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险品应急预案》doc版.doc_第1页
《危险品应急预案》doc版.doc_第2页
《危险品应急预案》doc版.doc_第3页
《危险品应急预案》doc版.doc_第4页
《危险品应急预案》doc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批准页页 码第1页 共1页批 准 页1、编 制:2、审 核: 3、批 准: 4、批准日期: 年 月 日5、生效日期: 年 月 日6、受控状态受控文件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目 录页 码第1页 共2页目 录一、应急组织机构 1、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图 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分工 3、公司应急组织成员联系方式 4、外部救助机构联系方式二、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 1、应急物质准备清单 2、应急设备准备清单三、应急准备与响应综合预案四、应急准备与响应分项预案 1、员工意外伤害应急 2、作业机械故障应急3、灾害天气应急4、地震应急预案5、用电安全事故应急 6、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 7、火灾事故应急 8、道路交通事故应急 9、铁路专用线事故应急 10、压力容器爆炸应急 11、加油站安全事故应急 12、社会治安公共事件应急13、恐怖袭击事件应急预案14、公共卫生和食品安全事故应急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目 录页 码第2页 共2页五、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 1、三氯化磷 2、苄基氯 3、糠醇 4、辛酸 5、三氯氧磷 6、溴甲烷 7、氢氧化钾 8、硝酸铵 9、氯化钡 10、丙烯酸 11、五氧化磷 12、丙烯醇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组织机构页 码第1页 共6页一、应急组织机构1公司应急组织机构图应急领导小组组长:总经理治安保卫组组长:王永锦组员:顾正利 孙 文人员安抚善后组组长:张名生组员:冯伟彬 孙 斌翟晓辉协调联络指挥组组长:陈从龙 邹晓华组员:石崐仑王海潮 王 强物资后勤保障组组长:邹晓华组员:周忠明 周复均 技术设备保障组组长:邹晓华组员:方明虎 王宝贵 救援队队长:袁士山 姜建华 韩方云副队长: 孔凡成 郑 义 杜小坤队员:当值人员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组织机构页 码第2页 共6页2应急组织机构职责和分工2.1应急领导小组组长1)全面负责公司紧急情况的应急管理,启动应急准备和响应预案;2)负责协调指挥各专业小组和全体员工的应急行动;3)负责协调调动公司现有资源用于紧急情况的应急处置;4)负责组织紧急情况、安全事故的善后处理。2.2协调联络指挥组组长1)全面负责应急过程中本组工作;2)负责应急领导小组各项指令的下达,救援现场情况的反馈;3)负责各部门、应急小组的协调,各项信息的有效沟通;4)负责应急过程中的对外联络工作;必要时,作为公司发言人对外发布与应急处置有关的信息。2.3协调联络指挥组组员1)负责各项通讯设备的管理,保证通讯设备的完好使用;2)负责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各项指令的接收、传递和下达;3)负责公司各部门、小组请示、报告的接收、传递和反馈;4)负责与外部救助机构联系,及时、准确报告紧急情况的类型、规模和救助要求;5)负责与新闻媒体的信息沟通。2.4技术设备保障组组长1)全面负责应急过程中本组工作;2)负责应急过程的技术支持(包括:应急技术方案和数据、设备状况和能力、自然条件和环境等),为应急领导小组形成救助决策提供技术依据;3)负责应急过程的设备支持,合理调配使用各种设备,并保证应急过程使用的设备的完好使用;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组织机构页 码第3页 共6页4)负责应急过程中技术问题的对外联络工作。2.5技术设备保障组组员1)做好应急技术管理资料的准备工作,协助组长做好应急技术方案的制定和落实工作;2)做好应急设备调配过程,负责设备临时维护维修的组织工作,保证设备的使用。2.6物资后勤保障组组长1)全面负责应急过程中本组工作;2)负责根据应急过程的需求,足额提供相应的应急物资;3)负责应急物资的储备和管理;必要时,可根据应急过程的需要临时采购或调用其它适用物资;4)负责应急过程的后勤保障工作,保证参与救助人员的基本生活需要。2.7物资后勤保障组组员1)根据组内分工,协助组长做好应急物资调配、收储、转运和发放工作,保证应急物资的足额提供;2)根据组内分工,做好应急过程参与救助人员的基本生活需求的提供(包括:饮食、临时医疗用品等);3)负责应急过程中其它后勤保障工作。2.8人员安抚善后组组长1)全面负责应急过程中本组工作;2)负责紧急情况造成的人员伤害送医工作,指派临时陪护人员;3)负责与伤害员工有关人员的安抚、劝导和临时安排工作;4)负责紧急情况造成伤亡人员和货物损失的善后理赔工作。2.9人员安抚善后组组员1)根据组内分工,负责伤害人员送医和临时陪护人员指派工作;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组织机构页 码第4页 共6页2)负责伤害人员的心理抚慰、疏导工作;3)协助组长做好伤亡人员和货物损失的善后理赔工作。2.10治安保卫组组长1)全面负责应急过程中本组工作;2)负责应急过程现场的治安维护工作,组织做好现场的划分、警戒和秩序维护工作;防止盗窃、哄抢和其它次生伤害的发生;3)负责现场的人流、车流的疏导,保证进出现场道路的畅通;4)负责外部救助人、车、物进入的引导工作。2.11治安保卫组组员1)根据组内分工,负责组长交办的工作;2)根据应急现场的情况,及时调整工作重点,保证现场警戒范围内道路畅通,不发生治安事故和次生伤害。2.12救援队队长1)依据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的指令,组织救援队实施科学救助;2)实施救助时,应根据救助现场的实际情况合理分配救助力量,有效救助;尽量避免造成救助人员的伤亡;3)救助过程中合理使用各种救助设备和物资。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减少或消除对环境和工作现场的不良影响;4)及时向公司应急领导小组报告救援现场的情况和有关意见建议。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组织机构页 码第5页 共6页3应急组织成员和内部相关部门联系方式序号姓 名部门职务电话号码其他方式1刘 权总经理0518-82383982139051358802陈 栋常务副总0518-82380543137051308683张名生党委书记0518-82383988139051359964陈从龙生产副总0518-82388198139051336925杨 军基建副总0518-82387151133051313106王永锦工会主席0518-82386631137051370897邹晓华总工程师0518-8238811613605138036孙 斌总会计师0518-82383478133051358368王海潮操作经理0518-82382486138123218369方明虎技术经理0518-823841281350153273610杨 芳商务经理0518-823837531380513138611顾正利党群经理0518-823873211386143038812陶明晗财务经理0518-823834781377558804913凌 斌工程经理0518-823887821330513193614周复均综管经理0518-823804211595125089815程 庆市场经理0518-823837051500513223316石崐仑安监经理0518-823824751330513594517孙 文安监主管0518-823838891506133749918胥建荣操作书记0518-823820631386143778319周忠明技术副经0518-823817431350513053620王 强操作副经0518-823824861390513785221徐 敏操作主任0518-8238374222袁士山操作值班经理0518-8238750523韩方云操作值班经理0518-8238750524姜建华操作值班经理0518-8238750525刘培益操作主任0518-8238750526刘义松操作CFS主任0518-8238816027孔凡成操作主任0518-8238750528陶廷恩操作主任0518-8238395129蕙永明操作主任0518-8238395130王 军技术主任0518-8238051731赵斯春技术主任0518-8238761132朱家双技术主任0518-8238761133席淮时市场副经0518-8238852734李正来商务副主任0518-8238816035冯伟彬党群工会副主席0518-8238732136翟晓辉党群主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组织机构页 码第6页 共6页4外部救助机构联系方式序号救助机构名称救助性质常用联系电话备注1119火警火灾消防1192110指挥中心综合1103120急救心中员工伤害1204122道路交通事故交通事故1225港口110指挥中心综合823801106集团安全技术部综合823825007集团卫生环报处员工伤害823820148集团铁路运输处铁路事故9港口建筑设施稽查大队地质灾害8238091110市安全监察局事故救助11市环境保护局环境监测12市食品安全监察局食物中毒13市卫生防疫站公共卫生14市社会保障局伤害认定15市气象局灾害预报16市建设局地质灾害17市卫生局公共卫生18市传染病防治院公共卫生19市海事局船舶事故20市海洋环境监测中心海洋环境监测21市供电局用电事故22铁路连云港站铁路事故23市危险废物处理中心危废处理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页 码第1页 共1页二、应急物资和设备准备1应急物质准备清单序号物资名称规格使用性质存储数量保存地点保管人1草包防滑工具库张名东2带皮防滑工具库张名东3融雪剂除冰雪工具库张名东4消防沙防火各点王传青5消防锨防火各点王 健6防化手套防腐蚀危险品场王 健7消防器材防火危险品场王 健8滤毒罐防中毒危险品场王 健9防风器材应急加固工具库张名东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1页 共10页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1目的 为确保发生危险化学品安全事故发生时,能及时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减少伤害降低损失。2职责2.1公司领导接到事故报告后,尽快赶到事故发生地进行指挥、救援及外部联络工作;2.2技术安质部接到事故报告后,应立即通知公司领导并尽快到事故现场指挥处理事故工作。2.3事发地员工发现事故后,立即对事故进行控制、维护现场,并及时向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报告。必要时,可直接向公司领导报告。3危险化学品分类3.1易燃易爆类危险化学品指自身具有在条件适宜时,易产生非预期反应,释放大量的能量,造成燃烧、爆炸的化学品。如:3.2有毒有害类危险化学品指所含成分或与其他物品接触后产生对人体、环境产生有害物质,造成人体伤害或环境严重污染的化学品。如:3.3腐蚀类危险化学品指所含成分可对人体、设备、物资等造成腐蚀,破坏组织结构的化学品。如:4易燃易爆类危险化学品的应急4.1事故初发4.1.1任何员工发现事故或事故隐患均应立即向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发生地点、危险化学品性质、严重程度。事故或事故隐患的主要表现:1)异常烟雾或火光;2)异常刺激气味;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2页 共10页3)异常声响;4)异常流体物资溢出等。4.1.2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应尽快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或事故隐患进行确认。在确认事故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后,应立即将确认结果报告公司领导,以便公司领导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同时,对可能波及的区域进行封闭。4.1.3在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后,综合管理部应立即电话通知公司各部门;操作部应通过对讲机、扩音器等设备通知作业现场所有人员。作业区域主管应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综合预案,做好人员的疏散撤离工作。4.1.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救援队成员在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及时到公司办公楼前集合。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进入应急状态。其中,1)协调联络组应及时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机构的联系,以及其他内外部的联系、协调。必要时,应及时通知事故可能波及范围的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防止事故扩大、加重事故影响。2)技术设备组应根据确认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依据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的说明和相关技术资料要求,将相关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项等信息传达到救援队和应急设备、物资管理部门。应急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开启或启用应急设备,供应急过程的使用。3)物资保障组应根据救援措施的要求,开启应急物资存储仓库,及时提供相应的物资,并保证物资的使用。4)安全保卫组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好现场的封闭、治安维护和外来救助机构进场路线的引导、清障工作。其他撤离现场的员工应协助安全保卫组做好此项工作。4.1.5各岗位员工在接到应急撤离指示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撤离工作现场,到指定的集合点集中,区域负责人应根据当日员工出勤情况核对员工撤离情况。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3页 共10页对未及时撤离作业现场的人员,应尽快落实人数、岗位区域和原因,为救援提供依据。4.2事故处置4.2.1公司救援队可在外部专业救援机构到来之前组织相应的救援活动。但救援活动应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则执行:1)清楚紧急情况的现场状况和危险化学品性质;2)具有相应的救助设备、物资和救援人员个体防护措施;3)可保证救助人员的安全,不产生次生、衍生灾害或扩大事故规模。4.2.2救援过程中,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应根据分工做好相应工作。救援队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采取适宜的施救方法进行施救。具体见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4.2.3施救过程时,应做好施救现场的安全距离确认和封闭工作,撤离所有安全距离内的非救援人员。采用适宜的方法将事故点或事故隐患点与周围的其他物品隔离,或移至安全区域。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或使事故扩大加重。4.2.4对事故造成的受伤人员的救治,应将其抬离危险地至通风阴凉处或送医疗机构救治。应急善后安抚组应及时做好事故和救援中的受伤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并做好受伤人员和其亲属的安抚工作。4.2.5外部救助机构实施救助时,应急领导小组应提供相关危险化学品的性能信息;必要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4.3善后处理4.3.1事故消除后,对因事故造成的环境不良影响,应请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相应的环境测评,确定影响的范围、影响的程度和应采取的措施。4.3.2如,因施救造成化学品与水或其他物质融合物、施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4页 共10页渣土等废弃物,应请环境保护技术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4.3.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或配合相关机构的调查取证工作;事故现场员工应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积极配合调查取证。4.3.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调查、分析,确认事故或事故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组织事故后的生产恢复工作。4.3.5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相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和性质的认定做好善后工作。5有毒有害类危险化学品的应急5.1事故初发5.1.1任何员工发现事故或事故隐患均应立即向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发生地点、危险化学品性质、严重程度。事故或事故隐患的主要表现:1)异常烟雾;2)异常刺激气味;3)异常流体物资溢出;4)附近作业人员有较强烈的不适感等。5.1.2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应尽快赶到事故现场,应根据风向、气候等条件对事故或事故隐患进行确认。在确认事故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后,应立即将确认结果报告公司领导,以便公司领导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同时,对可能波及的区域进行封闭。3.1.3在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后,综合管理部应立即电话通知公司各部门;操作部应通过对讲机、扩音器等设备通知需撤离区域作业现场人员。撤离区域主管应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综合预案,做好人员的疏散撤离工作。5.1.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救援队成员在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及时到公司办公楼前集合。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进入应急状态。其中,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5页 共10页1)协调联络组应及时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机构的联系,以及其他内外部的联系、协调。必要时,应及时通知事故可能波及范围的单位和政府相关部门,防止事故扩大、加重事故影响。2)技术设备组应根据确认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依据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的说明和相关技术资料要求,将相关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项等信息传达到救援队和应急设备、物资管理部门。应急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开启或启用应急设备,供应急过程的使用。3)物资保障组应根据救援措施的要求,开启应急物资存储仓库,及时提供相应的物资,并保证物资的使用。4)安全保卫组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好现场的封闭、治安维护和外来救助机构进场路线的引导、清障工作。其他撤离现场的员工应协助安全保卫组做好此项工作。5.1.5各岗位员工在接到应急撤离指示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撤离工作现场,到指定的集合点集中,区域负责人应根据当日员工出勤情况核对员工撤离情况。对未及时撤离作业现场的人员,应尽快落实人数、岗位区域和原因,为救援提供依据。5.2事故处置5.2.1公司救援队可在外部专业救援机构到来之前组织相应的救援活动。包括: 1)关闭化学品的管道、容器,防止泄漏加剧,阻滞泄漏物蔓延;2)采用冷却或其他措施,减少或消除化学品的异常反应;3)对泄漏场所的通风、泄漏化学品的中和、清理、填埋;4)救助事故现场的员工等。5.2.2救援活动应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则执行:1)清楚紧急情况的现场状况和危险化学品性质;2)具有相应的救助设备、物资和救援人员个体防护措施(防毒面具、防腐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6页 共10页蚀装鞋等);3)可保证救助人员的安全,或扩大事故规模。5.2.3救援过程中,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应根据分工做好相应工作。救援队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采取适宜的施救方法进行施救。具体见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5.2.4施救过程时,应做好施救现场的安全距离确认和封闭工作,撤离所有安全距离内的非救援人员,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次生、衍生灾害,或使事故扩大加重。5.2.5对事故造成的中毒人员的救治,应将其抬离危险地至通风阴凉处,按照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的救助要求实施;或送医疗机构救治。应急善后安抚组应及时做好事故和救援中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并做好受伤人员和其亲属的安抚工作。5.2.6外部救助机构实施救助时,应急领导小组应提供相关危险化学品的性能信息;必要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5.3善后处理5.3.1事故消除后,对因事故造成的环境不良影响,应请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相应的环境测评,确定影响的范围、影响的程度和应采取的措施。如,因施救造成化学品与水或其他物质融合物、施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渣土等废弃物,应请环境保护技术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5.3.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或配合相关机构的调查取证工作;事故现场员工应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积极配合调查取证。5.3.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调查、分析,确认事故或事故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组织事故后的生产恢复工作。5.3.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相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和性质的认定做好善后工作。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7页 共10页6腐蚀类危险化学品的应急6.1事故初发6.1.1任何员工发现事故或事故隐患均应立即向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报告事故情况;包括:时间、发生地点、危险化学品性质、严重程度。事故或事故隐患的主要表现:1)异常烟雾;2)异常刺激气味;3)异常流体物资溢出处有强烈的腐蚀现象;4)接触人员有较强烈的灼痛感等。6.1.2区域主管或技术安质部应尽快赶到事故现场,对事故或事故隐患进行确认。在确认事故发生原因、影响范围和可能产生的后果后,应立即将确认结果报告公司领导,以便公司领导确定是否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同时,对可能波及的区域进行封闭。6.1.3在启动应急预案响应程序后,综合管理部应立即电话通知操作部,操作部应通过对讲机、扩音器等设备通知需撤离区域作业现场人员。撤离区域主管应按照应急预案启动和响应综合预案,做好人员的疏散撤离工作。6.1.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和救援队成员在启动应急预案后,应及时到公司办公楼前集合。按照应急领导小组的职责进入应急状态。其中,1)协调联络组应根据应急领导小组的要求,做好求助外部救援机构的联系,以及其他内外部的联系、协调。2)技术设备组应根据确认的危险化学品的性质,依据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的说明和相关技术资料要求,将相关救助措施要求、注意事项等信息传达到救援队和应急设备、物资管理部门。应急设备管理部门应及时开启或启用应急设备,供应急过程的使用。3)物资保障组应根据救援措施的要求,开启应急物资存储仓库,及时提供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8页 共10页相应的物资,并保证物资的使用。4)安全保卫组应根据事故现场情况,做好现场的封闭、治安维护和外来救助机构进场路线的引导、清障工作。其他撤离现场的员工应协助安全保卫组做好此项工作。6.1.5各岗位员工在接到应急撤离指示后,应立即停止工作,撤离工作现场,到指定的集合点集中,区域负责人应根据当日员工出勤情况核对员工撤离情况。对未及时撤离作业现场的人员,应尽快落实人数、岗位区域和原因,为救援提供依据。6.2事故处置6.2.1公司救援队可根据事故现场的实际状况,或在外部专业救援机构到来之前组织相应的救援活动。包括: 1)关闭化学品的管道、容器,防止泄漏加剧,阻滞泄露物的蔓延;2)减少或消除化学品的异常反应;3)对泄漏化学品的中和、清理、填埋;4)救助事故现场的员工等。6.2.2救援活动应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按照下列原则执行:1)清楚紧急情况的现场状况和危险化学品性质;2)具有相应的救助设备、物资和救援人员个体防护措施(防毒面具、防腐蚀装鞋等);3)可保证救助人员的安全,或扩大事故规模。6.2.3救援过程中,应急组织机构各小组应根据分工做好相应工作。救援队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质,采取适宜的施救方法进行施救。具体见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6.2.4施救过程时,应做好施救现场的安全距离确认和封闭工作,撤离所有安全距离内的非救援人员。采用适宜的方法将事故点或事故隐患点与周围的其他易腐蚀、可能产生非预期反应的物品隔离或移出,将以避免可能产生的次生、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9页 共10页衍生灾害,或使事故扩大加重。6.2.5对事故造成的人员伤害的救治,应将其抬离危险地至通风阴凉处,按照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的救助要求实施;或送医疗机构救治。应急善后安抚组应及时做好事故和救援中中毒人员的医疗救治工作。必要时,应及时通知受伤人员亲属,并做好受伤人员和其亲属的安抚工作。6.2.6外部救助机构实施救助时,应急领导小组应提供相关危险化学品的性能信息;必要时,提供相关技术支持和保障服务。6.3善后处理6.3.1事故消除后,对因事故造成的环境不良影响,应请环境监测机构进行相应的环境测评,确定影响的范围、影响的程度和应采取的措施。如,因施救造成化学品与水或其他物质融合物、施救过程中产生的废水、渣土等废弃物,应请环境保护技术机构进行无害化处理。6.3.2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调查分析事故原因或配合相关机构的调查取证工作;事故现场员工应提供事故发生前后的情况,积极配合调查取证。6.3.3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经调查、分析,确认事故或事故安全隐患消除后,方可组织事故后的生产恢复工作。6.3.4公司应急领导小组应根据相关部门对事故的调查取证和性质的认定做好善后工作。6.4上述各类危险化学品事故可能是综合性的。在应急过程中,应在保证救援人员安全的前提下实施。救援过程应尽量减少或避免造成次生灾害和对环境的不良影响。7. 应急物资和设备7.1技术安质部应根据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的要求配备不同的化学中和药品、灭火器、消防栓、水管、掩埋砂、钢锨、担架、救援防护用品等。7.2各物资使用和存放部门应对应急物资实施管理。应急物资可经过批准后临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页 码第10页 共10页时使用。但是,应及时补充,且不得少于储备定额的下限。7.3应急设备应始终处于良好状态,除应急预案启动使用外,未经过批准不得擅自使用。7.4技术安质部应每月对应急设备和物资的储备、保管、状态和使用情况进行检查,发现不符合状况应及时纠正。8演练要求8.1每年由公司应急领导小组组织一次演练,使全体员工熟悉、并能正确了解各类危险化学品的性质及事故和事故隐患的处理办法;正确使用相应的施救物资和设备。8.2进行疏散撤离演练,使区域主管能够有条不紊的组织人员的疏散和逃生。版本号/修改状态A/0应急准备与响应预案文件编号L/XDFZD/022010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页 码第1页 共12页五、危险化学品性能清单(MSDS)危险品应急卡品 名三氯化磷联合国编号1809危险品类别6.1类 有毒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遇水猛烈分解, 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 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毒性属中等毒类危险特性遇水猛烈分解, 产生大量的热和浓烟, 甚至爆炸。对很多金属尤其是潮湿空气存在下有腐蚀性。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磷、磷烷。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立即隔离150m,严格限制出入。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酸碱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在专家指导下清除。废弃物处置方法根据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的要求处置。或与厂商或制造商联系,确定处置方法。防范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注意通风。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全面罩)或隔离式呼吸器。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橡胶耐酸碱服。手防护戴橡胶耐酸碱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立即用清洁棉花或布等吸去液体。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用水漱口,无腐蚀症状者洗胃。忌服油类。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耐酸碱消防服。灭火剂:干粉、二氧化碳、干燥砂土。禁止用水。危险品应急卡品 名苄基氯联合国编号1738危险品类别6.1类 毒害品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食入、皮肤接触、眼睛接触。持续吸入高浓度蒸气可出现呼吸道炎症,甚至发生肺水肿。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溅入眼内引起结膜和角膜蛋白变性。皮肤接触可引起红斑、大疱,或发生湿疹。口服引起胃肠道刺激反应、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及中枢神经系统抑制。慢性影响毒性属中等毒类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受高热分解产生有毒的腐蚀性烟气。与铜、铝、镁、锌及锡等接触放出热量及氯化氢气体。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氯化氢。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干燥石灰或苏打灰混合。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泡沫覆盖,降低蒸气灾害。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处置方法用焚烧法处置。燃烧过程中要喷入蒸汽或甲烷,以免生成氯气。焚烧炉排出的卤化氢通过酸洗涤器除去。防范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毒物时,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手防护戴橡胶耐油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淋浴更衣。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肥皂水和清水彻底冲洗皮肤。就医。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洗胃。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危险品应急卡品 名糠 醇联合国编号2874危险品类别6.1类 有毒健康危害侵入途径:皮肤接触、眼睛接触、食入、吸入。本品系刺激剂。高浓度持续吸入引起咳嗽、气短和胸部紧束感。极高浓度可引起死亡。蒸气对眼有刺激性,液体可引起眼部炎症和角膜混浊。皮肤接触其液体,引起皮肤干燥和刺激。口服出现头痛、恶心,口腔和胃刺激。毒性属低等毒类危险特性遇明火、高热可燃。与氧化剂可发生反应。与强酸接触能发生强烈反应, 引起燃烧或爆炸。其蒸气比空气重,能在较低处扩散到相当远的地方,遇火源会着火回燃。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正压式呼吸器,穿防毒服。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小量泄漏: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也可以用大量水冲洗,洗水稀释后放入废水系统。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废弃物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防范措施工程控制严加密闭,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提供安全淋浴和洗眼设备。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超标时,必须佩戴自吸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应该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毒物渗透工作服。手防护戴橡胶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禁止吸烟、进食和饮水。工作完毕,彻底清洗。单独存放被毒物污染的衣服,洗后备用。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大量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消防人员须佩戴防毒面具、穿全身消防服,在上风向灭火。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危险品应急卡品 名辛 酸联合国编号3265危险品类别8类 腐蚀健康危害侵入途径:眼睛接触、皮肤接触、吸入、食入。本品对眼、皮肤和粘膜有轻度刺激作用。误服:大量口服引起胃肠不适。吸入蒸气引起咳嗽。受热分解释出有腐蚀性、刺激性的烟雾。毒性本品可燃,具弱刺激性。危险特性遇高热、明火或与氧化剂接触, 有引起燃烧的危险。燃烧(分解)产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泄漏应急处理迅速撤离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并进行隔离,严格限制出入。切断火源。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一般作业工作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若是液体,防止流入下水道、排洪沟等限制性空间。用砂土、蛭石或其它惰性材料吸收。若大量泄漏,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用泵转移至槽车或专用收集器内,回收或运至废物处理场所处置。若是固体,用洁净的铲子收集于干燥、洁净、有盖的容器中。废弃物处置方法建议用控制焚烧法或安全掩埋法处置。在能利用的地方重复使用容器或在规定场所掩埋。防范措施工程控制:生产过程密闭,全面通风。呼吸系统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半面罩)。紧急事态抢救或逃生时,建议佩戴空气呼吸器。眼睛防护空气中浓度较高时,佩戴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透气型防毒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防护:工作时不得进食、饮水或吸烟。工作完毕,彻底清洗。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眼睛接触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吸困难,给输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饮足量温水,催吐。就医灭火方法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喷水保持火场容器冷却,直至灭火结束。处在火场中的容器若已变色或从安全泄压装置中产生声音,必须马上撤离。灭火剂:雾状水、泡沫、干粉、二氧化碳、砂土。不宜用水。危险品应急卡品 名三氯氧磷联合国编号1810危险品类别8类 酸性腐蚀品健康危害侵入途径:吸入、 食入。本品对呼吸道有刺激性,严重者有窒息感、紫绀、肺水肿、心力衰竭。亦可发生贫血、肺脏损害、蛋白尿。眼和皮肤接触本品液体可致灼伤。毒性酸性腐蚀危险特性遇水发生剧烈反应,散发出具有刺激性和腐蚀性的氯化氢气体。燃烧(分解)产物:氯化氢、氧化磷。泄漏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防护服。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勿使泄漏物与可燃物质(木材、纸、油等)接触,禁止向泄漏物直接喷水,更不要让水进入包装容器内。在技术人员指导下清除。废弃物处置方法处置前应参阅国家和地方有关法规。防范措施工程控制密闭操作,局部排风。呼吸系统防护可能接触其蒸气时,应该佩戴防毒面具。紧急事态抢救或撤离时,建议佩戴自给式呼吸器。眼睛防护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身体防护穿防酸碱工作服。手防护戴防化学品手套。其他防护工作现场严禁吸烟。工作后,淋浴更衣。注意个人清洁卫生。急救措施皮肤接触脱去污染的衣着,用流动清水冲洗。就医。眼睛接触立即翻开上下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就医。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呼吸困难时给输氧。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就医。食入误服者可用温水或1:5000高锰酸钾液彻底洗胃就医。灭火方法强碱、水、活性金属粉末。危险品应急卡品 名溴甲烷联合国编号1062危险品类别2.3类 易燃有毒健康危害侵入途径: 吸入、食入主要损害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对皮肤、粘膜、肺、肾、肝、心血管等也有损害。以中枢神经系统和肺最早受到损害,也最为严重。急性中毒:轻度有头痛、头晕、恶心、全身无力、嗜睡、震颤、咳嗽、咯痰等;较重者出现兴奋、谵妄、共济失调、肌痉挛,并可伴有多发性神经炎和肝、肾损害;严重中毒时,因脑水肿出现抽搐、躁狂、昏迷;或因肺水肿或循环衰竭而出现紫绀。可因肺水肿,神经系统严重损害或循环衰竭而死亡。接触极高浓度可迅速死亡。皮肤接触其液体可致灼伤。慢性中毒:常有头痛、全身乏力、嗜睡、记忆力减退等,亦可伴有周围神经炎和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可出现视神经萎缩。毒性属中等毒类危险特性与空气混合能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遇明火、高温以及铝粉、二甲亚砜有燃烧爆炸的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