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课时6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1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课时6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2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课时6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3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课时6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4页
2017_2018学年高中历史第六单元杰出的科学家课时6单元学习总结学案新人教版.docx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案6单元学习总结一、杰出科学家身上所体现的共同优秀品质1挑战权威的创新精神如李四光两次否定“洋神话”;牛顿则在“巨人的肩上”大胆创新,做出了辉煌的科学成就;爱因斯坦则大胆否定了牛顿的绝对时空观念,创立了相对论。2正确的科研方法(1)独立思考是科学创见的首要条件,是科学思维的必备品质。(2)重视实践调查,考察(李四光),归纳总结(牛顿),理论分析(爱因斯坦),科学实验以及实践调查,科学实践与理论研究相结合,是科学家基本的方法。(3)坚持不懈、勤奋探索。3淡泊名利的人生态度,科学的价值观杰出科学家无一例外地生活简朴,看轻物质享受,淡泊名利,有自知之明,对自身价值有正确的认识,有关注国家民族、全人类生存兴衰的强烈责任感,以工作为快乐,以成功为享受,如爱因斯坦的快乐主张就很有代表性。4艰苦奋斗的精神牛顿则终身未婚,把生命完全献给了人类的科学事业。二、中国近代科学家能够取得重大成就的原因1热爱祖国,以救亡图存、振兴民族为科研和创造的强大动力。中国思想界倡导学习西学的基本出发点是强国御侮。中国近代科学家投身于科学研究,也是服务于抵御西方侵略的大局。2努力学习西方先进技术,但又不盲目崇洋,坚持自主创新。在修建京张铁路时,詹天佑顶着压力,坚持不用一个外国工程师,并设计出“人”字形路线、运用直井施工法等解决了施工中的技术难题。3在十分艰辛的环境下,发扬中华民族不畏困难、勤奋刻苦的优良传统。詹天佑以饱满的热情跋涉于南北山野河川之间,在深谷和崖间测绘,掌握了大量第一手资料,从而为我国铁路修筑事业的发展奠定了基础。三、牛顿的重大理论发现和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贡献1牛顿的重大理论发现类别理论成果意义数学方面创建微积分用代数的方法论完成微积分的代数化。数学从感觉学科转向思维学科天文学方面发现万有引力定律后来它成为天文学的基础定律,极大地推动天体运动的研究力学方面建立完整的力学理论体系实现了物理学史上的第一次大飞跃。标志着近代科学的形成光学方面正确解释日光的组成奠定光谱学的基础2爱因斯坦的主要科学贡献狭义相对论(1)标志:论物体的电动力学(2)基本原理:相对性原理和光速不变原理(3)意义:改变牛顿力学的时空观念,揭露物质和能量的相当性,为原子能的利用奠定理论基础,是近代物理学领域的一次伟大革命广义相对论(1)标志:1916年发表广义相对论的基础(2)基本原理:等效原理和广义相对性(3)意义:改变人们对宇宙的认识,天体和宇宙演化的观测研究及理论探究开展起来光电效应理论(1)1905年,提出光量子假说:利用量子论成功解释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光的本质,进一步推动量子论的发展。(2)1921年因光电效应研究获诺贝尔物理学奖物理学其他领域:在宇宙学、统一场论等领域取得重大研究成果例11894年,詹天佑入选美国土木工程师学会并成为会员,成为第一个进入该学会的中国籍会员。主要是因为他()A曾留学美国并取得优异学习成绩B受到清政府重视并发挥重大作用C与在华美国工程师合作关系良好D铁路建设成绩突出并已崭露头角解题思路本题属于情景材料式选择题,主要考查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解答的关键是明确詹天佑的主要成就。19世纪末,詹天佑在滦河铁路大桥的建设中取得重大成功,解决了英、日、德工程师无法解决的桥墩打桩问题,从而得到国外同行的认同和好评,故D项符合题意;A、B、C三项均与题干材料中“1894年”等有效信息不符。答案D变式训练11919年,詹天佑在担任协约国“联合监管远东铁路委员会”技术委员时,为争取国家利权进行了不懈的努力,主要表现在()A取消了协约国对中东铁路的共管权B中国收回了对中东铁路的管理权C阻止了日本独享中东铁路利权的企图D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答案D解析当时的中国处在北洋军阀的控制下,软弱无能,无法从根本上维护中国的利益。经过詹天佑的努力,中国仅争回了中国工程师可以被中东铁路聘用等微小权利。2普朗克是诺贝尔物理学奖的得主,于1913年曾亲自赴瑞士,礼聘尚是一介书生的爱因斯坦,并称其为“当代哥白尼”。爱因斯坦因此对普朗克执弟子礼。纳粹横行期间,普朗克与大多数德国知识分子一样,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对此,爱因斯坦表示永不原谅,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这是因为爱因斯坦()A成就已远远超过普朗克B坚持“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C已移居美国,不便联系D科学研究繁忙,无暇顾及答案B解析爱因斯坦从此再未与普朗克进行联系,从所给材料来看,是因为普朗克对纳粹暴行保持沉默,而爱因斯坦则是二战时期反对纳粹暴行的著名人士,二人的政治观点不同,与A、C、D三项没有关系。情境类选择题的解题方法情境类选择题,顾名思义,即给答题人创设一个具体的情境,让答题人从中分析展示的是什么历史事件,该历史事件反映了哪些信息,从而找出符合题意的选项。这就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从整体上把握相关知识。这类选择题的一般解法是:首先,抓住时间界限。无论该题的选项如何变幻莫测,都要紧紧抓住时间界限。在这个时间范围内的可能正确,不在时间范围内的肯定不正确。其次,抓住区域界限。无论选项多么具有迷惑性,都要考虑选项表述是否符合这一区域的实际和题目要求。最后,回归教材。选定符合材料细节限制的史实确定答案。例2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牛顿(16421727),毕业于剑桥大学,后任该校教授。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会长。牛顿除了在力学方面的贡献外,还是微积分的发明人之一;同时,他发现了太阳光的光谱,发明了反射式望远镜等。材料二爱因斯坦(18791955),德国物理学家。1905年获哲学博士学位。曾在多所大学任教授,并当选为普鲁士科学院院士。1921年,他因在光电效应上的贡献获得诺贝尔物理学奖。1933年,因受纳粹政权迫害,迁居美国。1940年入美国国籍。请回答:(1)材料一中牛顿在物理学方面的最突出贡献是什么?这一成就有什么特点?(2)材料二中爱因斯坦在物理学方面的突出贡献及其意义是什么?(3)根据两位科学家取得物理学方面的成就,概括其共同原因。解题思路第(1)问第一小问抓住“最突出”,第二小问实际上是分析近代科学的特点;第(2)问综合材料及教材知识概括;第(3)问要综合时代特点及个人因素分析。答卷实录点评(1)卷面整洁,书写工整,答题格式规范到位。(2)对“共同原因”的概括,不拘泥于教材,能够从多角度归纳,反映出该考生具有良好的学科思维能力。(3)遗憾的是在第(2)问中,漏答要点,并且对意义的表述过于繁琐。答案(1)创建经典力学体系,标志着近代科学体系的形成。特点:一是注重实验,二是它的数学化。(2)提出相对论,揭示时空的本质属性,是物理学思想的一次重大革命;利用量子理论成功地解释了光电效应出现的现象及本质,推动了量子理论的发展。(3)原因:他们自身勇于探索、善于观察、执著追求的科学精神。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与社会进步。主观题答案组织规范“答案全面”高考评卷时“采点给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