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已阅读5页,还剩5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郑州商品交易所现货市场研究报告(菜籽油)(菜籽油期货材料之一)(第四稿)郑州商品交易所研究发展部2006年8月1日目 录内容摘要4一、我国油菜籽产量及分布51.我国油菜籽产量52我国油菜籽产区6二、我国油菜籽国内流通71.收购销售时间比较集中72.油菜籽价格波动大83.收购销售完全市场化94.相关油料影响油菜籽价格9三、我国油菜籽进出口101.油菜籽进口102.油菜籽出口113.油菜籽进口趋势11四、我国油菜籽用途11五、菜籽油成分及品质121.菜籽油的成分和用途122.菜籽油标准和质量指标123.菜籽油的储藏13六、我国菜籽油产量及加工151我国菜籽油产量152.菜籽油加工流程173.加工区域分布214.加工企业状况22七、我国菜籽油进出口23八、入世与我国菜籽油进口27九、我国菜籽油消费291、我国菜籽油消费量292、我国菜籽油消费区域31十、我国菜籽油价格走势32十一、影响我国菜籽油价格的因素35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352.世界油脂、油料价格与我国进口量363.我国油料作物产销量及油脂供需平衡374生物柴油对菜籽油价格的影响38十二、世界菜籽油生产情况401.世界菜籽油产量402.各国菜籽油产量41十三、世界菜籽油消费情况431世界菜籽油消费量及用途432各国菜籽油消费情况44十四、世界菜籽油进出口情况451菜籽油出口情况452菜籽油进口情况46十五、世界菜籽油价格47十六、影响世界菜籽油价格的其他植物油481.豆油和棕榈油产量情况482.棕榈油和豆油的贸易情况493.世界主要植物油的消费情况50附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菜籽油GB 1536-200452内容摘要我国是世界菜籽、菜籽油第一大生产国和消费国。90年代初,我国菜籽产消量不足700万吨,菜籽油产消量不足250万吨,90年代末我国菜籽产消量超过1000万吨,菜籽油产消量超过400万吨。2001年以前,我国菜籽油消费量在油脂品种中居第一位。2001年以后,由于进口大豆和豆油急剧增加,我国菜籽油产消量下降到第二位。菜籽是世界主要油料作物。菜籽油是世界上主要的植物油品种,也是我国的传统食用油品种。随着国际石油价格不断上涨,菜籽油开始用作加工生物柴油。2005/06年度,我国油菜籽产量为1300万吨,预计菜籽油产量470万吨,消费量487万吨。我国菜籽油产量占世界总产量28.3%,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2。我国曾是世界最大的菜籽油进口国,进口量一度达到88万吨以上。近年来,国际菜籽油价格相对较高,菜籽油进口量大幅萎缩。2006年以后,我国将取消大豆油、菜籽油的进口关税配额和准国家专营,进口征收9%的关税,菜籽油进口量有可能逐步增加。菜籽油价格波动大,影响因素复杂。1999年1月我国四级菜籽油价格为每吨8037元,随后大幅下跌,2002年7月探底跌至每吨4400元,跌幅45.2%。2004年3月又上涨至每吨7300元,此后又大幅下跌,2005年9月跌至每吨5200元左右。一、 我国油菜籽产量及分布1.我国油菜籽产量我国是世界油菜籽生产大国,从1985年开始,我国油菜籽总产量位居世界第一。我国油菜籽增长幅度也是全国油料作物中最大的。据统计,1980年之前,我国油菜种植面积还维持在30004000万亩,1990年已增加到8000多万亩,2000年面积扩大到1.1亿亩,2005年油菜籽种植面积为1.09亿亩,2006年种植面积进一步减少,达到表1 我国油菜籽历年种植面积和产量年份播种面积(千公顷)产量(万吨)19782599186.819854494560.719905503695.819916133743.619925976765.319935300693.919945783749.219956907977.719966734920.119976475957.819986527830.1199968991013.2200074941138.1200170951133200271431055200372211142200478011304200572801270200666401100注:2005、2006年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其他年份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 9960万亩。2004年度中国油菜籽产量创历史新高,达到1304万吨,2005年中国油菜籽产量仅低于上年,创历史次新高,为1270万吨(见表1)。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预测,2006年我国油菜籽实际种植面积,包括少量春播油菜籽,为664万公顷,同比降低9%,全部油菜籽平均单产预计为1660公斤/公顷,同比降低7%,总产量预计仅为1100万吨,同比降低16%。播种面积和单产因素相比,前者的降低对今年菜籽产量降低的影响程度更大。在夏收菜籽主产省中,今年江苏省产量预计同比降低13%,浙江产量同比降低33%,安徽产量降低16%,湖北产量降低22%,湖南产量降低12%,四川产量降低10%。2我国油菜籽产区我国分为冬油菜(9月底种植,5月底收获)和春油菜(4月底种植,9月底收获)两大产区。冬油菜面积和产量均占90%以上,主要集中于长江流域,以湖北省产量最高。春油菜集中于东北和西北地区,以内蒙古海拉尔地区最为集中。我国长江流域是冬油菜的主产区。长江上游油菜籽产区包括四川、重庆、贵州和云南;长江中游油菜籽产区包括湖北、安徽、湖南、河南和江西;长江下游油菜籽产区包括江苏、浙江等(见表2)。表2 2005/06年度油菜籽播种面积及产量表(单位:千公顷、万吨)省市区播种面积(千公顷)总产量(万吨)按总产量排序全 国73001300湖 北11502191安 徽10001822四 川8001693江 苏6501594湖 南7401085河 南380886贵 州460767江 西500488浙 江210419内蒙古3003010陕 西1703010其 他940150资料来源: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二、 我国油菜籽国内流通1.收购销售时间比较集中油菜籽属于短线产品,收购销售时间比较集中。冬油菜籽产量占90%以上,长江上游一般在5月中旬开始上市,长江中游地区冬油菜籽一般在5月底收获,6月初上市,10月底压榨完毕。春油菜籽产量占10%以下,一般在9月底收获,10月份上市。但是,2004年,我国油菜籽收购销售时间拉长。2004/2005年度油菜籽流通、消费期由原来的短短几个月变为全年。2004年集中压榨时间(6-9月)过后,一直到新油菜籽上市(5月底、6月初)之时尚有部分存货。安徽陈菜籽估计10万吨,湖北陈菜籽估计有20万吨左右。油菜籽收购和销售时间延长的原因除了价格高开低走、农民惜售外,近年农业税减免使得农民不再急于出售,变现的愿望降低,也拉长了油菜籽的销售时间。2.油菜籽价格波动大近年来,随着我国油料市场的放开,油菜籽价格波动加大。2003/2004年度,国内油菜籽一路低开高走,价格上涨,出现了经营和加工企业抢收油菜籽现象。但由于菜籽油价格一直走高,经营和加工企业获利丰厚。2004/2005年度,油菜籽价格高开低走。2004年6月份新菜籽上市后,受上年价格上涨和预期心理的影响,加之国内菜籽加工能力严重过剩,新菜籽刚上市,收购价格保持在3000元/吨左右,至2004年底价格回落到2600元/吨,到2005年5月份,价格进一步跌落到2400元/吨。菜籽价格在两年时间内的相反行情走势,使得很多加工企业亏损严重。加工企业亏损几百万甚至上千万元的非常普遍,一些菜籽油加工企业由于亏损而倒闭。2005年新菜籽上市后收购资金不足,银行不愿贷款,加工企业陷入无法开工的局面。2006年,受减产的影响,新菜籽开秤价低开高走,菜籽收购非常紧张,部分地区出现抢购菜籽的现象。在豆油没有上涨的情况下,菜籽价格的上涨带动了菜籽油价格的上涨。由于豆油市场对菜籽油市场影响巨大,菜籽油价格不会出现单边上涨,而菜籽价格受到豆油影响程度相对较小,其价格上涨空间较大。3.收购销售完全市场化我国油菜籽市场放开较早。目前,国有、民营、外资油厂、个体油商自由收购和销售,完全竞争。一些基层粮管所受大型油厂的委托,也参与收购和短期储存。菜籽上市后,江浙等地的加工企业,纷纷到主产省湖北、安徽等地收购菜籽,主产区菜籽外流非常普遍。一些大型企业在油菜籽主产区建厂收购和加工菜籽。据估计,国内第一大菜籽主产省湖北省生产的油菜籽2/3在省内加工,1/3被省外加工企业收购。主产省安徽省生产的油菜籽大部分销往江浙油厂。4.相关油料影响油菜籽价格国内大豆、豆油、棕榈油价格及进口量是影响菜籽价格的主要因素。近年来,随着我国油脂消费的增加,我国油料作物特别是大豆进口增加,豆油产量急剧上升,在居民油脂消费中的比重上升为第一位。因此,油料价格特别是大豆价格对菜籽的价格影响较大。除了受到豆油价格及进口量的影响外,油菜籽直接受到棕榈油价格及进口量的影响。因为,棕榈油价格较低,现货市场棕榈油和菜籽油掺混现象普遍,所以,棕榈油价格直接影响菜籽油价格,进而影响菜籽价格。三、我国油菜籽进出口1.油菜籽进口19982002年,我国油菜籽进口量较大,最高达到296.9万吨。2002年我国进口油菜籽61.82万吨,进口市场份额中澳大利亚占62%,加拿大占29%,德国占8%。2003年,我国菜籽油进口量下降到16.7万吨。2006年1至5月份,受菜籽油出口需求强劲的影响,我国油菜籽压榨量及进口量大幅增长。截至5月底,我国已进口近37.8万吨油菜籽,较去年同期增长161.8%,主要进口地为加拿大(见表3)。表3 油菜籽分国别进口概况表(单位:万吨)国家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年1-5月加拿大92.991.7125.6122.618.116.64225.537.769澳大利亚4.39.150.3114.830.238.60.240法国1.223.339.627.10德国13.332.419.75.55英国11波兰2114.1其他0.10.113.69.70.10.10.10.20.10总计5.6138.7259.6296.9172.461.816.742.429.637.8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我国进口油菜籽以船运为主,主要进口港口为上海和南京。各地到我国华东地区口岸的船运时间大约为:澳大利亚18天,加拿大30天,西欧45天。 2.油菜籽出口我国油菜籽出口量较少,多数年份出口量在10万吨以下,1999年出口量最高,达55万吨。从2002年开始,我国没有油菜籽出口(见表4)。表4 19932005年我国油菜籽出口统计 单位:万吨 年份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出口量9.324.211.97.58.00.05510.76.50000资料来源:中华商务网,2001年以后的数据来源于国家粮油信息中心3.油菜籽进口趋势 我国油菜籽进口总量有望增加。从目前的趋势看,随着我国人均油料消费的不断增长,国内油料供求缺口不断加大。近几年我国油脂加工能力大大增强,油菜籽加工企业平均开工率仅为50%,因而我国油菜籽的进口需求很大。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04年我国进口油菜籽47万吨,明显高于2003年的16.7万吨;2005年,我国油菜籽进口数量上升到29.6万吨;2006年15月份,进口油菜籽37.8万吨。四、我国油菜籽用途我国油菜籽除5%留作种子和其它用途外,其余大部分用于榨油。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5/06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估计为1320万吨,其中包括国产油菜籽1270万吨,进口油菜籽50万吨。2006/07年度油菜籽榨油消费量预计为1128万吨,其中包括国产菜籽1048万吨,进口菜籽80万吨(见表5)。表5 2006/2007年度我国油菜籽市场综合平衡分析作物年度 2000/012001/022002/032003/042004/052005/062006/07国内产量1138.11133.11055.211421318.213001100进口数量234.497.915.641.831.75080新增供给1372.512311070.81182.81349.913501180榨油消费国产菜籽进口菜籽13181168100011241270130011281060.61063971.51082.2124012551048257.410528.541.8304580种用损耗77.570.183.759.859.95050国内消费1395.51238.11083.71183.81329.913501178出口数量0000000消费总量1395.51238.11083.71183.81329.913501178期末结余-23-7.1-12.9020020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006年7月五、菜籽油成分及品质1.菜籽油的成分和用途油菜籽是世界四大油料作物之一,也是我国的主要油料品种,其产品菜籽油是我国广大消费者主要的膳食需求用油品种之一。菜籽油的主要成分是各种脂肪酸的甘油三酸脂,此外还有磷脂、蛋白质、糖类、水分等。菜籽油的主要用途是食用,约占总产量的60。除此之外工业上还可以作为润滑油、淬火用油、金属防腐剂以及轻化工业的重要原料。近年来,随着石油供应的紧张,菜籽油用作加工生物柴油的比例不断提高。2.菜籽油标准和质量指标2004 年8 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批准了新的菜籽油国家标准,并于2005 年2 月1 日起实施。菜籽油新国标的质量要求内容包括4个方面: 特征指标; 质量等级指标; 卫生指标; 其他。“特征指标”的项目和指标值的设定,有利于与国际标准接轨,也可为植物油掺伪试验提供参考。卫生指标规定菜籽油不得掺有其他食用油和非食用油,不得添加任何香精和香料。菜籽油原油不分等级,成品油按照“色泽”、“气味”、“透明度”、“含皂量”、“不溶性杂质”、“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等指标分为四个等级,其中“酸值”、“过氧化值”和“溶剂残留量”为强制性质量指标,其他为非强制指标(见表6)。成品油按达标程度分为四个等级(四级最低)。表6 菜籽油主要指标(成品油 强制性)项目一级(即色拉油)二级三级四级酸值/(mg/g)0.200.301.03.0过氧化值/(mmol/kg)5.05.06.06.0溶剂残留量/(mg/kg)(浸出法)不得检出不得检出5050溶剂残留量(压榨法)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不得检出资料来源:菜籽油国标GB1536-20043.菜籽油的储藏菜籽油的稳定性包括热稳定性、氧化稳定性、风味稳定性以及色泽的稳定性。精炼油及油脂深加工产品因含杂质和水分较少,稳定性高于毛油。精炼油的精炼过程中除去了大量天然抗氧化成分,故抗氧化反而比毛油差。油脂储藏时间过长或储藏措施不当可能导致油脂裂变,甚至具有毒性,从而丧失食用和营养价值。储藏过程中可能出现油脂的气味变化、回色、酸败和过氧化值升高等问题。酸败是指油脂储存不当或时间过长,在空气中氧气及水分的作用下,稳定性较差的油脂分子会逐渐发生氧化及水解反应,产生低分子油脂降解物,酸败发生的特征是酸败油发出刺激的臭味,俗称哈滋味。 储存菜籽油时,必须除去油中的杂质和水分及一切可能引起酸败的物质,进行密封储存与低温储存。添加钝化剂和抗氧化剂,或充氮气或漫灌法除去氧气,有利于油脂的安全储藏。另外,1015度低温是所有油脂安全储存的保证之一。六、我国菜籽油产量及加工1我国菜籽油产量菜籽油是我国主要的植物油品种,是我国居民传统的食用油。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菜籽油消费不断增加,菜籽油产量逐年提高。上世纪90年代初期,我国菜籽油产量不足250万吨,到90年代末,菜籽油产量上升到400万吨以上。2000年产量达到历史最高水平478万吨。2005年,预计菜籽油的产量为470万吨。近年来国内油菜籽产量和进口量基本稳定,国内菜籽油年产量保持在400万吨以上。2001年以前国内菜籽油产量在国内植物油中居第一位。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2001年国内菜籽油产量占国内植物油总产量的37.9。2001年以后,我国大豆进口量和压榨量大幅度增加,豆油产量超过菜籽油产量,上升至第一位。目前国内菜籽油产量,居第二位。2005年菜籽油产量占国内植物油总产量的比列下降到20。 从世界范围来看,我国是菜籽油生产第一大国。1993年以来,我国菜籽油产量占世界产量的份额基本稳定在2530%之间(见表7)。其次是印度和加拿大。2002年印度和加拿大的菜籽油产量分别为150万吨和89万吨,分别占世界菜籽油总产量的12和7左右。表7 中国和世界菜籽油产量表(19932005)单位:万吨199319941995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世界90498510721100117211541291135112591244141515821613中国242235270294291287331357368351400458470占比26.7%23.8%24.5%26.7%24.8%24.9%25.6%26.4%29.2%28.3%29.0%29.1%28.3%数据来源:联合国粮农组织2.菜籽油加工流程食用植物油的制取一般有两种方法:压榨法和浸出法。压榨法是用物理压榨方式,浸出法是用化工原理,用食用级溶剂取油方式。浸出法首先在发达国家得到应用,浸出制油工艺是目前国际上公认的最先进的生产工艺。 压榨法和浸出法制取的油脂被称作毛油,不能直接食用。毛油中含有多种杂质,包括原料中及榨取或浸出过程中产生的。有些杂质对人体极为有害。毛油经过进一步加工,去除杂质和其他成分,成为可以食用的成品油。从毛油到成品油的加工过程,一般包括脱胶、中和(酸)、脱色、蒸馏脱臭。也就是说,压榨和浸出制取的油是毛油,而使毛油变成成品油,都必须经过一个化工精炼过程。油菜籽经过清理、破碎、软化、轧胚、蒸炒等流程后,用压榨法或浸出法制得毛油。机械挤压制成的毛油称为机榨毛油,油料经预处理(或用压榨饼)采用溶剂浸出制成的毛油称为浸出毛油。菜籽油加工时,一般先压榨取油,然后将压榨后的饼粕通过浸出再取油。菜籽毛油经脱胶、脱脂、脱杂和脱水后,成为可以食用的四级成品菜籽油,四级菜籽油再经过脱酸、脱臭、脱色等精炼后,成为精炼油。一般企业加工的精炼油主要是一级油。少数企业的精炼油达不到一级标准,成为二级和三级菜籽油。目前,国内一些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可以通过一个连续的工艺流程将毛油直接精炼为一级菜籽油。菜籽毛油加工流程图油菜籽 油加工溶剂浸出膨化压榨油粕储存/运输粕粉碎/造粒浸出油混合油蒸发 油籽清理预热破碎/轧蒸炒压榨粕脱溶脱胶菜籽油精炼过程毛油物理精炼脱臭脱蜡脱蜡混合脱胶酸预处理/脱色碱炼脱色氢化催化剂去除其它油包装油运输结晶 包装调质 运输 3.加工区域分布长江上中下游沿岸各省市盛产油菜籽,是我国油菜籽主产区,也是我国菜籽油的主要加工区。长江流域菜籽油的加工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90%以上,其中长江中下游加工最为集中。长江上游三省一市(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的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菜籽油。由于地理位置的局限和油菜产量的有限,该地区的油菜籽基本被本地油厂消费,该区域油菜籽可满足自我压榨能力的60%,压榨企业为提高开车率,经常在长江中游收购原料。长江中游五省(湖北、湖南、安徽、江西、河南)为我国油菜籽生产最集中的区域。油脂加工企业主要生产菜籽油、豆油、花生油、棉籽油等,产量占全国年菜籽油产量的50%以上。据估计,该区域生产的油菜籽约有40%被长江上游和下游加工企业采购,所剩60%油菜籽在本地加工。长江下游区域(江苏、浙江、上海)油料产量相对较少,但油脂产量高。油脂加工企业以生产豆油和菜籽油为主,规模较大,实力较强,经济效益较好。该区域油料(包括进口大豆)供给充足,油菜籽基本上被本地油厂收购,不足油料从国内其他地区采购或从国外进口,该区域每年都会从长江中游和东北地区购进油菜籽,加工后在该区域销售。表 我国历年各省菜籽油产量预计 单位:万吨省份1996/971997/981998/991999/002000/012001/022002/032003/042004/052005/062006/07全国292308335466477418357.5400458470435江苏55526893100786475909892浙江2627336075554145504845安徽38.5434964635647.555687268江西1819152123201819202219河南15.514111614131515161817湖北4042445857584355605856湖南26.529.5273932322835403635四川38.533364844444342464744贵州15.516.5172019191919191917陕西55.5686555554其他13.526.5293944383435444738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4.加工企业状况从油脂企业名录收录的油脂企业来看,我国有油脂生产企业8000多家以上,油脂贸易企业2000家左右,油料贸易企业2000家左右。菜籽主产区和主销区的很多油脂企业都加工或经营菜籽油。(1)生产能力严重过剩。2002/2003年度和2003/2004年度,我国菜籽油价格一路大幅上涨,加工菜籽油的企业利润丰厚,不少企业看好菜籽油加工行业,新上很多菜籽油生产线,致使目前菜籽油生产能力出现过剩局面。据估计,我国菜籽油生产能力是产量的3倍以上。另外,豆油生产设备与菜籽油生产设备通过技术改造可以相互转换,而且转换成本不很高。一些企业新上设备,既可以加工菜籽油也可以加工豆油和棉籽油。(2)我国菜籽油生产集中度较低。我国日加工菜籽能力二、三十吨的小工厂较多,据中国植物油协会有关人员估计,日加工菜籽能力300吨以上的企业不超过二十家。大型菜籽油加工企业可以保持全年生产,多数小型工厂只在下半年生产。(3)加工企业多种油脂加工并举。由于我国菜籽是季节性生产和加工,菜籽油加工企业的加工能力过剩,很多加工企业一般在69月份加工菜籽油,9月份以后,棉籽和大豆上市以后,开始加工棉油和豆油。安徽等地的加工企业还加工花生油,以充分利用加工能力,提高经济效益。近两年油脂市场价格低迷,价格风险较大,部分菜籽油企业经常停工待料,设备闲置。(4)菜籽油加工企业利润微薄,很多企业抗风险能力较低。近年来,我国油脂加工行业竞争激烈,利润下降,开始从高利润行业演变为低利润行业。同时,我国菜籽和菜籽油的价格波动巨大,加工企业和经营企业缺乏有效的避险手段,导致行业亏损面较大。2004年,由于预期菜籽油价格上扬,新菜籽上市后,加工企业纷纷高价抢购菜籽。但菜籽油价格不仅没有上涨,反而出现持续下跌行情,导致很多企业严重亏损,银行贷款无法归还。2005年,菜籽油价格依旧低迷,市场疲软,企业利润微薄。很多中小型企业缺乏贷款支持,无法收购和加工菜籽油。一些规模较大的企业为了保牌和保持市场占有率,继续亏损生产。随着我国菜籽减产,菜籽油出口增加,2006年15月份,国内菜籽油价格开始上升,加工企业的效益开始逐步改善。七、我国菜籽油进出口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植物油需求量迅猛增长。90年代中期以来,我国每年需要从国际市场进口大量植物油,主要包括豆油、棕榈油和菜籽油,总进口量呈现增长态势。1996年,三个主要植物油品种的总进口量为260万吨,2004年上升至672万吨,总进口量增长1.6倍。1990年,国家大幅提高油脂定购价格。1993年油料市场放开后,菜籽油消费量大幅增加。虽然菜籽油产量多年来呈增长态势,但产不足需,供给缺口需进口菜籽油弥补。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每年都需大量进口植物油,菜籽油进口量一度达到88万吨以上。90年代中期我国实行植物油进口配额管理,菜籽油进口量大幅下降,进口逐渐转为菜籽原料。2001年以来,由于国际菜籽油到岸价格高于国内菜籽油价(见下图),菜籽油进口量大幅萎缩,2003年下降至15万吨。2004年进口菜籽油35.3万吨,2005年进口菜籽油17.8万吨(见表9)。与此同时,我国大豆、豆油、棕榈油进口量激增。从进口量大小来看,近年来,我国进口量最大的是棕榈油,其次是豆油和菜籽油。我国进口菜籽油的国家较为集中。加拿大是我国进口菜籽油的主要来源国,占我国菜籽油进口量90左右(见表9)。表9 菜籽油分国别进口概况表(单位:万吨)国家19961997199819992000200120022003200420052006(1-5月)荷兰5.58102.10.24.30.10加拿大5.52.44.31.37.14.61.714.333.817.70.215德国12.119.68.51.2000.60.10.60美国01.61.31.20.10.10.1000越南0.20.500.30马来西亚5.31.81.70.40.100.10.10.100.004新加坡0.30.40.60.3000其他2.70.82.10.200.21.20.50.800.013总计31.635.128.577.54.97.815.235.317.80.232配额91.86112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我国菜籽油每年有少量出口,主要出口地是香港。多年来,我国一直是菜籽油的净进口国。据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数据显示,从2005/2006年度开始,我国的菜籽油出口开始大于进口,成为菜籽油的净出口国(见下图)。2006年1-4月,我国菜籽油出口量大幅提高,同比增长超过了两倍以上,主要是受到欧洲需求强劲的支持。由于欧盟国家的菜籽油在生物柴油行业的用量急剧增长,而国内油菜籽压榨产能不足,导致欧盟的菜籽油价格远远高于世界市场,进口需求也显著增长。2006年14月,我国出口菜籽油4.2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 2.12倍,其中有95出口到了荷兰。4月份的出口量达到了1.36万吨,比上年同期提高了13.4倍。预计2005/2006年度,我国菜籽油进口量约10万吨,菜籽油出口量将达到15万吨。表10 我国菜籽油进出口平衡表(单位 万吨)年度2000/20012001/20022002/20032003/20042004/20052005/2006进口206.112.736.820.910出口6.82.80.70.50.915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八、入世与我国菜籽油进口在菜籽油的全球贸易中,加拿大、欧盟为主要出口国,90年代中国为最大进口国。近年来,由于大豆和豆油进口大幅增加,菜籽油进口量大幅减少。 加入世贸组织以前,我国一直对菜籽油实施高度贸易保护。根据资料显示,当时我国初榨菜籽油的进口关税税率高达25% ,仅低于韩国(30%),远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此外,国家还采取进口限额方式对国内油料市场进行保护。这使得我国菜籽油国内市场价格长期高于国际市场价格。根据入世承诺,我国食用植物油的关税配额在2002年为580万吨,到2005年增加到800万吨。关税配额量占国内生产总量的80%以上。2006年以后,取消关税配额,只征收9的单一进口关税,我国的食用植物油市场与世界市场联系更加紧密(对大豆和油菜籽进口不实行配额制,关税税率限定在目前的3%)。表11 中国食用植物油进口配额表(20022005) 单位:万吨年份2002200320042005棕榈油240260270317豆油252282311358.菜籽油88102113124在三种食用植物油的进口配额中,棕榈油的数量很大,仅略低于大豆油配额,2002年为240万吨,2005年增长到316.8万吨。由于国际市场棕榈油的价格是所有植物油中最低的,因此,棕榈油的进口量较大,从而压低国内其他食用油的价格。20022005年我国实行菜籽油进口配额制度。菜籽油的进口配额2002年为87.89万吨,2005年增长到124.3万吨,数量相当可观。2003年进口配额总量92万吨,实际进口量15.2万吨;2004年菜籽油进口配额总量为112.66万吨,实际进口量约为35万吨,菜籽油进口量均大大少于配额的总量,也少于豆油进口量,原因是近年国际菜籽油价格较高。而且在大部分时间内,国际市场菜籽油价格较豆油价格高出许多,因此豆油进口量远大于菜籽油的进口量。由此可见,目前菜籽油配额并不是影响实际进口数量的主要因素。大豆油的进口配额最大,2002年为251.8万吨,2005年增长到358.71万吨。入世之后的实际贸易中,大豆油的实际进口数量可能较小。这是因为,大豆油的进口关税为9,远高于大豆的3的进口关税。在大豆放开市场进口的条件下,在国内外榨油产业效率相同的情况下,进口大豆在国内榨油要更合算,更具有竞争力,因为大豆的进口关税比豆油少6个百分点。九、我国菜籽油消费1、我国菜籽油消费量国家取消食油定量供应,放开销售价格和销售市场后,食油消费总量快速增长,随着人民生活水平提高,食油消费量增长是必然趋势。“八五”期间国内食油消费总量约900-950万吨。1997年国内食油消费量为860万吨,人均消费稳定在7.1-7.5公斤,农村人均食油消费6.5公斤,农村人均消费比城镇人均消费增幅大;1998年国内食油消费总量为1021万吨;1999年国内食油消费总量为1133万吨;2000年国内食油消费总量为1245万吨;2001年国内食油消费总量为1342万吨;2005年,国内食油消费超过1600万吨。菜籽油是我国的主要食用油品种之一。上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菜籽油消费逐年上升。1990年国内菜籽油消费量仅250万吨,2001年最高达到463万吨。我国菜籽油消费量受不同油脂比价的影响较大。2001年以前,菜籽油在我国植物油消费总量中居第一位。2001年以后,随着国内豆油产量和进口豆油量的上升,豆油价格大幅下降,国内豆油消费量上升为第一位。国际市场棕榈油价格较低,棕榈油的到岸价平均低于国内菜籽油价格1000元以上,国内棕榈油消费量不断增加。同时,掺兑到菜籽油(包括豆油)中的棕榈油量增加,影响了菜籽油消费量的增长。近年来,菜籽油稳定在450万吨左右,消费量仅次于豆油,居第二位。2005年,国内菜籽油消费约占植物油消费总量的24%(见下图)。表12 2005年我国主要植物油品种消费量表(万吨)品种豆油菜籽油棕榈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子油消费74047040023010020比重37.76%23.98%20.41%11.73%5.10%1.02%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菜籽油消费国,消费量占世界总消费量的30%左右。世界菜籽油的食用消费量约占总消费的三分之二以上,其他消费约占全部消费的三分之一以下。我国菜籽油消费也包括食用消费和其他消费(工业消费等),据估计,食用消费约占60%,其他消费约占40%。表13 我国菜籽油市场综合平衡表( 1998/992005/06 单位:万吨)98/9999/0000/0101/0202/0303/0404/0505/06生产量335466477418358400458470进口量18.56.27.84.18.532.9278总供给量354472485422366433485478国内消费360420450460420440465465出口量3.73333334需求总量363432453463423443468469期末结余-10-49-32-41-57-10179注:中国菜籽油市场年度为当年6月至次年5月。数据来源:国家粮油信息中心2、我国菜籽油消费区域传统菜籽的主产区也是食用菜籽油的主要消费区域,即长江流域,包括长江上游的四川、重庆、贵州;中游的湖北、湖南、安徽和河南南部;下游的江苏、上海和浙江等省市。随着我国豆油产量和进口量的不断增加,长江中下游豆油消费量不断增加,菜籽油作为主要植物油消费品种的地位开始动摇。从菜籽油流向来看,多数菜籽油企业采取就近加工,就近销售。江浙地区每年从安徽、湖北和东北等地区调进菜籽,加工的菜籽油主要在本地销售;川渝地区每年需从湖北、安徽和江苏等地调进菜籽油在本地销售;贵州、云南等地由于菜籽油产不足需,每年也从外地调进菜籽和菜籽油。内蒙等地的春油菜籽主要调往浙江地区加工成菜籽油后在本地销售。随着小包装调和油销售量的增长,作为调和油主要成分之一的菜籽油的销售范围有扩大趋势。目前新投产的大型压榨厂,不少是以小包装产品为主打产品,直接面向终端市场。十、我国菜籽油价格走势从近几年我国菜籽油价格走势来看,我国菜籽油价格具有以下特点:价格波动的周期性强,持续时间较长;地区价格差价大,季节性强;价格波动幅度大,与其他油脂价格走势关联性高。菜籽油年度内价格变化的一般规律是:56月新菜籽逐渐上市,菜籽油价格开始回落;78月份菜籽油供应增多,价格最低;9月底双节临近需求增大,价格开始回升;10月份以后,气温下降,棕榈油消费减少,菜籽油消费增加,价格进一步上升;12月到次年1月份,菜籽油进入需求旺季,价格攀高,并保持高价到新菜籽上市。近年来,受国内宏观经济形势和其他植物油供求等综合因素的影响,菜籽油价格变化规律不很明显。我国菜籽油产消量在地区间存在明显的不均衡,导致不同地区菜籽油价差较大。从不同地区多年的菜籽油价格比较来看,四川、重庆等菜籽油主销地和调入地,菜籽油价格最高,其次是江浙、贵州和云南等地,最低为菜籽油产量最大的湖北和安徽省。1999年2006年我国菜籽油价格走势分析如下:第一阶段:菜籽油价格大幅下跌阶段(1999年1月2000年10月)1999年,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的紧缩和菜籽油、豆油产量的提高,我国油脂市场价格呈现大幅下跌态势。1999年1月份四级菜籽油价格高达每吨8037元,随后一路下跌,2000年10月跌至每吨4517元。相对年初价格下跌幅度达到56.2。第二阶段:菜籽油小幅下跌和低价波动阶段(2000年11月2002年7月)2000年10月2002年7月,我国菜籽油基本在低价位波动,波动区间在44404700元。受新菜籽油上市的压力,2001年6月,菜籽油跌至最低4400元左右。第三个阶段:菜籽油价格大幅上涨阶段(2002年8月2004年3月) 2002年,我国宏观经济形势向好,粮油市场回暖,加之我国菜籽油产量大幅下降(2001年产量为418万吨,2002年产量为357.5万吨),8月份,新油上市不久价格便大幅上涨。2002年7月份,菜籽油价格仅为每吨4780元,到2003年6月份,价格达到每吨6257元,上涨幅度为30.9。2003年7月新菜籽油上市后,由于市场供给增加,8月份油价格回调至每吨5916元,随后又出现急剧大幅上涨行情。2004年3月份,菜籽油价格最高达到每吨7300元。第四阶段:菜籽油价格再次下跌阶段(2004年4月2005年10月)随着我国宏观经济紧缩和豆油产量、进口量增加,我国菜籽油价开始大幅回落。2004年4月份,我国菜籽油价保持在每吨7000元以上,6月底新菜籽油上市前,价格下跌至每吨6150元左右。7月份菜籽油上市后,价格继续下跌至每吨5750元。2005年双节临近,菜籽油价格一度反弹至每吨6100元,随后价格继续下跌,至6月份,菜籽油价格最低下跌至每吨5150元左右。2005年7月份,由于新年度菜籽产量下降,菜籽油价格回升至每吨5250元左右,8月份以后,随着菜籽油供给量的增加,菜籽油价格开始小幅度回落,截至10月中旬,价格跌至每吨5100元左右。第五阶段:菜籽油跌后趋稳阶段 (2005年11月2006年5月)随着菜籽油逐渐进入消费旺季,四级菜籽油价格基本扭转下跌趋势,菜籽油价格在低价位保持稳定。2005年11月至2006年5月份,四级菜籽油的平均价格基本稳定在每吨5160元附近。受新年度菜籽减产和菜籽油出口的影响,2006年6月份,国内菜籽油价格开始出现上涨态势,菜籽油价格达到每吨5450元。十一、影响我国菜籽油价格的因素菜籽油作为主要的油脂品种,其价格主要受国家宏观形势、国家油脂储备、菜籽油供需、其他油脂产品包括豆油、棕榈油、棉籽油和花生油的价格、进出口量等因素的影响。1.国家宏观经济政策我国菜籽油市场已放开多年,油价主要由供求关系决定。但宏观经济调控影响行业发展和我国的物价水平,从而影响油脂总体价格水平。国内菜籽油一般当年生产当年消费,企业储备较少,年度结转库存少。为了保证油脂市场的安全,在菜籽油主产区和主销区,国家储备了一定数量菜籽油(菜籽油总储备量小于豆油总储备量)。按照规定,储备菜籽油两年轮换一次,因此,菜籽油储备的增减和轮换对一定时期内菜籽油价影响较大。1999年,我国粮食连年丰收,出现了阶段性、区域性、结构性过剩。为了调整种植结构,农业部及时提出“稳粮压棉扩油”的措施和“一退四还”政策,促进了我国油料种植面积和产量逐年增加,对菜籽油价格产生较大影响。鉴于国民经济发展过快过热,2004年国家又通过财政、货物政策和产业政策,加强了过热行业的宏观调控力度,通货膨胀得到了有效的抑制。对于国内已经处于投资过多过热之中的食用油市场来说,宏观紧缩政策起到了强有力的控制。2004年4月份以来,我国菜籽油价格随国内油脂价格大幅下跌。2005年10月份以来,整个食用油市场长期陷于低迷行情之中,包括豆油、菜籽油、棉油以及棕榈油等都在低价位徘徊。2.世界油脂、油料价格与我国进口量 国际上四大植物油是豆油、棕榈油、菜籽油和葵花油。入世后,我国油脂和油料进口量会逐年增加,我国菜籽油价格受国际市场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从大豆来看,国产大豆用于轧油只有700800万吨,进口大豆轧油用量达到1600万吨以上,是国产大豆轧油用量的两倍。另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广东省【中职专业高考】2025年中职高考对口升学(理论考试)真题卷【土木建筑大类】模拟练习
- 2025年春季黑龙江大庆油田有限责任公司高校毕业生招聘5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黄金题型)
- 2025湖南泸溪县汇金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工作人员拟聘用人员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答案详解(考点梳理)
- IG8-生命科学试剂-MCE
- 2025年河北唐山市直属公立医院第一次公开选聘工作人员18名模拟试卷带答案详解
- 2025广东广州市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耳鼻喉科医技岗位招聘1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及完整答案详解
- 安全培训效果测验课件
- 2025湖南开放大学高层次人才公开招聘25人模拟试卷及答案详解(全优)
- 2025福建福州罗源县卫健系统事业单位招聘控制数12人模拟试卷(含答案详解)
- 行政事务处理流程模板与指南
- 基于3D视觉引导的工业机器人轮胎装配线设计
- 宠物托养创新创业路演
- 机关健康知识讲座
- 独角抱杆立杆施工方案
- 利用AI技术提升初中语文写作教学效果的实践课题申报书
- 2025年教育督导责任督学培训心得体会与收获
- 《FABE销售法则》课件
- 卫星网络管理与运维-深度研究
- 高纯石英砂提纯研究以及项目可行性分析报告
- 2025年临床医师定期考核必考复习题库及答案(1060题)
- 小学生防校园欺凌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