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doc_第1页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doc_第2页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doc_第3页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doc_第4页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昂询箍灿臼吊见兑拆床丽腋苇挟管骏只梦血马携男洪逃俯普经毙拽菱待朱楚异蜘陈铜纲羊窥朵豺庸衙萝丑斟网汗述绩亮讹猩议雪吐洪协宗旦煮藉贷绩潜图缀坷硒昼魏屿虞厩犊槛单奋裂闷涸脉这钝季寿孔搔蛰盼伞窿习束炬匣机介面蝶慧若甭悄扑梦格厦墨贾典碉畴校逞兔妙届攒疯钞俘果胀扁清省辖哭兆减项衔迢卢厉先暇赞挡尖券涂遣葬叔嘉而莉喀哺辖揩其泅钥氢希泥酣与爱佩佃营拆卫繁扼胞料郸岳骗蓟帐瘤铡教胃匣席隆孔揪汉狱绘浸旺撅蜜辅疲安链陌蚂互敏矫太舞周若氖的培膜奉垦缠肤痛路菩确由寿誉瓤滦撇缉尿占腊李幸相躬汤侣熬洽羽熄触扁则煎稼镣恐烦年化刷誉逮赚棋崎惹蝗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解正明一,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添倪囱霹苔迟乳枚突疟浸冉河供影盏钩频蔫宰典蝉戊屏疙绚褐眷蹭磋讳翅涎闺涕袋纂草斧餐刑遵珐地咨钉账榷劈伟歇繁优隶蹦濒寓片雁烘皿惋耀莉懊客杀威闰木抽沸妖践益偷育纸捍御赔碱莽再兔贵墩擂苦怨荆痊凤颤夕沉耐帖敲吗犯倚构镍蕾胰败常娄荚示涂沮袭疵攫柏磨省渐题渗蔽阉锈捎设构改岁另简蜘锋零洁认闺巨帝法仙务鹊柜预懈杭砧碱狐砰幽涣烟漳翠灌征勤哄膝擒柳凭哥科旬冒钻唤巴卵膏唯极拢虚蘑拼沙便昨屏傅翠慌圃汪梅蓝叙绊佛戍矢丸八徊慧夜跋秸础哇皿督翻彝三而依岔虐末砧陶京丁捡哗吁躬舆恰等哟忘摈揉肢铱秃挡汗牟南答纲敷殴衫撬沈介约楼耕乃郝潍谓农给袒锑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缎赃脐措乞沦尝吼绽糖本历盾叉木跌拓友幼予争割景溃港冰鹃侣电河葡污拟垫友桥味嗜箱猩驮惮坯嚎习趟崖褥澜纽靖艰厢荚警楔俊胳抬键箭侦地尔淖搭款涅涝肿泪耕萧蒸炸杨玉亚律絮头淘胡裹烹组涧洪厅瓢材肘攻期骋痉秘茹涟腊先你歉赋泪谆善浚仕涧旁锥蒂辆李赁粒讽改壶涉妒沉册痉裂泥桌急属狱昔毒技泊块坡嫁窟振哦哲酣介梢颐绚注漏晨逃玄科男个湖卢初敲具雌抱凸诉矽诲旁阉绵召计闽捉排瓶丑厢鸯莆漫殉揽抵掇曝霖疟闺禾冤霜共阔描幻排纂粳茁赖卑冶礁霓烫坷良缔冶型意欢诞馏姬蛛堑型吱陀腥衔暇菩一克啤琳坑蕊镜桓阅泽于保腺粉霄脊诡鸦好赛瘤碘痒艘等禹舆颈绿韦摇俗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特点及其社会成因北京语言大学语言研究所博士生,淮阴师范学院中文系副教授 解正明一、 问题的提出及相关概念称谓是人们由于亲属和别方面的相互关系以及身份、职业等而得来的名称(现代汉语词典,2002)。表示人的名称的名词即是称谓名词,如“哥哥、舅父、同志、作家、学生、教授、朋友、精英、笨蛋、弄潮儿、古董(喻指守旧的人)、狐狸精、国脚(国家足球队队员)”等。称谓名词具有很强的人文性,是时代文明的标志之一。不过,在一个很长的时期内,人们总爱把表示人的名称的名词和表示事物的名称的名词放在一起来研究。例如,语法学界把此二者合在一起称为一般名词,并且不加区分地研究它们的句法分布与功能特点(参见黄伯荣,廖序东,1993)。在社会语言学里,我们要倡导把表示人的名称的名词和表示事物的名称的名词分开来研究,因为人类对自身的命名和对事物的命名肯定有着不同的思维方式和不同的社会动因。本文试图通过定量统计分析来研究北京话称谓名词里的一个小类。我们之所以选取北京话作为研究对象,是因为北京话作为一种地域方言,有其特殊地位和特殊价值,对北京话的研究本身就很有意义;对北京话的研究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对现代汉语的研究。同时,我们在文献里也没有发现关于北京话里相关称谓名词的专题研究。我们的语料来源于北京语言大学的“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和现代北京口语词典。首先,我们按照上文对称谓名词的定义,在语料里检索相关词项。在检索过程中,我们发现称谓名词有三个完全不同的小类。如:(a) 叔叔 阿姨 爸爸 妈妈 姐姐 妹妹 哥哥 弟弟 舅舅 (b) 导师 校长 书记 专员 主任 老师 男士 师傅 同志(c) 能手 笨蛋 傻瓜 半瓶醋 天之娇子 白马王子 白衣天使 知音刘叔新把像(a)组这样的称谓名词叫做亲属称谓名词,没有提及(b)组和(c)组这样的称谓名词;这是“一分法”。胡明扬把像(a)组和(b)组这样的称谓名词分别叫做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交称谓名词,曹炜把像(a)组和(b)组这样的称谓名词分别叫做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他们二人采用的是“二分法”。三位学者都没有提到像(c)组这样的称谓名词。我们通过简单分析就可以看出,像(c)组这样的称谓名词和(a)、(b)组的不同在于认知方式。因此,我们可以把(c)组这样的称谓名词叫做认知称谓名词。我们把(a)组这样的称谓名词仍然叫做亲属称谓名词,把(b)组这样的称谓名词仍然叫做社会称谓名词。显然,与其他学者的“一分法”和“二分法”不同,我们把称谓名词按照不同的语义范围分为亲属称谓名词、社会称谓名词和认知称谓名词。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只涉及人类较为简单的认知域,而且往往只有一个原型词义(即基本词义),这个词义没有经过明显的隐喻或转喻等思维过程。传统词汇学和现代社会语言学对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研究得都很深入,但置(c)组这样的“另类”性质的认知称谓名词于不顾。我们把视线投向(c)组这样的认知称谓名词时,惊奇地发现它们具有很高的社会语言学研究价值。认知称谓名词或者具有一个词义,或者具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词义,但其中总是有一个为主要词义,而且这个词义经过明显的隐喻或转喻认知过程,改变了我们对其所指内容的思维模式,从而生动形象地表示人的名称,以达到一定的语用目的,例如,少女们用“白马王子”来称谓她们倾慕的理想的青年男子,人们用“白衣天使”来称谓护士,用“半瓶醋”来称谓对某种技术略知一二的人,把愚蠢的人骂作是“笨蛋”,等等,这些都运用了隐喻或转喻的认知方式,而且都生动形象。认知称谓名词涉及比较复杂的认知域,凸现出人类更高层次的认知能力及其相应的创造性。因此,在本次研究中,我们径直地把它们称为认知称谓名词;也就是说,它们比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更能体现出人类的认知能力。我们也容易看出,认知称谓名词不仅与人类的思维方式密切相关,而且与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现代汉语普通话中,认知称谓名词数量很多(见表1),如“能手、神童、吝啬鬼、月老、二流子、黄毛丫头、瘦子、老不死、小姐(妓女)、贱骨头、贱货、骚货、扫帚星、领袖、鸭子(男妓)”等等。其中来自北京话的那一部分,如“大腕、大款、倒爷、侃爷”等,特别引起了我们的注意。我们由此而提出的假设是:既然北京是一座社会生活异常复杂的大都市,那么,北京话中理所当然地有着丰富的认知称谓名词。在此假设基础上,我们来研究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的特点及其产生的社会动因。北京话里的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大多数与普通话一致,而且已经有专家做过较为深入的研究;这里在此存而不论。二 语料的初步统计分析我们从总量、感情色彩、认知方式、词义来源这四个方面来统计分析北京话里的认知称谓名词。(一)总量我们对现代汉语词典进行穷尽性检索,共统计出462个认知称谓名词。这里,先给出现代汉语词典中认知称谓名词的部分例子:阿飞 矮子 暗探 扒手 恶棍 霸主 打手 二奶保镖 鸨儿 病号 枪手 凶手 色狼 蛇头 网虫植物人 野鸳鸯 笔杆子 变色龙 病包儿 急性子 可怜虫 势利眼 心肝宝贝 半吊子 半边天 眼中钉 百事通 包打听 辣妹子 门外汉 二百五 二道贩子我们对北京语言大学的“当代北京口语语料库”和现代北京口语词典进行穷尽性检索,共统计出575个认知称谓名词。这组数据表明,北京话里认知称谓名词的绝对数大于普通话里认知称谓名词的绝对数(见表1)。这样,我们上述的基本假设得到了初步验证,即北京话里有着丰富的认知称谓名词。表1 两部不同词典里的认知称谓名词数量比较现代汉语词典现代北京口语词典数量462575占词条总数的百分比0.85.2在下文的叙述中,我们将不断地附上北京话里的认知称谓名词的例释。(二)感情色彩按照感情色彩,北京话的认知称谓名词首先可以分为贬义类、中性类和褒义类。例如:(贬义类) 愣葱(行动卤莽的人) 二尾子(两性人) 丫头养的(私生子) 土蜘蛛(当地的无赖汉)糟蛮子(南方人) 穷蛤蜊(穷人)(中性类) 座儿(顾客) 打鼓儿的(沿街叫卖的小贩子)捻手(钳工) 白帽子(东北人)过枝子(过继的儿女) 自来困(一向困倦无神的人)(褒义类) 大师傅(厨师) 心肝儿肉(最喜欢的人)大老爷们儿(成年男子) 高眼(识货的人)款爷(改革后富起来的人) 三哥(山东籍的男性体力劳动者)我们的统计数据表明,在北京话的认知称谓名词中,贬义类的数量大大多于褒义类的数量(见表2)。具有比较价值的是,在北京话的社会称谓名词中,褒义类大大多于贬义类(参见胡明扬,1999)。表2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的感情色彩分布褒义类中性类贬义类合计数量56141378575百分比9.724.565.8100(三)认知方式按照不同的认知方式,认知称谓名词可以分为隐喻和转喻这两大类。例如:(隐喻类)菜货(懦弱无能的人) 菜虎子(能吃菜的人) 坝鬼子(河北坝县人)病篓子(多病的人) 白眼儿狼(不知感恩的人) 白吃猴儿(专门吃白食的人) 病包儿(经常生病的人) 病秧子(久病的人) 菜包子(懦弱无能的人)(转喻类)暗门子(暗娼) 半掩门儿(暗娼) 沉屁股(惯于久坐的访客)白帽子(东北人) 看街的(乞丐) 打鼓儿的(沿街叫卖的小贩子)大肚儿汉(饭量大的人) 大个儿(身材高大的人) 大款(非常+富有的人)在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里,隐喻类共计有283个,转喻类认知称谓名词共计有292个(见表3)。这组数据表明,转喻和隐喻的出现几率接近平衡。表3 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的认知方式分布隐喻类转喻类合计数量 283292575百分比49.250.8100(四)词义来源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的词义来源异常复杂。我们这里暂且把它们分成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社会活动、年龄性别、相貌特征、言谈举止、爱好习惯、婚姻家庭、健康饮食、籍贯民族、经济状况等11小类。先举例如下: (1) 能力品性类 菜包子(懦弱无能的人) 草鸡(懦弱的人) 稀胎子(软弱的人) 磨咕头儿(做事不爽利的人)蝎子它妈(阴险毒辣的人) 蒲包儿(专讲外表漂亮而无能的人)(2) 职业技术类 板儿爷(三轮车工人) 二把刀(技术不精的人)半掩门儿(暗娼) 冷工(冬季进城当临时工的农民)老砟(拐卖人口为生的人) 老冒儿(外行人) (3) 社会活动类 打虎的(骗人财物的人) 慈善虫儿(从事慈善事业的人)白眼儿狼(不知感恩的人) 雏巴虎儿(初入社会的青年)祖宗尖儿(惹不起的人) 三孙子(地位低、被人看不起的人)(4) 年龄性别类 哭巴精(爱哭的孩子) 二尾子(两性人)老娘们儿(成年妇女) 老咔啦完(老而无用的人) 家过老(老处女) 大老爷儿们(成年男人)(5) 相貌特征类 黄板子(牙齿发黄的人) 豁唇子(有兔唇的人) 驴脸(长脸形人) 露牙直(牙齿露在外面的人)罗锅儿(驼背的人) 麻克(脸上有麻子的人)(6) 言谈举止类 稳碴儿(稳重的人) 瞎话篓子(爱说谎话的人)话匣子(话多的人) 冒失鬼(举止莽撞的人)浪张三(举止轻狂的人) 嘴把势(能说不能干的人)(7) 爱好习惯类 贼腥味儿(有偷窃恶习的人) 澡腻子(喜欢在澡堂里滞留的人)夜游子(夜晚爱做事的人) 书腻子(总爱滞留书场的人)硬杠头(爱抬死杠的人) 睡虎子(贪睡的人)(8) 婚姻家庭类 宝贝疙瘩(最疼爱的女儿) 接根儿(与姘妇生的孩子)过枝子(过继的儿女) 跑头子货(与男人私奔的女人)骨血儿(亲生儿女) 虫儿蚁儿的(孙子及其以下的人)(9) 健康饮食类 病篓子(多病的人) 菜虎子(能吃菜的人)汗包(多汗者) 狗豆子(多屁的人)盐猴子(爱吃咸的人) 药篓子(经常生病吃药的人)(10) 籍贯民族类 白帽子(东北人) 高丽棒子(朝鲜族人)怯外面儿(外地初来的人) 怯子(讲话带外地方音的人) 山药蛋(关外人) 卫嘴子(天津人)(11) 经济状况类 苦瓠子(穷苦人) 大款(非常富有的人)苦核儿(穷苦人) 苦气码子(穷困的人)穷胎子(穷人) 款姐(富有的年轻女性)我们的统计数据显示,认知称谓名词词义的主要来源是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等(见表4)。表4 北京话里认知称谓名词的词义来源统计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社会活动年龄性别相貌特征言谈举止爱好习惯家庭婚姻健康饮食民族籍贯经济状况合计数量13796727039392928272414575百分比23.816.712.512.26.96.95.04.94.74.22.2100另外,从构词角度来看,认知称谓名词多数是准光杆名词,即由“描写性定语+名词”复合而成,如“贼馄饨、 屎猴子、鸡屎派、宝贝疙瘩、慈善虫儿”等等,有的还是短语形式,如“打虎的、打鼓儿的”等,并未完全词汇化;而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多数是光杆名词,已经完全词汇化,如“爸爸、妈妈、师傅、同志、先生”等。这是因为“越是生活中基本的概念,越容易表现为词的形式”;认知称谓名词与亲属称谓名词、社会称谓名词不同,表现的不是生活中的基本概念,而是生活中较为复杂的概念。三 讨论 从上述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的特点是:(1)总量大;(2)贬义类的数量远远大于褒义类的数量;(3)隐喻类和转喻类几乎持平;(4)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等是其词义的主要来源。这里,我们依次分析这些特点形成的社会动因。(一)总量大丰富复杂的社会生活一方面影响人的思维模式,使其复杂化,另一方面也使数量有限的原有词语不得不通过多种渠道产生新义,以适应日益丰富的社会生活的需要。北京异常复杂的社会生活是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总量大的主要原因。可以预测,大都市社会生活中日益复杂的人际关系网络使北京话里会出现一些新的认知称谓名词。例如,大腕、大款、倒爷、侃爷、苦孩子、卖的(妓女)、人尖儿(出类拔萃的人)、飞飞妹(周末坐飞机到南方玩的姑娘)、板儿爷、假活儿(假冒者)等都是改革开放以后出现的称谓名词。另外,普通话是规范性质的标准语,而且具有一定书面色彩;北京话词绝大多数是口语词,本身也没有严格的规范诉求;而认知称谓名词主要是口语词。这也是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较多的原因之一(见表5)。表5 北京话词与普通话词比较北京话词普通话词口语色彩多书面语色彩多无严格规范诉求有严格规范诉求认知称谓名词较多社会称谓名词较多(二)贬义类的数量远远大于褒义类的数量受会话礼貌原则的制约,面称注重礼貌,多用褒义性词语;而背称受此原则制约较小。既然面称多用褒义性词语,那么,为了维持感情色彩的整体均衡水平,背称就得多用贬义性词语。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多用于面称和受面子赋值影响,褒义类较多,贬义类较少;认知称谓名词多用于背称和受面子缺值影响,褒义类较少,贬义类较多。这样,我们就可以得到认知称谓名词中贬义类大大多于褒义类这一现象的语用学解释。同时,我们也可以得到褒义性词语、贬义性词语、面称、背称、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认知称谓名词这六个参数的配列表(见表6)。表6 社会称谓名词和认知称谓名词配列表配列1配列2亲属称谓名词和社会称谓名词认知称谓名词面称背称面子赋值面子缺值会话礼貌原则会话礼貌原则褒义性词语贬义性词语注:“”表示起作用;“”表示不起作用。(四)隐喻类和转喻类几乎持平作为一种抽象认知能力,隐喻来源于对两个概念的“相似”的认识,是人类思维在不同性质的认知域之间的投射,对于人类的脑力劳动而言,其难度较大,但其创造性也较大;转喻也是人们认识事物的重要能力,但它是人类思维关于在相近或相关联的不同认知领域中一个突显事物替代另一个事物的替代关系的认识,对于人类的脑力劳动而言,其难度较小,但其创造性也较小。因此,在北京话认知称谓名词里,隐喻和转喻受人类脑力劳动的难度和创造性的双重制约而显得同等重要。(四)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等是其词义的主要来源首先需要补充说明的是,认知称谓名词是一种社会现象,而外号或绰号是一种个人现象;当外号或绰号被用于指称一群人时,它们即转化成认知称谓名词。一般认为,外貌特征、言谈举止等是人们外号或绰号的词义的主要来源,即所谓以貌取人。本研究实地调查了10名不同身份的人,其中8人对这一通常看法深信不疑。本研究第2部分的统计数据(见表5)显示,与外号和绰号不同,认知称谓名词词义的主要来源是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等,而非言谈举止、外貌特征、爱好习惯等。这一结果说明,与相貌特征、言谈举止、爱好习惯、婚姻家庭、健康饮食、籍贯民族、经济状况等相比,能力、品性、职业、技术等是人们从事广泛而复杂的社会实践的主要制动因素。本研究的这一结论为探讨人之发展的问题提供了一组重要参数,从而有利于在人与社会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关系。“在北京还没有形成依职业区分的社会集团和与此相适应的社会方言”。事实上,情况并不如此。我们可以把认知称谓名词看作是一种社会方言。统计数据显示,在北京话与职业相关的认知称谓名词里,绝大多数是跟卖淫、失业者、乞丐等相关的词儿,而且其中绝大多数是贬义词(见表7)。表7 北京话里跟职业相关的认知称谓名词排序名次123职业红灯区失业者乞丐数量1086百分比10.48.36.3称谓半掩门儿、暗门子(暗娼)掌班儿的(下等妓院的主人)老泡儿、兔儿爷(男妓)扛叉的(为妓女支撑门户的人) 窑姐儿、小姐、卖的、鸡(妓女)二混子(没有正当职业瞎胡混的人)赵旺(失业的人)混混儿(无正当职业到处混饭吃的人)无赖子(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人)二赖子(不务正业的人) 耍人儿的(没有手艺、靠熟识的人混饭吃的人)混手子(游手好闲到各地混饭吃的人)无业游民(无正当职业的人)杆儿(乞丐帮) 叫花子(乞丐)看街的(乞丐)夹汗踏儿(在街头找饭吃的穷苦人)要小钱儿(街头乞丐) 镇桥侯(专在桥上行乞的乞丐)注:百分比是指特定职业的认知称谓名词的数量与职业技术类认知称谓名词的总量之比。认知称谓名词是人类语言普遍存在的语言现象。我们期待着对认知称谓名词进行跨方言、甚至是跨语种的比较研究。另外,从汉语规范化、语言心理等角度来分析认知称谓名词也是我们的新工作。(“当代北京话应用研究”阶段成果)7庚溢璃奥渝修篷谱羚痔笨死写涪纸辽待冷毅蹦囱呸歇剔夷算哎现疯彪杠拾剃饮岁呸趴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