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畜环境卫生学 --- 大型养猪场的规划设计.ppt_第1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 --- 大型养猪场的规划设计.ppt_第2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 --- 大型养猪场的规划设计.ppt_第3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 --- 大型养猪场的规划设计.ppt_第4页
家畜环境卫生学 --- 大型养猪场的规划设计.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大型养猪场的规划设计 1、饲养工艺流程设计 2、总体平面规划设计 3、猪舍规划设计 4、设备配套设计,饲养工艺流程设计 1.1 全进全出饲养工艺 1.2 早期断奶饲养工艺 1.3 隔离(多点)饲养工艺,1.1 全进全出饲养工艺 我国1980年开始引进实施 为了实现全进全出,在技术管理中要特别注意如下几个问题: 1)分期分批引种。 2)提高同期发情率和受胎率水平。 万头猪场要保证每周配准24头母猪。 3)猪舍设计、布局和设备要配套。,1.2 早期断奶饲养工艺 我国规模化猪场 4周或5周,少部分3周。 早期断奶(加隔离饲养),主要优点有 三个: 1)减少或避免大小猪疫病的交叉感染。 试验表明如果断奶日龄9d就可以完全阻隔大小猪主要疾病的传播。,表3 避免主要各种疾病发生的仔猪最大断奶日龄,表4 采用常规工艺与SEW的猪只生长情况对比,2)提高仔猪健康水平和日增重。,3)提高母猪年产仔胎数和年提供肉猪头数。 我国 2胎 16头 发达国家 2.4胎 23头,实施早期断奶主要的技术管理措施: A 保证母猪、乳猪营养。 初生重1.3kg/头,21天断奶重5kg/头 B 分娩、保育舍要有良好的饲养环境。 分娩舍18-20、乳猪保温区应达25-30,保育舍应达25。 C 做好母猪正常的免疫工作,确保母猪的健康水平。,1) 一点式饲养工艺,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1.3 隔离(多点)饲养工艺,1995年前全国已建成的几百个万头猪场都采用一点式饲养工艺,即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整个繁育过程都在同一场地。,2)二点式隔离饲养工艺平面图,配种怀孕、分娩,保育、生长、育成,1000米,3) 三点式隔离饲养工艺平面图,保育,生长、育成,1000米,1000米,配种怀孕、分娩,隔离饲养对阻隔猪疾病传播有明显效果,因此各项经济指标也得到明显的提高。,表5 广西农垦系统2004年多点饲养生产结果对比, 广东华南温氏畜牧有限公司 公司於2002年6月成立,由于坚持公司与农户互利双赢原则,建立了很好的体制和机制,养猪生产高速发展,现在全国各地建了几个分公司 ,联系几千个养猪户,2006年出栏135 万头,2007年出栏182万头,2008年出栏240多万头。名列全国第一。,先进饲养模式、先进饲养工艺范例,广东华南温氏畜牧公司 公司+农户三点式饲养模式,1000米,1000米,厂,成批猪苗,保育场和生长育成场每个点1-2批猪(1000-2000头),日龄相 差10天以内,每个场1-2栋猪舍,完全实现整场全进全出。,美国新猪场模式示意图,保育场,生长育成场,合理的规划设计+严格管理减少疫病发生和传播 总体平面规划设计的几个原则: 1)合理布局各建筑设施。 保证生产流程顺畅;保证人员、车辆、猪只和物质的严格消毒隔离。 合理的规划设计可大大降低猪场接触性传染疫病和呼吸道传染病如蓝耳病、猪瘟、伪狂吠病、口蹄疫、副猪嗜血杆菌、传染性胸膜肺炎、传染性胃肠炎等等的传染。,2. 总体平面规划设计,A、人员、车辆的隔离、消毒布局, 生产区、生活区和办公区彻底隔离 设置人员冲洗消毒间,车辆消毒间,B、种猪和商品猪的隔离、消毒,病、死猪的隔离处理布局 种猪隔离舍和病猪隔离舍的设计 出猪台和种猪销售观察台的设计 出猪台在围墙外50米以上,设待售 栏、消毒池、运猪车、 消毒间, 种猪销售观察室、围墙全封闭,靠近出猪台 死猪处理间的设置:高温蒸煮、火化,C、物料的隔离、消毒布局 合理布局饲料间、饲料塔 设药品、工具、用品隔离消毒室,D、场内道路和出粪台布局, 分清白道和黑道 合理设计出粪台,2) 规划设计要一步到位。 3) 依靠猪场规划设计专家,科学设计。 现代化猪场规划设计的各个因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只有相互兼容,相互照顾,因地制宜,合理设计合理分配投资,才能实现较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设计是基础,管理是核心。,3. 猪舍建筑设计,3.1 组织生产工艺 3 .2 猪舍设计要与设备配套,特殊要求主要有: 要满足生产工艺流程要求。 猪栏有足够占地面积。 要与设备配套。 要有较好的隔热、保温、防潮和通风的结构及性能。 要便于清洁消毒和猪只行走。,3.1 组织生产工艺 确定生产工艺是设计猪场时考虑的内容,生产工艺合理与否决定着生产效率的高低,确定生产工艺需要考虑以下内容: 3.1.1确定饲养模式 3.1.2确定生产节拍(繁殖节律) 3.1.3确定工艺参数 3.1.4猪群的结构 3.1.5猪栏配备,3.1.1确定饲养模式 根据经济、气候、能源交通等综合条件, 以及猪场的性质、规模、养猪技术水平来确定 规模太小,采用定位饲养,投资高、栏位利用率低、每头出栏猪成本高,难以取得经济效益 集约化饲养,有的采用公猪与待配母猪同舍饲养,有的分舍饲养;母猪有定位饲养,也有小群饲养 配种方式:自然交配、AI 各类猪群的饲养方式、饲喂方式、饮水方式、清粪方式等都需要饲养模式来确定,母猪定位饲养,母猪小群饲养,饲养模式一定要符合当地的条件,不能照抄照搬 在选择与其相配套的设施设备的原则是: 凡能够提高生产水平的技术和设施应尽量采用 可用人工代替的设施可以暂缓采用,以降低成本,3.1.2确定生产节拍 生产节拍也称为繁殖节律,是指相临两群哺乳母猪转群的时间间隔(天数) 在一定时间内对一群母猪进行AI或组织自然交配,使其受胎后及时组成一定规模的生产群,以保证分娩后形成确定规模的哺乳母猪群,并获得规定数量的仔猪 合理的生产节拍是全进全出工艺的前提,是有计划利用猪舍和合理组织劳动管理、均衡生产商品肉猪的基础,生产节拍 根据猪场规模而订, 一般采用1、2、3、4、7或10天制 年产510万头商品肉猪的大型企业多实行1或2天制,即每天有一批母猪配种、产仔、断奶、仔猪保育和肉猪出栏 年产13万头商品肉猪的企业多实行7天制 规模较小的养猪场一般采用10或12天制,采用7天制生产节拍的优点: 减少待配母猪和后备母猪的头数,因为猪的发情期是21天,是7的倍数 将繁重的技术工作和劳动任务安排在一周5天内完成,避开周末 有利于按周、按月和按年制订工作计划,建立有序的工作和休假制度,减少工作的混乱性和盲目性,3.1.3确定工艺参数 为了准确计算猪群结构即各类猪群的存栏数、猪舍及各猪舍所需栏位数、饲料用量和产品数量,必须根据养猪的品种、生产力水平、技术水平、经营管理水平和环境设施等,实事求是地确定生产工艺参数。 几个重要的生产工艺参数 繁殖周期 母猪年产窝数.,繁殖周期 =妊娠期+哺乳期+断奶至受胎时间 断奶至受胎时间 断奶至发情时间7-10天 配种至受胎时间,决定于情期受胎率和分娩率的高低21(1-情期受胎率)天 繁殖周期=114 + 28 + 10 + 21(1-情期受胎率) =152 + 21(1-情期受胎率) 情期受胎率每增加5%,繁殖周期减少1天 情期受胎率为90%、95%和100%时,繁殖周期为154、153和152天,母猪年产窝数=(365/繁殖周期)分娩率 母猪年产窝数与情期受胎率、仔猪哺乳期的关系,某万头商品猪场工艺参数,3.1.4、猪群的结构 根据猪场规模、生产工艺流程和生产条件,将生产过程划分为若干阶段,不同阶段组成不同类型的猪群,计算出每一类群猪的存栏数量就形成了猪群的结构 饲养阶段划分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地利用猪群、猪舍和设备,提高生产效率 下面以年产万头商品肉猪的猪场为例,介绍一种简便的猪群结构计算方法,1) 年产总窝数 2)每个节拍转群头数(繁殖节律=7): 产仔窝数 = 119352 = 23窝, 每周分娩哺乳母猪数为23头 妊娠母猪数 = 230.95 = 24头, 分娩率95% 配种母猪数 = 240.80 = 30头,情期受胎率80% 哺乳仔猪数 = 23100.9 = 207头,成活率90% 保育仔猪数 = 2070.95 = 196头,成活率95% 生长肥育猪数 = 1960.98 = 192头,成活率98%,3)各类猪群组数 生产以7为节拍,故猪群组数=饲养的周数 4)猪群的结构 各猪群存栏数 = 每组猪群头数猪群组数 生产母猪的头数为:5*30+12*24+6*23=576头,公猪、后备猪群的计算方法为: 公猪数:57625 = 23头,公母比例1:25 后备公猪数:233 = 8头, 年更新率=33.3% 后备母猪数:5763520.5 = 8头/周,年更新率=33.3%, 留种率50%,猪群的结构,某万头猪场猪群结构,5)不同规模猪场猪群结构(参考),3.1.5、猪栏配备 养猪生产能否按照工艺流程进行,关键是猪舍和栏位配置是否合理。猪舍的类型一般是根据猪场规模按猪群种类划分的,而栏位数量需要准确计算,计算栏位需要量方法如下: 各饲养群猪栏分组数 = 猪群组数 + 消毒空舍时间(天)/生产节拍(7天) 每组栏位数 = 每组猪群头数/每栏饲养量 + 机动栏位数 各饲养群猪栏总数 = 每组栏位数猪栏组数 如果采用空怀待配母猪和妊娠母猪小群饲养、哺乳母猪网上饲养,消毒空舍时间为7天,万头猪场各饲养群猪栏配置数量(参考),猪栏要有足够面积,猪群密度不能太大 猪栏面积 :猪只品种、大小、地面结 构、气候环境。,表6 每头猪所需猪栏面积设计参数(m2/头),3 .2 猪舍设计要与设备配套,3.2.1 根据各栋猪舍设备配套的情况设计猪舍。,3.2.2 猪舍建筑要便于设备安装,现代养猪应用许多机电设备,如各种围栏,自动供水、 供电、供料,环境控制设备,猪舍设计要充分了解各种设备的安装要求,做好各种预埋件、预留孔和支承平台的设计,以便设备的顺利安装。,3.3 要有较好的隔热、保温、防潮和通风性 能 ,结构合理;酷暑、严冬兼顾。,3.4 便于清洁、消毒 墙壁、排污表面应尽量光滑,所有拐角应 圆弧过渡,设备配套设计 4.1 对养猪设备认识的误区 有不少养猪户对养猪设备的认识还存在误区,主要有: 1)重猪舍建筑、轻养猪设备 猪舍建得很好,设备少而差。 饲养环境(温度,湿度,空气质量,床面清 洁、舒适性等等)设备是关键性因素。,表11 各类猪群对环境温度的要求,环境温度对猪的采食量和饲养转化率的影响也是非常大的。,表12 温度对哺乳母猪采食量的影响,表13 育成猪(35kg/头)猪舍温度与料肉比的关系,适宜温度,可大大提高猪只采食量和饲料转化率,从而大大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 高床饲养比平地饲养要好得多。,表14 高床与传统平地饲养母猪生产情况对比表,2)把落后当先进 例如“一点饲养法”、“全自动冲洗”、“半漏缝分娩栏”、“半漏缝保育栏”、“圆钢油漆地板”、“铁皮食箱”等等都是20年前较落后的工艺和设备,但仍有人把它们视之为“省钱”的宝贝使用。 工艺落后,设备不可靠、不耐用,用2-3年就要维修更换,有的甚至边建边改,反反复复,想省钱,结果更费钱,而且给生产带来很多麻烦。 3)自己设计,自己制造,质量差,问题多 。,设备制作质量差,容易伤害猪只。,4.2 设备配套的选择 可将养猪设备分成三个层次: 1)基本型(简易型)。它是规模养猪场最 基本的设备。 主要特点是保证基本饲养条件,投资不太、 效果最好。 成套的高床分娩栏、高床保育栏和母猪限位 栏。分娩栏、保育栏包括电热板、保温灯和 保温箱; 生长、育成食箱; 自动饮水器; 喷雾消毒机、火焰消毒器和冲洗机等。 一个万头猪场基本型的设备投资约70万元。,2)普及型。 它属于应该大量推广使用的设备。 基本型基础上再增大: 金属公猪栏、生长栏和育成栏。 通风降温轴流风机、湿帘机组和卷帘机。 热风机、热风炉等。 一个万头猪场普及型的设备投资约110万元。,3)先进型。 它适用于投资能力较强,特别是种猪场的 业主。 普及型基础上再增加: 干料或液态料自动输送系统。 自动化饲喂种猪测定设备等。 一个万头猪场先进型的设备投资为160-300 万。,介绍国内外几种养猪设备情况,1、新式结构,新型材料的各种围栏及漏缝地板,2、干湿料箱,与干料箱比,猪的采食量增加,生长速度加快,料肉比降低了,节约了饲料 。,干料食箱和干一湿料箱的使用比较,3、干料自动供给饲喂系统,采用干料输送设备可保持饲料清洁干净,免去打包 拆装,仅此一项一个万头猪场一年可省去包装费约8 万元;同时操作管理方便,运行可靠,费用低。,4、液态饲料输送设备。 主要结构有干料塔、干料输送带、混合塔、电子秤重系统、送料泵、输送管道和电子下料阀门等。,国外采用液态饲料喂猪已有10多年的历史,特别对生长育 成猪效果较好,主要优点有: A、适口性好,饲料转化率可提高5%-12%,降低了成本。饲料转化率按提高6%计算,一个万头猪场每年可节约饲料费用20万元以上,见下表。,饲喂干料和液态料的对比情况,B、无粉尘污染,减少了猪的呼吸道疾病。 C、可以充分利用食品厂下脚料、酒厂酒槽等各种湿料和液态饲料。,5、全自动种猪测定系统,主要优点: 1、克服了单体限位饲养母猪的缺点,提高母猪健康水平; 2、可根据母猪体重和怀孕期每天自动供料; 3、可及时记录每头母猪每天采食时间,次数,重量,体 重,日增重和料肉比; 4、大力提高劳动效率和母猪生产水平。,场址选择 1) 区域定位养殖区、限养区、禁养区 2) 有较好的生存发展环境 有足够的水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