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合作性学习.doc_第1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合作性学习.doc_第2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合作性学习.doc_第3页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合作性学习.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互动合作性学习合作性学习以研究与利用课堂教学中的人际关系为基点,以目标设计为先导,以师生、学生之间、教师之间的合作为基本动力,以小组活动为基本教学形式,学生在小组或团队中,有明确责任分工和共同的目标,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以标准参照评价为基本手段,为了完成共同任务从而大面积地提高学生的学业成绩、改善班级内的社会心理气氛、形成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交际技能。长期以来,教师讲、学生听,笔记记满一大本,成为高中英语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这种教学形式虽然在知识传授方面有容量大、花费时间少等优越性,但其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束缚着学生语言实践活动的全面开展,制约着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提高。在课堂上,教师容易偏重讲授英语语言知识而忽视对学生语言知识的训练,这样极易使学生成为语言知识的被动接受者,使不少学生失去学习英语的信心,制约了学生运用英语能力的提高及发展,这些已很不适应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英语教学,课堂教学亟需引进能面向全体学生的、有利于学生全面开展的语言实践活动教学模式互动合作性学习。我们逐渐摸索和研究,发现在课堂上采用各种活互动合作性学习模式,能够真正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主动性,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原则,有利于克服单一课堂教学模式的多种弊端。一、“互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发展心理学的理论认为,在互动合作性学习教学过程中,“教”的主体是教师,客体是学生,媒体是教材。也就是说,在教与学的双边活动中,教师应发挥其主导作用,促使学生在获取知识的同时发展思维,通过积极探究,使“死”的教材转化为“活”的能力。但从“学”的角度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则是认知的主体,因此老师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地去探究并获取知识,在参与教学的全过程中得到生动、活泼、主动的发展。可见互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过程应主要包括两个层面,即师生间的互动和生生间的互动,如下图所示:二、互动合作性学习要解决的问题1. 通过互动合作学习培养学生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重点是听、读和口头表达的能力。2. 运用形成性评价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通过激励使学生产生自信心和成就感。3. 通过小组活动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与人共事的意识和能力。英语学习是一个合作互动的学习过程。在谈到中学生的一般性发展时,中学生所接受的社交互动的质量和数量将会极大地影响他本人成长发展的速度,如果在成人引导下的互动或跟比自己优秀的同龄人的互动至关重要。互动合作性学习活动课是一种创新性课堂教学模式,具有四个明显特征: (1)主体性。一是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充分调动其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学生在充分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中,充分表现自己的才能,发展自己的个性。二是让课堂教学焕发生命色彩,充满激情的课堂教学氛围。课堂教学的最大特点是教与学的相互交替,是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谐的师生关系不仅可以激发工作的热情,而且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发展。三是发扬教学民主,给学生一定的自主选择的权力等。 (2)开放性创新性。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心态是开放的自由的,不受压抑的;表现在教学内容的开放性方面,既不拘泥于教材,也不局限于教师的知识视野;表现在教学结果的开放性方面,不满足于课本、权威、教师的所谓标准答案等。 (3)差异性。学生是具有差异性的个体。这种差异性表现在学生的智慧类型、学习速度、个性特征等各个方面。创新性课堂教学不能象过去那样“一刀切”、“齐步走”,应通过课堂合作性学习活动以满足学生个体差异的需要。 。 (4)发展性。互动合作性学习教育是以继承为基础,以发展为目的的教育。互动合作性学习教育不仅指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而是学生素质的整体和谐发展。三、互动合作性学习课堂教学内容设计,要注重形成学生的问题意识,可以说是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铺路架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启发指导,让学生主动参与解决问题的探究,其重点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四、“互动合作性学习教学模式”的结构。小组互动合作学习是“互动合作性学习”的重要形式之一,它不仅有利于所有学生的参与,并充分展示各自的个性,而且也有助于培养相互合作的精神,在互探、互学、互帮、互促的过程中,将个人的发现转化为共同的财富。因此,我们可建构如下“互动合作性学习”的教学模式:互动合作性学习操作步骤为:1出示探究问题 互动合作性学习所出示的探究问题应具有一定的难度和挑战性,这样才有利于激发学生探究的主动性和小组互动活动的激情,从而充分发挥学习共同体的创造性。例如,在教学了“如何使用交通工具”的表达方式后,我就和学生共同设计了如下一个探究性问题:“假如周末全班以小组为单位去南浔的含山郊游,每人的路费不能超过20元,而且还要安全省时,你认为可以选择何种交通工具?”由于问题贴近学生的生活,所以大家很感兴趣,随即便投入了热烈的讨论。2小组合作探究 小组讨论要分一定的步骤展开。可建立4至6人的小组进行,并给予时间上的充分保证,促使学生在活动中相互切磋、取长补短。教师可巡视或参与某个小组的讨论,了解情况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例如,在复习“各种时态”时,有的小组就选用“记者采访”的形式练习句型的运用,一人充当“记者”,其他人则当作被采访者,或介绍自己的学生日常生活(一般现在时),或讲述过去的经历(一般过去时),或畅谈毕业后的打算(一般将来时)等。当学习了“过去进行时”后,又有的小组设计了“警察调查案件”的情景,在练习中自然地运用了以下句型警察:What were you doing at 9 last night? Where were you doing that? Did you see him at 9 ? What was he doing? 嫌疑犯:I was ing 目击者:He was I was at (in). 实践证明,小组的互动活动不仅可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且学生间的互教互学可收到教师讲解难以达到的效果,从而促使学生认知、情感和语言表达技能的均衡发展。 3组别间互相交流 即在组长带领下,经过畅所欲言,共同探究,相互启发,互相补充,得出较完整的答案之后,由小组派代表阐述各自的意见,进行全班交流。发言中如出现错误或遗漏,可由本组其他成员纠正或补充。如有疑问,其他组则可提出质疑并进一步展开讨论。在交流时,也可采取小组集体表演的方式汇报讨论的结果。此环节是“互动合作性学习”的重头戏,占据课堂时间较多。小组讨论可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对课文标题、插图等展开讨论,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发挥他们的想象力。对课文段落、细节、佳句、体裁、写作特点等进行讨论以拓宽学生视野及培养学生的鉴赏和概括能力。对课文难句、长句、某些词语展开讨论,以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的能力。对课文时代背景、作者的态度和观点展开讨论,以培养学生评价人、事和物的能力。 “讨论”这一环节有利于培养学生在听读理解过程中作出正确的推论和合理的推断能力以及在真实环境中表达自己的思想的能力。4总结规律 在组别交流之后,教师应及时做出公正的评价,并引导学生将各组的观点、答案进行整理、分析、归纳和概括,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由此形成共识。例如,在讨论“怎样度过周末” 这个话题时,全班就归纳出以下“提出建议和表达赞同”的常用句型: Excuse me, would you please ? Shall we do sth? Lets do sth. What about doing sth? Would you mind if ? Could you , please? No problem. Why not. With pleasure. I agree with you. I agree to it. Thats a good idea. Great, well try it. Youre right. I think so, too.等。总结时,教师应有意识地渗透互动合作性学习方法的指导,要引导学生回顾过程和方法,使他们有所感悟。当然在生生互动过程中,教师既不能“主宰”学生学习活动的全过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而应将有效的指导、平等的参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并主动探究有机地结合起来。教师创设具体、丰富、自然、真切的情景,鼓励学生将喜怒哀乐等情感和动作融于会话中。让学生先小组讨论角色的分配,然后自编自演,尽量把所学的词语和优美的句型运用到对话中去,最后,在全班同学前进行表演。教师在围绕课文内容提出的讨论话题(topics)应力求具有开放性。对于一些深层次问题的理解,如果小组讨论出现一题多解的精彩局面是一个值得鼓励的好现象。在通过讨论后,各小组都发表了自己的观点,有的想象丰富且言之有理。新高中英语教材中许多文章层次清楚、脉络鲜明,教师要充分挖掘文章中的信息,布置科学和合理的任务,让学生展开讨论。以 Senior 3 Unit 1 That must be a record! 为例,笔者提出层次清楚的问题,引导学生将整个语篇分层次阅读,然后分步骤进行讨论。本语篇分层次阅读,每个层次又可分为若干问题。每个层次进行小组合作讨论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又提高了其分析问题的能力。互动合作性教育课堂教学模式主要是通过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开设的多种活动项目的方法,以自主学习、直接体验为基本方式,以获得直接经验、培养综合能力、发展个性为主要目的的课程。培养目标是:重在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实践意识、合作意识、创新意识、促进学生发现问题、正确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和谐发展。可见通过课堂教学活动培养、发展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是创新性课堂教学和主要特征。活动课程的表现形式包括灵活机动的活动项目和有关的活动指导书。我们提倡的活动课程是新型活动课程。这种活动课程的新颖之处在于:它着眼于促进学生的个性自主、和谐发展,以学生的所感知直接经验和接收外界最新信息为主要内容,以培养学生的能力为主要任务;具有实践性、开放性、即时性、灵活性等突出特点,并且符合学生的需要和我国社会的要求。符合上述特点的活动课程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的重要媒体。 长期来,我们的外语教学授课方式单调,效率低下,基本上以教材为中心,按照英语教学大纲和教材上所列的语法点、知识点进行着机械呆板的“填鸭式”教学。尽管我们也曾在教学方法上进行过尝试,采用过课文整体化教学模式,但始终未能摆脱“教师苦教、学生乏记,学生死背、学生滥做”的怪圈,收效甚微。实践性很强的外语教学,实际上成了语言知识课、语法讲授课。整个教学过程,学生接受的只是些机械呆板的语法规则,学生的大脑成了“仓库”,储存单词、词组、句型、语言点等。教师花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备课,查阅资料,精选例句,并试图在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内把知识全部传授给学生。但事实证明,我们所花去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没得到应有的回报。随着我们毫无生机的“满堂灌”讲授,学生们逐渐失去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与学的矛盾也日益突出。其次,由于英语不是我们的母语,日常生活中少用或不用,学生只有在课堂上才有极少的机会用英语进行交际,课后失去使用英语的环境,而学生又迫于分数和升学的压力刻苦学习,不仅使学习效果越来越差,复习时间加倍,而且扼杀了学生的创造力,使课堂教学失去应有的活动。再者,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考什么,教什么,练什么,学生只重视读写,不重视听说,导致听说能力低下,英语整体素质较差。“高分低能”、“哑吧英语”普遍。英语课型单一,英语教学环境较差,制约着英语教学的发展,不利于对学生实施素质教育。互动合作性学习是在学生独立阅读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的,可以运用在教学的方方面面,如语言点处理时的互动合作活动;作业时的互动合作活动;研究性学习开展的互动合作活动;学习策略的互动合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