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2讲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考纲要求 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课标提示 列举从汉到元政治制度演变的史实,说明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考点一 中央集权的发展,考点二 君主专制的演变,考点三 选官用官制度,自主学习答案 考点一 “推恩令” 藩镇割据 中央 通判 行省制度 朝廷 宣慰司 中央集权 考点二 军国大事 决策 审核 尚书省 君权 政治制度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中书省 考点三 汉武帝 举荐 门第 隋炀帝 特权 文化素质 中央集权,巧学妙用 概念阐释“推恩令”,易错提醒君主专制与中央集权,(1)君主专制体现的是君臣关系,解决的是君主个人专权与大臣民主集中的矛盾,也是君主与大臣的权力分配问题。 (2)中央集权处理的是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一切受控与中央。随着社会发展,君主专制必然被淘汰,而中央集权将继续存在,集权和民主并不矛盾。,图解历史三省六部制的运转,构图解史宋代“二府三司制”,构图解史中国古代选官制度变迁,以史为鉴古代选官制度对干部选拔的启示,(1)多渠道选拔考试、荐举、补荫等互为补充。 (2)制度创新考选、回避、保密制度。 (3)德才兼备提高了官员素质。 (4)彰显精神公开、公平、竞争。 (5)弊端学用脱节,轻视实际才能。,考法1 隋唐时期中枢权力机构的特点,【考题1】 (2017吉林延边模拟)钱穆先生认为,从秦汉三公九卿制到隋唐三省六部制的演变,反映了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进步,皇帝从后台走到了前台。从制度变革层面看,这里的“进步”是指( ),A.进一步加强了中央集权 B.权力中枢决策规范化 C.中央机构行政效率提高 D.社会阶层流动性增强 答案 B,(1)决策权与行政权相分离:以中书、门下两省为决策和审议机构,尚书省成为全国政务中枢,但被排除于决策系统之外。 (2)相权三分,职权分明:既互相制衡,也分工合作,既加强皇权,也提高行政效率。 (3)节制君权:皇帝所颁政令,未经政事堂通过,不能施行,以相权节制君权。,考法2 科举制的历史影响,【考题2】 (2017安徽黄山调研)吴晓波在浩荡两千年:中国企业公元前7世纪1869年一书中评论某种制度:“造成知识阶层对国家权力的绝对依赖从这一制度确立之日起,作为一个独立存在的知识分子阶层在中国历史上完全地消失了。”这一制度( ),A.扩大了知识阶层的活动舞台 B.推动了古代科技的进步 C.导致了知识阶层队伍的消失 D.压制了古代教育的发展 答案 A,考法3 汉至元地方管理体制的演变,史料一 历史上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就像钟摆一样,一时摆向这边,一时摆向那边。中央集权过大了,地方运转不好,那就要放一点权;放权放得太厉害了,容易造成地方各自为政,中央管不了了,那就要收权。而在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方面,则是从宋代起中央集权就高度发达了,其时地方分权最弱。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两千年来一直都在变化,都在不断地调整。 周振鹤历史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就像钟摆一样,史料二 行省虽然“军国重事,无不领之”,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无不受到中央政府各方面的牵制与制约,故“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历代名臣奏议卷二七三,(1)史料一论述了古代中央与地方之间的权力分配问题。根据史料一,分析北宋调整“中央与地方之间权力分配”的背景。并说明北宋主要是通过哪些官制的变化来实现“中央集权高度发达”的? 提示 背景:接受唐代藩镇割据而造成五代分裂的教训。 变化:派文官任州郡长官;设通判,负责监督;设转运使,将赋税权收归中央。,(2)史料二阐述了元代行省管辖权力的变迁。结合所学知识,说明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的表现并作简要评价。 提示 表现:各省重大民政事务必须呈报中书省,军政要务呈报枢密院;行省官员不得更改赋税制度,不得调动军队;行省官员定期觐见皇帝并述职。 评价:便利了中央对地方的管理,加强了中央集权。,(1)特点 强化对地方的领导、监督、制约,地方则要求独立的自主权,中央与地方的矛盾始终存在。 多层次管理,在分权基础上加强对官吏的任免、考核,地方权力逐渐被分割、削弱,集权于中央。 地方行政制度经历了一个从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完善的过程(郡县制郡国并行制行中书省制)。,(2)影响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发展和完善,在征发徭役、兵役,征收田赋和租税,以及管理地方的治安秩序方面发挥了良好的作用。 地方行政制度的改革和完善,保证了多民族封建国家的统一和封建经济的发展。 中央集权过度强化,造成了地方官对中央和君主的绝对依赖;地方没有相应自主权,也难以发挥管理的实效。 (3)认识 中央集权和地方分权要统筹兼顾;中央集权可以有效维护国家统一,地方权力过大则不利于国家统一与安定;遵循在中央的统一领导下,充分发挥地方的主动性、积极性等。,考法4 汉至元中枢权力机构的演变,史料 在中国的封建时代,任何朝代的政权都概莫能外地属于封建地主阶级专政。作为地主阶级统治集团的政治代表皇帝,并不能随心所欲、为所欲为。如宋太祖就“知为君之难”,常对左右感叹“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就连敢作敢为的宋神宗也曾发出过不能自由行一事的叹息。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王朝发展、演变过程中,统治集团逐渐制定、完善了一整套对皇太子、皇帝进行约束、培养的制度,以及对皇权进行限制的具体措施。 简论中国封建统治集团对皇帝的培养与约束,史料主要从约束、培养皇帝以及限制皇权的角度进行多方论述。试结合史料和所学知识,评述上述史料观点。(要求:归纳史料中的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逻辑严密,表述清楚。) 提示 观点:制约皇权是古代封建政治制度的重要环节。 理由:皇权具有随意性、独断性,易导致决策失误或暴政,因此皇权也存在众多制约因素,例如宰相制度、地方豪强势力的增强,“天人感应”“民贵君轻”“祖宗家法”的思想观念,都对皇权形成了一定的制约。,(1)皇帝通过不断压抑、侵夺相权来加强皇权。宰相制度沿着相权的步步削落,君权的逐渐强化这根主线发展演变。 (2)内朝官向外朝官转化。内朝在牵制、架空外朝的同时,久而久之逐步发展为制度化、合法化的外朝中央机构。 (3)宰相职位的设置由实位转向虚位。由“实位”到“虚位”反映的是宰相权限及权威的下降,宰相不再专职是对相权的限制压缩。 (4)宰相权力不断分化。宰相既实行分权,在同一机构中,往往设置几个宰相职位,又注重事权的相对集中,弥补分权的效率低下的弊端。,1.(2015课标全国,25)两汉时期,皇帝的舅舅、外祖父按例封侯;若皇帝幼小,执政大臣也主要从他们之中选择,这被当时人们视为“安宗庙,重社稷”的“汉家之制”。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背景是( ),A.皇帝依靠外戚抑制相权 B.“家天下”观念根深蒂固 C.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 D.刘氏同姓诸侯王势力强大,解析 题干情境主要反映了两汉时期皇帝重用自己的舅舅、外祖父,封侯或辅佐年幼的皇帝执政,导致了汉代出现外戚干政的现象,这实际上是汉代母族亲属关系受到重视的结果,故选C项。外戚有时本身就被任命为宰相,故“依靠外戚抑制相权”说法错误,排除A项;“家天下”观念是以父系血缘关系为纽带,故B项错误;汉武帝后,王国问题基本解决,故D项错误。 答案 C,2.(2015课标全国,25)汉宣帝曾称:“与朕共治天下者,其唯良二千石(郡太守)乎!”后来的帝王反复重申上述观念。这主要体现了( ),A.地方吏治是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 B.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之间的矛盾 C.汉代地方行政制度为后代所沿用 D.历代帝王将汉宣帝作为治国榜样,解析 根据题干可知,地方郡守的清正廉洁的治理,是辅助皇帝统治天下、维护社会和国家安定的重要因素,故选A项。从“共治”看,B项材料未体现;C、D两项说法不符合史实,排除。 答案 A,3.(2016课标全国,26)史载,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 ),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 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 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 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解析 题干材料“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说明史官的史实记载对皇帝个人行为有重要影响,让皇帝不能为所欲为,故选A。“全部真实可信”的说法过于绝对,史官所撰史书也有个人的主观思想,排除B;史官记事虽能影响皇帝个人行为,但与皇帝之间并不存在尖锐矛盾,排除C;“真实言行”包括正确的,也包括失误的。从题干材料看出宋太祖不是“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而是不愿史书记录其“误失”,排除D。 答案 A,4.(2016课标全国,25)两汉实行州郡推荐、朝廷考试任用的察举制;经魏晋九品中正制,至隋唐演变为自由投考、差额录用的科举制。科举制更有利于( ),A.选拔最优秀的官吏 B.鉴别官员道德水平 C.排除世家子弟入仕 D.提升社会文化水平,解析 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也能选拔优秀官吏,A项说法过于绝对;察举制更注重考查官员的品行,科举制在这方面并不具有优势,故B项错误;科举制通过考试选拔官吏,并不排除世家子弟,故C项错误;与察举制和九品中正制相比,科举制通过考试的形式选拔人才,有利于推动社会读书风气的盛行,因此更有利于提升社会的文化水平,故D项正确。 答案 D,5.(2013课标全国,41)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历史地图包含了政治、经济、文化等多种信息。,比较图一、图二,提取两项有关汉唐间历史变迁的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说明。,解析 解题首先要认真读题,两幅地图主要展现的是汉唐地方行政机构数量的变化。 其一是与汉代相比,唐代南方地区行政区划明显增加,蕴涵的思考点有:为什么地方行政区数量唐代比汉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烟草四川公司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中级计量经济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计算机三级(信息安全技术)考试题(含答案)
- 中外名建筑赏析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方文化比较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西医结合基础思路研究与方法知到智慧树答案
- 中学生物实验教学知到智慧树答案
- 2025版水电安装工程合同履行与维护合同
- 2025年仓储配送一体化大数据分析服务合同
- 2025版土地储备项目合作开发中介服务合同
- 勉县一中小升初数学试卷
- 2025一建《建设工程经济》计算、时间、数字考点笔记
- 校园基孔肯雅热防控措施课件
- 第1课 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形成与发展 课件 统编版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
- 药师考试历年真题综合测试试卷(含答案)
- 2025年村级防疫员考试模拟试题及答案
- 快餐公司门店设备夜间关闭管理制度
- 以童心为笔:基于儿童心理发展需求的小学校园公共活动空间设计
- 2025年度日语能力测试N4级试卷含答案与解析
- 生猪屠宰兽医卫生检验人员理论考试题库及答案
- 板带轧机刚度对热轧板形的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