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资料:随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doc_第1页
论文资料:随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doc_第2页
论文资料:随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doc_第3页
论文资料:随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doc_第4页
论文资料:随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管理伴随着系列教学改革工程的实施,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初步形成了特色鲜明、科学系统、高效可行的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建立了教学质量监控的长效机制,并取得了显著的成绩,基本实现了教学质量全面管理,保证了学校教学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推动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全面发展,为高等教育大众化时期地方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体系的构建提供了有益的探索与实践。 1促进了学校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 西北师范大学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与实施,极大的提高了学校各项事业的蓬勃发展,促进了学校规模、质量、结构和效益的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办学规模不断扩大,办学条件明显改善,学科建设突飞猛进,师资建设卓有成效,质量意识深入人心,教育质量整体提升,2003年,学校在教育部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的成绩。学校学科专业、师资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发展变化情况见下表。表1: 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以来相关数据对照表细目2001年2007年增值及增长率专业建设本科专业个40551538%在校研究生数量人18003300150083%在校本科学生数量人1201615018300225%师资队伍建设博士人83206198239%硕士人250565315126%教授人102212110108%副教授人303343309.9%博导人179275441%硕导人24749224599.2%45岁以下的教授人2610680308%35岁以下的副教授人173619118%国家级教学名师人011省级教学名师人055条件建设各类实验室个21351466.7%教学设备价值亿元0.4元1.2(800元以上)0.8200%馆藏图书万册17818573.9%校舍建筑总面积平方米32万52.52万30.5295.3%2加强了教学工作的中心地位和质量意识随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学校确立了校党委常委会、校长办公会定期研究教学工作、校领导深入基层检查调研教学工作的制度。2002年,结合教育部有关文件精神,学校实施教学质量“一把手”责任制,明确了校、院党政一把手作为教学质量第一责任人,亲自抓教学,学校人才培养工作的重心转移到了教学工作上,从根本上确立和巩固了教学的中心地位,各项教学工作也都围绕提高教学质量这个核心任务来开展,全校上下形成并强化了以“人才培养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教学质量是学校生存和发展的立足之本”为主要内容的质量意识,为加强和提高学校教学质量提供了观念和思想上的保证。 3、规范了教学管理,促进了教风学风建设教学管理进一步规范化,工作效率明显提高。2001年以来,随着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学校各项教学文件更为齐备、教学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管理手段更加先进、信息交流更加准确、及时,各项工作都能有条不紊地开展,工作效率显著提高。教学文档管理规范化、现代化,各学院设立了专门的教学文档陈列室,指定专人负责管理,并重视电子文档的管理。学校多次对教学管理人员进行业务培训,目前已形成一支业务熟练、敬业勤奋、工作效力较高的教学管理队伍。教风建设成效显著。通过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有了较大的提高,师德建设成效明显,教师教学积极性不断提高,教师教学严谨,教学态度端正,责任意识和质量意识强,能为人师表,很好的遵守教学纪律,能将“教书”与“育人”相结合、“传授知识”与“培养能力”相结合,严格要求学生,注重学生开拓学生思维。学风建设长足发展。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建立与实施,促进了学校优良学风的形成,遵纪守法、勤奋好学、争优创先、积极上进成为校园主导,图书馆、教室里的自习的人数爆满,学生参加各种校园科技文化活动积极性增高,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已成为学生的共识,考研深造、考证考级蔚然成风。4推动了本科教学全面发展,教学建设成绩显著 专业建设稳步推进。通过专业内涵建设和评估,对现有各专业进行建设、整合和改造,进一步明确了专业培养目标,制定了教学计划,强化了师资队伍,改善了教学条件,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升。新专业建设取得长足发展,2001年以来,申请增设了15个专业和7个专业方向,同时增加了哲学学科门类,学校专业涵盖门类从8个增加到9个,进一步优化了学科专业结构。 课程建设成效显著。2003年开始,学校启动了校级精品课程建设项目,制定了西北师范大学精品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目前,已建设校级精品课程85门,省级精品课程3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2门,省级精品课程数量位居省属院校之首;2006年,启动学校重点课程建设工作,制定了西北师范大学重点课程建设与管理办法,并有33门课程作为首批校级重点建设课程予以建设。 表2: 西北师范大学2001年以来课程建设情况统计表时间校级重点课程校级精品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国家级精品课程2003年112004年1592005年2382006年24912007年332261合计3385332教材建设硕果累累。2001年以来,学校教师共编写出版教材136部,其中现代教育技术教程在2002年获得全国高教优秀教材二等奖,化学化工信息及网络资源检索与利用荣获第八届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优秀科技图书二等奖,高等代数、结构化学为面向二十一世纪教材。2005年,全校各专业526门课程选用面向21世纪教材、国家“九五”和“十五”规划教材、获奖教材、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使用近三年出版新教材415部,所选用教材在内容体系与深度上逐步趋向综合性大学。2006年,南国农教授编写的教育传播学:原理与应用等3部教材被列为“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 表3: 西北师范大学“十一五”国家级规划教材教材名称主编出版社教育传播学:原理与应用南国农高等教育出版社人体解剖生物学俞诗源兰州大学出版社多媒体CAI课件设计与制作李建珍中国水电水利出版社5提高了学生综合素质和培养质量学生外语学习蔚然成风,外语水平逐年上升。近年来CET-4 通过率平均达到60% 以上;个别专业累计通过率达到83.33% 。表4: 西北师范大学近年来各届学生大学英语四、六级考试通过率统计表年级1999级2000级2001级2002级2003级四级51.354.7453.1461.5967.16六级19.4517.5418.519.6629.89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成绩逐年上升。2002年以来,组织1129人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72人次,其中一等奖10人次、二等奖20人次、三等奖42人次。表5: 西北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英语竞赛获奖统计表年份参加人数获奖情况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合计2002年5911352003年168137112004年152148132005年177336122006年210237122007年363261119合计112910204272 “CCTV 杯 ” 全国英语演讲大赛成绩斐然。2004年以来,我校在“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中获得全国决赛优胜奖3项,甘肃赛区特等奖3项、一等奖4项、二等奖2项。2005年,2名学生获得了全国决赛优胜奖,其中1人取得了全国决赛第9名的骄人战绩,并获得了决赛“最受观众欢迎奖”,在2006年5月代表学校赴马来西亚参加“亚洲大专英语辩论赛”。 2006年,1名同学以全国预赛第四名的优异成绩进入全国决赛。表6: 西北师范大学参加“CCTV杯”全国大学生英语演讲大赛获奖统计表年份全国决赛优胜奖省级特等奖一等奖二等奖2004年212005年2212006年1111合计3342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取得了优异的成绩。2001以来,我校共有75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得国家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省区特级奖11项、一等奖12项、二等奖17项。2006年获得5项全国奖,遥遥领先于省内其他高校,在全国师范院校中名列前茅。表7: 西北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获奖统计表年 份参赛队数国家一等奖国家二等奖省区特级奖省区一等奖省区二等奖2001年10112222002年10112242003年1022004年10142005年151342006年2014623合 计7536111217 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取得好成绩。2001-2005年,共组织8个队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得国家二等奖2项,省区特级奖2项,省区一等奖1项,省区二等奖3项。表8: 西北师范大学参加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获奖统计表年份参赛队数国家二等奖省区特等奖省区一等奖省区二等奖2001年212003年31122005年3111合 计82213“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成绩显著。获得全国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省级特等奖8项、一等奖18项、二等奖36项、三等奖41项;2004年参加全国第四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获得铜奖1项,填补了甘肃省大学生在该项竞赛中的空白。 表9: 参加 “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获奖情况一览表年份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省级特等奖323一等奖2277二等奖59814三等奖1211135团体奖第二名第二名第二名第二名国家级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二等奖1项6赢得了广泛的社会声誉,学校生源好、就业率高多年来,学校建章立制,齐抓共管,有效地保证了学校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形成了“招生、培养、就业”一体化的良性循环,赢得了学生、家长、用人单位和社会各界的普遍认可和广泛好评,享有较高的社会声誉。学校生源好,质量高。近年来,报考西北师范大学成为许多甘肃考生的首选,每年报考西北师范大学的学生人数达到甘肃省当年所有考生数量的30%以上,新生录取第一志愿率近年来一直保持在90%以上,大部分专业录取分数线在重点线以上, 2006年,数学与应用数学等10个专业的第一志愿录取率达到100%。外省生源逐年增多,山西、山东等12个省份文史理工全部第一志愿录取。表10: 2001年以来学校在甘肃省本科招生录取情况统计表年份科类重点线本科线投档线高出本科线2001文史49046548015理工512467491242002文史49246648519理工508457495382003文史50445648832理工458402449472005文史53547652852理工558498548502006文史54248353956理工56651255644生源结构不断优化,招生范围逐年扩大。近年来,学校积极与外省重点师范大学合作,进行招生计划对等交换,面向全国大部分省(区)招生,招生范围从2001年的10个省区扩大到2007年的25个省区。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学校学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学生学习积极性不断提高,考研深造蔚然成风,毕业生考研录取率逐年提高,2006年共有289人被录取为硕士研究生,占应届毕业学生人数的8.8% 。表11: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近三年学生考研情况一览表项 目2004年2005年2006年考研录取数179278289考研录取率6.057.68.8就业率稳中有升。近年来,学校将毕业生就业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当中,确定为“一把手”工程,建立了高效快捷的校、院、系分层管理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运行机制。毕业生受到教育部门、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的高度评价,本科毕业生在全国就业形势较为严峻的形势下仍能保持较高的就业率,全校平均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其中部分师范专业的就业率达到100%。 表12: 西北师范大学本科学生就业率情况一览表项目2002年2003年2004年2005年2006年就业率(%)95.7693.0792.496.291.9 7取得了一定的理论成果 围绕学校教学质量监控工作,通过大量的探索与实践,在取得丰硕实践成果的同时,在理论研究等方面也取得了较为丰富的成果。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大学教学等刊物上公开发表了教学管理论文十余篇,以教学管理为主要内容的教学成果奖3项,教学研究立项项目4项,其中2项为2006年甘肃省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立项第一批项目。这些理论成果的取得,是对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构建和运行的总结和升华,反过来,又为进一步优化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深化教学管理提供理论支撑,也为大众化时期高等教育教学质量管理提供理论探讨。表13: 成果完成人近年来公开发表的部分教学管理论文论文题目期刊名称、卷次作者教学质量及其保障与监控高等教育研究2002(1)王嘉毅促进学生发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10)王嘉毅课堂教学质量的系统生成模式和因素分析中国大学教学2005(7)王嘉毅教师教育的课程设置与教学方法课程教材教法2007(1)王嘉毅高等师范教育教学中急待解决的问题与对策中国大学教学2004(4)王嘉毅课堂教学:学有规律,教有优法教育科学论坛2006(9)王嘉毅新时期维护高校稳定问题研究的现状及其走向内蒙古农大学报2005(2)张文礼对新时期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思考当代教育论坛2007(11)康智杰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高校教学质量监控体系的构建研究西北成人教育2007(3)康智杰试论大众化高等教育质量观背景下高校教学督导工作的原则与策略高等理科教育2008(1)康智杰表14: 成果完成人近年来在教学管理方面获得的教学成果奖成果名称完成人获奖级别获奖时间稳步实施系列教改工程,不断提升本科培养质王嘉毅等省级一等奖2003西北师大实践教学的改革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