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10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研究讲义 第一讲 绪 言 一,市场经济与市场金融体制的建立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是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目标。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是指社会主义的基本经济制度与现代市场经济运行机制相结合的经济体制。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方面要保持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本内容,即以公有制为主体、按劳分配为主体和实现共同富裕。另一方面,要使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也就是通过价格杠杠和竞争机制的作用,把作用配置到效益较好的环节中去,并给企业压力和动力,实现优胜劣汰,同时,运用市场对各种经济信号反映比较灵敏的优点,促进生产与需求的及时协调。 市场经济以市场作为资源配置的基本手段,也就是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各种生产要素的配置主要通过市场手段来进行。在社会再生产过程中的生产要素主要包括原材料、劳动力、技术、信息和资金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这些生产要素的流动必须遵循价值规律的要求,由市场信号来引导。同时,由于市场经济又是一种价值经济,一切经济活动都以价值形式表现出来,经济运行遵循“钱随物走”的规则。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生产要素或者资源的配置,首先表现为这些生产要素的价值形态资金的配置,因而,资源的市场化配置,首先应当表现为资金的市场化配置。没有资金的市场化配置,资源的市场化配置将是一句空话。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金的配置主要是通过财政和金融部门来进行的。财政通过税收、拨款、补贴等手段强制性、无偿性地来实现一部分国民收入的分配,而金融体系则通过信贷、利率、等经济杠杠对所有权已有归属的资金在借贷双方自愿、有偿和平等、互利的基础上实行再分配。金融部门要使资金的配置实现最优化,就必须遵循市场规则,通过金融市场来引导资金的合理流动。为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必须建立一个市场金融体系,包括市场化的金融机构、规范的市场运行规则、以及确保市场正常运行的必要的监管制度。因此,建立一个市场金融体系(体制)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客观要求,可以这样说,如果没有一个市场金融体制,就不可能有一个真正意义上第三市场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具有无可替代的优越性,但也存在自身难以克服的缺陷,市场经济的自发活动会给经济带来许多负面效应,诸如:导致产业结构失衡和周期性经济危机的发生;形成集中垄断,无视平等竞争和市场规则;局部利益与社会利益相矛盾;社会总供求失衡;基础设施落后,影响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社会分配不公;等等。正因为这样,市场经济才需要国家进行干预。本世纪30年代以来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实践充分证明了国家干预经济的必要性。事实上,国家的宏观调控不仅仅是为了弥补市场经济本身的缺点,它同时也是为了一国长期发展的需要和国际竞争的需要。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宏观调控,主要是通过国家的各种宏观经济政策来实施的。如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收入分配政策、价格政策等,而其中又以货币政策、财政政策、产业政策、投资政策等最为重要。同样,由于市场经济是一种价值经济,国家对经济的管理也是主要采取价值管理的形式,因此,任何的宏观经济政策,最终都落实到价值形态上来。也就是说,所有的宏观经济政策,最终都要求财政、货币政策来配合。没有财政、货币政策的配合,国家的宏观调控也无从谈起。 在我国,财政和银行历来就是国家调节经济的两个主要手段。在改革开发以前,由于实行统收统支的政策,企业和个人的节余资金相当有限,国民收入的相当大部分由财政收走,因而表现在财政银行的关系上,是“大财政、小银行”财政实力雄厚,而银行信贷资金则相对有限。因此,改革开放以前,国家对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一种财政主导型的调控模式。改革开放以后,由于放权让利,企业和个人的收入留成增加了,而国家财政的收入相对减少了,表现在财政和以后的关系上,财政收入占国民收入的比重下降,而以后信贷资金则迅速增加。下表是1989年以来财政收入(含税收收入、企业收入、债务收入、能交基金收入和企业亏损补贴等)和银行信贷资金增量的对比情况:年份1989年1990年1991年1992年1993年1994年1995年信贷资金14136亿17681亿21338亿26323亿32943亿40658亿50394亿增量232036574985662077159736增长率2311207234250234239财政收入(含债)2948283331337536114614153670508873960641175增量32036529854216351095增长率12490150394215 从1989年到1995年,信贷资金年平增长231,财政资金年平增长。 国家财政收入用于经济建设方面的支出:年份89年90年91年92年93年94年95年金额143515461608182221442495与贷款增量比666453365324323 再看固定资产投资额与银行固定资产贷款额的比较:年份199019911992199319941995固定资产投资额444955097855124581637019445增长率7。5238426586314188固定资产贷款额224630443925519780419997增长率355289324547243贷款占投资50555350457491514 固定资产投资年平增长343,银行固定资产贷款年平增长348。 下表是国民收入与银行贷款增量的对比关系:年份 90 91 92 93 94 95 GDP 18531 21618 26635 34515 45005 57733 增量 678 3087 5017 7880 10490 12728 增率 38 93 142 135 118 102信贷增量 2320 3657 4985 6620 7715 9736信贷增率 2311 207 234 250 2314 239信贷余额 17681 21338 26323 32943 40658 50394 通过相关分析,GDP与银行贷款余额的相关系数达09989。 另外,从资金的存量来分析,我国目前全部国有资产总量约5万多亿,银行贷款的存量与其基本相当,亦为5万多亿。但国有资产流动性差,重组困难,银行贷款虽然流动性也很成问题,但相对而言,重组较容易。 从微观上分析:目前全国企业约83的资金来自于银行贷款,有的企业负债率达100以上。银行信贷政策的调整,对企业的经营乃至生存与发展具有决定性影响。因此,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尤其是在目前我国的情况下,金融宏观调控客观上在整个经济的宏观调控中起着核心作用。(讨论:我国的宏观经济调控是财政主导型还是银行主导型?) 总而言之,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离不开市场金融体制的建立和正常运行,离不开市场化的资金配置机制和有效的金融宏观调控机制。正因如此,我国确定了市场化的金融改革方向,明确了金融改革的总体目标是: 1,建立在国务院领导下的,独立执行货币政策的中央银行宏观调控体系; 2,建立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分离,以国有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金融组织体系; 3,建立一个统一开放、有序竞争、严格管理的金融市场体系; 4,把人民银行办成真正的中央银行; 5,把专业银行办成真正的商业银行。 二,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点 商业银行是一国金融体系中最具有典型意义的金融机构,也是一国金融体系的主体部分。一个完善的商业银行体系和商业银行制度,是市场金融体制的核心内容。而正确地认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点,不仅对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金融体制有着重要的意义,而且对于我们加快商业银行改革,提高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水平也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特殊企业,这一点已是人所共知,但仅仅认识到这一点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认为,只有全面地认识商业银行的性质和特征,才能在商业银行的改革和经营管理中采取正确的政策和措施。下面作进一步的分析: 1,由于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信用业务的,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整个社会货币供应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流通中的货币都是由金融体系创造出来的。而在金融体系中,能够创造货币的,除了中央银行以外,还有商业银行。但两者在货币创造中的作用是不同的。中央银行通过其资产业务创造了现金货币,而商业银行通过派生存款创造了存款货币,因此,流通中的货币是由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共同创造的。同时,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在货币创造过程中又互相影响,互相制约。中央银行通过一系列的调控手段如存款准备金政策、再贴现政策、公开市场业务等,影响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能力,从而影响商业银行的货币创造能力。反过来,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货币流通量也有着重要的影响。这一方面表现为商业银行通过自身的资产负债业务,影响流通中的存款货币量,另一方面,也表现为商业银行通过其向中央银行的负债业务,影响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因为,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主要是通过再贷款、再贴现通过商业银行向流通中注入的。商业银行的经营政策、负债结构、资产负债比例等,都直接影响着中央银行货币投放的数量。因此,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整个社会的货币供应量有着重要的影响。 2,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对国家宏观经济政策的实施具有重要影响。 国家的各项宏观经济政策,目的是调节国民经济的总量和结构两个方面。正如前面所述,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经济调节最终都必须表现为价值分配的调节,因而都必须落实到财政货币政策上来。从商业银行的业务活动来看,商业银行的信贷活动不仅对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而且对社会总供求的结构平衡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在社会总供给不足的情况下,银行控制贷款的投放,可以有效地抑制社会总需求,银行改变贷款投放结构,可以增加社会有效供给,两者都会促使社会总供求的总量平衡。同时,在社会总供求中,还有一个供求结构问题。银行通过贷款投向结构的调整,同样可以改变社会总需求和总供给的结构,使之达到平衡。由此可见,商业银行在其业务经营活动中,如果能够按照客观经济规律办事,合理确定信贷总量和贷款投放结构,就会促进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使国民经济进入良性循环,反之,如果商业银行违背客观经济规律,在贷款投放中缺乏自我约束,超负荷经营,贷款投向不合理,就会破坏社会总供求的平衡,使国民经济处于恶性循环之中。 3,商业银行的经营活动受到整个社会经济运行的影响十分明显。 由于商业银行是经营货币业务的,而货币是一般等价物,是同质的,。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与整个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密切的联系。银行经营活动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反过来,社会经济生活的各个方面又影响着银行的经营活动。银行负债业务的发展取决于整个社会经济的规模和效益,银行的资产业务取决于全社会对银行贷款的需求规模,银行资产质量的好坏则直接取决于整个社会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国民经济的运行状况。银行经营风险的大小,则又是整个社会经济生活中风险的集中表现。 以上三个方面的分析表明,由于银行是经营一般等价物这种特殊商品的企业,它的业务活动既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生活,同时,又受到整个社会经济生活的影响。这说明,商业银行这种企业不是一般的企业,它具有明显的宏观性,是一种宏观性企业。 4,商业银行是国民经济各个方面风险的集散地。 商业银行是典型的信用中介机构。作为信用中介,它是借者的集中和贷者的集中。作为借者的集中,它代表所有的借款人向储蓄者借入资金,然后,又以贷者的集中代表,向借者发放贷款,从而形成了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在商业银行的负债业务中,银行常常处于被动的地位,存款人存与不存,在哪儿存,存多存少,存长存短,以什麽方式存等等都取决于存款人的意愿。而商业银行一旦吸收了存款,就必须把它运用出去,如果存款人大量提取存款,或者违约支取存款,银行就会面临流动性风险。在商业银行的资产业务中,银行代表所有的存款人把他们的闲置资金贷放给借款人,并约定偿还期限。但由于经济活动的不确定性,借款人往往不能按期偿还贷款。从而使银行不能按期偿还存款人的存款资金。另外,银行在经营活动中,由于经营环境的变化等,也会产生经营上的其他风险,如利率风险、外汇风险、管理风险等。因此,由于银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使得银行的经营风险比任何一种企业都要大,银行因而成为一种典型的风险性企业。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商业银行由于其经营对象的特殊性,使得它成为一种宏观性和风险性的企业,宏观性和风险性也就成为商业银行的两个重要特征。理解这一点,对于我们加强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和中央银行加强对商业银行的业务监管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正是由于商业银行的这种特征,就决定了国家对商业银行要采取不同于对一般企业的管理方法。这些特殊的管理方法主要表现在: (1)严格的市场准入条件。 各国对商业银行的开业都规定有严格的标准,如对市场需求、地区布局银行开展各项业务的条件、资本金水平等,有些国家对商业银行开设分支机构也作了严格的限制。另外,对商业银行的管理人员、董事和将计划、内部控制等,金融管理当局也有严格的要求。 (2)全面其严格的业务监管。 为保证银行业经营的安全性,各国银行监管当局都对银行的整个经营过程实施全面而严格的监管,包括的银行业务范围的限制、利率限制、资产负债比例的限制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变动的限制、银行重要的股权转让的限制和银行重大收购与投资的限制等等。同时,为了保证存款人的正当利益,有些国家还实行存款保险制度。 虽然,近几十年来,西方发达国家出现了金融自由化的潮流,各国的金融管制有所放松,但同时,国际上对金融业的监管却出现强化的趋势。今年4月份,巴塞尔银行监管委员会分布了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共25条,为各国金融业的监管提供了行为准则。这就是说,各国在放松金融管制,增强金融业活力的同时,也充分注意到由此而带来的巨大风险,为降低风险,各国又必须统一行动,采取有效措施,强化监管。 三,我国商业银行各国的实践 (一)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基本过程 (二)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难点 我国商业银行改革的主要难点在于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无论是在资产总额还是贷款总额上,都占有近三分之二的市场份额,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成败直接影响到我国商业银行改革乃至整个金融体制改革的成败。但我国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有其特殊的困难,主要困难有: 1,改革方向不明晰 2,政府行为不规范 3,企业机制不完善 4,不良资产的困扰 5,产权关系没理顺 6,社会道德信用状况恶化 (三)出路何在? 正确对待商业银行改革和改革所需要的外部环境的关系。当前,金融改革已经明显滞后,我们不能等到各方面的环境条件都成熟之后才去进行商业银行的改革,现实的选择是加快商业银行内部的各项改革,使之经营机制尽快完善,使商业银行改革与整个经济体制改革同步推进,在改革中完善管理,改善经营,求得发展,在经营和发展中深化改革。 思考:如何看待当前我国国有商业银行面临的困难?从当前来讲,国有商业银行的改革应重点从何处入手? 第二章 商业银行的资产负债管理问题 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必要性 商业银行是信用中介机构,资产负债业务历来是其最主要的业务。所谓资产负债业务,就是商业银行吸收客户的存款,向客户发放贷款的业务。在资产负债业务中,商业银行始终面临着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之间的矛盾。同时,又会面临着来自于市场和客户的各种各样的风险。如某商业银行吸收了一笔1000万元、3个月期限、年利率为3的定期存款,银行为了支付客户75万元的存款利息,并获取一定的利润,就必须把这1000万元运用出去,这里就存在一系列的问题,如:客户会不会提前支取存款?如果会提前支取,那么提前的可能性是多少,在拥有大量客户的情况下,每天提取存款的数量是多少?银行应当保有多少现金才能满足客户的提存需要?银行贷放这笔资金应当安排多长期限?贷放出去以后能不能按时足额收回?等等。这就提出了一个问题,商业银行应当如何来主动地安排好资产和负债的期限,才能既保证客户的提存需要,又能够使银行运用这笔资金所带来的收入足以抵补所支付的利息,并获取一定的利润?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如何才能实现经营活动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统一?而要解决这个问题,银行就必须统筹考虑资产和负债的性质和结构,即进行资产负债的管理。 自1894年世界上第一家商业银行英格兰银行诞生以来,各国商业银行在长期的经营管理实践中,总结出一系列的资产负债管理理论和方法。在商业银行产生以后的头200多年的历史中,银行一直奉行的是资产管理理论。因为在当时情况下,银行的负债结构单一,被动地吸收存款一直是商业银行的主要资金来源,而且,商业银行的盈利亦主要来自于资产业务,所以,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者大多偏重于如何使资产更加合理,从而来保证其与被动性的负债结构相适应。但从本世纪五、六十年代起,由于金融市场竞争的加剧,一些发达国家的商业银行创造了大量的新金融工具,银行可以主动地通过一些主动性负债方式来安排其负债结构,使负债管理受到银行的重视,逐步形成了负债管理理论。负债管理理论的形成和运用,一方面给整个金融业带来了一场革命,使银行经营者一反传统的保守作风,在经营上更具有进取精神,同时,负债管理理论的实践,也使金融业竞争更加激烈,风险更大。于是,一种新的经营管理理论从本世纪70年代后期开始逐步形成,这就是资产负债综合管理理论。这一管理理论吸取了前两种理论的优点,主张银行应当同时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来进行协调和统一,通过资产和负债同时调整,来求得“三性”的最佳组合。 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收益与风险对立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的收益与风险对立管理原则,是侧重于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并按照资产管理的需要来适当调整资本结构和负债结构的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经营对象的特殊性,决定了它可以涉足生产和生活的各个方面,只要是一个国家的银行监管当局对于商业银行的经营范围没有任何特殊性的限制,商业银行就可以介入到社会经济的生产和生活的任何领域中去。这一点,既决定了商业银行取得经营利润的广泛性,也决定了商业银行经营活动中的各种各样的风险。 通常情况下,风险与收益的关系是收益越大风险也越大。正是根据风险与收益的对立关系,商业银行提出了这一管理原则。风险与收益对立管理原则要求银行在经营中,不要过分地单方面地注重短期性的利润目标,而是要全面地考虑利润与风险的对立存在的事实,科学地安排好资产负债结构,保证在最小风险的可能性下,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 具体来讲,这一原则要求: (1)首先,银行应对资产进行风险性的分析与考察,保证资产结构的合理性。为此,商业银行的资产应按照其风险性的不同,进行分类,并运用特殊的风险资产的概念。在对各种资产的风险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可以按照“三性”原则来安排资产的结构。 (2)要保持较强的风险抵御能力。商业银行的风险抵御能力,主要是看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坏账准备,商业银行的资本金和坏账准备金越多,表明其风险抵御能力月强。 (3)保持风险资产与风险抵御能力的相互协调关系。一家银行的资本金1也好,坏账准备也好,并不是越多越好,多了必然提高机会成本,影响银行的效益。这里有一个与风险资产的相互协调问题。如果一家银行的资产质量较差,风险性较大,当然其资本金和坏账准备多一些好;但如果银行的资产质量较高,风险小,则可以少一些。为了确定两者之间的一个合理比例,银行就需要将资产换算成为具有可比性的风险资产,然后确定一个合理的风险资产与资本金或坏账准备金的比率。目前,银行常用的就是资本充足率和坏账准备金率。 (二)“三性”管理原则 商业银行的三性管理原则,就是指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管理原则。 1,安全性管理原则 安全性原则是指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过程中,必须保证其资产、收益、信誉以及一切银行生存和发展的条件免遭损失。然而,银行的业务活动或多或少地存在风险,那么怎么来判断银行经营的安全性程度呢?实际上,所谓的安全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它是针对商业银行的资产风险大小与抵御风险的能力的协调关系而言的。如果银行的这一关系协调得好,就表明其经营是安全的,否则,就是不安全的。所以说,不怕银行经营过程中出现风险,怕的是一旦出现风险损失,银行不能妥善地予以处理,以致影响银行的生存与发展。 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来自于方方面面,如证券投资业务中的市场风险、贷款的呆账风险、拖欠风险等等; 银行经营过程中的风险抵御能力则表现为资本比率、坏账准备金比率以及银行调整风险资产方面的可能性和现实性。 2,流动性管理原则 一般来说,流动性就是指付现能力。任何一个经济单位都有一个流动性问题。但对于商业银行来说,流动性问题更为突出。商业银行的流动性包含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指资产的流动性,也就是银行在价值不发生损失的情况下的资产变现能力;一是指负债的流动性,即商业银行所具有的以合理的成本随时获得资金的负债能力。这两个方面共同构成了商业银行的流动性,也就是说,商业银行只有同时具备了这两个方面的流动性能力,才能保持商业银行的经营安全。如果仅仅从资产方面保持流动性显然是不够的,因为,银行的资产不可能都具有完全的流动性,否则,银行就会失去盈利的机会。所以,理想的状态是,银行的资产有适度的流动性,同时,又有负债的流动性来进行补充。事实上,银行资产的流动性是一种被动的流动性,而负债的流动性是一种主动的流动性。 为了实现适度的流动性,商业银行应当从资产和负债两个方面实施流动性的管理。从资产方面讲,银行应当设立流动性的三道防线,一是现金资产,二是在中央银行的超额存款准备金和存放同业存款,三是流动性较强的有价证券和其他短期性资产。从负债方面讲,其流动性表现为及时筹措资金的能力,因而要求商业银行具有良好的公共关系,使其在必要的时候,能够及时地等到同业或客户的支持。 3,盈利性管理原则 盈利性管理原则指的是商业银行获得利润的能力。盈利性是商业银行经营的最终目标,但需要注意的是,这里所讲的盈利性并非指某一笔具体业务的利润状况,而是指长期的利润目标。同时,这里的利润目标也不是指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利润目标,而是在保证安全性和流动性的前提下的盈利性。 (三)资产负债的对称管理原则 资产负债的对称管理原则是指商业银行的资产结构和负债结构应当在期限上和利率上相对称。但是,在经营管理的实践中,我们不能简单地理解这种对称, 三,资产负债管理政策 作为一个银行的管理者,其基本的职责就是为银行的股东带来最大的财富。而要实现利润的最大化,必须降低银行的经营风险,提高银行的盈利能力。事实上,商业银行的每一项资产分配和融资决策,都会影响着银行的风险程度、盈利能力和股东股权的市价。资产负债管理政策,就是通过建立资产负债管理的决策模型,实现科学决策,以此达到降低银行风险,提高银行盈利能力和股东股权市价的目的。 (一)敏感性缺口模型 敏感性缺口(GAP)模型的重点,是如何管理银行的短期利息收入,其目标主要是稳定或提高预期利息收入。 敏感性缺口是指每一时期中利率敏感性资产(RSA)与利率敏感性负债(RSL)之差。这里的利率敏感性资产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90天)到期或可以重新定价的资产;利率敏感性负债则是指在一定时期内(如90天)到期或可以重新定价的负债。敏感性缺口的其计算公式为: 敏感性缺口RSARSL 敏感性缺口通常呈现三种状态,即正缺口、负缺口和零缺口。运用这一公式,银行可以防止净利息收入随利率水平的变动而变动,也可以据此进行投机性的交易。前一种情况是一种保守性的经营,通过调整敏感性缺口规模,来避免由于利率的变动而给银行带来的净利息收入率水平的变化。后一种情况是一种冒险性的或投机性的经营,它通过准确预测未来利率变化的趋势,从而主动性地进行资产负债结构的调整,使银行在未来可能发生的利率变化中获得更大的利益。 由于敏感性缺口管理的目的主要是稳定或提高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因此,首先有必要分析一下影响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因素。 1,影响净利息收入率的因素 一般来讲,影响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的因素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 (1)利率水平 (2)银行收益率与利息成本之差 (3)未到期的资产与负债的总额 (4)资产和负债的构成 以下是一家假设的银行的资产负债简表: 资 产平均收益率 负 债利息成本率利率敏感的 500万元 12 600万元 9利率固定的 350万元 15 220万元 8 无收益的 150万元 100万元 股 权 80万元 总 计 1000万元 1000万元 根据上表,可以计算: 净利息收入500012350015600009220008409万元 生息资产净收益率409万元850万元481 利差率(1125万元850万元)(716万元820万元)451 敏感性缺口500万元600万元100万元 盈利性资产比重85 2,利率水平的变动对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由于银行是以其负债来作为资产的资金来源,资产和负债都是有息的,因此,利率水平的变动对商业银行的资产和负债都会产生影响。而利率水平变动是否会对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产生影响,或这种影响有多大,则要看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利率敏感度以及缺口值的不同。在不同的条件下,利率水平的变动可以提高净利息收入,也可以降低净利息收入,还可能对净利息收入毫无影响。 在正缺口情况下,表明利率敏感性资产大于利率敏感性负债,也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到期或可以重新定价的资产大于在一定时期内到期或可以重新定价的负债。如果预期市场短期利率上升,就是说银行可以以更高价格定价的资产数量要大于可以以更高价格定价的负债,从而银行的资产利息收入的增长会快于负债利息支出的增长,最终净利息收入和净收益率也会上升;相反,如果预期市场短期利率趋于下降,则会产生相反的结果。 在负缺口的情况下,其结果正好与正缺口情况相反。 在零缺口的情况下,利率水平的变动不会对净利息收入水平产生影响。 下表说明的是利率上升与敏感性缺口之间的关系:(假设所有短期利率都上升1) 资 产 收益率 负 债 利息成本率 利率敏感性 500万元 13 600万元 10 利率固定的 350万元 15 220万元 8 无 息 的 150万元 100万元 股 权 80万元 总 计 1000万元 1000万元 根据上表计算: 净利息收入500013350015 60001220008 399万元 生息资产收益率449 利差率438 这表明,该银行在负缺口值为100万元的情况下,由于市场短期利率上升1个百分点,而使银行的净利息收入下降了1万元。 3,短期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之间关系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如果银行的短期资产收益率与负债利息成本率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动时,甚至当利率水平不发生变动时,净利息收入也会与预期值不同。这是因为,银行资产发达收益率曲线不可预测的变动、风险收益的上升或下降以及资产和负债基准利率的非同步变动,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的关系都会发生变化。在银行的经营实践中,这种变动经常发生。因为,银行的资产收益率是与基准利率挂钩的,而负债成本率则是与货币市场利率挂钩的,货币市场利率的变动显然要比基准利率的变动频繁。所以,两者关系的变动,也就成为一种经常性的现象。 下面再进一步分析这种变化的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假设:资产收益率与负债成本率之差下降1) 资 产 收 益 率 负 债 利息成本率利率敏感性 500 125 600 105利率固定的 350 15 220 8无 息 的 150 100股 权 80总 计 1000 1000 根据上表计算得:净利息收入344万元 生息资产净收益率405 利差率307 4,资产负债数量的变动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不论利率水平如何,银行生息资产与有息负债的数量的变动,都会导致净利息收入的直接变动。下表是在假设资产负债规模翻了一翻的情况下的变动情况。 资 产 收益率 负 债 利息成本率 利率敏感性 1000 12 1200 9 利率固定的 700 15 440 8 无 息 的 300 200 股 权 160 总 计 2000 2000 根据上表计算得: 净利息收入818万元 生息资产收益率481 利差率451 敏感性缺口200 5,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银行的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也会改变商业银行的净利息收入水平。银行通过提高资产对利率的敏感性, 4,资产负债数量的变动对商业银行净利息收入的影响 不论利率水平如何,银行生息资产与有息负债的数量的变动,都会导致净利息收入的直接变动。下表是在假设资产负债规模翻了一翻的情况下的变动情况。 资 产 收益率 负 债 利息成本率 利率敏感性 1000 12 1200 9 利率固定的 700 15 440 8 无 息 的 300 200 股 权 160 总 计 2000 2000 根据上表计算得: 净利息收入818万元 生息资产收益率481 利差率451 敏感性缺口200 这里需要说明的是,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与净利息收入水平之间没有固定的关系。当利率敏感性资产收益率与利率固定的资产收益率的对比关系发生变化时,资产结构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变动;同样,当利息成本与利率敏感性负债比重的对比关系变动时,负债结构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程度也随之变动。例如,在本例中,由于敏感性资产收益率与固定利率资产收益率之间相差3,这样,增加敏感性资产40万元,就减少收益12万元。同时,敏感性负债成本率与固定利率负债成本率相差1,这样,减少敏感性负债40万元,就减少成本支出04万元。两者相抵,减少净利息收入08万元。但如果敏感性资产(负债)收益率(成本率)与固定利率资产(负债)收益率(成本率)的对比关系发生变化,同样是上述资产负债结构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水平的影响就不一样。 同样道理,非生息资产和负债水平的变动,也可以影响银行的净利息收入率和净利息收入率。 当然,上述的分析都过于简单化。在银行的经营实践中,往往资产收益率与利息成本的变动幅度和变动数量都不会相同,即使在一定时限内,资产与负债重新定价的时间也不可能一致。因此,银行在预测现金流量时,不可能非常精确。正因如此,银行经理在计算敏感性缺口时,应尽可能缩短时限,以提高准确性。 6,利率敏感性报表 下表是银行常用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表。据此,银行管理者可以评价银行的利率风险状况,监测其风险状况及净利息收入的潜在变动。在表中,管理者把一年划分为若干个时限,对其资产负债进行利率敏感性归类,每一栏的数据是在一定时限内可以重新定价的资产和负债数量。 年6月30日银行利率敏感性分析 单位:百万元17天8 830天3190天91180天181365天1年以上总计资产 投资 贷款 生息资产非生息资产负债和股权市场利率负债其他负债股权分期缺口分期缺口(基准利率不变)总缺口总缺口(基准利率不变) 50 13223 16 16 16 16 07 14360 9 1 7 17 55 45 180 8 8 15 25 40 60 170 7 7 22 32 25 65 104 14 14 234 334 113 237 48 145 70 302 402 68 681002946385314710078514570 在上表中,所有与基准利率挂钩的浮动利率贷款都列入830天的利率敏感性资产栏内,这说明该银行在过去的一年中的基准利率一般每月变动一次。 如果下一年度短期利率下降,该银行就会盈利;利率上升,银行的净利息收入就会减少。 利率敏感性报告所分析的是银行在某一时点上的利率风险。许多银行在编制对股东的年度报告时,还包括净收益分析。下表说明了上述假设银行5月份和6月份的这些计算方法,即变动分析。这些分析把资产负债资金流动影响与两个时点内利率变动的影响区别开来,然后预测当资金流动和利率变动时净利息收入的变动。 7,变动分析 变动分析是计算两个时点之内资产负债项目、平均资产收益率、负债成本率之差,以及它们的变动对净利息收入的影响。这样可以弄清净利息收入变动在多大程度上是由利率变动造成的,在多大程度上是由资产负债规模和结构变动造成的。(见下表) 假设银行的利差率变动分析 (5月份与6月份比较,时限30天) 单位:百万元 5月份 6月份 差额资产负债变动生息资产 财政债券 100 95 05 货币市场投资 35 30 05 市政债券 115 115 00 回购协议和在央行存款 40 50 10 商业贷款 420 425 05 分期偿还贷款 138 138 00 合计 848 853 05负债和股权 货币市场存款 169 173 04 超级NOWs 22 22 00 小额CD 206 196 10 大额CD 291 301 10 储蓄存款 93 93 00 活期存款及其他存款 145 145 00 股权 69 70 01 总计 995 1000 05平均利率变动资产 财政债券 915 925 01 货币市场投资 965 970 005 回购协议 990 1005 015 商业贷款 150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医学检验质量控制体系与实施要点
- 海外留学生接送与住宿全面质量监控补充协议
- 虚拟现实网络游戏原创角色道具设计独家授权合同
- 智能家居设备安装与全面保养服务长期合同
- 大宗商品物流配送与仓储一体化承包合同
- 网络广告投放与精准营销服务合同
- 法院执行法拍房税费承担及支付协议合同
- 新能源企业ESG债券发行合规性法律审查协议
- 专业美容美发技术培训与授权服务合同
- 快递网点加盟快递业务代理合同
- 2024年社区工作者考试必背1000题题库必背(典型题)
- 2024春期国开电大本科《公共政策概论》在线形考(形考任务1至4)试题及答案
-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课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
- 医疗废物的定义及分类
- 2022年10月自考00445中外教育管理史试题及答案含解析
- (带附加条款)多点执业医师劳动合同范本(通用)
- 压缩机故障原因及对策分析
- 股东向公司借款合同范本2篇
- 呼吸内科研究热点与新进展讲解
- 有效沟通与人际关系建立
- 《文学起源与发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