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温病学伏暑.ppt_第1页
课件:温病学伏暑.ppt_第2页
课件:温病学伏暑.ppt_第3页
课件:温病学伏暑.ppt_第4页
课件:温病学伏暑.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二章 伏暑,陕西中医学院 温病学教研室,请单击播放,按ESC键退出,概述,1、定义 伏暑是由暑热或暑湿病邪引起的发于秋冬季节的一种急性热病,发病具有暑邪致病的特点,起病急骤、病情较重、病势缠绵难解,初起即有气分或营分里热见证。,2、沿革,1、有关伏暑的论述最早见于内经 2、最早将伏暑定为病名的,是明代方广的丹溪心法附余。,3、与西医学病名的关系,流行性出血热 钩端螺旋体病 散发性脑炎 重症流感等,病 因 病 机,一、病因发病 (一)病因:暑邪内伏 (二)发病条件 诱发因素:秋冬时令之邪 体内因素:正气亏虚,主要是气虚,二、病机演变 邪在少阳 卫气同病 邪在气分 邪结肠腑 外内 热炽阴伤 内伏 达传 暑邪 气营 诱发 分分 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卫营同病 热在营血 热闭心包,血络瘀滞 热瘀气脱 肾气亏虚,固摄失职,伏暑病理特点:,1.初起有发于气分,发于营分之不同。 2.不论发于气分或发于营分,均由当令时邪引动而发,故两种类型初起均兼有卫表见证。 3. 发于气分者,暑湿之邪可化燥化火,入营动血。 4. 发于营分者可深入血分,出现痰热瘀闭心包、热盛动风、斑疹外发等。 5.病情与发病类型和发病时间有关:初起发于气分者,病势较轻;发于营分者,病势较重。发病早,病情轻;发病晚,病情重。,诊 断,一、诊断依据 1、发病季节 :深秋或冬季 2、典型的临床表现:初起见表里同病, 但以里热证为主。 3、起病急,病势深重。,二、鉴别诊断 1、秋燥、风温:早期证候 2、暑温兼湿:季节不同。 3、湿温:湿温初起以湿郁卫气分为特征,无显著里热见症。伏暑初起虽有表证,但有明显的暑湿内蕴气分,或暑热内舍营分的里热证。,辨 证 论 治 一、辨治要点,(一)辨证要点 1、辨明伏邪的性质暑湿、暑热 2、辨清伏邪的发病部位在气、在营,(二)治则治法,发于气分清气解表 疏表清里 发于营分清营解表 正气外脱益气养阴或回阳固脱,二、常见证型诊治,(一)初发证治 1、卫气同病 2、卫营同病,1、卫气同病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头痛,周身酸痛,无汗或少汗,心烦口渴,小便短赤,脘痞,苔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头痛、心烦口渴、脘痞、苔腻 【病机】气分暑湿而外有表邪 【治法】解表透邪,清暑化湿。 【方药】银翘散去牛蒡子、玄参加杏仁、滑石 黄连香薷饮,2、卫营同病,【临床表现】发热微恶寒,头痛,少汗,口干 不渴,心烦,舌赤少苔,脉浮细而数。 辨证要点:发热、恶寒、心烦、口干、舌绛少苔 【病机】营分暑热而外兼表邪 【治法】辛凉透表,清营泄热。 【方药】银翘散加生地、丹皮、赤芍、麦冬,(二)邪在气分 1、暑湿郁阻少阳 2、暑湿夹滞,阻结肠道 3、热炽阴伤,1、暑湿郁阻少阳 【临床表现】寒热似疟,口渴心烦,脘痞,身热午后较重,入暮尤剧,天明得汗诸证稍减,但胸腹灼热不除,苔黄白而腻,脉弦数。 辨证要点:寒热似疟、胸腹灼热、苔腻 【病机】暑湿郁阻少阳气分,暑重湿轻。 【治法】清泄少阳,分消湿热。 【方药】蒿芩清胆汤,2、暑湿夹滞,阻结肠道,【临床表现】胸腹灼热,呕恶,便溏不爽,色黄如酱,苔黄垢腻,脉濡数。 辨证要点:身热、胸腹灼热、便溏不爽、色黄 如酱、苔黄垢腻 【病机】暑湿与积滞互结阻于肠道 【治法】导滞通下,清热化湿。 【方药】枳实导滞汤,轻法频下 轻法:苦寒攻下的作用较轻; 频下:反复多次运用导滞通便之法。 分析:暑湿挟滞胶结于肠腑,治当清化湿热,导滞通下,但攻下之制不宜太重,若过用苦寒下夺不仅暑湿难以清化,且有徒伤正气之弊,故攻下之力当轻。又因本证为暑湿挟滞胶粘滞着肠腑,非一次攻下即能使病邪尽除,往往需要连续攻下,因势利导,以使内伏之邪清除殆尽。,3、热炽阴伤,【临床表现】高热不退,灼热无汗,口渴饮冷,心烦躁扰,小便短少不利,舌红苔黄燥苍老,脉细数。 辨证要点:高热、口渴无汗、小便短少不利。 【病机】阳明邪热鸱张无制,化火灼伤阴津。 【治法】清热泄火,甘苦化阴。 【方药】冬地三黄汤,(三)热在营血 1、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2、热闭心包,血络瘀滞,1、热在心营,下移小肠 【临床表现】发热日轻夜重,心烦不寐,口干,渴不欲饮,小便短赤热痛,舌红绛,脉数。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心烦不寐、小便短赤热痛、舌绛 【病机】心营邪热下移小肠,小肠热结。 【治法】清心凉营,清泻火腑。 【方药】导赤清心汤,2、热闭心包,血络瘀滞,【临床表现】身热夜甚,神昏谵语,漱水不欲咽,舌绛无苔,望之若干,扪之尚润,或紫晦而润。 辨证要点:身热夜甚,神昏谵语,皮肤、粘膜有出血斑,舌深绛 。 【病机】热蒸血络,瘀热内闭。 【治法】凉血化瘀,开窍通络。 【方药】犀地清络饮,(四)热瘀气脱,【临床表现】身热面赤,皮肤、粘膜斑疹透发,心烦躁扰,四肢厥冷,汗出不止,舌色暗绛,脉虚数。 辨证要点:以皮肤、粘膜斑疹透发,四肢厥冷,汗出,舌暗绛,脉虚数为主症。 【病机】暑邪内郁血分,热瘀互结,气阴两脱。 【治法】急宜凉血化瘀,益气养阴固脱。 【方药】犀角地黄汤合生脉散加味。,(五)肾气亏损,固摄失职,【临床表现】小便频数量多,甚至遗尿,口渴引饮,腰痠肢软,头晕耳鸣,舌淡,脉沉弱。 辨证要点:以小便量过多,口渴,舌淡为主症。 【病机】邪热已退而肾气大伤,肾不固摄,膀胱失约。 【治法】温阳化气,益肾缩尿。 【方药】右归丸合缩泉丸加减。,病案讨论,鄂,女,19岁,1976年10月23日住院。住院病历号:14359 病史:患者7天前曾有微畏寒发热,疲乏无力。3天前因劳累觉口干苦,遂饮冷水,当晚即有寒战高热,体温39.6。转来本院以高热待查收入住院治疗。住院一周,曾用多种抗生素治疗效果不著,仍高热不退,转请中医治疗。 症状:初起寒热,舌苔白腻,脉弦数,继则寒战高热汗出,形如疟状。目前但热不寒,口干唇燥,面赤,口苦粘腻,胸腹扪之灼手,大便日行一次,粘滞不爽,溲黄而热,脉象滑数有力,舌苔根部黄腻,舌质红绛。 检查:体温呈弛张型,在3940.0,脉搏95/分,白细胞计数及分类正常。肥达氏反应(+),肝功能:谷丙转氨酶165284单位。血培养金黄色葡萄球菌阳性。,思考: 1、本病的中医病名。 2、本病例的病因病机。 3、确立治法。 4、选择处方。,参考答案:,1、病名:伏暑 2、病因病机:病因为暑邪夹湿; 病机为暑湿郁遏气分,内逼营分, 气营两燔。 3、治法:气营两清,兼化湿浊。 4、处方:玉女煎去牛膝、熟地加细生地、元参方加减。,后面内容直接删除就行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可以编辑修改使用 资料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实际分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