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doc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doc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doc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doc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大学语文论文新人教版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刍议 万彦宁 (宁夏回族自治区银川市第二中学,宁夏 银川 750021) 摘要 高中文言文学习的过程中,大家都有一种谈“文”色变的感觉,文言文作为中华五千年历史传承下来的宝贵精神财富,对于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有着极大的帮助,对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开拓文化视野具有重要意义,需要学生认真掌握。在教学中如何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使学生们能乐于接受,成为教学中的重点。 关键词】 高中文言文;教学方法;新人教版 中图分类号:H19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 - 8610( 2013 )10 -0145 - 01 中华民族有着古老悠久的文明史,五千年的文化积淀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底蕴,高中文言文是我国文人知识分子人生价值和情感世界的重要载体,是各朝各代文人学士所钟情的表达内心真实情感的方式,是学生提升语文素养的重要来源,在高中的语文教学中占据着重要篇幅和地位。文言文的学习,不仅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还有助于学生文化底蕴的积累。在高中的文言文教学中,老师要有目的性,有方法指导学生学习文言文,不要让学生带有学习的包袱。理性的看待文言文的学习,要敢于尝试新的研究性的教学方法。然而当前文言文的教学中却存在不少的问题,导致学生将这门课看做枯燥无聊的课程,不利于文言文的学习。 一、高中文言文教学的现状 1教师机械性地讲解,学生机械性地记录。高中文言文课堂上存在最多的一种现象是,老师从头到尾一字不落地讲解意思,学生专心地记笔记,老师讲完了,学生也记完了。最后笔记丢在一边也不认真去看,整篇文章的写作精华没有掌握住,写作方法也没掌握住,老师学生都做无用功。考试之前,只能拿着课本临时抱佛脚,死记硬背。 2教学观念落后。教师进行文言文的讲解时,还是沿用传统方法讲课方法,将蕴含无数思想和价值丰富的文言文讲成枯燥、单调的白话文,在抹杀文言文丰富的文化内涵的同时,抹杀掉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高中文言文教学的方法 1文言文的背景研究。文言文背景研究,从作者出发,老师在上课前可以让学生先了解作者的生平经历和古文写作时的背景,比如高一语文课文中的烛之武退秦师,文章选自哪里?作者是谁?在什么样的历史背景下进行文章的写作?老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到图书馆或网上搜集相关资料,这样就可以在上课时让学生思维活跃,发表对这篇文章的看法,学生可以进行积极的讨论。有学生就会说,这一文选自左传僖公三十年,主要是记录公元前630年郑国烛之武利用秦、晋矛盾,向秦伯分析了当前的形势,采取分化瓦解的办法,说明了保存郑国对秦有利,灭掉郑国对秦不利的道理,终于说服了秦伯。秦伯不但撤走了围郑的秦军,反而派兵保卫郑国,迫使晋国不不撤兵,从而消除了郑国的危机。烛之武临危受命,不避艰险,只身说服秦君,解除国难,表现了他深明大义和捍卫国家主权的使命感,以及机智善辩的外交才能。这是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老师可以接着问左传的作者,以及他的个人背景。这样学生就会有问题进行讨论,不再是知识被动的接受者。这种开放式的探究性学习有利于制造学习古文的氛围,锻炼学生深入思考的能力。 2.分组合作研究学习。分组学习法,将班里的学生平均分成几个组,对一篇古文进行讨论,可以自由发表个人观点。每个小组选出一个代表,对课文进行讲解,最后选出讲的比较精彩的一组。这样每次每个小组的学生轮流去讲,不仅增加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促进了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讨论学习,加深了对古文的理解。 3激趣导入法。爱因斯坦说过:“对一切来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对大部分高中生来说,文言文是太古板、太无趣了。要改变这种局面,首先要调整学生情绪,激发学生兴趣。在教学时我们可以通过一些典故、趣闻、轶事来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在教腺王阁序时,可以讲述“一字千金”的故事,让学生心动,使他们迫不及待地走进课文,也可以讲述一下作者王勃的文采,让学生有种急切的阅读文章的欲望。 4.引导学生构建文言文知识体系。现代汉语的语言系统是由古汉语语言衍变而来的,二者既有一定的差异性,又有千丝万缕的联系。由于语言的发展变化,古汉语和现代汉语已经有了一定的差距,不少词的含义发生了迁移、变化,所以老师要帮助学生养成积累文言文词汇、语法知识的好习惯。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式是教学的一个难点,老师要进行重难点讲解,先讲句子,再举例子,例句之后让学生举一反三。比如滕王阁序一文中,”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这句千古传颂的句子,描绘了日落雄浑的景象,老师可以分析这句话好在哪里,用的是什么样的句式,用了什么样的写作手法?“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这句话引用了什么典故,出自哪里?总结全篇中文言现象,记住典型例子,从而达到深刻理解的目的。当建立起完备的知识体系后,也就搭建好了沟通文言与现代汉语之间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