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血浆脂蛋白及其代谢紊乱 Plasma Lipoproteins and Its Metabolic Disorder,前 言 血脂水平的动态平衡 血脂水平可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 血脂含量的检测是生化检验的常规、重要项目 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和运输形式是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代谢紊乱是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的病理机制之一,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therosis,As)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CHD) 第一节 血浆脂蛋白 血浆脂蛋白( lipoprotein, LP)是血浆脂类的主要存在形式与运输形式,一、分类 (一) 超速离心法(ultra centrifugation method) 亦称密度梯度法(density-gradient method) 依据不同脂蛋白的密度差异,在离心时漂浮速率不同而进行分离。 密度差异缘于脂蛋白分子中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不同,蛋白质含量较高,脂类含量较低者,密度较大,否则反之。 标准的分析方法是在密度为1.063g/ml(相当于1.75mol/L Nacl溶液的密度)的介质中进行,密度小于1.063的脂蛋白向上漂浮,越小者漂浮得越快 密度大于1.063的脂蛋白(HDL)则向下沉降 漂浮快慢以Sf值的大小来表示 Sf (Svedberg floatation rate) 据此,血浆脂蛋白通常分成:,(二) 电泳法 (electrophoresis method) 依据血浆脂蛋白分子中蛋白质表面电荷多少的不同而分离。通常可分成: CM、pre-LP、-LP 、-LP (对应于CM、VLDL、 LDL、 HDL),二、脂蛋白的组成与结构 (一) 化学组成 相同点:蛋白质+脂类(TG、PL、FC+CE) 不同点:(1) 蛋白质和脂类的含量不同 依蛋白质含量多少:HDLLDLVLDLCM 依脂类含量多少:CMVLDLLDLHDL 其中,各种脂类的含量又有差异 (2) 蛋白质(Apo)的种类及其含量不同(详后) (二) 结构特征 相同点:球形 表层:极性分子亲水性 Apo、PL的极性部分(PL起桥梁作用) 核心区:非极性分子(TG、CE)和PL的非极性 部分疏水性,Apo与PL、FC往往“镶嵌”而存 不同点:因Apo含量差异,其在表层的覆盖 程度不同,(三) 几种脂蛋白的构成特点 1、CM 含Apo种类较多(ApoA、B、C等) 分子最大(约500nm大小) 脂类含量最多(约98%),其中以TG为主 蛋白质含量最少(约2%) 2、VLDL Apo中主要为ApoB100、C,还有ApoE 含脂类85%90%,其中TG占55%(内源性TG) 颗粒小于CM而比其它脂蛋白大,3、LDL 主要含ApoB100(占95%)、Ch(占45%50%),少量ApoE 表层:Apo(占总Apo的85%)、PL,亲水部 分突入周围水相 中层:非极性脂类(TG、CE),向内、外层 插入,与非极性部分结合 内层:Apo(约占总Apo的15%)、PL FC分布于三层中,4、HDL 极性侧 约2/3 为-螺旋 蛋白质结构 疏水侧 约1/3 为无规卷曲 主要含ApoAI、AII。Apo和脂类约各占1/2 HDL2 分类 HDL3 另有HDL1(HDLc),仅出现于高胆固醇膳食后,非正常亚类,5、脂蛋白(a) LP-(a),Lipoprotein(a) 1963年被发现。组成与结构类似于LDL,但分子量、颗粒较大,电泳较慢。 脂类:TG、PL、FC、CE 组成 蛋白质:ApoB100、Apo(a)(特色) 结构:类似于LDL 临床意义:血浆LP(a)是导致As的独立危险因子 因Apo(a)与纤溶酶原具有高度同源性,在纤溶系统多个环节发挥作用,从而影响As的发生和发展。,第二节 载脂蛋白 (apolipoprotein, apoprotein, Apo或apo) 载脂蛋白特指脂蛋白中的蛋白质成分。其种类较多,其功能有同、有异,受体也不一致。目前已对数种Apo进行了基因水平的分析。 一、载脂蛋白的组成、结构特点及生理功能 Apo种类多,一般可分成57类。类-亚类亚亚类。 (一) Apo A族 主要有Apo AI、Apo AII和Apo AIV。,1、Apo A-I 组成 A族中含量最多;构成HDL的主要载脂蛋白。 结构特点 人Apo AI:单链,28.3ku,243个氨基酸,其中极性氨基酸含量较多,富含双性(亲脂性、亲水性)螺旋结构 含量 在HDL2和HDL3中,其含量均超过60%, 在CM、VLDL和LDL中亦有少量存在 来源 肝、小肠 功能 (1)维持HDL结构的稳定与完整 Apo AI的C-末端肽段(224242a.a) 维持双性螺旋结构;其疏水性适于与脂类结合,(2) 激活LCAT,促进胆固醇酯化 起作用位置为肽段III(第116151a.a) (3) 作为HDL受体的配体,被HDL受体识别与结合 2、Apo AII 在HDL中的含量仅次于Apo AI,约占Apo总量的15%25% 二条肽链,77个氨基酸,8.7ku。在血浆中往往以二聚体形式存在。 功能:(1)参与维持HDL结构(依靠其双性螺旋结构和与磷脂结合的肽段1231、5077),(2) 肝脂酶的活化剂,促进脂蛋白中TG和PL 的水解 (3) LCAT的抑制剂(可能) 来源:肝和小肠 (二) ApoB族 主要包括ApoB100和ApoB48 1、ApoB100 来源:肝(主要)。分子量最大的载脂蛋白。 单链糖蛋白,51ku,4 536个氨基酸,其中含25个Cys残基。 硫酯键(-C-S-)将脂肪酸与Cys残基连接,从而将Apo与脂类相连。,富含Pro的疏水肽段 ApoB100不在脂蛋白之间进行交换 功能 (1) 构成LDL(占其Apo的95%) (2) 作为LDL受体的配体,识别与结合该受体 2、ApoB48 来源:小肠 特点:分子量为ApoB100的48%,因而得名。 生物半寿期短(血浆中,510min),易分解,-螺旋区段 两性亲脂 结构: -折叠区段 两性亲脂,功能:构成CM(占其Apo总量的9%),从而与 运输外源性TG有关 (三) Apo C族 分类:目前已发现I、II、III等3种亚型。分子 量小于104u。,均为单一肽链。其-螺旋结构易与磷脂结合。 来源:主要为肝,小肠可少量合成 功能:(1)构成各种脂蛋白,参与维系脂蛋白结构 (2) 作为酶的活化剂 Apo CI激活LCAT Apo CII激活LPL,(四) Apo E 来源:以肝为主;脑、肾、骨骼、肾上腺等组织 特点:299个氨基酸残基,其中,Arg和Lys较多,故为碱性蛋白;分子量34.145ku。约62%区段为-螺旋结构,主要位于C-端区,可与脂类结合。 主要分布于CM、VLDL及其残粒中。 功能:(1)作为LDL受体的配体,同ApoB100一样,亦可被其识别和结合; (2)作为肝细胞CM残粒受体的配体; (强调)多态性显著,与个体血脂水平和As发生率相关。已发现E2、E3、E4三种异构体和6种不同表型。,(五) Apo (a) 分布:主要包含在血浆LP(a)中。LP(a)也是正常存在于血浆中的一种脂蛋白,但人群间浓度差异甚大,01000mg/L 来源:肝 特点:(1)LP(a)的脂类部分与LDL相似 蛋白质部分由Apo (a)和ApoB构成,二者之间以二硫键相连 (2) Apo (a)的分子结构与纤溶酶原 (plasminogen, PG; profibrinolysin)相似,信号序列(疏水性) Kringle-4结构 37个 Kringle-5结构 1个 蛋白酶区:具有酶活性的部分 Kringle结构:位于多肽链中的一种“三套环形”结构,由几十个氨基酸残其组成。其中“三套”(即3个连接点)由二硫键连接。,(3) 由于Apo(a)具有纤溶酶原的类似结构,故它可能与纤溶酶原受体或纤维蛋白大分子结合,从而阻止凝血块被溶解 Apo(a)参与构成的LP(a)携带胆固醇到血管内膜沉积,从而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 (4) 现在一般认为,血浆LP(a)是促进As的独立危险因素。,二、载脂蛋白的基因结构及表型 几个基本概念 基因型(g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特异基因结构。 表(现)型(Phenotype):生物体所具有的遗传性状。它是基因型与环境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 例如,从蛋白质角度而言,表型即指蛋白质的特定结构。而蛋白质结构是由基因型决定的。 ApoA、B100、C和(a)等载脂蛋白存在着多种异构体,这称为“多态性”(polymorphism或multimorphism)。 多态性意味着存在不同的表型和/或基因型。,(一) 载脂蛋白基因结构的共同特点 1除Apo、ApoB、Apo(a)外,其余已发现的载脂蛋白均含有 内含子(intron) 3个 它们的相互位置大 致相同,按生理功能不同分开 外显子(exon) 4个 5非翻译区1 翻译区信号肽 2 功能蛋白原肽 3 成熟肽3),2有些载脂蛋白的基因往往在同一染色体上相互靠近,呈紧密连锁状态; 如:ApoA、C、A基因同位于11号染色体长臂2区 ApoE、C、C基因同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3区 而有些载脂蛋白基因则单独位于某染色体上,不与其它载脂蛋白基因连锁。,(二)几种载脂蛋白的基因结构特点 1ApoA 基因全长1 863bp,3个内含子,4个外显子(最长 者 658bp) ApoA基因和ApoA基因连锁,形成基因簇,位 于11号染色体,2ApoB 位于2号染色体上。ApoB100基因全长 43kb,含28个内含子和29个外显子, 最长者达7 572bp,最短者仅39bp。,3ApoE 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含3个内含子,4个外 显子 ApoE的多态性较显著,已发现3种异构体: ApoE2、ApoE3、ApoE4 纯合子:E2/2、E3/3(野生型)、E4/4 6种表型 杂合子:E2/3、E2/4、E3/4 4ApoC ApoC和ApoC基因长分别为3347bp和 3133bp,各含4个外显子和3个内含子。,5Apo(a) 基因位于6号染色体,与纤溶酶原的基因位点部分重叠; 该二种基因有很多相似之处。 纤溶酶原基因长525kb。含19个外显子和18个内含子。 Apo(a)具有显著多态性。至少已发现26个等位基因,34种异构体。,第三节 脂蛋白受体 (Lipoprotein Receptor) 脂蛋白往往要与细胞膜上的特定受体结合才 能进入细胞内代谢。这种特定的受体即为脂 蛋白受体。 脂蛋白受体有多种。如:LDL受体、清道夫 受体、VLDL受体等,其中,对LDL受体研 究得最多。 脂蛋白受体的作用:参与和调节脂类和脂蛋 白代谢;影响血浆脂类和脂蛋白水平。,一、LDL受体(LDL receptor) 1974年首先在成纤维细胞膜上发现,此后证实在多种其它细胞膜上也存在。 目前已搞清人LDL受体的一级结构和部分空间结构 (一)LDL受体的结构 单链,836个氨基酸残基,分子量115ku。包含5个功能各异的区域。,1配体结合结构域 (1)特点:含292个氨基酸残基。值得注意的是7个重复序列,每个由40个氨基酸残基组成,其中6个为Cys,两两以二硫键相连。重复序列2、3、6、7四处为结合LDL处,其中任一处发生突变,均会使该受体降低或丧失结合LDL的能力。 (2)功能:主要:识别与结合ApoB100和/或ApoE,即ApoB100和ApoE为LDL受体的配体(ligand) 此外,亦能结合VLDL、VLDL残粒和-VLDL,该功能区段为重复系列5。,注:-VLDL为高胆固醇饮食引起的一种异常血浆脂蛋白。与正常VLDL比较:密度范围相似,但琼脂糖电泳相当于-LP的位置; 在组成上,其核心富含CE,主要Apo为ApoE,而ApoC含量远较VLDL少。 2EGF前体结构域 EGF:epidermal growth factor,上皮细胞生长因子,表皮生长因子。400个a.a,包含5个重复序列 该结构域与小鼠EGF前体有同源性,故名。 功能:此肽段位于细胞膜外,起支撑作用,3糖基结构域 58个a.a,其中有18个Ser(或Thr)与糖基部分N-乙酰半乳糖胺以O-连接糖链 功能:此肽段紧靠细胞膜面,亦起支撑受体的作用 4跨膜结构域 22个a.a,其中疏水氨基酸残基较多,适于“跨膜” 功能:此肽段跨膜两侧,起“锚”的作用,有利于维系受体的稳定和受体的向外分泌,5胞液结构域 50个a.a,位于细胞膜的内侧;受体的C-末端埋藏于细胞液中。 (二)LDL受体的分布与性质 1分布:广泛存在于成纤维细胞、肝细胞、平滑肌细胞、淋巴细胞、脂肪细胞、肾上腺皮质、性腺等多种组织细胞的细胞膜上。 在细胞膜上,受体相对集中于一区域,称为“包被小窝”(coated pit) 受体数目因细胞种类而异,从数千至数万不等;且受细胞内胆固醇水平的反馈调节。,2性质 (1) 化学本质:糖蛋白 (2) 亲和性:其配体为ApoB100和ApoE,能与含这些载脂蛋白的脂蛋白结合,故其又被称为ApoB-E受体。但ApoB48不是其配体。 (3)特异性:因LDL含ApoB100最多,故该受体与LDL的亲和力最高,有利于LDL被吞入细胞内进一步代谢 (4)竞争性:其它含ApoB/E的脂蛋白可与LDL竞争该受体 (三) LDL受体基因 全长45kb ,其中含18个外显子和17个内含子。,(四) LDL受体途径(LDL receptor pathway) 1概念:由LDL受体介导的、通过细胞膜吞饮作用而摄入LDL等含ApoB100、ApoE的脂蛋白的过程。 2基本步骤(以摄入LDL为例),血浆LDL+细胞膜上LDL受体 LDL-LDL受体复合物,并相继形成“被小窝”、被小泡(coated vesicles) LDL受体与LDL解离,参加下一次循环;被小泡与溶酶体融合,其中LDL被降解: Apo 氨基酸 CE FFA+FC(代谢、利用) TG 甘油一酯+FFA,蛋白酶 酸性酯酶,3调节机制 主要受细胞内FC浓度的调节。Ch的作用是: (1)抑制HMGCoA还原酶(胆固醇合成的关键酶),减少细胞自身的胆固醇合成; (2)激活ACAT(脂酰基CoA-胆固醇脂酰基转移酶),促进FC变成 CE,便于储存 ( 3)下调LDL受体基因的表达,减少LDL受体合成,从而减少LDL的摄取,控制胆固醇的摄入,4生理意义 LDL受体途径是血浆LDL代谢的主要通路,它既保证肝外组织对胆固醇的需要,又能保护细胞避免胆固醇过度堆积,从而维持细胞内胆固醇浓度的动态平衡。 (五)肝细胞LDL受体的其它功能 1与肝脏清除VLDL残粒有关 2与肝脏清除CM残粒有关 LDL受体不能与CM结合(CM中的ApoB48不能被LDL受体识别;少量ApoE被富量的ApoC掩盖,不能与LDL受体接触),但可与CM残粒结合,后者进入肝内被清除。,二、VLDL受体 (一)结构:与LDL受体相似,均包含5个结构域,但各结构域的一级结构均有差异。 (二)分布与性质 广泛分布于肝外组织,如心肌、骨骼肌、脂肪细胞等处;肝内尚未发现。 与含ApoE的脂蛋白VLDL及其残粒、-VLDL的亲和力高,而与含ApoB100多的脂蛋白LDL的亲和力低。 受体数量(水平)不受细胞内Ch浓度的负反馈调节。,(三) 生理功能 与VLDL及其残粒、-VLDL等脂蛋白结合,使它们进入细胞内降解。 临床意义: (1)可能促进早期As斑块的形成,机制尚不清楚。单核细胞 巨噬细胞 泡沫化 斑块(早期) 因VLDL受体可介导含ch较多的-VLDL进入细胞内 (2)可能与肥胖形成有关,机制不清 因VLDL受体在脂肪细胞中含得多,可促进更多VLDL进入细胞内,三、清道夫受体(scavenger receptor) 现象: LDL受体缺陷 LDL受体缺乏 LDL摄入障碍 但As斑块的巨噬细胞中却蓄积了LDL-CE,从何而来?推测另有途径,后经实验证明,巨噬细胞中的LDL为乙酰化或氧化的LDL,能结合这些LDL的受体就被称为清道夫受体(亦称乙酰化LDL受体,氧化修饰LDL受体)。,(一)结构 糖蛋白, 220 ku。三聚体。二种亚基。 与LDL受体相反,其N-末端在膜内侧,而C-末端在膜外侧,即所谓“内翻外”(inside-out)型。已知的、型均含6个结构域 (从N-末端到C末端)。以型为例:,N-端胞质域 可能与包涵素(Clathrin)结合。与摄取清道夫受体的配体有关 跨膜域(transmembrane)相当于该受体的“锚”,固定于细胞膜上。由疏水性氨基酸残基组成。 间隔域 紧靠于细胞膜外侧的结构域。 -螺旋卷曲螺旋域(-herical coiled-coil) 在右手螺旋的基础上相互缠绕成三股平行的索状结构(像麻花),胶原蛋白样域 类似于胶原蛋白那样的三联体螺旋 C-端侧特异域 富含Cys残基。二硫键所在区域结构牢固。位于细胞膜外侧。(清道夫受体富含半胱氨酸域,scavenger receptor cystein-rich domain like, SRCR) * SRCR:类似于三朵郁金香组成的“花苞”。 型清道夫受体没有该区域,所在位置被6个氨基酸残基取代。,(二)清道夫受体的配体 配体谱较广,为多阴离子类化合物 1主要配体:修饰的LDL 乙酰化LDL、氧化LDL(ox-LDL)等。这与As的发病机制有关。 2其它配体 (1)多聚次黄嘌呤核苷酸,多聚鸟苷酸 (2)多糖,如硫酸右旋糖酐 (3)某些磷脂,如丝氨酸磷脂 (4)细菌脂多糖,如内毒素 型受体不含SRCR域,但与修饰LDL的亲和力更高,可见受体与配体的结合点不在SRCR域。,(三)清道夫受体的功能 在体内的确切功能尚不清楚。 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可使LDL氧化,而ox-LDL具有强烈致As作用。巨噬细胞可通过清道夫受体清除氧化LDL和细菌脂多糖,这可能是机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LDL可以被Ca2+或Fe3+、巨噬细胞、血管内皮细胞、平滑肌细胞和血小板等修饰,生成乙酰化LDL和氧化LDL(ox-LDL)。,氧化修饰过程由氧自由基介导,使脂蛋白成分、结构和生物学特性改变,导致脂蛋白代谢异常。 修饰LDL可通过清道夫受体被巨噬细胞吞噬,促进巨噬细胞转变为泡沫细胞,因而具有强烈致As作用。 修饰HDL的抗As能力显著下降。,第四节 脂蛋白代谢相关酶和蛋白质 一、LPL(lipoprotein lipase,脂蛋白脂肪酶) (一)来源 脂肪细胞、心肌细胞、骨骼肌细胞、乳腺细胞等合成。化学本质:糖蛋白,60ku 性质:能与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多聚糖结合,肝素可促进LPL释放,从而提高LPL活性。,(二)功能 1(主要)水解CM、VLDL中的TG TG 甘油一酯 + FFA TG水解产物作为能源物质,供组织细胞利用 2分解PL,如卵磷脂(磷脂酰胆碱)、磷脂酰乙醇胺 3促进脂蛋白之间PL、Apo和Ch的转换 4促进CM残粒的摄取 (三)活性的调节 ApoC 为活化剂 无活性 有活性,糖基化,(四)LPL基因多态性 LPL基因长约35kb,含10个外显子和9个内含子,编码475个氨基酸残基组成的酶蛋白。 LPL基因位点存在多态性,其中内含子6和8中均含与高脂血症有关的特异限制性内切酶多态位点。 二、肝脂(肪)酶(hepatic lipase,HL或hepatic triglyceride lipase ,HTGL,肝甘油三酯脂肪酶) (一)来源:肝实质细胞 糖蛋白,53ku,(二)活性调节 不需要Apoc作为活化剂 激素可调节HL从肝窦状隙内皮细胞表面经肝素化后释放至血浆的能力: 雄性激素 (+) 雌性激素、肾上腺素等 () (三)功能 1主要(水解)VLDL及其残粒、-VLDL中的TG 2调节脂蛋白间的胆固醇转移,促进HDL3HDL2 有利于防止肝外组织过量胆固醇堆积 3使肝内的VLDL, LDL,再释放至血浆中,三、LCAT(lecithin-cholesterol acyl transferase, 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 (一) 来源与特性 由肝合成,在血液中发挥催化作用。以游离形式或与HDL结合形式存在。糖蛋白,含416个氨基酸残基,63ku。 (二) 功能 1. (主要)催化HDL中的FCCE,CE进入HDL核心储存。 卵磷脂 FC 溶血卵磷脂 CE,2. 参与Ch的逆向转运和组织中过量Ch的清除。可能是血浆胆固醇代谢的限速酶。 (三) 活性调节 Apo AI为最重要的激活剂。其它激活剂有Apo AII等。 四、HMG CoA还原酶(HMGCoA reductase) (一) 分布与特性 凡能合成胆固醇的组织细胞均有该酶存在。含量较多的场所是:肝、皮肤、肾上腺、性腺等。,(二) 功能 该酶为胆固醇合成的限速酶。 酮体 乙酰CoA 乙酰乙酰CoA HMGCoA 胆固醇 细胞内的ch有两个来源: 内源-细胞自身合成。若ch,HMGCoA还原酶活性(负反馈)。 外源-从血浆中摄取。 所以,若有药物能降低该酶活性,则从血中摄取的ch。有利于降低血浆ch水平。,五、胆固醇酯转移蛋白 (cholesterol ester transfer protein, CETP),亦称为脂质转运蛋白(LTP) (一) 来源与性质 由肝、小肠、肾上腺、脂肪组织和巨噬细胞等合成 疏水性蛋白质,74ku (二) 功能:促进脂蛋白之间脂类的交换,参与血浆胆固醇的逆向转运。 胆固醇的逆向转运:肝外肝,(1) 肝外组织细胞的FC结合至HDL上 (2) 在HDL中,FC CE HDL核心(储存) (3) CE 转移至VLDL、LDL上 (4) 肝细胞通过相应受体摄取VLDL、LDL 上述作用是由CETP、LCAT和HDL等协同完成的 若缺乏CETP,则HDL中的CE不能运出,导致血浆HDL-c,值得注意的是,研究表明,高活性CETP与As正相关。这可能因HDL-CE过多地转移、聚集在LDL和某些脂蛋白的残粒上,而后者的致As能力极强。 事实上,牛、羊、狗、大鼠等, CETP活性低,不易自发形成As 人、猴、兔等,CETP活性高,易发生As,第五节 脂蛋白代谢,一、CM代谢 CM:小肠上皮细胞合成 含TG80%,密度最小,颗粒最大 (一) 新生CM的生成 此时的CM含AI、AII、AIV、B48等载脂蛋白 (二) 新生CM 成熟CM 特点是:Apo交换,即: ApoAI从CM HDL ApoC、E从HDL CM 但Apo B48保留在CM中,(三) (成熟) CM CM残粒 特点是:1、TG被LPL水解(LPL由ApoAII激活),颗粒变小,密度增大 2. 部分PL从CMHDL(HDL3) 3. Apo交换(ApoAI、AIV等从CMHDL, ApoE从HDL CM) (四) 肝脏摄取CM残粒 由LDL受体、清道夫受体起作用 可见,CM的功能主要是运输外源性TG,其次是运输外源性Ch至肝,二、VLDL代谢 VLDL:在肝脏合成,也富含TG(50%-70%),以含ApoB100为主要特点。所含Ch来自于肝细胞自身合成和CM残粒。 VLDL合成后从肝 血液 VLDL IDL(中间密度脂蛋白) LDL VLDL残粒 ApoCII激活LPL,LPL水解VLDL-TG Apo交换(ApoE、C从VLDL HDL) 脂类交换(PL、FC从VLDL HDL,CE经 CETP从HDL VLDL) VLDL残粒经VLDL受体识别和结合,摄入肝内进一步代谢,三、LDL代谢 血浆LDL的来源:(1)主要来源:血浆VLDL降解而成 (2) 肝细胞合成后释放入血 LDL富含Ch(45%-50%),绝大部分为CE,它主要来自于HDL(需经CETP转运) 主要代谢途径为LDL受体途径。 若发生LDL受体缺陷(受体缺乏或减少、受体结构改变或受体与LDL的亲和力降低等),可导致血浆LDL,成为As发生的重要机制。 LDL受体缺陷还可导致VLDL残粒大量转化成LDL,四、HDL代谢 HDL的来源:主要为肝,其次为小肠 (一) 新生HDL的生成 ApoAI、PL、Ch等参与;盘状;入血 (二) 新生HDL成熟HDL3 ApoAI激活LCAT;FC CE CE进入核心,使盘状 球状,生成HDL3,密度较大,颗粒较小 (三) HDL3 HDL2, 密度较小,颗粒较大 LCAT继续起作用,使更多FC CE,(四) 经肝细胞膜上的HDL受体摄取,HDL入肝并降解。这样,就完成了胆固醇从外周组织细胞肝的逆转运,加速组织细胞内胆固醇的清除,从而使HDL起抗As的作用。 HDL的抗As作用也被大量流行病学资料所证实。,第六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由某种原因导致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其基本表现为血浆脂蛋白水平异常改变。主要为高脂蛋白血症(Hyperlipoproteinemia)。从血脂水平角度讲,高脂蛋白血症即为“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高脂血症系指血浆中TG和/或TC浓度异常升高。 TG 2.26 mmo/L ( 200mg/dl ) TC 6.21 mmo/L(240mg/dl),一、原发性高脂蛋白血症(primary hyperlipoproteinemia) 由基因突变引起或原因不明“原发性” 由基因突变 基因表达异常 相关蛋白质(Apo、LP受体、脂蛋白代谢酶等)水平异常。 通常按WHO的建议,以临床检验结果将高脂蛋白血症分为、a、b、和型,共六型。,分型的生化检验依据为: (1) 血清(血浆)外观:在4冰箱放置12h后的血清外观。透明(清亮)?混浊?有无奶油样层? (2) 血脂浓度:血清TG、TC含量 (3) 血清LP电泳图谱:某种(些)LP含量(%)是否升高(相应区带是否深染、加宽?),正常情况: 血清外观清亮、透明、均匀 血脂 TG 0.561.70mmol/L(50150mg/dl) TC 3.105.70mmol/L(120220mg/dl) 血清LP电泳图谱正常 LP 0.230.52 LP 0.350.60 (供参考) 前LP 00.30 CM 0,(一) I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CM血症) 1特征 生化特征血清上部出现奶油样层(新 鲜血清呈乳白色混浊); 血清TG含量 血清CM含量 (区带深染) 临床特征常伴有视网膜脂变性、急性胰腺炎、肝脾肿大等,多在10岁前发病。,2原因:主要为ApoC缺陷,属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纯合子:TG,临床症状明显 杂合子:TG, 临床症状不明显 Apo C缺陷(缺乏或结构异常) LPL活性 CM中的TG不能被水解 CM变成CM残粒受阻 CM在血浆中堆积。,(二) IIa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 1特征 生化特征血清透明;血清TC; 血清-LP区带深染 临床症状黄色瘤、角膜弓状云、AS等,纯合子患者在青春期即发生AS和冠心病,可致死。,2原因:主要为LDL受体缺陷,常染色体隐性遗传 纯合子 LDL受体完全缺乏 (1) LDL受体缺乏或减少 杂合子 LDL受体减少(1/2) (2) LDL受体活性(与LDL结合能力)降低 (3) LDL受体入胞(内吞)障碍,即 LDL受体可与LDL形成复合物,但不能被内吞。 以上均导致LDL不能以正常速度进入细胞而堆积于血浆中,久之则使LDL-Ch大量沉积在动脉管壁 AS。,(三) b型高脂蛋白血症(高-LP合并高前-LP血症,混合型高脂蛋白血症) 1特征 生化特征血清清亮或混浊; 血清TG , TC; 血清前-LP 、 -LP区带深染 临床症状患者多肥胖,伴发黄色瘤、AS 2原因:主要因ApoB100过多生成,导致血浆VLDL、LDL过量生成而分解并不加快,从而堆积。常染色体显性遗性。,(四) 型高脂蛋白血症(高-VLDL血症,宽-脂蛋白血症) 1特征 生化特征血清混浊; 血清TG , TC 血清电泳出现“宽-LP”区带 (系-LP和前-LP均增 多,二者融合形成),也即 出现“-VLDL”区带。 临床症状黄色瘤,AS和冠心病等,2原因 主要为ApoE异常所致,显性遗传 ApoE分为ApoE2、E3、E4等,性质上的差异主要在于与ApoE受体(LDL受体等)的结合能力不同,E2几乎不能与LDL受体结合。正常人基因型多为ApoE3/E3,其与LDL受体的结合力正常,但型患者多为ApoE2/E2型,其与LDL受体的结合力大为降低,导致LDL在血浆中堆积。,(五) 型高脂蛋白血症(家族性高TG血症或高VLDL血症) 1特征 生化特征 血清混浊;血清TG 血清前-LP区带深染 临床症状患者多肥胖,发生AS的危险 性增加 2原因: 由于VLDL合成亢进和/或VLDL分解受阻。机制不详。,(六) 型高脂蛋白血症(高CM和高前-LP血症) 1特征 生化特征 (相当于型和型特征的综合) 血清混浊,上层为奶油样层 血清TG 血清CM区带、前-LP区带深染 临床症状 黄色瘤,伴有急性胰腺炎、肝脾 肿大等。常于20岁前发病。 2原因 ApoC LPL活性 CM、VLDL中的TG降解受阻 其它原因导致的LPL活性,(七) 高HDL血症 已证实,HDL是抗AS的“保护因子”,AS发生率与血浆HDL水平呈负相关。但长期过高浓度的HDL仍为病理现象。 1特征 血浆HDL-Ch含量 1g/L(正常为0.782.2mmol/L,0.30.85g/L),2原因 (1) 原发性 CETP缺陷:CETP合成,HDL-CE蓄积,HDL分解障碍, HDL HTGL活性, HDL分解速度, 血浆HDL HDL颗粒变大, HDL-ch(可达正常人的35倍) (2) 继发性:运动失调、饮酒过量等原因引起。,二、其它遗传性脂蛋白代谢异常 (一) Apo异常症 1ApoAI异常症 (1) 结构异常 如Lys缺失或Arg变成 Cys,均可导致正电荷减少。但此类变异体未发现明显的血脂变化。 (2) 含量异常 如家族性ApoA缺乏症 ApoA,LCAT活性,FC不能变成CE,HDL,可导致早期的AS,2ApoB异常症 无-LP血症:脂肪泻、红细胞变形等ApoB100合成障碍 低-LP血症:与LDL受体结合 3ApoC异常症 ApoC缺陷(结构异常或合成减少) LPL活性 CM降解受阻,血浆CM 4ApoE异常症 ApoE为LDL受体的配体之一。ApoE分为ApoE3、E4、E2等亚类,其中ApoE2与LDL受体几乎不能结合。此种变异可使CM残粒等滞留,导致血浆TG,TC,易出现早期AS,(二) 脂蛋白受体异常症 如:LDL受体异常可导致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FH)并发展成AS。 LDL受体异常可由不同环节引起: (1) 转录异常,使LDL受体前体mRNA (2) LDL受体前体的胞内运送(从小胞体 高 尔基体)障碍 (3) 成熟受体数,与LDL结合能力 (4) 受体不能局部化(即不能相对集中),使 LDL无法被内吞,(三) 相关酶异常症 1LPL异常症 LPL酶蛋白自身的变异,ApoC(LPL的活化剂)和ApoC(LPL的抑制剂)的变异均可导致LPL活性异常,引发高CM血症,并常伴有急性胰腺炎等 2HTGL异常症 HTGL活性下降,可引起: 肝摄取HDL2-CE受阻 促进AS IDL LDL受阻 (IDL致AS能力强) 此外,可引起血浆TG,3LCAT异常症 LCAT是体内胆固醇逆向转运的关键因子。 LCAT异常致其活性,Ch酯化速率,新生HDL堆积,Ch逆向转运受阻。 (四) 相关转运蛋白异常 CETP缺陷引起CETP与HDL的结合受阻,HDL代谢速率减慢,呈现高HDL血症。,三、 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secondary hyperlipoproteinemia) 继发于某些疾病导致的脂蛋白代谢紊乱,可以逆转。以、型较常见。 (一) 不合理饮食 如高糖、高脂饮食,乙醇中毒 (二) 代谢性疾病和内分泌疾病 如糖尿病、肥胖、甲状腺机能减退、皮质醇增多症等 (三) 肝、胆、胰疾病 肝炎、肝硬化、胆道阻塞、胰腺炎等 (四) 肾脏疾病 如肾病综合症等。,第七节 脂蛋白代谢紊乱与 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 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疾病之一。其主要特征,一是动脉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二是血脂(Ch、TG)在粥样斑块内沉积,最终导致血管壁呈纤维化增厚、狭窄,使某些脏器(尤其是心、脑)供血不足而损伤,甚至危及生命。 AS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从生化角度讲,血浆脂蛋白(脂类)代谢紊乱是重要环节。 引起脂蛋白代谢紊乱的因素繁多,凡促进动脉管壁内Ch内流和沉积的因素,均是致AS因素;凡促进Ch从管壁内向外运的因素,称为抗AS因素。,一、LDL与AS (一) 各种因素导致的血浆LDL水平升高,促进AS LDL受体数量 LDL受体异常 LDL受体亲和力 LDL受体入胞障碍 (二) 化学修饰LDL促进AS 资料显示,部分AS和冠心病患者血浆LDL浓度并不高;当巨噬细胞与高浓度LDL培养时,并未出现Ch大量堆积并转变为泡沫细胞。后来发现,大量氧化LDL(ox-LDL)沉积在AS斑块中。,ox-LDL致AS的机制: 加速泡沫细胞生成 ox-LDL通过清道夫受体进入巨噬细胞。此不受细胞内Ch的反馈抑制,致使ox-LDL大量堆积而成泡沫细胞。 细胞毒作用 ox-LDL引起血管内皮细胞通透性增高、细胞坏死并脱落、功能障碍等,促进血液中单核细胞和LDL进入血管内膜。, ox-LDL的免疫原性不同于LDL,它刺激机体产生自身抗体。ox-LDL的免疫复合物又刺激补体,引发局部炎症。 此外,乙酰化LDL也具有ox-LDL的类似作用,易沉积在动脉管壁。,氧化LDL等 巨噬细胞吞噬 形成泡沫细胞 形成AS斑块 管腔变狭窄 急性缺血 (缺血性心、脑血管病),二、过氧化脂质与AS 自由基(free radical):带有奇数电子(未成对电子)的分子、离子或化学基团。 O2+e O2, H2O2+e+H+ H2O+OH 氧自由基: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2o), 羟基自由基(OH) 活性氧 H2O2, 单线态氧(lO2),过氧化脂质,为: PL (其中的不饱和脂肪酸) 自由基及其引发的脂质过氧化作用 (lipid peroxidation) 过氧化脂质(LPO) 细胞膜脂最易发生过氧化作用,引起: (1) 膜脂流动性 (2) 膜酶活性 (3)膜的通透性(尤其对离子),脂质更易在血管内膜沉积 (过)氧化LDL的形成,三、LP(a)与AS LP(a)是促进AS的独立危险因子,与AS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可能机制 (1) 选择性地破坏受体介导环节,导致血管内皮功能失调。而内皮细胞完整性受损和功能失调是AS发生的前提条件。 (2) 促进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 可能因Apo(a)具有肝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加快细胞分裂,(3) 参与泡沫细胞的形成 LP(a)可通过清道夫受体途径、VLDL受体途径及非受体途径等被巨噬细胞摄取,致使Ch堆积而变成泡沫细胞。 氧化LP(a)(ox-LP(a))更易被巨噬细胞摄取; Ox-LP(a)尚可刺激单核细胞分化为巨噬细胞 (4) 抑制血栓溶解,促进血栓形成 Apo(a)抑制纤溶酶原 纤溶酶; 诱导血小板参与血栓形成。 四、 Apo与AS,第八节 脂蛋白和脂类的 测定方法,血脂和血浆脂蛋白浓度是衡量脂类代谢和脂蛋白代谢正常/异常的基本参数,又是临床生经检验的常规测定项目。 血脂和血浆脂蛋白浓度检测的临床意义包括: (1) 发现和诊断高脂蛋白血症(高脂血症) hyperlipoproteinemia (hyperlipidemia) (2) 协助诊断和予测动脉粥样硬化症,(3) 评价动脉粥样硬化疾患(如冠心病,CHD) (4) 监测与评价高脂蛋白血症、AS或CHD等病症的疗效 本节主要介绍常用检测血脂和血浆脂蛋白的方法并予以简要评价,一、血浆脂蛋白测定 利用脂蛋白的理化性质(密度、颗粒大小、表面电荷、免疫学性质等)的差异对脂蛋白进行分离和分析。常用超速离心法和电泳法。 (一) 超速离心法(ultracentrifugation method) 基于各种脂蛋白的密度不同,在适当密度介质和超速离心力场中的行为(漂浮或沉降)也就不同,借此进行分离和分析。,制备性超离心法 分析性超离心法最准确 区带 超离心法 对仪器和人员要求高;费时; 不适于常规应用,可作为参考方法和研究用。,(二) 电泳法(electrophoresis method) 依据脂蛋白分子表面电荷数和大小而分离 使用不同的支持介质,各有其优缺点,目前普遍采用琼脂糖凝胶电泳,其优点是: 凝胶透明,电渗弱,吸附作用微 分离效果好,操作简便 若需要同时测定脂蛋白分子量,可选择PAGE 脂蛋白染色所用染料均为亲脂性,作用于TG或胆固醇酯 电泳法有效,但较难实施标准化。仅适于定性或半定量测定。,在高脂蛋白血症分型时,一般根据血清外观和血脂(TG、TC)可确定,只有少数情况方需要进行电泳分析。故电泳法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12横撇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小学书法苏少版三年级下册-苏少版
- 27.2.1 第1课时 平行线分线段成比例2024-2025学年九年级下册数学同步说课稿(人教版)
- 4.3 基于物联网的项目开发教学设计-2025-2026学年高中信息技术浙教版2019选修6 开源硬件项目设计-浙教版2019
- 2025年中考数学试题分类汇编:二次函数的性质及应用(13大考点48题) (第1期)原卷版
- 2025年全国中级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考试A证题库(含答案)
- 小学升学考试卷及答案
- 蒸馏设备基础知识培训内容课件
- 蒲松龄课件教学课件
- 消防考试网络题目及答案
- 测井工实际操作考试题及答案
- JG/T 231-2018建筑玻璃采光顶技术要求
- JG/T 155-2014电动平开、推拉围墙大门
- 2025消瘦诊治与管理专家共识解读课件
- GB/T 18867-2025电子气体六氟化硫
- (高清版)DG∕TJ 08-15-2020 绿地设计标准 附条文说明
- 小学金融知识小课堂课件
- 病历质量定期检查评估与反馈制度
- 乐天地产(成都)有限公司乐天广场四期项目环评报告
- 初中生叛逆期教育主题班会
- 小学国家领土与主权教育
- 工程造价协议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