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TE考试必备知识点.docx_第1页
LTE考试必备知识点.docx_第2页
LTE考试必备知识点.docx_第3页
LTE考试必备知识点.docx_第4页
LTE考试必备知识点.docx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简答1. LTE系统的特点(4化1分离):扁平化、分组化、IP高速化、多组织融合化;用户面和控制面分离;2. LTE设计目标?三高两低,永远在线LTE单小区支持用户数能力:LTE单小区支持连接态用户数为1200,支持激活态用户数为400;激活态用户数是指系统中实际接入的激活业务用户数目(处于RRC连接状态而非DRX态);这里的激活态用户是指该UE正在进行数据传输,需要实时监听控制信道。LTE系统对RRC状态进行了简化,仅有两种状态:RRC_IDLE和RRC_CONNECTED。当UE建立了RRC连接,就进入RRC_CONNECTED状态,否则就是RRC_IDLE状态。在RRC连接状态下,空闲没有数据传输的用户,可以采用DRX(Discontinuous Reception)技术,允许终端非连续监听控制信道,达到和idle态相似的节电效果;LTE系统采用共享调度,不分配专用信道,同时提出了永久在线的概念。永久在线可以从两个层面理解,LTE中所指的永久在线通常是指:从核心网看,用户的IP为专用分配的,而且用户和PDN-Gateway之间的连接永远存在;从E-UTRAN侧看,在RAN设备能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支持RAN侧用户连接永久在线,也就是始终处于RRC Connected状态。LTE中最大在线用户数即每小区所能支持的最大RRC连接用户数,体现了系统对用户数的最大容忍能力。在不考虑硬件能力限制条件下,系统最大在线用户数目最好等于小区覆盖面积内的注册用户数目。这样,系统就完全支持在空口所有用户都是在线的,并通过DRX方式,达到节电的目的。但是,由于连接态的用户在NodeB需要占用内存资源和CPU资源,即使采用DRX方式,也需要占用必要CPU资源对用户Buffer信息等进行查询,所以连接态的用户数目很难达到所有用户在线的要求。3. 描述立体式网络架构和扁平式网络架构各自的优缺点立体式:便于集中控制,但时延较大扁平式:基于分布式控制,时延较小4. TDD频段: 中国移动获得130MHz,分别为1880-1900MHz、 2320-2370MHz、2575-2635MHz;中国电信获得40MHz,分别为2370-2390MHz、2635-2655MHz;中国联通也 获得40MHz,分别为2300-2320MHz、2555-2575MHz。LTE频段中FDD为BAND1-BAND31,TDD为BAND33-BAND44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使用的频段是多少?5. LTE的上下行各采用了哪些多天线技术?下行多天线技术:1) 传输分集: SFBC,SFBC+FSTD,闭环Rank1预编码2) 空间复用 :开环空间复用,闭环空间复用及MU-MIMO或SU-MIMO3) 波束赋形上行多天线技术:1) 上行传输天线选择(TSTD),MU-MIMO6. 传输模式总结:其中TM2属于发射分集,TM3/4/5/6属于空间复用,TM7/8/9属于波束赋形,传输模式是针对单个终端的,同小区不同终端可以采用不同的传输模式,由ENB决定某一时刻对某一终端采用什么传输模式,空间复用模式只用于下行业务信道,控制信道普遍采用发射分集MIMO技术主要利用传输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成型等3种多天线技术来提升无线传输速率及品质。(1)传输分集:SFBC具有一定的分集增益,FSTD带来频率选择增益,这有助于降低其所需的解调门限,从而提高性能;(2)空间复用包括:a.开环空间复用:对信噪比要求较高,会使其要求的解调门限升高,降低覆盖性能;b.闭环空间复用:对信道估计要求较高,且对时延敏感,这导致其解调门限要求较高,覆盖性能反而下降;c.MU-MIMO:多用户MIMO,有助于提高系统吞吐量。(3)波束赋形包括:a.rank=1的闭环预编码:解调性能应比mode4在多层多码字传输时要好,相对mode1的覆盖性能应该仍然会有所下降;b.单天线端口:该模式应该具有较好的覆盖性能。7. TD-LTE无线网络规划主要包括5个阶段:需求分析、网络规模估算、站址规划、无线参数规划、网络仿真8. LTE干扰抑制:LTE系统中各小区采用相同的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与CDMA系统不同的是,LTE系统并不能通过合并不同小区的信号来降低邻小区信号的影响。因此必将在小区间产生干扰,小区边缘干扰尤为严重,为了改善小区边缘的性能,系统上下行都需要采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小区干扰控制。目前正在研究方法有:干扰随机化:被动的干扰控制方法。目的是使系统在时频域受到的干扰尽可能平均,可通过加扰,交织,跳频等方法实现;干扰对消:终端解调邻小区信息,对消邻小区信息后再解调本小区信息;或利用交织多址IDMA进行多小区信息联合解调;干扰抑制:通过终端多个天线对空间有色干扰特性进行估计和抑制,可以分为空间维度和频率维度进行抑制。系统复杂度较大,可通过上下行的干扰抑制合并IRC实现;干扰协调:主动的干扰控制技术。对小区边缘可用的时频资源做一定的限制。这是一种比较常见的小区干扰抑制方法;9. 无线规划内容与流程:10. PA/PB总结:这是LTE中针对导频功率设置的两个参数,TYPE A符号:无RS的OFDM符号,TYPE B符号:含RS的OFDM符号;A:无导频的OFDM符号上的PDSCH RE功率相对于RS RE功率的比值,B:有导频的OFDM符号上的PDSCH RE功率相对于RS RE功率的比值;11. CQI/PMI/RI总结:CQI = Channel Quality Indicator;信道质量指示; RI = rank indication;秩指示;PMI = Precoding Matrix Indicator;预编码矩阵指示;CQI用来反映下行PDSCH的信道质量。用015来表示PDSCH的信道质量。0表示信道质量最差,15表示信道质量最好。 -UE在PUCCH/PUSCH上发送CQI给eNB。eNB得到了这个CQI值,就质量当前PDSCH无线信道条件好不好。 这样就可以有根据的来调度PDSCH。 -换句话说,LTE中下行的自适应编码调制(AMC)的依据是什么?其中一个依据就是CQI。 -再通俗一点的说法:信道质量好,那eNB就多发送点数据;信道质量不好,那就保险点,少发送点数据。RI用来指示PDSCH的有效的数据层数。用来告诉eNB,UE现在可以支持的CW数。也就是说RI=1,1CW,RI1,2 CW.PMI用来指示码本集合的index。由于LTE应用了多天线的MIMO技术。在PDSCH物理层的基带处理中,有一个预编码技术。 -这里的预编码简单的说,就是乘以各种不同的precoding矩阵。而这个矩阵,可以采用TM3这样没有反馈的方式。 -也可以采用TM4这样通过UE上报PMI来决定这个预编码矩阵。从原理上说,这样使得PDSCH信号是最优的。 下行的传输模式(TM)很多,在R9版本下行定义了TM1TM8;其中TM4,6,8的情况下,才需要有PMI的反馈。12. 单用户MIMO(SU-MIMO)和多用户MIMO(MU-MIMO)区别?单用户MIMO: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发给同一个用户或从同一个用户发给基站称为单用户MIMO;多用户MIMO:占用相同时频资源的多个并行的数据流发给不同用户或不同用户采用相同时频资源发送数据给基站,称为多用户MIMO,也称虚拟MIMO。当前LTE考虑终端的实现复杂性,因此上行只支持多用户MIMO,也就是虚拟MIMO13. LTE TB概念辨析:TB是Transport Block,eNB的调度算法需要决定一个TTI内的TB块需要分配多少RB;TB是由n个MAC SDU组合而成的;码字跟TB块的数目有关系,协议规定LTE下行最多有2个TB,因此最多有2个codeword14. LTE协议总结:总体来说,LTE协议栈水平方向分为3层(物理层L1、数据链路层L2、网络层L3)垂直方向分为2面(用户面和控制面)控制面作用:负责用户无线资源管理、无线连接建立、业务的QOS保证和最终的资源释放;用户面作用:用于执行无线接入承载业务,主要负责对用户发送和接收的信息进行处理;L1的主要功能是提供两个物理实体间的可靠比特流的传送,适配传输介质,主要完成:编码的传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以及速率匹配;传输信道的检错与前向纠错并向高层提供指示;物理信道的调制与解调以及功率加权;HARQ软合并;时频同步、MIMO天线处理、射频处理;无线特征测量,并向高层提供指示;L2的主要功能是信道复用和解复用、数据格式的封装、数据包调度等,主要完成个性业务数据向通用数据帧的转换;L3的主要功能是寻址、路由选择;物理层bit处理:传送来自MAC层的数据块,采用采用QPSK、16QUAM、64QUAM的调制方式,信道编码方式是基准为24bit CRC的TURBO码。控制面层二和用户面层二功能是一样的,也包括MAC/RLC/PDCP三个主要模块,其中MAC和RLC功能与用户面相应模块功能是一致的,而PDCP层控制面与用户面功能有一些区别,除了要对控制信令进行加密和解密操作外,还要对控制信令数据进行完整性保护和完整性验证。层三功能模块:空中接口只有控制面涉及层三,主要包括RRC/NAS这两个功能模块。RRC模块的主要功能有:系统信息的广播、寻呼、RRC连接管理、无线资源控制、移动性管理(包括UE测量控制和测量报告的准备和上报、LTE系统内及LTE和其它无线系统间的切换)NAS层作用:非接入层,支持移动性管理及会话管理功能。主要执行EPS承载管理、鉴权、IDLE状态下移动性处理、寻呼及安全控制功能。NAS信令是指UE和MME之间交互的信令,ENODEB只负责NAS信令的透传,不做解释和分析, NAS信令主要承载SAE控制信息、移动性管理信息、安全机制配置和控制等内容。15. NAS层过程总结:用于定义UE与MME之间移动性管理(EMM:EPS Mobility Management)和会话管理(ESM:EPS Session Management)过程。EPS UPDATE状态:Updated、NOT Updated、Roaming NOT AllowedEMM过程:EMM公共过程、EMM专用过程、EMM连接管理过程;相关协议状态:UE的ESM子层状态:Bearer Context Inactive、Bearer Context ActiveMME的ESM子层状态:Bearer Context Inactive、Bearer Context Inactive Pending、Bearer Context Active、Bearer Context Active Pending、Bearer Context Modify PendingEMM专用过程:Attach、Detach、TA Updating;EMM连接管理过程:Service request、Paging;16. 码字和层概念辨析:码字codeword:简单理解就是MIMO的数据流,不同的码字区分不同的数据流,如果两个码字就是两个数据流,实现MIMO;LTE系统接收端最多支持2天线,所以发送的数据流数量最多为2。这决定了不管发送端天线数为1、2或者4,码字q的数量最多只为2。 层 layer:不同层传输的数据不同,两个天线传输的数据相同就是一个层; 码字可以有1路也可以由2路;层可以有1、2、3、4层;天线端口可以有1、2、4个。层数是3的时候,映射到4个天线端口,不存在3个天线端口的情况。codeword最大只能取2天线端口:天线端口和物理天线不一定是一一对应的关系,Port是一个逻辑概念,用于帮助UE区分天线,LTE上行最多同时支持1根天线发送,下行最多支持4根天线发送。17. 简述LTE-FDD和LTE-TDD帧结构:FDD:LTE FDD一个无线帧时长为10ms,包括20个时隙(slot)和10个子帧(subframe)。每个子帧包括2个时隙。LTE的TTI为1个子帧1msTDD:一个无线帧时长10ms,由两个长度为5ms的半帧组成,每个半帧包含8个长为0.5ms的时隙和3个特殊时隙(域):DwPTS、GP和UpPTS。DwPTS和UpPTS的长度是可配置的,但是DwPTS、UpPTS和GP的总长度为1ms。子帧1和6包含DwPTS,GP和UpPTS;子帧0和子帧5只能用于下行传输。支持灵活的上下行配置,支持5ms和10ms的切换点周期18. 物理信道与物理信号的区别?物理信道:对应于一系列RE的集合,需要承载来自高层的信息,称为物理信道。物理信号:对应于物理层使用的一系列RE,但这些RE不传递任何来自高层的信息,如参考信号、同步信号。19. 简述SON从网络生命周期看,SON包括两项大的功能:网络参数的自配置和网络参数的自优化自规划、自配置、自优化、自维护。20. AMC简介及原理?21. 电信FDD LTE上下行频段划分?电信LTE FDD的频段为上行1765-1780,下行1860-187522. 简述X2接口与S1接口功能?X2接口功能:支持UE在LTE_ACTIVE状态下的Intra LTE-Access-System 移动性;负载管理、小区间干扰协调、跟踪功能;通用X2管理和错误处理功能;S1接口控制面功能:EPS承载服务管理功能;S1接口上下文管理功能;ACTIVE状态下UE的移动性管理功能;S1接口寻呼;NAS信令传输及NAS节点选择功能;漫游与区域限制支持功能;S1用户面功能:MBMS支持功能;错误处理及分组丢失检测功能;S1接口目标节点中指示数据分组所属的SAE接入承载。23. 何时会触发service request、以及UE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和网络发起的service request流程?作用:当UE无RRC连接且有上行数据发起需求时;UE处于ECM IDLE状态,且有下行数据到达时;在S1接口上建立S1承载,在UU口上建立数据无线承载;UE触发:24. UE上报的RI、PMI、CQI含义RI:RANK指示,表示N个有效的并行数据流;PMI:预编码矩阵指示,根据信道的状态信息CSI,在发射端自适应的改变预编码矩阵;CQI信道质量指示,指满足某种性能时,对应一个信道质量的索引值,CQI索引越大,编码效率越高。网络触发:25. 请简述峰值速率的含义把整个带宽分配给一个用户,并采用最高阶调制和编码方案以及考虑最多天线数目前提下每个用户所能达到的最大吞吐量。26. 物理层的主要功能:传输信道的检错、纠错、译码以及物理信道调制与解调;编码的传输信道向物理信道的映射;射频处理、时频同步与物理信道功率加权无线特征测量,并向高层提供指示MIMO天线处理、传输分集、波束赋形HARQ软合并;27. 简述EPC核心网的主要网元和功能。EPC主要包括5个基本网元:移动性管理实体(MME):接入网接入核心网的第一个控制平面节点,提供NAS非接入层信令的加密及完整性保护; AS接入层安全性控、空闲状态的移动性控制;支持寻呼、切换、漫游、鉴权;服务网关(Serving-GW):负责UE用户平面数据的传送、路由及转发、提供移动性及切换支持、合法监听、计费。分组数据网网关(PDN-GW):是分组数据接口的终接点,与各分组数据网络进行连接。提供与外部分组数据网络会话的定位功能;UE的IP地址分配;上下行计费及限速。策略计费功能实体(PCRF):支持业务数据流检测、策略实施和基于流量计费的功能实体的总称。归属用户服务器(HSS):HSS包含用户配置文件,执行用户的身份验证和授权,并可提供有关用户物理位置的信息,与HLR的功能类似。28. ENB的功能:无线资源管理,包括无线承载控制、无线准入控制、UE上下行的动态资源分配;IP头压缩及用户数据流加密;UE附着时的MME选择;路由用户面数据至SGW;从MME发起的寻呼、广播消息的调度和发送;以移动性或调度为目的的测量及测量报告配置; 29. 地面接口:X2接口为用户面业务数据提供基于IP传输的不可靠链接,为控制面信令传送提供基于IP传输的可靠链接。X2接口用户面是在切换时ENODEB之间转发业务数据的IP化接口,该接口上的协议为实时性较差、不可靠链接的分组数据包传送协议;X2接口控制面的主要功能是支持LTE系统内,UE在连接状态下,从一个ENODEB切换到另一个ENODEB的移动性管理;X2接口控制面还可以对各ENODEB之间的资源状态、负荷状态进行监控;X2接口还负责X2连接的建立、复位、ENODEB配置更新等接口管理工作。上下级接口S1:S1用户面接口位于ENODEB和SGW之间,是建立在IP协议上的分组交换,不是面向连接的可靠传输。S1控制面接口位于ENODEB和MME之间,是建立在IP协议上的面向连接的可靠的信令传输,S1 AP是S1的应用层信令协议。SE控制面要功能是建立与核心网的承载连接,即SAE承载管理功能,包括SAE承载建立、修改和释放。S1移动性管理不仅包括LTE系统内切换还包括系统间切换,X2接口控制面只包括LTE系统内的移动性管理,没有系统间切换的功能。S1接口还支持寻呼功能、NAS信令的传输功能、S1接口的管理功能。30. LTE中测量事件有哪些,事件触发后终端和eNodeB需执行的操作是什么?同系统测量事件:A1事件: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当事件触发时终端停止对LTE邻区的测量;A2事件:表示服务小区信号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当事件触发时终端启动对LTE邻区的测量A3事件:表示邻区质量高于服务小区质量,用于同频、异频的基于覆盖的切换;当时间触发时终端启动对LTE邻区的测量A4事件:表示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用于基于负荷的切换,可用于负载均衡;当时间触发时,终端启动对LTE邻区的测量A5事件:表示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邻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可用于负载均衡;当时间触发时终端启动对LTE邻区的测量A3,A4,A5 事件触发时终端上报测量报告,eNodeB 基于测量报告进行切换目标的选择并通过RRC连接重配置进行切换。异系统测量事件:B1事件:邻小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用于测量高优先级的异系统小区;当事件触发时终端启动对异系统高优先级邻区的测量B2事件:服务小区质量低于一定门限,并且邻小区质量高于一定门限,用于相同或较低优先级的异系统小区的测量。当事件触发时终端启动对异系统相同或低优先级邻区的测量。31. 在LTE系统中,空口速率的提升主要依靠哪些技术。OFDM、MIMO、高阶调制、HARQ、AMC、智能天线技术。OFDM:全称正交频分复用,把系统带宽划分为若干正交子载波,把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每个子载波上进行传输,OFDM数据频分复用技术,但它克服了传统的FDM系统频率使用效率低的弱点,且在接收端不需要使用滤波器去区分子载波,而是使用FFT模块把重叠在一起的波形分离出来。高阶调制:64QAM(64正交幅度调制)利用有限的带宽资源提供高数据速率直接有效的手段,一个调制符号可传输更多的信息比特MIMO多天线技术+Beamfoming技术:不相关的各个天线上分别发送多个数据流,利用多径衰落,在不增加系统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获得分集增益、复用增益、赋型增益,提高频谱效率和下行数据的传输质量,以及系统的吞吐量,但在小区边缘由于小区间干扰的影响,吞吐量会急剧下降,甚至会出现覆盖空洞,Beamfoming技术可以给有用信号带来最大增益,有效减少多径效应影响,达到对干扰信号删除和抑制的目的,从而获得SNR增益,提高信噪比、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减少同邻频干扰,也就是说这两种技术结合使用时,MIMO技术提高小区内用户吞吐量,Beamfoming技术保证小区边缘用户业务质量。Beamfoming: 即波束赋形,本质上是MIMO技术的一种,应用于小间距天线阵列的下行多天线传输技术,其主要原理是利用空间信道的强相关性和波的干涉原理形成窄的发射波束,将能量对准目标用户,从而提高信噪比、系统容量或者覆盖范围。当天线以多个高增益窄波束动态地跟踪多个目标用户时,在接收模式下,来波方向之外的信号被抑制,发射模式下,能使期望用户接收的信号功率最大,同时使窄波束照射范围以外的非期望用户受到的干扰最小。HARQ(混合自动重传:(下行异步自适应HARQ,上行同步自适应HARQ)混合自动重传请求,是一种将前向纠错编码(FEC)和自动重传请求(ARQ)相结合而形成的技术,它的关键在于存储、请求重传、合并解调。接收方在解码失败的情况下,保存接收到的数据,并要求发送方重传数据,接收方将重传的数据和先前接收到的数据进行合并后再解码,此过程还会带来一定的分集增益,混合自动重传技术可以高效地补偿由于采用链路适配所带来的误码,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减小了数据传输时延。HARQ的基本原理如下:1. 在接收端使用FEC技术纠正所有错误中能够纠正的那一部分。2. 通过错误检测判断不能纠正错误的数据包。丢弃不能纠错的数据包,向发射端请求重新发送相同的数据包。LTE的HARQ技术主要有两种实现方式:软合并CC,增量冗余IR。软合并:在单纯的HARQ机制中,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包是直接被丢弃的。虽然这些错误数据包不能够独立地正确译码,但是它们依然包含有一定的信息。软合并(Chase Combine,CC)就是利用这部分信息,即是将接收到的错误数据包保存在存储器中,与重传的数据包合并在一起进行译码,提高了传输效率。增量冗余(Incremental Redundantcy,IR)技术是通过在第一次传输时发送信息bit和一部分冗余bit,而通过重传(Retransmission)发送额外的冗余bit。如果第一次传输没有成功解码,则可以通过重传更多冗余bit降低信道编码率,从而提高解码成功率。如果加上重传的冗余bit仍然无法正常解码,则进行再次重传。随着重传次数的增加,冗余bit不断积累,信道编码率不断降低,从而可以获得更好的解码效果。常用的自动重传请求协议ARQ包括停等式(SAW)、后退N 步式(Go-back-N )和选择重发式(SR)等。LTE下行HARQ使用异步(asynchronous)、自适应(adaptive)的方式也就是说,重传可能发生在任意时刻和频域上的任意位置。下行HARQ使用异步、自适应方式的原因是为了避免与系统信息、MBSFN子帧之类的传输产生冲突。通过在时域或频域上重新调度重传,避免与系统信息、MBSFN子帧在无线资源上发生重叠。也就是说,下行重传总是通过PDCCH来调度的。下行PDSCH传输对应的ACK/NACK在PUCCH或PUSCH上发送。AMC(自适应调制编码): 根据信道质量CQI的变化动态选择适当的调制编码方式,变化的周期为1个TTI,信道质量较好时,采用高阶调制和较高的码率来实现高传输速率,获得较高的吞吐量,信道质量较差时,采用低阶调制和较低的码率保证传输链路的质量,从而实现,在多用户情况下进行系统资源的最优分配,并达到吞吐量最大或发射功率最低的目的。ICIC干扰协调技术:ICIC干扰协调技术是通过在小区间合理分配资源,尽量使相邻小区使用的频率资源正交,从而使达到协调小区间干扰的目的,改善小区覆盖和边缘小区速率,提升小区频谱效率。ICIC技术按照协调方式可分为部分频率复用(FFR)和软频率复用(SFR)。TTI BUNDILING:为提高小区边缘UE的上行VoIP覆盖,LTE UL-SCH采用TTI BUNDILING技术,所谓TTI BUNDILING,就是在多个连续的子帧上多次发送同一个TB(Transport Block),而无需等待ACK/NACK的技术术,该做法能带来4 dB的增益。32. 3/4G ATTACHE流程在核心网络部分的3个主要区别。1.4G网络手机附着成功后会建立缺省承载用于数据传送。2.4G网络信令消息的高效性,在众多NAS消息中可以包含与承载相关的信息;3.HSS发送给MME的位置更新应答消息可以直接携带用户签约信息,而在3G网络中HLR需要专门的消息发送用户签约信息;33. 4.为什么说LTE是永远在线的,与3G有什么本质上的区别?两者的区别在于3GATTACH只是进行网络注册,不建立PDP,涉及到的网元是UTRAN+SGSN+HLR ,与GGSN不发生关系,只有在数据请求时才会启动act PDP的流程来建立数据通道;4G ATTACH除网络注册,还要建立默认承载,也就是说4GATTACH连注册带建立数据业务通道一步到位,涉及到的网元是EUTRAN+MME+SGW/PGW+HSS+PCRF等几乎所有网元。数据通道都建立后,3G和LTE的操作就非常相似了,在经历一段时间没有数据传输后,两者都要释放RRC和地面接口的连接资源,并且在UE、GGSN(3G),GW(LTE)中分别存贮已经建立过的PDP context(3G),default bearer context(LTE)。一旦有数据请求,就重建空口和相应的地面接口连接从而恢复各自数据通道。34. 请解释为什么LTE/EPC核心网络没有针对电路域核心网络节点的演进?原因1,数据业务是行业的发展趋势与未来;原因2,语音业务可以作为一种有特殊QoS要求的数据业务承载于EPC网络之上。(每个原因3分)35. 关于协议状态:RRC协议状态:LTE支持两种RRC状态,RRC_IDLE和RRC_CONNECTED。NAS协议状态:LTE支持三种NAS状态,LTE_DETACHED、LTE_IDLE、LTE_ACTIVEEPS移动性管理状态:EMM-DEREGISTERED、EMM-REGISTEREDEPS连接性管理状态:ECM-IDLE、ECM-CONNECTEDEU状态:Updated、Not Updated、Roaming Not Updated;36. 请列举LTE/EPC核心网络的两种连接管理状态,并且比较二者在核心网络节点上呈现的3个不同现象。ECM-Idle和ECM-Connected;ECM-Idle时,MME记录手机的TA或TA List位置,ECM-Connected时,则记录小区信息;ECM-Idle时,没有S1-MME的信令连接,也没有S1-U的数据连接。 ECM-Connected时,两连接都有;ECM-Idle时,MME可以通过Paging指示下行方向的数据或信令需要传送。ECM-Connected时,数据和信令可以直接传送;ECM-Idle时,手机和网络承载组可以是不同步的。ECM-Connected时,则是同步的。37. OFDM&MIMO&OFDMA&SC_FDMA技术简介及OFDM技术的优缺点?OFDM:全称正交频分复用,把系统带宽分成若干正交子载波,将高速数据信号转换成并行的低速子数据流,调制到每个子载波上传输,它属于频分复用技术,但它克服了传统FDM频率利用效率低的弱点,且接收端也无需利用滤波器去区分子载波,而是用FFT模块把重叠在一起的波形分隔出来。由于多径时延问题,OFDM符号到达接收端可能带来符号间干扰ISI,且不能保证不同子载波到达接收端后仍保持绝对的正交性,会带来多载波间干扰ICI,基于上述两点,OFDM系统采用了在码元间插入大于信道时延扩展的保护间隔的方法来消除ISI和ICI。OFDM中使用的保护间隔是循环前缀CP,循环前缀CP:就是将每个OFDM符号的尾部一段复制到符号之前,比起纯粹的加入空闲保护时段来说,增加了冗余符号信息,克服了干扰。CP作为保护间隔大大减小了ISI;CP可以保护信道间的正交性,从而减小了ICI。OFDMA是LTE系统的下行多址方式,主要思想是从时域和频域两个维度将系统的无线资源划分成资源块RB,每个用户占用其中的一个或多个,从频域的角度说,无线资源块包括多个载波,从时域的角度说,无线资源块包括多个OFDM符号周期,所以从本质上说,OFDMA是TDMA+FDMA的多址方式。LTE空中接口资源分配的基本单位是物理资源块PRB,一个物理资源块在频域上包括12个连续的子载波,在时域上包括7个连续的常规OFDM符号周期SC-FDMA是LTE系统的上行多址方式,将传输带宽划分成一系列正交的子载波,将不同的子载波资源分配给不同的用户实现多址,与OFDMA不同的是:任一终端使用的子载波必须连续。因OFDMA具有较高的峰均比,如果在上行链路使用,会增加终端的功放成本和终端的耗电量,考虑到SC-FDMA技术兼具单载波传输技术峰均比低和频分多址技术频谱利用率高的优点,所以被用作LTE系统上行链路的多址方式,与OFDMA不同的是任一终端使用的子载波必须连续分配。(低峰均比可降低终端对功放线性度的要求,提高功放的效率,延长终端待机时间,减小终端的体积和成本;SC-FDMA能实现动态频带分配,频谱利用率虽然比OFDMA要低些,但比传统的频分多址要高很多)OFDM优缺点:频谱利用率高、带宽可灵活配置,且可扩展性强;系统自适应能力(频率自适应和子载波级的调制自适应)、抗多径衰落能力和抗干扰能力得到增强,且易于与MIMO技术结合。;缺点:OFDM系统峰均比高、多普勒频移大、时间和频率同步要求严格、小区间干扰控制难度较大;MIMO:不相关的各个天线上分别发送多个数据流,利用多径衰落,在不增加带宽和天线发射功率的情况下,带来分集增益、复用增益和赋形增益,提高频谱效率,提高下行数据的传输质量。能够根据环境和业务等灵活自适应选择工作模式,环境好用空间复用提高容量、环境差用分集提高质量、干扰大使用波束赋形提高抗干扰能力。高阶调制:16QAM、64QAMHARQ:下行异步自适应HARQ;上行同步非自适应HARQAMC:TD-LTE支持根据上下行信道互易性进行AMC调整小区干扰控制:LTE系统中,系统中各小区采用相同的频率进行发送和接收,在小区间产生干扰,小区边缘干扰尤为严重。目前的干扰控制技术有干扰随机化,干扰控制,干扰对消,干扰协调等。38. TA与TA List的关系:跟踪区(TrackingArea)是LTE系统为UE的位置管理新设立的概念。当UE处于空闲状态时,核心网络能够知道UE所在的跟踪区,同时当处于空闲状态的UE需要被寻呼时,必须在UE所注册的跟踪区的所有小区进行寻呼,多个TA组成一个TA列表,同时分配给一个UE,UE在该TA列表(TAList)内移动时不需要执行TA更新,以减少与网络的频繁交互39. LTE采用哪些小区干扰消除技术?加扰;跳频传输;发射端波束赋形;接收端波束赋形;小区间干扰协调;功率控制40. 寻呼总结:网络可向空闲或连接状态的UE发送寻呼,寻呼过程可由核心网触发,用于通知某个UE接收寻呼请求;或由ENB触发,用于通知系统信息更新,以及通知UE接收ETWS主通知、辅通知的消息、或CMAS通知信息寻呼的目的:发送寻呼消息给RRC_IDLE状态的UE;通知RRC_IDLE/RRC_CONNECTED状态下的UE系统信息改变;通知UE关于ETWS主通知、辅通知以及CMAS的信息;41. PAGING类型有几种,PAGING消息中包括哪些消息?42. LTE实战问题汇总:43. 进行宏站单站验证(优化)的目的是什么?答:单站验证是网络优化的基础性工作,其目的是保证站点各个小区的基本功能(接入、PING、FTP上传下载业务等)和信号覆盖正常,保证安装、参数配置等与规划方案一致,将有可能影响到后期优化的问题在前期解决,另外还可以熟悉优化区域内的站点位置、无线环境等信息,获取实际基础资料,为更高层次的优化打下良好基础。44. 描述MIMO技术的三种应用模式MIMO技术主要利用传输分集、空间复用和波束赋形等3种多天线技术来提升无线传输速率及品质。(1) 当信道处于理想状态或信道间相关性小时,发射端采用空间复用的发射方案,例如密集城区、室内覆盖等场景;(2) 当信道间相关性大时,采用传输分集的空时/频编码的发射方案,例如市郊、农村地区。(3) 当系统发射端不知道信道状态时,可以采用随机波束成形方法实现多用户分集,波束成型技术能够在获取信道状态信息时,实现较好的信号增益及干扰抑制,因此比较适合TDD系统。45. 为什么说OFDM技术容易和MIMO技术结合MIMO 技术的关键是有效避免天线间的干扰,以区分多个并行数据流。在水平衰落信道中可以实现更简单的MIMO接收。而在频率选择性信道中,由于天线间干扰和符号间干扰混合在一起,如果采用MIMO接收均衡技术,接收机会非常复杂。而每个OFDM子载波内的信道可看作水平衰落信道,MIMO系统带来的额外复杂度可以控制在较低的水平46. TDD帧结构:TDD-LTE 系统帧结构如图1 所示。一个10ms 帧被分为两个5ms 半帧,每个半帧由4 个数据子帧和1 个特殊子帧构成。每个子帧分为两个0.5ms时隙,每个时隙又可分为7 个OFDM 符号。特殊子帧则由总时长为1ms 的三个特殊时隙组成:下行导频时隙DwPTS,保护间隔GP,上行导频时隙UpPTS。三个特殊时隙的长度支持9 种配置选项。UpPTS 的长度为12 个符号;DwPTS 的长度为312 个符号;相应的GP 长度为110 个符号。TDD-LTE 上下行链路支持两种切换周期:5ms 和10ms。在5ms模式下,子帧#1 和子帧#6 均为特殊子帧,由所述三个特殊时隙组成TS计算过程:首先确定子载波间隔为15000Hz,所以OFDM符号长度是1/15000秒,固定每子载波带宽为15K;20M带宽有效子载波为1200个,即有效带宽15k*1200=18M(20M是因为有2M的过度带);为了最近FFT点数的需要,离1200最近的2的n次方,就是2048点。其他带宽按照上述方法可以计算得到,15M为1024点,10M带宽为1024点,5M为512点;对于FDD而言,PSS在子帧0和5的第一个slot的最后一个symbol中发送;SSS与PSS在同一子帧同一slot发送,但SSS位于倒数第二个symbol中,比PSS提前一个symbol;对于TDD而言,PSS在子帧1和6(即DwPTS)的第三个symbol中发送;而SSS在子帧0和5的第二个时隙的最后一个symbol中发送,比PSS提前3个symbol。无论是FDD还是TDD,SSS都在子帧0和5上传输PSS有3个取值,是ZC序列,SSS有168个取值,是M序列,具有很强的相关性,可以直接检测并接收到。PSS使用长度为63的Zadoff-Chu序列,频域上位于频率中心的1.08M的带宽上,包含6个RB,72个子载波。实际上,只使用了DC子载波周围的62个子载波,两边各留5个子载波用做保护波段SSS是由两个长度为31的m序列交织得到的长度为62的序列,SSS映射在频域上与PSS一样,位于频率中心的1.08M的带宽上,包含6个RB,72个子载波。实际上,只使用了DC子载波周围的62个子载波,两边各留5个子载波用做保护波段。UE开机时并不知道系统带宽的大小,但它知道自己支持的频带和带宽(见36.101)。为了使UE能够尽快检测到系统的频率和符号同步信息,无论系统带宽大小,PSS和SSS都位于中心的72个子载波上(即中心的6个RB上,不包含DC子载波。实际只使用了频率中心DC周围的62个子载波,两边各留了5个子载波用作保护波段)。UE会在其支持的LTE频率的中心频点附近去尝试接收PSS和SSS小区搜索的主要目的:1)与小区取得频率和符号同步,得到NID2;2)获取系统下行帧的起始位置和CP;3)确定小区的PCI()NID2与Root index u的对应关系通过检测PSS,可获得的信息:5 ms timing(符号同步)通过检测SSS,可获得的信息:,加上检测PSS时得到的,也就得到了小区的PCI;由于cell-specific RS及其时频位置与PCI是一一对应的,因此也就知道了该小区的下行cell-specific RS及其时频位置;10 ms timing,即系统帧中子帧0所在的位置(此时还不知道系统帧号,需要进一步解码PBCH);小区是工作在FDD还是TDD模式下;CP配置:是Normal CP还是Extended CP。 FDD模式下,PSS/SSS的帧和slot在时域上的结构TDD模式下,PSS/SSS的帧和slot在时域上的结构47. LTE终端从开机到LTE_ACTIVE状态过程:UE从开机到LTE_ACTIVE状态,需要经历:小区搜索、PLMN选择、小区选择、附着与用户注册小区搜索是UE实现与E-UTRAN下行时频同步并获取服务小区ID的过程,共分两个步骤:(1)UE解调主同步信号(PSS),用3个已知的主同步序列和接收信号做相关,找到最大相关峰值,得到该小区的主同步序列以及主同步信道所在的位置,获得5ms定时,实现符号同步,并获取小区组内ID;(2)UE解调辅同步信号(SSS),用168个已知的辅同步序列在SSC所在位置和接收信号做相关,得到该小区的辅同步序列,获得10ms定时,实现帧同步,并获取CP长度和小区组ID,结合小区组内ID,最终获得小区的PCI,因FDD和TDD系统的SSS时域位置不同,通过解调SSS信号,还可获得系统制式。完成小区搜索后,UE将解调下行广播信道PBCH,读取主信息块MIB,获得系统带宽、发射天线数等系统信息,然后UE还要接收PDSCH上传输的系统信息块SIB。最终获得完整的系统信息,依据SIB1提供的PLMN信息,由NAS层执行PLMN选择,然后在选定的PLMN下按照S准则选择信号最强的小区启动附着和用户注册流程,如果通过,则可驻留该小区,进入LTE_Active状态,至此UE在该小区下可进行诸如寻呼监听、小区重选、邻区测量等正常的通信活动。(监听寻呼时UE在系统规定的固定寻呼周期中从IDLE状态中醒来解调PDCCH,监听寻呼)。48. MIB:在PBCCH上传送,主要内容为系统带宽、系统帧号、PHICH配置信息,时域紧邻同步信道,以10ms为周期重传4次,频域位于带宽中央的72个子载波。SIB:除SIB1以外,SIB2-SIB12均由SI承载,SIB1是除MIB外最重要的系统消息,固定以20ms为周期重传4次,在每两个无线帧(20ms)的子帧#5中重传,SIB1和所有SI消息均传输在BCCH DL-SCH PDSCH上,SIB1的传输通过携带SIRNTI的PDCCH调度完成,SIBn传输周期为80ms的整数倍,SIB2主要是无线资源相关配置,SIB3SIB5主要是LTE系统内的小区重选配置;SIB6SIB8分别为UTRA、GERAN、CDMA2000系统的重选配置,SIB9为HNB配置,SIB10为ETWS的主通知,SIB11为ETWS的辅通知。49. TAU的分类、应用场景、作用及流程: 50. 为什么要进行随机接入?1、与基站进行信息交互,完成后续如呼叫,资源请求,数据传输等操作。2、实现与系统的上行时间同步51. 简述基于竞争的和非竞争的随机接入流程。基于竞争的随机接入是指eNodeB没有为UE分配专用Preamble码,而是由UE随机选择Preamble码并发起的随机接入。竞争随机接入过程分4步完成,每一步称为一条消息,在标准中将这4步称为Msg1-Msg4。52. 随机接入通常发生在哪几种情况中?1 从RRC_IDLE 状态下初始接入2 RRC 连接重建的过程3 切换4 RRC_CONNECTED 状态下有下行数据且上行失步5 RRC_CONNECTED 状态下有上行数据且上行失步6 RRC_CONNECTED 状态下ENB需要获取TA信息,辅助定位53. ATTACH流程:(后续需完善的方面:要加入定时器方面的内容和ECM状态变化内容,以及异常状况下的处理流程)UE开机后,经历PLMN选择、小区选择、读取系统信息后开始UE的附着流程,此过程除了完成UE在网络的鉴权、注册、身份验证以外,还包含默认承载的建立过程,具体如下:1) RRC_IDLE状态下的UE向ENB发送Random Access Preamble消息;2) eNB检测到该消息后,向UE发送Random Access Response消息;3) UE收到随机接入响应后,根据该消息携带的TA调整上行发送时机,向eNB发送RRC Connection Request消息;4) eNB向UE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消息,包含建立SRB1承载信息和无线资源配置信息;5) UE完成SRB1承载和无线资源配置,向eNB发送RRC Connection Setup Complete消息,包含NAS层Attach request消息;6) eNB选择MME,向其发送INITIAL UE MESSAGE消息,包含NAS层Attach request消息;7) MME向eNB发送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请求建立默认承载,包含NAS层Attach Accept、Activate default EPS bearer context request消息;8) eNB接收到该消息后,如果不包含UE能力信息,则eNB向UE发送UECapabilityEnquiry消息,查询UE能力;9) UE向eNB发送UECapabilityInformation消息,报告UE能力信息;10) eNB向MME发送UE CAPABILITY INFO INDICATION消息,更新MME的UE能力信息;11) eNB根据Initial Context Setup Request消息中UE支持的安全信息,向UE发送 Security Mode Command消息,进行安全激活;12) UE向eNB发送Security Mode Complete消息,表示安全激活完成;13) eNB根据Initial Context Setu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