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9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变异与育种,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染色体变异,(一)变异,可 遗 传 变 异,一、基因突变,1概念:由于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 ,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时期:有丝分裂间期及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DNA复制时。,增添、缺失和替换,3原因: 外因:某些环境条件(如物理、化学、生物因素);内因:DNA复制过程中,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类、数量和 发生改变,从而改变了遗传信息。,排列顺序,普遍性 随机性 多害少利性 不定向性 低频性,4、 特 征,5意义: 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为生物进化提供了最初的选择材料,是产生新基因的途径。,6实例:镰刀型红细胞贫血症。控制合成血红蛋白的DNA分子的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即DNA分子上的一个碱基对发生改变,由 变成 ,结果血红蛋白多肽链中 被 代替,导致镰刀型细胞贫血症。,A/T,T/A,谷氨酸,缬氨酸,拓展延伸,1、基因突变 没有引起基因数量和位置的改变,而是改变基因的结构。,基因突变是遗传物质在分子水平上的改变。碱基对数目、种类改变非常小,若数目改变幅度过大,超过一个基因的范围则为染色体变异。,2、基因突变对生物性状的影响,3、基因突变 不一定导致生物性状改变,(1)突变部位可能在非编码部位(内含子和非编码区)。,原因:,(2)基因突变后形成的密码子与原密码子决定的是同一种氨基酸。,(3)基因突变若为隐性突变,如AAAa,也不会导致性状的改变。,4、显性突变与隐性突变,判断:,传递规律:发生在配子中,可遵循遗传规律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一般不能遗传,但植物可通过无性生殖传递。 生殖细胞的突变率一般比体细胞的突变率高,这是因为生殖细胞在减数分裂时对外界环境变化更加敏感。,二、基因重组,1概念: 生物体在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控制不同性状的基因重新组合。,2意义: 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之一。,3.基因重组的类型,通过基因突变会产生新的基因和基因型。基因重组只能产生新的基因型而不能产生新的基因,要增加基因重组的内涵只有通过基因突变,所以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三、染色体结构的变异 1概念:由染色体结构的改变而引起的变异。,2种类,(1)缺失:染色体中某一片段缺失引起的变异。 (2)重复:染色体中增加某一片段引起的变异。 (3)易位:染色体的某一片段移接到另一条非同源染色体上引起的变异。 (4)倒位:染色体中某一片段位置颠倒引起的变异。,3结果: 使排列在染色体上的基因的数目或排列顺序发生改变,从而导致性状的变异。 4举例: 猫叫综合征,是由于人的第5号染色体部分缺失引起的遗传病。,“易位”与“交叉互换”,缺失、重复、倒位与基因突变,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的判别 基因突变是分子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是观察不到的,而染色体变异是细胞水平的变异,在光学显微镜下一般可以观察到。 因此制作正常样本与待测变异样本的有丝分裂临时装片,找到中期图进行染色体结构与数目的比较,可以区分染色体变异与基因突变。,四、染色体数目的变异,(一)个别染色体的增加或减少,单体(2n-1),性腺发育不良,(21三体综合症),三体(2n+1),1染色体组: 细胞中的一组非同源染色体,它们在形态和功能上各不相同,携带着控制生物的生长、发育、遗传和变异的全部遗传信息。,(二)染色体以染色体组形式成倍的增 加或减少,构成一个染色体组应具备以下几条: (1)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2)一个染色体组中所含的染色体在形态、大小和功能上各不相同。 (3)一个染色体组中含有控制本物种生物性状的一整套基因,但不能重复。,染色体组的组成特点,染色体组数量的判断方法 (1)在细胞内任选一条染色体,细胞内与该染色体形态相同的染色体共有几条,则含有几个染色体组, 如图甲中与1号(或2号)相同的染色体共有四条,此细胞有四个染色体组。,(2)在细胞或生物体的基因型中,控制同一性状的基因(读音相同的大小写字母)出现几次,则有几个染色体组,如图乙中,若细胞的基因型为AaaaBBbb,任一种基因各有四个,则该生物含有四个染色体组。,(3)根据染色体的数目和染色体的形态数来推算。染色体组的数目染色体数/染色体形态数。如雌果蝇体细胞中有8条染色体,分为4种形态,则染色体组的数目为2个。,2二倍体:由 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组的个体。,受精卵,两个,3单倍体 (1)概念:由 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有 染色体数目的个体。 (2)特点:与正常植株相比,单倍体植株长得 ,且 。,未受精的生殖细胞,本物种配子,弱小,高度不育,高度不育 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同源染色体无法正常联会或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 (适用于体细胞染色体组为奇数的单倍体或多倍体、也可产生少部分正常的配子),4多倍体 (1)概念:由 发育而来,体细胞中含 或 染色体组的个体。 (2)特点:多倍体植株茎秆 ,叶片、果实和种子都 , 等营养物质含量丰富。,受精卵,三个,三个以上,粗壮,比较大,糖类和蛋白质,单倍体与多倍体 (1)如果生物体是由受精卵(或合子)发育形成的,其体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就称为几倍体。 (2)如果生物体是由生殖细胞(卵细胞或花粉)直接发育来的,不论体细胞内含有几个染色体组,都称为单倍体。,根据细胞分裂图来确定变异的类型,变异与细胞分裂,各种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病毒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基因突变 真核生物可遗传变异的来源 进行无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 进行有性生殖时: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变异原因的探究 性状基因型环境条件 如果是因为遗传物质(或基因)的改变引起的,此变异可在其自交后代或与其他个体的杂交后代中再次出现(即能遗传)。 如果仅仅是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则不能遗传给自交后代或杂交后代。,所以,可以用自交或杂交的方法确定变异的原因;或者将变异个体和正常个体培养在相同的条件下,两者没有出现明显差异,则原来的变异性状是由环境引起的。,二、人类遗传病,人类遗传病的分类,先天性与后天性疾病是依疾病发生时间划分的,家族性与散发性疾病是依疾病发生的特点划分的,遗传病与非遗传病则是依发病原因划分的。 先天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母亲妊娠前三个月内感染风疹病毒而使胎儿患先天性白内障; 家族性疾病不一定是遗传病,如由于食物中缺少VA,家族中多个成员患夜盲症。,遗传病传递方式的判断,细胞质遗传病 致病基因在细胞质中 母病子女都患病 父病子女均正常,基因组和染色体组,对于有性染色体的生物(二倍体), 其基因组为常染色体/2性染色体; 对于无性染色体的生物, 其基因组与染色体组相同。,调查人群中的遗传病,实验原理 (1)人类遗传病是由于遗传物质改变而引起的疾病。 (2)遗传病可以通过社会调查和家系调查的方式了解发病情况。 (3)某种遗传病的发病率(某种遗传病的患病人数/某种遗传病的被调查人数)100%。,调查流程,1以常见单基因遗传病为研究对象。 2调查的群体要足够大。 3调查“遗传病发病率”与“遗传 方式”的区别,注 意,遗传病的监测和预防 1遗传咨询的内容和步骤 (1)医生对咨询对象进行身体检查,了解家庭病史,对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作出诊断。 (2)分析遗传病的 。 (3)推算出后代的 。 (4)向咨询对象提出防治对策和建议,如 、进行 等。,传递方式,再发风险率,终止妊娠,产前诊断,2产前诊断:指在胎儿出生前,医生用专门的检测手段,如 、 、孕妇血细胞检查以及 等手段,确定胎儿是否患有某种遗传病或先天性疾病。,羊水检查,B超检查,基因诊断,三、人类基因组计划与人体健康 1人类基因组计划的目的:测定人类基因组的 ,解读其中包含 。 2意义:对于人类疾病的诊断和预防具有重要意义。,全部DNA序列,遗传信息,三、育种,单倍体育种,实例,多倍体育种,人工诱导多倍体 方法:用 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 原理:秋水仙素或低温处理能够抑制 ,导致染色体不能移向细胞两极,引起细胞内 加倍。,秋水仙素或低温,纺锤体的形成,染色体数目,秋水仙素的作用时期:细胞分裂前期,秋水仙素或低温抑制纺锤体的形成使得分裂的细胞周期不完整,实例 无籽西瓜的培育,几个问题: (1)关于两次传粉:第一次传粉是为了杂交得到三倍体种子,第二次传粉是为了提供生长素刺激子房发育成果实。 (2)用秋水仙素处理二倍体西瓜幼苗成为四倍体,是因为幼苗具有分生能力,分裂能力旺盛。 (3)秋水仙素处理后,新产生的茎、叶、花染色体数目加倍,而未处理的地下部分根仍为二倍体。,(4)四倍体植株上结的西瓜,皮和瓜瓤为四个染色体组,而种子为三个染色体组。 (5)获取三倍体种子是在第一年四倍体植株上;获取三倍体无子果实则是在第二年的三倍体植株上。 (6)三倍体西瓜进行减数分裂时,由于联会紊乱,不能产生正常配子,因此没有种子。,无子番茄和无子西瓜培育,杂交育种 1概念: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进而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3特点: 优点:使分散在同一物种或不同品种中的多个优良性状集中于同一个体上,即“集优” 缺点:只能利用已有的基因重组,不能创造新基因;育种过程缓慢,局限于同一种或亲缘关系较近的个体;年年制种(培育杂合子)。,4、方法,培育杂合子品种杂种优势 (1)基本步骤:选取双亲P(、)杂交F1。 (2)特点:高产、优质、抗性强,但种子只能种一年,年年制种。,培育纯合子品种(操作简单,但需要的时间较长) (1)培育隐性纯合子品种的基本步骤 选取双亲P(、)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种植推广。,(2)培育双显纯合子或一隐一显纯合子品种的基本步骤 选取双亲P(、)杂交F1自交F2选出表现型符合要求的个体自交F3选出稳定遗传的个体推广种植。,杂交育种选育的时间是从F2开始,原因是从F2开始发生性状分离(除选育单杂合子);选育后是否连续自交取决于所选优良性状是显性还是隐性。 若选育显性优良纯种,则需要连续自交筛选直至性状不再发生分离;若选育隐性优良纯种,则只要在子二代出现该性状个体即可。,杂交育种不一定需要连续自交,诱变育种 1概念:利用物理因素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发生基因突变,从而获得优良变异类型的育种方法。 2原理:基因突变。 3过程:选择生物诱发基因突变选择理想类型培育。,4优点 (1)可以提高突变频率,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变异类型。 (2)大幅度地改良某些性状。 5缺点: 诱发产生的突变,有利的个体往往不多,需处理大量材料,盲目性大。,应 用,高产青霉菌、“黑农五号”大豆品种等的培育,基因工程育种,(4)要求大幅度改良某一品种,使之出现前所未有的性状,可利用 育种或基因工程育种的方法。 (5)要求提高品种产量,提高营养物质含量,可运 用 育种。,诱变,多倍体,(6)原核生物不能进行减数分裂,所以不能运用杂交的方法进行育种,如细菌的育种一般采用 育种。 (7)染色体加倍可以是以秋水仙素等方法使其加倍,也可以是细胞融合,且细胞融合可在两个不同物种之间进行。,诱变,实 验 低温诱导植物 染色体数目的变化,实验原理 (1)正常进行有丝分裂的组织细胞,在分裂后期着丝点分裂后,子染色体在纺锤体作用下分别移向两极,进而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2)低温可抑制纺锤体形成,阻止细胞分裂,导致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流程 根尖培养:将洋葱等材料放在装满清水的广口瓶上,底部接触水面,置于适宜条件下,使之生根 低温诱导:待不定根长至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