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漫谈针刺意外,温木生,2019,-,1,晕 针,晕针是在针刺过程中病人发生的晕厥现象,是一种血管抑制性晕厥(或称血管减压性晕厥),属于反射性晕厥的范畴。大多发生于针灸过程中,但也有少数病人在取针后数分钟甚至更长时间始出现症状。被称为延迟晕针。 晕针得效,2019,-,2,原因,1 体质原因。病人体质虚弱,饥饿,劳累过度者易发生晕针。过敏体质、血管神经机能不稳定者也易发生晕针。 2 主要是心理原因。病人恐惧、畏痛、心情紧张,特别是初次针灸者,更易发生。 3 病理原因。大汗、大泻、大出血之后,平素有植物神经功能紊乱者,特别是有直立性低血压史或神经官能症史者多易发生晕针。 3刺激原因:医者在针刺时手法过重,刺激过强,可致晕针。 4 根本是体位原因 。以立位及正坐位发生晕针者多见,环境和气候因素。如空气闷热或寒冷等,也可促使晕针,卧位者 以上原因通过迷走神经反射,引起血管床(尤其是周围肌肉的)扩张,外周血管阻力降低,回心血量减少,因而心脏的输出量减低,血压下降,导致暂时性、广泛性的脑血流量减少,而发为晕厥。,2019,-,3,表现,1 先兆期。头部出现不适感,精神疲倦、头晕目眩,上腹部或全身不适,视力模糊,耳鸣,心悸,恶心,面色苍白,出冷汗,打呵欠等。这一时期十分短暂,有些患者可无先兆期。 2 发作期。轻者头晕胸闷,恶心欲呕,肢体发软发凉,或伴瞬间意识丧失。重者突然意识丧失,昏扑在地,唇甲青紫,大汗淋漓,面色灰白,双眼上翻,二便失禁。血压迅速下降,脉搏变缓而沉细。少数可伴惊厥发作。 3 恢复期。经及时处理恢复后,患者可有显著疲乏,面色苍白,嗜唾及汗出。轻症则仅有轻度不适。轻症者可仅出现先兆期即直接进入后期,而无发作期。,2019,-,4,处理,在针灸过程中,一旦病人有先兆晕针症状,应立即处理。针灸拔罐后,令患者在诊室休息510分钟后始可离开,以防延迟晕针。 1、轻度晕针。应立即停止施术,迅速拔去针具,将患者扶至空气流通处躺下。注意保暖,抬高双腿,头部放低(不用枕头),静卧片刻,一般即可消失。如患者仍感不适,给予温热开水或热茶饮服。 2、重度晕针。立即去针后平卧,如情况紧急,可令其直接卧于地板上。用毫针针刺人中、内关、合谷、足三里等穴,也可用艾条点燃后在百会上作雀啄式温灸,直至知觉恢复,症状消退。严重者加灸关元、气海。如必要时,可配合施行人工呼吸,心脏按摩,注射强心剂及针刺水沟、涌泉等措施。,2019,-,5,预防,(一) 心理预防。如初次接受针刺治疗或精神过度紧张,恐惧,或针刺时有哭笑、惊叫、战抖、躲避、肌肉痉挛,伴有瞳孔、血压、呼吸、心跳、皮温、面色、出汗等植物神经系统和内分泌功能改变者。均可作预先心理预防,以避免出现晕针等不良反应。共分三法: 1 语言诱导:进针前,先耐心给患者讲解针刺的具体方法,说明可能出现的针刺的感觉、程度和传导途径,以取得患者的信任和配合。应先做好解释,消除对针刺的顾虑, 2、松弛训练:对好静、压抑、注意力易于集中、性格内向的患者,令其凝视某物体,待其完全进入自我冥想(入静)状态后,始行进针。 3、转移注意力:对急躁、好动、注意力涣散、性格外向的患者,可与患者进行语言交流,向其提出一些小问题,利用其视、听觉功能和思维活动等,转移其注意力,促进局部组织放松。 (二) 生理预防 若饥饿、疲劳、大渴时,应令进食、休息、饮水后再予针刺,针前宜适当进食;过度疲劳者,应令其休息至体力基本恢复。 (三) 医疗预防。针刺前患者应选择舒适持久的体位,最好采用卧位。对初针者应简化穴位,减轻刺激量。留针期间要精神专一,随时注意观察病人的神色,询问病人的感觉,一旦有不适等晕针先兆,可及早采取处理措施,防患于未然。,2019,-,6,出 血,针刺出血是指因针刺等引起皮下或内部组织出血的一种针刺意外。,2019,-,7,原 因,1 穴位原因:针刺穴区深部或附近有主要血管通过的穴位,都有有可能发生误伤出血。 2 针具原因:选择针具过粗或过于锐利,针尖弯曲带钩,易刺破血管, 3 操作原因:多因针刺过深,提插幅度过大,或因取穴不准,导致误伤血管。 4 病理原因:一为血管本身有病变,如动脉硬化后,动脉壁的弹力层与肌层破坏,使管壁变薄,易被损伤破裂。二为某些出血性疾病,在针刺过程中常出血不止。,2019,-,8,表现,因针刺损伤的程度、血管的类型及其所处的部位不同,临床症状各不相同。 1 损伤的血管表浅,出针后,针刺部位可出现肿胀疼痛,皮肤呈现青紫色。 2 损伤的血管位于较薄肌层,可出现局部肿块。刺破动脉等到主要血管,鲜血可自针孔流出或呈喷射之状。 3 损伤的血管位于肌肉深层,可出现局部肿胀。 4 胸腹部血管损伤,破裂后血液流入胸腹腔,引起内出血症状。胸内出血会形成血胸,腹腔内积血,表现为腹部剧烈疼痛、压痛、腹肌强直等急性腹膜炎症状。失血过多者会呈头晕眼花,口渴烦燥,汗出心悸,面色苍白,呼吸困难,血压降低甚至休克。,2019,-,9,处理,1 浅部出血:可用消毒棉球强力按压数分钟,一般即可止住。局部出现明显的面积较大的瘀肿时,可先冷敷,待血止住后,转用湿热敷,以促进消散吸收。 2 深部出血:较重要血管出血或损伤的裂口较大,用一般止血方法不奏效时,可转外科行手术结扎或修补。如腹腔内出血,引起急腹症,则应采取中西医结合治疗,必要时进行手术。当失血过多,出现休克症状时,先行抗休克(如补充血容量)治疗。,2019,-,10,预防,1 对有血管病变者,应尽量少选用可能伤及主要血管的穴位。 2 针前仔细检查针具,避开血管针刺,出针时立即用消毒干棉球揉按压迫针孔。 3 三棱针仅用于浅部肌表的散刺或丛刺,禁止作单针深刺。其它长或粗的针具(如粗针、芒针等),也应慎用,使用毫针刺,送针要慢。 4 应熟悉穴位局部解剖,在有较大血管分布区城,更须细心体会手感,如针尖遇到有坚韧光滑的阻力感,或病人主诉疼痛,应退针更换方向再进针。 5 针刺前,如有条件,或对有出血性倾向的患者应尽可能检测出、凝血时间。对有严重的凝血机能障碍等的出血性疾病患者,不能使用针刺方法。,2019,-,11,滞针,滞针,是指毫针刺入后,捻转提插时,手感涩滞沉重,退针发生困难。,2019,-,12,原因,1 进针原因。进针时用力过猛,使患者肌肉紧张,导致肌纤维缠绕针身。 2 行针原因。行针刺激过大,捻转提插幅度不匀或向单一方向捻转,使肌纤维缠绕针身。 3 患者原因。患者精神紧张致肌肉痉挛,使肌纤维缠绕针身。,2019,-,13,表现,针在穴位内,运针时捻转不动,提插、出针均感困难。若勉强捻转、提插时,则患者感到疼痛。 严重者出针时不拔针,,2019,-,14,处理,1 发生滞针后,如为患者紧张所致的,可适当延长留针时间,并作安慰解释。 2 在所针穴区旁指压,也可再下一针,分散患者注意力,再拔出针。 3 因捻转幅度或方向不当所致的可采用左右轻捻,或反向捻转退针。,2019,-,15,预防,进针前应选择好较为舒适的体位,多给患者作解释,并用轻松愉快的语言与病人作交流,避免患者紧张。进针前可在穴区先加按压后,再进针。 进针时不可用力太猛,快速破皮后,慢慢送针至得气,避免因强刺激使患者肌肉出现紧张。手法捻针时,用力要均匀,刺激强度不能太大,捻针时不可朝同一方向捻转。,2019,-,16,弯针,弯针是指进针时或将针刺入腧穴后,针身在体内形成弯曲,称为弯针。,2019,-,17,原因,1 手法原因。医生进针手法不熟练,或进针时用力的纵轴在针身与皮肤间形成角度;或进针时用力过猛、过速,以致针尖碰到坚硬组织器官,出现弯针。 2 体位原因。进针后或留针期间患者体位突然变动,由于肌肉牵拉使针身产生弯曲。 3 外力原因。病人在针刺或留针时,因针柄受到某种外力压迫、碰击等,从而造成弯针。 4、紧张原因。进针时肌肉痉挛,针后放松。,2019,-,18,现象,进针时针柄改变了进针时刺入的方向和角度、使提插,捻转和出针均感困难,患者感到针处疼痛。,2019,-,19,处理,出现弯针后,就不能再行提插、捻转等手法,应慢慢将针起出。针身弯曲较小者,可顺其弯曲角度缓缓退出;弯曲较大者,嘱患者尽量放松肌肉,轻轻摇动针体,顺着弯曲的方向退出;如弯曲部位不止一处,可根据针柄扭转倾斜的方向,按上法分段逐渐退出。因患者体位改变所致者,应嘱患者慢慢恢复原来体位,使局部肌肉放松后,再慢慢退针。注意,不论上述何种情况,均不可狠拉猛抽,以免发生折针事故。,2019,-,20,预防,医者进针手法要熟练,指力要均匀,并要避免进针过速、过猛。选择适当体位,在留针过程中,嘱患者不要随意更动体位,注意保护针刺部位,针柄不得受外物碰撞和压迫。,2019,-,21,折 针,折针也称断针,是指针刺时针身折断,残端留于患者腧穴内的一种意外事故。,2019,-,22,原因,1 医者原因 操作不熟练,动作粗暴。深刺致使肌肉剧烈收缩;或为了寻求满意的得气感,手法过猛,捻转角度过大,频率过快等均易造成断针。特别是穴位注射时,操作不当可能导致针头与针体连接处折断。 2 患者原因 初次接受针刺,紧张恐惧;或因得气感过强及疼痛,均可导致反射性肌痉挛,肌肉剧烈收缩;或在留针过程中,因剧咳、打喷嚏等,或体位突然大幅度变动等,均可引起折针。 3 针具原因 就针具而言,折针常发生于针体与针柄连接处,有认为离针尖35mm处,亦易折断。通电时,毫针腐蚀的部位,以针体与皮肤接触处多见,也可在针体数处出现蚀点。医用埋线针。 4、部位原因 就机体而言,凡在腹、胸、腰、背、四肢等和关节等部位,特别是在活动程度较大的部位容易断针,2019,-,23,表现,非重要脏器或关节部位折针,一般多不产生严重后果。折针之后,断针局部可有压痛,并逐渐减轻。有时折针处有重压感,活动时偶可出现疼痛,但往往无运动障碍;关节内折针。不论在大小关节内折针,都会呈现严重的运动障碍和疼痛,如肋间关节折针,多可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脊柱关节折针,长时间活动后有剧烈的疼痛及运动障碍。 另外,如断针涉及周围神经,局部疼痛,其未梢处麻木,感觉减退,如针断入血管,则可能随血液流动,自动脉血管进入较小血管,出现疼痛或有栓塞的危险。 活动度较大的部位断针的移动幅度较大;活动度较小的部位移动的幅度较小有时相对静止。质地较硬,针体较粗的断端易于运动,而柔软弯曲之针不易移动,断针位于机体内相对静止的部位,可发生感染,或被结缔纤维组织所包裹,长期留于体内。,2019,-,24,处理,发生折针后,医者应冷静沉着,令病人不必惊慌,应尽可能保持原来的体位不动,以防断针向肌肉深部陷入,再行处理。 浅部折针若残端部分针身显露于体外时,可用手指或镊子将针起出。若断端与皮肤相平或稍凹陷于体内者,可用左手拇、食二指垂直向下挤压针孔两,使断针暴露体外,右手持镊子将针取出。 深部断针。原则上应手术取出。手术时针灸医师须协助外科医师确定折针部位,经X线摄片(拍正、侧位片),并进行具体计算后,用手术刀寻获。如有条件,可从2个不同角度的X线照片,CT扫描等技术,立体地确定断针位置。如折针时间不长,位于四肢,亦可直接在X线透视下,手术取出。,2019,-,25,预防, 检查和选择针具。经常更新毫针,不使用弯曲、生锈或有其它损伤的针具,应用电针时,对电针仪应作选择,不要用直流电针仪和自行制作或使用太久的脉冲电针仪。对电流强度、频率和波型,都应注意调节。 针刺之前,充分揉按穴区,以解除局部痉挛,对初诊病人或精神紧张者,应先予以心理上的安慰。小儿患者,须令家长配合固定体位。 病人咳嗽或变动体位时,应停止进针或将针向上拔,在刺入或拔针过程中,遇到阻力时,不要强行进针或拔出,可改变方向刺入或稍待片刻拔针,针刺到所需的深度后,针体应露出皮肤0.5cm以上,不可全部刺入。 对得气感差的病人,应采用停针待气的方法,不要为求得气而一味加强手法。,2019,-,26,针灸感染,针灸感染是由于针灸时消毒不严等原因,导致局部出现感染。包括针灸损伤所致的外科感染和针刺传播两类。,2019,-,27,原因,1 消毒原因 针刺消毒不严,是引起感染的主要原因。包括针具、穴区皮肤和术者手指,任一环节的忽略,都可导致感染。埋线感染。 2 操作原因 在针刺过程中,将皮下各层组织内的原有病灶中的细菌或其它致病微生物,带入较深层的其它组织内。 3 其它原因 穴位注射时,除因不注意严格的无菌消毒外,对所注射药物的情况不了解,也是造成感染的原因之一。如有穴位注射过期卡介苗,结果引起多发性寒性脓肿,并残留不同程度的后遗症。,2019,-,28,表现,因感染的程度、性质等的不同,而表现为较大差异。 1 局限性化脓性感染 开始为针孔或灸区发生硬结,颜色潮红,并有疼痛。继续扩大可有全身不适,发热等症状。严重时会出现化脓及骨髓炎与骨膜炎。 2 全身化脓性感染 局限性化脓性感染未能控制,会产生毒素而引起全身化脓性感染。 3 气性坏疽 。多发生在下肢和臀部等肌肉丰厚处,在针刺或穴位注射处发生剧痛,随之出现皮肤、肌肉大片坏死。按压针孔周围皮肤有“捻发”音,并出现水肿、皮肤苍白和发亮,重者整个肢体水肿、变色、厥冷和坏死。 4 病毒性乙型肝炎感染 可出现食欲减退,恶心、上腹部不适(或肝区痛)、乏力等,部分病人有黄疸和发热,以及肝脏肿大,有压痛等。但有的病人,在针刺感染后可无明显的症状。上述病人均有肝功能改变。 5 破伤风感染。就诊时表现为畏寒发热,全身不适,呈苦笑面容,说话困难,重者甚可出现角弓反张等症状,可因窒息、全身衰竭或并发肺炎、心力衰竭而死亡。,2019,-,29,处理,1 局部化脓性感染的处理 宜嘱病人患部休息少动,抬高肢体,促进回流,减轻肿胀。不要挤压患部。适当内服或外用消炎止痛、清热解毒的药物,一旦脓肿成熟,应立即切开引流排脓,并可辅以去腐生肌之中药。 2 全身化脓性感染的处理 选择抗菌谱广的抗菌药物,或两种抗菌素联用,剂量宜大,疗程应长。并运用支持疗法及对症处理。 3 气性坏疽的处理,诊断一经确定,应作紧急手术。在手术过程中及术后,要配合抗生素疗法和全身支持疗法给予高蛋白、高热量和富含维生素的饮食,以及维持水和电解质平衡等。有条件时,可用高压氧仓疗法,一般能保留患肢,采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 4 破伤风感染的处理。一旦发现, 即转外科救治,包括应用破伤风抗毒素及大剂量抗菌素,一般治疗及对症治疗等。,2019,-,30,预防,1 严格消毒 消毒包括针具、患者穴区和医者双手。在有感染病灶的部位,避免针刺。应推广一次性消毒针灸针。针刺部位,在2天内不要用生水洗涤。要杜绝隔衣进针,否则极易发生感染。 2 穴位注射和穴位结扎严格执行操作常规 ,将所用治疗药液,预先进行了解,不要使用失效或变质的药物。穴位埋线时,不要让肠线线头露出表皮,要求病人(或其家属)做好术后护理。 3 避免在有感染的部位进行针灸治疗。对相关容易感染的患者,应用25%碘酒涂在穴位上,待完全干后用75%酒精拭去碘酒,酒精干后可开始针刺。 4 施灸法时,宜避免烫伤,特别是在局部皮肤感觉较迟钝时或糖尿病患者,更应注意。在进行着肤灸时,要注意对灸伤的护理。糖尿病人严禁化脓灸。,2019,-,31,过敏,过敏是指在针灸过程中患者对所使用药物产生的过敏反应,.。,2019,-,32,原因,1 体质原因:导致过敏反应的主要原因是患者本身具有过敏体质,多有哮喘,荨麻疹史或对多种药物,花粉过敏史。 2 药物原因:一般指穴位注射致敏。与所注药液中含有致敏原有关,包括中草药制剂亦可导致过敏反应。也可能艾灸时艾叶中含有某些致敏物质而产生过敏,在穴位敷贴时也可发生药物过敏。蜂毒内所含大量的胺、肽及酶类物质,也导致过敏反应 。 3 其它原因:尚有一些患者,有毫针针刺或电针刺激时发生过敏,可能与针刺调节过度,激发并引起神经内分泌系统一系列反应,使抗组胺和乙酰胆碱能性物质增多,使局部血管扩张、渗透性增加,而出现过敏症状。,2019,-,33,表现,1 一般以过敏性皮疹最为常见,表现为:局限性(穴位周围区域)的红色小疹,或全身性的风团样丘疹,往往浑身发热,搔痒难忍,重者可出现过敏性休克。 过敏反应出现的时间:穴位注射常发生于即刻或不久,贴敷或艾灸则须1至数小时,最长者达10天。针刺,最短在留针后20分钟出现过敏,也有在取针后数小时发生。 2 蜂毒过敏:轻者表现为胸闷,心悸,头晕,眼睑浮肿,体温升高,乏力,局部痒感明显;重者过敏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以轻度反应多见,中度反应次之,重度的过敏性休克较少。多数为迟发反应,10分钟后至2天不等,即刻反应者少之。,2019,-,34,处理,局部或全身过敏性皮疹者,一般于停止穴位注射或艾灸后几天内自然消退。在此期间宜应用抗组织胺,维生素C等药物,多饮水。如兼发烧,奇痒,口干,烦燥不安等症状时,可适当应用皮质类激素,如强的松,每日服2030mg。 当表现为面色苍白,大汗淋漓,脉象细微时,除肌肉注射抗组织胺药物外,可肌注或静注肾上腺素,必要时,注射肾上腺皮质激素等药物。,2019,-,35,预防,1 询问病史:针灸前,应仔细询问病史,了解有无过敏史,特别对穴位注射或艾灸有无过敏史。 2、预作试验:穴位注射时,应按肌肉或皮下注射常规进行,对一些已知可引起过敏反应的药物(如青霉素,链霉素,普鲁卡因及维生素B1等),均应先作过敏试验并证明无反应者,方可使用。如原有穴位注射过敏者,则应慎用艾灸疗法。对行蜂疗者也必须作过敏试验。 3 慎察先兆:针刺、艾灸或穴位注射过程中,如出现过敏反应先兆时,应立即停止艾灸疗法或注射。 治疗后观察一段时间 4 预作准备,针灸诊室应准备适量抗过敏的药物。如出现过敏性休克,有生命危险,应要求诊室既有急救的药品与器械准备,又要求医者具备初步的急救的技能,尤以辅助科的配备更为重要。,2019,-,36,气胸,气胸是指针具在胸部或背部刺入过深,损伤肺组织而导致的一种意外事故。,2019,-,37,原因,1 穴位的原因:根据解剖学,在背部第十胸椎以上,侧胸第九肋以上,前胸第七肋以上,以及锁骨上窝、胸骨切迹上缘的穴位,均可因针刺不当而导致气胸。同时胆俞、阳纲等穴,虽然在背部十一椎附近,但当病人作中等度呼吸时,针刺过深也可损伤肺脏。 2、病理原因:患有肺气肿疾病时,肺脏体积增大,容积增加可达正常的两倍,肺泡张力增高,涉及穴位增多,针刺胆俞、脾俞、三焦俞、肾俞亦可导致气胸。桶状胸,致使刺道变短,即使按常规尺寸针刺,往往也会伤肺。 3 操作原因 (1)针刺过深:在肺脏投影部位,针刺过深或方向不正确,就有刺伤肺脏的可能。尤其对一些年老瘦弱,有肺气肿等慢性胸肺疾患的病人,更易发生气胸。 (2 )体位不当:在立位或其它不能持久的体位进针,针体在肌肉的牵拉收缩下也随之活动,易发生气胸。损伤及肺。 5 凡是“晕针”患者,必须进一步检查是否为气胸引起。对有慢性气管炎、肺气肿和年老身体瘦弱、胸壁较薄者,针刺胸部时要特别注意。,2019,-,38,表现,气胸,大多在针刺过程中或针后即可出现证候。亦有在针后半小时至数小时内甚至24小时始发作,气胸可分为轻、中、重三种。 1 气胸的症状 (1)轻度气胸:一般无明显的自觉症状,或有胸闷气憋、刺激性咳嗽、活动时胸部有牵拉样痛。 (2)中度气胸:胸肋刺痛,胀闷不舒,呼吸困难,持续剧烈的咳嗽,心悸不宁,不能平卧。尚有相应的肩背部、上肢沉痛及活动受限等。 (3)重度气胸:被针侧胸背部强烈刺痛,疼痛可向同侧的肩及手臂放射或向上腹部放射,并出现呼吸极度困难,四肢厥冷,烦燥出汗,神志昏迷等。 2 气胸的体征 轻度气胸,体征不明显。中、重度气胸,呼吸速率加快,心率增加,可有鼻翼扇动。气管及心尖搏动均移向健侧,患侧肋间隙饱满、胸廓膨隆呼吸活动度及语颤减少或消失。叩诊呈过清音或浊鼓音。呼吸音减弱或消失,健侧呼吸音增强。 3 X线检查 气胸部分透亮度增加,无肺纹,肺向肺门收缩,成透明团块,其边缘可见发线状阴影的脏层胸膜。肺萎缩程度可从1090%不等。如为血气胸,则可见液平面。,2019,-,39,处理,1 留针期间患者出现胸痛及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拔出针具,并安静休息。 2 凡是患者在针灸后短期内(12h)出现明显胸痛、呼吸困难、肺萎缩在20以上、胸膜腔内呈正压者(或在诊断性试穿时,针栓被气体自然顶出),经观察症状有逐渐加重趋势,均应立即排气。并对症治疗。 3 使用药物抗感染治疗,有咳嗽时,给予镇咳药,以防继续漏气。 4 对症状严重需转院者,在转院之前或转院过程中进行必要的胸腔排气。护送的医务人员应携带胸穿用具,以备途中抽气,在紧急情况下可在一般的穿刺针头针尾部缚一指套,消毒后刺入胸腔,用胶布固定在胸壁上,然后将指套顶端剪一23mm小孔,解决应急排气,防止途中出现意外。,2019,-,40,预防,1 对首次在背部针刺或肺部有病变,应先以叩诊定出肺的下界。并作出记号,再决定取穴和针刺深度。 2 运用背部穴位针刺技巧。在背腧穴外侧约1cm处进针,以与水平成65角进针,向脊椎方向深刺至夹脊穴。直至针尖触及椎体,再略略退出。针刺肩井穴,特别是右侧要十分注意,针刺时针尖宜向外侧倾斜,以防止内斜而刺破肺尖胸膜。背部穴位,可以夹脊穴代之。 3 患者取伏坐位或卧位,嘱其针后不要任意移动。押手宜轻,为避免事故,尽量少用押手。施用温针时,宜一手扶住针体,一手捻装艾炷,防止针体深移。杜绝隔衣进针。 4 针背部穴一般不要针后加罐,如为肺气肿患者,更要禁止。 5、胸部穴位注射药量不宜过多。,2019,-,41,神经损伤,神经损伤是因针刺或穴位注射时损伤神经,此致一系列症状的一种意外事故。,2019,-,42,原因,针刺引起的神经损伤,大多数由于穴位注射不当造成,少数则是毫针所致。主要原因为下列几种。 1 穴位原因:凡是在神经分布区域进行深刺,均有可能发生损伤,如针刺颈部下段夹脊穴或背俞穴可引起臂丛神经损伤,针腰部易损伤坐骨神经节等。 2 药物原因:药物本身的刺激性大,酸碱度过高可使蛋白质变性或凝固,结果引起神经的理化性损伤。药物浓度过高或过低等均可能损伤脊神经。 3 操作原因:在神经处穴位上,刺激手法过重,时间过长,或者穴位注射为了获取较好的得气感,反复提插探寻,注射针头较粗,在小儿患者中,更易发生。,2019,-,43,表现,针刺误中神经神经,当即出现了一种向未梢放散之麻电感,一旦造成损伤,在该神经分布区可出现感觉障碍,包括麻木、发热、疼痛、触觉及温痛觉减退等。同时,有程度不同的功能障碍。如坐骨神经损伤,可造成行走时膝关节强直过伸,无力等,。,2019,-,44,处理,应在损伤后24h内即采取措施。穴位注射引起者,可采用湿热敷或直流电离子透入法,以促进药物吸收。但在局部热疗时须注意注射邻近部位有无感觉障碍以防止烫伤。针刺损伤者,可选用局部温热治疗及直流电碘离子导入治疗,根据症状,可采取按摩、理疗、中草药治疗。同时,应配合维生素类药物,辅酶A及三磷酸腺苷等。此时不应在已受强刺激的肢体上再用强刺激(如穴位注射,强电刺激等)以免加深神经组织“休克”状态。在神经损害的后期主要是促进神经的再生及生理功能的恢复,可用直流电碘离子导入、电体操、医疗体操等治疗。宜嘱患者加强功能锻炼,争取早日康复。,2019,-,45,预防,1 选择合适的穴位注射药物:穴位注射时选用浓度适中及刺激性较小的、酸碱度接近中性粒细胞范围的药物。如必须选择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可适当减少剂量。一般而言,药液浓度过高时,用注射用水稀释;浓度过低时适当用生理盐水增加浓度(但要注意配伍禁忌)。 2 注意操作和针感情况:病人如出现穴区疼痛、发热及上通下达之触电感时,切忌乱捣乱插,而应将针上提,待此类现象消失后,再行手法或注入药物。选用毫针或注射针头要细,毫针以28号以上为宜;注射针头,浅表用4号,深部用5号齿科针头。,2019,-,46,脊髓损伤,脊髓损伤是因为在脊柱上的穴位针刺过深,刺伤脊髓而引起的一种意外事故。,2019,-,47,原因,1 穴位原因:多因取用督脉上的穴位引起。其中,以大椎、陶道等穴最为常见。 2 操作原因:毫针刺之过深,伤及脊髓实质。穴位注射,注射针头深入椎管,或推药速度过快过猛,剂量过大或药物浓度过浓,刺激性太强,亦可使脊髓损伤。电针刺激,电流强度过大,频率过快,通电时间过长,都有可能损伤脊髓。,2019,-,48,表现,1 脊髓震荡:损伤后脊髓功能暂时的或一过性的传导障碍。包括肢体弛缓性瘫痪、四肢瘫或下肢截瘫,有的尚伴有大小便失禁、尿潴留等。各种反射消失。腰椎穿刺脑脊液检查无变化。 2 脊髓刺伤:损伤后出现损伤节段以下的肌张力降低,明显的运动和感觉障碍,直肠和膀胱括约肌障碍,腱反射和病理反射消失,并可引起某些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内脏功紊乱等)。轻者表现为呈一侧或双侧不完全瘫痪,病人不能行走或跛行。脊髓损伤严重者可出现完全性瘫痪(四肢瘫或截瘫),大小便失禁,各种反射消失等。 3 椎管内出血:多有轻度颈项强直,轻微头痛,及上述症状;体征则以脑脊液的变化最具特殊性,颅内压常偏高(可超过200mmH2O),外观呈血性,镜检可见大量红细胞存在。,2019,-,49,处理,1 脊髓震荡:令病人静卧平板床,严禁任意翻动。早期发现并发症,及时采取措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矿产资源空间分析-洞察与解读
- 2025年蚌埠爱尔眼科医院招聘若干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2025年河北沧州南皮县中医医院公开招聘工作人员16名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年金华磐安县卫健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29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含答案详解
- 2025北京顺义区教委所属事业单位招聘131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网校专用)
- 2025年合肥市引江济淮投资有限公司招聘1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完整版)
- 2025安顺市参加“第十三届贵州人才博览会”引才1453人模拟试卷及参考答案详解一套
- 班组安全培训讲话材料课件
- 2025广西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社会招聘15人模拟试卷完整答案详解
- 2025年合肥滨投文化创意发展有限公司招聘3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全优)
- 网络交友新时代课件
- 2025年乡村医生公共卫生服务专业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江南大学公开招聘辅导员笔试题含答案
- 议论文写作入门基础任务式课件2025-2026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 佛州驾照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人工神经网络理论及应用》课件-第8章 深度神经网络-卷积神经网络(下)
- 索佳全站仪SET230RK3使用说明书
- 甘草中药课件
- 2025贵州贵阳机场安检站安检员岗位实习人员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建设工地试验室日常质量监督计划
- 基本生活能力评估表BADL使用指南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