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icu护理论文.doc_第1页
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icu护理论文.doc_第2页
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icu护理论文.doc_第3页
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icu护理论文.doc_第4页
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icu护理论文.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icu护理论文ICU患者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相关护理操作执行情况调查 摘要:目的 了解ICU预防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和CRBSI发生情况,评价干预措施执行情况对CRBSI发生率的影响,探讨护理预防的策略。方法 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的方法,对154例ICU留置动静脉导管患者预防CRBSI的各项护理措施执行情况进行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154例在监测期间发生CRBSI 10例,CRBSI目标率应为3,实际发生率为2.567.14;各项措施执行情况中置管时应用2%氯已定和70%乙醇混合液消毒皮肤的执行率最高97.9%,其次为无菌屏障最大化(置管人员应当戴帽子、口罩、无菌手套,穿无菌手术衣、铺大面积的无菌巾等)占97.3%;执行率最差的是手卫生措施,只占58.3%;用0.5%氯已定溶液擦拭接头、及时定期更换敷料,各占60.3%、71.3%。结论 ICU留置动静脉导管患者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不佳,可通过提高护士对CRBSI防控重要性认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技术,并实施科学的监测,以提高护理干预措施的执行力。关键词:ICU;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护理干预;前瞻性监测据研究报道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CRBSI)的发生与导管的护理技术密切相关,如消毒液的选择、最大无菌屏障化及手卫生等执行措施。为降低CRBSI的发生率,我院重症医学科将预防CRBSI标准规程的执行率作为科室护理品质指标,执行目标率为95%,将2014年8月2015年2月ICU内留置动静脉导管患者采用专门的核查表对关键护理措施的执行率进行前瞻性的监测,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2014年8月2015年2月入住ICU带有动静脉导管48h和携带动静脉导管转出ICU48h的患者。共监测154例,其中肺部感染、呼吸衰竭37例,多发伤16例,脊髓损伤10例,重症胰腺炎18例,其他疾病73例。1.2 CRBSI的诊断标准3 有动静脉置管史,插管48h后出现发热,体温380C,除外其他部位的感染,导管细菌培养阳性,拔管后,体温恢复正常。导管和外周血或成对血培养均培养出同种细菌。1.3 监测方法与指标 监测采用国际医院感染控制协会提供的”预防医院内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护理核查表”。该监测表涵盖内容即目前公认的各项CRBSI的预防措施,5(选择合适的皮肤消毒液、置管时无菌屏障最大化、严格的手卫生措施及导管的正确维护)。采用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方法,由培训合格的感控护士每日随机调查各项措施的执行情况(执行率:正确执行了预防措施的患者数/进行了动静脉导管置管的所有患者;感染率:重症医学科内患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的患者人数/重症医学科内患者留置动静脉插管的总天数)。填写动静脉置管患者监测日志及核查表并根据CRBSI的诊断标准判定患者是否发生CRBSI。监测半年共获得有效监测数据834份。2 结果2.1 154例监测期间CRBSI发生情况 监测期间发生CRBSI 10例,10例中体温均380C,其中5例血培养中有鲍曼不动杆菌,3例血培养中有屎肠球菌,另两例分别为肺炎克雷伯菌和洋葱分支杆菌。CRBSI发生率平均为4.85。后续跟踪随访结果,本组因感染CRBSI延长ICU住院时间平均为15.6d。2.2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与感染率对比 见表1。3讨论3.1 护理措施执行不力对CRBSI发生的影响 调查数据显示,该院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不佳,6项护理措施执行率为58.3%-97.9%;ICU中CRBSI发生率较高,给患者预后及医疗费用带来不利影响,可见落实相关的护理预防措施可有效降低CRBSI发生率。统计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情况结果显示,手卫生措施执行率仅占58.3%,说明手卫生制度仍是临床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不良的手卫生会大大增加接头污染的机会。敷料不能及时更换也是引起CRBSI发生的重要因素,研究表明5皮肤定植菌80%分布在皮肤的角质层,20%分布在毛囊和皮脂腺。若敷贴潮湿或污染后不及时更换,置管部位潮湿不但有助于细菌繁殖,且易导致细菌通过毛细血管反应扩散入导管,同时外渗的血液是细菌良好的培养基。敷料可保持穿刺点清洁干燥,减少细菌繁殖,固定导管。为便于观察常使用透明敷料。2002年美国疾控中心的指南指出一旦发现敷料存在潮湿、污染、松动,应立即更换。在成年人中使用透明敷料更换时间一般为7d,纱布敷料为2d5。而本研究调查结果示,及时更换敷料仅占71.3%。另外,定时用0.5%氯已定溶液擦拭接头可显著降低CRBSI的发生率,氯已定主要破坏细胞胞膜的完整性,大多数研究都认为,氯已定能更好的预防CRBSI。3.2护理策略3.2.1 手卫生 手卫生是预防患者与患者之间及医护人员与患者之间发生交叉感染的重要环节,是控制包括CRBSI在内的院内感染的基础。但常因工作量过大、重视程度不够等原因而被忽视。针对发生感染的10例患者分析,对ICU人员定期针对手卫生进行强化教育和培训是首要举措。具体措施:洗手池上方贴宣传画图,包括七步洗手法和参照国内和国际标准收卫生指南制定的洗手指征,提醒医护人员随时洗手,专职人员针对洗手依从性较差的医护人员进行重点监控。并在探视通道入口贴有洗手的宣传画和配有洗手液,提醒探视人员洗手,改进洗手条件和营造洗手的氛围。同时要做好护工和保洁人员的手卫生监督工作,定期进行手卫生细菌学监测,对不合格的进行分析整改,通过各种手段提高洗手依从性。每月手卫生执行率与免洗手消毒液的出库数量进行相关统计分析。3.2.2统一维护标准 参照标准及时更换敷料,保持敷料清洁干燥,统一透明薄膜并标明更换时间,换药过程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保持导管通畅,防止堵塞,每次操作时用0.5%氯已定溶液擦拭;采用密闭系统进行输液,输血及输注营养开设专用通路,采用正压封管技术。3.2.3 开展教育培训 设定感染控制专职护士,主要职责是评估导管风险;监控置管与维护的操作过程;定期员工的培训及考核;监督工作人员规范洗手及培养标本的留取;发现问题及时整改。采用集束化方案并贯彻实施4。3.2.4 加强留置动静脉导管患者的前瞻性目标性监测 通过前瞻性目标性监测显示,科学有效的落实各项预防措施尤为重要。医疗机构相关感染的监测,特别是在高危病区监测可以了解不同间隔时间的感染发生率,及时发现医院感染高发因素并进行干预。降低CRBSI的发生率是ICU内感染控制的重要目标,监测则是医院感染控制的前提。同时感染控制人员通过现场前瞻性监测,可以促进与医护人员之间的沟通,增加医务人员对感染控制的了解和依从性,从而提高执行力。总之,ICU患者中CRBSI的发病率较高,预防CRBSI相关护理措施落实不佳。只有提高护士对CRBSI防控重要性认识,采取正确的护理技术,并实施科学的监测,才能提高护理干预的执行力,最大程度的预防CRBSI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参考文献:1徐丽英,季俏.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干预措施探讨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2):1695-1697.2陈玉平,罗桂芝,高丽娟,罗霞娟,万虹,刘雪琴.感染控制专科护士在预防ICU中心静脉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中的作用J.中华护理杂志,2009,44(10):895-897.3袁咏梅,周慧珠.重症监护病房导管相关性血液感染的危险因素与预防控制措施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