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学导学案 年级:七年级 学科:历史执笔: 审核: 授课人: 授课时间: 导学案编号: 班级: 学生姓名: 小组: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课题: 第15课 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课型:综合课 课时:1课时【使用说明与学法指导】1、请同学们认真看教材内容并规范完成导学案预习自学内容。划出重要知识并记熟基础知识。用红色笔做好疑难标记。2、在课堂上联系课本知识和学过的知识,小组合作、讨论完成导学案合作探究内容;组长负责,拿出讨论结果,准备展示、点评。3、及时整理展示、点评的结果,规范完成导学案当堂巩固练习。改正、完善并落实好导学案所有内容。4、把导学案中自己的疑难问题和易忘、易出错的知识点以及解题方法和规律及时整理在纠错本(典型题本)上,多复习记忆。 知识的超市,生命的狂欢! 【学习目标】心中有目标,你就会走向成功!1、 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知道郑和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2、知道外国贡使制度、传教士与大清时宪历的基本概况。亲爱的同学们,你们会了吗?【预习检测】 (请认真阅读本课内容,自主完成下列知识梳理)1、郑和下西洋(14051433): (1)明朝初年,明政府为什么能够七次派郑和下西洋?郑和的船队进行远洋航行的条件有哪些?(2)下面的航行图有些模糊,请你标出郑和远航经过的两大洋,最远到达的地区。(3)郑和下西洋起到了什么积极作用? 教师复备或学生笔记栏(4)郑和下西洋的最终结果如何?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共同探究】(不依附、不从众,让独立思考成为习惯)1、明朝与外国贸易的主要形式是什么?其特点有哪些?结果怎样?为什么?2、传教士来华目的、经过、两个代表人物分别是什么?你知道传教士为什么带来西方科技文化知识呢?【拓展练习】(让我想一想,请相信我,我肯定会做出来的!)1、郑和能够七下西洋的最根本的条件是 A、明朝国力雄厚 B、船队配有航海图和罗盘针C 、明朝航海技术十分先进 D、郑和本人具有勇于开拓的精神2、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与最远到达的地点分别是 A、福州 印度半岛 B、刘家港 印度洋上的波斯湾C、福州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 D、刘家港 非洲东海岸和红海沿岸3、整和下西洋的历史意义不包括 A、是世界航海史上的壮举 B、促进南洋地区社会经济的发展C、促进了明朝对外贸易的繁荣 D、加强了中国和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1、读“郑和下西洋航线图”回答:(1)从图中标出郑和下西洋的出发点和最远到达的地区。(2)沿着郑和的船队远航路线,做一次畅游,看一看看一看能到达今天的哪些国家?比一比谁到达的国家多。(3)郑和下西洋对当时我国的经济发展产生了什么影响?(4)郑和下西洋后,中国古代的对外交往日益减少。到清代统治对外交往长期实行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内网安全培训思路课件
- 内经选读病之形能课件
- 内科中西医结合课件
- 单例模式与自适应算法的结合研究-洞察及研究
- 统编版一年级上册语文园地五 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
- 2025年秋部编版语文四上口语交际 讲历史人物故事(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案+)
- 七下第四单元作业设计(表格式)
- 创业青年培训安全协议课件
- 文库发布:化合价课件
- 创业基础理论课件
- 《无人机飞行控制技术》全套教学课件
- 环境反应工程导论课件
- 超声诊断在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中的应用
- 舆论导向培训课件
- 腮腺脓肿护理查房
- 保管员技师考试题及答案
- 消防自动灭火系统课件
- (2025.06.12)领导干部任前应知应会党内法规和法律知识考试题库(2025年度)
- 关于数据安全管理制度
- 2025年安徽省农业职业技能大赛(水生物病害防治员)备赛试题库(含答案)
- 华中师范大学第─附属中学2025届高三下五月高考模拟英语试卷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