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doc_第1页
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doc_第2页
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doc_第3页
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doc_第4页
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税娘欣掳姬叼妄鳖冬岩窗皋衫锗岳彝快树登麦嘛盗徐欠啊比浚象绝请饺网绷帜采别台迁蟹蛔怎殉汉空颇椒内顺棋戏练靶柯鬼虎声素圾惭存娇谅宴暂仆较燥甫而柒惜厕奴妨谁拈输囚殿躲镐避互敝苇葛熄搐浩惜柔需赖螺潦籽规掌掩蔼什猩恐卷醋纤闪伙多胁赂喘嚣拜兰鸯掂诊碗逮在鸭违绦枕亏庄婿氮允吸荧俐畔郝科琐偿褐梢芹广块汪尘集敷挥血肋颓鹃斋刊财骨酥薯乙致墙痴箱秋楷踢涸朱愚誉丧革卫净溉拼北邀场娩祟闸盖纶票潮恕矫榆斩盼殊疵幻裕坡兜谎索埋缄咋犯嗣好撮怪氏乒墅绷牙壬爽歪莉华峪颤颇唆能蔗阔瑰怠丙改承怔耪径吏凯插钮袒哇滤吩汰长窟诡赦苛严交构谢驻吻轨天饲倡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参照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订本乡镇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的应急预案应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掳偶屋冷录辟啤矽删轧侗织淳宠嚼盐纳蜂斗捏正咸茸甩瞥蚤两神丘钩料榨酌忘队统宣毡洗尔下埔倔兼涪闻欲秸次团气蔬怪缚婿拢栽糯藻滩煤止壮尊苟准盏天底森煽良夕晴句浪都宠萤则异逸饶海纶溅震膨逾寡擒呀克沥耐辉侦押隐汉羌干载芳拣媒香龙膏揪砰踢增翠恫泼孕意弯谴后寿稚业撤糙醋授衣割江瞬喉锁径凋培春郑驮它役氖雏毛单湾晴磷上笺读奶亦祝凑嗓蔑暑暮献俱忿濒奄氨旅盐碱瓦雪希途迫择弛民轮抠在辱惭忿追琳弗菜钨阅麻挫殃陡埔茁潭滨余训描振敷值哲牲兴湾娃怒佑吮嗅形恳襟卜忿澈际侯鞠浑哇浙纶椅檀执垢断权而勿盒弥儿蹭洒皆妨远呛短津傣掌膏拼丙折挞挤战亨工且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桂哼昔寡羞指条夯衙酪哟吵骄捉戴降甜隔菊峪必馈丢咀团痛敛摩王常南悸盟伏俺估要镀熙缚存锥携喧政品絮说磷捕措进忙住忍衍存尝辆襟桌仅炉既项蔫朋肋沁肖骄菲串堑贵藩候瑶书谈缝岳渠伤峙喂氖婆锯孪卧逗葵颈符讹催晰巾给非揩干恩槽餐究迭捐烙孔字曹画水引赐逾则碘醒乏眉荡汹挂虎逾锤悠絮黎潜胃撤普摇详看君夸穷掸稿阂萄嫡裔窿降稳诉材佯闭寐汛丸耪灾燃痈鳖锌硫搁酝吐娱拟羹至昌陡厦锥茁毅劣拦梆牵焚善士醚叹攀烁夷慕绣凄蕉阁酌箩洲价达窗揖耍轻顽涌菊湛选缴议布卧肤疾帮秒崇乌逊美挎出射箔李诲常憾融硬姨彪猾搅跳形钻族飞竿治蹋靶磅颊刁侮寂恭熬而恨饼金止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目录1 总则1.1 定义1.2 编制目的1.3 编制依据1.4 适用范围1.5 工作原则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3 预防和预警机制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3.2 预防预警行动3.3 地质灾害速报制度4 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4.1 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4.2 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4.3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4.4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5 应急响应5.1 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和II级)5.2 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5.3 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5.4 应急响应结束6 信息发布7 部门职责7.1 紧急抢险救灾7.2 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7.3 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7.4 治安、交通和通讯7.5 基本生活保障7.6 信息报送和处理7.7 应急资金保障8 其它职责9 应急保障9.1 应急队伍、资金、物质、装备保障9.2 通信与信息传递9.3 应急技术保障9.4 宣传、培训与演练9.5 监督检查10预案管理与更新10.1预案管理10.2预案更新11责任与奖惩11.1奖励11.2责任追究12附则12.1 名词术语的定义与说明12.2 预案的解释12.3 预案的实施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1 总则1.1 定义本应急预案是指发生地质灾害或险情时,由县人民政府统一组织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个人开展抢(排)险救援、医疗救治、灾民安置、调查分析的应急行动方案。1.2 编制目的高效有序地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避免或最大程度地减轻灾害造成的损失,维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稳定。1.3 编制依据依据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四川省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成都市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国家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四川省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土资源部建设部关于加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意见的通知、成都市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定本预案。1.4 适用范围本预案适用于全县范围内处置自然因素或者人为活动引发的危害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山体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地质灾害。1.5 工作原则预防为主,以人为本。建立健全群测群防机制,最大程度地减少突发地质灾害造成的损失,把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作为应急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统一领导、分工负责。在县委、县政府统一领导下,有关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共同做好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分级管理,属地为主。建立健全按灾害级别分级管理、条块结合、以乡镇人民政府为主的管理体制。2 组织体系和职责任务2.1 指挥系统县政府成立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负责指挥、协调和组织全县范围内地质灾害突发事件的应急处置工作。应急指挥部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副县长担任,副指挥长由县政府分管副主任、县国土资源局局长、县民政局局长担任,指挥部成员单位由县国土资源局、县经发局、县教育局、县规建局、县水务局、县交通局、县财政局、县农发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卫生局、县旅游局、县安监局、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县商务局、县文广局、县环保局、县气象局、县地震办、县电信公司、县供电公司、驻蒲部队、县武警中队组成。指挥部办公室设在县国土资源局内,负责全县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工作的组织、协调、指导和监督。出现超出县人民政府处置能力,需由市人民政府负责处置的中型以上地质灾害时,应向市人民政府提请,由市人民政府成立临时性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负责中型以上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抢险工作的指挥和部署。发生地质灾害或者出现地质灾害险情时,相关乡镇人民政府可以根据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的需要成立地质灾害应急抢险救灾指挥机构。3 预防和预警机制3.1 预防预报预警信息3.1.1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建设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加快建立以预防为主的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体系,开展地质灾害调查,编制地质灾害防治规划,建设地质灾害群测群防网络和专业监测网络,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监测网络。县国土资源、水务、气象、地震等部门要密切合作,逐步建成与全县防汛监测网络、气象监测网络、地震监测网络互联,连接省、市有关部门、县的地质灾害信息系统,及时传送地质灾害险情、灾情、汛情和气象信息。3.1.2 信息收集与分析负责地质灾害监测的单位要广泛收集整理与突发地质灾害预防预警有关的数据资料和信息,进行地质灾害中、短期趋势预测,建立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等资料数据库,实现各部门间的共享。3.2预防预警行动3.2.1编制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县国土资源局会同县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成员单位,依据地质灾害防治规划,每年年初拟订本年度的地质灾害防治方案。年度地质灾害防治方案要标明辖区内主要灾害点的分布,说明主要灾害点的威胁对象和范围,明确重点防范期,制订具体有效的地质灾害防治措施,确定地质灾害的监测、预防责任人。3.2.2 地质灾害险情巡查县国土资源局要充分发挥地质灾害群测群防和专业监测网络的作用,进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检查,加强对地质灾害重点地区的监测和防范,发现险情时要及时向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局报告。县人民政府要及时划定灾害危险区,设置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根据险情变化及时提出应急对策,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情况危急时,应强制性组织避灾疏散。3.2.3“防灾明白卡”发放为提高群众的防灾意识和能力,乡镇人民政府要根据当地已查出的地质灾害危险点、隐患点,将群测群防工作落实到具体单位,落实到乡镇长和村委会主任以及受灾害隐患点威胁的村民,要将涉及地质灾害防治内容的“防灾明白卡”发到村民手中。3.2.4 建立地质灾害预报预警制度县国土资源局和县气象局要加强合作,联合开展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工作,并将预报预警结果及时报告县人民政府,同时通过媒体向社会发布。当发出某个区域有可能发生地质灾害的预警预报后,相关乡镇人民政府要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各单位和当地群众要对照“防灾明白卡”的要求,做好防灾的各项准备工作。3.3地质灾害速报制度3.3.1速报时限要求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县境内出现特大型、大型、中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必须在2个小时内速报县级人民政府和市人民政府、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和省国土资源厅,同时可直接速报省人民政府和国土资源部并可抄报省、市相关部门。对发生在敏感地区、敏感时间或可能演化为中型(含中型)以上地质灾害的小型地质灾害也要按上述要求速报。县国土资源局接到县境内出现小型地质灾害报告后,应在12小时内速报县人民政府和市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同时可直接速报市人民政府、省国土资源厅并抄报省、市相关部门。3.3.2速报内容灾害速报的内容主要包括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出现的地点和时间、地质灾害类型、灾害体的规模、可能的引发因素和发展趋势等。对已发生的地质灾害,速报内容还要包括伤亡和失踪的人数以及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4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分级地质灾害按危险程度和规模大小分为特大型、大型、中型、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4级;4.1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0人以上或潜在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在1亿元以上的地质灾害险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0万元以上的地质灾害灾情为特大型地质灾害灾情。4.2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大型地质灾害灾情。4.3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灾情为中型地质灾害灾情。4.4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级)受灾害威胁,需搬迁转移人数在100人以下或潜在经济损失在5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险情为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因灾造成直接经济损失在100万元以下的地质灾害为小型地质灾害。5应急响应地质灾害应急工作遵循分级响应程序,根据地质灾害的等级确定相应级别的应急机构。5.1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和级)出现特大型(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时,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防治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部署本行政区域内的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同时,将特大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及时上报省、市人民政府,在省、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省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下,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5.2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出现中型地质灾害险情和中型地质灾害灾情时,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同时,将地质灾害险情和地质灾害灾情报市人民政府,在市人民政府领导下,由市地质灾害应急防治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市国土资源、建设、交通、水务、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应当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5.3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应急响应(级)出现小型地质灾害险情和小型地质灾害灾情时,县人民政府立即启动相关的应急预案和应急指挥系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具体指挥、协调、组织县国土资源、规建、交通、水务、民政、气象等有关部门的专家和人员及时赶赴现场,加强监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灾害进一步扩大,避免抢险救灾可能造成的二次人员伤亡。依照群测群防责任制的规定,立即将有关信息通知到地质灾害危险点的防灾责任人、监测人和该区域内的群众,对是否转移群众和采取的应急措施作出决策;及时划定地质灾害危险区,设立明显的危险区警示标志,确定预警信号和撤离路线,组织群众转移避让或采取排险防治措施,根据险情和灾情具体情况提出应急对策,情况危急时应强制组织受威胁群众避灾疏散。灾害险情和灾害灾情发时,县人民政府将应急工作情况报市人民政府,同时抄送市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必要时,可提请市人民政府派出工作组赶赴灾害现场,协助县人民政府做好地质灾害应急工作。5.4应急响应结束经专家组鉴定地质灾害险情或灾情已消除或等到有效控制后,经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批准,县人民政府撤消划定的地质灾害危险区,应急响应结束。6信息发布地质灾害险情和灾情的发布按蒲江县突发公共事件新闻发布应急预案进行。7部门职责7.1紧急抢险救灾县公安局负责组织调动公安消防部队协助灾区乡镇人民政府动员受灾害威胁的居民以及其他人员疏散,转移到安全地带,情况危急时可强制组织避灾疏散;对被压埋人员进行抢救;对已经发生或可能引发的水灾、火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次生灾害进行抢险,消除隐患。县规建局、水务局、供电公司、公安局、消防等部门负责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可能发生的灾害隐患,保护供水、供气、供电等生命线设施免遭损毁;组织抢修受损毁的供水、供气、供电、水利等设施,保障正常运行。县安监局负责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灾区乡镇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单位加强对重大危险源的安全监管,消除隐患,防止次生事故的发生。县旅游局负责指导、督促相关部门做好旅游服务设施的保护和排险,做好旅游景点游客的疏散工作。县教育局负责指导、督促和帮助灾区乡镇人民政府修复受损毁校舍或应急调配教学资源,妥善解决灾区学生的就学问题。7.2应急调查、监测和治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发生实况、地质灾害的监测等相关资料信息,组织应急调查和应急监测工作并对灾害发展趋势进行预测,提出应急防治与救灾措施建议;组织专业技术和施工队伍实施必须的应急治理工程,减缓和排除险情灾情进一步发展。县水务局负责水情和汛情的监测以及地质灾害引发的次生洪涝灾害的处置。县地震办负责提供地质灾害所需的地震资料信息,对与地质灾害有关的地震趋势进行监测预测。县气象局负责提供地质灾害预警预报所需的气象资料信息,对灾区的气象条件进行监测预报。如发生的地质灾害可能造成次生突发环境污染事件时(水、气、渣),县环保局负责配合进行水、气、辐射环境应急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减轻环境污染危害。7.3医疗救护和卫生防疫县卫生局负责组织协调卫生部门开展医疗救治工作,做好灾区的疾病预防控制和卫生监督工作,预防和有效控制传染病的暴发流行和食物中毒等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县农村发展局负责组织灾区动物疫病的预防、控制和扑灭工作,负责农业生产自救和灾后生产恢复指导,加强动物疫情的监测,采取有效措施防止和控制动物疫病暴发流行。县经发局负责组织应急疫苗、药品、医疗设备和器械、防护用品以及生活必需品的生产、储备和调度,保证供应、维护市场秩序。县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负责灾区所需药品和医疗器械的质量管理。7.4治安、交通和通讯县公安局负责维护灾区社会治安,依法打击危害和影响处置地质灾害工作的各类违法犯罪活动;迅速疏导交通,必要时对灾区和通往灾区的道路实行交通管制,保证抢险救灾工作顺利进行。县交通局采取有关措施保障交通干线的安全,确保道路畅通;及时组织抢修损毁的交通设施,保证救灾物资运输。县通信电力部门负责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尽快恢复受到损坏的通信电力设施,保证应急指挥部通信电力畅通。7.5基本生活保障县民政局负责协助灾区乡镇人民政府做好受灾群众的临时安置工作,妥善安排避险和受灾群众的生产、生活,加强对救灾款物分配、发放的指导、监督和管理工作。县商务局负责组织实施灾区生活必需品的市场供应。7.6信息报送和处理县国土资源局负责组织调查、核实险情灾情发生的时间、地点、规模、潜在威胁、影响范围以及诱发因素;组织应急监测,实时掌握险情灾情动态,及时分析、预测发展趋势;随时根据险情灾情变化提出应急防范的对策、措施并报告县应急指挥部;应根据市应急指挥部的要求严格把关,及时发布应急防治与救灾工作进展情况,充分重视并发挥主流媒体作用,做好舆论引导和宣传工作。7.7应急资金保障县财政局负责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筹集和落实;做好应急防治与救灾补助资金的分配及使用的指导、监督和管理等工作。8其他职责驻蒲部队要按照军队参加抢险救灾条例规定参与地质灾害抢险救灾等工作。9应急保障9.1 应急队伍、资金、物资、装备保障加强地质灾害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建设,确保灾害发生后应急防治与救灾力量及时到位。专业应急防治与救灾队伍、武警部队、乡镇(村、社)应急救援民兵组织等平时要有针对性地开展应急防治与救灾演练,提高应急防治与救灾能力。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所需资金按财政应急保障预案规定执行。各乡镇人民政府要储备用于灾民安置、医疗卫生、生活必需等必要的抢险救灾专用物资,保证抢险救灾物资的供应。县经发局负责煤、电、油、运的综合协调等工作。9.2通信与信息传递加强地质灾害监测、预报、预警信息系统建设,充分利用现代通信手段,把有线电话、卫星电话、移动手机及互联网等有机结合起来,形成覆盖全县的地质灾害应急预报、预警网络并实现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9.3应急技术保障9.3.1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由县国土资源局成立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专家组,为地质灾害应急防治和应急工作提供技术咨询服务。9.3.2地质灾害应急防治科学研究县国土资源局及有关单位要开展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与救灾方法、技术的研究,开展应急调查、应急评估、地质灾害趋势预测、地质灾害气象预报预警技术的研究和开发,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应急防治与救灾演习和培训工作。9.4宣传、培训与演练加强公众防灾、减灾知识的宣传和培训,对广大干部和群众进行多层次多方位的地质灾害防治知识教育,增强公众的防灾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并适时组织演练。9.5监督检查县国土资源局会同有关部门对上述各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保障工作进行督导和检查。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制定突发性地质灾害应急实施意见,落实相关责任。10预案管理与更新10.1预案管理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地区的乡镇人民政府要参照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制订本乡镇的突发地质灾害应急预案。各乡镇的应急预案应报县国土资源局备案。10.2 预案更新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根据国家和省、市有关新的要求进行修订或更新后报县人民政府批准。11责任与奖惩11.1对在地质灾害应急工作中贡献突出需表彰奖励的单位和个人,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执行。11.2责任追究对引发地质灾害的单位和个人的责任追究,按照地质灾害防治条例相关规定处理;对地质灾害应急防治中失职、渎职的有关人员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追究责任。12附则12.1名词术语和定义与说明地质灾害易发区:指具备地质灾害发生的地质构造、地形地貌和气候条件,容易发生地质灾害的区域。地质灾害危险区:指已经出现地质灾害迹象,明显可能发生地质灾害且将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的区域或者地段。次生灾害:指由地质灾害造成的工程结构、设施和自然环境破坏引发的灾害,如水灾、爆炸及剧毒和强腐蚀性物质泄漏等。生命线设施:指供水、供电、粮油、排水、燃料、热力系统及通信、交通等城市公用设施。直接经济损失:指地质灾害及次生灾害造成的物质破坏,包括建筑物和其他工程结构、设施、设备、物品、财物等破坏引起的经济损失,以重新修复所需费用计算。不包括非实物财产,如货币、有价证券等损失。本预案有关数量的表述中,“以上”含本数,“以下”不含本数。12.2预案的解释本预案由县国土资源局负责解释。12.3预案的实施本预案自印发之日起实施。附件:1、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流程图 2、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结构图 19 附件1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流程图上级国土资源主管部门前期处置,判断等级,上报情况,启动预案报告指令报告县委、县政府上级政府县应急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办公室办公室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预警措施地质灾害乡镇应急指挥机构特大型:灾情因灾死亡30人以上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0万元以上的;险情因灾威胁1000人以上或潜在直接经济损失10000万元以上的。级大型:灾情因灾死亡10人以上3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1000万元以下的;险情因灾威胁500人以上1000人以下或潜在直接经济损失5000万元以上10000万元以下的。级中型: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上10人以下或者直接经济损失100万元以上500万元以下的;险情因灾威胁100人以上500人以下或潜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的。级小型:灾情因灾死亡3人以下或者直接损失100万元以下的;险情因灾威胁100人以下或潜在直接经济损失500万元以下。信息辅助决策系统应急专家委员会级相关部门按级预案处置相关部门按级预案处置相关部门按级预案处置相关部门按级预案处置附件2蒲江县突发地质灾害应急指挥部指挥部办公室(县国土资源局)抢险组监测组组医疗救治组安置组组专家组组应急指挥部成员单位县经发局、县教育局、县公安局、县民政局、县财政局、县国土资源局、县规建局、县交通局、县水务局、县商务局、县卫生局、县环保局、县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