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doc_第1页
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doc_第2页
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doc_第3页
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doc_第4页
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学校党建论文论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王 莉 杨 咏 摘 要: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一种文化的自我觉悟、反省与创新,它对于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乃至整体命运具有决定性的作用,加强文化自觉自信,有助于从价值观与方法论两个层面提升当代中国研究生培养质量,从而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智力支持。 关键词:文化自觉自信;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关系;影响 作者简介:王莉,扬州大学研究生院学位与培养办公室主任,扬州大学中国近现代教育发展专业博士研究生,助理研究员;杨咏,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党委副书记,助理研究员,硕士。(江苏扬州225009)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2013年度研究生培养创新工程教育教学改革研究课题( JC2213_081)的成果。 中图分类号:C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5968( 2014)12-0044-03 一、文化自觉自信的概念与意蕴 “文化自觉”系我国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首次提出的观点,指在特定文化历史环境中生存的人对其文化具白知之明,并对其历史渊源和未来前景有充分认知。简而言之,是文化白我的觉悟、反省和创新。文化自觉作为一种价值信念,可以通过文化的各种载体与活动来进行,它贯穿于群体的生产实践里面,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传承之中,并且随着现代社会各领域日新月异的开拓进展而不断发展转变,、文化自觉基于对自我文化与外来文化的正确认知,短长自知、得失分明,从而在文化多元化环境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不同的文化,通过相互间的接触与逐步适应,彼此取长补短,相互成就;借助“除旧换新”或者“推陈出新”等不同方式,实现对自身传统习惯的新突破与价值理念的更新升华,再基于某种已成共识的秩序与原则,实现自我可持续发展,最终造福人类族群的未来。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白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1。文化自信是在与他文化的交往中生发与体现出来的。就当代中国言之,文化自信的内涵应包括以下三个方面:一是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主流文化价值的理性认知,既不妄自尊大,又不妄自菲薄。二是对外来文化的借鉴与弃取。持科学态度,取其精华弃其糟粕,这是一种开放式的文化成长姿态与信心。新中国革命能最终取胜,也盖因吸收马克思主义之故,最终方得建功立国。三是对我国先进文化发展前景抱坚定信心。中国现代的新文明不会在文化真空中构建而成,它必是中西文化的创造性的转化,达致传统与现代、中体与西学的交融,从而成就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新文明2。 纵观古今中外的发展历史,文化兴衰对民族兴衰的决定性作用已渐成共识。西方文明之所以独霸当今,创造的物质财富仅为其果,强大之由从根本上来分析,还在于其文化精神的强大及其在全球渗透与盛行。因此,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要求。 二、文化自觉自信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 1文化育人与思想政治教育的关系。“文化”是个复合的整体,知识艺术留存其中,道德信仰壁立其上,法制规约、风俗习惯无所不包。它既可抽象于思维之内,又能具现于载体之身;它比任何法律条规更易铭人人心。个人生存的衣食住行里有,社会交往的言谈举止中亦存,无时无刻、动静相关,一直发挥着强大的育人功能。而底蕴厚重、质态鲜活、取向正面的优秀校园文化,能够触动心灵、播种知识、陶冶情操、激发热情、化育风尚。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环境育人,最终大体都可归为文化育人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当代中国社会先进文化的精华所在,位居多元价值核心地位,是社会主义中国的基石之一。高校作为思想阵地前沿,多元文化融生之地,更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与社会主义中国发展道路上的必争高地,对于高校学生而言,学会做人的重要意义决不亚于对知识技能的追求,从某种意义上来讲,正确的人生价值取向、健全人格塑造往往更为重要,因此我们认为,在各种思想价值论调中确立主流论调是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责无旁贷的使命。细加研究我们不难发现,尽管文化育人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内涵有所差异,前者包罗万象,更具包容和开放特质,文明领域的一切“他山之玉”皆可为我所用;后者局限于强调对文化领域中某一子系统的目标的针对性选择,规范意味更为深浓。但就我国的国情而言,文化育人和思想政治教育正可谓内容同源、功能契合,原因有二:其一,二者皆源于本民族文化,即中华民族五千年优秀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后的新传承;其二,二者均指向人的价值观教育,注重“以文化人”“润物无声”。因此,通过加强文化自觉自信,有助于引导青年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文化观,使大学生坚守主流文化,修身养德,弘扬爱国精神、秉承传统精髓,增信心育共识,并以此熔铸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为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不竭的思想动力。 2文化自觉自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特殊意义,相较于本科大众化教育,研究生教育层次更高,特征也更鲜明。对于研究生而言,逐渐艰深的学问研究固然必须,但道德品质的塑造也同样十分重要。但就研究生的群体特征与培养方式而言,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本科生有诸多不同之处。其一,生源构成复杂。有本科直升入学者,有已历社会工作者,年龄不一精力不同,阅历有别思维各异,动力目标也大不相同。其二,培养方式多样。定向非定向、计划或委培、学术型专业学位型等,培养的计划与方案多样,相比本科生的大一统,统一的活动很难组织,管理的难度系数也随之直线上升。其三,责任不够明晰。存在多头管理责任不清的情况,校院、系部等职责义务既有交叉又有“留白”。许多学校文件规章中虽然明确研究生导师负责制,但在实际培养过程中,导师更多的是从专业、学术的角度对研究生进行培养与管理,对思政工作往往不够重视,甚至仅仅满足于不出问题就可以了,而专职或兼职思政工作者作用发挥又不够明显、责权利划分不够清晰,尚未成就一个高效的协调机制。其四,教育有流于形式的倾向,实效难以评估。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多以理论课学习居多,教师在授课时往往存在理论说教多过实践体悟的现象,文化气息与时代的特征不够鲜明,成效不是非常乐观。研究生不同于大学本科生,较本科生而言,在年龄层次、知识结构和思维能力上有很大的不同4。他们的思想更独立,主见更强,那种纠偏式的说教极易受到研究生基于维护自尊、强调个性化选择及情感倾向的逆反乃至抵触,从而收效甚微。 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要做好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转变工作思路,创新工作体制。要在提高认识、加大投入、明确责任的基础上,重点将文化育人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有机结合起来,充分发挥文化育人的激励、约束、渗透和创新作用,融文化育人于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全过程。文化对人有着极其巨大的影响力。当代中国,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机遇,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挑战,全球范围内的利益争夺、调整与转移,国内外各种矛盾交织叠加,社会经济成分及运行质态、社会组织及成员生活方式、社会意识存在和道德评价体系都日益呈现出复杂与多元。 我们在此前的分析中已经知道,研究生比本科生更容易受到文化熏陶的影响,那么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加强文化育人的阵地建设就倍加重要。文化自觉自信既不秉持那种强调所谓“普世价值”、全盘否定自我文化优秀成果与独特品质的民族虚无主义立场,也并没有唯我独尊式的文化民族中心主义情怀场,而是强调文化的理性认知与取舍。因此,针对研究生的群体特征,有重点、针对性地开展文化育人工作,加强文化自觉自信,对有效提升研究生道德素养、完善其人格塑造极具重要价值。能够引导研究生群体更好地观察体悟人生,在多元文化环境下展开“寻根”之旅,并在此过程中不断修正其思想意识和价值取向的方向,促进心智成长、实现灵魂净化、追求高尚情怀、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特别是要营建人文精神的环境沃土,让广大研究生在其中吸收养分,最终实现报效祖国、安身立命。 三、加强文化自觉自信对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 1有助于强化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认同。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当前,多元文化并存增强了中国文化同世界文化的融合,在为本土文化拓空间、供养分、增活力的同时,也展现出一定负面作用,尤以对人价值观的影响为最,更令人担忧的是,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正以经济影响为强助,挤占文化舞台,充当道德裁判,抢夺文化话语权,推动文化殖民化,对包括中国在内的本土文化的认同和价值取向造成了非常严重的影响。大学本科生乃至研究生在内的不少人由此心生困惑和矛盾,民族共识及凝聚力因此受到削弱,甚至对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主导地位都产生了严重的冲击。比如,许多人信奉“财富坐标论”,质疑甚至摒弃先国后家的集体主义,个人利益至上者,唯利是图者,损公肥私者不在少数,甚至不惜铤而走险。另外,文化自觉自信的缺失导致了包括研究生在内的部分学生对中国发展前景信心减弱。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与精神传承之火,只有对自我文化满怀信心,才能鼓帆振翅,斗志昂扬,否则必然对国家未来失去信心,白怨白艾乃至崇洋媚外。 2有助于激发研究生群体致力于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和担当。中国文化重秩序讲和谐,崇尚天人合一,首倡政治价值,强调集体主义。西方文化倡导“天赋人权”,强调“自由”“平等”,崇尚个人主义,依托科技力量,经济价值优先等。有人形容,中国传统文化较之西方传统文化,好比太极图对十字架:前者圆满优美、包容内敛;后者刚劲有力、锋芒四射。在中国近代发生的中西文化激烈交锋中,天人合一的儒家伦理在实用主义的坚船利炮面前迅速败下阵来,此后“西学东渐”渐成中西文化交流主旋律,这一进程在击破中华文化的封闭自大的扭曲环境的同时,也使得遭受列强侵吞和凌辱的中华传统文化失陷在对西方文化欲拒却还迎、自大又自卑的精神泥沼中,自信失落、自我迷失,自轻自贱,长期漂泊游弋在文化主流之外。直到今天,尽管个人主义至上的旗帜已经摇摇欲坠,西方强势力量仍然在凭其发达的经济、先进科学技术知识、实用教育思想的优势而保持着文化的扩张态势,他们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解释全球化的价值,赋自身利益的特殊价值以普遍的意义,不肯放弃世界文化价值的终极仲裁者心态,以己长量人短,推行文化霸权主义。发展中国家在与发达国家接触时所发生的这一切,无不提醒着处于弱势的其他民族文化要奋发自强,自我革新,以期重构多元环境下的文化生态平衡。 历史反复证明,任何文化如果仅因收藏价值而被人们在记忆中缅怀,那它终不免化作时光灯塔下的尘埃,中华文明从古至今绵延已久却生机不绝,因其血脉里蕴藏着自我振兴的可贵品质。譬如我国古代,孔子就坚决反对“食古不化”与“抱残守缺”,提出要“刚健笃实,辉光日新”。今天,“学术的本质是求真,其灵魂是创新”,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2014年5月4日各界青年座谈会上对广大青年的寄语之一。作为一个放眼世界的崛起中的大国,作为我国高等教育精英组成部分的研究生群体,学习知识、开展研究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创新。相对于其他层次的教育,创新是研究生教育的灵魂和根本特征。加强文化自觉自信,有利于从个体偏好取向、集体情感意志等这些非智力因素中激发研究生群体文化创新的源动力,促使他们养成自强不息的可贵品质,致力于复兴中华文化的责任担当,一方面从社会发展的历史趋势与现实需要出发,时刻保有独立思考能力和文化安全意识,尊而不轻、护而不弃自己的本土文化,从而保持我们优秀传统文化的独有特质。另一方面,做到突破自身文化范畴限制,“能知中外兴衰,可通古今之变”,充分吸纳和同化他文化的优秀成果,以生成自文化新的发展基础,承担起在新时代环境下“厚德载物”的神圣使命,成为文化创新、文化复兴的生力军,推动“中国梦”在文化等领域的全面实现。 3有助于研究生实现科学精神与人文情怀的内在统一。加强文化自觉自信有助于研究生群体塑造完整的人格。大学是人类文明的储存所,优秀文化融合共生是大学实现文化价值的立身之本。人类目前所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基本上可以分为两大类: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与之相适应,形成了科学思维和人文视线工具理性与价值考量的两种尺度的完美统一。相较而言,中华传统文化注重人文关怀与哲学思辨,重视伦理与社会价值,更多地思考人与社会的关系,而西方注重科学理性思维与实证主义。需要指出的是,作为追求真理的严谨手段实验方法的建立,是近、现代科学最伟大的传统,正是基于实验传统,科学之树得以不断滋长壮大,并在社会生产力的飞跃式发展与人类文明的演进进程中充分实现对自身的价值证明,这也正是西方文明得以在前期与中华文明的激烈冲突中胜出的重要原因,特别值得中国传统文化借鉴学习。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人文情怀与科学精神恰恰是完美人格的两面,各有所长性质互补,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科学精神关注事物本身发展规律,是“求真”,人文情怀寄情人类自身,是“求善”,两者并行不悖。科学技术尤如双刃剑,善用之能造福人类,逆使之将威胁社会。我们清醒地看到,西方的工业文明走到今天造成了许多社会问题,清晰表明其已经陷入了科学与人文、知识与价值间的断谷。加强文化自觉白信,有助于研究生群体对此进行甄别鉴选,将科学研究“求实求真”思维与造福人类的“求善求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