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doc_第1页
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doc_第2页
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doc_第3页
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doc_第4页
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密 级 . 检索号 16-110027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科学技术文件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二一一年一月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2010年12月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报告编 写 者:张 宝报告审 核 者:批:审 报告批 准者:批 准 者:工作人员:浙江省电力试验研究院:张 宝 顾正皓 陆 诚 张 鹏 苏 烨 等 工作时间:2010年1月1日到2010年12月20日目 录1 前言12 备用汽源改造情况介绍23 试验目的与内容34 试验时具备的条件45 试验使用仪器46 试验步骤与结果46.1 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46.2 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泵切换试验76.3 A修后小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76.4 A修后小机工作汽源相关冷态试验106.5 A修后小机转速控制性能测试与超速试验116.6 小机控制保安系统检查与试验116.7 A修后小机辅助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116.8 A修后小机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126.9 A修后汽泵RB试验167 健康安全执行情况188 建议189 结论191前言12备用汽源改造情况介绍63试验目的与内容74试验时具备的条件75试验使用仪器86试验步骤与结果86.1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86.2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泵切换试验106.3A修后小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116.4A修后小机工作汽源相关冷态试验146.5A修后小机转速控制性能测试与超速试验146.6小机控制保安系统检查与试验156.7A修后小机辅助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156.8A修后小机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156.9A修后汽泵RB试验207健康安全执行情况218建议219结论21附录 5大型机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试验研究技术总结报告摘 要: 介绍了目前大型机组典型给水系统的配置情况,对两台汽动给水泵的这种配置方式进行简单分析;针对该配置设计了一套可靠性评估试验方法,在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1机组A修前后进行这项试验,具体内容包括: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泵切换试验与A修后小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小机工作汽源相关冷态试验、小机转速控制性能测试与超速试验、小机控制保安系统检查与试验、小机辅助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小机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以及汽泵RB试验。根据上述这些试验的结果,对#1机组汽动给水泵组工作的可靠性进行了评估。关键词: 汽动给水泵 汽轮机 可靠性评估 技术总结报告1 1 前言目前,大型汽轮机组(300MW到1000MW等级)给水系统配置方式基本有以下四种方式:(1)三台电动给水泵组,两用一备;(2)两台汽动给水泵组+一台电动给水泵;(3)两台汽动给水泵组;(4)一台汽动给水泵组。前述配置方式中,方式(1)应用的相对较少;而方式(2)在600MW及以下等级大型汽轮机组用应用的很普遍,这种方式下电动给水泵的最高出口压力与汽动给水泵相同,在任何工况下,均可投入使用,成为汽动给水泵有益的补充,系统可靠性相对较高。近年来,国内新建了多台1000MW等级大型汽轮机组,这些机组中,早期的给水系统配置仍沿用方式(2),不同的是,电动给水泵的参数降低了很多,只是作为启动给水泵或低参数时的备用泵;最近建造的1000MW等级机组中,出于多方面因素的考虑,多数直接取消了电动给水泵,也就是采用方式(3),这给机组的启停、正常运行以及事故工况下给水系统的应急操作都带来了新的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方式(4)中,只用一台汽动给水泵组,其可靠性的要求与主机相当,这种配置目前应用的还较少。采用行配置方式(3)使给水系统布置减化,减小了设备故障点,压缩了占地面积,有效的降低了基建成本,这是这种配置方式的最大优点。电动给水泵作为一个操作方便、反应灵活的设备,将其取消后,必然会使给水系统受到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机组启、停灵活性降低;(2)事故工况下给水系统响应速度减慢;(3)给水系统备用设备减少,可靠性降低。前些年,许多电厂都尝试过单纯使用汽动给水泵实现机组安全启停的方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取消电动给水泵后,电厂对机组启、停工序进行调整后,也可以实现机组正常启停。目前,取消电动给水泵后,新的问题集中反应在上述(2)与(3)方面。最为直接的表现就是在一台汽动给水泵跳闸的情况下,另一台汽动给水泵响应不及时;一台汽动给水泵组正常低压汽源失去时,备用汽源投用时扰动过大或根本就无法投用。这两种情况的出现都会直接威胁到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因此,研究配置方式(3)下的给水系统的可靠性是很有意义的。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二期工程给水系统配置拟采用上述方式(3),为了评估这种配置的可靠性,为日后安全运行积累经验,特选择与其设备基本相同的一期工程#1机组进行相关试验,由于两者系统与设备基本一致,#1机组上试验得到的结论对二期机组也是适用的。#1机组的汽动给水泵可靠性评估试验是利用其A修机会完成的,试验涉及到了汽动给水泵组的调节控制系统、保安系统、润滑油系统以及汽源系统。在A修期间,电厂方面对汽动给水泵组的辅助汽源进行了改造,进一步优化其汽源配置。2 备用汽源改造情况介绍 #1机组小机汽源改造前后情况如图1所示。原设计小机辅助汽源蒸汽经由四抽管路到小机作为启动调试用汽,冷再来高压蒸汽作为机组低负荷或高负荷时的备用蒸汽。辅助蒸汽这种设计满足小机调试阶段的要求,但在机组正常运行时无法作为备用汽源,无法实现辅助蒸汽与四抽蒸汽的切换,降低辅助蒸汽使用的效能。为了改变这种情况,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利用#1机组A修机会对辅助蒸汽汽源作了图1所示的改造:原辅助蒸汽到四抽管路割除,新增辅汽母管直接到小机的蒸汽管路。现场改造情况如图2、3所示。图1 小机汽源改造示意图 图2 小机辅助汽源改造前现场管路 图3 小机辅助汽源改造后现场管路 经过上述改造,辅助蒸汽使用范围大大增强,理论上可作为小机低压汽源的热备用蒸汽,以应对四抽蒸汽突然失去的异常工况,但这种热备用会因不间断疏水而浪费大量的能量,经济上不可取;上述改造完成后,机组可实现无电泵启停:使用辅助蒸汽冲转一台汽动给水泵组,机组带上约30%左右负荷,然后完成汽泵汽源从辅汽到四抽的切换。3 试验目的与内容通过本试验拟达到以下几个目的:(1) 掌握汽动给水泵组调节控制系统的可靠性;(2) 掌握汽动给水泵组保安系统的可靠性;(3) 掌握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系统的可靠性;(4) 掌握汽动给水泵组工作汽源的可靠性;为达到以上试验目的,按时间先后顺序,共进行了以下试验内容:(1) 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2) 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泵切换试验;(3) A修后小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4) A修后小机工作汽源相关冷态试验;(5) A修后小机转速控制性能测试与超速试验;(6) 小机控制保安系统检查与试验;(7) A修后小机辅助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8) A修后小机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9) A修后汽泵RB试验。4 试验时具备的条件试验分冷、热态两种情况分别进行,冷态试验条件如下:(1)小机控制、保安系统无检修工作在进行或确认检修工作对试验无影响;(2)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系统已正常投运;(3)小机控制油质化验合格,油压符合要求,蓄能器正常投运;(4)小机具备挂闸、复位条件,或经合理强制后,可挂闸与复位;(5)小机执行机构已调整完毕;(6)与小机汽源相关阀门调整完毕,允许正常开关;(7)安全、照明和通讯措施已完成;(8)汽动给水泵无其它试验同时进行。热态试验条件如下:(1) 机组负荷满足试验要求,稳定运行;(2) 小机在运行状态,转速可根据试验需要进行调节;(3) 小机的高压备用汽源、低压备用汽源可随时按要求投入备用状态;(4) 与小机汽源相关阀门开关正常;(5) 汽动给水泵的最高允许转速已确定,做好实际转速高于此转速时立刻手动停泵的准备;(6) 安全、照明和通讯措施已完成;(7) 机组无其它试验同时进行。5 试验使用仪器(1)便携式数字万用表 0.05级(2)FLUKE 725标准过程信号校准仪 0.01级(3)ODESSEY高速数字录波器 0.05级(4)钢尺 0.1级6 试验步骤与结果6.1 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目的是检验小机高压汽源是否能满足热备用的要求,在低压汽源快速消失后,高压汽源是否能快速反应,以满足小机转速控制的需要。小机的高压汽源由小机高压调节汽门进行控制,原设计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顺序开启,配汽曲线如图4所示。高压调节汽门在低压调节汽门开度达到70%时开始开启,两个调节汽门开度的大小由总指令决定。图4 小机配汽曲线按图4配汽曲线,在A修前对小机进行了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试验在小机B上进行,试验时小机B出系、维持3500r/min运行,试验过程中小机转速指令维持在3500r/min不变。主要试验过程如下:就地手动关闭四抽到小机B电动阀,从全开到10%开度过程中,低压调节汽门前压力保持0.57MPa不变,随后将其开度从10%直接关到0,小机B转速持续下降到457r/min,低压调节汽门开度逐渐增加,到70%开度时高压调节汽门开始开启,小机B转速随即上升,最高到4011r/min,随后转速回落,经多次波动后基本稳定在3500r/min;就地手动以每次5%的增幅开大四抽到小机B电动阀,高、低压调节汽门开度关小,此过程中小机B转速最高到4615r/min,在四抽到小机B电动阀全开后,高压调节汽门全关,低压调节汽门恢复到以前开度,小机B转速稳定在3500r/min,切换试验过程结束。表1是这一过程的主要数据,图5是切换过程中主要数据变化趋势。表1 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试验数据时间低调门开度高调门开度小机B主汽门前蒸汽压力小机转速四抽压力四抽温度冷再热压力冷再温度四抽到小机蒸汽流量%MPar/minMPaMPaT/H23:32:0022.50.00.5735110.59356.02.59282.062.123:34:0023.20.00.4934820.60355.62.59283.260.223:34:0423.70.00.3833660.60355.62.59283.256.223:34:0724.70.00.3032310.60355.62.59283.253.423:34:0925.90.00.1430630.60355.62.59283.250.423:34:1127.60.00.0128420.60355.62.59283.243.623:36:2375.45.10.004570.61356.22.60283.941.423:36:4785.227.60.2640110.61356.92.57284.441.223:36:4973.53.40.1739180.61356.92.57284.441.223:37:2576.710.80.1235310.61356.92.57284.441.223:42:4746.70.00.4046160.60359.62.59285.576.123:46:2722.40.00.6035220.60359.92.59285.760.8图5 A修前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曲线从表1和图5可以看出,按图4配汽曲线所示方式进行小机高、低压汽源切换存在以下几个问题:(1)低压汽源快速失去时,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的响应速度偏慢,转速下降过多;(2)随着高压调节汽门的开启,转速上升过快,超调量较大,振荡次数偏多,调整时间偏长;(3)相对于低压调节汽门,高压调节汽门控制转速,稳定性较差;(4)低压汽源快速恢复时,高、低压调节汽门响应滞后,转速飞升不易控制。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本身的控制性能对其调节品质有一定影响,这个可以通过试验进行检查确认。相对于汽源的快速变化,高、低压调节汽门动作速度慢是造成上述问题的关键因素。检查MEH中相关逻辑发现,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的开启速度受到相关参数的制约,而之所以对这些参数进行限制,是因为小机正常运行时,要对其转速变化速度进行一定限制,以获得较好的调节品质并保证安全。这一限制与小机低压汽源失去时对高、低压调节汽门快速响应的要求是有矛盾的,按图4配汽方式进行调节,就很难有效解决这一矛盾,为此,必需寻找一种更为有效的控制方式来解决这一问题。6.2 6.2 汽动给水泵组润滑油泵切换试验在#1机组汽动给水泵组A出系运行的情况下,进行了润滑油泵切换试验,试验前#2润滑油泵运行,两台润滑油泵联锁投入,手动停运#2润滑油泵,#1润滑油泵自动启,润滑油泵出口压力变化如下:1.01MPa0.91 MPa1.04 MPa,润滑油母管压力由0.25MPa0.22MPa0.25 MPa;在#1润滑油泵正常运行,手动停运#1润滑油泵,#2润滑油泵自动启,润滑油泵出口压力变化如下:1.05MPa0.9 MPa1.0 MPa,润滑油母管压力由0.25MPa0.22MPa0.24MPa。该试验结果说明,汽动给水泵组在一台润滑油泵停运、备用泵自启动瞬间,润滑油压力不会突降到“低报警”值,也不会引起小机润滑油压力低保护动作,该种工况下汽动给水泵组运行是安全的。6.3 A修后小机调节系统静态试验这项试验的主要内容包括高、低压调节汽门阀门特性测试、开关时间测量、油动机工作性能测试。该试验在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调整完毕后进行。(1)阀门特性测量在0%到100%的范围内,以每次变化10%的幅度向一个方向分别开、关高、低压调节汽门,分别就地测量相应油动机行程,同时记下其开度反馈,作出相应阀门特性曲线。表2是相关试验数据,图6到图9是各调节汽门的阀门特性曲线。表2 小机调节汽门阀门特性曲线指令小机A低压调门小机A高压调门小机B低压调门小机B高压调门油动机行程开度反馈油动机行程开度反馈油动机行程开度反馈油动机行程开度反馈%mm%mm%mm%mm%0.00.00.50.0-0.10.00.10.00.010.020.09.88.09.820.09.97.09.925.050.024.820.024.851.025.021.024.950.0101.050.141.049.9101.049.943.049.975.0150.074.963.075.0150.075.065.074.8100.0198.0100.185.0100.0199.099.885.099.975.0150.075.264.075.1151.075.965.075.050.0100.050.042.050.1100.049.944.050.025.050.024.820.025.050.025.021.025.010.020.09.88.09.920.09.98.010.00.00.00.00.00.00.00.00.00.0 图6 A小机低压调节汽门阀门特性曲线 图7 A小机高压调节汽门阀门特性曲线 图8 B小机低压调节汽门阀门特性曲线 图9 B小机高压调节汽门阀门特性曲线 从以上数据可看出,两台小机的各调节汽门线性良好,不存在控制死区。(2)汽门开关时间测量该时间测量分为两个部分,一是依靠指令使高、低压调节汽门开关,用录波仪以1000次/秒的采样频率测量其开关时间;二是开度指令保持100%不变,就地插、拔调节汽门的航空插头,实现汽门开关,用录波仪以1000次/秒的采样频率测量其开关时间。表3是测量结果。表3 汽门开关时间测量结果表3 汽门开关时间测量结果阀门名称小机A(s)小机B(s)正常开正常关拔航空插头(关)插航空插头(开)正常开正常关拔航空插头插航空插头高压调节门0.2000.2233.9750.2300.1730.800/低压调节门1.0300.7407.3001.2501.1000.825/ 从表3数据可看出,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动作迅速,在控制信号失去时,可缓慢关闭,满足安全性的要求。(3)油动机工作性能测试该项测试在小机A高、低压调节汽门上分别进行。测试时将相应调节汽门伺服阀线圈电压与行程反馈接入录波仪,并设置其采样频率为1000次/秒,输入开度指令,并按以下规律变化:050%52%50%60%50%80%50%,图10到图16是小机A低压调节汽门曲线,图17到图23是小机A高压调节汽门曲线。 图10 低调阀0到50%开度 图11 低调阀50%到52%开度 图12 低调阀52%到50%开度 图13 低调阀50%到60%开度 图14 低调阀60%到50%开度 图15 低调阀50%到80%开度 图16 低调阀80%到50%开度 图17 高调阀0到50%开度 图17 18 高调阀50%到52%开度 图19 高调阀52%到50%开度 图20 高调阀50%到60%开度 图21 高调阀60%到50%开度 图22 高调阀50%到80%开度 图23 高调阀80%到50%开度以上测试结果表明,小机A高、低压调节汽门在各种开度下动作响应迅速、稳定、准确,异常工况下,可按具体指令要求迅速完成开度调整。6.4 6.4 A修后小机工作汽源相关冷态试验试验主要内容是测取小机工作汽源相关阀门的开关时间,这些阀门主要包括四抽电动门、辅助蒸汽电动门、四抽到小机电动门等,主要测试结果如表4。表4 相关阀门开关时间测试结果阀门名称小机A小机B开(s)关(s)开(s)关(s)四抽到小机电动阀110109108103辅汽到小机电动阀88888686冷再到小机电动阀606055556.5 A修后小机转速控制性能测试与超速试验小机转速控制性能测试结合超速试验进行。图24是小机A超速试验时转速变化曲线,图25是小机B超速试验时转速变化曲线。小机A电超速动作值为6179r/min,两次机械超速动作值分别为6248r/min与6236r/min;小机B电超速动作值为6180r/min,三次机械超速动作值分别为6254r/min、6264r/min与6270r/min。超速试验过程中转速响应迅速,过程平稳,小机A与B均表现出了良好的的转速控制性能。 图 24 小机A超速试验曲线 图 25 小机B超速试验曲线6.6 小机控制保安系统检查与试验这项检查试验内容包括小机控制柜电源检查试验、抗干扰能力测试、保护逻辑检查。经确认,小机A、B控制柜两路电源备用可靠,任一路电源失去时,另一路电源均能可靠的给系统供电;两路电源切换过程中,小机控制系统无异常出现。经确认,用频率为400 MHz500MHz、功率为5W的步话机作干扰源,距敞开柜门的机柜1.5m处发出信号进行干扰测试,汽门开度指令与反馈均无异常变化,MEH系统也无其它异常出现;在用同样的方法在高、低压调节汽门就地进行干扰测试,无异常出现。经确认,汽动给水泵组目前的保护逻辑中,有两处存在单点保护现象,以A汽泵为例分别是:小机A排汽温度高于150(10XMT10CT109A)时,保护动作;小机A速关油压力低于0.15MPa(10XAX10CP003A)时,保护动作。小机B也存在类似情况。单点保护易出现保护误动情况,建议及时采取改进措施。6.7 A修后小机辅助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机组A修后启动时,直接用辅助蒸汽冲转汽动给水泵A,并带负荷到170MW,在此负荷下,进行了小机A的汽源切换。切换前,辅助蒸汽压力为0.65MPa,主机四抽压力为0.24MPa,切换时就地缓慢打开四抽到小机A进汽电动阀,同时缓慢关闭辅汽到小机A进汽电动阀,切换过程中,小机转速控制平稳,给水流量无明显变化。6.8 A修后小机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切换试验 (1)高压汽源控制方式的改进 如前文6.1中所述,单纯的使用图4中的配汽方式,无法应对小机低压汽源突然失去的工况;另外,在发生诸如汽泵RB工况时,另一台汽泵的给水流量会突增很多,此时受机组负荷突降、给水流量突增的影响,单纯的依靠小机低压蒸汽无法保证一台汽泵的高负荷运行,高压蒸汽的必要及时投入使用。考虑到这些情况,A修时,浙江浙能乐清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对高压汽源的控制方式进行了改进,主要思路是“用高压调节汽门调小机低压调节汽门前压力的方式来应对低压蒸汽快速失去的情况,用高、低压调节汽门顺序开启的方式应对汽泵RB之类工况”,具体做法是低压调节汽门开度指令小于70%时,高压调节汽门用来控制低压调节汽门前压力,目标值曲线如图26所示,低压调节汽门指令开度大于70%时,高压调节汽门开度指令取自上述压力控制器与图4所示函数控制器输出的大值。图26 高压调节汽门压力控制曲线表5 低压调节汽门前压力控制目标值设定负荷MW0150300450600700压力实际值MPa/0.210.440.680.93/压力目标值MPa0.17 0.17 0.38 0.60 0.83 1.00 低压调节汽门前压力控制目标值略低于正常运行时的实际值,可有效的保证正常情况下,高压调节汽门全部关闭,避免因高压调节汽门频繁开启而造成的能量损失。(2)A修后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离线切换试验该试验共在小机A上进行了三次,每次均根据新的试验结果对高压调节汽门压力控制器参数进行调整。试验时小机A出系、约维持3500r/min运行,试验过程中小机转速指令维持在3507r/min不变。试验时远方电动关闭四抽到小机A电动阀,使小机A快速失去低压汽源,观察小机A高压调节汽门的动作情况与转速变化情况。最后一次的试验数据如表6所示,图27、图28是切换过程中主要数据变化趋势。表6 A修后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离线切换试验主要数据时间低调门开度高调门开度低调阀前压力转速四抽压力冷再压力四抽到小机流量给泵A出口压力%MPar/minMPaMPat/hMPa22:35:1422.710.050.683505.830.703.0271.9014.7922:35:1622.810.050.683504.270.703.0271.9014.7922:35:2924.200.040.403331.840.703.0265.2913.9222:35:3125.816.050.173122.060.703.0257.9813.2822:35:4030.7711.990.202962.080.703.0254.4511.2522:35:4131.0012.200.212977.960.703.0254.4511.2522:36:0736.0114.730.293510.680.703.0253.4114.6322:37:0425.4214.330.523564.000.702.9953.4115.4622:37:0525.3114.330.523561.360.702.9953.4115.4622:39:2723.7214.250.603524.970.712.9953.2114.9922:40:0023.6114.250.603516.590.712.9953.0114.9022:40:0722.7012.220.683587.800.712.9957.5815.3122:40:0922.3212.100.683581.380.712.9957.5815.3122:41:0122.319.920.683516.590.713.0060.6914.90图27 A修后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离线切换曲线图28 图27的局部放大图图29 控制方式改进前后试验结果对比图对比表1与表6、图5与图27可见,采用新的控制方式以后,在小机低压汽源迅速失去的工况下,小机的最低转速从457r/min上升到2962r/min,振荡过程由若干次减小到一次。图29是本次试验与6.1中试验结果曲线对比,控制方式改进后,高压调节汽门的响应时刻大大提前,低压调门前失压时间明显缩短,小机高、低压调节汽门开度、低压调节汽门前压力很快稳定,小机控制稳定性与快速性得到极大提高。这个结果说明,改进后的控制方式能够有效应对对低压汽源快速失压这种异常工况。(3)A修后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在线切换试验该试验是在汽泵并入运行的情况下进行,试验时机组负荷维持在455MW不变,电泵旋转备用,汽泵A为试验泵,汽泵B为主力泵,试验前调整汽泵A出水量,使其略比汽泵B少,以确保机组给水系统安全。试验时远方电动关闭四抽到小机A电动阀,使小机A快速失去低压汽源,观察小机A高压调节汽门的动作情况与转速变化情况,同时观察汽泵A出水变化情况。试验数据如表7所示,图30是切换过程中主要数据变化趋势。表7 A修后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在线切换试验数据时间低调门开度高调门开度低调阀前压力转速四抽压力冷再压力四抽到小机流量机组负荷给泵A出口压力给水流量%MPar/minMPaMPaT/HMWMPat/h23:06:074200.6349620.683.0496.1446.727.091283.623:06:094200.6149600.683.0496.1447.127.091283.123:06:3159130.0939830.683.0464.0449.020.711200.623:06:4367150.1536760.683.0459.2448.816.441235.823:06:4571160.1536920.703.0459.2448.616.441241.923:07:2990230.2344040.702.9861.3447.122.261281.423:07:5096260.2646550.702.9863.3445.724.441291.623:08:3698310.3349690.702.9364.4446.627.301347.523:08:5897330.3750000.702.9360.2446.427.301360.3 图30 A修后高压汽源与四抽低压汽源在线切换曲线 由表7与图30可见,采用新的控制方式以后,在小机A低压汽源迅速失去后,高压汽源能够很快使小机转速恢复,保持给水系统参数确定,这比改进前一旦低压汽源失去,小机就会失去动力,机组最终会因给水流量低而跳闸有了极大改善。图31 在线汽源切换试验各关键点发生的时刻序列图图31表明了本次试验各关键点发生的时刻序列,图中记时的起点为低调门前压力开始降的时刻,系统总给水流量恢复时间为103s。不过,需要指出的是,机组在不同的负荷下,发生汽源失去异常时,各关键点出现的时刻是有差别的,但各关键点的前后排列次序一般不会发生大的变化。6.9 6.9 A修后汽泵RB试验2009年11月23日,进行了一台汽泵的RB试验。试验前机组负荷605MW左右,A、B两汽泵稳定运行,试验时手动停运汽泵B,电泵不启动,机组负荷迅速自动减到380MW左右,表8是试验过程中汽泵A的主要数据,图32是试验过程中汽泵A的相关数据变化趋势曲线,图32是试验过程中汽泵A与汽泵B的相关参数变化趋势对比。表8 RB试验时的主要数据时间小机A低调门反馈小机A高调门反馈小机A低调阀前压力小机A系统转速小机A转速设定四抽压力冷再压力四抽到小机蒸汽流量机组负荷给泵A出口压力给水流量%MPar/minr/minMPaMPaT/HMWMPat/h22:57:325900.85566456640.924.04114.560630.20179422:57:345900.85567156620.924.04114.560730.20179522:57:435900.90569756800.924.0465.360928.90136722:58:097200.90588759440.923.9270.556227.26119922:58:257400.88588459470.923.6172.552927.26118922:58:297560.88588459500.923.4971.352126.85118622:58:4077120.85586259480.873.3062.150226.85117822:59:1884240.75574457960.792.8845.445226.85114723:00:2790490.70556756770.682.5215.039926.05107223:00:2990500.67556756820.682.5213.739926.05107023:00:4192590.67554856870.682.460.939426.05106523:01:0993660.67557756260.682.340.938325.65108923:01:2393640.67556255740.682.342.138125.65110023:02:2093630.68549654920.682.300.938124.83110223:03:2692590.65540453880.652.300.937924.011101图32 RB试验时汽泵A的主要参数变化趋势图33 RB试验时汽泵A、B主要参数变化趋势对比 试验结果表明,汽泵B停运后,机组RB动作正常,小机A低压调节汽门响应及时,高压调节汽门在RB动作约50s后参与调节,在没有电泵参与调节的情况下,全程给水供应正常,汽泵高压调节汽门控制方式的改进能满足机组RB工况的需要。7 健康安全执行情况7.1 冷、热态试验时,均需要设置专人负责试验人员与运行人员的联系,在有任何设备操作之前,确认告知对方;7.2 冷态试验汽门开关时,就地需要有专人监护,并做好汽门突然关闭的准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