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评价_第1页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评价_第2页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评价_第3页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评价_第4页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毕 业 设 计(论 文)题 目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性能评价姓 名 学 号 所在学院 生物工程与食品学院专业班级 指导教师 日 期 毕业设计(论文)专用纸摘 要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由分子印迹技术合成的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具有众多良好的特性,被许多领域所广泛使用。罗丹明B是一种人工合成染料。研究发现罗丹明B具有致癌性,现已禁止用作食品添加剂。实验目的:评价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吸附动力学性能、饱和吸附性能、选择吸附性能、在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实验方法:合成MIP与NIP,在各个条件下吸附罗丹明溶液,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其吸光值,根据标准曲线计算出吸附量,从而进行性能评价。结论:合成的罗丹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性能。关键词:分子印迹;罗丹明B;分子印迹材料评价Abstract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is an emerging technology.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microspheres synthesized by the molecular imprinting technique has many good properties, it has a very good application in many areas.Rhodamine B is a kind of synthetic dye. Rhodamine B was found to be carcinogenic , it is prohibited as a food additive now. Rhodamine B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can effectively detect the actual sample of Rhodamine B.Purpose :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Rhodam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in adsorption kinetics, saturated adsorption properties , selective adsorption , and the adsorption performance in real samples .Experimental Methods : Synthesis of MIP and NIP, adsorption at each condition Rhodamine solution by UV spectrophotometry absorbance value , according to the standard curve to calculate the amount of adsorption and thereby evaluates the performance.Conclusion : rhodam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 synthesis has a good performance.Keywords: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rhodamine B; Evaluation of molecular imprinted material目 录摘 要IAbstractII目 录III第一章 综述11.1 分子印迹技术11.1.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11.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11.1.3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11.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21.1.4.1 在固相萃取(SPE)中的应用21.1.4.2 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21.1.4.3 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21.1.4.4 在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21.2 分子印迹聚合物原料的选择31.2.1 功能单体的选择31.2.2 交联剂的选择31.3 罗丹明B31.3.1 罗丹明B性质31.3.2 罗丹明B的用途及危害31.4 选题的目的、意义3第二章 实验52.1 材料52.1.1 主要药品及试剂52.1.2 仪器与设备52.1.3 主要仪器使用方法52.1.3.1 紫外分光光度计52.1.3.2 电子分析天平52.1.3.3 微量移液器52.2 实验方法62.2.1 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62.2.1.1 HPLC法62.2.1.2 荧光分析法62.2.1.3 紫外分光分析法62.2.2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72.2.3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动力学性能评价72.2.4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等温吸附性能评价72.2.5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选择吸附性能评价82.2.6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对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8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93.1 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93.1.1 HPLC法标准曲线93.1.2 荧光分析法标准曲线93.1.3 紫外分光分析法103.2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动力学性能评价113.2.1 罗丹明B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113.2.2 吸附动力学实验123.3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等温吸附性能评价13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133.3.2 吸附性能评价143.4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选择吸附性能评价153.4.1 标准曲线153.4.2 选择性183.5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对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18第四章 结论214.1 吸附动力学性能评价214.2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等温吸附性能评价214.3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选择吸附性能评价214.4 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214.5 总结21致谢22参考文献23V第一章 综述1.1 分子印迹技术1.1.1 分子印迹技术简介分子印迹技术(MIT),是指制备在特定结合位点上与模板分子能够在三维空间上相互识别的印迹聚合物的技术,是一种可以用来模拟天然物质的识别功能,制取具有选择特异性分子印迹聚合物的方法。20世纪40年代,Pualing提出以抗原为模板来合成抗体理论,这一理论为分子印迹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在1949 年,专一性吸附的概念首次被Dickey提出 2,但是在之后的很长一段时间里都没有引起科学界的足够重视。直至1972年,一个名为Wulf的德国Heinrich Heine大学的研究小组成功的制出了第一个分子印迹聚合物(MIPs)3,这才引起科学界对分子印迹技术的重视。1993年,另一个研究小组Mosbach发表的一篇分子印迹聚合物的研究进展报道后4,这才使这一技术得以迅速发展,引起了科学界对分子印迹技术研究的热情。如今,分子印迹技术已经得到很好的发展并且在不同领域得到了充分的应用。1.1.2 分子印迹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印迹技术的关键在于制备MIPs。以目标分子为模板,选择特定的功能单体,在引发剂的作用下在特定的引发条件下通过交联剂的作用聚合在一起,然后用洗脱剂洗去模板分子,就可以得到在三维空间上具有特定结构和识别位点的聚合物。51.1.3 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分子印迹聚合物微球的制备方法主要有: 表面印迹;沉淀聚合;悬浮聚合;溶胀聚合。1.1.4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应用1.1.4.1 在固相萃取(SPE)中的应用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具有特异性识别位点,能够与待测物质在空间三维结构上结合而被特异识别,并且其具有与生物抗体相媲美的耐机械和化学强度,对酸碱、有机溶剂、温度、压力都有一定的抗性,因而使其在分子识别具有良好的优势。MIP作为SPE的吸附相,能够与待测物及其结构类似物特异性识别,从而结合在一起而被分离。由于其不同的识别能力,导致其对不同物质的结合能力不同,通过洗脱进而达到分离的效果。101.1.4.2 在生物传感器中的应用传统的生物传感器都是将生物大分子作为其特异识别元件,由于生物分子物理化学稳定性差,导致其灵敏度低和检测线范围窄,这迫使人们寻找新的代替物。分子印迹聚合物由于其特异的识别能力,并且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作为生物传感器的特异识别元件,能够取代传统生物活性组分。MIP对分析物之间的相互结合可通过转换器做出快速反应。这样制备的生物传感器除了具有传统生物传感器的优点外,还有制作成本低、寿命长等优点,可大规模应用。111.1.4.3 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天然活性生物大分子在生命活动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由于其活性在一定的条件下受到破坏,因此,使其的应用受到大大的限制。MIPs在生物大分子中的应用中,最主要的是在抗原-抗体模拟中的应用。基于抗体-抗原反应的免疫分析以其高特异性和高灵敏度等特点,已得到广泛应用。但是天然抗体由于难以保存,受制于环境条件,在某些领域限制了它们的进一步应用。MIPs用于免疫分析,具有类似于抗体或受体的高度特异识别性,并且具有优势。如受环境影响较小,容易获得,适用寿命较长。121.1.4.4 在膜分离技术中的应用膜分离技术目前在分离科学中应用广泛,具有高效、低能耗、环保、操作方便,能实现分子分级过滤等优点,已成为分离技术领域的研究及应用热点之一。然而,对于现有的膜技术来说,对物质的专一性选择是无法实现的。将MIPs与膜技术联用,能够实现对目标分子的特异性吸附,且通透量大、处理能力强,由于其理化性质稳定,因此抗恶劣环境能力更强,在分离和分析等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13除此之外,分子印迹聚合物在其它方面也有较好的应用。如药物的释控、色谱分离、催化剂等都有很好的应用成果,使分子印迹技术得到更大的发展空间。1.2 分子印迹聚合物原料的选择1.2.1 功能单体的选择根据功能单体的选择原则7,要求功能单体既能聚合物结合,又能与模板结合;所选的单体与模板分子之间应有合适的相互作用,单体的选择主要由模板分子的性质决定。本实验选择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1.2.2 交联剂的选择交联剂在MIPs的选择性方面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具备一定的硬度的同时也需要一定的柔性;良好的机械强度与热稳定性。本实验选择二甲基丙烯酸乙二醇酯(EGDMA)为交联剂。1.3 罗丹明B 1.3.1 罗丹明B性质罗丹明B(Rhodamine B),又名玫瑰红B,绿色结晶或红紫色粉末。熔点为210,易溶于水、乙醇,微溶于丙酮、氯仿、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在溶液中具有强烈的荧光。分子式为C28H31ClN2O3,分子量为479.01。最大吸收波长为552nm,最大荧光波长为610nm。1.3.2 罗丹明B的用途及危害实验室中罗丹明B可用作细胞荧光染色剂;工业生产中被用作工业染色剂,常用于有色玻璃、造纸、制漆、纺织、皮革和瓷器、特色烟花爆竹、化妆品工业等行业;它也常被环境保护、矿业、钢铁加工、医药等领域作为分析试剂使用。罗丹明B曾被用于食品行业,但研究表明罗丹明B对人和动物具有一定的致癌性,1993年欧美的国家和地区已经现在已禁止用于食品加工,我国卫生部也将其列入非法添加剂的名单中,禁止在食品中使用。61.4 选题的目的、意义罗丹明B具有致癌、致突变性,已被禁止用于食品行业。但由于罗丹明B的价格低廉,染色效果好,现在仍被一些不法商贩将其用作食品染色剂。目前,国内外检测罗丹明B的主要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分光光度法等。然而这些方法对样品的要求较高,常规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复杂的样品中痕量的罗丹明B的富集、净化效果并不理想。所以现在亟需一种操作简便,准确率高的能够用于实际样品中罗丹明B检测的方法。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聚合物对的优点有:对目标分子的高度亲和性和特异识别性、良好的稳定性。这些特性可以使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能够更简便而精准的检测实际样品中的罗丹明B。第二章 实验2.1 材料2.1.1 主要药品及试剂罗丹明B,去离子水,AM,EGDMA, AIBN,聚苯乙烯球,乙腈,甲醇,乙酸2.1.2 仪器与设备仪器名称型号厂家紫外分光光度计精密电子分析天平全自动新型干燥箱微量移液器标准纯水机超声波清洗器精密温控电动搅拌器UVLambda 35AL104ZRD7230DS25010、ZX27618、ZX00106、ZX04299、ZX19930、Z88953RO50GK5200GJJ1A铂金艾尔默公司梅特勒托利多仪器有限公司上海智城分析仪器制造有限公司Thermo electron corporatian无锡市安吉尔电器有限公司昆山市超声仪器有限公司江苏省金坛市荣华仪器有限公司2.1.3 主要仪器使用方法2.1.3.1 紫外分光光度计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前,首先要开机预热至少30分钟。打开计算机,运行UVWinLab软件。设置扫描波段、扫描速度、扫描次数等参数。用去离子水洗净表面皿后,在两个比色皿内均加入参比溶液,用擦镜纸擦干净表面皿,放回比色皿槽中。点击“auto zero”调零。调零完成后,取出检测用比色皿,倒掉参比溶液,加入待测溶液,用擦镜纸擦净表面皿,放回比色皿槽中。然后点击“start”,开始扫描光谱,扫描完成后,记录最大吸光波长。2.1.3.2 电子分析天平首先准备好要称量的试剂,打开电子分析天平。取一张称量纸,在两条对角线上折出两道痕迹。然后用药匙向称量纸(或容器)内缓缓添加待称试剂,读数时要注意关好玻璃风罩。称量完后要注意清洁分析天平,及时清除散落的药品。2.1.3.3 微量移液器首先根据要量取的液体体积选择合适的移液器。将移液枪头套在移液枪上,将移液器顶端的按钮压至第一档,然后将枪头垂直伸进液面几毫米,缓缓松开按钮,待溶液吸满,取出移液枪。打出液体时,先压至第一档,稍停片刻,待剩余液体集中在一起后按至第二档。按下移液枪旁侧按钮即可退下枪头。不同试剂要更换枪头,以免污染试剂。2.2 实验方法2.2.1 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2.2.1.1 HPLC法称取罗丹明B用75%的甲醇配成一系列浓度的罗丹明B溶液,配好后用超声清洗机使罗丹明B完全溶解。然后布氏漏斗抽滤,取滤液再用超声脱气10分钟。打开计算机和色谱仪,运行HPLC工作站软件,连接流动相管道,连接检测系统。开始检测。色谱条件:流动相:甲醇:水=70:30 ;进样量:20L 流速:1mL/min ;检测波长:550nm;温度:35;出峰时间:10-12min。标准曲线:用75%的甲醇配制1mg/mL的罗丹明B溶液,再用75%的甲醇稀释成1g /mL,3g /mL,5g /mL,7g /mL,10g /mL的标准系列,在550nm下扫描检测,并根据浓度和峰面积作出标准曲线。2.2.1.2 荧光分析法称取罗丹明B用去离子水配成1.0mg/mL的溶液,再逐步稀释成0.001g /mL,0.005g /mL,0.01g /mL,0.05g /mL,0.1g /mL,0.5g /mL,1g /mL,3g /mL,5g /mL,7g /mL,10g /mL,12g /mL,15g /mL,18g /mL,20g /mL,30g /mL,50g /mL,100g /mL,150g /mL,200g /mL,300g /mL,450g /mL,500g /mL,700g /mL,1000 g /mL的罗丹明B溶液。检测前需预热至少15分钟。打开计算机,运行FL solution软件,在激发波长为550nm,发射波长为575nm,光栅10*10条件下检测各浓度下的荧光光谱(96孔板),每个浓度测三次。2.2.1.3 紫外分光分析法称取罗丹明B用去离子水配成1.0mg/mL的溶液,再逐次稀释成浓度为0.001,0.005,0.01g /mL,0.05g /mL,0.1g /mL,0.5g /mL,1g /mL,3g /mL,5g /mL,7g /mL,10g /mL,12g /mL,15g /mL,18g /mL,20g /mL,30 g /mL的罗丹明B溶液。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前,先开机预热至少30分钟。打开计算机,运行UVWinLab软件。设置扫描波段为200nm至800nm。用去离子水洗净表面皿后,在两个比色皿内均加入0.5mL去离子水,用擦镜纸擦干净表面皿,放回比色皿槽中。点击“auto zero”调零。调零完成后,取出检测用比色皿,倒掉去离子水,加入待测溶液,用擦镜纸擦干净表面皿,放回比色皿槽中。然后点击“start”,开始扫描光谱,扫描完成后,记录最大吸光波长。2.2.2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用电子天平精确称取AIBN 0.0154g、罗丹明B 0.4167g、AM 0.1237g置于100mL样品瓶中,加入10mL 乙腈,用超声波清洗机超声混匀后,再加入EGDMA 1308L,补充溶剂至溶液体积达到50mL,超声混匀。将溶液倒入100mL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10min。将混合液平均分装在3根小试管中,分别放入转子,将小试管置于放有生物冰袋的水浴锅中,打开电磁搅拌器搅拌,然后开始抽真空,每根小试管用真空泵抽真空,每3min通氮气数秒,共15min,抽真空完成后,用塞子密闭小试管。将3根小试管置于油浴锅中,开启电磁搅拌器,待温度升至70,开始计时。反应10h后,将小试管放在冰浴中冷却,用真空泵抽滤。将聚合物溶于50mL9:1的甲醇乙酸溶液中洗脱模板,置于小烧杯中,放入转子。在磁力搅拌器上不断搅拌,每隔4h抽滤一次,反复洗脱,直至无模板被洗脱下来,此时洗脱液颜色为无色透明。再用50mL甲醇洗涤一次,抽滤得固体。将固体在干燥箱中烘干30min,收集产物并称重,即得MIP。另精确称取AIBN 0.0154g、AM 0.1237g置于100mL样品瓶中,加入10mL 乙腈,超声混合后,再加入EGDMA 1308L,补充溶剂至50mL,超声混合均匀,倒入100mL小烧杯中,用玻璃棒搅拌10min。重复步骤上述制备MIP的步骤,可得NIP。2.2.3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动力学性能评价精确称取罗丹明B 18.9g于离心管内,用微量移液器量取18.9mL去离子水,配成1.0mg/mL的罗丹明B水溶液,再逐步稀释成浓度为1 g /mL、3g /mL、5g /mL、7g /mL、10g /mL的罗丹明B溶液,使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测定各浓度下的最大吸光波长并记录。根据浓度和对应吸光值绘制出罗丹明B的标准曲线。精确称取20mg MIP、20mg NIP各9份于18支离心管内,用微量移液器各自加入400g/mL的罗丹明B溶液2mL,摇匀后置于摇床上重吸附,开始计时。分别在15min、30min、1h、1.5h、2h、5h、7h、10h、24h时,取出装有MIP,NIP的离心管各一支,另取相同规格的离心管两支用来配平MIP和NIP。接通离心机电源,打开离心机盖,把MIP、NIP和与之配平了的离心管对位放置,设置离心时间为15min,转速为12000r/min,按下start按钮,开始离心。待离心完成后,小心取出离心管,用注射器抽取上清液,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罗丹明B在552nm处的吸光值。2.2.4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等温吸附性能评价配制浓度为50g/mL、100g/mL、300g/mL、500g/mL、1000g/mL、1200g/mL、1500g/mL、1700g/mL、2000g/mL、2300g/mL、2700g/mL、3000g/mL的罗丹明B溶液。分别称取20mg的MIP、NIP各12份置于24支离心管内。将上述配制好的罗丹明B溶液用1000l移液枪取出2mL分别加入装有MIP、NIP的离心管中。摇匀后放入摇床开始计时,进行重吸附。重吸附12小时后,从摇床中取出离心管,配平后用离心机离心15分钟。离心完毕,用注射器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溶液中未吸附的罗丹明B在553nm处的吸光度值。通过罗丹明B标准曲线计算出吸光值对应的浓度。2.2.5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选择吸附性能评价标准曲线:精确称取若干质量的胭脂红、诱惑红、赤藓红、苋菜红,用去离子水配制成1mg/mL的溶液,再逐步稀释,配制成一系列浓度梯度的罗丹明B溶液、胭脂红溶液、诱惑红溶液、赤藓红溶液、苋菜红溶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根据浓度和吸光值绘制出罗丹明B、胭脂红、诱惑红、赤藓红、苋菜红的标准曲线。分别配制浓度均为300mg/mL的罗丹明B溶液、胭脂红溶液、诱惑红溶液、赤藓红溶液、苋菜红溶液,分别加2mL到5个盛有20mg的MIP和5个盛有20mg的NIP的离心管中,放入摇床中重吸附12小时。重吸附完成后,将上述溶液离心,用注射器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中测量吸光值。2.2.6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对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选取市面上常见的红色饮料,本实验选取“芬达(西瓜味)”为实际样品进行实验。样品的处理:通过摇晃、加热等方式除去实际样品中的CO2等气体。吸附性能评价:用处理好的样品溶解罗丹明B,配成浓度为0g/mL,5g/mL,20g/mL,30g/mL,50g/mL,100g/mL的罗丹明B溶液。精确称取20mg MIP、20mg NIP各6份于离心管中,分别加入上述浓度的罗丹明B溶液2mL,放入摇床中重吸附12小时。重吸附完成后,将上述溶液离心,取上清液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量吸光值。根据罗丹明B标准曲线计算出各样品中剩余罗丹明B的浓度。第三章 结果与分析3.1 罗丹明B的检测方法3.1.1 HPLC法标准曲线根据浓度和峰面积作出标准曲线,如图3-1。趋势线方程为y = 3.5687x - 0.9593,相关系数R = 0.9815。浓度(g/mL)峰面积1357103.5919.92616.43921.40036.633图3-1 罗丹明B于HPLC的标准曲线3.1.2 荧光分析法标准曲线测得各浓度对应荧光至如下表。以罗丹明B的浓度为横坐标,荧光值为纵坐标,绘制罗丹明B的荧光分析标准曲线。浓度(g/mL)荧光值0.00010.00050.0010.0030.0050.0070.010.050.10.513571.0980.2000.1600.6910.2610.3671.4703.50010.30034.30046.94054.94051.97044.056图3-2 罗丹明B浓度与荧光值得关系从图3-2可以看出,当罗丹明B的浓度小于3g/mL时,其荧光值随罗丹明B的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当罗丹明B的浓度大于3g/mL时,其荧光值反而减小,3.1.3 紫外分光分析法根据罗丹明B在553nm处的吸光值和罗丹明浓度作出标准曲线,如图3。 浓度(g/mL)吸光度0.0010.0050.0100.0500.1000.5001.0003.0005.0007.00010.0012.0015.0018.0020.003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05510.10420.39860.77221.10281.54411.85602.25432.52182.69282.8835由上图经分析可以看出,当罗丹明B浓度在15g/mL以下时,罗丹明B的浓度与吸光度有较好的线性关系,而当罗丹明B浓度大于15g/mL后,线性关系变差。故可得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罗丹明B的检测范围为0-15g/mL。 趋势线方程为y = 0.1539x - 0.0132,相关系数R = 0.9989。图3-3 罗丹明B于紫外分光光度法的标准曲线3.2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吸附动力学性能评价3.2.1 罗丹明B溶液标准曲线的绘制以罗丹明B的浓度为横坐标,吸光值为纵坐标画出标准曲线如图3-4,趋势线方程为y = 0.2132x - 0.0364,相关系数R = 0.9998。浓度(g/mL)吸光值1357100.18080.58931.04351.45392.0944图3-4 罗丹明B的标准曲线3.2.2 吸附动力学实验用紫外分光光度仪测得各个重吸附时间下罗丹明B在553nm处的吸光值。根据吸光值和罗丹明B的标准曲线计算出各个时间下罗丹明B的剩余浓度,再算出吸附量,画出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图,如下图t(h)QMIP(g/mg)QNIP(g/mg)0.250.511.525102438.97539.10339.0639.05239.0539.30439.14539.07612.7649.98410.9417.84117.82113.57313.71420.285图3-5 吸附量与吸附时间的关系3.3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等温吸附性能评价3.3.1 标准曲线的绘制根据罗丹明B浓度和吸光值绘制出罗丹明B的标准曲线。趋势线方程为y = 0.1852x - 0.0012,相关系数R = 0.9993。浓度(g/mL)吸光值1357100.19280.5360.91951.3211.8405图3-6 罗丹明B的标准曲线3.3.2 吸附性能评价根据罗丹明B的浓度和各浓度下的吸附量画出曲线,如下图。浓度QMIP(g/mg)QNIP(g/mg)50100300500700100012001500170020002300270030004.9549.45529.66449.14568.62096.600113.594138.648150.221168.356166.627167.000168.2004.7088.68317.89721.69118.19416.18323.25415.11316.8869.14515.80015.00015.100图3-7 不同浓度的罗丹明B与其对应吸附量的关系3.4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选择吸附性能评价3.4.1 标准曲线1)胭脂红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胭脂红的标准曲线如下:趋势线方程y = 0.0314x - 0.0072,相关系数R = 0.9986。浓度(g/mL)吸光值1357100.02640.08870.14600.20750.3112图3-8 胭脂红的标准曲线2)诱惑红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诱惑红的标准曲线如下:趋势线方程为y = 0.0407x + 0.0055,相关系数R = 0.9641。浓度(g/mL)吸光值1357100.04130.11140.21370.33400.3843图3-9 诱惑红的标准曲线3)苋菜红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苋菜红的标准曲线如下:趋势线方程为y = 0.0297x - 0.0043,相关系数R = 0.9992。浓度(g/mL)吸光值1357100.02940.08090.14310.20330.2947图3-10 苋菜红的标准曲线4)赤藓红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赤藓红的标准曲线如下:趋势线方程为y = 0.0862x - 0.0351,相关系数R = 0.9982。浓度(g/mL)吸光值1357100.06720.21200.38800.55980.8388图3-11 赤藓红的标准曲线3.4.2 选择性根据各个色素的标准曲线和吸光值计算出吸附量Q,列表如下样品QMIP(g/mg)QNIP(g/mg)罗丹明胭脂红诱惑红苋菜红赤藓红29.6643.24117.5755.88215.65117.8970.60612.1256.80015.3951.655.341.440.861.01图3-12各色素MIP、NIP的吸附量3.5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对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在实际样品中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的吸附量如下浓度(g/mL)QMIP(g/mg)QNIP(g/mg)052030501000.0000.5002.0002.9254.9279.9240.0000.5002.0002.8474.6597.813图3-13 MIP、NIP在实际样品中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下面六张图为溶解有罗丹明B的实际样品的照片与荧光照片,图中六支离心管内的罗丹明B浓度从左至右依次为0g/mL,5g/mL,20g/mL,30g/mL,50g/mL,100g/mL。图3-14 罗丹明B原液 图3-15罗丹明B原液荧光照片图3-16 MIP吸附后的罗丹明B溶液 图3-17 MIP吸附后的罗丹明B溶液荧光照片图3-18 NIP吸附后的罗丹明B溶液 图3-19 NIP吸附后的罗丹明B溶液荧光照片第四章 结论4.1 吸附动力学性能评价由图3-5知,从15min到24h取样检测显示MIP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都在39g/mg左右,吸附量与时间的关系并不明显,可以得出MIP对罗丹明B的吸附在15min内就已完成。而NIP因为对罗丹明B没有特异性吸附,所以NIP对罗丹明B的吸附有较大的波动,并呈上升趋势。故本实验所用的方法制备的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吸附动力学较好。4.2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等温吸附性能评价由图3-7知,当罗丹明B浓度小于2000g/mL时MIP对罗丹明B的吸附随罗丹明B的浓度的增加而增大,当罗丹明B浓度大于2000g/mL时,吸附量没有太大的变化,则此时吸附趋于饱和。而NIP因为对罗丹明B没有特异性吸附,吸附量小于MIP,且没有明显规律。4.3 罗丹明分子印迹材料选择吸附性能评价由图3-12知,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胭脂红、苋菜红、赤藓红和诱惑红都有一定的吸附,且对其吸附量的顺序为:罗丹明B诱惑红赤藓红苋菜红胭脂红,说明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有较好的选择性。4.4 实际样品的吸附性能评价在实际样品中,有表和图可以看出,MIP对饮料中添加的罗丹明B有很好的吸附,对饮料中的其它色素几乎没有吸附,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MIP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大于NIP对罗丹明B的吸附量,说明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对罗丹明B有较好的选择性和吸附性。4.5 总结采用分子印迹技术制备的罗丹明分子印迹聚合物具有良好的吸附动力学性能;在罗丹明B的浓度在2000g/mL左右时,吸附达到饱和;具有一定的选择性;在实际样品中也具有较好的吸附性能。致谢在大学的最后的阶段,我完成了本次的毕业设计。本文能够顺利完成,除了我个人的努力,更离不开许多人的帮助,在此我向他们表示我最诚挚的谢意。感谢我的导师谢卫红教授,从最初课题的选定,到最后论文定稿,都离不开她的悉心教导与耐心帮助。谢老师通过开组会的形式,了解我们的实验进程,为我们答疑解惑,给予我们鼓励。感谢刘静静学姐,没有她的指导与帮助,我的实验可能就很难完成。她详细的为我讲解了实验所需的各种仪器的操作,提醒我实验过程中的各种注意事项,为我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很大的帮助。感谢和我一起做实验的肖申鸿等同学,他们也给予我许多无私的帮助。因为他们,我的实验完成的更加顺利,让我少走了许多弯路。感谢大学四年来教导我的老师们,他们的教导为我完成毕业论文提供了理论基础。感谢在分子印迹技术方面的所有研究者们,是他们的不懈努力,才使得分子印迹技术有了今天这样的成果。参考文献1 Pauling L.Antibody formation theoryJ.J.Am Chem Soc,1940,62 (03):2643.2 Dickey F H. The preparation of specific adsorben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1949, 35(5): 227-229.3 Wullf G, Sarhan A, Zabrocki K. Enzyme-analogue built polymers and their use for the resolution of racematesJ.Tetrahedron Letters, 1973, 44: 4 329-4 332.4 George Vlatakis, Lars I Andersson, Ralf Mller,et al.Drug assay using antibody mimics made by molecular imprintingJ. Nature, 1993, 361: 645-647.5杨潇,张朝晖,张华斌,等.基于壳聚糖修饰碳纳米管表面铅离子印迹材料的制备及其性能研究J分析化学,2011,39( 1) : 34-386高杨菲, 化占勇, 沈利明. 分子印迹技术在食品安全检测领域中的研究进展J. 生物灾害科学, 2013, (1):100-104. DOI:10.3969/j.issn.2095-3704.2013.01.024.7刘瑞高. 罗丹明B和罗丹明6G的印迹聚合物制备及性能D. 哈尔滨工业大学, 2008.8牟丽娜, 卫泽辉. 分子印迹微球在中药提取分离中的应用进展J. 河南科技, 2014, (23).9易娜, 张教强, 史长明,等. 分子印迹传感器的研究进展J. 材料开发与应用, 2013, (1):117-124.10吴维维. 植物还原法制备的不同尺寸及形貌金纳米颗粒的分离纯化研究D. 厦门大学, 2013.11邢小翠. 双重识别基团蛋白质印迹树脂的制备和天然蛋白质酶活性的测定D. 南开大学, 2008.12蒋秋黎. 硅胶表面D-苯丙氨酸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吸附性能研究D. 哈尔滨工程大学, 2009.13陈艳美, 于淼. 罗丹明B染色食品对人体的危害及检测J. 科学之友, 2011(18):153-153. 14 玄光善, 孙钦勇, 郑晓. 罗丹明B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分子识别性能研究J. 应用化工, 2014, (10).15 Su X, Li X, Li J, et al. Synthesis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coreshell magnetic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mers for solid-phase extraction and determination of Rhodamine B in foodJ. Food Chemistry, 2015, 171:292297.16 张晓旭, 游慧珍, 李伟,等. 分子印迹材料的制备与应用J. 广州化工, 2012, 40(9):6-10. DOI:10.3969/j.issn.1001-9677.2012.09.003.17 王晓慧, 张艳梅, 于浩强,等. 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应用J. 上海塑料, 2011, (3):1-4. DOI:10.3969/j.issn.1009-5993.2011.03.001.18 Ling Meng, Xuguang Qiao, Jiaming Song, et al. Study of an Online Molecularly Imprinted Solid Phase Extraction Coupled to Chemiluminescence Sensor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Trichlorfon in VegetablesJ. J. Agric. Food Chem., 2011, 59 (24): 1274512751.19 刘翠,吐尔洪买买提,努尔买买提库达巴尔等.利多卡因分子印迹聚合物的制备及其在固相萃取中的应用J.分析化学,2010,38(11):1652-1656.20 陈志强,李建平,李玉平等.高灵敏、易更新的土霉素分子印迹碳糊传感器的研制J.分析化学,2011,39(7):1009-1014.21 Mei-Hwa Lee, James L.Thomas, Hong-Yi Tseng, et al. Sensing of Digestive Proteins in Salivawith a Molecularly Imprinted Poly(ethylene-co-vinyl alcohol) Thin Film Coated Quartz Crystal Microbalance SensorJ . ACS Appl. Mater. Interfaces, 2011, 3 (8): 30643071.22 Kim A, Li C R, Jin C F,et al. A sensitive and reliable quantification method for bisphenol: A based on modified c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