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试题总分 时间 命题人:王艳萍 陈丽一、基础知识(每小题4分,共3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2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彗星耍花招 一蹴而就 言者无罪,闻者足诫B援例入场券 如雷灌耳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C跻身兴冲冲 响遏行云 月满则亏,水满则溢D付梓辨证法 锱铢必较 瓜熟缔落,水到渠成3下列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才高八斗:形容富有文才。 援例:引用成例。 援,引用。B学富五车:形容书读得多,学问渊博。尺牍:书信。古代书简约长一尺,故名。C锱、铢:古代很小的重量单位。 蕴藉:含蓄而不显露。D杀青:泛指写定著作。 付梓:把稿件印出来。4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恰当的一组是( )(1)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2)在这里我们才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_的形象。(3)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_,此后的诗人们也就再不肯轻易把它放过。A启示 钟爱 奥秘B启发 钟爱 奥妙C启发 喜爱 奥秘D启示 喜爱 奥妙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这位油画家的高原风貌主题油画虽然很受欢迎,但是他不轻易创作,因此,他挂在画廊墙上待价而沽的作品并不多。B有时书中的人物命运,引起我的沉思和联想,凝视着窗外神秘的夜空,不免出神入化。C中国国家馆在东方的晨曦里,在美轮美奂的世博园建筑群中,发出耀眼的中国红。D万涓聚作河,便有了一泻千里的豪放;江河汇成海,便有了一望无际的壮阔磅礴。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解决地沟油回流餐桌的根本在于加快地方立法,一方面制定强制统一收购餐厨垃圾的方法,另一方面通过立法协调环保、城管、工商等部门对餐厨废油的管理力度。B栖息地的缩减以及遍布亚洲的偷猎行为,使得野生虎的数量急剧减少,将来老虎能否在大自然中继续生存取决于人类的实际行动。C美国政府表示仍然支持强势美元,但这到底只是嘴上说说还是要采取果断措施,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D由于高级公务员长期在政府中担任要职,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超稳定系统,结成了一个盘根错节的人际关系网。7.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2010年4月6日,鲁迅箴言由三联书店出版。365条箴言,让读者感受到了鲁迅温馨的力量和韵致。B他性格内向,不善与陌生人打交道,刚见到她的时候,脸都涨红了,期期艾艾了好一会儿,也不知在说些什么。C象棋人机大战凸显了计算机思维与人类思维的差别,观战的内行觉得计算机的走法其实很普通,但我这个象棋方面的半瓶醋却对各种奥妙困惑不已。D上清寺是最具传奇色彩的地方,周公馆、桂园、人民大礼堂、三峡博物馆,举手投足间都可以窥见历史的遗踪和时代的发展。8下面8个句子的语序打乱了,请选出排列得体的一项( )文学是艰苦的事我希望读者从这粗枝大叶的讨论中你不能懒,不能粗心可以领略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不能受一时兴会所生的幻觉迷惑而轻易自满只有刻苦自励,推陈出新你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美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ABCD二、阅读理解(一)阅读咬文嚼字一文中的语段,回答问题。(13分)无论是阅读或是写作,字的难处在意义的确定与控制。字有直指的意义,有联想的意义。比如说“烟”,它的直指的意义,凡见过燃烧体冒烟的人都会明白,只是它的联想的意义迷离不易捉摸,它可联想到燃烧弹、鸦片烟榻、庙里焚香、“一川烟草”、“杨柳万条烟”、“烟光凝而暮山紫”、“蓝田日暖玉生烟”种种境界。直指的意义载在字典上,有如月轮,明显而确实;联想的意义是文字在历史过程上所累积的种种关系,有如轮外圆晕,晕外霞光,其浓淡大小随人随时随地而各个不同,变化莫测。科学的文字愈限于直指的意义就愈精确,文学的文字有时却必须顾到联想的意义,尤其是在诗方面。直指的意义易用,联想的意义却难用。因为前者是固定的,后者是游离的;前者偏于类型,后者偏于个性。既是游离的,个别的,它就不易控制,而且它可以使意蕴丰富,也可以使意思含糊甚至于支离。比如说苏东坡的惠山烹小龙团诗里的三、四两句“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天上小团月”是由“小龙团”茶联想起来的,如果你不知道这个关联,原文就简直读不通;如果你不了解明月照着泉水和清茶泡在泉水里那一点共同的清沁肺腑的意味,也就失去原文的妙处。这两句诗的妙处就在不即不离、若隐若现之中。它比用“惠山泉水泡小龙团茶”一句话来得较丰富,也来得较含混有蕴藉。难处就在于含混中显得丰富。由“独携小龙团,来试惠山泉”变成“独携天上小团月,来试人间第二泉”,这是点铁成金。文学之所以为文学,就在这一点生发上面。9下列“烟”字意义不同于其它三项的一项是( )(4分)A杨柳万条烟B烟光凝而暮山紫C蓝田日暖玉生烟D遍地英雄下夕烟10试从上文归纳出联想的特点。(5分) 11这段文字在阐述问题的过程中,运用了下列哪些论证方法( )(4分)A举例论证B对比论证C归纳论证D类比论证(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题。人生的四种境界张世英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人生境界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欲求境界、求知境界、道德境界和审美境界。最低的境界为“欲求境界”。人生之初,在这种境界中只知道满足个人生存所必需的最低欲望,故以“欲求”称之。当人有了自我意识以后,生活于越来越高级的境界时,此种最低境界仍潜存于人生之中。现实中,也许没有一个成人的精神境界会低级到唯有“食色”的欲求境界,而丝毫没有一点高级境界。以欲求境界占人生主导地位的人是境界低下而“趣味低级”的人。第二种境界为“求知境界”。在这一境界,自我作为主体,有了进一步认知作为客体之物的规律和秩序的要求。有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人的精神自由程度、人生的意义和价值就大大提升了一步。所以,求知境界不仅从心理学和自我发展的时间进程来看在欲求境界之后,而且从哲学和人生价值、自由之实现的角度来看,也显然比欲求境界高一个层次。第三种境界为“道德境界”。它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同时发生,也许稍后。就此而言,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只具有相对的意义。但从现实人生意义与价值的角度和实现精神自由的角度而言,则道德境界之高于求知境界,是不待言的。发展到这一水平的“自我”具有了责任感和义务感,这也意味着他有了自我选择、自我决定的能力,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但个人的道德意识也有一个由浅入深的发展过程:当独立的个体性自我尚未从所属群体的“我们”中显现出来时,其道德意识从“我们”出发,推及“我们”之外的他人。 人生的最高精神境界是“审美境界”。这是因为此时审美意识超越了求知境界的认识关系,它把对象融入自我之中,而达到情景交融的意境;审美意识也超越了求知境界和道德境界中的实践关系。这样,审美境界既超越了认识的限制,也超越了功用、欲念和外在目的以及“应该”的限制,而成为超然于现实之外的自由境界。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很难想象一个人只有其中一种境界而不掺杂其他境界,只不过现实的人,往往以某一种境界占主导地位,其他次之。于是我们才能在日常生活中区分出某人是低级境界、低级趣味的人,某人是高级境界、高级趣味的人,某人是以道德境界占主导地位的道德家,某人是以审美境界占主导地位的真正的诗人、真正的艺术家 (节选自2009年12月31日光明日报,有删改)12关于“人生境界”的理解,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它存在于人的自我发展历程中,体现着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B它由四个层次组成,从幼年到成人,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C现实的人生中,它是一个整体,是由从低到高的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的。D每个人的人生境界表现错综复杂,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13对“求知境界”与“道德境界”关系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作者把“道德境界”列在“求知境界”之后,并不意味着前者就一定比后者出现得晚。B达到了“求知境界”,人具备了知识,掌握了规律,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C责任感与义务感使“道德境界”不同于“求知境界”,并高于“求知境界”。D“求知境界”虽也把“自我”作为主体,但这个“自我”却不同于“道德境界”中的“自我”。14下列表述,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欲求境界”是人生的最低境界,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B“求知境界”中的“自我”已不再仅满足于个人生存所必须的最低欲望,而对规律与秩序有了认知的要求。C“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而已经有意识地把“我们”作为自我选择、决定时的中心了。D“审美境界”是人生最高的精神境界,到了这一境界就能自由地超越并摒弃其他三种境界。(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2分)我们这里所说的文化并不等于已经铸就的、一成不变的“文化的陈迹”,而是要在永不停息的时间长流中,不断以当代意识对过去的“文化既成之物”加以新的解释,赋予新的含义。因此,文化应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正在形成的“将成之物”。显然,先秦、汉魏、盛唐、宋明和我们今天对于中国文化都会有不同的看法,都会用不同时代当时的意识对之重新界定。毋庸置疑,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所谓当代意识不可能不被各种外来意识所渗透。事实上,任何文化都是在他种文化的影响下发展成熟的,脱离历史和现实状态去“寻根”,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既不可能也无益处。正如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影响,复归为先秦两汉时代的中国人一样。因此我们用以和世界交流的,应该是经过当代意识诠释的、能为现代世界所理解并在与世界交流中不断变化和完善的中国文化。要交流,首先要有交流的工具,也就是要有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正如一根筷子在水中折射变形一样,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中国文化必然经过外国文化的过滤而发生变形,包括误读、过度诠释等;外国文化进入中国也同样如此。常听人说唯有中国人才能真正了解中国,言下之意似乎外国人对中国的了解全都不值一提。事实上,法国的伏尔泰、德国的莱布尼兹都曾从中国文化受到极大的启发,但他们所了解的中国文化只能通过传教士的折射,早已发生了变形;今天我们再来研究伏尔泰和莱布尼兹,却又可以为我们提供一个崭新的视角,来对自己的文化进行别样的理解。这样,就在各自的话语中完成了一种自由的文化对话。这里所用的话语既是自己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当然也还可以寻求其他途径,例如可以在两种话语之间有意识地寻找一种中介,解决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就可以是这样一种中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乌托邦现象”等,不同文化体系的人对于这些不能不面对的共同问题,都会根据他们不同的历史经验、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做出自己的回答。只有通过这样的对话,才能得到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在这种寻求解答的平等对话中,新的话语就会逐渐形成,这种新的话语既是过去的,也是现代的;既是世界的,也是民族的。在这种话语逐步形成的过程中,世界各民族就会达到相互的真诚理解。 (摘编自乐黛云比较文学与比较文化十讲)15下列关于文中所说的“文化”和“中国文化”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文化并不是历史上已经形成并且固化了的一种“陈迹”,而是要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地用当代意识赋予这种“陈迹”以新的解释和含义。B文化是一种不断发展、永远在形成之中的“将成之物”,所以先秦、汉魏时代的人们看到的中国文化跟我们今天看到的并不相同。C在信息、交通空前发达的今天,人们的意识中不可能没有外来的成分,我们用来跟世界交流的,正是经过这种意识诠释的中国文化。D唐宋时代的人不可能排除印度文化的影响,所以唐宋时代的文化也不可能再像先秦两汉的文化一样属于纯粹的中国文化。16下列关于文化交流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4分)A当中国文化进入外国时就会发生过滤和变形,当外国文化进入中国时也是这样,其表现形式没有误读、过度诠释等。B在文化交流中,实际上并不需要外国人像中国人那样了解中国;否则,我们就难以对自己的文化作出别样的理解。C只有既是属于自己文化的,又是在对方的文化中经过某种变形的话语,才是两种文化的交流中唯一能够相互沟通的话语。D解决不同文化体系的人所共同面对的问题,例如文学中的“死亡意识”、“生态环境”等,这可以成为不同文化之间交流的中介。17下列推断,不符合原文内容的一项是( )(4分)A从文化交流和比较看,寻求纯粹的本土文化是既不可能也无益处的,因此研究历史上外来文化对本土文化的影响也是没有必要的。B伏尔泰、莱布尼兹利用已经折射了的中国文化,为中国人提供了一个崭新的视角,可见有的时候中国人并不真正了解中国。C对于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不同文化体系的人会有不同的问答,而平等的对话正是获得我们这一时代最圆满的解答的唯一途径。D从“相互沟通的话语”、“各自的话语”等说法来看,文中所谓的“话语”应该是指文化交流双方的立场观点、思想意识等。(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14分)烟花三月下扬州熊召政扬州古称广陵,人们又叫它维扬。清代之前,扬州因靠着大运河,一向被誉为南北枢纽,淮左名邦。以今天的地理概念,扬州在苏北,不属江南。但古人自北方舟船而来,一入扬州,心理上便感觉到了江南。江南是以长江为界的,从这层意义上,扬州不算江南,但它处在淮河以南,属不南不北之地,且扬州的人文风气,山水风光,都是近南而远北。杜牧写扬州的诗句“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便绝不是凛冽的北地所能产生的情境了。历史上的扬州,自隋至清一千多年间,虽屡遭兵燹,却不掩其繁华锦绣的气象。大凡一个城市,就像一个人那样,命运各异,有好有坏。扬州属于那种“贵人多难”一类,但每遭蹂躏之后,它总能顽强地恢复生气。“大难不死,必有后福”,这八字用在扬州身上,也是合适的。记载扬州古时的繁华,典籍甚多,但最好的要数清代李斗撰著的扬州画舫录了。杭州、苏州乃人间天堂,值得记述的盛事比扬州还要多。但无论是张岱的西湖梦寻还是顾禄的桐桥倚棹录,都不及李斗的这本书。古扬州最令人向往的地方,当在小秦淮与瘦西湖两处。其繁华、其绮丽、其风流、其温婉,扬州画舫录皆记述甚详。西湖之名借于杭州,秦淮之名借于南京,但前头各加一“瘦”与“小”字,便成了扬州的特色。我一直揣摩扬州人的心理,天底下那么多响亮的词儿,他们为何偏爱“瘦”与“小”呢?这两个字用之于人与事,都不是好意思。我们说“这个人长得又瘦又小”,便有点损他不堪重用;说“他专门做小事儿”,便暗含了鼠目寸光。时下有种风气,无论是给公司起名,还是为项目招商,均把名头拔得高高的。照这个理儿,瘦西湖完全可以叫“大西湖”或“金西湖”,小秦淮也可叫“中国秦淮”或“银秦淮”了。古扬州城中,虽然住了不少点石成金的商人,但铜臭不掩书香,负责给山水楼台命名的,肯定还是李斗这样的秀才。这两处名字最令人寻味;西湖一瘦,便有了尺水玲珑的味道;秦淮一小,也有了小家碧玉的感觉。如此一来,山水就成了佳丽一族,而扬州城也就格外地诗化了。如是,话题就回到“烟花三月下扬州”上头,知道扬州的地理与历史,就知道什么季节到扬州最好。因为没有红枫,更没有与红枫相配的壮阔逶迤的峰峦沟壑,秋老时分到扬州的意义就不大。杜牧说“秋尽江南草木凋”,未凋并不等于葳蕤,失了草木欣欣的气象。莺歌燕舞的三月却不一样:那杨柳岸畔的水国人家,那碧波深处的江花江草,园林台榭、寺观舫舟,一色儿都罩在迷离的烟雨之中。此时的扬州,那些硬硬的房屋轮廓都被朦胧的雨雾软化了下来,曲折的小巷浮漾着兰草花的幽香。湖上的画舫,禅院的钟声,每一个细节上,都把江南的文章做到了极致。“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句子把我们东方人的审美意趣,写得如同梦境。在三月的扬州,我们是可以寻到这种梦境的。为了这梦境,我曾动了烟花三月下扬州的念头。2007年,我打听何处可以雇一条船,邀二三好友于黄鹤楼下出发,一路吟诗作画,听琴吹箫到扬州去。结果人家告诉我,现在从武汉到扬州,根本无水路可通。后来打听到,从杭州或苏州出发,可从运河到达扬州。我又来了兴趣,让朋友去觅一只画舫。事情也未做成,其因是这一段运河虽然畅通,但除了运送货物的商船,渡客的帆舟早就绝了踪迹。由此我想到,坐一条船于烟雨濛濛的江上,去拜访唐代的扬州,已是完全不可能了。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若有意去欣赏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只能自驾车从高速路上去了。(选自中国小记,有删改)18下列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4分)A与凛冽阔大的北地气象相比,扬州城的景色显得温婉绮丽。B扬州在历史上虽屡经战乱,但繁华的气象却并未因此颓败。C烟雨迷离的扬州城诗意盎然,体现了东方人的审美意趣。D作者以古衬今,满怀深情地赞美了今日生机勃勃的扬州。19作者在描述扬州景物时切入的角度及语言的运用都很独特,请结合第段和第段加以赏析。(5分) 20作者为什么说“扬州的繁华还在,但唐代的风流不再”?请联系全文作简要分析。(5分) 三、语言表达(16分,每小题8分)23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8分)在2010年上海世博会开幕式。中外艺术家联袂登台,奉献了一台美轮美奂的大型文艺晚会。相约上海用欢快的歌舞、款款的深情, ;江河情缘通过多瑙河与长江跨越时空的深情对话,表现了中国人民海纳百川的胸襟和朝气蓬勃的活力;世界共襄充满浓郁的异国情调,传递出世界各地人民对中国人民的真诚祝愿。(1)画线的句子在语言表达方面存在错误,请找出并加以改正。(4分) 改为 (2)填入上面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句是( ) (4分)A描写了“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的真实故事 B营造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的浓厚氛围C吹响了“潮平浪岸阔,风正一帆悬”的时代号角D勾勒出“星垂平野阔,月涌大江流”的美妙景象24 请说明下面这幅漫画的内容及其寓意。(不超过65个字)(8分) 参考答案一、基础知识1D2解析:A项中“诫”“戒”;B项中“灌”“贯”;D项中“辨”“辩”,“缔”“蒂”。3D解析:“付梓”,把稿件交付刊印。4B解析:“启示”,启发指示,使有所领悟;“启发”,阐明事例,引起对方联想而有所领悟;“钟爱”比“喜爱”程度更深;“奥秘”,奥妙神秘;“奥妙”,(道理、内容)深奥微妙。5B解析:B项“出神入化”,是形容文学艺术达到了非常高超的境界,应为“浮想联翩”。6B解析:A项宾语残缺:“解决根本”后加“问题”;C项有歧义,“经济学家对此的看法是否定的”有歧义,“此”是指“只是嘴上说说”还是指“要采取果断措施”,句意不明;D项“由于”使句子主语残缺,“由于”应放在“公务员”之后,或者删去。7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连贯得体。这8个句子属议论性质,其思路要遵循“提出问题解说问题总结问题”的顺序。统观全文,认定句为起始句,淘汰A、C两项。B、D两项,确定与衔接的句子。与对接,意思不贯通,而与对接,则十分流畅。可见,此题选B。二、阅读理解(一)8D解析:D项为直指义,其余项为联想义。9参考答案:它往往是随作者的想象而变化莫测,它的意义往往是游离的,偏于个性的,用于文学中,含混中显得丰富而蕴藉。10A B C(二)12A解析:B项“人生境界”是按照人的自我发展历程、实现人生价值和精神自由的高低程度划分的,不是以年龄段划分的,“从幼年到成年,人的每一个时期都要经历这四个层次”错;C项“由低到高”错。D项“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分别主导着人生的不同阶段”错,“不同层次的人生境界”和“人生的不同阶段”没有必然联系。13. B解析:“道德境界”“和求知境界的出现几乎是同时发生”,因此“求知境界”为“道德境界”的产生创造了条件是错误的,文中也没有相应的说法。14B解析:A项 “这种境界是任何一个具有高级境界的人所极力排斥的”错,文中说“在现实的人生中,这四种境界错综复杂地交织在一起”。C项“道德境界中的人不再关注自我”错,文中说这一境界“把自己看作是命运的主人,而不是听凭命运摆布的小卒”,这就是关注自我。D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乡村旅游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报告
- 玛利亚vip门诊协议书
- 聘用退休人员签合同范本
- 猪场合作养殖协议书范本
- 首封人债权转让合同范本
- 淘宝与快递合作合同范本
- 汽油餐饮车转让合同范本
- 涂料机低价转让协议合同
- 签订借款合同后的协议书
- 篮球互租合同协议书范本
- 多组学整合分析方法
- 2024劳务分包合同范本下载
- 中国移动公开竞聘考试题库(含答案)
- 退学费和解协议书模板
- 【课件】2025届高三生物一轮复习备考策略研讨
- 某集团国企改革三年行动工作台账
- HJ 636-2012 水质 总氮的测定 碱性过硫酸钾消解紫外分光光度法
- 《公平竞争审查条例》微课
- 2024-2029年中国热成型钢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2024年四川成都市第八人民医院人员招聘13人历年高频考题难、易错点模拟试题(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广东省韶关市翁源县2023-2024学年七年级12月月考语文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