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1页
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2页
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3页
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4页
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实施方案.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项目名称:项目名称:河北省 XX 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项目建设单位:项目建设单位: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项目建设地点:项目建设地点:XX 县XX 村、XX 村 项目设计单位:项目设计单位:XXX 设计院 工程设计证书编号:工程设计证书编号: 工程设计资质等级:工程设计资质等级: 方案编号:方案编号: 院长:院长: 总工程师:总工程师: 工程设计负责人:工程设计负责人: 工程设计参加人员:工程设计参加人员: 总总 目目 录录 一、实施方案说明一、实施方案说明 二、实施方案概算二、实施方案概算 三、实施方案概算表三、实施方案概算表 四、实施方案图纸四、实施方案图纸 附件:附件: 附件 1、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水利 厅关于下达河北省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附件 2、申 报单位法人证书复印件 附件 3、申报单位组织机构代码证复印件 附件 4、河北省 XX 县财政局配套资金承诺 附件 5、基本农田保护的证明 附件 6、未实施同类项目的证明 附件 7、水资源平衡报告 附件 8、环评意见 附件 9、河北省建设项目招标方案和不招标申请表 1 第一部分第一部分 实施方案说明实施方案说明 目目 录录 第第1章章 总说明总说明.1 1.1 前言.1 1.1.1 项目名称 .3 1.1.2 建设单位和法人代表 .3 1.1.3 建设地点 .3 1.2 设计依据.4 1.3 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4 1.3.1 项目选址 .4 1.3.2 自然条件 .4 1.4 实施方案与概算概况.6 1.4.1 建设规模 .6 1.4.2 建设内容 .6 1.4.3 项目概算 .6 第第2章章 总体规划总体规划.7 2.1 总体布局.7 2.1.1 建设田间工程区总图布置 .7 2.2 主要技术指标.10 第第3章章 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11 3.1 项目技术工艺.11 3.1.1 田间工程工程措施 .11 3.2 农艺技术措施.13 3.2.1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 .13 2 3.2.2 土壤地力、墒情监测技术 .13 3.2.3 地力监测农艺流程 .14 3.2.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15 3.2.5 颗粒掺混肥料(BB 肥)生产技术.15 3.2.6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 .16 3.3 设备选型依据和原则.16 3.4 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设备.17 3.5 新增地力、墒情检测监测仪器设备.17 第第4章章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19 4.1 设计依据.19 4.1.1 设计依据 .19 4.1.2 田间工程设计内容 .19 4.2 地下防渗管道工程设计.19 4.2.1 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 .20 4.2.2 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20 4.2.3 低压管道输水总体规划 .21 4.2.4 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 .21 4.2.5 防渗管道输水灌溉设计 .22 4.3 土地平整畦化工程设计.26 4.3.1 项目区土地平整畦化现状 .26 4.3.2 土地平整畦化要求 .27 4.3.3 土地平整畦化工程建设 .27 4.4 道路工程设计.28 4.4.1 项目区道路现状 .28 4.4.2 道路布局 .28 4.4.3 道路断面设计 .28 3 4.5 农田防护林带.29 4.6 土壤墒情检测点建设.29 4.7 新建机井.29 4.7.1 项目区机井现状 .29 4.7.2 新建机井设计 .30 4.8 维修机井.31 4.8.1 项目区原有机井现状 .31 4.8.2 维修机井工程设计 .31 4.9 标志牌设计.33 第第5章章 环境保护环境保护.34 5.1 环境现状.34 5.2 主要污染及治理措施.34 5.3 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34 5.4 节能与节水.35 5.4.1 节能 .35 5.4.2 节水 .35 第第6章章 项目组织管理项目组织管理.36 6.1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36 6.1.1 项目组织管理模式 .36 6.1.2 项目实施组织管理机构与职能分工 .36 6.1.3 项目实施各阶段管理方案 .37 6.2 项目建成后运行组织管理.37 6.2.1 管理机构、职能、人员定编及管理制度 .37 6.2.2 运行管理机制方案 .38 6.2.3 运行经费的解决方案 .39 4 第第7章章 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建设期限和实施进度安排.40 7.1 建设期限.40 7.2 实施进度(见表7-1)40 7.3 项目实施及验收.41 7.3.1 项目实施 .41 7.3.2 项目竣工验收 .41 第第8章章 招投标方案招投标方案.42 8.1 招标依据.42 8.2 招标方案.42 8.3 招标.42 8.3.1 田间工程招标 .43 8.3.2 招标方式 .43 1 第第1章章 总说明总说明 1.1 前言前言 粮食安全始终是治国安邦的头等大事,也是当前扩大内需、应对 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基础。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近年来,我国粮食生 产取得巨大成就,有力地支持了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但必须清醒 地认识,随着人口增长和生活水平提高,粮食需求呈刚性增长,粮食 增产制约因素增多,利用国际市场调剂国内粮食余缺空间有限,我国 粮食安全依然面临严峻挑战。必须坚持立足国内实现粮食基本自给的 方针,建立粮食生产持续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 积极性、科技人员创新积极性、地方政府抓粮积极性,着力提高土地 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增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抗风险 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 在 2009 年 4 月国务院常务会议上讨论并原则通过的全国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2009-2020 年) 提出,到 2020 年,我 国粮食生产能力达到 11000 亿斤以上,比现有产能增加 1000 亿斤; 耕地保有量保持在 18 亿亩,基本农田面积 15.6 亿亩,粮食播种面积 稳定在 15.8 亿亩以上,粮食单产水平达到 700 斤。为此,要科学确 定粮食增产技术路线,重点从改造中低产田、选育推广优良品种、提 高复种指数、推广重大技术措施、提升农业机械化水平和加大病虫害 防控等 6 个方面挖掘粮食增产潜力。要发挥比较优势,完善粮食生产 区域布局。增强粮食主产区产粮大县商品粮调出能力,提升非主产区 2 产粮大县的区域自给能力,适度开发粮食生产后备资源,提高其他地 区粮食生产水平,重视节水灌溉和生态保护。要完善政策,增加政府 投资,调动金融机构、农业企业和农民增加粮食生产投入的积极性。 会议要求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有关部门加强指导协调,认真抓好规划 的组织实施,强化监督检查,确保实现新增粮食生产能力目标。 自 2004 年以来,中共中央国务院连续下发的中央 1 号文件中, 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粮食发展的政策措施恢复粮食生产。国务院多次召 开专题会议,研究部署粮食生产工作,对稳定发展粮食生产作出了全 面安排和部署。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关于中共中央关于推进农村改革 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部署了确保国家粮食安全重大战略任务, 提出要加快构建供给稳定、储备充足、调控有力、运转高效的粮食安 全保障体系,把发展粮食生产放在现代农业建设的首位。国家发改委 和农业部按照党和国家的要求,为了提高粮食主产区农民种粮积极性, 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增加农民收入,决定进一步加大投入,国家 发展改革委、农业部、水利部联合下达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 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务体系建设项目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 划 ,支持我省 54 个县市建设高产稳产粮田,XX 县是其中之一。 XX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平原黑龙港流域,为农业大县,以生产 小麦、玉米等粮食为主,属粮食主产区范围中筋麦优势产区。近几年, 随着农业生产条件不断改善,农民技术水平不断提高,粮食产量虽然 逐年上升,人均占有粮食也不断增加,但是仍然存在着种粮效益相对 偏低,重产出轻投入,农田基本建设、土地整理标准不高,节水灌溉 3 措施推广步伐缓慢,水资源利用水平较低,由于农民偏重化肥施用, 造成土壤养分失衡,土壤板结,肥料利用率低,浪费严重,地力下降, 农作物防灾、抗灾能力下降等问题。为此,建设高产、稳产粮田,提 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对促进全县农业发展,推动新农村建设至关重 要。 1.1.1 项目名称 河北省 XX 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 1.1.2 建设单位和法人代表 建设单位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属事业单位,中心负责全县 农业生产区域布局规划、农业生产项目的的实施等,长期以来从事农 业生产指导,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工作。 XX 县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现有职工 59 人,其中专业技术人员 57 人。技术人员中有高级农艺师职称 4 人,中级职称 22 人,初级职称 31 人,形成了比较合理的技术结构,在旱作节水农业技术推广方面 积累了较成熟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能够保证项目实施的需要。 法人代表:XXX,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兼土肥站站长,高级农 艺师,农学专业,本科学历,曾多次主持或参与重大项目的实施,业 务水平高,工作能力强,对项目的组织、领导和管理有丰富的经验, 多次受到农业部、省、市表彰。 1.1.3 建设地点 本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 县 XX、XX 两个行政村。 1.2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4 1、 基本建设计划管理办法 ; 2、 基本建设项目申报审批管理规定 ; 3、 基本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管理规定 ; 4、 建设项目监督检查规定 ; 5、 河北省建筑工程预算综合基价 ; 7、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水利厅关 于下达河北省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 务体系建设项目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项目选址和自然条件 1.2.1 项目选址 田间工程项目区共涉及 X 个行政村,总耕地面积 X 亩,人均耕 地 X 亩。田间工程项目用地均为农田保护区,30 年不会转为非农占 地。 1.2.2 自然条件 XX 县位于河北省中南部,地处东经 11519至 11540,北纬 3804至 3821之间。境内地势平坦,土层深厚,耕地土壤主要有潮 土、底砂潮土、漏砂潮土。土壤有机质含量平均为 16.4g/kg,全氮 0.95 g/kg,速效磷 22.82 mg/kg,速效钾 152mg/kg,气候属于亚洲东 部的季风气候,为温带半干旱区,四季分明,阳光充足,雨热同季, 常年平均日照 2526.7 小时,年平均气温 12.4,大于 10积温 4351.9,平均无霜期 190 天,平均降水 541.1mm,而且雨热同季, 适合多种作物生长,可满足作物一年两熟。 5 项目区内土地均为保护农田,质地适中,地势平坦,土层深厚, 物理性状良好,保水保肥能力强,项目区土壤母质为河流冲积物,耕 地土种主要有轻壤质潮土、中壤质潮土。2007-2009 年耕层农化样养 分分析结果平均为有机质 15.3g/kg、全氮 0.913g/kg、速效磷 18.2mg/kg、速效钾 126mg/kg。土壤耕层 20 厘米,属中等水平。地 力能保证中产,但距高产、稳产尚有一定差距,有机质含量不高,养 分失衡,产量中等偏上,产量不稳。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 雨 541.1mm,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项目区控制灌溉面积 15000 亩,水源类型为机井。据调查,项目区内机井静水位保持在 35 米左右,动水位保持在 45 米左右,机井出水量稳定,水质良好,水 量和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农作物灌溉要求。 项目区采用井水灌溉,出水量稳定可靠,所以这里的用水量平衡 计算主要为核实机井出水量是否满足灌溉要求。 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面积 15000 亩。根据我县多 年观测资料,当冬小麦处于扬花期(5 月上中旬)时作物日耗水量最 高,平均取值为 5.8mm/d。结果可得出 15000 亩项目区内,如果机井 总出水不低于 6703m3/h,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可以得到保障。目前, 项目区平均单井出水量 35m3/h,共有机井 186 眼,总出水量为 6510m3/h,实际出水量小于需求出水量,所以机井出水量不能满足灌 溉要求。 1.3 实施方案与概算概况实施方案与概算概况 6 1.3.1 建设规模 建设高标准良田 1.5 万亩,完善田间工程基础设施建设,购置仪 器设备 29 台(套) 。项目建成后,与实施前三年水平比较,亩增小麦 28 公斤,总增 42 万公斤;亩增产玉米 45 公斤,总增产玉米 67.5 万 公斤;亩节水 60 立方米,共节水 90 万立方米。 1.3.2 建设内容 1、田间工程 项目的田间工程主要包括铺设地下防渗管道 11.4 万米,新打机 井及配套 10 眼,维修机井 15 眼,新建机耕路 20000 平方米(4 米宽) ,维修田间路 48000 平方米(3 米宽),土壤平整畦化 5000 亩,土壤培 肥 15000 亩,农田防护林带 5000 株,土壤墒情监测点 75 个,标志牌 2 个。 2、仪器设备购置 项目购置相关仪器设备 29 台(套) 。 1.3.3 项目概算 项目总概算投资为 750 万元,其中田间工程投资概算为 660.8 万 元,仪器设备购置投资概算为 33.9 万元,工程建设其他费投资概算 为 24.5 万元,预备费投资概算为 30.8 万元。 7 第第2章章 总总体规划体规划 2.1 总体布局总体布局 河北省 XX 县田间工程项目建设地点位于 XX 县 XX、XX 两个 行政村。 2.1.1 建设田间工程区总图布置 1、根据集中连片的原则,田间工程区建在XX县XX、XX两个行 政村,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粮田净面积为1.5万亩。 3、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铺设防渗管道总长11.4万米。 4、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修建机耕路20000平方米。 5、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维修田间路48000平方米。 6、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新打机井及配套10眼。 7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维修机井15眼。 8、河北省XX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营造防护林5000株。 8 表 2-1 XX 县田间工程项目建设任务一览表 村名 项目区面积 (亩) 铺设防渗 管道(米) 机耕路 (平方米) 田间路 (平方米) 新打机井 (眼) 维修机井 (眼) 平整土地 畦化(亩) 土壤培肥 (亩) 防护林 (株) XX村263220000480015000231200 XX村1522115702140537012535 合计15000114000200004800010155000150005000 9 2.2 主要技术指标主要技术指标 田间工程项目总图主要技术指标详见表 2-2。 表 2-2 主要技术指标一览表 序号指标名称单位指标值备注 1建设规模亩1.5 2建设目标 2.1耕地地力提高等级0.6 2.2农田水分生产率提高%15.7 2.3肥料利用率提高%10 3产品方案 3.1新增小麦万公斤42 3.2新增玉米万公斤67.5 4建设内容 4.1田间工程 4.1.1地下防渗管道万米11.4125 PVC 管 4.1.2机耕路平方米20000宽 4 米 4.1.3维修田间路平方米48000宽 3 米 4.1.4平整土地畦化亩5000 4.1.5土壤培肥亩15000 4.1.6田间防护林带株5000速生杨 4.1.6土壤墒情监测点个75 4.1.7新建机井眼10 4.1.8维修机井眼15 4.1.9标志牌个2 4.2仪器设备台(套)29 5总投资万元750 5.2田间工程万元660.8 5.3仪器设备万元33.9 5.4工程建设其它费用万元24.5 5.5基本预备费万元30.8 6资金来源 6.1中央投资万元600 6.2省配套万元75 县配套万元75 7建设期限年1 10 第第3章章 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工艺设计与设备选型 3.1 项目技术工艺项目技术工艺 根据田间工程项目建设的要求,田间工程项目区中,实施田间工 程建设技术、土壤地力墒情监测技术;采取深耕深松、玉米秸杆还田、 铺设地下防渗管道、土地平整畦化、修建机耕路、维修田间路、新建 农田防护林带、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点、新建机井、维修机井、修建标 志牌等田间工程措施,改善农田基本设施条件,所选择采用的主要工 艺和农艺技术方案如下: 3.1.1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工程措施 1、地下防渗管道 田间节灌设施节灌保证率应达到 75%,减少农作物灌水渗漏;机 井灌水区,在地下设置直径 125mm 的低压 PVC 管防渗管道,埋藏深 度在 0.8 米以上,每 30 米设置 1 个出水口。灌溉时在地上配置小白龙 防渗垄沟,能保证在作物需水的关键期每 10.6 天以内完成一次灌溉。 地下防渗管道使用年限要求达到 20 年以上。 2、土地平整畦化 采用深耕、深松技术,耕作深度 35cm 左右,每三年轮换一次。 耕地平整按小平大不平的原则,即在同一个工程单元内,应保证耕地 的平整,地面平整度应不超过 0.25m/km,在不同工程单元间可有一定 阶差。平整土地采用挖高填低,客土填低,土地平整满足十年一遇 6- 7 小时大雨条件下不产生径流。 11 对不规则布局、不便农机通行与操作、不便节灌水通行的农田重 新规划布局,达到畦化的要求。一个畦格单元面积为 20-50m2。 3、修建机耕路 机耕道路路面宽 4 米,路面材料为粘土砖,基础为厚度 30 厘米 三合土,以连接各个工程单元。机耕路两边配排水渠,上口宽 0.8 米, 下口宽 0.3 米,深 0.5 米。 4、改造田间路 田间路路面宽 3m,对原有田间路进行平整改造,以连接各个工 程单元。 5、农田防护林带 建设田间防护林,构建农田防护林网,控制区比较空旷无林的农 田地区。使田区相对湿度提高 10%20%,蒸发量减少 8%12%,土 壤有效含水量增加 20%左右,降低风速 20%30%,减少土地风蚀 20%40%,增加耕作层土壤有机质 30%50%。完善的农田林网能 使农作物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5%15%。 6、土壤墒情监测点 土壤墒情监测点 75 个,共需建设和监测费用 7.5 万元。 7、新建机井 项目区现有机井 186 眼,出水量 40m3h。项目区地下水静水位 约为 35m,水质符合农田灌溉用水水质标准的相关规定。为了科学利 用地下水,保持水资源平衡,满足项目区优质专用小麦良种繁育田的 灌溉需水要求,需要新打机井 10 眼,结构为混凝土管,井径 12 35cm,井深 150m,单井出水量 40m3h。 8、维修机井 项目区内有 15 眼机井淤积严重,井口坍塌,机电设备老化,需 要对进行修复,使之达到出水量 40m3h。其主要维修内容为更换潜 水电泵及配套设备、机井清淤、清洗滤水管、修建砼井台。 9、标志牌 在项目边界位置配套建设 2 个标志牌,每个 5000 元,共需投资 1 万元。 3.2 农艺技术农艺技术措施措施 3.2.1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见图 1。 图 1 田间工程农艺流程 3.2.2 土壤地力、墒情监测技术 利用现代仪器定期对土壤水分、土壤养分和田间小气候进行检测, 取土化验平衡施肥 土地平整 播前灌溉 种植玉米 或小麦 深松或耕作 水肥监测节水灌溉 成熟收获秸秆还田 13 收集记载数据并进行分析,以便掌握田间工程中的各种情况;同时进 行科学施肥试验、示范,指导大田生产。耕地土壤监测是通过常年定 点和非定点采样观测、调查,及时掌握耕地土壤肥力、墒情、环境质 量和耕地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动态变化状况等信息的一种科学方法。抽 样监测是普查观测的延伸和补充,是掌握信息变化及现状的经济有效 手段。监测可常年进行,而普查观测则不可能也没必要常年进行。结 合耕地土壤监测,并进行肥料质量监测和农户利用与管理耕地情况调 查,可较全面掌握土、肥、水资源利用与管理现状及变化等信息;并 充分应用计算机和网络高新技术、信息采集与处理先进设备和 GIS 数 据平台,建立省、市、县各级土肥水信息数据库,高效管理与应用信 息数据,充分发挥信息的作用。应用监测信息,充分指导农业决策和 合理利用与管理土、肥、水资源。 3.2.3 地力监测农艺流程 图 2 地力监测农艺流程 技术 培训 田间 调查 土样 采集 化验 测测 分析 专家 配配 系统 田田间间试试 验验示示范范 供肥 供供 站点 配肥 产产 工厂 测土施肥 通 知 单 农户 施施 应用 应应用用信信 息息反反馈馈 14 相关技术说明:地力监测化验准确度误差要小于 1 个百分点;对土 壤墒情、温度、风力等相关数据要定期进行准确观测与记载;土地平 整畦化后能满足满足 10 年一遇大雨条件下 36 小时不产生径流;深 耕深松深度在 35 厘米以上;作物生长期的田间灌溉,亩用水量要根 据田间的土壤含水量而定,深井区一般要在 40 方左右,浅井区一般 要在 30 方以上;还田的玉米秸秆碎度不大于 3 厘米。 3.2.4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 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是综合运用现代科技成果,根据作物需 肥规律、土壤供肥能力、肥料效应和农业生产要求,在施用有机肥为 基础的条件下,产前提出所需施用氮、磷、钾等营养元素肥料的适量, 适时、适法施用的科学施肥技术。 平衡施肥技术主要包括测土、配方、配肥、供肥、施肥五个技术 要点。在小麦、玉米播种前以 200 亩为一个取样单位,通过对土壤大 量元素(氮、磷、钾) 、有机质等项指标测试分析;配方即综合分析 处理信息数据,确定所需养分的合理施用量和配方,提出合理施肥建 议,开展技术宣传与培训;配肥即实行技物结合,按所确定配方,生 产配制专用肥;供肥即开展农化服务,将优质专用肥及时供应到农民 手中;施肥即通过技术培训和田间示范指导农民按施肥建议施肥。推 广应用该技术,可促进土壤养分平衡,培肥改良缺素障碍土壤,提高 土壤肥力 0.5-1 个等级,肥料利用率提高 10%,农作物增产 10-15%, 且品质明显改善,亩增收一般 40-80 元。 3.2.5 颗粒掺混肥料(BB肥)生产技术 15 颗粒掺混肥料(BB 肥)生产技术是指以所需各种颗粒单质化肥 和(或)复合肥料为原料,按适宜的肥料养分配方,采用掺混工艺生 产复混合型肥料的技术。该技术相比物理混合造粒和喷浆造粒工艺生 产复混合型肥料更加简便易行,且不受生产工艺限制,可任意配制所 需配方的复混合型肥料,原料市场易购。采用该技术及采用该技术所 生产的肥料,是推广应用测土配方平衡施肥技术中物化技术,实行技 物结合的最佳选择。颗粒掺混肥料(BB 肥)产品的生产与应用,关 键在于产品的适宜配方技术含量。 3.2.6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技术 秸秆还田、增施有机肥可以培肥地力,改善土壤的供保水、肥能 力。利用作物秸秆和杂草配合使用生物菌腐熟沤制有机肥;利用草木 灰和牲畜粪便积造农家肥。各种有机肥亩使用量达到 4 方以上。大力 推广秸秆还田技术,在小麦成熟后,利用小麦联合收割机进行收割, 然后带茬播种玉米,脱粒后的麦秸完全运出田外,再覆盖在玉米田或 用生物菌剂沤制有机肥,每亩用量 200 公斤以上。在玉米成熟后,留 秆收穗,然后利用玉米秸秆粉碎机在田间直接进行粉碎,然后再进行 耕作,每亩可回田玉米秸秆 400 公斤以上。通过以上措施,可以使土 壤的肥力状况达到中等偏上和高等肥力水平。 3.3 设备选型设备选型依据和原则依据和原则 根据项目类别、工艺技术要求、建设标准,在原有仪器设备基础 上,依据“填平、补齐”原则,选择三证齐全、质量达到国标的正规厂 家购进仪器设备。 16 设备选型依据:依据总投资及设备投资规模,结合实际工作需要, 在充分考察论证可供选择的仪器设备、供应商资质条件和信誉的基础 上,确定仪器设备供应商以及供应种类。 3.4 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设备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设备 项目建设单位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主要仪器设备共有 26 台 (套) ,详见表 3-1。 表 3-1 现有地力、墒情检验监测主要仪器设备表 序号名 称单位数 量用 途 1紫外分光光度计台1养分测定 2数显酸碱度测定仪台1PH 值测定 3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台1养分测定 4百分之一电子天平台1养分测定 5GPS台2卫星定位 6纯水器台1制化验用纯水 7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台1微量元素测定 8火焰光度计台1养分测定 9便携式土壤水份速测仪台1土壤墒情观测 10计算机台5数据处理 11水浴恒温振荡器个3震荡、浸提待测物 12恒温干燥箱台1药品肥料烘干 13电子可控电热板个1养分测定 14空调台2仪器室恒温 15电冰箱台1药品、试剂存放 16真空泵台1 17磁力搅拌器台1 18马弗炉台1 合计26 3.5 新增地力、墒情检测监测仪器设备新增地力、墒情检测监测仪器设备 新增仪器设备详见表 3-2 和表 3-3。 17 表 3-2 新增实验监测设备表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单价/元投资/万元用 途 1 小型气象数据采集站套 113500.001.35 数据采集 2 小型气象站围栏等辅助设 施 套 110000.001.00 保护设施 3 土壤采样器套 31500.000.45 土壤采样 4 土壤墒情指标评价体系套 110000.001.00 土壤墒情评 价 5 土壤墒情与旱情信息管理 专家系统 套 135000.003.50 6 土壤农化信息采集系统套 115000.001.50 信息采集 7 万分之一电子天平台 17000.000.70 样品称量 8 千分之一电子天平台 13800.000.38 样品称量 9 打印机台 17800.000.78 10 蒸馏装置套 28200.164 检测 11 真空干燥箱台 180000.8 干燥 12 恒温水浴锅台 135000.35 13 土钻套 64100.246 合计 2112.22 表 3-3 新增农机设备 序号名 称单位数量单价/元 投资 (万元) 用 途 190 马力拖拉机台 281800.0016.360 动力机械 2深松机 台213000.002.600 深松 3旋耕机 台25800.001.160 旋耕 4秸秆还田机 台27800.001.560 秸秆还田 合计 821.68 18 第第4章章 田间工程田间工程 4.1 设计依据设计依据 4.1.1 设计依据 1、河北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河北省农业厅、河北省水利厅关 于下达河北省新增 1000 亿斤粮食生产能力规划田间工程及农技服 务体系建设项目 2010 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的通知 (冀发改投资 【2010】1833 号) 2、 土地开发整理标准(TD/T 101110132000) 3、 节水灌溉技术规范(SL20798) 4、 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99) 5、 农田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GB/T20203-2006) 6、 低压输水灌溉用硬聚氯乙烯管材(GB/T13664-2006) 7、 机井技术规范(SL256-2000) 8、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9、建设单位提供的资料和要求 4.1.2 田间工程设计内容 项目的田间工程主要包括铺设地下防渗管道 11.4 万米,机耕路 20000 平方米(4 米宽),维修田间路 48000 平方米(3 米宽),土地平整 畦化 5000 亩,土壤培肥 15000 亩,农田防护林带 5000 株,土壤墒情 监测点 75 个,新打机井及配套 10 眼,维修机井 15 眼,标志牌 2 个。 19 4.2 地下防渗管道工程设计地下防渗管道工程设计 4.2.1 项目区农田灌溉现状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 雨 541.1mm,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现有机井 186 眼,据 调查,项目区内机井静水位保持在 35 米左右,动水位保持在 45 米左 右,机井出水量稳定,水质良好,水量和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农作物灌 溉要求。 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面积 15000 亩。根据我县多 年观测资料,当冬小麦处于扬花期(5 月上中旬)时作物日耗水量最 高,平均取值为 5.8mm/d。结果可得出 15000 亩项目区内,如果机井 总出水不低于 6703m3/h,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可以得到保障。项目区 平均单井出水量 35m3/h,186 眼机井,总出水量为 6510m3/h,实际出 水量小于需求出水量,所以机井出水量不能满足灌溉要求。 4.2.2 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1)项目区需水量计算 项目区以种植冬小麦和夏玉米为主,根据当地群众积累的多年节 水丰产经验,75%保证率年份,冬小麦、夏玉米全生育期灌水共为 267 立方米/亩。项目区灌溉面积 1.5 万亩,农田灌溉年需水量为 400.5 万立方米。 (2)灌溉供水量 项目区现共有农田 15000 万亩,全部依靠地下水灌溉,区内地下 水可开采量为 409.5 万立方米,水质符合农田灌溉水质要求。现有机 20 井 186 眼,静水位 35 米左右,动水位 45 米左右,出水量 40m3h, 现有机井平均控制面积为 80.6 亩/眼。依据项目区目前水利基础设施 状况,为满足使用需求,此项目计划新打机井 10 眼,维修旧井 15 眼, 出水量为 40 m3h,平均控制面积为 76.5 亩/眼。 (3)灌溉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该项目实施前,项目区 1.5 万亩共需水 400.5 万立方米,平水年 能维持平衡,枯水年份则略有缺陷。项目实施后,亩节水 60 立方米, 总节水 90 万立方米,项目区内需水量可降为 310.5 万立方米,尚有 99 万立方米开采潜力,能完全满足区内小麦、玉米生育期所需水分, 不会由于地下水开发而导致本区或邻区产生水质变化、水源枯竭、地 面沉降等系列水文地质和工程地质问题。 4.2.3 低压管道输水总体规划 根据农业部对河北省 XX 县优质粮食产业工程项目可行性研究报 告的批复,经设计人员会同建设单位人员的现场考察,按照项目区的 自然条件、工程条件、社会经济条件以及节水灌溉设计规范的要求, 确定该项目区采取地下埋设聚氯乙烯(PVC)管输水低压管道和地上 移动式管道结合的输水方式。地下输水管道主要布设在出水流量较大 且稳定、单井控制面积大的机井灌区处,主要为现有 186 眼和新打的 10 眼机井。管道分布在整个项目区,耕地面积为 1.5 万亩。 4.2.4 灌水定额和灌水周期 小麦是需水量大的作物,玉米生长期正逢雨季,适时补灌即可, 所以设计时以小麦需水量最大的灌浆期确定灌水定额。 21 1、设计灌水定额(设计灌水定额以满足冬小麦生长为例) m=667H(上-下)/ 土壤容重,g/cm3,为壤土,取1.47; 上、下适宜土壤含水率上下限,上=0.9田持=21.6%, 下=(0.6-0.65)田持=15.6%; 田持为田间持水率,取24%; H 计划湿润层深度,取0.6 米; 灌溉水利用系数,不低于0.8。 m=6671.470.6(21.6%15.6%)/0.86=41m3/亩=61.5mm 2、灌水周期的确定(根据当地冬小麦生育阶段的耗水强度确定) T=m/Ep T 冬小麦生育期中最大日需水强度时的灌水周期,单位天; m 设计灌水定额,此处取61.5mm, Ep 作物耗水高峰期日耗水均值, mm/d,取 5.8。 将上述数值代入公式计算得: T10.6 天。 4.2.5 防渗管道输水灌溉设计 项目区防渗管道输水灌溉利用已有 186 眼机井及新打的 10 眼机 井做为水源,机井大多分布在田间道路旁,只能根据现有的井位铺设 管道。管网以单井为一个单元进行布置,力求控制面积最大,管道总 长度最短,管线平顺,尽量减少折点。灌溉水源井位在灌溉控制面积 的路边中心位置。安装方式详见图纸 CST-6 机井及管道系统布置图。 22 1、典型区布局 项目以 76.5 亩作为典型田块,典型田块内设有 1 眼机井。干管 顺种植方向布置,长 102 米,支管垂直种植方向布置,总长 480 米。 支管上给水栓间距 30m,双向控制。每个出水口加一砼预制构件保 护装置,防止田间作业机械对给水栓的破坏。给水栓保护口为一砼预 制圆管,正对水流出流方向设 U 形槽口。 2、典型区工程设计 (1)设计灌水流量 由于灌水持续时间和灌水定额一般是固定的,所以控制面积与井 出水量有直接关系,在单井控制范围内,一般采用轮灌灌水方式,机 井集中分组供水,取单井出水量做为管道干管设计流量。设计灌水流 量由下式计算: Q =40m3/h Tt Am设667 . 0 设计灌水流量小于单井出水量,故采用单井出水量 40m3/h 为管 道设计流量。 (2)管径计算 Q=V =d2/4 d=1.13(Q/V)0.5 V塑料管的经济流速为 11.5m/s; Q管道设计输水流量,m3/s。 23 经计算,取干管管径 125mm,支管管径 125mm,全部采用 聚氯乙烯(PVC)管材,工作压力小于 0.32MPa。 (3)水泵扬程计算 管道系统工作水头 Hmax=Z2-Z0+Z2+hf2+hj2 Hmin=Z1-Z0+Z1+hf1+hj1 式中 Hmax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m; Hmin管道系统最大工作水头,m; Z0管道系统进口高程,以管道系统进口点处地面高程为基准, 管道系统进口高程按-0.85m 计; Z1距水源最近出水口地面高程,项目区地势平坦,地面高程 变化不大,取 0; Z2距水源最远出水口地面高程,取 0; Z1最近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按 0.3m 计; Z2最远出水口中心线与地面的高差,按 0.3m 计; hf1、hj1分别管道系统进口至最近出水口的管路沿程及局 部水头损失,按下式计算。 L d Q fh b m f L管道长度,m; Q设计流量,m3/h; f管道摩阻系数,硬塑料管取 0.948105; 24 m流量指数,硬塑料管取 1.77; b管径指数,硬塑料管取 4.77; d管道内径,mm; 局部损失按沿程损失的 10%计算 经计算hf1=1.5m hj1=0.1hf1=0.15m hf2=10.8m hj2=0.1hf1=1.08m Hmax=0-(-0.85)+0.3+11.9+1.19=14.24m Hmin=0-(-0.85)+0.3+1.68+0.17=3m 管道系统设计工作水头 设计工作水头 H0 按最大和最小工作水头的平均值近似取用,按 下式计算: =(3+14.24)/2=8.62m 2 minmax 0 HH H 水泵扬程计算 Hp= H0Z0-Zd+hf0+hj0 其中:Hp水泵的设计扬程,m; Zd 机井动水位,按 15m 计; hf0、hj0分别为水泵吸水管进口到管道系统进口之间的管 道沿程及局部水头损失,两项合计按 3m 估算; Hp=8.62+(-0.85)-(-40)+3=50.77m (4)防渗管道灌溉系统出水池设计。 该出水池与给水栓保护口为一体结构,主要用于防渗管道灌溉水 25 出流和防止农田作业机具误撞损坏防渗管道出水口。出水池为圆柱形 混凝土结构。规格为内径 500mm,高 500mm,壁厚 40 毫米,地下 埋深 700m,底部设高 200mm,宽 250mm 的 U 型槽口。 3、典型区材料量、工程量 根据典型区管网布设,所需材料量、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表 4-1 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典型区材料量、工程量表 名称单位数量 典型区面积亩 76.5 125mmPVC 管 m582 机井首部个 1 PVC 三通个 2 出水口个 18 给水栓个 18 4、地下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区材料量、工程量 以地下低压输水管道典型区作为扩大指标,1.5 万亩地下低压输 水管道灌溉区所需管道材料量及工程量如表 4-2 所示。 表 4-2 地下低压输水管道灌溉区材料量、工程量 名称单位数量 125mmPVC 干管 Km114 机井首部个 196 PVC 三通个 392 出水口个 3528 给水栓个 3528 4.3 土地平整畦化工程设计土地平整畦化工程设计 4.3.1 项目区土地平整畦化现状 26 土地整理以田间规划设计和土地平整为核心,是提高播种质量, 蓄住天降水,保住土中墒的重要措施。近年来,XX 县的广大农民对 土地整理的认识程度不够高,农田凹凸不平,高低差值明显,已经成 为影响提高农业生产综合能力的主要因素。因此,对项目区实施土地 整理既是长远目标,又是当务之急,必须精心设计,周密安排,抓实 抓细。 4.3.2 土地平整畦化要求 土地平整程度是地面灌溉节省用水的重要措施之一。对平整土地 的要求是: (1)紧密结合田间沟、路、林、渠的全面规划,避免造成返工和 浪费; (2)注意尽量保持土壤原有肥力,不打乱熟土层结构; (3)紧密结合当年农业生产,平整一块收效一块,不影响农业生 产; (4)地形复杂平整工作量较大的土地分阶段进行,先低标准后高 标准,最后达到设计要求; (5)对灌溉地平整后要保留一定的田面坡度,田块纵坡为 0.001- 0.004,横向坡度小于纵向坡度。 4.3.3 土地平整畦化工程建设 1)田间工程耕地平整 采用深耕、深松技术,耕作深度 35cm 左右,每三年轮换一次。 耕地平整按小平大不平的原则,即在同一个工程单元内,应保证耕地 27 的平整,地面平整度应不超过 0.25m/km,在不同工程单元间可有一 定阶差。平整土地采用挖高填低,客土填低,土地平整满足十年一遇 6-7 小时大雨条件下不产生径流。 2)畦化布局 对不规则布局、不便农机通行与操作、不便节灌水通行的农田重 新规划布局,达到畦化的要求。一个畦格单元面积不大于 30m2。 4.4 道路工程设计 4.4.1 项目区道路现状 目前项目区机耕路少,且太狭窄,不利于大型农机作业,为推进 农机装备,加速机械化进程,方便农机作业,促进现代农业发展。需 在已有田间路基础上进行维修改建。项目区田间路多年失修,坑洼不 平,损坏严重,雨天泥泞难行。故对项目区现有田间路进行维修改造 建设,以利于田间作业和形成项目区田间路的高效通行能力。 4.4.2 道路布局 本次修建机耕路总面积 20000 平方米,其中北郭村 4800 平方米、 许庄 2140 平方米、什伍村 1600 平方米、马店 1600 平方米、香管 7460 平方米、柏林 2400 平方米,路宽 4 米。 河北省 XX 县田间工程建设项目中维修田间路 48000 平方米,其 中北郭村 15000 平方米、许庄 5370 平方米、香管 27630 平方米。 道路断面设计 项目区机耕路路面高出地面 0.3 米,机耕道路宽 4m,路面材料 为粘土砖,基础为厚度 30 厘米的三合土,以连接各个工程单元,达 28 到晴雨天均能通车。机耕路两边配排水土渠,上口宽 0.8 米,下口宽 0.3 米,深 0.5 米。 表 4-3 机耕路工程材料表 主要材料 单位名称数量 t生石灰1022 m3土方4820 千块标准砖 240*115*531428 工程名称 t中砂2253.6 田间路为在原有路面的基础上,平整轧实,以便于田间作业和形 成项目区田间路的高效通行能力。 4.5 农田防护林农田防护林带带 在机耕路两侧路边栽植速生杨树各 1 行,株距 2 米,树苗为胸径 3cm 以上优质速生杨树苗。 建设田间防护林,构建农田防护林网,控制区比较空旷无林的农 田地区。使田区相对湿度提高 10%20%,蒸发量减少 8%12%, 土壤有效含水量增加 20%左右,降低风速 20%30%,减少土地风蚀 20%40%,增加耕作层土壤有机质 30%50%。完善的农田林网能 使农作物产量在现有基础上增产 5%15%。 4.6 土壤墒情检测点建设土壤墒情检测点建设 建设土壤墒情监测点 75 个,每个投资 1000 元,总投资为 7.5 万 元。土壤墒情监测点用于土壤墒情监测取样用,经实地勘察确定建设 地点。 29 4.7 新建机井新建机井 4.7.1 项目区机井现状 项目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大陆季风气候,光热资源丰富,年平均降 雨 541.1mm,农业生产主要依靠地下水补充。项目区控制灌溉面积 15000 亩,水源类型为机井。据调查,项目区内机井静水位保持在 35 米左右,动水位保持在 45 米左右,机井出水量稳定,水质良好,水 量和水质完全能够满足农作物灌溉要求。 项目区采用井水灌溉,出水量稳定可靠,所以这里的用水量平衡 计算主要为核实机井出水量是否满足灌溉要求。 种植作物为小麦、玉米等大田作物,面积 15000 亩。根据我县多 年观测资料,当冬小麦处于扬花期(5 月上中旬)时作物日耗水量最 高,平均取值为 5.8mm/d。结果可得出,15000 亩项目区内,如果机 井总出水不低于 6703m3/h,农作物的灌溉用水可以得到保障。目前, 项目区平均单井出水量 35m3/h,共有机井 186 眼,总出水量为 63510m3/h,实际出水量小于需求出水量,所以机井出水量不能满足 灌溉要求。 4.7.2 新建机井设计 机井具体位置布充分考虑了项目区原有机井、道路、电力等因素, 结合当地农田管理模式,因地制宜,统一规划,有利于农业生产。项 目区新打深机井 10 眼,出水流量 40m3/h,成孔直径 600mm,井管采 用无砂混凝土井管,外径 380mm,内径 280mm;井管与井孔之间填 30 滤料,滤料为粗砂和 0.5-2cm 的碎石,配比 2:1,井管口高出地面 15cm,修筑井台。井台采用 C20 砼,方形结构,高 15cm,井管周边 护砌长度 20cm,外边坡 1:0.5。每眼机井砖砌井池一座,长宽 224*224cm,墙厚 24cm,高 170cm,地面以下埋深 50cm,上盖三块 预制钢筋砼盖板,尺寸 220*70*20cm,外墙水泥砂浆抹面。 新建机井配套设备及工程量如下表所示: 表 44 新建单位机井配套机电设备及工程量表 项目名称单位数量 QS 型潜水电泵台 1 铸铁吸水管 m40 逆止阀个 1 进排气阀个 1 闸阀个 1 压力表个 1 铸铁短管米 1.5 90 弯头个 3 配套 设备 智能磁卡电表及卡套 1 井台砼 m30.133 井池砌砖 m33.84 井池水泥砂浆抹面 m212.5 工 程 量 钢筋砼预制盖板块 3 4.8 维修机井维修机井 4.8.1 项目区原有机井现状 现有部分机井由于修建年限久远,缺乏必要的维护,有些机电设 备老化或超过使用年限,急需更新。部分机井井底淤积,井口坍塌, 滤水管堵塞,泵管锈蚀,导致出水流量达不到设计要求,不能满足灌 31 溉需要。 4.8.2 维修机井工程设计 针对项目区内 15 眼机井淤积严重,井口坍塌,机电设备老化等 现象进行修复,具体修复内容包括: 1、更换潜水电泵及配套设备 拟在每眼需维修的机井上更换潜水电泵及配套设备 1 套,具体如 表 4-5 所示。 2、机井清淤 采用单泵清淤法,把清水泵安放在水池旁,水泵吸水管放入池内, 出水管连接胶管,胶管前端安水枪,放于井内,水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