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件:人口人种和民族.ppt_第1页
课件:人口人种和民族.ppt_第2页
课件:人口人种和民族.ppt_第3页
课件:人口人种和民族.ppt_第4页
课件:人口人种和民族.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章 人口、人种和民族,1999年10月12日凌晨0时2分,联合国秘书长安南(右)专程来到萨拉热窝的一家医院,看望成为地球村第60亿位居民的男婴。,人口,生活在一定社会生产方式、一定 时间,居住在一定地域,实现其生命活 动并构成社会生活主体,具有一定数量 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第一节 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 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 三、人口与发展,一、世界人口增长过程,人口爆炸,1804年 10亿 1927年 20亿 1960年 30亿 1974年 40亿 1987.7.11 50亿 1999.10.12 60亿,中国人口,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 12.95亿,10万年以来的世界人口规模,出生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人中 新生儿的数量。,死亡率: 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人中 死亡人口的数量。,自然增长率:一定时间内(通常为1年)每一千 人中净增人口的数量,即出生率与 死亡率的差值。,(一)农业革命之前的人口,1.极低的人口密度 2.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 3.人口分布:大分散、小集中 4.人口迁移,扩大范围。,(二)农业社会的人口增长特征,1. 高人口密度 2. 高出生率和高死亡率,并呈大幅波动状态 3. 出现定居的村落 4. 出现劳动分工、手工制作业及社会 阶层分化,(三)工业社会的人口增长特征,1.死亡率下降、平均寿命高 2.出生率由上升向下降转变 3.人口增长幅度明显加大、人口密度进一步加大 4.人口移动规模大,(四)世界人口增长趋势,世界人口的增长过程图,二、人口转变理论与模式,人口转变是指由传统人口再生产类型(即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向现代人口再生产类型(即低出生率、低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的过渡。,(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1.兰迪(法)的“三个序列”理论 第一序列即原始阶段:极高的出生率、极高的死亡率和极低的自然增长率。 第二序列即中间过渡阶段:高出生率、高死亡率和低自然增长率。 第三序列即现代阶段:先是死亡率开始下降、出生率却维持不变、人口增长加速,后是出生率开始下降、自然增长率由高又转入低。,(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2、诺特斯坦(美)的“人口转变”理论 将兰迪的第三阶段划分为三个阶段:“高低 高”阶段、过渡阶段、“低低低”阶段。,(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3.寇尔的人口转变模式及其数量界限 单位:%,(一)发达国家的人口转变模式,4.布莱克的“五阶段”模式,(二)人口转变模式,1. 西北欧模式 2. 日本模式 3. 中国模式 4. 印度模式,三、人口与发展,(一)地理环境与人口增长 (二)人口与经济发展 (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三)适度人口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战略的意义,人口容量:即人口承载量,是指地球及其各个部分在一定时期、一定条件下所可能容纳和抚养的最多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最适宜的人口数量,它实际上是一种理想人口数量。 适度人口有经济适度人口和实力适度人口之别。,适度人口的意义,(1)适度人口的确定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战略的制定、区域规划和城市规划的修编,区域未来人口的预测以及各专项事业的评价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2)国家制定人口战略的基础和出发点; (3)对发展中国家的人口转变有着重要的意义。,第2节 人口分布与迁移,一、人口分布 二、人口迁移,一、人口分布,人口分布是指一定时间内人口在一定地区范围的空间分布状况,是人口过程在空间上的表现形式。,人口密度:一般被看作是衡量人口分布的主要指标,它反映一定地区的人口密集程度,是指单位土地面积上居住的人口数。 人口密度是一平均数,不能揭示内部差异。 人口密度反映范围越小越精确。,(一)人口分布的测度,人口密度的分类,人口算术密度 农业人口密度 营养密度 比较密度 公式:D=P/S,其中S:面积-土地面积、耕地面积、农用地面积等。,(二)世界人口分布的特征及一般规律,1. 世界人口分布特征,(1)南北半球分布不平衡,北半球人口达85以上。,(2)从水平分布看,世界人口明显集中在北纬20度60度之间(纬度分布),距海岸200km2的范围内。,(3)从垂直分布看,世界人口明显集中分布在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区,特别是海拔500米以下。,(4)世界人口密集区有4大块和8小块。,2.世界人口分布规律,(1)趋向暖湿地区 (2)趋向低平地区 (3)趋向岸边,20世纪90年代世界人口分布图,20世纪80年代世界人口分布,世界人口的洲际分布情况表(2001),(三)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自然因素(气候、地形、土壤、水体和矿产资源等) 社会经济因素(生产方式和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水平、经济活动方式和交通运输条件)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人口分布的影响因素综合分析,1. 自然因素,(1)气候 (气温、雨量) -世界人口集中2060纬度地区。 温带:47%;热带:30%;干旱及半干旱地带:12%;寒温带:11%,(2)地形 -生理、生活、生产 (海拔、坡度、坡向)-趋向平原、海拔适中地带 低纬度地带趋向高原盆地),(3)土壤 乌克兰的黑土地, 中国的长江三角洲、 珠江三角洲、埃及的 尼罗河三角洲等都是 人口集中地区。,(4)水体 影响人类的生理、生活、生产; 水体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相当复杂而广泛。(灌溉、生活、舟楫之利、水患),(5)矿产资源 产业革命,资源的价值上升,伴随资源的开采、开发、利用,产生了产业链,城市出现,人口密集区形成。尤其是能源矿产影响最明显。,评价,-自然条件始终是人口分布的重要影响因子,虽然作用在降低、在弱化。 -自然是人口分布的底背景,决定着人口的初始分布、理想分布、可能分布。 -自然条件对人口分布的影响是以复杂的方式(途径多样;动力不同,可能有主导因子,也可能各因子形成微妙平衡。)实现的。 -自然条件的各亚因子在影响时,效应大小不一。,渔猎时期,点状分布; 畜牧业,动态流动; 农业出现,定居成为可能,并为集聚打下基础; 工业出现,城市诞生,多种生产方式的并存与组合,使人口分布日趋复杂。,(1)生产方式,2. 社会经济因素,(2)经济发展水平 人口、经济、城市三位一体,故一般来说,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地区是人口密集区。,(3)经济活动方式 在一定的技术条件下,各种产业对劳动 力质量和数量有内在要求。,评 价,社会经济因素对人口的动态分布有 重要的影响,甚至决定性的作用。,3. 历史因素和政治因素,(1)历史因素 历史因素强调人口分布的时间过程、历史积累, (2)政治因素 政治因素对人口分布影响直接、具体,并且时间短、力度大。 如战争、领土变迁、人口政策、国土均衡与非均衡开发等。,二 人口迁移,(一)概 述 1、人口移动 2、人口迁移 3、人口流动 4、迁入率、迁出率和净迁移率,(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美国人口统计学家拉文斯坦的迁移法则 (1)大部分的移民只是短距离的迁移,长距离的移民一般倾向于迁移到大的工商业中心; (2)乡村人口向城市或其它地区的迁移具有阶段性; (3)两地间的净迁移量在总迁移量中所占比重不大; (4)乡村居民比城镇居民更富迁移性;,(二)人口迁移的空间规律,(5)短距离的迁移以女性居多,在较富冒险性且距离遥远的迁移中男性居多; (6)大部分移民是年轻人,由祖国携家带眷全家移出是很少见的。 (7)迁移的主要方向是从农业地区迁移至工商业中心,迁移的主要动机以经济为主。 拉文斯坦的推论:迁移发生率与源地、目的地之间的距离成反比。,四、人口迁移的动力机制,1. 因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刺激因素 2. 个人动机变化产生的因素,第3节 人 种,一、人种的划分 二、人种与地理环境 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人种或种族 是指具有共同起源并在体质形态上具 有某些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群。 在生物学上,世界现在的人类都属于哺乳动物 纲灵长目人科人属的智人种。,一、人种的划分,(一)人种的概念,(二)划分种族的标志,划分种族的标志很多,包括肤色、眼色、发色、头形、发型、身长、面型、鼻型; 近年来又增加了血型、指纹弓等一些生理特征。,(三)世界种族划分,1、采用综合指标,国际上比较统一的看法将人类分为四类 (1)白色种族群 (2)黄色种族群 (3)黑色种族群 (4)棕色种族群,(四)地理人种,1929年,德国伦什依据人种一词本身带有地理分布的性质,以及各人种之间愈来愈混合等事实,倡议用“地理人种”和次一级的“地域人种”两个词。1961年,美国加恩提出更低一级的“小人种”一词,并首次采用上述三级系统,把全世界人类划分为9大地理人种,22个地域人种,发展了人种地理学。,1、地理人种的定义及其三级系统,地理人种的三级系统: 地理人种 地域人种 小人种,一些学者考虑到人种的混合,把由于地理条件对体质、血型系统、免疫系统和遗传基因上的影响而导致地理区域范围内具有一定共性的人群,称地理人种。,2、世界地理人种划分,(1)亚洲地理人种 (2)欧洲地理人种 (3)非洲地理人种 (4)美洲印第安地理人种 (5)印度地理人种 (6)澳大利亚地理人种 此外还有美拉尼西亚地理人种、密克罗 尼西亚地理人种和波利尼西亚地理人种。,二、人种与地理环境,最初人类形态差异很小,此后由于扩散迁徙,各自生活在条件极不相同的自然地理环境之中,在长期对地理环境的适应过程中,逐渐在其体质形态等方面产生了一些具有共同遗传特征的人类群体。,(一)人种的起源与地理环境,(二)人种演变与地理环境,起源于同一地区的种族,经过迁 移,由于环境不同,在自然形态遗传基 因上都发生了变化,因此才形成了不同 的种族。 在种族分化的早期阶段,自然条 件起着重要作用。,1、地理环境对肤色、人体结 构、鼻子、眼形和头发组织等都会产 生影响; 2、同时社会环境也会种族的某些 特征的变化起到推动作用。,(三)种族主义与种族冲突,1、种族的划分是一个纯自然的特征划分,从 某种意义上来说,只有相对的意义 。 2、种族主义以人在自然形态方面的外在表现 的差异来解释世界各种族之间的文化差异, 认为白种人是高等种族,有权统治其它种 族。,第4节 民 族,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 二、世界民族的分布 三、 民族的迁移与集聚 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一、民族的形成与特征,民族是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 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 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人群 共同体,是一种文化现象。,(一)民族的概念,(二)民族的形成,(三)民族的特征,1.共同语言 2.共同地域 3.共同经济生活 4.共同心理素质,二、世界民族的分布,(一)民族分布的几个概念 (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 (三)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一)民族分布的几个概念,形式分布区 对大多数民族来说,其民族形式分布区是一个集中的、相连成片的地域。但是,有些人离开本民族的集中地域,移居他处,有的以一定数量聚居在一起,形成新的分散“点”。,分散居住在其他民族形式分布区的 少数民族分布区面积有大有小,面积大的 可以称为民族省,小的则可称为民族 岛。在城市里,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可以称之为民族邻里或隔坨。 民族机能分布区 是指按民族的聚居地域而建立的行政 管理区。,(二)世界主要民族的分布,汉族 印度斯坦人 美利坚人 孟加拉人 俄罗斯人 巴西人 比哈尔人 日本人,德意志人 旁遮普人 墨西哥人 爪哇人 意大利族 朝鲜族,(三)中国主要民族的分布,我国现有56个民族,分布呈以汉族(占总人口92%)为主体的,各民族大杂居、小聚居、交错分布的主要特点。 汉族分布遍及全国,但汉族人口大部分分布在东部地区;少数民族人口虽少,但分布地区甚广,占全国国土面积的50%60%,主要集中在西南、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三、民族的迁移与集聚,(一)印第安人由亚洲向美洲的迁移 (二)非洲黑人的被迫迁移 (三)西班牙人和葡萄牙人向拉丁美洲的迁移 (四)英国人和法国人在北美洲的集聚 (五)美国城乡中的其他民族聚居区,19世纪民族迁移,圣劳伦斯河谷,加勒比海,四、民族的变化与整合,(一)几个相关概念,1、民族同化,(1)概念 指在民族交往过程中,一个民族丧失自己的民族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特征,变成别的民族的组成部分的社会现象和社会过程。,(2)民族同化分为强迫同化和自然同化。,(3)自然同化是指不同民族在长期的交往和相处中,生产、生活和文化各方面相互影响,交往相处的一方民族在完全自然、自愿的情况下,接受另一方的特征,改变自己的民族特征。,(4)强迫同化是指用强迫手段,凭借暴力和特权使一个民族丧失本民族的特征,接受别的民族特征的变化过程。,2、民族分化,一民族的某一部分从这一民族实体中分离出来,形成新的民族或者是与其他的民族组合成新的民族。,(一)北美印第安人的文化变化 (二)西班牙人在拉丁美洲与印第安人的整合 (三)欧洲多个民族在美国的整合 (四)移民与民族整合,(二)民族整合,第5节 民俗与流行文化,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 二、民俗与环境 三、流行文化,一、民间文化与流行文化,民俗:又称为民间文化,是指一个民族或一个社会群体在长期的生产实践和社会生活中逐渐形成并世代相传、较为稳定的文化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