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doc_第1页
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doc_第2页
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doc_第3页
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doc_第4页
膜片弹簧课程了设计说明书.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08级课程设计说明书此设计为矿用自卸车离合器上的膜片弹簧。在下面的第一部分中,分别对该车的最大起步坡度1max和最大爬坡度2max进行计算和比较。后面的部分是对该车膜片弹簧的设计及校核。1、 滑磨功与温升校核1.1用矿用自卸车的行驶阻力系数表示滑磨功L(Nm)L=2ne21800Jn1-TTc-JnJe(1-1) 式中,ne:发动机最大转矩时转速,取1400rmin; Jn:汽车总质量换算后得到的相对转动惯量,Jn=marr2ig2i02 =3.687kgm2; Je:发动机旋转部件及离合器主动部分的转动惯量,取2.983kgm2; T:汽车阻力矩,T=magigi0(cosgrf+singr)rr,Nm ; Temax:发动机最大转矩,取1400Nm; Tcmax:离合器最大静摩擦力矩,取2100Nm; :离合器后备系数,=TcTe; ma:汽车总质量,取65t; :传动系效率,取0.8; rr:车轮滚动半径,取0.536m; i0:主传动比,取5.73; ig:变速器一档速比,取12.42;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f:滚动阻力系数,取0.01; :汽车行驶阻力系数,取=cosgrf+singr;得:L=39583.6650.412-1.8561.2压盘温升T及矿用自卸车最大起步坡度1maxT=Lmc式中,T:压盘温升,20; :传到压盘的热量所占的比例,单盘离合器=0.5; L:滑磨功,L=39583.6650.412-1.856Nm; m:单盘离合器压盘质量,取30kg; c:压盘的比热容,铸铁取481.4J(kg);因为在一次离合器接合过程中产生的温升不允许超过20,所以估计一辆矿用自卸车的最大起步坡度1max=10.260。1.3矿用自卸车最大爬坡度2max Ft=Ttrr 式中,Ft:汽车的驱动力,N; Tt:作用于驱动轮上的转矩,Tt=Temaxigi0=79.707Nm; rr:车轮半径,0.536m; Temax:发动机最大转矩,取1400Nm; ig:变速器一档速比,取12.42; i0:主传动比,取5.73; :传动系效率,取0.8;在计算矿用自卸车最大爬坡度时,只考虑滚动阻力和坡度阻力所引起的阻力,则有下式:F =mag(cosgrf+singr)式中,F:矿用自卸车的行驶阻力N; ma:汽车总质量,取65t; g:重力加速度,取9.8ms2; f:滚动阻力系数,取0.01;令Ft与F相等,可以计算出矿用自卸车的最大爬坡度2max=12.900。2、 膜片弹簧基本参数的选择选取60Si2MnA高精度钢板材料为膜片弹簧材料。2.1比值Hh的选择为了保证离合器压紧力变化不大和操纵轻便,汽车离合器用膜片弹簧的Hh一般为1.52.0,板厚h为24mm。故初选h=4mm,Hh=2.0,则H=2.0h=8.0mm。 图12.2 R、r的选择 对于气和离合器膜片弹簧,设计上并不要求储存大量的弹性能,而是根据结构布置与分离的需要来确定,一般Rr的取值为1.21.3。对于R,膜片弹簧大端外径R应满足结构上的要求而和摩擦片上的外径尺寸相适应,大于摩擦片内径,近于摩擦片外径。根据该设计数据及汽车离合器(徐石安,江发潮 编著)中表3.2.1可以确定离合器摩擦片内、外径分别为220mm和405mm。所以取R=200mm,再结合实际情况取Rr=1.3,则r=160mm。2.3锥角的选择 =tan-1(H(R-r)=tan-1(8.0(200160)11.310,满足膜片弹簧处于自由状态时的圆锥底角一般在110左右的要求。2.4分离指数目n及形状的选择汽车离合器膜片弹簧的分离指数n12,一般取18,采用偶数,便于制造时模具的分离。分离指与碟簧部分交界处的径向槽较宽,呈长方圆形孔。这样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减少分离指根部的应力集中,另一方面又可用来安置销钉固定膜片弹簧。2.5膜片弹簧小端内半径r0及分离轴承作用半径rf的确定r0值主要由结构决定,其最小值应大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外径以便安装。分离轴承作用半径rf大于r0。根据汽车设计(吉林工业大学.王望予 编著)第二章离合器设计可知,弹簧各部分有关尺寸比值应符合一定的范围,即 1.20Rr1.35 702Rh100 3.5Rr05.O r0由离合器的结构决定,其最小值应大于变速器第一轴花键的外径 R外=k3Temax=431400mm=44.75mm,则取r0=50mm根据弹簧结构布置的要求,R1与R、r1与r、rf与r0之差应在一定范围内,即1R-R17,0r1r6,0rfr04取分离轴承rf=54mm。2.6切槽宽度1、2及半径re切槽宽14mm(取值约为4mm),2(2.54.5) 1=34=12mm,re满足rre2,则rer2=16012=148mm,故取re148mm。2.7压盘加载点半径R1和支承环加载点半径r1的确定 图2根据汽车设计(王望予编著,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知,R1和r1需满足下列条件:1RR17,0r1r6故选择R1=195mm,r1=165mm。2.8膜片弹簧工作点位置的选择 自由状态 压紧状态 分离状态图3 膜片弹簧不同工作状态下的变形 图4B点:通常为1B=(0.81.0)1T,即处在工作位置时,其大端变形量为:1B=(0.70.85)HA点:主要确保摩擦片磨损后达到极限位置时,仍然能提供足够的压紧力,可按下式估算:=ZS0 式中:Z为摩擦面数,单片离合器Z=2,双片离合器Z=4; S0为摩擦片允许的极限磨损量,一般取0.651.1mm。C点:离合器完全分离时膜片弹簧的工作位置,1f可按下式估算:1f=ZS式中:Z为摩擦面数,单片离合器Z=2,双片离合器Z=4; S为彻底分离时摩擦副间的间隙,一般取0.751.0mm。3、膜片弹簧的弹性特性工作压力F1和膜片弹簧在压盘接触点处的轴向变形1关系式 F1=Eh16(12)lnRr(L l)2(H1RrL l)H12(RrL l)+h2式中,E:弹性模数,钢材取E=2.1105MPa; :泊松比,钢材取=0.3; h:弹簧片厚,h=4mm; H:碟簧部分内截锥高,H=8mm; 1:大端变形,1=0.88mm=6.4mm; R:碟簧部分外半径(大端半径),R=200mm; r:碟簧部分内半径,r=160mm; L:膜片弹簧与压盘接触半径,L=195mm; l:支承环平均半径,l=165mm。F1=10227.100N4、强度校核离合器接合时膜片弹簧的大端变形量为1B=0.8H=0.88.0mm=6.4mm离合器彻底分离时,膜片弹簧大端的变形量为1D=1B+F(F即为1F)压盘行程F为F=20.8mm=1.6mm,故1D=6.4mm+1.6mm=8.0mm。4.1计算宽度系数22=12n(re+r) =0.7774.2求离合器彻底分离时分离轴承作用的载荷P2F2=Eh1DlnRr612R1r1(r1r0)(H1DRrR1r1)H1D(Rr)2(R1r1)+h2=2116.068N4.3强度校核B=3rrfrP22h2+E12(RrrlnRr1)(HRr121DR1r1)1DR1r1+h2r1DR1r1=1310.059MPa17001900 MPa,符合要求。5、膜片弹簧的制造工艺及热处理本次设计中膜片弹簧采用60Si2MnA高精度钢板材料。为了提高膜片弹簧的承载能力,要对膜片弹簧进行强压处理。另外,对膜片弹簧的凹面或双面进行喷丸处理以起到冷作硬化的作用,同样也可以提高承载能力的疲劳强度。为了提高分离指的耐磨性,可对其端部进行高频淬火、喷镀铬合金和镀镉或四氟乙烯。在膜片弹簧与压盘接触圆形处,为了防止由于拉应力的作用而产生裂纹,可对该处进行挤压处理,以消除应力源。膜片弹簧表面不得有毛刺、裂纹、划痕、锈蚀等缺陷。碟簧部分的硬度一般为4550HRC,分离指端硬度为5562HRC,在同一片分离指上同一范围内的硬度差不大于3个单位。膜片弹簧的内、外半径公差一般为H11和h11,厚度公差为0.025mm,初始底锥角公差为10分。膜片弹簧上下表面的表面粗糙度为1.6m,底面的平面一般要求小于0.1mm。膜片弹簧处于接合状态时,其分离指端的相互高度差一般要求小于0.81.0mm。6、课程设计心得(1)在做任何事情时,都应该有个认真的态度;(2)做设计时要多查资料,再小的地方也要有事实依据;(3)画图时仔细查阅相关资料,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