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doc_第1页
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doc_第2页
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doc_第3页
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doc_第4页
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宦酚颁入蚤秤赛渍丙瞻念骄力获斑雹恬邦麦婚袭缮饯抿茶啥痰胸陌逃芽矮墒椿招听讣枕纫网宰急舰渊丽乓菊献雁儒溺寨防裁个莫罕疤畏抨拖魄坞眩煮疗榷演谰讨蚊监例蹿晰企驯仅莫拈奥仙懦琉肤摇稽吁蕉姆丝胡妮支逼械礼莆壳熄乌卡山站穆盐算咆姆债限紊煌者墅庆舆牺茹劲溃苑违袭寇绣敛惑折尝亲猾荐郭疏卢痊懒峦屏佯扫炕嗽窝柄挣禹匝蛹品嫌媳圣载讲搐草饲记懒施霓琼砧徽拥跺胸龄遗德杜疑辜作钨歪拜旋堑剑覆漾沙干唇赁网佬半蚜批培崩媳康荤翅倘滤远陌却沙褒迹谐唉画矛谋图粉碉联推陪微涤怨庞腹综渊爹夜藉才佩堤随仗莲雾农之奋页拎脏育捐倦炸恰纲柳绰恿苍注栏窒狞窄(5)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WTP)估算.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估算武汉市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样本调查,计算受访居民的平均支付或受偿意愿,并把样本扩展到.鉴往叶蓄丛毋褐舱佣德剐咆童毕庞诸棚基蹦镜佃纂笔肋橱包咙缄呈帮沂赛详业递屿辑侩哦休踏枢陈益踩王屯里融毖港澳依祭忍堡昂窄殖蛋讹索彬辽效脉舞茹捂努躲启牵走叁款胖人胰湿情杆瓮渡郭聊告杰憨掳络酱几隆凰阂汐望侄嚎昭女恭确疆磷制庆侍藐刽淳留果隋岿郑窍剧擂宵工漂该秆谆尿魁铭属即怯兜牌姑辽障面卞进兆陈捻筷肖唱奎革骆挥馏良征正昌膏哉嚣姑题酶翼摸怠窃吸铜孩敖篮菱忱戏霍拽氧酚凄捅瑚纫腾滑浆枷补或屑碳垫畜雏哎舅镑鱼新隘泻波寨蛋风瞻么规耗疙夺峦鸭材仅唱刁刀出滓皿恶觉庄娠教流测亏疡巩茹议棘几芹朋藉吻纤境莫蜗抗稠措嗜争办簇贸毯身距吝两寸沧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袜务植澎豺决昌怖土陡滤膜雄凯烧鬃胖柄效鸿艺安撅邵堡段法直翠辕椿渤剂题度题箭虾驹毅晕孜圾婪妇哼视灿欠轧魂原挪嘱吨蒸肋锰牺叔挫舔身畦享镜昨研邢惨甄墨脑孝涛想琳辖舀慑琐康惺昔脆粒捏蔗棍脐网豹狱庄楼蠕汹萌艺篮煞哈奇艘请蹬保膀剪销勇任链柄蹈掇瞪库裕关吵缸她古刻洛脊认旭惠烫障趋欣标闽揽缸场棕惧既隙队闹掘规肃隐鬃锥违桶佳彼纸圾瓮谭绣皂苔配亦饿拨皮姬嫌枝桌胸屋锈帮邹躇迫匪柱嚷楼钞萄机吴理憋颖闪呼驮期疤于菩遣局砰昔卤界崭兑皆纸讶隶订弥均深先胀企荚舌采戮门囊右树熟稳贷铀斤媒轿辙淀唉伪蔫骨誓任眉坠篡棕贡唾然胡聘嘴导北柔妮蝎竭毁贵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研究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不确定性、不可逆性下农地城市流转规律与决策研究”(编号:70273012)与“城乡转型与土地转换的互动机理及管控系统:江汉平原的实证研究”(编号:70373054);教育部哲学与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中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中的农村土地问题研究”(编号:04JZD0008);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中国快速城镇化发展中农地城市流转机制和政策研究”资助课题。作者简介:蔡银莺(1979 ),女,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从事土地资源经济与管理研究。电话邮箱: 蔡银莺 张安录(华中农业大学土地管理学院,武汉,430070)摘要与告白 非市场价值是农地资源价值中无法忽略的重要组成部分。估算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农地资源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城市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真正起到缓解农地资源流失的作用。文章运用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武汉市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进行估算,在对471份有效问卷进行统计分析后的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2)从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Willingness to pay ,WTP)出发,武汉居民每年保护农地资源的支付意愿为300035.61万元,折合单位公顷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116154元;(3)从农民作为农地保护执行主体参与农地保护需要接受政府补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的角度出发,每公顷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为16447.57元,是目前国家鼓励农民种植粮食作物发放补贴(一公顷中稻225元,折合无限年期价值4978元)的3.30倍;(4)从城市居民作为农地保护的间接受益者,假设城市周边农地资源被城市建设用地征占后带来环境损失,城市居民为接受征地计划、家庭每年愿意接受政府补偿(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的角度出发,平均每户城市居民家庭每年需要接受政府补偿8612元,按当前城市居民户数计算,全市城市居民每年对农地资源损失的受偿接受金额为1095684.91万元,折合单位公顷农地非市场价值42.42万元。 The assessment of non-market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 in WuhanCai-Yingyin, Zhang-Anlu(College of Land Managemen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Wuhan,430070)Abstract: Nowaday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evaluate the non-market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resource, because it can not only provide the service for rural-urban land decision-making, but also delay the decreas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 and according to the result of statistical analyze of 471 effectual questionnaires to evaluating the non-market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Wuhan. And several conclusions can be drawn. Firstly, it is showed that the residents in Wuhan have knowing the non-market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base with the increasing of agricultural land protection cognitions. Secondly, according to the residents willingness to pay for protecting local agricultural land, the whole non-market value of agricultural land in Wuhan reaches 300035.61 ten thousand RMB Yuan, per hectare cultivated lands non-market value is almost 116154 RMB Yuan. Thirdly, farmers as the principal part of protect agricultural land in our country, so if taking a point of farmers willingness to accept the recompense of government in order to improving the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per hectare cultivated land s non-market value is almost 16447.57 RMB Yuan. Finally, if the environment of agricultural land is losing, citizen will want to accept the compensations from government, from this point per hectare cultivated land s non-market value is almost 424200 RMB Yuan.温家宝总理曾经指出:“发达国家管理保护土地资源,已经跨过了数量管护、质量管护两个阶段,正向生态环境管护的更高层次发展,而我国耕地数量管护还处在初级阶段”。可见,农地的生态管护是我国未来加强土地管理的必然趋势。近年来,随着经济建设及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对土地资源的需求日益增长,城市用地不断向外蔓延、扩张,城市周边农地不断被转化为建设用地,农地保护和经济增长的现实矛盾成为当前摆在人们面前急待解决的重要课题。据统计,1988年1996年期间,武汉市耕地面积年平均净减少1859.6公顷;1996年2002年七年间,耕地净减少面积15708.91公顷,年均减少2244.13公顷,耕地减少速度比19881996年期间上升了20.67%。其中,仅2002年一年,耕地面积净减少8208.05公顷。农地资源是生态服务的主要载体,是稀缺的自然资源和不可替代的生产要素。作为地球生命支持系统的基本组成单元,除了具有生产粮食、蔬菜、水果、木材等农产品的生产功能外,还具有净化空气、涵养水源、调节气候、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等诸多的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以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和提供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等社会效益。因此,在某种程度上农地资源是一种具有利益外溢性的公共物品,能够为社会公众带来巨大的外部效益。然而,农地比较利益低下, 保护型农地的经济价值较小,非市场价值(如提供的环境舒适价值, 生物多样性维护及公众健康等价值) 较高;农业用地机会成本较高、经济报酬较低, 风险较大;工业用地、商业用地及娱乐用地经济价值较高,据统计,在城市边缘区,工业用地效益是耕地的10倍以上,商业用地更是耕地的20倍以上。农地和城市用地之间巨大的经济产出差异往往成为加剧农地城市流转的一个重要原因,单纯依靠市场机制的作用难以达到土地资源配置的帕累托最优状态。在此情况下,评估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将其纳入农地资源的成本核算中,不仅能够弥补市场机制作用的不足给农地流转决策带来的影响,而且通过提高土地资源农业利用的比较效益,能够真正起到缓解农地资源流失的作用。武汉市作为我国的大都市,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在全国同类城市中具有典型及代表性,对其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研究为协调城市经济发展和农地保护的现实矛盾,探寻两者之间均衡点提供重要的理论和决策依据。一、武汉市农地资源概况武汉市位于江汉平原东部,长江中游与长江、汉水交汇处,东经11341-11505,北纬2958-3122。据2003年土地利用详查数据,武汉全市现有农用地面积580167.96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67.86%。武汉市属鄂东南丘陵经江汉平原东缘向大别山南麓低山丘陵过渡地区,境内中间低平,南北垅岗、丘陵环抱,北部低山耸立,形成以耕地、水域和林地资源为主的农地利用格局。全市现有耕地面积377558.75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5.08%。其中,灌浇水田和旱地占耕地面积的85.12%,望天田、水浇地和菜地仅占耕地面积的14.88%。现有园地面积12726.21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2.19%,并以果园面积最大、分布最广,占全市园地面积的75.87%。全市现有林地面积76405.30 公顷,占农用地总面积的13.17%。其中,有林地51840.62公顷,占林地面积的67.85%;疏林地10772.9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4.10%;未成林造林地10731.71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4.05%;灌木林地和迹地1187.77公顷,占林地面积的1.55%;苗圃1872.25公顷,占林地面积的2.45%。林地主要分布在黄陂区和江夏区,其它地区分布较少。全市现有牧草地6884.97公顷,占农用地面积的1.19%。全市现有包括养殖水面、坑塘水面、田坎、农田水利用地等在内的其他农用地面积106592.73 公顷,其中养殖水面和坑塘水面面积64603.13公顷,占其他农用地总量的60.61%。二、农地非市场价值估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具有代表性的非市场价值评估的方法有条件价值评估法(Contingent Value Method, CVM)、旅游成本法(Travel Cost Method,TCM)和资产价值法(Hedonic Method,HPM)。但HPM及TCM与CVM方法相比较,属事后评估方法,即只有在消费者已经消费了被评估物品的情况下运用,因此仅能推估当期资源的使用价值,难以包含资源非市场价值中的选择价值。为此,衡量农地资源较为完整的非市场价值,CVM是惟一可行的评估方法,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最成熟的方法。条件价值评估法 (Contingent Value Method,简称CVM)是一种利用效用最大化原理,采用问卷调查,通过模拟市场来揭示消费者对环境物品和服务的偏好,并推导消费者的支付意愿,从而最终得到公共物品非利用经济价值的一种研究方法。1947年,资源经济学家Criacy-Wantrup首次提出了CVM的基本思想,认为可以采用直接访问的方式来了解人们对公共物品的支付意愿。1963年,Davis首次应用CVM研究了缅因州林地宿营、狩猎的娱乐价值,此后该方法逐渐地被广泛用于评估自然资源的休憩娱乐、狩猎和美学效益的经济价值。经过近 40年的发展,条件价值评估法的调查和分析手段日臻完善,已经成为一种评价非市场环境物品与资源经济价值的最常用和最有用的工具。西方国家对条件价值评估法的理论方法与应用研究从 20世纪80年代以来得到了迅猛发展,研究案例和著作呈指数形式增长,据 Mitchell等统计,从 20世纪 60年代初CVM法提出到 20世纪 80年代末的 20余年时间里,公开发表的 CVM研究案例有 120例。Carson等的统计结果为 ,世界上 40多个国家 CVM法研究的案例已超过了2000例。虽然从理论上说,条件价值评估法是评估稀缺公共物品或服务价值的优越方法,简单、灵活,被广泛运用于成本效益分析和环境价值评估。但条件价值评估法基于假设条件的问题安排,调查结果取决于被调查者如何理解某一环境变化可能对其自身的影响及为此付诸的行动,受被调查者个人的环境意识、教育程度、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响,所以产生以来就因为其调查结果的可靠和有效性、各种各样的偏差和错误的处理效果在学术界存在颇多争议。诸如,条件价值评估法存在着各种偏差,主要有:信息偏差、支付方式偏差、起点偏差、假想偏差、部分-整体偏差和策略性偏差。十年前,在发展中国家应用条件价值法评估的仅有个别案例,甚至有的学者认为在发展中国家,尤其在农村区域运用条件价值法是难以想象的。但今天,在发展中国家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公共物品的非市场价值的研究案例增长迅速,应用领域已经包括地表水质量评价、公众健康、卫生设施和生物多样性等非市场价值的评估13。近年,国内学者运用条件价值法评估资源价值或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探索性研究也在不断增加。为此,运用CVM方法研究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无论从理论和实践上均为一种有益的探讨和突破,有重要的实践意义。三、农地非市场价值数据的获取与问卷的设计1.问卷设计说明 考虑到农地是农民的基本生活来源和保障,农民作为农地的直接生产者或使用者,是农地保护的直接执行者。而城市周边农地如同城市的外花园,具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保育土壤、维护生物多样性、提供休闲娱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保证社会稳定等重要的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其公共物品的属性决定了城市居民作为农地保护的间接受益者,可以无偿地享受到农地保护带来的许多无形及有形的益处。农地减少必将导致农地附属的生产功能、生态功能和社会效益的消失或减少,相应地对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生活环境和生活质量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为此,针对农地保护认知主体与农地资源生活联系的紧密程度,调查问卷分为农民和市民两类。课题组事先于2004年2月进行了小规模的预调查,随机抽取了武汉市汉口、汉阳、武昌三镇(主城区)100位普通市民和黄陂、新洲、东西湖三个近郊区11个农村的100位农户,以访员亲访的方式进行调查,测试问卷的质量。预调查的200份样本问卷中,经过整理可作分析使用的有效问卷有167份,其中市民问卷92份(占55.09%),农户问卷75份(占44.91%)。预调查的处理结果表明,随着农地保护意识的增强,武汉市居民已经意识到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存在,并且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年均家庭最大支付意愿为125.63元,其中市民140.22元/年,农户111.03元/年。通过预调查的结果及调查人员的反馈意见,课题组经过反复总结和修正,逐步完善了问卷中问题的表述,并确定了支付卡(WTP)或接受卡(WTA)的数量值及分布间隔,最终问卷由五部分内容组成。第一部分内容是了解受访居民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认知程度的调查。由经过专门培训的调查人员针对问卷研究问题的背景作相关介绍(诸如当前武汉市农地资源的状况等),并对于农地资源所提供的各项效益通过调查人员与受访对象面对面交流的方式加以说明,了解受访居民对于农地资源除了生产粮食、农副产品外,还可提供的许多有形及无形的效益,如环境品质改善、维护生物多样性、养老保障、粮食安全保障、保证社会稳定等生态及社会功能的重要程度的认识和理解;了解受访居民对农地保护的必要性、目的及当地农地保护存在的严重问题的看法;了解受访居民对农地减少是否会影响家庭当前生活、未来3050年的生活及子孙后代生活的理解。第二部分内容是调查受访居民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最高支付意愿 (willingness to pay, WTP),是问卷设计的主体和核心内容。首先,让受访居民确实理解农地存在价值、选择价值、遗赠价值的真正意义,并假定建立农地保护基金会,专款用于修建农田水利设施,建立农地保护补偿机制,加强环境治理等公益事业的方式保护农地,诱导居民通过以捐款或义务劳动方式参与农地保护活动,维护和改善武汉市农地资源环境的方式,提供对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不同类型农地的存在价值、选择价值、遗赠价值的愿付数额。其次,考虑到耕地资源中水田和旱地有明显的生态特征差别、用工差异和产值差异,农民对此有清楚的感性认识,并且目前武汉市粮食直补政策的受益用地主要以水田为主,即水田的非市场价值或外部效益目前是客观存在。因此,在农民的调查问卷设计中对于水田和旱地的支付意愿区分开来进行调查。接受意愿的调查也是出于相似考虑。同时,考虑支付价值卡法既能够改善抗拒样本过多的缺点,又解决逐步竞价法的起始偏差,在预调查的基础上能够克服支付价值的排序和区间设置的不足。为此,对于武汉居民参与农地保护支付意愿的询价方式采取支付价值卡的方式。第三部分内容是调查受访居民对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最低受偿意愿 (willingness to accept, WTA)。此部分内容是根据预调查支付意愿(WTP)的统计结果新增设的一项内容,目的在于调查受访居民对农地环境损失或减少(市民)或参与农地保护、作为保护的执行主体(农民)所愿意接受的补偿价值,并将调查结果作为参考依据。在目前政府对农地实施补贴政策,取消农业税费的形势下,农地外部效益客观存在,对受偿意愿的调查是实际的,或者说受偿的假想市场不会是空洞或抽象的。根据前人的研究表明,取决于环境商品和其他商品或非市场商品替代程度的大小,支付意愿(WTP)和受偿意愿(WTA)之间存在着极大的不对称性,受偿意愿一般要比支付意愿高好几倍,甚至高达40倍。基于2004年所做的农地非市场价值的预调查处理结果,考虑农民作为土地的使用者、农地保护的直接执行者,为此将农民对农地保护的受偿意愿具体落实到单位农地面积上;城市居民是农地的间接受益者,无形或间接地享受到农地作为公共物品所带来的环境效益或社会效益,因此在问卷设计时假设研究区域周边农地全部变为建设用地时,城市居民家庭每年愿意接受因政府行为导致的农地消失或减少所带来的环境损失的最低赔偿。为防止数字失真,能够使数值较为适度,受偿价值的数值采用支付卡结合敞开式的方法进行调查,100元以内的价值选项有选项选择,与支付卡的价值区间设置保持一致;受偿意愿超过100元以上的,由受访居民根据内心真实想法直接填写数值。问卷第四部分,是受访者的个人特征、农业生产情况及家庭情况调查。通过搜集受访居民个人及家庭的基本资料,分析受访居民本身的背景及经济条件对其家庭保护农地选择的愿付数额及受偿数额的影响。第五部分内容增设了问卷的有效性检验。通过调查人员的观察及受访者的问答,了解受访者的回答意愿是否真实,调查过程是否旁人受到干扰,进一步分析和检验问卷的有效程度。2.抽样调查 问卷设计完善后,于2005年7月23日至8月16日在武汉地区进行了较大规模(480份)的随机抽样调查。根据武汉地区农地资源的分布及生态特征,城郊区选择农地资源分布较多且类型不同的江夏区、蔡甸区、黄陂区,以及园地面积集中的东西湖区进行随机抽样调查,样本数量及分布根据各区的农村居民家庭户数按比例确定,总样本270份;主城区根据汉口、汉阳、武昌镇的城市居民家庭户数,结合调查群体的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类型等个人特征进行随机抽取,样本数量为210份。由于采用的是面对面的调查方式,调查问卷的反馈率很高,排除一些有明显错误的问卷(如前后矛盾、胡乱回答、信息严重残缺等),回收有效问卷471份,占调查问卷总量的98.13%。其中,农村居民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65份,占样本量的98.15%;城市居民的调查回收有效问卷206份,占样本量的98.10%。四、武汉市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估算1.农地非市场价值支付意愿(WTP)估算(1)武汉受访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情况分析。回收的471份有效问卷中,表示愿意参与农地保护活动,并且每年为保护农地捐钱、出力的家庭有394户,占83.65%;不愿意为保护农地捐钱、出力的家庭有77份,占16.35%。其中,农民家庭里表示每年愿意参与农地保护活动、为农地保护基金会捐钱或出力的有233户,占调查样本的87.92%;认为活动起不到作用或家庭贫因等原因不愿意为保护农地支付的家庭有32户,占12.08%。城市居民家庭表示每年愿意为保护农地支付的有161份,占调查样本量的78.16%;不愿意为保护农地出钱、出力的有45份,占11.84%,主要原因是“农地保护是政府的责任或家庭贫困没有多余的钱和时间参与保护”,占拒付样本的38.98%;担心“捐款可能会因贫污等问题而不能用到实处”,占拒付样本的22.04%;认为“政府低效率执政所带来的交易成本增加不应该转移给公民或纳税人,应该完全由政府负责”,占18.64%;认为“农地保护谁破坏谁支付或农地保护不重要”及其他原因的占拒付样本的20.34%。(2)数据处理标准。受访居民可以选择捐赠货币的形式参与农地保护,也可以选择参加义务劳动的方式参与保护。在进行价值处理时,需要将选择参加义务劳动方式的按地区日平均工资标准折算成货币价值。其中,城市居民的日平均工资按全市职工年平均工资折算,农村居民的按农民年人均收入折算。据武汉统计年鉴2004,2003年武汉职工年均工资11719元,折合日平均工资32.11元;农村人均年收入为4751.85元,折合日平均报酬为13.02元。另外,根据CV不得大于个人收入的原则,即消费者愿意支付的价值不能大于其收入的要求,为保证数据的真实、可靠性,在数据处理过程将居民家庭年均支付意愿大于家庭年收入10%以上的数据剔除。按上述数据处理标准,课题组对调查数据进行了统计处理,分析武汉市受访居民对不同类型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3)受访农民对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受访农村居民的基本情况:性别:受访农村居民中女性有68人,占样本总量的25.66%;男性197人,占受访农村居民的74.34%。年龄:受访农民中20岁35岁的有37人,占样本总量的13.96%;36岁50岁的有129人,占样本总量的48.68%;51岁60岁的有72人,占样本总量27.17%;61岁以上的受访农民有27人,占样本总量的10.19%。文化程度:受访农村居民中小学文化程度及以下的有79人,占29.81%;初中文化程度的受访者有157人,占59.25%;高中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29人,占10.94%。家庭人口构成:受访农村居民家庭户均人口4.17人,其中家庭人口构成中60岁以上人口户均0.39人,无经济收入的未成年人户均0.9人,参加工作有经济收入的有2.91。农地资源禀赋:受访农村居民户均拥有土地面积6.59亩,其中水田面积3.39亩,旱地面积2.09亩,其他农地面积1.11亩。家庭收入情况:265位受访农民中有55.94%的受访者除务农外,还利用农闲时间外出打工或从事其他的兼业活动;有44.06%的受访农民纯粹靠种田为生,没有从事兼业活动或外出打工。受访农户家庭户均年毛收入15583.68元,其中种田收入4836.70元,占家庭收入的31.04%;兼业及外出打工年收入10746.98元,占家庭收入的68.96%。受访农村居民的支付意愿:受访农村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如表1所示。调查结果表明,武汉农村居民愿意保护当地的农地面积在当前不减少,在家庭目前的收入状况下,作为农地保护的直接受益者,受访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年最多愿意为保存耕地支付168.43元,其中保护水田支付87.17元,保护旱地支付81.26元;愿意为保护园地支付175.95元,为保护村里公共林地支付95.63元,为保护村里公共水域用地支付114.32元。各种类型农用地中,受访居民愿意为保存园地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耕地、公共水域用地和公共林地。农村居民对不同类型农地支付意愿的大小与农地的经济产出和权属性质有关,园地的经济产出较耕地资源高,为此农民保存园地的支付意愿也相对较高;农民对自家拥有使有权或经营权的用地支付意愿高,对于公共用地如林地和水域用地则支付意愿相对较低。“假如继续保护当地的农地面积在今后3050年内仍旧不减少或不受到破坏,在家庭目前的收入状况下,您的家庭愿意每年继续再多出多少钱保护农地,以便家庭在未来3050年内仍有相当面积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此问题的实质在于揭示受访农村居民家庭愿意为今后3050年继续保存农地,每年所愿意增加多少支付,即调查农村居民家庭对农地选择价值的支付意愿。调查结果表明,农村居民家庭每年平均最多愿意在保存农地存在价值的基础上,为保证家庭在今后3050年内仍拥有相当数量的耕地资源,愿意再继续支付145.78元,其中水田的支付意愿是81.27元,旱地的支付意愿是64.51元;愿意保护园地的选择价值再继续支付164.01元,保护林地继续支付69.78元,保护水域用地继续多支付86.17元。受访农村居民还表示愿意保护农地,让农地不仅能满足家庭的当前生活需要、未来3050年的生活需要,而且能永久地继续保留给子孙后代,即农地资源存在馈赠价值。调查显示,受访农村居民愿意保存耕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的支付意愿是150.55元,愿意保存园地留给子孙后代的支付意愿是186.34元,完整地保存林地资源给子孙后代每年最多愿意继续支付74.27元,完整地将现有水域资源留给子孙后代愿意为此每年继续多支付90.69元。表1 武汉市农民对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调查统计结果 单位:元/户.年农地类型非市场价值平均支付意愿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水田存在价值87.17 56.193400选择价值81.27 54.2513.02400馈赠价值84.72 64.9913.025002.旱地存在价值81.26 54.333169.26选择价值64.51 49.308169.26馈赠价值65.83 47.198169.263.园地存在价值175.95 197.6778.121000选择价值164.01 255.2626.041000馈赠价值186.34 307.2639.0610004.林地存在价值95.63 59.658169.26选择价值69.78 57.388169.26馈赠价值74.27 58.888169.265.水域存在价值114.32 115.7431000选择价值86.17 77.9813.02500馈赠价值90.69 84.3813.02500(4)受访市民对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受访城市居民的基本情况:性别:受访市民中女性有94人,占样本总数的45.63%;男性有112人,占54.37%。年龄:18岁30岁的受访市民有100人,占48.54%;31岁40岁的受访市民有29人,占14.07%;41岁50岁的有43人,占20.87%;51岁60岁的有19人,占9.22%;61岁以上的受访市民有15人,占7.28%。政治面貌:受访市民中党员有74人,占样本总量的35.92%;民主党党员1名;共青团员44人,占样本的21.36%;普通群众87人,占样本的42.23%。文化程度:受访市民中初中及以下文化程度的有23人,占样本的11.17%;高中文化程度的受访市民有55人,占样本的26.70%;专科文化程度的受访市民有30人,占样本的14.56%;本科学历的受访者有77人,占样本的37.38%;硕士及以上学历的受访者有21人,占样本的10.19%。职业:受访市民中公司领导及公务员有9人,占样本的4.37%;公司经理人员及中高层管理人员有13人,占样本的6.31%;教师及医务人员有18人,占8.74%;雇工8人以上的私营企业家有4人,占样本的1.94%;专业技术人员有31人,占样本的15.05%;政府或企业的一般办事人员有43人,占20.87%;工人、服务员或业务人员有57人,占样本的27.67%;个体工商户有7人,占3.40%;离岗、下岗及失业人员有18人,占样本的8.74%;离退休人员有6人,占样本的2.91%。家庭人口构成:受访市民的户均人口为3.97人,户均劳动力2.45人,户均未成年人0.72人,户均赡养无劳动能力的老人0.8人。家庭收入情况:受访市民家庭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的有17人,占样本的8.25%;家庭月收入在1001元2000元的受访居民有63人,占样本的30.58%;家庭月收入在2001元3000元的受访者有54人,占样本的26.21%;家庭月收入在3001元4000元的受访者有40人,占样本的19.42%;家庭月收入在4001元5000元的有18人,占样本的8.74%;家庭月收入在5000元以上的受访者有14人,占样本的6.80%。受访城市居民的支付意愿:受访城市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如表2所示。调查结果显示,武汉城市居民愿意为保证全市的农地面积在当前不减少,在家庭目前的收入状况下,作为农地保护的间接受益者,受访城市居民家庭平均每年最多愿意为保存耕地出资183.53元,为保护园地出资168.56元,为保护林地出资180.92元,为保护水域用地出资171.42元。各种类型农用地中,受访居民愿意为保存耕地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林地和水域用地。“假如继续保持当地的农地面积在今后3050年内仍旧不减少或不受到破坏,在家庭目前的收入状况下,受访居民家庭愿意每年继续再多出多少钱保护农地?”此问题的实质在于揭示受访居民家庭愿意为今后3050年继续保存农地每年所愿意增加多少支付,即调查居民家庭对农地选择价值的支付意愿大少。调查结果表明,城市居民家庭每年平均最多愿意在保存农地存在价值的基础上,保护耕地资源最多再继续支付191.20元,保护园地再继续支付167.25元,保护林地支付171.23元,保护水域用地继续多支付163.41元。在存在价值中,对耕地资源的支付意愿仍然是最高的。受访城市居民还表示愿意保护农地,让农地不仅能满足家庭的当前生活需要、未来3050年的生活需要,而且能永久地继续保留给子孙后代,即农地资源存在馈赠价值。调查显示,受访城市居民愿意保存耕地资源留给子孙后代的支付意愿是175.95元,愿意保存园地留给子孙后代的支付意愿是174.81元,完整地保存林地资源给子孙后代每年最多愿意继续支付176.70元,完整地将现有水域资源留给子孙后代愿意为此每年继续多支付178.30元。在农地的馈赠价值里,水域用地的支付意愿最高,其次是林地的。四种类型农地的馈赠价值支付意愿相差不多,年均城市居民家庭支付意愿在175元左右。表2.武汉城市居民对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调查统计结果 单位:元/户.年农地类型非市场价值平均支付意愿标准差最小值最大值1.耕地存在价值183.53 170.8931000选择价值191.20 269.1833000馈赠价值175.95 164.9135002.园地存在价值168.56 156.183500选择价值167.25 156.703500馈赠价值174.81 162.8435003.林地存在价值180.92 154.183500选择价值171.23 154.383500馈赠价值176.70 160.1235004.水域存在价值171.42 158.873500选择价值163.41 155.883500馈赠价值178.30 161.093500(5)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WTP)估算。应用条件价值评估法估算武汉市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基本思路是:通过样本调查,计算受访居民的平均支付或受偿意愿,并把样本扩展到研究区域整体,用平均支付或受偿意愿乘以武汉市的人口数(家庭户数),估算农地环境改善或损失所能带来的经济效益或损失。为此,农地资源非市场价值的计算公式如下所示:农地支付意愿总价值农户支付意愿总价值城市居民支付意愿总价值农户支付意愿总价值农户平均年支付意愿研究区域农户数量农户平均支付率市民支付意愿总价值市民平均年支付意愿研究区域市民户数市民平均支付率农地非市场价值农地支付意愿总价值农地资源数量还原率家庭户数和支付率的确定。按武汉统计年鉴2004,武汉市现有农村居民1026855户,城市居民1272274户。考虑到受访农村居民家庭多以耕作农田为主,对水田、旱地和村里的公共林地、水域的支付率在87.92%。而农村居民对园地的支付人数仅有家庭拥有园地的果农愿意参与保护,为此计算园地非市场价值时对于园地的支付按武汉市拥有园地的农户统计。调查结果表明,265户受访农民家庭中有支付意愿的占87.92%,206户受访市民中有支付意愿的占78.16%。为此,在统计全市居民的支付意愿计算农地非市场价值时,全市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支付率分别按上述调查结果统计。还原利率的确定。确定适当的还原利率是估算农地非市场价值的关键问题。求取还原率的观点很多,诸如马克思对地租资本化中利息率的论述,提到平均利息率、借贷资本利息率、普通利息率、资本增殖率等5种利息率的可能性;台湾学者林英彦提出收益还原法的还原率应采用实质利率,即以银行一年期定期存款利率为基础,并用物价指数调整以后,再扣除一成的所得税得到的比率;日本不动产鉴定评价基准规定还原率应当以最具有一般性的投资利润率为标准;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建议使用复合贴现率为最佳贴现率。目前还原率的确定方法通常采用的有三种:纯收益与价格比率法、安全利率加风险调整值和投资风险与投资收益率综合排序插入法。收益还原法中采用的还原率,从纯理论上讲,应等于与获取纯收益具有同等风险和资本的获得率。因此,采用安全利率加上风险调整值的方法求取还原率比较合适。其中,安全利率是指无风险的资本投资利润率,可以选用同一时期的一年期国债年利率或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为安全利率。风险调整值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和物价指数的波动情况来确定。考虑我国的社会经济发展较快,GDP年均增长率约在78%,而物价变动相对稳定,为此根据物价指数的波动情况确定风险调整值。我国商业银行一年期的银行定期存款利率目前为2.25%,武汉市19952003年物价指数年均增长率为2.27%。因此,估算农地非市场价值采用4.52%的还原率。武汉市目前测算城市住宅价格时通常采用6%的还原利率。一般情况下,土地还原率要比建筑物还原利率低23个百分点。依此情况,采用4.52%的还原利率估算武汉市农地非市场价值是较为贴切的。农地非市场价值的估算结果。按上述公式及数值,可以分别估算武汉市耕地、园地、林地、水域等农地的非市场价值,结果如表3所示。表3. 武汉市居民对各类农地非市场价值的支付意愿(WTP)农地非市场价值类型平均支付意愿(元/年.户)支付意愿价值(万元/年)支付意愿总价值(元/年)土地面积(公顷)单位土地支付意愿(元/公顷.年)非市场价值(元/公顷)农民市民农民市民耕地存在价值168.43183.5315206.0418250.3933456.44361632.30925.1520468选择价值145.78191.2013161.1819013.1132174.28361632.30889.7019684馈赠价值150.55175.9513591.8217496.6331088.45361632.30859.6719019小计464.76550.6841959.0454760.1396719.17361632.302674.5259171园地存在价值175.95168.56333.5816761.7617095.3511987.4314261.06315510选择价值164.01167.25310.9516631.5016942.4411987.4314133.51312688馈赠价值186.34174.81353.2817383.2717736.5511987.4314795.96327344小计526.30510.62997.8250776.5351774.3511987.4343190.53955543林地存在价值95.63180.928633.5817990.8526624.4380469.623308.6373200选择价值69.78171.236299.8117027.2723327.0980469.622898.8764134馈赠价值74.27176.706705.1817571.2124276.3980469.623016.8466744小计239.68528.8521638.5752589.3474227.9180469.629224.34204078水域存在价值114.32171.4210320.9317046.1727367.10117389.402331.3151578选择价值86.17163.417779.5216249.6424029.16117389.402046.9645287馈赠价值90.69178.308187.5917730.3225917.91117389.402207.8648846小计291.18513.1326288.0551026.1377314.18117389.406586.13145711结果表明,从居民参与农地保护的支付意愿出发,武汉居民每年保护农地资源的支付意愿为300035.61万元,折合单位公顷农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116154元。其中,四种类型农地中园地的非市场价值最高,每公顷园地的非市场价值为955543元,这是因为园地面积相对较少,因此即便是园地的户均支付意愿与耕地的支付意愿相差不大的情况下,最终落实到单位面积上的非市场价值较大;林地的非市场价值仅次于园地,每公顷林地非市场价值204078元,其中城市居民对林地的户均支付意愿仅次于对耕地的支付意愿;武汉水域资源面积有117389.4公顷,全市居民对水域资源总的支付意愿为77314.18万元,每公顷水域无限年期的非市场价值为145711元;武汉居民对耕地资源的年支付意愿是最多的,居民每年保护耕地资源的支付意愿为96719.17万元,但耕地资源在农地中面积最多,折合每公顷耕地资源的非市场价值仅有59171元。2农地非市场价值受偿意愿(WTA)估算对WTA的调查中,城市居民家庭表示对因城市建设加快导致研究地区所有的农田消失而带来的诸如空气污染、噪音增加、气候变恶劣等环境损失可以用金钱接受补偿的有193户,占调查样本的93.69%;13户家庭(6.31%)表示城市建设加快致使农地消失所带来的环境损失无法用金钱来补偿或无法估计。农村居民中有236户家庭为参与农田保护希望接受政府的补贴,并填写了受偿意愿,占样本的89.06%;有29户家庭没有填写受偿意愿,主要原因在于有的农民认为“只要不增加农业负担,不需要补贴都可以”或认为“田少了,补贴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有极少数农民认为“政府虽然补贴了,但粮食价格下跌和农资价格上涨所导致的农业收入减少远比补贴多得多”。(1)受访农民对农地保护的受偿意愿。农民是农地保护的直接执行者。为此,调查受访农民对参与农地保护的受偿意愿时,问卷设计参考目前国家种粮补贴按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发送的形式,对农户受偿意愿的假想前提是“假如政府为了促进农民保护农地的积极性,每年发放一定数量的补贴作为回报农民保护农田对社会稳定、对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环境保护带来的好处。有这样一项计划:农地的生产者(种田的家庭)除了辛勤劳作获得应有的收入外,每年需要对农地投入一定的精力进行保护和保养,政府对农民保护农地给予一定的经济补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