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臺北市防災報告D组2017-1-4组员: 目录第一節 台北市自然環境條件21.地理位置2地形:2地質:2氣候:32.面積以及人口5第二节 台北市历史灾害简介62015年苏迪勒台风:62013年 苏力台风72012豪雨82008年薔蜜102007年柯羅莎112004 - 海馬112004 - 艾利122001 - 納莉142000 - 象神181998 - 瑞伯191997 - 溫妮21第三節 防護措施23颱洪災害的防護23台北市颱洪災害的評定23災害的推估和防護23地震災害29震度的分級29災害防救資料庫與資訊通訊系統30災害防救人員動員系統的設定32災中應變、災後重整計畫的制定33旱災331、等級區分332、災害防救資料庫的設定343、具體措施35坡地災害36減災計劃的設定36災害防救資料庫與資訊通訊系統監測39總結各災害防護措施41災前防護41災中應變41災後重建41第一節 台北市自然環境條件1. 地理位置台北市位於臺灣本島北部之臺北盆地,地理區東起南港區舊庄里,西至北投區關渡里,南為文山區指南里,北為北投區湖田里。台北市四周均與新北市交界。地形:台北市及近郊係一典型盆地,地勢東南多丘陵,東北多高山,西北較平坦,西臨淡水河,整體而言,地勢由北向南傾斜,海拔高度介於 20 公尺至 1,100 餘公尺之間。地質:台北市出露地層以沈積岩為主,西北部大屯火山群為火山噴發之安山岩流及凝灰角礫岩。階地堆積層零星分佈於基隆河及景美溪兩側,沖積層分佈於臺北盆地、各河道及濱海地區。圖:台北市地質圖氣候:本市部分地區,受颱風、豪雨之氣候因素及地形坡度陡峭、地質脆弱惡化、土壤淺薄之自然環境影響,以及人為之過度開發利用,山坡地土壤流失嚴重,每每造成災害。且因山區之逕流均流入市區匯集後再出海,平地住宅區對上游集水區內山坡地崩塌度及溪溝水系之安定性變化極為敏感。台北市位於北緯 25 度,地屬亞熱帶,氣候溫熱潮溼,年平均氣候統計資料如。其中代表平地的臺北氣象站統計資料,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 22.7度,年平均相對濕度約為 78,年平均雨量約 2,333 毫米;而代表山地的竹子湖氣象站統計資料,年平均溫度約為攝氏 18.0 度,年平均相對濕度約為 83,年平均雨量約 4,619 毫米。 依降雨量統計資料分析,平地以 5 至 9 月相對降雨量較大,山地則以 8 至 11月相對降雨量較大;依近年降雨資料分析,降雨集中於幾次侵臺颱風(侵襲本市之颱風每年約 3.6 次)與西南氣流所引發之豪大雨。山地因地勢較高及東北季風影響,降雨集中於 8 至 10 月。102 年平均雨量達 2,405.1 毫米,年平均溫度為攝氏 23.3 度,氣候特色為夏季炎熱多陣雨,冬季冷而多細雨。圖:竹子湖氣象站(代表山地)氣候資料統計表圖:臺北氣象站(代表平地)氣候資料統計表2. 面積以及人口本市總面積約 271.7997 平方公里,占臺閩地區之 0.75%;各行政區中,以士林、北投、內湖、文山及南港等 5 個近郊市區面積較大,合計約占全市總面積 75%,其中士林區占全市面積 23%最大,其次北投區占 21%,內湖、文山區各占 12%居第 3 位。截至民國 102 年 12 月底止,在本市設籍之戶數、人口數計有 102 萬 6,738 戶、268 萬 6,516 人,平均每戶 2.62 人,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公里 9,884 人,男女性比例為 92.37,其中 0 至 14 歲人口占 14.28 %,15 至 24 歲人口占 11.36%,25 至 64 歲人口占 60.87 %,65 歲以上人口占 13.50%。各行政區中,人口密度以大安、大同、松山、萬華、中正、信義及中山等 7 個位於市中心之區較高,除中山區外,每平方公里均在 2 萬人以上,其中大安區每平方公里 2 萬 7,581 人最為稠密,而近郊 5個區每平方公里均未達 9 千人;男女性比例均為女多於男,尤以中山、大安、松山區性比例 87.88、88.29 及 89.74 為甚;0 至 14 歲人口比率以中正、松山、大安區較高,15 至 24 歲人口比率以內湖、文山、南港區較高,25 至 64 歲人口比率以中山、南港、內湖區較高,65 歲以上人口比率則以大安、萬華、松山區較高。此外,至民國 102 年 11 月底另有 6 萬 227 位外僑居留於本市,其中女性人數 4 萬 4,250人(占 73.47%)遠多於男性之 1 萬 5,977 人。表:臺北市各行政區人口結構概況(中華民國 102 年 12 月底)第二节 台北市历史灾害简介2015年苏迪勒台风:蘇迪勒颱風主要的災害分佈在大臺北地區,尤其是烏來、新店等地區發生崩塌、中斷交通及電力,當時福山雨量站所測得之95mm/hr、253mm/3hr的短延時強降雨,造成大臺北地區多處河川水位達一級警戒,南勢溪、平廣溪等原水濁度高升,影響大臺北地區正常供水,部分地區停水。風力亦造成路樹傾倒嚴重,臺北市路樹傾倒高達7000餘棵,嚴重影響市容恢復時間。臺北市文山區淹水照片重大土石災情報告蘇迪勒颱風造成文山區興旺里福興路116號於8月8日4時發生崩塌(沖蝕)災害,受災戶位於文山區景美11號公墓下方,由於公墓已變更為公園用地,現已全部遷葬完成,坡面尚無植生,暫以打樁編柵方式保護。蘇迪勒颱風期間,大量地表逕流集中流入公墓下方沉砂池,溢流後造成沉砂池下邊坡崩塌,土石衝破緊鄰邊坡之民宅。崩塌長10公尺、寬10公尺、深約3公尺;衝入民宅之堆積厚度最高處約 1 公尺,現場崩塌材料均為土壤及岩塊,無岩盤出露。造成1處民宅受損。2013年 苏力台风102年7月11日至7月13日中度颱風蘇力來襲,12級以上強陣風造成臺北市樹木傾倒、斷枝嚴重,經統計臺北市受通報倒伏樹木3609餘株,並造成士林區、南港區多戶停電。(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2012豪雨 淹水災害臺北市於101年6月11日受西南氣流及滯留鋒面接近影響,當日22時起開始出現較強之降雨,文山區文山雨量站於6月11日至6月12日之累積雨量為401.5mm、信義區信義雨量站之累積雨量為377mm,本次超大豪雨事件以文山、信義區積淹水狀況最為嚴重,經水利處分析積淹水成因為瞬間雨勢過大、地勢低漥、排水系統不良及人為操作不當影響等,多屬小範圍積淹水,積水原因歸納如下:(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1. (1)永吉路、松隆路一帶(面積約25,000平方公尺):基隆河水位高漲且雨量過大,該積水地區為玉成抽水站系統下游端,由松隆路排水系統匯流至玉成抽水站後排至基隆河,且瞬間降雨過大且持續不斷,在外水位及內水雨量較高情況下內水不易排除。1. (2)基隆路3段155巷一帶(面積約1,320平方公尺):該積淹水地區為私人基地範圍內,經查積淹水區位地面高程與芳蘭路路面高程程差約11.5m,地勢相對低漥。另外,該地區臺大設有抽水機組(包含2座15馬力及1座10馬力抽水機),積淹水區僅靠此抽水機組將水抽排至芳蘭路雨水下水道系統,因瞬間降雨過大且持續不斷,臺大校內抽水不及,因而導致該區積淹水。1. (3)福興路、興德路一帶(面積約27,086平方公尺):因興隆幹線集水分區局部地區地勢低窪,周遭區域地勢相對為高,亦為101年度公告易積水地點之一。本次因為瞬間降雨過大,造成興隆幹線水位過高並呈現滿管現象,致使福興路、興德路等區域之排水,無法順利排入興隆幹線,進而發生災情。1. (4)萬芳路、木柵路口一帶(面積約3,200平方公尺):萬芳路幹線系統之高部位箱涵,主要承接萬芳路以北排水系統支線(自萬美街沿線蒐集萬利街、萬樂街、萬和街及萬安街),利用高部位之水力坡降將水流沿木柵路4段直接排入景美溪,本次超大豪雨發生時,因人為操作疏失誤將此壓力箱涵之閘門關閉,造成箱涵內水流壓力過大,水流由箱涵接縫及人孔隙縫處滲出,造成路面損壞及水流漫淹路面。重大土石災情報告101年0610豪雨導致臺北市文山區龍泉里、大安區學府里、信義區松隆里等處發生重大坡地災害,詳細災情敘述如下:(資料來源:土石流防災資訊網,重大土石災情報告) (1)臺北市文山區龍泉里老泉街26巷1k+700處野山土雞園於6月12日8時30分發生土石流與崩塌災害。6月11日晚間起該地區持續降下豪雨,老泉街9號民宅後方坡地於晚間8:30發生崩塌,崩塌土石堆積於溪溝阻塞河道,造成土石流災情。土石侵入兩戶民宅,淤埋深度約150 cm。民宅旁溪溝亦遭土石堵塞。災時有效累積雨量為355.2.6 mm。 (2)臺市大安區學府里基隆路三段 155 巷義芳居後方坡地於6月12日凌晨發生土石流/崩塌災情。義芳居後方坡地遭雨水沖刷導致坡面土石下移,淤埋下方沉砂設施,沉砂池遭土石淤滿後溢淹至下方民宅,造成萬善寺與鄰近民宅土砂淤積。萬善寺等民宅建物遭土石淤埋深約60公分,約有5棟民宅受損、道路損毀70m。災時有效累積雨量約為:70.2mm。(3)臺北市信義區松隆里松山路近 725 號瑤玉宮下方坡地 於6月12日5時發生崩塌災害,崩塌土石覆蓋下方檔土設施堆積至松山路,導致道路阻斷、交通中斷。災時有效累積雨量約為:184mm。2008年薔蜜重大土石災情報告2008年薔蜜颱風造成臺北市文山區指南里政大御花園後方,以及新光二路74巷11號處,於9 月28 日21 時發生地滑與崩塌災害。金頭山邊坡土石滑動崩落,所產生之泥流衝入萬壽路 75 巷之政大御花 園,將後方藍球場及庭園綠地掩埋及流入部分民宅之廚房。金頭山邊坡崩落,土石堆積於萬壽路上約20m,造成新光路二段 74 巷 11 號附近道路中斷,以及損壞居民自設道路約50m與雞舍 1 座。本次災害泥流淹沒面積約 600 平方公尺、無人傷亡。災時有效累積雨量為395.6 mm。(資料來源:土石流防災資訊網,重大土石災情報告)2007年柯羅莎 重大土石災情報告2007年柯羅莎颱風造成臺北市士林區新安里新安路 21 之 1 號,於10 月 6 日 15 時發生崩塌災害,崩塌災害發生當時之降雨強度為33mm/hr、有效累積雨量為205.3mm。本次新安路民宅上邊坡崩塌造成8人受困、2人死亡,有3戶房舍受損(資料來源:土石流防災資訊網,重大土石災情報告)2004 - 海馬 911 水災暨海馬(Haima)颱風海馬颱風為2004年第20個颱風,颱風侵臺期間,並未替台灣帶來太大損害,反倒是其前身之911雨災對台灣造成較為嚴重的淹水災情。93年9月10、11日,大範圍熱帶低壓伴隨旺盛西南氣流籠罩全臺灣。臺北市在9月10日受到強烈西南氣流影響,於當日晚上9時起豪雨不斷,入夜後基隆河水位持續暴漲,瞬間暴雨造成臺北市中山、信義、內湖及南港區部分地區嚴重淹水。其中,中山區新生大排因短時間匯集沿線各抽水站抽排量而排水不及,造成民權東路行天宮附近汪洋一片;內湖則因捷運施工排水箱涵滲水,造成康寧路三段靠高速公路一帶大量淹水,信義區也因降雨明顯超出原排水系統容量,造成永吉路、松隆路一帶嚴重淹水;停電戶達4,200餘戶,凌晨基隆河河水暴漲因而緊急關閉水門,以致堤外停車場逾250部汽車不及走避,慘遭河水淹沒。(資料來源:臺北市103年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緊急應變經驗學習中心)2004 - 艾利 93年8月23日凌晨2:30中央氣象局發佈中度艾利颱風海上颱風警報,同日下午2:30氣象局發佈艾利颱風路上颱風警報。艾利颱風造成淡水河流域強烈降雨,造成北臺灣降雨量高達6001300mm,三重地區降雨量三天累計達274mm;同安抽水站捷運工程施工範圍排水箱涵處,發生大量外水(堤防外之淡水河水流)倒灌之狀況,經濟部水利署淡水河流域防洪指揮中心接獲同安抽水站人員報告後,即通知臺北市政府捷運工程局、臺北市政府及臺北縣政府等單位,儘速派員處理。8月25日下午13:00左右完成初步封堵,使三重市區積水逐漸消退,並於8月25日下午15:15完成封堵出水處,惟已造成三重市區同安路、中正南路、重新路、正義南路、環河路、三和路等一帶嚴重淹水。此次因為排水箱涵破裂,造成一人死亡,受災面積約193公傾,受災戶約1萬戶,4萬人,兩萬多輛汽車泡水,受災村里約45個,最高淹水深度達2公尺。淹水範圍與原因如下圖與表所示。(資料來源:臺北市103年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經濟部水利署水利緊急應變經驗學習中心)【艾利颱風淹水原因表】(資料來源:水利署第十河川局)淹水地區淹水深度平均淹水深度(m)時間(hr)淹水面積(公頃)淹水範圍淹水原因三重0.3-1.50.9025255.6淹水範圍以三和路以南、重陽路以東集美街以北至環河路。因捷運新莊線施工破堤處之排水箱涵截水牆遭洪水損毀,導致外水回流市區。新莊0.3-1.00.6515127.9豐年里一帶、建國橋及建福橋下游段、兩岸。1.塔寮坑抽水站容量(80CMS)不足,導致抽水不及而積水。塔寮坑溪出口設計流量為280CMS(10年頻率)。另5年頻率流量為240CMS。2.塔寮坑溪上游雨勢過大,支流潭底溝排水不及,且建福橋樑尚未改建,導致積水。樹林0.3-0.50.4015101.3樹林工業區、中正路。排水不良。合計0.3-1.50.65484.8艾利颱風三重淹水範圍圖(資料來源:水利署第十河川局)2001 - 納莉 納莉颱風自9月15日11點開始降雨,統計到17日12時止,於臺北市府工務局前養工處所設置之雨量站中,以下測站出現較大之雨量,包括:湖田站821mm、大屯站678.5mm、三星站811.5mm、至善站829mm。另外,在中央氣象局所設置之雨量站中,則為以下測站測得較大雨量者,分別為:竹子湖站1,002.6mm、石碇站757mm、火燒寮站755mm。依各雨量站之降雨資料推估,各河川流域之累積雨量為:大漢溪流域約500mm、新店溪流域約725mm、基隆河流域約755mm,磺港溪流域約678.5mm、磺溪流域約821mm、雙溪流域約661mm。因颱風來襲期間,在臺北市降下豪大雨量,單日累積雨量高達500mm,瞬間最大時雨量更有高達每小時148.5mm,已遠超過臺北市下水道系統之設計容量(現行為5年重現期短延時暴雨,其降雨強度為78.8mm/hr),導致大範圍區域抽排水不及,形成市區內部分地區積水現象,如:萬華區西門町一帶、中正區臺北火車站至博愛特區一帶,此地區之淹水深度約為60cm且歷時約2小時;另外,中山區大直抽水站附近地區最為嚴重,其深度達200cm以上且歷時超過15小時;再者此降雨尖峰時刻,適逢淡水河大潮,導致基隆河、景美溪龐大水量匯入淡水河系困難,不僅河川外水高漲使抽水站抽水效率降低,更導致大量洪水溢堤並快速流竄市區,為臺北市建市以來最為慘烈災情,以內湖、南港、信義、松山等區最為嚴重,淹水範圍幾乎涵蓋上述各行政區之所有地區,深度達100公分以上且歷時亦達2小時,並造成捷運系統慘遭重創。積水範圍與地點如下圖所示。(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納莉颱風積水調查表】發生時間民國90年9月15日至9月17日降雨型態颱風雨量分析1.最大時雨量:148.5毫米(內湖站)2.最大日雨量:685毫米(竹仔湖)3.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765毫米(竹仔湖)4.總降雨量:1,002.6毫米(竹仔湖)主要積水地點信義區、松山區、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萬華區、中正區、大安區、中山區、士林區、北投區納莉颱風積淹水調查圖(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2000 - 象神 象神颱風降雨主要集中在基隆河上游山區,依據經濟部水利署第十河川局火燒寮雨量站紀錄,整場颱風事件由10月31日到11月1日,降雨量為787mm,尖峰降雨強度為59mm/hr(石碇站更高達76mm/hr),造成基隆河、景美溪水位高漲,導致部分地區雨水下水道系統排放困難;更有部分地區因溪水匯入主河道困難,形成回水高漲、發生溢堤,此情形以南港、內湖、文山等地區最為嚴重,平均深度約達150cm,最深者幾乎達400cm以上,且歷時約2小時,部分山坡地亦有發生土石流災情。象神颱風積水地點如下圖所繪。(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象神颱風積水調查表】發生時間89年10月31日至11月1日降雨型態颱風雨量分析1.最大時雨量:79mm(石碇雨量站)2.最大日雨量:476mm(火燒寮雨量站)3.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676mm(火燒寮雨量站)4.總降雨量:787mm(火燒寮雨量站)主要積水地點內湖區、南港區、文山區象神颱風積水調查圖(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1998 - 瑞伯 民國87年10月中旬(13-17)及下旬(25-27),先後分別有瑞伯與芭比絲颱風侵襲臺灣,造成大臺北地區嚴重積水。10月15日瑞伯颱風期,五堵氣象站之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達492mm,10月25日及26日,芭比絲颱風外圍環流造成大臺北地區再度豪雨成災,其中五堵氣象站之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達319mm,大臺北地區在短短二週內遭遇兩次颱風造成三次淹水。主要積水地區為:中山區明水路附近、大同區迪化污水站周遭及內湖區高速公路與康寧路交會口一帶,積水深度約30100cm,主要原因為:短延時強降雨增加地表逕流量而排水不及與雜物阻塞管路所致。臺北市府前養工處所調查之芭比絲颱風積淹水地點繪製如下圖。(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芭比絲颱風積水調查表】發生時間87年10月25日至10月26日降雨型態颱風降雨雨量分析雨量站:五堵站1.最大時雨量:37mm2.最大日雨量:319mm3.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319mm4.總降雨量:545mm主要積水地點內湖區、中山區、士林區、北投區、南港區、信義區芭比絲颱風積水調查圖(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1997 - 溫妮 溫妮颱風在臺北地區降下豪雨,臺北市氣象站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約205mm,造成內湖區大湖公園、文山區老泉里、士林區社子地區一帶淹水,平均積水深度約70cm,造成積水之主要原因為:地勢低漥、排水不良及排水口阻塞,溫妮颱風積水地點如下圖所繪。(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溫妮颱風積水調查表】發生日期86年8月17日至8月19日降雨型態颱風降雨雨量分析雨量站:臺北站1.最大時雨量:26.5mm2.最大日雨量:176mm3.連續24小時最大降雨量:204.5mm4.總降雨量:234mm主要積水地點內湖區、社子島、士林區、北投區、中山區、文山區溫妮颱風積淹水調查圖(資料來源:2014年臺北市地區災害防救計畫)第三節 防護措施颱洪災害的防護台北市颱洪災害的評定颱洪災害規模設定選取原則係依據最大降雨量紀錄、過去最大淹水災情紀錄,及本市防救災資源動員能力等多項因素綜合評估而定。以每日總降雨量為 600毫米之條件進行淹水潛勢分析,並依據此淹水潛勢資料與納莉颱風實際淹水範圍及深度擬定本市災害防救計畫中 -災前整備、災中應變、災後復原重建之各項因應措施。災害的推估和防護淹水潛勢圖進行災害的模擬以及防護模擬的目的是災害之成因眾多,僅以每日降雨量 600 毫米/日之淹水潛勢圖,實難涵蓋所有颱洪災害之可能淹水境況,故本節境況模擬將進行台北市於多種條件下之淹水潛勢模擬,除供各單位於推行各項業務參考外,亦可提供本市於災害防救應變階段時,根據最新及時水情與預判資訊,選擇較合適之淹水潛勢圖,做為最新災害防救應變參考對象。i. 推估損失: 臺北市淹水災害損失推估之方法是由防災協力機構臺灣大學蘇明道教授所建立發展,以採用網格式資料為基礎之淹水災害損失推估方法 (Cell-based dataapproach),即所有淹水災害損失推估之輸出入資料及推估範圍都是以網格為基礎,利用網格內之淹水深度、暴露量推估網格內之淹水災害損失。圖:網格式資料推估淹水損失概念圖圖:台北各行政區推估損失方式百分比圖圖:進行視覺化的協助(來源于逢甲大學GIS中心)圖:近期災情比較(來源於逢甲大學GIS中心)建立災害防救資料庫與資訊通訊系統 為利災害防救工作的進行,不論是災前的預防或是災時的緊急應變措施,皆須依靠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所建置之氣象、水情、水文、坡地及建築物等各類資料的支持。台北市災害防救相關資料的及時傳輸及運用,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應由專人統一負責資料庫建置、規劃及管理,並定期的更新、維護及測試,以確保災時資料的使用。 災害防救資料庫依據功能性可分為基本資料庫、救災資源資料庫、及時災情資料庫及復建資料庫 4 大類:1. 基本資料庫:主要包含地形圖、地質圖、公共設施、潛在災害等相關資訊,可作為減災、整備、應變、復建等災害防救各階段作業的參考依據。(1) 環境資料庫:人口密度、土地使用分區圖、道路街廓圖、數值地形圖、河川流域圖、環境地質圖、交通路線圖、等高線圖、坡向圖及坡度圖等。(2) 公共設施資料庫:學校、橋梁、醫院、機場、火車站、捷運車站、電信設施、電力設施、維生管線資料、排水下水道資料、河川堤防資料、抽水站資料、防洪測站等。(3) 潛在災害資料庫:活斷層分布圖、土石流潛勢溪流影響範圍圖、淹水潛勢圖、老舊危險建築物分布資料、危險物品儲存位置等。(4) 人文社經資料庫:物價指數、工商普查資料、古蹟分布圖等。2. 救災資源資料庫:主要包含救災資源資料庫及救災設施資料庫,作為應變決策系統指揮調度的依據。(1) 救災資源資料庫: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人員聯絡名冊,民間救災人力資源資料、專家技術人員資料、醫療資源分布資料、救災機具開口合約廠商分布等。(2) 救災設施資料庫:學校、醫院、警察消防單位、緊急疏散路線資料、消防設施位置、避難緊急安置場所、戰備水源等。3. 及時災情資料庫:主要包含災害現況分布資料庫及氣象資訊資料庫,作為災害現況掌握及後續決策支援的參考依據。(1) 災害現況資料庫:淹水地點及深度、山坡地崩坍、土石流發生、人員傷亡資訊、建築物損毀狀況、交通狀況、抽水站狀況、水位資訊、水庫資訊等。(2) 氣象資訊資料庫:中央氣象局及時氣象資訊、降雨資訊、東亞相關氣象網站資料等。4. 復建資料庫:受災戶損失類別調查、申報及補償金額、公共設施損失、垃圾清除及掩埋計畫、災民中長期安置計畫、災民心理輔導人力資料及國軍支援復建計畫等。ii. 資料庫的分享從三個方面的建置進行分享,防災資訊網之建置、防救災決策支援系統之建立、資訊通訊系統之建立。iii. 監測、預報及預警系統之強化 為降低天然災害來臨時所造成的損失,健全災害防救組織及充實災害防救機具、設備、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應確實針對各危害地區進行調查及勘查,並對於易發生積水潛勢區域,設置觀測裝置及設備,以確保颱洪災害來臨時即時災情之掌控,並透過防災決策支援系統協助,經由專業人員分析、評估後,精確及快速的預報及研判颱風路徑及可能造成災害,以預防及減少民眾生命、財產損失。vi. 災害潛勢地區劃定與管理根據災害境況模擬系統,利用數值演算模式所推估之結果,劃定不同等級災害潛勢地區,針對高災害潛勢地區優先進行管理及災害預防措施工作。iv. 都市防災計劃的規劃 疏散與避難空間的確保 總合治水對策規劃 重要建物,均係各地區之樞紐,同時有大量人口的進出及使用,平時即應加強各區重要建物的安全檢查及維修,並做好事前減災措施規劃,災時才能迅速地進入應變及復原的階段。 二次災害之防止a.加強民眾防火、避火及救火之觀念。b.正確之照明器材選用之觀念(如於颱洪期間使用手電筒、減少蠟燭的使用等)。c.定期檢測及加強電線、電信、瓦斯等維生管線之耐風及抗耐性,減少二次災害的損失。 疏散、通報、資訊 支援、緊急動員 防災普教為深植防災救災觀念,提升防災知識及災害應變技能,期藉深植防災意識及災害應變能力於學童,發揮擴散於其家庭,俾於可預見之未來,確能達成提高全民防災意識及災害應變能力,將災害損失減輕至最低程度。v. 整備計畫的制定 災害應變資源整備搶救設備整備、救濟、救急物資整備,災害防救人員動員系統。 演習訓練與民眾防災宣導 各級災害應變中心之設置規劃 避難場所與設施之設置管理 相互支援協議之訂定 避難救災路徑規劃及設定 緊急醫療整備 避難引導疏散及緊急安置 維生應急與生活必需品之調度供應vi. 災情發布與媒體聯繫vii. 受颱洪災害市民之負擔減輕viii. 災後環境復原地震災害震度的分級圖:交通部中央氣象局發佈的震度分級圖圖:臺北市最大地表加速度分佈圖(震災模擬事件)災害防救資料庫與資訊通訊系統為利台北市災害防救相關資料的即時傳輸及運用,平時各災害防救業務單位應由專人統一負責其資料庫建置、規劃及管理,並定期的更新、維護及測試,以確保災時資料的使用。災害防救資訊的傳遞與災情通報系統之建立,現階段應整合既有的通訊管道及增購相關設備(防救災作業支援系統、防救災專用電子信箱、有線電話系統(含警用專線)、無線電系統、內政部消防署防救災專用衛星微波緊急通報系統、一呼百應系統、行動電話、網路、手機簡訊、彗星傳真系統、視訊系統及臺北市行動勘災 App 等),長期目標係建立有效及耐災的災情通報及傳遞系統。圖:台北市防災咨詢網圖:宣傳短片1、 災後重建以及相關計劃的確定,手段與颱洪災害的類似的。社區與企業災害防救能力之整合在整個防災過程中是非常重要的,這邊主要介紹一下臺北市企業自主型防災工作推動機制。圖:企業防災流程圖圖:防災投資與災時損失間之關係分析好投資與損失的關係,對企業的整體的效益以及災後正常運營都有一定的參考價值。災害防救人員動員系統的設定圖:台北市災害防救體系架構圖災中應變、災後重整計畫的制定當地震災害發生時,由區長(區級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視災害規模成立區災害應變中心;為處理災害防救事宜或配合區災害應變中心執行災害應變措施,區災害應變中心各編組組成單位同時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災害超過或可能超過區災害應變中心之掌控時,市長(市災害防救會報召集人)視災害規模成立市災害應變中心;為處理災害防救事宜或配合各級災害應變中心執行災害應變措施,市害應變中心各編組組成單位同時成立緊急應變小組。災害發生時的運作,災害發生時之時間設定由實際災害案件發生至達成搶救災任務為止。旱災1、等級區分 公共給水缺水率 30以上,為一級狀況。 公共給水缺水率 20 至 30,為二級狀況。 公共給水缺水率 10 至 20,為三級狀況。圖:旱災的職責單位2、災害防救資料庫的設定自來水配水、蓄水、河川水位流量、雨量狀況資訊臺北水處供水範圍包括直接供水之臺北市十二個行政區,及新北市所轄三重(二重疏洪道以東)、新店、永和、中和、汐止(北山、橫科、宜興、福山、東勢、忠山及環河等 7 里)等五區,以及該系統分水供應之淡水、三芝地區;並與台灣自來水公司的管網系統在三重、中和、板橋、蘆洲、淡水、關渡(八里)、汐止、深坑等地點連接。其輸配水管長達 3000 多公里,供應相關之人口約 500 餘萬人,為臺灣北部地區最大的都會區域公共給水系統。1、 乾旱預警及公布乾旱情勢,主要是由交通部中央氣象局進行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虚拟现实技术在教育行业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人工智能在智能交通领域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家居行业智能家电市场前景分析研究报告
- 2025年火电脱硝行业研究报告及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 压力机安全培训内容课件
- 2025年人脸识别技术行业市场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智能穿戴行业可穿戴设备应用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区块链技术在保险行业的应用前景研究报告
- 2025年可穿戴设备行业创新设计与市场前景研究报告
- 巴中市2025年四川巴中市第八批就业见习岗位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产科分娩风险管理制度
- 洗车店卫生管理制度
- JG/T 375-2012金属屋面丙烯酸高弹防水涂料
- T/CCOA 62-2023大豆油生产技术规范
- 基础计算机知识常识试题及答案
- 2022年7月23日广东省事业单位高校毕业生招聘考试《基本能力测试》试题真题答案解析
- 电缆缚设人工合同协议
- 药房卫生知识培训课件
- 2025年职业指导师专业能力测试卷:职业技能提升与职业素养培养试题
- 剪彩仪式方案超详细流程
- 江苏镇江历年中考作文题与审题指导(2003-202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