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doc_第1页
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doc_第2页
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doc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汉族民歌历史发展概况在有文字和乐谱之前,汉族人民已创造了民歌。在漫长的历史中,人民的口头歌曲创作虽以诗歌的形式保存了古代民歌的精华。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诗歌总集,包括“风”、“雅”、“颂”。其中“国风”是当时北方15个地区的民歌,反映了从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公元前11世纪到公元前6世纪)五百余年间复杂的社会生活、阶级关系以及人民的生活情况。其中多数为四言句,如硕鼠(魏风)“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女,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乐上乐土,爱得我所。”这是四言句式,以简练的语言揭示了对剥削者的仇恨以及对“乐土”的向往。“国风”中也有二言至八言的其他句式,也有在句中、句末使用“兮”、“之”、“矣”等语气词的。如伐檀(魏风):“ 不嫁不樯,胡取禾三百鹰兮?不狩不错,胡瞻尔庭有悬桓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 幽风七月是我国最早的长篇叙事歌,它以时令季节为序,展现了奴隶终年劳累、倍受压榨的痛苦生活。 楚辞是继诗经之后战国时期(公元前4世纪)的著名诗集。其中部分是伟大诗人屈原宋玉等伤楚国民歌的佳作。如离骚、九歌、天问等;部分是诗人搜集整理的楚地民歌。九歌原为楚南部民间祭祀巫舞,屈原加工成乐舞以钟、鼓、琴、瑟、竿、笙等伴奏。楚辞在形式上,较诗经更为活泼,由四言句发展为长言句,句式参差不齐,变化不定;文辞较华丽大胆运用想象、夸张、象征和虚拟等手法,富于浪漫色彩。 汉魏六朝以乐府民歌闻名。“乐府本是汉武帝设立的音乐机构用来训练乐工制定乐谱和采集歌词,其中采集7大量民歌,后来,“乐府”成为一种带有音乐性的诗体名称。今保存的汉乐府民歌的五六十首,真实地反映了下层人民的苦难生活。如战城南、东门行、十五从军征、限上桑等,其文体校诗经,楚辞更为活泼自由,发展了五言体、七言体及长短句等,并多以叙事为主,塑造了具有一定性格的人物形象。孔雀东南飞(又名焦仲卿妻)、木兰辞是汉魏以来乐府中叙事民歌的忧秀代表作。汗代盛行的“相和歌”初为一人唱、三人和的“但歌”(即徒歌,无伴奏之歌),中间插有“羊吾夷、“伊那何”等衬词;后发展为“丝竹更相和、执节者歌”的有伴奏之歌;再后则发展为”相和大油”(是以笙、笛,节、琴、瑟、筝等伴奏的歌舞)。由汉至南北朝,清商乐替代了相和歌在民间歌坛的地位,清商乐主要包含吴歌(江南)和西曲(荆楚)。 汉族民歌的类别汉族,由于人口较多,文化发展历史一般也较长,从全国角度来看,是有其特殊地位的.汉族民歌,分布地域辽阔,又因自然环境与方言的差异,而形成风格上的多姿多采,与类别上大体定型的现状.从音乐特点上区分,可概括为号子,山歌与小调三种类别 汉族各地民歌 东北平原民歌包括山东、河北、河南东北都、苏北北部等黄河下游地带,以及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区,基本上是一个沿海平原地带。使用东部北方方言。这里民歌以小调为主,其次是秧歌、号子,山歌极少。代表性民歌有小白菜、画扇面、沂蒙山小调、小看戏等等。 西北高原民歌包括山西、陕西大都、河南西北部、内蒙河套地区以及甘、青、宁汉族聚居地区。东面以太行山为界与东北部民歌区分开,南北各为阴山以南,秦岭以北。使用西北都北方方言。民歌以山歌最为突出包括有“信天游”、“山曲”、“爬山调”以及“花儿”。其次为秧歌、小调。全国闻名的曲目有走西口、赶牲灵、兰花花、推炒面、五哥放羊、刨洋芋、绣金匾等。 江淮民歌包括淮河流域的苏中、苏北、安徽大部、西面以大别山与江汉民歌区为界。使用江淮方言。民歌以田歌、小调突出、山歌次之。闻名的曲目有茉莉花、杨柳青、凤阳花鼓、彼根芦柴花等。 江浙平原民歌包括江苏南都、上海、以及浙江大部,乃古代的吴、越之地。使用方言为吴语。民歌以小调为主,闻名的曲目有紫竹调、无锡景、茉莉花、哭七七、对鸟等。 闽台民歌包括福建大部、台湾大部以及广东潮汕地区。福建与台湾自古以来就有文化的渊源关系,台湾当地汉族一直使用闽南语,此外,两地还有一些共同的地方戏曲、说唱音乐等。民歌以山歌、耘田诗、小调突出,闻名的曲目有采茶扑蝶、茶童歌、天乌乌等。 粤地民歌包括珠江流域的广东大都,广酉东南部,以及海南部分地区,北面以南岭为界与赣民歌区相邻。使用粤方言。过去广大渔民为该区一个重要的社会阶层。民歌以渔歌咸水歌最为突出。闻名的曲目有落水天、春牛调、哩哩美等。 江汉平原民歌包括湖北、河南西南部以及湖南北部的部分地区,为古代楚文化的中心地带。使用西南方言。民歌以田歌最突出,其次是灯歌、小调、风俗歌、山歌。闻名的曲目有黄四姐、洪湖渔歌等。 湘楚民歌包括湖南以及广西东北角上的几个县。民尚楚风,地袭楚俗,它与江汉民歌区有着千丝万缕的内在联系,不过使用的方言不同,本区通用湘语方言。民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山歌、田歌。闻名曲目有乡里妹子进城来、一塘荷花一塘莲、上四川等。 赣地民歌以江西中、北、东部为基本范围,使用赣语方言。具有长江流域东西部文化交流的过渡地带性质,民歌交融性强。以茶歌最有特色,其次为小调、灯歌。田歌中“打鼓歌”也很突出。闻名的曲目有杜鹃花开、摘茶籽、送郎当红军等。 西南高原民歌包括四川、云南、贵州、陕南以及广西西北部分地区。北以秦岭为界,通用西南方言。代表性民歌是山歌,其次是灯歌。此外川江船夫号子也很有特色。闻名的曲目有赶马调、槐花几时开、我住贵州贵阳府等。 客家民歌客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