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1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2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3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4页
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doc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简本)建设单位:乐东金石实业有限公司编制单位:河北鑫旺工程建设服务有限公司海口市环境科学研究院编制时间:二一四年一月第1章 建设项目概况1.1 建设项目的地点及相关背景1.1.1 建设项目地点乐东金石实业有限公司千家镇空头岭石场项目由乐东金石实业有限公司。筹备建设,项目位于乐东县城南西 (200方向)约19km处,属千家镇管辖。地理位置详见图1-1。1.1.2 建设背景为了优化海南省建筑用砂石土资源开发布局,提高规模化集约化开发程度,促进资源开发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协调发展,省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海南省建筑砂石土资源采矿权设置方案暨开发整合实施方案,本项目是乐东县建筑用石采矿之一。乐东县黎族自治县国土环境资源局于2012年12月13日在海南省土地矿产交易市场挂牌出让乐东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采矿权,乐东金石实业有限公司最终竞得该矿的采矿权。本矿区位于乐东县千家镇空头岭,矿区查明可开采的花岗岩矿石资源量157.27万m,开采方式为露天开采。开采最低标高为+188m,开采深度由+247m至+188m标高,最终边坡角51,生产规模为20万m/a,服务年限8年,主要生产品为建筑用花岗岩各粒级碎石。图1-1 项目地理位置图1.2 工程概况1.2.1 建设内容本项目建设内容由露天采场、排土场、破碎车间、产品堆场、维修车间、仓库及办公生活区组成。主要经济技术指标见表1.2-1。表1.21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序号指标名称单 位数 量备注一地质1探明的地质储量万m3157.272露天境界内地质储量万m3145.683设计资源利用率%92.64矿体赋存标高m+247+188开采标高二采矿1采剥总量万m3/ a21.82矿石产量万m3/ a203剥离量万m3/a1.84剥采比m3/ m30.095矿山开采方式露天开采6开拓方式汽车-公路7采矿方法小型单斗挖掘机采剥法挖掘机配合汽车8矿山爆破方法中深孔爆破9采矿回采率%9510采矿损失率%511台阶高度米1212台阶坡面角度6513最终边坡角度5114露天底宽度米2015最小工作平台米2016安全平台米517清扫平台米518矿山工作制度d/a30019矿山服务年限年81.2.2 开采工艺流程采矿的工艺过程为穿孔爆破铲装破碎筛分运输(矿石外运,废土石运往排土场)。矿山采用露天开采方式进行开采,设计推荐采用沿固定边帮汽车螺旋式展线公路-汽车开拓方式,采矿方法为小型单斗挖掘机采剥法。采矿场的主要技术参数为:台阶高度12m,最终边坡角51。矿山采用潜孔钻机穿孔,中深孔爆破方式,挖掘机装车,东风牌8吨自卸汽车运输,矿石从采场运往生产区,废石从采场运往排土场,矿山矿生产规模为20万m3/a,年采剥总量21.8万m3/a。矿山生产流程及污染流程如下:噪声、粉尘噪声、粉尘噪声、粉尘噪声、固废、粉尘噪声、粉尘、废气 运输筛分破碎铲装穿孔与爆破矿岩 矿山生产工艺及污染流程图矿山采用分层台阶式开采,具体见下图。1.3 项目产业选址合理性分析1.3.1 与政策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非金属矿(玄武岩)开采项目,而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3年修订版)中没有关于玄武岩矿开采的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的相关条款。根据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的解释说明,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由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三类目录组成。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和淘汰类,且符合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的,为允许类。允许类不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因此,本项目的开采符合国家产业政策。1.3.2 与乐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符性分析根据乐东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图(见图12-1),本项目区内用地范围属于林地。项目建设需占用林地,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和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占用或征用林地,需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第十八条规定:“进行勘查、开采矿藏和各项建设工程,应当不占或者少占林地;必须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国务院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森林植被恢复费专款专用,由林业主管部门依照有关规定统一安排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植树造林面积不得少于因占用、征用林地而减少的森林植被面积。上级林业主管部门应当定期督促、检查下级林业主管部门组织植树造林、恢复森林植被的情况。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挪用森林植被恢复费。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审计机关应当加强对森林植被恢复费使用情况的监督。”中华人民共和国森林法实施条例第十六条有关规定:“勘查、开采矿藏和修建道路、水利、电力、通讯等工程,需要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的,必须遵守下列规定:(一)用地单位应当向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用地申请,经审核同意后,按照国家规定的标准预交森林植被恢复费,领取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用地单位凭使用林地审核同意书依法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经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的,土地行政主管部门不得受理建设用地申请。(二)占用或者征用防护林林地或者特种用途林林地面积10公顷以上的,用材林、经济林、薪炭林林地及其采伐迹地面积35公顷以上的,其他林地面积70公顷以上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林地面积低于上述规定数量的,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占用或者征用重点林区的林地的,由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审核。(三)用地单位需要采伐已经批准占用或者征用的林地上的林木时,应当向林地所在地的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申请林木采伐许可证。(四)占用或者征用林地未被批准的,有关林业主管部门应当自接到不予批准通知之日起7日内将收取的森林植被恢复费如数退还。”占用征用林地审核审批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用地单位需要占用、征用林地或者需要临时占用林地的,应当向县级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提出占用或者征用林地申请;需要占用或者临时占用国务院确定的国家所有的重点林区(以下简称重点林区)的林地,应当向国务院林业主管部门或者其委托的单位提出占用林地申请。第四条规定:“用地单位申请占用、征用林地或者临时占用林地,应当填写使用林地申请表,同时提供下列材料:(一)项目批准文件;(二)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三)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四)与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单位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临时占用林地安置补助费除外)。森林经营单位申请在所经营的林地范围内修筑直接为林业生产服务的工程设施占用林地的,应当提供前款(一)、(二)项规定的材料。” 因此,项目占用林地需要经乐东县人民政府林业主管部门审核同意后,依照有关土地管理的法律、行政法规办理建设用地审批手续,并由用地单位依照有关规定缴纳森林植被恢复费。在办理占用征用林地审核手续时,提供项目批准文件、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权属证明材料、有资质的设计单位作出的项目使用林地可行性报告和与被占用或者被征用林地的单位签订的林地、林木补偿费和安置补助费协议。本项目在开采前应按规定办理好相关手续,补偿占用的林地后,矿区方可进行开采。1.3.3 与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相符性的分析(1)项目所处生态功能区概况根据海南省生态功能区划,本项目选址位琼南热带雨林生态亚区-4.该生态亚区在行政区域上包括陵水西北部、保亭东南部、三亚北部、乐东的中南部等市县局部区域,面积2.260.15km2.本区东部与琼东热带雨林生态亚区相邻、西边紧接琼西半干旱稀树草地生态亚区,南面与海南海岸带生态区接壤,北面与海南中部山地生态区相接。本区主要分布砖红壤、赤土地、赤红壤等。本亚区分为3个生态功能区,本项目处于-4-3乐东农林业发展生态功能区,见图12-3.由于本区土地耕作程度高,因此在生态环境敏感性方面,本区是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土地贫瘠化高度敏感区。(2)相符性分析本项目为玄武岩矿开采项目,属于小型矿山,处于-4-3乐东农林业发展生态功能区,属于以本地矿产资源加工为主的资源加工业,采矿结束后及时进行复垦恢复农林生产,其选址对生态敏感区的影响很小。1.3.4 矿区开发利用方案的合理性分析(1)厂址布局及开拓运输方案的合理性分析根据整个矿区的地势以及矿体的剖面结构,此处为矿区的最高处,从此位置开采,有利于台阶的开挖以及矿山的排水,可以减小水土流失的影响,因此首采区的位置选取是合理的。根据乐东黎族自治县千家镇空头岭建筑用花岗岩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方案设计的平面布置如图3-1项目平面布置图:矿区的各主要建构筑物距离露天采场的西南侧用地,西南侧用地相对平坦。矿山的生活区布置在矿区的西南侧400m处,碎石加工区位于矿区西南侧250m处,都位于矿山的爆破警戒线之外,矿山的废石堆场布置在矿区的东南侧125m处。矿区的生活区在采场的西南侧,距离露天采场约400m远的地方;并且生活区位于主导风向的上风向,矿区和加工区产生的粉尘对办公生活区的影响较小。废石场的位置位于矿区的东南侧,根据项目所在区域地形图可看出,废石堆场所在区域为比较平坦,废石堆场的相对稳定性较好。但是废石堆场在爆破警戒线范围内,矿山在进行爆破作业时,废石堆场必须停止作业,所有人原一律撤离废石堆场至指定的地点进行避炮。尾泥场和碎石堆场都位于废石堆场内,在废石堆场内划分出相应的片区,分类堆放尾泥场和碎石以及表土,尾泥和表土用于回填矿区,作为复垦用的表土。碎石用于外售。矿区的碎石加工区设置在西南侧,加工区距离广班村约350m,加工区的环境影响主要为设备产生的噪声以及破碎工艺产生的粉尘。圆锥破碎机在设备基座与基础之间设橡胶防振垫降低噪声,再经过矿体、树林的遮挡,噪声衰减约20dB(A),在加工区350m处,噪声产生的影响较小;加工区采取湿式作业,并且在加工区的外围采取洒水抑尘的措施减轻粉尘的产生,在加工区350m外,粉尘的浓度已经大大降低,对广班村的居民生活也影响较小。因此,矿山的加工区及废石堆场的位置设置是合理的。35第2章 建设项目周围环境概况2.1 项目所在地的环境概况2.1.1 大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3年8月海南省环境空气质量月报,按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评价,乐东县气质量优级天数10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可吸入颗粒物(PM10)的日平均浓度均符合国家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一级标准。2.1.2 噪声环境质量现状从监测结果与统计结果来看,各监测点昼夜监测值噪声均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区评价标准值,说明评价区的声环境良好。2.1.3 生态环境质量现状评价范围为项目占地范围合计约50824m(约76亩),主要的植物类型为人工种植的芒果林,无其他植被,生物多样性差。2.2 建设项目评价范围根据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特点及当地气象条件、自然环境状况,确定各环境要素评价范围见下表。表2.2-1 评价范围表评价内容评价范围环境空气影响评价大气评价范围为以项目所在地为中心,直径为5km的圆噪声环境影响评价主要体现在营运期,工程范围各方向延伸200m范围地表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区域周边的水系地下水环境影响评价项目矿区范围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矿区占地以及其他临时用地范围第3章 环境影响预测及主要控制措施3.1 建设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3.1.1 施工期目前项目生活区及矿山道路已修建好,基建期仅新建碎石加工区,其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的破坏有限,且随着建设期的结束而结束,本项目对环境的影响主要表现在服务期,因此,本评价主要预测项目服务期对环境的影响。3.1.2 营运期3.1.2.1 营运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矿山开采过程中穿孔、爆破、装车、运输、二次破碎等环节都将产生不同程度的噪声。爆破噪声是由爆破源附近的空气冲击波形成的,属间歇性脉冲高噪声,持续时间短,瞬时源强在180dB(A)以下。据资料介绍及类比分析爆破所造成的突发性噪声强度与装药量、爆破方式密切相关。据同类露天开采矿山测定资料,爆破时产生的噪声在距爆破源20m处,其声压级为8590dB(A),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爆破信号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中的要求,应使全体职工和附近居民事先知道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和信号的要求。采矿过程中主要噪声设备有凿岩机、空压机、挖掘机、破碎机等,噪声级在70110dB(A)之间,采取选用噪声较小的设备,并采取设置消声器的措施尽量降低噪声,噪声不会对环境产生大的影响。本项目噪声源强及防治措施见表3-11。表3-11 噪声源强参数、防治措施及效果序号污染源称源强治理措施治理后声级1爆破控制药量8590(距爆破源20m处)2潜孔钻机95-100安装消声器75-803挖掘机70-80选择低噪声设备60-704破碎机85-105厂房隔声、降噪65-855振动筛77-104厂房隔声、降噪65-856运输车辆70-90严禁超载,路过村庄禁止鸣笛70-853.1.2.2 营运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如前所述,采场废气污染源主要以粉尘(扬尘)污染为主。有潜孔钻机和手持风动凿岩机在穿孔过程、爆破工序、反铲装车过程、矿石运输及堆放、废石运输及回填等过程产生的粉尘。预测结果可知,点源的粉尘下风向最大占标率为1.55%,面源的粉尘下风向最大占标率为5.71%,污染物最大占标率小于10%,根据导则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采矿场均处于周边居民点的下风向,且周围敏感点远离矿区,因此粉尘对周边村庄的影响较小。对于各敏感点来说,距离最近的为西南侧510m的广班村,在距离排放源510m处,点源落地浓度为0.0136mg/m3,面源落地浓度为0.0136mg/m3,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项目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1)生产废水生产用水主要是是采场、道路洒水降尘和穿孔机湿式作业用水。矿区配备1台洒水车来对采场爆堆、采场运输通道及其成品运输通道等进行喷洒水,以控制采场粉尘,用水量约3 m3/d;矿山采用湿式凿岩,钻机用水量约为7 m3/d。生产废水产生量较小,经自然蒸发渗透,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2)生活污水生活污水按人均用水量为0.25m3/人d计,项目职工定员为45人,则用水量约为11.25m3/d,按污水量为用水量的85计,生活污水量约为9.56 m3/d。其主要污染物浓度为COD:350mg/L,BOD:275 mg/L,NH3-N:35 mg/L,SS:200 mg/L。生活污水经化粪池处理后外运用作农肥,不外排。(3)矿山排水本项目矿山为露天开采,矿体部分出露地表,在侵蚀基准面以上。矿体围岩为花岗岩,属较坚硬岩石,其构造裂隙不发育,富水性较差。裂隙水是矿床充水的主要因素,也是矿床充水的水源,但渗透性较小,因此对露天开采影响不大。雨季采矿坑会有不同程度积水,预计一次最大积水量为80m3。露天采场底部设蓄水池,经水池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地降尘、绿化等,不外排。3.1.2.3 营运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属于非金属矿采选,含水层富水性微弱,岩层为良好的隔水层。含水层层间水力联系较弱,水文地质简单。本项目中矿体埋藏较浅,矿体均位于矿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微弱。3.1.2.4 营运期固废环境影响分析(1)矿区剥离表土矿区剥离表土固体废物主要为剥离的山体表土,剥离的表土将其堆放在排土场内,待矿山闭坑后用于恢复植被。开发初期应排土场内单独划分一部分区域,将刨去的表层土壤单独保存起来,用作土地复垦时的表层土。剥离的土石方一部分可以考虑用作建筑用片石,一部分可以考虑作为路基垫层或建筑用填料,剩余的部分可用于回填采空区。筛分尾泥本矿山年生产能力为20万m/a,每天进入破碎生产线的矿石为660m,尾泥占物料比例为0.5%,经筛分后尾泥产生量为3.3m/d,尾泥的比重为1.3t/m,因此尾泥的产生量为4.3t/d;筛分后的尾泥由车辆运输至排土场统一堆放,用作矿山回填的表层土。(2)维修车间固废包括废机油、含机油的废弃零部件、废活性碳和过滤棉,产生量约为0.2t/a。废油通过机油桶统一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进行处理,维修车间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按规定送至危险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3)生活垃圾工人生活垃圾产生量9.3t/a,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往乐东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不外排。3.1.2.5 污染物排放汇总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如下所示。表3.1-1 项目建成后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汇总表污染项目污染物来源产生量(t/a)治理措施削减量(t/a)排放量(t/a)备注大气污染物碎石加工区粉尘110洒水抑制粉尘107.82.2矿区无组织粉尘4.22洒水抑制粉尘04.22/排土场扬尘0.96洒水抑制粉尘00.96/加工区无组织粉尘1.44洒水抑制粉尘0.960.48/水污染物生活污水COD10125化粪池处理1548585/生活污水氨氮13521114/生活污水33755152860用作农肥固体废物废土石1.6万统一堆放在排土场1.6万0/尾泥0.1万0.1万0生活垃圾9.3卫生填埋9.30/危险废物0.2按规定处置0.20/噪声破碎机挖掘机等生产设备70-110dB(A)减振降噪20-50dB(A)50-60dB(A)/3.2 项目评价范围内环境保护目标项目影响范围内的主要环境敏感点如下表;表3.2-1评价区环境保护目标环境要素环境保护目标评价范围方位规模与厂址距离(m)保护等级环境空气抱唐村方圆2.5km范围西北85人1200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1996,修改单中一级标准抱青村西83人1450丁坡村西南76人2000广班村西南53人510声环境厂界厂界外200m,声环境敏感点处适当外延。/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道路沿线地下水环境区域地下水矿区范围/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III类标准生态环境动植物、水土流失全部矿山开采范围及矿区边界四周外延2km范围安全评价橡胶林、芒果园全部矿山开采范围及矿区边界四周外延2km范围3.3 环境影响预测及评价3.3.1 运营期环境影响预测与评价3.3.1.1 运营期大气环境影响预测本报告预测采用面源加点源来进行预测,源强参数见下表6-1。表3.3-1 源强参数调查清单源强编号源强类型面源位置面源长度(m)面源宽度(m)排放高度(m)风量(m/h)评价因子源强(t/a)1点源碎石加工区15100002.22面源矿区39938554.223排土场666150.964碎石加工区867550.48由预测结果可知,点源的粉尘下风向最大占标率为1.55%,面源的粉尘下风向最大占标率为5.71%,污染物最大占标率小于10%,根据导则确定大气环境评价工作等级为三级。采矿场均处于周边居民点的下风向,且周围敏感点远离矿区,因此粉尘对周边村庄的影响较小。对于各敏感点来说,距离最近的为西南侧510m的广班村,在距离排放源510m处,点源落地浓度为0.0136mg/m3,面源落地浓度为0.0136mg/m3,不会产生很大影响。因此,本项目粉尘排放符合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的要求,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3.3.1.2 运营期地表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是是采场、道路洒水降尘和穿孔机湿式作业用水,生产废水产生量较小,经自然蒸发渗透,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生活污水(9.56m3/d)经化粪池处理后外运用作农肥,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雨季采矿坑会有不同程度积水,预计一次最大积水量为80m3。露天采场底部设蓄水池,经水池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地降尘、绿化等,不外排。多余的积水通过抽水机排出矿区,汇入矿区东南侧的水沟,因此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3.3.1.3 运营期地下水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属于非金属矿采选,含水层富水性微弱,岩层为良好的隔水层。含水层层间水力联系较弱,水文地质简单。本项目中矿体埋藏较浅,矿体均位于矿区地下水位以上。采用露天开采方式,对地下水环境影响微弱。其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地下水水质的影响根据工程特点,本项目运行时堆土场淋溶水有可能对地下水水质产生一定影响。排土场对地下水的影响随降雨而发生,场中的废石经雨水冲刷浸泡,其部分融出物随雨水渗入地层。污染程度取决于淋滤水中污染物的浓度。本项目开采矿石为花岗岩矿石,因此采矿废石均不具有该标准中规定的腐蚀性和浸出毒性、不属于具有腐蚀性和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经类比于同类项目,淋溶水水质中污染物主要为SS,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各项指标也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的要求。整个矿区具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致密、坚硬,而且矿体赋存标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渗透系数较低,因此,矿区的地层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废石淋溶水也很难渗透到地下水水系中;此外,地下水含水层为岩基裂隙含水层,矿体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上,因此本项目废石淋溶水不会对地下水水质产生污染。(2)对地下水水位的影响建设项目引起的地下水水位变化区域半径可根据包气带的岩性进行判定,影响半径的经验数值见表3.3-2。表3.3-2 孔隙含水层的影响半径经验值表岩性名称主要颗粒粒径/mm影响半径/m粉砂0.05-0.150细砂0.1-0.25100中砂0.25-0.5200粗砂0.5-1.0400极粗砂1.0-2.0500小砾2.0-3.0600中砾3.0-5.01500大砾5.0-10.03000根据矿区地质勘查报告,矿区岩性主要为棕黄、黄及白色粉细砂、中砂,根据表5-10进行对照,细砂影响半径为100m,中砂的影响半径为200m,取二者中较大者,可知正常生产时,地下水形成的最大影响半径为200米,为浅平正常漏斗,并且矿体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上,因此对区域地下水水位不产生明显影响。(3)对居民敏感点的水源的影响矿区及附近无自然保护区及集中水源地等地,周边的主要环境敏感点是广班村(矿区西南侧510m)。矿坑采矿在基岩中进行,属于风化裂隙潜水,随采矿深度的增加,裂隙减弱,渐变成相对隔水层。广班村位于矿区西南侧510米处,处于矿坑地下水形成的地下水漏斗边界之外。另外,二者之间的深部基岩渗透性差,起到近似隔水层作用,因此两者在含水层间的水力联系较弱;且矿坑涌水量较小。综上所述,矿坑涌水对广班村居民用水不会产生明显影响。3.3.1.4 运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固体废物主要为剥离的山体表土,剥离的表土将其堆放在排土场内,待矿山闭坑后用于恢复植被。开发初期应排土场内单独划分一部分区域,将刨去的表层土壤单独保存起来,用作土地复垦时的表层土。剥离的土石方一部分可以考虑用作建筑用片石,一部分可以考虑作为路基垫层或建筑用填料,剩余的部分可用于回填采空区。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上述各类固体废物均属于第I 类一般固体废物,全部进行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理,处置率达100%。尾泥的产生量为4.3t/d,筛分后的尾泥由车辆运输至排土场统一堆放,用作矿山回填的表层土。危险固废:包括废机油、含机油的废弃零部件、废活性碳和过滤棉,产生量约为0.2t/a。废油通过机油桶统一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进行处理,维修车间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按规定送至危险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工人生活垃圾产生量9.3t/a,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往乐东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不外排。即本项目固体废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不会对周围环境产生很大影响。3.3.1.5 运营期噪声环境影响分析(2)源强及参数根据噪声污染源分析结果,项目的主要噪声设备源强情况见表3.3-3。表3.3-3 采矿工艺设备噪声源序号源强所在区域机械设备使用类型距厂界最近距离控制措施声级Leq(dBA)1采区潜孔钻机连续30m(南界)安装消声器75-802挖掘机连续40m(西界)选择低噪设备60-703碎石加工区破碎机连续25m(北界)厂房隔声、降噪65-854双层振动筛连续35m(东界)厂房隔声、降噪65-85(3)预测结果及评价表3.3-4 矿山正常生产时矿山周边环境噪声趋势序号目标名称昼间噪声趋势dB(A)夜间噪声趋势dB(A)超标情况1矿山周边200m处57-5946-48.5/2噪声限值(2类)6050/由上表可见,矿山周边200m可以满足2类功能区声环境标准要求,而本项目200范围内没有其他敏感点,因此评价认为矿山开采期间对周边声环境敏感点影响较小。3.3.1.6 营运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1)对生物量、净生产量和固碳放氧量的影响建设项目带来的最主要的生态影响是彻底刨去覆盖山体的土壤,破坏地质的结构,使植物失去生长的场所,从而所造成的生物量、净生产量,以及造成区域植被固碳放氧量的减少。项目占地植被为人工种植芒果林,按2.5/计,项目清表后生物量减少约126.5t。 (2)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由于本项目区的植被已是长期受到人为的影响,植被类型主要以人工经济林的芒果为主。建设项目造成的物种量损失只是区域内常见的普通物乏,项目建设只是造成了这些物种的植物个数的减少,但不会因此而消失。对生态系统的生物多样性不会造成太大影响。 (3)水土流失露天采场的地表部分有第四系覆盖层,覆盖层厚度不一,1.84m2.73m。这部分夏盖层露天开采时将其剥离堆放到排土场,因此,排土场的这些松散堆积物在遇到暴雨或长历时降雨时,有发生泥石流的可能性。地表水的侵入,地下水的影响,拦截不好会使排弃物吸水软化,引起滑坡和泥石流。另外排土工艺和堆置高度对排土场滑坡的影响更为直接,堆排高度越大时,防水排水的措施又不到位,如遇到暴雨冲刷,排土场边坡容易产生滑坡,如果风化土较多就会形成泥石流。泥石流是一种严重的地质灾害,必须认真加以预防。采场边坡和排土场的稳定,严防泥石流的发生,对矿山生产至关重要,它不仅 关系到整个矿山生产能否正常进行,而且关系到矿区及排土场周围农村的安全。针对采场情况,截洪沟要经常维护,防止雨水对采场边坡和排土场的冲刷。必要时,可在排土场坡底建筑铁丝笼坝或挡土墙,防止水土流失。 (4)对景观的影响项目建设大面积的开采过程对区域内的景观影响很明显,山体的开挖将会丧失覆盖山体的植被,从而出现土地裸露的景象,并且这种地形地貌的改变将是永久的,不可恢复的,与周边环境的协调性和景观的统一性都将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项目建设将是区域内的景观局部受到影响,矿区道路建设、采矿场、排土场的建设均会挖毁原地貌,大量土石方开挖外运会使区域完全丧失原有的景观格局和自然生态功能,采矿区将有灌草丛景观转化为矿坑景观,经复植后变为灌木林、经济林复合景观。石料加工区有灌草丛景观转化为厂矿景观,矿山等人工景观的出现将减少区域的景观价值。根据海南省建筑用沙石土资源采矿权设置方案暨开发整合实施方案的要求:“禁止在铁路、主干公路的可视范围内设置矿权”。本项目位于乐东县千家镇广班村东北面约510m处的山包,离省道313直线距离约1.5km,离拟建的中线高速公路直线距离约3.5km。项目距离铁路,主干公路较远,不在铁路、主干公路的可视范围内。项目开采活动对铁路、主干公路的可视范围内景观影响小。 (5)对地质构造的影响开采该矿矿体采用凹陷露采的方式,开采深度不大。此开采深度不会使地表水塘、沟渠的水发生渗漏流失;地下水位在有限的范围内可能会略有下降。由于矿床与区域水力联系不明显,因此矿床的开采不会对区域地质产生大的影响。(6)滑坡露天采场最终边坡角的确定既要满足安全的要求,又要满足经济合理的需要。因此设计中确定的采场最终边坡角一般是安全的边坡角,但不是稳固的边坡角(即开采过程中从不发生滑坡)。在生产的初期,采场所形成的固定帮不高,因此发生滑坡的可能性不大;在生产的中后期,所形成的采场固定帮高度较大,暴露的时间也比较长,这时发生局部滑坡的可能性是存在的。根据地质勘探资料分析,矿区地质、水文地质资料虽较简单,但局部的地质软弱条件和地下水对边坡岩体强度以及断层构造的弱化作用,仍是露天矿边坡稳定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地下水对边坡岩体具有弱化岩体强度的作用,同时过高的地下水对边坡表层岩体产生的浮托力过大,使得边坡体内有效应力过小,这些都不利于边坡的稳定。矿山生产爆破的振动影响,使得岩石应力的不断变化,由于积累效应的作用,也会使边坡失稳,产生滑坡。矿山采场四周要建立监测点,排水沟要经常疏通,治理要及时等,如果这些工作不到位,也容易产生滑坡。根据地质详查报告,该区没有复杂的地质构造,断裂构造不明显,没有异常的水文条件及大的地表水体等不利因素。矿体的项底板及围岩都比较坚硬致密,只要生产过程中选择合理的最终边坡角,严格按设计选定的参数指标进行控制,加强边坡的监测和管理,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加固治理,完全可以避免大型崩塌、滑坡的发生。根据矿体赋存条件、开采规模、采剥装备水平及安全生产条件,临近最终边坡的生产爆破作业必须采用预裂控制爆破,采掘作业必须保持设计确定的安全平台宽度和阶段坡面角,坡底不得超挖。每个阶段开采结束时,及时清理平台上疏松的岩土和坡面上的浮石。采场四周道路和水沟保持畅通,不让雨水冲刷层面。采取可行安全防范措施,加强边坡安全管理,设专门的边坡管理人员和维护队伍,制定边坡管理制度,建立有效的边坡监测系统,严格执行边坡到界靠帮的操作规程,将不致于出现危及人员、设备的边坡坍塌及滑坡事故。 (8)边坡稳定性分析矿床主要充水因素为大气降水、地下水类型为潜水,局部地段为承压水。矿体富水性弱一中等,围岩属弱富水岩层,构造裂隙水富水性弱。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隔水条件较好。矿体和围岩较坚硬稳定,水文地质不复杂,最终边坡角都不大,因此,露天采场边坡基本是稳定的。从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分析,矿山的边坡基本上是稳定的,但是由于人为的因素存在,矿山局部产生部分地质灾害也是有可能的。所以,在实际开采过程中,应对采场边坡加强安全监测,或适宜降低边坡角,采取措施防止雨季连降大雨或暴雨的冲刷,由于地表水的冲刷和渗透,影响岩层面的结构合力,而造成崩塌和滑坡现象也是会存在的。所以,对边坡的稳定性问题矿山不能掉以轻心,加强管理和治理,使矿山边坡稳定,确保矿山安全生产。 (9)对土壤环境的影响项目开挖过程必须剥离地表表层土壤,使矿区的土壤环境系统完全被破坏,呈现出裸露地表的景象。(10)可持续发展问题在本开发建设项目中,资源的开发利用和植被成为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关键。资源的利用问题该矿区的资源是有限的,同时也是短期内不可再生的资源,必须优化配置、优化利用避免出现过渡性开采。开采过程必须在国土矿产资源主管部门审批的范围及开采量内进行,提高开采的利用率,尽可能的减少开采挖掘过程中的资源浪费。植被的保护问题根据前面的分析,本项目所处区域虽然植被的价值并不是很高,但是植被在生态系统中的地位不言而喻,具有稳固土壤,防止水土流失,改善小气候等生态作用。因此,在建设过程中就必须尽可能少的减少植被,而且应采取多种措施对植被进行保护。3.4 污染防治措施及达标排放情况3.4.1 废气污染防治措施矿山开采的主要废气污染源是露天开采过程中矿床表面剥离、凿岩、爆破、挖掘、装卸、运输等环节。为抑制和减少粉尘的产生,本项目主要采取以下措施:(1) 矿山采区开采过程中使用湿式凿岩;对矿岩装卸、运输等产尘点进行喷雾洒水;限制车速,一般车速在15km/h以下,可有效控制粉尘的产生。爆破前对爆堆进行喷雾和洒水。采用人工洒水和机械洒水相结合的方式,配备一名专职洒水管理人员,在夏季连续干旱的情况下,洒水次数为0.5h/次。(2) 碎石加工区采用湿式作业,即在矿石中洒水增加湿度以减少粉尘产生,在加工车间采用喷淋系统减低粉尘,另外在加工区的外围采取PVC管引水洒水的措施,抑制粉尘的扩散,应在碎石特别是石粉堆场设置喷水设施,增加矿石的含水率。碎石加工区要搭建厂房,厂房起到隔音及粉尘集中的作用,避免粉尘扩散。(3)道路抑尘在矿区运输道路设降尘池,运输车辆经过降尘池,轮胎湿度增加减少粉尘的产生;矿区道路运输过程中要在道路上洒水增加湿度;碎石成品运输采取篷布遮盖加洒水的措施,根据路面状况及时对矿区内和乡村道路进行洒水抑尘;(4)排土场定期对排土场干坡段进行洒水,减少粉尘的产生;在大风条件下禁止生产,以有效降低粉尘排放。类比其它同类项目,采取上述措施后污染物可达标排放,防治措施可行。本类矿山主要污染物为大气粉尘,因此建设单位要加强上述粉尘控制措施的落实,以减轻对周边大气环境的影响。3.4.2 废水污染防治措施(1)地表水本项目生产用水主要是是采场、道路洒水降尘和穿孔机湿式作业用水,生产废水产生量较小,经自然蒸发渗透,不会对外环境产生影响。本项目生活污水(9.56m3/d)经化粪池处理后外运用作农肥,不外排,对地表水环境无影响。雨季采矿坑会有不同程度积水,预计一次最大积水量为800m3。露天采场底部设蓄水池,经水池沉淀后,全部回用于场地降尘、绿化等,不外排。多余的积水通过抽水机排出矿区,汇入矿区东南侧的水沟,因此不会对地表水体产生影响。(2)地下水本项目开采矿石为花岗岩矿石,因此采矿废石均不具有该标准中规定的腐蚀性和浸出毒性、不属于具有腐蚀性和浸出毒性的危险废物,属于一般固体废物。经类比于同类项目,淋溶水水质中污染物主要为SS,不含有有毒有害物质,各项指标也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1993)III类标准的要求。整个矿区具花岗岩结构,块状构造,岩石较致密、坚硬,而且矿体赋存标高在当地侵蚀基准面以上,矿区渗透系数较低,因此,矿区的地层具有一定的防护作用,废石淋溶水也很难渗透到地下水水系中;此外,地下水含水层为岩基裂隙含水层,矿体位于地下水位线以上,因此本项目废石淋溶水不会对周围地下水产生污染。3.4.3 噪声污染防治措施本项目的噪声源主要有矿山爆破噪声、矿区机械设备噪声及矿山运输车辆的交通噪声。(1)爆破噪声是由爆破源附近的空气冲击波形成的,属间歇性脉冲高噪声,持续时间短,瞬时源强在180dB(A)以下。据资料介绍及类比分析爆破所造成的突发性噪声强度与装药量、爆破方式密切相关。据同类露天开采矿山测定资料,爆破时产生的噪声在距爆破源20m处,其声压级为8590dB(A),爆破前必须同时发出音响和视觉信号,使危险区的人员都能清楚地听到和看到。爆破信号应符合爆破安全规程中的要求。应使全体职工和附近居民事先知道警戒范围、警戒标志和信号的要求。(2)采矿设备及车辆等产生的噪声一般在80-110dB(A),设备选用低噪声设备,并采取设置消声器的措施尽量降低噪声;对于矿区及碎石加工区的圆锥破碎机在设备基座与基础之间设橡胶防振垫降低噪声;空压机置于空压机房内,碎石加工区通过厂房隔声降噪。通过采用以上措施以后,均可衰减噪声约20dB(A),再经过树木、岩体和距离衰减后,厂界噪声可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348-2008)中2类标准要求。(3)此外还应注意采取绿化措施,在道路两侧及矿区空地绿化,形成一定宽度的绿化带,既可降低噪声、阻留扬尘,又可绿化美化环境。以上措施都是成熟可靠的,只要严格管理即可达到预期的降噪效果,可有效的减轻噪声源强,防治措施可行。3.4.4 固体废弃物治理方案固体废物主要为剥离的山体表土,剥离的表土将其堆放在排土场内,待矿山闭坑后用于恢复植被。开发初期应排土场内单独划分一部分区域,将刨去的表层土壤单独保存起来,用作土地复垦时的表层土。剥离的土石方一部分可以考虑用作建筑用片石,一部分可以考虑作为路基垫层或建筑用填料,剩余的部分可用于回填采空区。根据危险废物鉴别标准(GB5085-1996),上述各类固体废物均属于第I 类一般固体废物,全部进行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理,处置率达100%。尾泥的产生量为4.3t/d,筛分后的尾泥由车辆运输至排土场统一堆放,用作矿山回填的表层土危险固废:包括废机油、含机油的废弃零部件、废活性碳和过滤棉,产生量约为0.2t/a。废油通过机油桶统一收集后由有资质单位回收进行处理,维修车间产生的其他危险废物,按规定送至危险废物处理场进行处理。工人生活垃圾产生量9.3t/a,由环卫部门统一收集,送往乐东县垃圾填埋场进行卫生填埋,不外排。即本项目固体废物全部得到综合利用或妥善处置,类比其它同类项目,处置措施可行。3.4.5 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生态重建工作部署3.4.5.1 矿山生产建设阶段治理工程1、安全警示牌矿山生产建设阶段,在开采场地显眼位置、路口高边坡位置竖立6块警示牌,提醒来往人员和车辆注意安全,以免不慎跌入采坑,造成伤害。2、边坡修整露天采场在不断的开采过程中,将会形成越来越多的采坑边坡,局部为高陡边坡,为防止崩塌事件的发生,确保采场人员及机械设备的安全,应采取边开采边治理的措施,人工消除危石,满足边坡稳定性的要求。设计总修整边坡面积约1000m2。3、开采台阶挖穴填土植树在矿山生产过程中做到边生产边治理。对已形成的开采台阶及时进行治理。首先在开采台阶上爆破树穴,树穴规格为长宽高为0.8m0.8m0.8m,每级开采台阶爆破1排树穴,树穴间距为2m。开采台阶总长度为1890m,共需爆破树穴945个。树穴形成后利用矿山前期剥离的储存土料进行回填,每个树穴填土0.512m3,填土总量为484m3。最后种植经济林木(种植桉树),共种植945株。矿山生产建设阶段治理工程不计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费,仅作为矿山生产成本。针对具体开采区,应有计划地分片开采,每一片区开采完毕后,应从下一个计划开挖片区取土回填,移植植被,进行生态恢复,边开采边恢复绿化。整个开采区开采结束,应清除废石,覆盖土壤,种植原来群落植被,进行全面和彻底的生态恢复。4、修建排水系统矿山生产建设阶段,需要在废石场修建截水沟500m,并在开采台阶上修建排水沟1625m。采场周围修建截水沟,长1067m。截水沟和排水沟断面为梯形,规格均为顶宽1.0m,底宽0.5m,深0.6m。采场和废石场外围修建简易排水沟,其中开采台阶排水系统采用爆破方式挖掘。矿山生产建设阶段治理工程不计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经费,仅作为矿山生产成本。5、喷浆加固工程边帮存在危岩崩塌、掉块等安全隐患。且节理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施工时要对边帮进行喷浆加固。随着开采台阶的逐步形成对恢复治理有影响的小断裂、节理裂隙在进行详细调查,修改恢复治理方案中工程布置位置。3.4.5.2 闭坑后综合治理阶段治理工程1、安全铁丝防护网矿山开采结束后,在采坑CK2边界外围2m外修建安全防护网,采用预埋水泥柱拉铁丝网的技术,安全防护网由带刺铁丝及预制钢筋混凝土柱组成,二者成一体环绕最终开采境界周围。预制钢筋混凝土柱布设水泥柱间距4.0m,水泥柱子埋入地下深度为0.5m,高出地面1.5m,对铁丝网起到固定作用。设计预制钢筋混凝土柱高2.0m,截面为15cm15cm正方形,每根柱子配4根主筋,主筋型号为8,箍筋型号为4,箍筋间距为20cm;地面以上1.5m范围捆绑三道带刺铁丝布设于水泥柱之间,设计铁丝直径为3mm,三根铁丝为一匝,垂直布设三匝,形成网状,发挥柔性隔离作用。共需钢筋混凝土预制桩236根,铁丝网942m。2、场地整理及绿化矿山闭坑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