进地下水除铁技术的推广起到了积极的作用。19761979年间,一些设计和科研单位对国内地下水除铁除锰情况进行调研,特别应该指出的是1973年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修订组负责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的徐仑芳工程师与吉林省给水排勘察设计院的一些技术人员进行的重点对东北地区和武汉、新乡等地的13个地下水除铁装置进行了调研;1972年和1976年中南给水排水设计院李家就等对中南地区的河南、湖南、湖北、广东、广西的三十多套地下除铁装置进行调研和测试,对于不同种类的曝气形式,不同的滤料,不同的工艺流程进行详细的考察,所提交的报告,成为地下水除铁工作者有影响的参考资料。19801981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刘灿生、李圭白教授以马山锰砂、辽宁锰砂、无烟煤、石英砂、河砂等滤料进行对比试验为基础,对接触氧化法除铁滤料的选择、铁质“活性滤膜”的结构组成、特性、形成过程及附着机理进行了研究。试验中发现新滤料对水中亚铁离子有吸附作用,吸附容量因滤料种类而异但吸附于新滤料表面的铁质氧化后并不具有催化性能。新滤料的吸附容量(例如锰砂),使过滤初期除铁水质较好。对亚铁离子氧化起催化作用的是除铁过程中在滤料表面上自然形成的铁质活性滤膜,其形成速度一般与滤料种类无关。通过差热分析及热失重分析得到铁质活生滤膜的化学组成为Fe(OH)3,.2H2O。铁质活性滤膜接触氧化除铁是自动催化反应过程。除铁过程中截留在滤层中铁质愈多,滤层的接触催化能力愈大。新滤料的“成熟”过程就是铁质活性滤膜在滤料表面逐步积累的过程。对成熟滤料而言,不同品种的滤料作为铁质活性滤膜的载体,其作用是没有区别的。实验研究表明,新鲜的铁质活性滤膜的催化活性最强,但随时间滤漠逐渐脱水老化,其催化活性也相应减弱,铁质活性滤膜的催化作用只有在连续的过程中才能实研究成果中除了对除铁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同时对高速过滤除铁,接触氧化法过滤除铁的铁质转移的数学模式。哈尔滨自来水公司总工李继震工程师也曾对除铁过程的模式进行推导和研究。根据这些原理,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与佳木斯自来水公司于1981年合作完成了煤砂双层滤料地下水除铁滤池的生产性试验研究。1984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刘灿生、马军教授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毅轩工程师和湛江自来水公司蔡同辛工程师,以及后来介入的广东省开平自来水公司陈牧民工程师合作,对接触氧化法除铁滤料“成熟”影响因素进行了试验研究。发现原水含铁浓度、可溶性sio2,碱度对滤料成熟的影响不大,但水中的PH,SO42-却有较吕影响。并且研究了滤料的成熟过程,提出了在除铁过程中,曝气后的待滤水中形成所谓铁质“核”,这“核”附着于滤料表面上进一步发展是滤膜形成的要素的假设。并指出滤料的成熟是由:“成核”,“核分布”,“核成长”三个因素所制约。均料滤料及在反冲洗过程中能使滤料在滤层中上、下换位的条件,都能加速滤料的成熟。1980年,湖北省轻工设计院徐廷章工程师在对全国地下水除铁调查时,与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黄毅轩工程师、湛江自来水公司蔡同辛工程师首次在国内少数地区(诸如湛江、璋州、南宁等地)发现水中硅酸对自然氧化法除铁明显影响的实例。溶解性硅酸能导致三价铁穿透滤层而使除铁效果恶化,并且找到了控制亚铁离子氧化为三价铁的比例以保证除铁效果的方法。硅酸影响地下水除铁问题提出后,引起了地下水除铁学术界的热烈讨论和研究,使得地下水除铁理论的研究更深一步。通过实验和理论分析,得到水中溶解性sio2能吸附于三价铁胶体表面,使等电点向酸性方向移动,并使最佳凝聚范围变窄,使胶体凝聚困难,导致三价铁胶体穿透滤层。所以溶解性sio2是否影响自然氧化除铁,除应考虑溶解性sio2的含量外,还应综合考虑其他影响三价铁胶体最佳聚范围的水质因素:碱度、离子浓度等。到了硅酸只是对自然氧化法除铁有影响,对接触氧化法除铁却没有影响的共识。在此期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王志石,(后任清华大学、澳门大学教授)对亚铁氧化的理论和规律进行详尽的研究,取得了比较深刻的认识。特别在讨论SiO2对三价铁形态影响的讨论过程中,这些研究工作构成丰富多彩的除铁成果。近几年来,湛江自来水公司蔡同辛,黄宇萍工程师针对湛江地下水地溶解性sio2含最高的水质用自然氧化法不易除铁的特点,采用投加铝盐混凝的方法进行试验研究。实验得到对于含溶解性sio2高的地下水,当Fe2+氧化率过高时,投加少量的铝盐可以明显的改善除铁效果,对一个建成的处理构筑物而言可以按比控制Fe2+氧化率简便易行。而且可以避免因降低PH而带来的水质稳定。在国内首次发现溶解性sio2对自然氧化法除铁的影响之后,还引起了对传统的含铁地下水水质的分类的讨论。1980年1986年期间,国内各地纷纷对充氧回灌地层除铁除锰技术进行了大量的实验研究工作。参加这项研究工作的有: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大庆水电局,黑龙江省林业勘察设计院,吉林伊通自来水公司,盘石自来水公司,哈尔滨市自来公司,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沈阳自来水公司的李圭白,刘超,陶子顺,高书怀,赵海,桂开金,朱启光,袁委华,柏蔚华等同志,对充氧回灌的形式、组成、抽灌比、地层成熟期、地层堵塞的可能性、回灌水质以及曝气充氧方法和气水分离措施等都有进行了详细的生产性试验研究,武汉工业大学陈忠正还进行了H2O2回灌地层除铁的试验研究,同时沈阳建筑工程学院董辅祥教授,沈阳自来水公司总工林生对地层除铁进行了技术经济分析的研究工作。这是一项十分有意义的地下水除铁、除锰新技术,但是,由于实验研究工作需采用生产的形式才能实现,因而给研究工作带来不少的困难。当时,地层除铁技术已在齐齐哈尔、黑龙江省三江平原等地区推广应用。19771985年年间,湖南大学袁世荃教授在湖南省的汉寿、沅江、华容、南县、常德、岳阳等地采用曝气架、反应池与滤池相结合的一体化形式,处理地下水中的铁质,取得了成功,做得很好的是南县自来水公司经理段南生同志,为在湖南推广这种除铁形式起到积极作用。这种自然氧化法除铁形式对于气候温暖的江南地区的地下水除铁很适用,而且对于散除CO2,提高水中的PH值,增强水的稳定性,减轻对输水管线的腐蚀,避免管道内铁质的二次污染很有作用。八十年代以来,国内兴办起一批给水设备厂,应用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等单位技术,已生产出多种型式地下水除铁定型设备,为中、小型地下水除铁技术的迅速推广提供了条件。八十年代中期,中南建筑设计院设计出一种新的中小型接触氧化除铁除锰定型设备,并在中南地区推广,取得良好效果。据不完统计,已成为地下水除铁技术发展的一个重要方面。二、地下水除锰技术发展过程地下水除锰比除铁困难得多。以往,我国在地下水除锰方面没有经验也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大多数水厂在地下除铁的过程中一般几乎没有除锰效果也没有进行除锰的考虑。所以在1975年编制的“室外给水设计规范”中没有设地下水除锰的章节。1958年哈尔滨伟建机械厂根据哈尔滨工业大学提出的处理工艺建成一座地下水除铁除锰水厂,采用曝气架曝气,反应沉淀,石英砂过滤三级处理流程,投产后运行效果良好。这个水厂的原水中含铁1.32mg/l,含锰1.26 mg/l,原水中PH为7.07.1。滤池经长期运行后,石英砂颜色变黑,不仅除铁效果良好并且水中的锰也被去除。这是我国最早具有除锰效果的水厂。1973年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李圭白教授与航空工业部第四设计院范茂功,刘育超工程师合作,对伟建机械厂的除铁锰水厂的除锰原理及工艺进行了试验研究。指出具有除锰作用的“黑砂”是被一层具有自催化作用的锰质化合物所包裹。“黑砂”可以在除锰过程中自然形成,但形成的时间较长,最长需达4个月。而且对水的PH要求较高,在该水质条件下只有当PH7.5时,才能除锰。1975年广西壮族自治区建委综合设计院工程师黄振鑫在南宁市几个水厂,利用广西的几种天然锰砂进行了地下水除锰的试验研究工作,发现有四种优质天然锰砂(如马山锰砂)具有良好的除锰效果。1978年,给水排水东北设计院工程师刘超,高书怀在吉林省海龙的地下水除铁除锰实验中发现水中的铁对接触氧化法除锰有干扰,提出了先除铁,后除锰的两级过滤处理工艺,即含铁含锰地下水曝气后地下水曝报导后,先经第一级滤池除铁,再经充分曝气进第二级滤池除锰。1978年,工程建设全国通用设计标准规范管理委员全下达重点科研项目“地下水除锰技术”,该课题由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李圭白教授负责主持,中国给水排水东北设计院工程师刘超及航空工业部第四规划设计院工程师范茂功参加,自1978年秋至1982春,历时三年半。在此期间,课题组综合分析了国内外大量地下水除锰资料;对我国东北地区、两广、长江中下游的十余套地下水除锰装置进行了比较全面和系统的调研测试;结合若干专题,在哈尔滨、海龙、九台、新民等地又进行了大规模的模型试验和生产性试验研究;在全面总结科研成果和生产实践基础上,完整、系统地提出了地下水曝气接触氧化除锰工艺,以及不同水质条件下的除锰流程。这项成果于1982年被编成专辑“地下水除锰技术”出版。上述工作使我国地下水除锰技术基本上达到了“过关”的水平,为在我国大量兴建地下水除锰水厂奠定了基础。1986年,国家标准“室外给水设计规范”增补了“地下水除锰”的条文。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设计的沈阳石佛寺水厂(规模为200000m3/d)于1986年建成投产,1990年处理水量为180000 m3/d,地下水含铁浓度为5?/FONT10mg/l,含锰浓度为0.20.4 mg/l,PH=6.87.0。原水经跌水曝气除铁滤池水泵提升(表面曝气)除锰滤池除铁锰水。除铁滤池和除锰滤池皆用马山锰砂作滤料,处理后的水质达到国家饮用水水质标准。这是国内目前最大的地下水除铁除锰水厂。在运行过程中发现除锰滤池前的表面曝气停止运行。仍然获得了良好的除锰水。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设计的佳木斯七水源(规模为80000 m3/d)于1988年部分建成投产,地下水含铁浓度为15 mg/l,含锰浓度为3 mg/l,PH=6.46.6,原水经跌水曝气除铁滤池(水泵提升)(机械通风曝气塔)除锰滤池除铁除锰水。其除铁滤池用无烟煤作滤料,处理效果良好。从19831990年间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工程师刘德明,徐爱军,李维,刘庆春先给在吉林省东丰啤酒厂、辽河油田沈阳采油厂、盘锦采油厂、沈阳李官堡水厂开展了地下水除铁除锰的研究工作。特别是1988年,在鞍山大赵台进行地下水除铁除锰试验中,提出了地下水中锰的去除是滤池中客观存在的生物、化学和物理等综合作用的观点。并且采用扫描电镜,X射线结构,X射线萤光,红外光谱、能谱及元素分析仪,分析了滤料表面形成除锰滤膜棗“黑粉”的成份和结构。“黑粉”成份为高价铁锰的混合氧化物,是一种待定的复合物,可用Mnx、Fey、OzXH2O表达。并且提出了铁细菌的生化作用是地下水除锰滤膜形成的滤料表面逐渐诱发成晶核,随着晶核的发育,形成了有除锰能力的活性滤膜的底质。三、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经验交流会议及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的成立1975年7月,东北地区建筑标准设计协作组给水排水专业组在黑龙江省佳木斯市召开了“东北地区地下水除铁技术座谈会”。这实际是我国和经一次地下水除铁技术研讨会,当时介绍技术报告的有李圭白、马广生、范茂功、刘灿生等人,会议代表来自黑龙江、吉林、辽宁、广东、北京、湖北、河南、四川等省会议代表近百人,全国给水排水技术交流网负责人王扬祖,王真杰同志也都来支持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总结了十几年来我国地下水除铁的技术成果和经验,探讨了含铁地下水铁质形态的判别,地下水除铁原理、方法、工艺流程,曝气方式及滤池的构造形式等。初步解决了地下水除铁技术、设计、运转管理无认识,无从下手的状态。对于推广地下水除铁技术,加深对地下水除铁原理的认识,活跃学术气氛,以及为后来形成一支地下水除铁除锰这术研究基本稳定的队伍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会议上交流了大量的论文和资料,并于会后由陆宗华、郭维章、李圭白、刘灿生负责编辑出版了“东北地区地下水除铁技座谈会资料选编”。共收集论文30篇。这次会议由佳木斯自来水公司接待,筹备会议人员有陆宗华、郭维章、李圭白、韩丁年、王恩长、赵善一、刘灿生等。1978年12月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湖北轻工设计院在广东省广州市召集召开了部份省市的地下水除铁技术交流会议,会议期间除了交流了有关经验而外,还参观了由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的黄浦船厂的地下水除铁水厂,该厂采用自然氧化法,将原水含铁35mg/l去除,这是当时我国所遇到的成功处理含铁浓度最高的水厂。筹备这次会议的人员主要有:黄毅轩、顾鼎言等。1979年3月由中南给水排水设计院主持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了中南地区地下水除铁经验交流会,这次会议除了中南各省代表外,上海、北京、黑龙江、浙江、吉林、福建、四川、海南等代表也出席了会议。在这次会议上湖北省轻工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院、湛江自来水公司提出了受可溶性,大家对地下水除铁机理,石英砂、天然锰砂作为铁质“活性滤膜”载体的等同性进行了热烈的讨论对广西综合设计院黄振鑫工程师进行的用马山锰砂进行的地下水除锰试验亦进行了讨论,这次会议的内容引起了地下水除铁界各方面人士的普遍关注,这场讨论也对接触氧化法除铁概念的完整形成及地下水除锰研究的开展起到促进作用。会上组织代表参观了湛江的几个除铁水厂,会后广西综合设计院黄振鑫,曲申酉工程师组织与会代表去参观考察广西南宁的几个采用马山锰砂除铁除锰的水厂。湛江会议不仅交流了诸多学术观点和经验,推动了我国地下水除铁事业的发展,而且初步形成了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科技工作的队伍。会议的筹备人员为“蔡同辛、单均尧、黄毅轩、刘安仁、王扬祖、徐仑芳等同志。这次会议的接待工作由湛江自来水公司负责。1986年4月下旬在广东省湛江市召开了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成立大会暨第一次年会。代表来自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共七十多人。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钟淳昌总工程师代表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给水排水学会对研究会的成立表示祝贺。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是适应当时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活动日益活跃,研究人员相对固定的前提下应大家愿望成立的。自1975年在佳木斯召开东北地区地下水除铁技术座谈会以交流会,19801981年在上海、佳木斯、长春等地召开地下水除铁、除锰七个专题科研成果鉴定会以及19821985处间分别在吉林伊通、哈尔滨和长春召开的地层除铁的数项成果鉴定会,以及在中南及其他地区进行地下水除铁调查的基础上,1985年11月由李圭白、刘灿生、黄毅轩、李维震、刘超、刘育超同志动议,在长春成立了由哈尔滨建工学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航空部第四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湛江市自来水公司等单位组成的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技术研究会筹备组,在各有关单位大力协助下经充分准备,会议于1986年4月顺利召开。学术研究会协商选举了第一届理事会。由25人组成:顾 问:魏建中、钟淳昌、钱崇湛、许保玖、吴正淮理事长:李圭白副理事长:刘超、范茂功、单均尧、徐仑芳秘书长:刘灿生 副秘书长:黄毅轩理 事:丁仲、王碧玲、刘超、刘灿生、刘育超、刘德明、曲申酉、关怀民、李圭白、李家就、李继震、单均尧、陈益、陈忠正、陈辅君、费莹如、范茂功、赵海、张爱惠、徐仑芳、徐廷章、袁世荃、黄毅轩、董辅祥、蔡同辛。在这次会议上主要交流了自“铁质活性滤膜”接触氧化除铁工艺提出以来使用的滤料由天然锰砂扩展到石英砂和无烟煤的试验和生产经验,以及对滤料成熟影响因素的探求,地层除铁及地下水除锰技术。这次会议由湛江自来水公司接待,参加筹备会次会议的有李圭白、单均尧、刘灿生、黄毅轩、蔡同辛、徐仑芳、刘超、刘育超、李继震、丁仲、黄宇萍同志。在会上讨论了刘灿生秘书长关于第二次年会的筹备情况,决定于1987年10月在湖南南县召开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第二次年会。会后曾组织常务理事李圭白、黄毅轩、刘灿生、李维震、刘育超、刘超召开常务理事会,常务理事会的接待工作由广东省台山、开平、阳江自来水公司负责。1987年10月在湖南南县召开了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第二次年会,这次年会总结了研究会成立以来的工作并交流了论文及技术资料22篇。就国内外地下水除铁除锰技术经验的新发展进行了交流和热烈的讨论。会上表彰了对我国地下水除铁除锰科技发展中做出卓越贡献的十个单位:哈尔滨建筑工程学院、中国市政工程东北设计院、航空部第四设计院、佳木斯自来水公司、上海市政工程设计院、中国市政工程中南设计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湛江自来水公司、湖南大学、湖南省南县自来水公司。代表们在会议期间参观了湖南南县自来水公司,华容自来水公司的地下水除铁水厂。会议由湖南南县自来水公司接待会,参加筹备工作的人员为:袁世荃、段南生、李圭白、刘灿生、黄毅轩、刘育超等同志。1989年7月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第四次理事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中国航空工业设计研究院召开,出席会议的有李圭白、刘超、范懋功、刘灿生、黄毅轩、袁世荃、陈辅君、陈忠正、曲申酉、刘育超等同志。会议传达了学术研究会参加全国给水委员会年会的情况并对本学术研究会第三次年会筹备工作进行了安排。1990年7月,在佳木斯召开了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第三次年会及暨换届会议。本次会议的议程为:1、第一届理事会工作报告;2、进行学术交流并评选优论文;3、进行二项有关除铁除锰技术鉴定;4、选举第二届理事会。会议决定出版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论文选集。会议选举了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理事会由33位同志组成: 理事长:李圭白副理事长:刘超、林生、袁世荃、丁仲秘书长:刘灿生 副秘书长:黄毅轩顾 问:魏建中、钟淳昌、吴正淮、范懋功、钱崇湛 增补了王震亭、孙永海、宋宪谋、陈牧民、林生、张序三、柏蔚华、段南生、胡成琳、智修德同志为理事。设常务理事9人:丁仲、刘超、刘灿生、刘育超、李圭白、林生、袁世荃、黄毅轩、单均尧。会议由佳木斯自来水公司负责接待,第三次年会筹备会议人员为:丁仲、徐英光、孙永海、李圭白、刘超、黄毅轩、吴贵本1991年11月,全国地下水除铁除锰学术研究会常务理事会在广东省开平召开,会期三天。出席会议的有李圭白、刘灿生、黄毅轩、刘育超、单均尧、费莹如、陈辅君、陈牧民、吴贵本等理事及常务理事。在这次会议上通报了给水委员会新参加本研究会的委员有刘家义和李昌群。会议建议增补费莹如、曲申酉为常务理事,讨论了第四次年会的筹备等有关事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6年高考英语复习新题速递之应用文阅读理解(2025年7月)
- 知识题库-化工仪表知识考试题目及答案
- 技术大潮下的研发面试挑战:面试题库
- 细胞营销计划执行方案
- 胃癌术后病人护理查房
- 2019届高三人教版语文一轮复习课件:第三专题三第二节准确理解情境正确书写关键字
- 神经外科进修三个月汇报
- 系统解剖学消化系统详解
- 现代医院管理的创新思维
- 团建活动照片策划与呈现
- 中医艾灸养生护理
- 2025届湖南省长沙市一中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工程施工重点、难点分析及保证措施
- 2024城市电缆线路岩土工程勘察规范
- 变电站巡检维护服务方案
- 华为质量回溯(根因分析与纠正预防措施)模板
- 2023版评审准则和CNAS对照表
- CATIA CAA 二次开发详细教程(11) 程序的发布
- 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方案)讲解演示模板ppt课件-图文
- 高空作业安全刷漆施工方案
- 医疗康养项目运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