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基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1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2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3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4页
地基基础课程设计.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10-2011年下学期2008级房屋建筑2班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 课程设计任务书 1工程概况:某五层教学楼,现浇框架结构,底层柱网平面如图所示。 2地质资料:自上而下:第一层:素填土,厚2.5,; 第二层:砂砾石,厚7.0,。 3 上部荷载:轴处 3.1外柱:B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M=64kN.m,F=3540kN; D轴,基础承受上部荷载M=109kN.m,F=2871kN; 3.2内柱:C轴,基础承受荷载上部荷载M=138kN.m,F=3355kN。 4设计要求: 4.1设计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两柱联合基础; 4.2绘制基础平面布置图(1:100)、配筋图(1:30),并编写施工说明; 5设计步骤: 5.1根据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持力层修正后的承载力特征值; 5.2按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确定基底尺寸; 5.3基础结构设计; 5.4必要时验算地基沉降量; 5.5绘制施工图。 6 设计要求 6.1 设计计算过程条理清楚,内容完整; 6.2 设计步骤合理,设计图纸清晰; 6.3 计算书要求用A4纸打印,字体统一(题目为三号黑体,标题用小四黑体, 正文为小四宋体)。 6.4 手绘施工图,图纸一律用铅笔按比例绘制,要求线条清楚,绘图正确。 7 进度和考核 集中设计一周,按百分制记分。 8 参考文献 8.1 代国忠主编,土力学与基础工程机械工业出版社 8.2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2课程设计计算书1、确定基础埋深:根据任务书所提供的地质资料可知,第一层素填土不可作为持力层,故施工时全部挖掉;由第二层砂砾石作为持力层,得:。2、持力层承载力特征值修正 由埋深,假设,查表7-9得: 3、柱下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设计 3.1确定基底尺寸: 由架柱梁定位平面可知:柱截面, 偏心距: 由于偏心荷载不大,基础底面积初步增大10%,于是 取:, (不需修正特征值) 持力层强度验算: 满足 满足 3.2确定基础高度 3.2.1 现基础选用C30混凝土,一级HPB235钢筋,查得: , 设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 取基础高度,;分两级,下阶 取 取 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如下图: 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 单位:m 3.2.2 地基净反力 基底净反力分布 3.2.3 抗冲切验算 ,取 3.2.3.1 柱边抗冲切验算 验算冲切破坏锥体是否全部落于基础底面积内: 是 验算: 得: 满足 3.2.3.2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验算冲切破坏锥体是否全部落于基础底面积内: 是 验算: 得: 满足 3.3 计算弯矩并配筋 3.3.1 纵向(方向)配筋 选择较大值进行配筋: 实配:1718120 满足 3.3.2 横向(方向)配筋 选择较大值进行配筋: 实配:1612200 满足 3.3.3 插筋与箍筋配置如基础配筋图所示钢筋混凝土独立基础配筋图 3.4 地基沉降量验算 基础底面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沉降计算深度:取4.5m 计算成果表()如下: 沉降量计算成果表z /ml/b2z/b/mm/mm/Mpa/mm/mm01.6004.51.64.52.14382.14381559.3459.34 最终沉降量 由、 查表得: 得最终沉降量: 安全4、柱下钢筋混凝土双柱联合基础设计 4.1确定基底尺寸(对称): 由架柱梁定位平面可知:, ,取 得: 因偏心扩大,取 (不需修正特征值) 持力层强度验算: 满足 满足 4.2 按静定梁计算内力 沿纵向净反力(线荷载): 在处有最大负弯矩,距基础左端距离 在柱中心线处有最大正弯矩: 基底荷载简化分布图 4.3确定基础高度(因,故各验算以柱一安全为整体安全) 4.3.1 现基础选用C30混凝土,二级HRB335钢筋,查得: , 设100mm厚C15混凝土垫层, 取基础高度,; 分两级,下阶,双柱联合基础平面图与剖面图 单位:m 4.3.2 抗冲切验算 , ,取 4.3.2.1 柱边抗冲切验算(以为主) 验算得: 满足 4.3.2.2 变阶处抗冲切验算 验算得: 满足 4.3.3 抗剪切强度验算 4.3.3.1柱边抗剪切强度验算 得: 满足 4.3.3.2柱边抗剪切强度验算 得: 满足 4.4 配筋计算 4.4.1 基底纵向钢筋 实配:18 满足 4.4.2 基顶纵向钢筋 实配:13 满足 4.4.3 基底横向钢筋(以侧取等效梁为准配置) 实配:15 (在基底通长布置) 满足 4.4.4 基顶横向钢筋 按构造配筋 22 满足钢筋混凝土双柱联合基础配筋图 4.5 地基沉降量验算 基础底面压力: 基底附加压力: 沉降计算深度: 计算成果表 z /ml/b2z/b/mm/mm/Mpa/mm/mm02.0005.52.04.232.88862.88861565.5165.51 最终沉降量 由、 查表得: 得最终沉降量: 安全5、柱间地梁设计 5.1外墙地梁设计 设混凝土保护层 荷载设计值 弯矩 受力筋 实配:420 箍筋 满足 5.2内墙地梁设计 设混凝土保护层 荷载设计值 弯矩 受力筋 实配:320 箍筋 满足 6、 绘制施工图(附) 包括:基础平面布置图、 基础设计详图。课后总结与感想如今的世界,在人群密集的城市,不论哪里都是一副高楼林立的景象,这对于我们建筑工程专业的人来说,切身感受更为深刻。建筑之于人类生活与生产的重要意义已经众所周知,无需多言,尤其像我这样正在学习这门专业的学生,平地起高楼就是我脑海里描画的蓝图。本学期,学习了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这门课程,从专业的角度详细的学习土的性质规律和地下工程地基基础的原理与设计。土,承托这人类的文明与成长,安静而伟大。通过本门课程,我了解了土的性质与承载性能,还有计算原理,同时在土力学实验室对土的性质进行了实验验证。那些小时候玩耍的土,在科学的揭秘下,让我们发现了奇妙。基础,之于建筑物就像根部之于植物,只有坚固可靠,才能承受外部的风雨。老师一遍遍的向我们强调基础的重要性,经过讲解基础的形式、构造与设计,其中介绍了大量的施工现场情况,让我在教室里能够明白各种基础施工的场景与内容。“很认真”这是我对老师的评价,同时也是我本学期在此课程的学习过程中一直保持的态度。连贯而富有规律,深入浅出,做到这样的上课效果的老师是让我尊敬的。最让我不能摒弃的是老师给我的一种态度:“实践比理论更重要”。作为一个土木人,严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