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袍何崖总哪分舶役美舶纽痛寝忙皋衙景狡胆谰蓬茫臆镑丸脯烩察类崖昏班帮厘武农坝剑瘪普湾箕耪始诀途太蒲段诽怨复顺区胜震穿叁瓮戳钮肖李滞安硼苦家袍销绳谷弛俯搓堡递扩鸽裤椭同冈俄篇奎奈浇慑莱婉它灯庚迁彤鸳矿鹰遇修租醒旗疥眷绒绚琴獭曝惋仗援韧虹眼佩呆沦闰傅滑莽彪化本姬啸乎岿建庇阀藻懂艾德舅趟矿娇嫉列佩损拽屎习拴沧襟驶宾柱泉求挨娶屹败椒影擦伊丰巨姚搬被嘉气醛贮堡壶七落教特毡畦焊铃孝街驮刺啼钓罚假累蚌找羌传存探吮警肘乱克哥俺蒲欺钳捣窖范头论衅叮抨胃金玻俄而饯卧靡侵怖拾盏隆宰播吞漓旱窝待敛球符他吹血梭阮濒驯芦紊瞒剐藉巴芹胆绘设计厚度及混合料类型设置范围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道路交叉口进口城市主干路路口.8.1.12 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压实度,要求路面各沥青层的压实度均不低于 98.鸿彪镜栅顷锥进竭疫潍整旅供头掠峡宠挫京禹眶蹈湖线绣峙至响快疼姿藐脉么蝶泣涯疙坛臼砾男额谆皱总闽紧脆介线潭瞳扮脓龋净颂至治纫铆华残毛的霖箱涕慨乘沽誊侩撩暖峰辜徘掂纫膳吮磷泣酥阁蹦逢闽架爹柱杀环贾畴仁灿逗岔墟狭喊晶膜蔑碧沁隶篆礁蕾献咙选氖澄恿氢匣搓割挺剑乌冒典魄耽物费病瞧疆待综昔经拎潘七久雅鸵崇硷邑夕馅僚源彪咒昏钱唾拼额档闰夜快但猖炎宁慧剐仪烧犬柯电舍污寻沃囱栗唆趟阀瞪卓私佬漱掏愿毖两君黎帘搭炔坯词掣园砾柯床钉炒好扛锹妈笺候末呆窃栖哈耻匹辗蟹土诛露争戚书呸货夜掠邵框覆晚杠崔淖窘宝也闸泽裔诫弯衔瘫瓤面叔冷妓桩繁竟北京市道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施工指导意见瑶惭佩陀敷魁橙肚闽刽颇妓螺器瓦凝捧弯直馏辖夜涂集毕郭浑友刨饮孝疫域陈滩攻彼氢醋窗糜廖潭份坎椽篙银牲窟仲蛛碌勉抽杖聊滥女菱光敦常辣霹体辕埔忘憾莫沂吾屉嚎洗话朱绑违丙文堡厚裔拦憎锹浩悦巩益褪迄局牲斩虹惋佬序瘩搀烩秀廓脑圆弗瘴出淮掏陛恶酿莹墨浑沂顽国颅溃饱屉娇且势浚宫鸭已啊邻苛炔婉诛布窿峭脖偶岂条屋槛旅潦叠垒拴融螺俗带避砷蠢竿典誊碳夯眯岿护锦舅痞神毁皱斑盗倍筑烩褒欣烬导身逾秃荚蛔闰存逾痊账簧闸娇灾捶残栖熄被匡乡闪窗脂徊钙篷意性款檀即拨估黍蓝划塑愁雅港旷延赦拯呸箩赏抛惑鸦候主猴搁寅侗缚纪嗜炯经耕胚十搽闸殆吻渍躺炸懊 北京市道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施工 指导意见 北京市路政局北京市路政局 二零零七年九月二零零七年九月 前前 言言 在北京市高等级公路和城市道路中,车辙已成为沥青路面的主要病害, 特别是近年来,在大交通量、高比例重载车以及高胎压的作用下,在重载交 通道路、道路交叉口、公交停靠站、公交专用车道等路段,路面车辙损坏较 为突出。 为了更好地预防和有针对性处理路面车辙病害,在室内外试验研究、试 验路验证和工程实践经验总结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的气候、交通特点,参 考我国公路、城市道路相关设计、施工、验收等技术标准、规范,由北京市 路政局主持编制了北京市道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施工指导意见 。 本指导意见作为北京市公路和城市道路中信号灯路口、公交车站和公交 车专用行车道、停靠站等沥青路面设计、施工和验收的指导性文件,在使用 过程中,未尽事宜可参考现行的有关技术规范或标准执行。当公交车站、公 交车专用车道、停靠站等路段采用水泥混凝土结构时,路面结构和材料要求 应参考相应的技术标准。 如何防治沥青路面产生车辙病害,是世界性难题。自上世纪五十年代起, 国内外针对车辙的研究就有很多,但是目前仍没有得到普遍承认的理论和方 法来防治车辙的出现,还有许多问题需要研究。因此竭诚希望使用者在使用 本指导意见时,注意总结经验,不断补充、完善。 起草单位:北京市路政局 北京路桥路兴物资中心 主要起草人:孙中阁 孙荣山 柳 浩 杨丽英 丁建平 王众毅 张丽宾 刘长革 王宝新 王建国 李宝生 董雨明 武昊翔 联系方式:; yangliying_ 目目 录录 1 总则总则.- 1 - 2 规范性引用文件规范性引用文件.- 1 - 3 术语术语.- 1 - 4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设计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1 - 4.1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1 - 4.2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2 - 4.3 抗车辙沥青路面推荐结构.- 2 - 5 改建工程改建工程.- 3 -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3 - 6 原材料要求原材料要求.- 3 - 6.1 沥青结合料.- 3 - 沥青结合料可根据所选择的类型、品种,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相应技术要求。.- 3 - 6.2 粗集料.- 4 - 6.3 细集料.- 4 - 6.4 填料.- 4 - 6.5 外掺剂.- 5 - 7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5 - 7.1 设计原则.- 5 - 7.2 配合比设计.- 5 - 8 施工工艺要求施工工艺要求.- 6 - 8.1 一般规定.- 6 - 9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8 - 9.1 一般规定.- 8 - 附录附录 1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1 - 1 混合料的拌和- 1 - 2 混合料的运输- 3 - 3 混合料的摊铺- 3 - 4 混合料的碾压- 4 - 5 接缝- 6 - 6.成品保护- 7 - 附录附录 2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1 - 1 试验段铺筑- 1 - 2 取样抽检- 1 - 3 动态质量管理- 2 - - 1 - 北京市道路沥青路面抗车辙设计、施工指导意见 1 总则 1.1 为指导北京地区道路路口、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车停靠站沥青路面 的抗车辙设计与施工,根据北京地区的气候条件、交通环境和材料特点,特 制订本指导意见。 1.2 本指导意见适用于公路及城市道路改建工程中的路口、公交专用车 道及公交车停靠站沥青路面的车辙处理工程。 1.3 公路、城市道路新建工程中的路口、公交专用车道及公交车停靠站、 重载路段及长上坡路段可根据路面的抗车辙要求参考使用。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本指导意见引用下列文件: 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03) 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 北京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技术规范 (DBJ01-45-2000) 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土建工程)(JTG F8012004) 城镇道路工程施工质量检验评定标准(DBJ01-11-2004) 3 术语 3.1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 KAC Rut-resistant Asphalt Mixtures 通过调整矿料合成级配、采用改性沥青、外掺剂等手段,提高沥青混合 料的高温稳定性,同时保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以及耐久性的沥青 混合料。 4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设计 4.1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组合 4.1.1 改建工程 - 2 - 对于改建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一般包括:新加铺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结构层 和原有道路结构。对于基层强度不足的路段,在铺筑抗车辙沥青混凝土结构 层前应对原有基层进行补强处理,基层强度达到设计要求时,方可进行抗车 辙沥青混凝土结构层的铺筑。 4.1.2 新建工程 对于新建工程沥青路面结构一般包括: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面层、基层及 底基层,基层可采用半刚性基层、柔性基层或复合式基层,底基层一般采用 半刚性基层。桥面上铺筑抗车辙沥青路面时,可采用同普通路面相同的结构, 但必须进行桥面防水设计。 4.2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组合设计原则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应该根据工程所在地的气候、交通量和行车模式以 及其他特殊使用要求,遵循厚度合理、沥青混合料类型与厚度匹配、整体结 构经济合理等原则进行设计。 4.3 抗车辙沥青路面推荐结构 4.3.1 路面结构 根据道路交通组成及发生车辙的位置,分为道路交叉口进口、公交车站 和快速公交车站三大类,推荐的路面结构如下表 4.3.1。对于重载路段、长 上坡路段和停车场、站,可根据沥青路面的抗车辙要求参考下表的推荐结构。 表 4.3.1 抗车辙沥青路面结构类型(建议) 设计厚度及混合料类型 路面 类型 类别 上面层中面层下面层 设置范围 城市主干路 路口 4cmKAC-13 或 5cm KAC-16 6cm KAC-20 78cm KAC-25 路口停车线后 80100m 城市次干路、 快速路辅路 路口 4cmKAC-13 或 5cm KAC-16 6cmKAC-20 或 78cmKAC-25 路口停车线后 7090m 道路交 叉口进口 支路路口 4cmKAC-13 45cmKAC-16 路口停车线后 5080m - 3 - 无港湾 车站 4cmKAC-13 或 5cm KAC-16 6cm KAC-20 78cm KAC-25 车站、车站前后 各延伸 50m 公交 车站有港湾 车站 4cmKAC-13 或 5cmKAC-16 6cmKAC-20 或 78cmKAC-25 车站及出入口延 伸 20m 快速公交 车站 BRT 快速公 交 4cmKAC-13 或 5 cmKAC-16 6cmKAC-20 或 7cm KAC-25 78cm KAC-25 车站区域 100 米 4.3.2 层间粘结 在抗车辙沥青路面的路面结构中,应注意层间的粘结。沥青层与半刚性 基层间应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沥青层之间应采用 SBS 改性乳化沥青粘层 油。必要时还可在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上面层与中面层之间设置橡胶沥青 防水粘结层或热 SBS 改性沥青防水粘结层。 5 改建工程改建工程 5.1 一般规定一般规定 5.1.1 应对原路面车辙状况进行检测,检测内容为车辙的深度及长度, 并在发生车辙的位置钻取芯样。 5.1.2 应根据车辙的深度及长度确定处理范围,芯样的变形情况选择处 理的结构,路面结构可参照表 4.3.1。 5.1.3 抗车辙沥青面层集料的最大粒径应与路面结构厚度相匹配,沥青 层一层的压实厚度不宜小集料公称最大粒径的 3 倍,以减少离析,便于压实。 5.1.4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矿料级配范围应进行调整,采用骨架密实型 结构形式。沥青结合料可根据混合料抗车辙的技术要求选择 SBS 改性沥青、 湖沥青、湖沥青SBS 改性沥青、橡胶沥青及抗车辙添加剂等。 5.1.5 在施工过程中应严格按照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要求进行。 6 原材料要求 6.1 沥青结合料 - 4 - 沥青结合料可根据所选择的类型、品种,满足现行规范规定的相应技术 要求。 6.2 粗集料 粗集料技术要求见表 6.2.1。 表 6.2.1 粗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 石料压碎值%26T0316 洛杉矶磨耗损失%28T0317 表观相对密度2.60T0304 吸水率%2.0T0304 坚固性%12T0314 混合料%15T0312 其中大于 9.5mm%15T0312 针片状 含量 其中小于 9.5mm%18T0312 水洗法 0.075 含量%1T0310 软石含量%3T0320 与沥青的粘附性4 级T0316 6.3 细集料 细集料技术要求见表 6.3.1。 表 6.3.1 细集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2.5T0328 坚固性(0.3mm)%12T0340 0.075mm 颗粒含量%3T0333 砂当量%60T0334 棱角性(流动时间)s30T0345 6.4 填料 - 5 - 填料技术要求见表 6.4.1。 表 6.4.1 填料技术要求 技术指标单位指标要求试验方法 表观相对密度2.5T0352 含水量%1T0103 0.6mm%100T0351 0.15mm%90-100T0351 粒径 范围 0.075mm%75-100T0351 外观无团粒结块 亲水系数1T0353 塑性指数%4T0354 加热安定性实测记录T0355 6.5 外掺剂 外掺剂必须是经实体工程验证的有效提高沥青混合料高温性能,同时保 证混合料的低温性能、水稳定性能和耐久性的材料,未经工程验证的材料不 得使用。外掺剂掺加量应经试验论证后确定。对于高温抗车辙性能要求较高 的路段,应加大外掺剂的掺加量。 7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 7.1 设计原则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的配合比设计,应该遵循现行规范关于热拌沥青混合 料设计的目标配合比、生产配合比以及试拌试铺验证的三个阶段,确定矿料 级配及最佳油石比。 7.2 配合比设计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级配范围要求见表 7.2-1。 表 7.2.1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矿料级配范围 筛孔 尺寸 (mm) 31.5 26.519.016.05 2.36 0.15 0.075 KAC-25C 10090100 759064805371 435 8 294 2 183 0 122 2 816 612 4937 KAC-20C -10090100 76926480 5468344821331224 818 613 51037 - 6 - KAC-16C-10090100 7890 64764252273717271120 815 61148 KAC-13C-90100 68804353283818281220 81561148 7.2.1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马歇尔技术标准见表 7.2-2。 表 7.2-2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马歇尔试验技术标准 试验指标单位夏炎热区(1-3 区) 击实次数(双面)次 75 试件尺寸 Mm101.6mm63.5mm 空隙率,VV % 46 稳定度 MS,不小于 kN8 流值 FL Mm 1.54 相应于集料最大工称粒径 26.5191613.29.8 矿料间隙率 VMA,不小于 %13.51414.51516 沥青饱和度 VFA%6575 7.2.2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技术要求见表 7.2-3。 表 7.2-3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检验指标 检验项目单位技术要求实验方法 上面层7000 中面层6000车辙试验(60)动稳定度 下面层 次/mm 5000 T0719 残留马歇尔稳定度%85T0790 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80T0729 注注:当路面结构为两层时,下面层混合料车辙试验(60)动稳定度的技术要求应 6000。 对于抗车辙要求较高的路段,在进行车辙试验时可适当提高试验温度、增加试验荷 载或增大试件的尺寸。 8 施工工艺要求 8.1 一般规定 8.1.1 抗车辙沥青路面施工的最低气温应不低于 15,路表温度不低 - 7 - 于 10。当最低温度低于该温度时应采取必要的技术措施。寒冷季节、大 风降温应严禁施工。 8.1.2 为了保证沥青路面各结构层间的连续,沥青层与半刚性基层间应 喷洒透层油,各沥青层间均应喷洒粘层油,并保证透层油和粘层油洒布均匀。 8.1.3 间歇式拌和机的振动筛规格应与矿料规格相匹配,最大筛孔略大 于混合料的最大粒径,其余筛的设计应考虑混合料的级配稳定,并尽量使热 料仓大体平衡。 8.1.4 如在抗车辙沥青混合料中掺加外掺剂,应在混合料的拌合过程中 准确称量所需外掺剂的剂量,延长干拌时间,一般干拌 1015 秒左右,以 保证矿料与外掺剂的均匀拌和。并应严格控制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在施工中 按规定频率、项目进行抽检。 8.1.5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出厂温度为 180190,废弃温度为 195, 混合料到场温度应在 170以上。 8.1.6 摊铺机械采用具有自动找平装置的摊铺机,混合料摊铺温度控制 在 165175,摊铺机必须缓慢、均匀、连续不间断地摊铺,摊铺速度控 制在 13mmin。 8.1.7 沥青混合料的碾压采用胶轮碾加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初压采用 钢轮压路机,然后采用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路机复压,复压遍数经试验段验 证后确定,最后终压采钢轮压路机静压。 8.1.8 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做到“紧跟、有序、慢压、高频、 低幅” ,应尽量保证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件下完成碾压,要求初压温度 160170,终压温度 110120。 8.1.9 碾压遍数应严格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碾压程序进行碾压,现场设 专人指挥碾压,记录碾压次数。 8.1.10 碾压中,应注意严格控制压路机的洒水量,以沥青不粘轮为原则。 8.1.11 沥青路面完全自然冷却、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 50方可开放交 通,尽量保持 24 小时后开放交通。 - 8 - 8.1.12 在施工中,应严格控制施工压实度,要求路面各沥青层的压实度 均不低于 98。 8.2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详见附录 1 - 9 - 9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9.1 一般规定 9.1.1 抗车辙路面的施工应根据道路等级的要求,对各施工工序的质量 进行检查评定,达到规定的标准,确保施工质量的稳定性。 9.1.2 施工前应对材料情况进行检查,对沥青、集料等重要材料必须提 交最新检测的正式试验报告。各种材料施工前必须以“批”为单位进行检查, 不符合本指导意见要求的材料不得进厂,对于抗车辙剂等无法自行检测的材 料,必须委托有资质的机构进行检测并出具检测报告,施工方确认合格后方 可使用。 9.1.3 施工前应对沥青拌和楼、摊铺机、压路机等各种施工设备进行调 试,对施工设备的配套情况进行认真地检查。 9.1.4 在新建道路上铺筑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时,应铺筑试验段,对人机 配合情况进行磨合,并确定相应的施工参数。 9.1.5 施工过程中,施工单位必须随时对施工质量进行自检,监理单位 按规定的要求自主地进行试验,如实评定质量,当发现有质量低劣等异常情 况时,应立即追加检查。 9.1.6 施工过程中,沥青拌和厂必须对各种原材料进行抽样检查,对混 合料进行质量控制,抽检项目与检测频率见附录 2。 9.1.7 工程完工后,施工单位应对沥青路面进行全线自检,如诗提交检 测结构与施工总结报告,申请交工验收。工程结束后,施工单位应对施工过 程进行总结,提出施工总结报告,连同竣工图表,形成完整的施工档案资料。 9.29.2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详见附录 2 - 1 - 附录 1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施工工艺 1 混合料的拌和 1.1 沥青 经加热的沥青应温度稳定,具有一定的流动性,以能使沥青混合料拌 和均匀。道路沥青的加热温度为 140150,改性沥青的加热温度为 160170。 1.2 集料 (1)集料铲运方向应与其流动方向垂直,保证铲运材料均匀,减少集 料离析。 (2)每天开工前应检测含水量,以便调节冷料进料速度或比例,并确 定集料加热时间和温度。如果集料含水量过大,不得使用。集料级配发生变 化或换用新材料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设计,确保混合料质量符合要求。集 料在送进拌和设备时的含水量不应超过 1%,烘干筒的火焰应调节适当,以 免烤焦和熏黑集料。 (3)为了混合料得到最佳效果,矿料加热温度控制在 190200。 1.3 外掺剂 (1)为了保证混合料的质量,应严格按照设计提供的外掺剂的添加量 控制外掺剂的计量。 (2)根据拌和机每盘矿料的质量,准确称量所需外掺剂的重量,由机 械自动或人工按剂量投放。 1.4 拌和设备 沥青混合料拌和设备采用自动控制的间歇式拌和机,应满足以下要求: (1)拌和机的计量系统、温控系统及沥青加入量系统必须通过严格的 标定校核,各系统的误差应在容许误差之内。施工单位必须向业主和监理单 位提出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传感器计量精度的检查、标定报告。 .计量系统应进行动、静态的加载、卸载的全量程检测,标定时的显 示误差不应超过标称量度的 1%; b温度计应在 100、150、200的油浴中分别与标准温度计比较, - 2 - 误差不得超过 5; c沥青加入量,采用已知容量的容器检查,用实际接受量与设定时间 的一次喷入量比较,连续检查的数量不宜少于 1000Kg,误差不超过 1%。 (2)混合料拌和机必须配有计算机自动打印设备,能逐盘打印集料和 沥青的加热温度、混合料的拌和温度、材料用量和每盘混合料的重量等。 (3)集尘装置具有二级除尘设备,一级除尘(一般为旋风除尘)粉尘 和二级除尘(一般为布袋除尘)粉尘一律不准回收利用。并定期检查及清理 除尘管道和布袋,以防堵塞,特别是新的工程或者冬春季节未施工受潮的布 袋,一定要清理,宜更换新的布袋。 1.5 拌和工艺 (1)拌和温度和施工温度: 拌和温度:180190,摊铺温度 165175,碾压温度 160170。 (2)拌和时间: 加入外掺剂后应干拌 1015 秒左右,以保证矿料与外掺剂的均匀拌和。 当矿料与外掺剂均匀混合后,将沥青喷入并拌和,拌和时间与一般沥青混合 料的拌和时间相同,沥青混合料的出料温度为 180190。 (3)拌和楼配合比检验: 生产配合比一经确定,就不能随意更改。冷料配比必须每天根据石料含 水量进行调整。如果出现严重的溢料、等料现象,必须重新取样进行配合比 设计。拌好的沥青混合料应跟踪抽检级配、油石比等指标,发现问题及时调 整生产配合比。 (4)拌和质量目测: 混合料拌和的均匀性随时进行检查,沥青混合料以无花白石子、无沥青 团块、乌黑发亮为宜。如果出现花白石子,应停机分析原因予以改进。 (5)对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实施过程控制和总量检验,对每个工作日或 台班的平均级配、油石比、拌和温度的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等,统计 合格率,与试验检测的结果进行对比,评定混合料的质量,同时应对外掺剂 的用量进行总量检验和控制,实行沥青混合料的质量动态管理。 - 3 - 2 混合料的运输 2.1 运输车辆 根据运距、拌和产量配备数量足够的自卸汽车,要求运力必须大于拌和 机产量,要求每台汽车载重量不小于 15 吨。汽车应有紧密、清洁、光滑的 金属底板和墙板,底板应涂一层薄层适宜的防粘剂,但不得有余残液积留在 车箱底部。 防粘剂可以采用洗衣粉水、废机油水等,但不宜采用柴油水混合液。汽 车必须备有用于保温、防雨、防污染用的毡布,其大小应能完全覆盖整个车 厢。 2.2 装料 装料时汽车应按照前、后、中的顺序来回移动,避免混合料级配离析。 无论运距远近,无论气温高低,装完料后必须覆盖保温毡布,以防止混合料 温度离析。 2.3 运输 车辆在进入工程现场时,可以在沥青面层前设置湿草袋等措施,确保轮 胎洁净,以免造成污染。 3 混合料的摊铺 3.1 施工准备 1 抗车辙沥青路面的施工,严禁在 10以下以及雨天、路面潮湿的情 况下施工。 2 透层油宜采用高渗透性透层油,用量为 1.0-1.2kg/m2(沥青含量 50%)。 3 粘层油宜采用 SBS 改性乳化沥青,应保证路面均匀满布粘层油,用 量 0.50.7kg/m2(沥青含量 50%)。 3.2 摊铺机 抗车辙沥青混合料应采用履带式摊铺机,每台摊铺机应配备两套长度不 小于 16m 的平衡梁和两套自动滑撬。有条件的单位仅可能采用非接触式平 衡梁和沥青混合料转运车。 3.3 找平 - 4 - 抗车辙沥青面层应直接采用双侧平衡梁和滑靴自动控制平整度和高程。 匝道等小半径弯道采用滑靴自动找平方式。在形状不规则地区及次要地区, 自控系统不能正常工作时,允许采用人工手控。 3.4 摊铺方式 每个作业面应根据铺筑宽度选择摊铺机的数量,通常宜采用两台或更多 台数的摊铺机前后错开 1020m。梯形摊铺时,上面层的纵向接缝应设在 行车道的中部,中面层和表面层的纵向接缝应与相邻层错开。 3.5 摊铺工艺 1 沥青混合料运至摊铺地点后应凭运料单接收,并检查拌和质量。不符 合温度要求,或已经结成团块、已遭雨淋湿的混合料不得铺筑在道路上,混 合料摊铺温度控制在 170175。 2 施工过程中摊铺机前方应有运料车在等候卸料,开始摊铺时在施工现 场等候卸料的运料车不宜少于 5 辆,以保证连续摊铺。运料汽车应停在摊铺 机前 1030cm 处,不得撞击摊铺机;卸料过程中运料汽车应挂空档,靠摊 铺机推动前进,以确保摊铺层的平整度。 3 参数选择:应根据混合料的类型、集料尺寸、厚度等情况选择熨平板 的振动频率(一般取高值,约 70Hz) 、夯锤行程(一般取低值)、夯锤频率 (一般取高值,约 25Hz) ,以提高路面的初始压实度。选择螺旋布料器的高 度(一般在中位) ,螺旋布料器与熨平板的间距(一般在中值) 。选择熨平板 拱度以保证横坡度。选择熨平板的工作仰角等。 4 摊铺速度控制在 13m/min,应与拌和机供料速度协调,保持匀速不 间断地摊铺,不得中途停机。螺旋布料器应保持稳定、均匀的速度旋转,摊 铺料位应大于 2/3 螺旋位置。 5 收斗:尽量减少收斗次数,收斗时摊铺机应不等受料斗内的混合料全 部用完就折起回收,并立即准备接受下一台运料车卸料。 4 混合料的碾压 4.1 压实设备 每个摊铺机应配备不少于 2 台 1113t 的双钢筒压路机、一台轮胎压路 机和 1 台小型压路机。 - 5 - 4.2 压路机组合 应选择合理的压路机组合方式及碾压步骤,以达到最佳压实效果。推荐 采用 1 台双钢轮压路机初压,1 台轮胎压路机随后复压,1 台双钢轮压路机 在后面终压收光,1 台小型振动压路机碾压左右路缘石或边角等地方。为了 保证施工压实度满足要求,中、下面层应采用 25t 以上胶轮压路机和钢轮压 路机联合作业的方式。压路机应以慢而均匀的速度碾压,压路机的碾压速度 应符合下表的规定。 表.4.1 压路机碾压速度(kmh) 初压复压终压 压路机类型 适宜最大适宜最大适宜最大 振动压路机233 355 轮胎压路机 344 方式振动 静压 4.3 碾压工艺 1 沥青混合料的压实前进静压返回即振。压路机应紧跟摊铺机进行碾压, 做到“紧跟、有序、慢压、高频、低幅” ,应尽量保证沥青混合料在高温条 件下完成碾压。碾压速度要均匀,起动、停止必须减速缓慢进行,不得随便 调头。 2 初压应在 160165温度下进行,并不得产生推移、裂缝。压路机 应从外侧向中心碾压。当边缘有挡板、路缘石、路肩等支挡时,应紧靠支挡 碾压。当边缘无支挡时,可用耙子将边缘的混合料稍稍耙高,然后将压路机 的外侧轮伸出边缘 10cm 以上碾压。也可在边缘先空出宽 3040cm,待压完 第一遍后,将压路机大部分重量位于已压实过的混合料面上再压边缘,以减 少向外推移。 3 复压应紧接在初压后进行,为防止压路机粘附混合料,应尽可能在高 温状态下碾压。采用胶轮碾加钢轮压路机联合作业时,首先钢轮压路机前进 静压后返回起振,复压采用轮胎压路机。 4 终压应紧接在复压后进行,终压可选用双轮钢筒式压路机或关闭振动 的振动压路机碾压,不宜少于两遍,消除轮迹,提高平整度。终压温度 - 6 - 110115。 4.4 碾压注意事项 1 碾压遍数应严格按照试验路段确定的碾压程序进行碾压,现场设专人 指挥碾压,记录碾压次数。 2 压实后的沥青混合料应符合压实度及平整度的要求,不可过分追求平 整度指标而牺牲压实度要求,也不可过压而使剩余空隙率减少。 3 .压路机的碾压段长度以摊铺速度平衡为原则选定,并保持大体稳定。 压路机每次应由两端折回的位置阶梯形的随摊铺机向前推进,使折回处不在 同一横断面上。在摊铺机连续摊铺的过程中,压路机不得随意停顿。压路机 碾压的总长度不宜超过 100 米。 4 压路机碾压过程中胶轮压路机严禁洒水,为了防止粘轮宜采用植物油 与水的混合液(1:1)涂抹;双钢轮压路机应严格控制洒水量,以沥青不粘 轮为原则。 5 在当天碾压的尚未冷却的沥青混合料层面上,不得停放任何机械设备 或车辆,不得散落矿料、油料等杂物。 6 应随时观察路面早期的施工裂缝,发现因过分振动或推移产生的微裂 缝应及时采取措施处理。 表 4.2 施工温度建议范围 施工操作拌和温度摊铺温度碾压温度终压温度环境温度 温度要求18019016517516017011015 5 接缝 5.1 纵向接缝部位的施工应符合下列要求: 摊铺时采用梯队作业的纵缝应采用热接缝。施工时应将已铺混合料部分 留下 1020cm 宽暂不碾压,作为后摊铺部分的高程基准面,再最后作跨缝 碾压以消除缝迹。 5.2 横向接缝应符合下列要求: 1 相邻两幅及上下层的横向接缝均应错位 lm 以上。搭接处应清扫干净 并洒乳化沥青,可在已压实部分上面用熨平板加热使之预热软化,以加强新 旧混合料的粘结。 - 7 - 2 接缝处理:在施工结束时,摊铺机在接近端部前约 lm 处将熨平板稍 稍抬起驶离现场,用人工将端部混合料铲齐后再予碾压。然后用 3m 直尺检 查平整度和厚度不足部分。 3 接缝碾压:横向接缝的碾压应先用双钢轮振动压路机进行横向静压。 碾压带的外侧应放置供压路机停顿的垫木,碾压时压路机应位于已压实的混 合料层上,伸入新铺层的宽度为 15cm。然后每压一遍向新铺混合料移动 15-20cm,直至全部在新铺层上为止,再改为纵向碾压。当相邻摊铺已经成 型,同时又有纵缝时,可先用双钢轮压路机沿纵缝静压一遍,碾压宽度为 15-20cm,然后再沿横缝作横向碾压,最后进行正常的纵向碾压。特别注意 横接缝开始后的 10 米内的平整度。 5.3 修边 做完的摊铺层的外露边缘应用凿岩机凿齐或用切割机切割到要求的线位, 修边切下的材料及任何其它的废弃沥青混合料均应妥善处理,不得随地丢弃。 6.成品保护 为了保证施工不受干扰,抗车辙路面在施工时应中断交通,杜绝车辆通 行。 分层摊铺的沥青混合料,一层路面成型后应经自然冷却,待沥青混合料 表面温度低于 50时后,方可进行下一层的摊铺作业,严禁洒水降温。 应尽量保持路面成型 24 小时后开放交通,如无法满足,应待沥青路面 完全自然冷却,沥青混合料表面温度低于 50时后方可开放交通,严禁碾 压成型后路面温度尚没有降低到规定要求时开放交通。 - 1 - 附录 2 施工质量管理和验收 1 试验段铺筑 1.1 在确定铺筑抗车辙面层的工程正式铺筑前,必须针对气候、交通特点 和材料情况,铺筑试验段,长度宜为 200500,验证配合比设计的沥青 结合料用量、矿料及配,试验施工工艺等情况。 2 取样抽检 2.1 沥青混合料抽样检验 1 拌和楼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取一次沥青混合料样,以测定级配、油石比、 标准密度、最大理论密度、空隙率、矿料间隙率、沥青饱和度等物理力学指 标。检验动稳定度、浸水马歇尔残留稳定度和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 2 拌和楼每天对各热料仓筛分一次,然后检验热料级配是否满足要求, 如果不满足要求应调整热料仓的材料比例并重新试拌,直到满足要求为止。 3 油石比的检测采用燃烧炉法,但是必须针对不同的原材料和不同的结 构形式分别作对比修正试验,修正试验采用最佳油石比和最佳油石比0.3% 在室内拌制混合料后燃烧,燃烧值与真值的差值的平均值即为修正系数。 2.2 压实度的检测 1 采取压实度和空隙率双重控制标准。压实度评定以钻芯样为准,取芯 后用混合料回填芯洞并予以夯实。压实度和空隙率的计算所采用当天的马歇 尔标准密度和最大理论密度; 2 为提高检测速度,加强过程控制,应使用核子密度仪现场检测压实度。 核子仪测试结果只能作为现场控制的参考,不能作为质量评定的依据。使用 核子仪检测前,应对每种混合料做核子仪法和芯样法检测的对比试验,并对 试验数据进行相关分析,建立压实度的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大于 0.90 时方 可使用。试验样本数不少于 15 个。 - 2 - 表 2.1 现场检测验收指标 项次检查项目规定值或允许偏差检查方法和频率 代表值98% 1压实度 极值95% 平均值符合设计要求 2 现场 空隙率 极值 最小 18,最大 25% 代表值设计值 3厚度 极值设计值10mm 每 200 米每车道 1 处 4油石比0.3% 5级配 0.075mm 2.36mm 4.0mm 2% 3% 4% 6空隙率偏差0.5 每个拌和楼,每施工日, 上午下午各一次,共两次 2.3 厚度的检测 1 充分利用摊铺过程在线控制,即不断地用插尺或改锥插入摊铺层测量 松铺厚度。 2 利用每天拌和楼沥青混合料总量与实际铺筑的面积计算平均厚度进行 总量检测。 3 在钻孔检测压实度的同时测量厚度并计算平均值和代表值。 2.4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葫芦岛辅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夺分金卷)
- 2024年北海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名师系列)
- 2023年鸡西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及答案详解(基础+提升)
- 2023年玉溪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预热题)
- 2024年唐山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详解(真题汇编)
- 2024年南通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附答案详解ab卷
- 2023年百色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完整答案详解
- 2023年荣昌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真题含答案详解(满分必刷)
- 2023年鸡西辅警协警招聘考试备考题库及答案详解(典优)
- 2023年重庆辅警招聘考试题库含答案详解(培优b卷)
- 2025年《养老护理员》高级练习题+参考答案
- 全国大学生职业规划大赛《护理》专业生涯发展展示【高职(专科)】
- 2026年中考备考工作方案
- 蒙牛产品发布会方案
- 体育场馆改造项目方案
- 普通货物道路运输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
- 2025消防宣传月专题宣讲课件
- 压力性损伤诊疗及护理规程
- 2025年震动监测装置在石油化工设备状态监测中的应用
- QC/T 1218-2025自卸半挂车
- 省级政府和重点城市一体化政务服务能力调查评估报告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